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背後的黑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4:5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unmot
Wed, 16 Jul 2014

                香港背後的黑手

         最近,港獨鬧得很歡,其背景就是美國試圖通過推動港獨做大,然後激起台獨、疆獨和藏獨,四獨一起向中國發難,從而讓中國無法專心與美國進行大國博弈。美國一直試圖對中國進行顛覆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在之前我們的分析中我們推薦的幾個視頻看看就明白了整體形勢。在前面分析當中說過,我們也有一個推斷,即中國和美國為首的西方,在意識形態鬥爭方面,未來兩年將有一個決戰。其中,香港就是決戰的最前沿。

        2017 年,香港將進行普選,美國正試圖利用這一機會,推動港獨勢力做大,然後給中國製造麻煩。哪怕最終失敗,一旦造成香港大亂,那也一樣能影響中國,特別是可以藉機 在國際輿論上攻擊中國,讓中國陷入戰略被動。這一策略,猶如美國花了數十億美元搞掉烏克蘭亞努科維奇政權,讓俄羅斯在國際輿論中陷入戰略被動一樣。普京為了展現俄羅斯,在索契冬奧會花了 500 多億美元,但由於烏克蘭的局勢不但使得這 500 多億“廣告費”打了水票,甚至還透支了不少。好在,普京做事果斷,拿下了克里米亞作為補償,否則這虧可就吃大了。
        但是,這事要放在中國身上,那可就是純吃虧了,因為香港本來就在中國治下,如因香港使得中國在國際輿論上陷入被動,中國又能拿什麼補呢?而美國人能在烏克蘭身上花數十億美元,又怎麼不會在香港那也花數十億美元呢?所以,中國政府對香港醞釀的所謂“佔中”(顏色革命)一直保持著高度警惕和高壓,在 6 月 10 日更是發布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為了實現港獨,最近還有港獨黨派分子準備發起所謂“公投”。

      那麼,美國到底在這裡有沒有實際動作呢?
      據中新社香港 6 月 19 日電, 19 日出版的香港《東周刊》號外披露壹傳媒老闆黎智英五月底曾密會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保羅•沃夫維茲 (Paul Wolfowitz) ,雙方在黎智英的遊艇上逗留五小時,二人前後腳離開,而與美國政黨關係密切的壹傳媒高層 Mark Simon ,則一直在旁打點。據《東周刊》報導,該刊早前接獲可靠消息,指黎智英近期會跟美國一些極敏感的政治人物在港見面,經不斷追查,至 5 月底終於有所發現。
        報導還指出,身為美國老牌智庫組織“美國企業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 AEI) 學者之一的沃夫維茲,本來需於 5 月 21 日為該會在華盛頓總部舉辦的研討會上致詞,可是該活動其後突然取消;七日後《東周刊》即發現沃夫維茲原來身在香港。沃夫維茲似乎從來沒有公開過他與香港民主派人士接觸的活動,今次卻在“七•一”前夕忽然現身香港,且與黎智英密會五小時,背後耐人尋味。

       黎智英是個港獨分子,天主教徒,生於廣州,是香港企業家。 1960 年, 12 歲的黎智英從中國大陸偷渡到香港後白手興家,於 1981 年創辦佐丹奴時裝連鎖店。於 1990 年代在香港創辦壹傳媒集團,至 2001 年將傳媒事業擴展至台灣。 2008 年 10 月,黎智英辭任壹傳媒集團首席執行官職務,自 2014 年 5 月 1 日起兼任香港《蘋果日報》社長。壹傳媒集團旗下媒體有香港《蘋果日報》、《壹周刊》、《爽報》,有台灣媒體《蘋果日報》、《壹周刊》。
       美國、英國的情報機構在香港駐有大量特工,美國和英國在香港的領事館是這些特工的聚集地。香港是中國的一個城市,人口六百萬,但美、英在香港領事館的人數都分別達到六百人左右。事實上,這些人都是美英的特工。

       據 19 日出版的《東周刊》號外披露,西方情報機構一直在香港活動,介入香港政治。其中一個較為活躍的組織,是 1983 年成立的“全美推動民主” ( 簡稱 NED) 。該組織聲稱是私人非牟利機構,但翻查其 2003 年的財政報告,卻發現其約 5500 萬美元的收入中,超過 98% 的進賬來自美國政府新聞處。
       此處註釋一下: NED 應譯作“國家民主基金會”,是美國的非營利機構之一。美國政府為了便於管理向外國組織的捐款資金,於 1983 年 成立全國民主基金會,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其宗旨是促進及推動全球的民主化,並向相關的非政府組織及團體提供資助。全國民主基金會的經費主要來自美國國會 通過美國國務院進行的年度撥款,也有一小部分來自民間捐助。全國民主基金會說,雖然該基金會依靠國會和白宮的持續支持,但是他們不是政府一部分,撥款如何使用,由獨立的董事會來決定。

         NED 與美國中央情報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董事局不少成員與中情局有聯繫。 NED 其中與兩個子組織—— NDI (US National Democrati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Affairs) 、 ACILS (Americ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Labor Solidarity) 更是一直在香港低調運作,向香港一些政治團體提供資助和培訓。
       NED 曾在其網頁對 2003 年阻撓香港《基本法》 23 條立法感到自豪,指受他們資助者參與組織“七•一”遊行。 NED 董事局不少成員與中情局關係密切,全面控制 NED 的財政。其中一名董事曾任負責情報研究的助理國務卿,在民主黨執政期間,盛傳是中情局局長熱門人選。 NED 為掩人耳目,曾將大部分撥款通過非政府機構發放,但這些機構均與中情局有關。    
         另外,在香港對港獨支持的還有美國的索羅斯基金會等。

         其實,這些組織不僅在香港活動,在大陸也已經進行多年活動。最新的消息是,國安委正在部署摸底境外 NGO 在中國的活動。這則消息在今天放出後突然遭到刪除,原因不明。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在習總的領導下,中國對意識形態的鬥爭抓得更緊了。在這種生死關頭,如果還不抓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不堵住對手的滲透,就可能因此帶來大損失。
        有人說,西方人進行意識形態鬥爭嗎?可以非常不客氣地說,人家不但進行意識形態鬥爭,還把這些意識形態的東西加工成各種文化產品,然後讓你不知不覺的接受。 譬如,很多好萊塢大片就是如此。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在電影《雲圖》中,那些被任意奴役和殺戮的克隆人形像是亞洲人,而且還專門找了中國演員周迅出演。在電影《蝙蝠俠:黑闇騎士崛起》中,反面角色的裝扮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就是中東恐怖分子,雖然做了很多藝術加工,但只露出眼睛的形象仍然讓人想起中東恐怖分子。 而這位恐怖分子說的話中,我們可以聽到一些“無產階級革命的味道”,通過將“無產階級革命”醜化成恐怖分子來完成不知不覺間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輸送,這是何等高明?

         相比我們,西方人在玩意識形態遊戲中非常高明,能通過這種流行文化讓受眾不知不覺間接受自己宣揚的價值觀。這些東西滲透到一些遊戲、電影的性相當重。譬如,曾經紅極一時的遊戲《紅色警戒》中,尤里的形象和列寧非常相像,而《變形金剛》中擎天柱的臉型則是林肯的臉型。
        有人可能會說,美國沒有像我們這樣的宣傳部啊、也沒那麼多審查什麼的?其實這都是對美國體制不了解的原因。美宣傳部前身叫“公共協調辦公室” office for public coordination , 1951 年併入中情局,隸屬”國家隱蔽行動部“ national clandestine service ,任務包括心理戰和媒體審查。中情局是如何操縱好萊塢,可見 2012 年的一本書《 The CIA in Hollywood 》,作者是 Tricia Jenkins 。而且,玩好萊塢的都是大財閥,美國就是這些大財閥的“公司”殼,作為“公司”的股東,他自然會維護這個“殼”,所以財閥和 CIA 在利益上是一致的,所以他們在推出產品是會不經意間植入意識形態,通過這種意識形態的宣傳符合自己利益的價值觀。

       作為個人,我們可能不能左右大局,但我們卻可以擦亮眼睛,認清形勢,看清敵人的真面目。至少,我們不能不知不覺間被別人洗腦了還不自知,這雖然是一個娛樂至 死的年代,但作為理性的人,我們還是應保持足夠清醒,不要輕易作他人的砲灰。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都智慧起來,是我們每個人的社會責任。當每個人都擁有了獨立 思考能力,都智慧了起來,那麼這些具有不可告人目的的鬼把戲也就無處遁形了。一個獨立、智慧的民族,當然會走向強大,走向復興,中國夢也就自然成為現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