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先达人 返回首页

zjj的个人空间 http://siantarpeople.org/?2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关于“党内圣人”罗荣桓元帅的故事

已有 1308 次阅读2014-4-16 14:30 | 罗荣桓, 故事

关于“党内圣人”罗荣桓元帅的故事
            ——罗荣桓告诫子女不要做八旗子弟 

                 作者:罗东进 发布时间:2014-04-03 来源:南方周末  
  
       不能像官老爷一样拒人门外
  我父亲性格比较内向,为人厚道,待人诚恳,遇上好事从来不愿意出头露面,即使是照相这样的事他也总是躲得远远的。以至我们最后整理他的相册时,发现根本就找不到他多少照片。每次中央开会,照相时他总是躲到后面去,虽然他和主席关系非常亲密,但他和主席在一起的照片我们都很难找到。
  不管是做基层工作还是担任高级领导,父亲从来都把自己看做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分子,他能把方方面面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能形成一股合力。很多老同志,家里有了困难、有了问题,甚至两口子吵架,都愿意到我们家来,都愿意找他谈,他也总能很好地帮他们解决问题。即使后来他当了总政治部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又是位元帅,他也从来不把自己看得很特殊,他很乐意接近群众,也很容易联系群众。他说,现在我们共产党执政了,人民给了我们这样高的地位,又给了我们这样的权力,人民有事来找我们,我们不能像过去的官老爷那样把人拒之门外,以后不管谁来找我你们都不能挡驾。为此,还有同志专门写了一首诗:“革命友谊重山河,首长关怀暖心窝。帅府门前客不断,单车倒比汽车多。”这描写的就是我们家当时的真实情况。
  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我们在一起,所以他们总是抓紧一切机会对我们进行点滴教育。我小时候很顽皮。有一次反“扫荡”,我们打了胜仗,缴获了一些战利品。我看到其中有只防毒面具,觉得好玩,就把它套在头上,跑到街上吓唬老乡的孩子,把他们吓哭了。我父亲正好看到,就把我叫到院子里头,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说:“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要爱护人民的,你戴着这个东西把老乡的孩子吓得直哭,你违反了群众纪律,关你一天禁闭,哪儿也不许去。”这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知道关心爱护群众不是讲在口头上的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后来到了城市,进了北京,父亲更是经常告诫我们不要成为“八旗子弟”。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们从小就深切地感觉到,是党和人民抚育自己长大的,自己今后也要成为共产党人,要成为革命军人,要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
  
      父亲的“五年计划”
  从1942开始,父亲就因为身体原因经常带病指挥作战。当时“新四军中的白求恩”罗生特大夫在给他检查后告诉他,这个病比较严重,依当时的条件很难治愈。这让我父亲感到自己为祖国奋战的时日不多了,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里还有几个五年,还能为党为人民军队战斗多久。因此,有一次他就私下里跟母亲说,咱们制订个五年计划吧,我争取再活五年,把日本鬼子打败,那时候我就安心了。结果抗战胜利了,他还活着,他很高兴,又私下跟母亲说咱们再制订个五年计划,建设新中国吧!解放战争以后,他又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军队领导工作。
  他就这样以五年为一段人生计划,为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有一次他又昏迷过去了,很长时间才醒来,他看了看我们,拉着我母亲的手,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就从现在的房子里搬出去,搬到一般的普通的房子里去,不要在这儿住了。”然后他又对我们说:“你爸爸是共产党人,我没有什么东西也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们,我只能给你们一句话,那就是永远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我这一生走对了一条路,就是跟着毛主席干革命,跟着毛主席走。”
  虽然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48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过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子女名字记录罗帅征战历程
  北屯、东进、南下、北捷,这些极具方向感、具有战斗意味的词语是罗荣桓元帅几个孩子的名字,它们连起来不仅记载了罗荣桓一生征战的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革命行进的路线。
  罗荣恒元帅夫人林月琴为罗帅生下了二子四女,这些孩子多出生在战争年月,他们的名字也多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长子罗北屯系部队屯兵陕北的时候所生,所以取名“北屯”。因为环境艰苦,孩子出生后即寄养在老乡家里,当时生活条件太差,罗北屯还不足两岁便夭折。
  二子罗东进出生于1939年2月,当时担任115师政委的罗荣桓准备带领大部队进入山东,开辟抗日根据地。望着逶迤东进的队伍,刚刚又做了父亲的罗荣桓给这个儿子起了一个很有战斗意味的名字:东进。
  在向鲁南行军的途中,罗荣桓、林月琴夫妇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为她取名字“南下”。1955年,年仅15岁的罗南下因腿部骨癌去世。在她之后出生的女儿罗林则在战争年代便夭折。
  与共和国同龄的女儿罗北捷,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生的,当时北平解放了,西藏也和平解放,于是罗荣桓给她取名“北捷”以见证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两年后,小女儿罗宁出生。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昆仑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2010-02-23 09:12  来源:凤凰网历史 
                    文章摘自《脍炙英雄》 作者:孔庆东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罗帅的逸闻趣事不多,病逝又早,留下的回忆资料也比较少,加上工作性质不够大众化,更没有个人“死党”为之宣传,所以一般民众对他的印象甚浅。若非毛泽东有一首《七律•吊罗荣桓》,恐怕只有专业人士才了解他的生平了。
        荣帅1902年出生,十大元帅里比他年轻的只有林彪。他的名字取自《诗经》“桓桓于征”。17岁那年,在老家湖南衡山,由父母作主,娶了一位比他大两岁的结发妻子颜月娥。这个名字很美,倘若叫张月娥李月娥便俗了,名叫月娥而居然姓颜,何其雅也。1926年,他们生下一个女儿。但罗荣桓离家求学,一心投身革命,为了不连累妻小,他1927年写了一份离婚书,劝月娥改嫁。但月娥不听,(书中暗表:月娥心想,万一俺男人造反成功,遇见个真命天子,日后当了元帅捏?)她依然在罗家当媳妇,凭着一手好针线,将女儿罗玉英抚养成人。
 
       罗荣桓(1902-1963)先后读过青岛大学和武昌中山大学,读的都是土木工程,但他为了革命事业而中断了学业。1927年在毛泽东著名的井冈山“三湾改编”中,罗荣桓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从此成为毛泽东最信任的干部。据说荣帅枪法比较差,跟毛泽东差不多——估计两人相距50米,对射三分钟,谁也不会受伤。但在军事上罗帅还是非常有谋略的。比如毛泽东著名的战术是“敌进我退”,罗荣桓后来在山东却大胆提出了一个“敌进我进”,成为反扫荡的典型战法。毛泽东曾公开讲,他最信任的两个人,一是罗荣桓一是邓小平。据王力回忆,毛泽东说:“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是跟我一起倒霉的,邓小平也差不多。”老毛身上有江湖气,谁跟他一起患过难,挨过整,他就觉得谁是好人。
     
       1937年5月16日,八路军115师政治部主任、35岁的罗荣桓在延安与23岁的红军女干部林月琴结婚。婚前罗荣桓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说:“好呵!没有家庭就不是一个完全的革命者,你俩结婚吧,我一定要喝这杯喜酒。”
       结婚那天,他们煮了一大锅面条,里边放了萝卜白菜和若干鸡块(老孔又写吃的东西了),勾引同志们闻香前来祝贺,谭政、张爱萍他们都去了。战争岁月,又危险又艰苦,他们的长子罗北屯、长女罗林都不幸夭折了。但二人不屈不挠,随后又生了罗东进,罗南下,罗北捷和罗宁,听听这串名字,多有气魄!百万大军四方征战的岁月仿佛历历在目。

        林月琴生于安徽金寨,是15岁离家的老革命,18岁任鄂豫皖边区儿童局局长。父亲也是老党员,但在张国焘的肃反扩大化中被杀了。长征途中,林月琴当过妇女工兵营的营长,曾经三过雪山草地,实际上走了“三万五千里”。她曾有过一次极其短暂的婚姻,前夫是四方面军的一位干部,二人结婚一个多月,林月琴去中央党校,前夫参加了西路军。西路军兵败覆没后,传说在战斗中牺牲了,别人才介绍林月琴跟罗荣桓认识。不料她的前夫是被国民党抓进了监牢,严刑拷打而坚贞不屈,后被中共营救回延安。林月琴闻讯几乎惊呆了,此事惊动了毛泽东。毛泽东特意请林月琴去谈话,说一切由你自己决定,“你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林月琴去见了前夫,友好地分了手,罗荣桓也去见了面,握了手,那位同志祝他俩“恩恩爱爱,永远幸福”。毕竟都是身经百战的老革命,胸怀宽,境界高。从理性角度讲,这只能怪中国的命运太苦难和战争太残酷,需要革命者付出超过想象的代价。不过咱不谈理性,让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长大的人听起来,还是觉得太令人伤感了。
      
       解放军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林月琴是全军唯一的女大校(叶群只是上校)。在外工作出色,在家里一面生了一大串孩子,另一面则操持着十几口人的大家庭的生活,其干练、贤惠、善良,有口皆碑。2003年她以89岁高龄去世时,职位是副兵团级。
      罗帅是十大元帅中的“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领导在军队中的地位。他资历最浅而学历最高。其为人之公,律己之严,都在子女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延续。2006年,罗东进中将发起“重走长征路”活动,影响很大。可是他曾经几十年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因为他生下就被寄养在百姓家里,父母都不记得了,他每年只好跟小妹妹罗宁一起过生日。直到40多岁,原38军政委、总政副主任梁必业偶然查日记,才发现了他的生日是1939年2月14日。毛泽东评价人,往往都是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唯独对罗荣桓,严严肃肃、清清楚楚地说了一个大长句:“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相处这么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

       确实,人们多知道罗荣桓是个卓越的政委,但很少知道他独当一面的大本事。抗日战争中,山东是中共唯一的全面控制了战略要点的省份,这全靠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罗荣桓的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办事魄力。山东的整风运动,在罗荣桓领导下,只整风不整人,保护了所有的干部,连王若望这样的“自由化分子”都只是进行一下批评检查。罗荣桓一针见血地说:“我们的干部,敌人早就给我们审查好了。”这般深刻的修辞,只有毛泽东林彪邓小平等几人才能说出。毛泽东感叹道:“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还动员了几万兵,都是从山东动员的。”后人只看到林彪率百万大军入关,横扫大江南北,但林彪百万大军的班底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山东。看看峻青和莫言的小说,也会知道山东的战争是多么残酷。在那样残酷的战争环境里,抽出十万少剑波杨子荣那样的干部去开辟东北,才有了沃野万里粮山煤海的雄厚根据地,才有了几十万人高马大的东北小伙子参军,才有了三大战役和横渡长江,才有了遍布九州大地的山东干部。这当然首先是毛泽东的雄才伟略,但罗荣桓的创业之功也是至关重要的。

        林彪晚节不保后,很多人想当然地把罗帅树为反林彪的先驱,其实林罗的关系非常铁,二人推心置腹的程度恐怕不逊于“刘邓”。罗荣桓去世后,林彪非常悲痛,题词写道:“良师益友”,后来别人说林总您现在地位这么高,这个写法不合适,他才换了。林彪是连毛都敢顶撞的人,只有罗荣桓的批评他才听得进去。有些半瓶醋学者看了毛泽东吊罗荣桓的诗,就以为“斥鴳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是扬罗贬林,这是党史知识和治学精神双贫乏的表现。罗荣桓一生只跟林彪合作过那么几年,而且合作得很好,这个比喻用于林罗,“每闻”和“长笑”都对不上。其实罗荣桓跟另外的人合作共事更多,矛盾斗争也多。抗战前期,到处都宣传王明,认为海龟派大师王明比北大图书馆勤杂工毛泽东要伟大,甚至喊“王明万岁”,只有林家兄弟、刘少奇、陈云、邓小平、康生、罗荣桓等几个老毛的“铁粉”,力排众议,坚定地拥护毛泽东为核心领袖。罗荣桓在山东的工作和建国后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欺负、嘲笑罗荣桓的人多了,凭什么非要墙倒众人推地死盯着林彪呢?即使毛泽东觉得林彪某些方面不如罗荣桓,也不至于贬低到“斥鴳”和“昆鸡”的地步吧?那么,诗里的草鸡和雄鹰分别指谁呢?

       高岗没出事前,称赞罗荣桓是“党内的圣人”。荣帅自己心中无私,所以也敢于在毛泽东和中央的指示之外另搞一套,比如不进行康生那么严酷的“抢救运动”,不参加彭德怀那么壮观的“百团大战”,还有公开反对林彪的“带着问题学毛选”,就都是经典之作。可惜荣帅鞠躬尽瘁,把身体累垮了,从1942年就带病作战,46年切除一肾,建国后因病辞去总政主任等高位,老毛特许他开会时随意退场。
      1963年12月16日,罗帅辞世。当晚消息送到中南海颐年堂,老毛正在听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他让大家起立默哀。默哀毕,毛泽东说:“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天夜里,毛泽东吃了安眠药,但还是久久不能入睡,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此言透露出的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倚重,似乎明显超出了罗荣桓所担任的职务。
       康生那么大的学问、周恩来那么大的本事、朱德那么高的人品,他们去世时,毛泽东都没有那么深的痛苦。另外毛泽东与罗荣桓关系这么铁,二人却没有一张合影,可见罗帅在毛泽东内心的“人际座标图”上,必有不为人知的重要地位也。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罗荣桓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12月),黄瑶《罗荣桓年谱》(人民出版社2002年),《回忆罗荣桓》(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张正隆《雪白血红》(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肖伟俐《帅府家风》(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7月版),《罗东进:重走长征路》(央视《面对面》),崔向华《罗荣桓和他的家人》(《炎黄春秋》2002年第12期),林月琴《有关毛主席和罗荣桓交往的片断回忆》,叶剑英《悼罗荣桓同志》,朱德《悼罗荣桓同志》,张乃军等《罗荣桓在费县》(山东费县网),《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刘秉荣《红一方面军纪实》(人民出版社 2003年12月)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heji

 
           罗荣桓的临终遗言:要跟着毛主席走 
                作者:环球视野 发布时间:2007-10-11 13:04 来源:环球视野 
 
罗荣桓的临终遗言:要跟着毛主席走
    “这位大夫技术还不过硬啊,那手术和生割差不多。”

        1963年9月28日,罗荣桓病情加重,住进北京医院。不只血压不稳,心脏不好,肾功能也不行了。肾功能的衰竭引起尿毒症,非蛋白氮指数高达110、120(一般超过100,人就要昏迷)。当时医院还没有人工肾的设备,只能采取腹膜透析的办法。就是向腹内注射1000毫升生理盐水,停半小时再抽出来。盐水注进去,肚子胀得像鼓一样,看的人都觉得受不了,他却一声不吭,默默地忍受着。由于尿中毒,浑身奇痒,有时把皮肤挠破了也止不住。有一次一位外科医生为他做腹膜透析,麻药没有用足,给他造成很大痛苦,但他一声不吭,忍耐着坚持治疗。事后才对别人说:“这位大夫技术还不过硬啊,那手术和生割差不多。”
    最痛苦的是尿毒刺激肠胃,不能吃饭,吃了就吐。医生想尽一切办法,也不能制止呕吐。他以坚强的意志,把饭一口一口吞下去、一面吃一面和旁边的人谈话,以分散注意力,减少痛苦。吃下去又吐出来,吐完了再继续吃。一顿饭有时要吃四五次。每当勉强吃下一点东西没有再吐的时候,他就带着胜利的笑容说:“又打了一个胜仗,看起来,对于病也得要抗,不抗是不行的。”
    随着病情的发展,他已经很难起床了。但是他还是一次一次地挣扎着要坐起来,反复地说:“让我坐起来,站起来,能站起来就胜利了。”为了能使他下床活动,林月琴把家里的一把旧靠椅装上4个轮子,搬到医院里让他坐,推着地在走廊里转一转。走廊里静悄悄的,过惯了戎马生涯和紧张生活的元帅。是多么起从这里走出去,再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中去啊!
    病痛的折磨使他常常陷入昏迷状态。大家焦急万分。可是他醒过来却宽慰大家说:“人总是要死的,这是新陈代谢,自然规律嘛!”他的许多老战友,常和国家的领导人、元帅和将军们络绎不绝地前来看望他,他都关心地嘱咐他们要保重身体,为党多做一些工作。朱德来到病床前,满怀期望地说:“荣桓同志,你还要继续和疾病作斗争啊!”他望着这位老领导、老战友平静地说:“是要和疾病作斗争,可是这一次恐伯是斗不赢了……”

          “东进,你是革命干部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应当更加严格……”

    12月1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领导通知罗东进立即返京。罗东进的脑子“嗡”地一下,顿时紧张起来。他想以往父亲发病,从来没让他请过假。罗东进连夜赶回北京。当他来到罗荣桓的病床前时,罗荣桓又陷入昏迷状态。由于缺氧,他的手和嘴唇都紫了。罗东进在床前守候着,罗荣桓醒了过来,他睁开了眼睛,认出了儿子,带着责问的口气吃力地说:“为什么没有放假就回来了?我的病有医生护士照顾,你要安心学习,不该请假回来看我。”罗东进含着眼泪解释说,别的同学父母病重,也是允许请假回家探望的。医生护士也在旁边说,应该回来看看。可是罗荣桓还是摇摇头说:“东进,你是革命干部的孩子,对自己要求应当更加严格……”
    自从罗荣桓住院以来,林月琴就在病房临时搭了一张小床,日夜守在那里。为了少麻烦医生、护士。生活上的许多事,都是林月琴去照顾。焦虑和劳累使她变得憔悴多了。看着20多年来风雨同舟携手并肩的战友和亲人受着疾病的折磨,林月琴的心都要碎了。可是她还是强忍着悲伤,以自己的坚强意志和体贴入微的照顾给亲人以安慰。罗荣桓很理解妻子的心情,他以同样的坚强意志忍着病痛,以减轻亲人的忧虑。
    在最后的日子里,罗荣桓仍然挂念着国家大事和党的工作。12月14日,周恩来和陈毅访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发后,罗荣桓还问身边的同志:“周总理他们到了没有?”当别人告诉他,已经到达开罗时,他微笑着点点头。由济南军区调来北京担任炮兵司令员的吴克华来看望他。他一见吴克华的面就高兴地说:“啊,你来了。我前天还在想,怎么吴克华同志现在还没来到呢?”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吴克华的调令是20天以前下的。吴克华连忙回答:“我已经来了10天了,因为你身体不好,所以没来看你。”罗荣桓吃力地点点头。再三叮嘱吴克华:“来了好好工作,组建好部队。”政治学院的莫文骅等来看望罗荣桓,他拉着莫文骅的手说:“我恐怕不行了,你们一定要把政治学院办好。”

             “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12月15日,他的病情恶化。自从他报病危以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对他的病情都非常关切。指示医院大力组织抢救。12月中旬,为了准备给他输血,总参总政许多身体健康,血型为“O”型的青壮年军官自愿组织起来守候着。此时罗荣桓经常处于昏迷状态。一次他苏醒过来,看看床前的林月琴和孩子们,他拉着林月琴的手,深情地望着,说: “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他又慈祥地一个一个看看自己的孩子,嘱咐他们说:“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这一步是走对了。你们要记住这一点。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随后又昏迷过去。昏迷中,他还在不断地重复着说:“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

    听着罗荣桓对妻子林月琴和孩子们的嘱咐,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当时主持他的医疗工作的中央保健局长黄树则后来写道:
    罗荣桓同志病危之时,对其子女,谆谆告诫。现按其意,写为短诗:
    我尽力争取不死,
    继续为革命奋斗,
    如果死已经来临,
    我也决不畏惧,绝不发愁。
    我给你们留下的只是党的事业,
    别的什么都没有。
    我的遗嘱是一句话。
    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跟着毛主席走!

    傍晚,罗荣桓又苏醒过来。林月琴告诉他:“少奇同志要来看你。”在长征初期。罗荣桓任八军团政治部主任时,刘少奇是驻八军团的中央代表,两人曾朝夕共处。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春天,刘少奇由华中赴延安,曾在山东逗留半年,调查研究了山东的情况,妥善地解决了山东党内工作的一些意见分歧,对罗荣桓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罗荣桓听说刘少奇要来,一直坚持着,希望见他一面。刘少奇走后,罗荣桓又陷入了昏迷之中。
    1963年12月16日,下午2时37分。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无产阶级忠诚的战士罗荣桓,在他的战友贺龙、张爱萍、甘泗淇、梁必业、萧向荣及他的夫人林月琴及孩子们的守护一下,心脏停止了跳动。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9月3日—9日《书刊报》)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nmotion广告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