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先达人 返回首页

zjj的个人空间 http://siantarpeople.org/?2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习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已有 1026 次阅读2016-1-23 00:31

                 习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原著:杨恒均 

分类:思想解放 | 标签: 核心价值   特色中国   儒家   儒学  
2015-06-29 22:36阅读(22712)评论(26)

        

        由于我多篇写习总的文章被翻译成英文,在西人中也有了一定的影响,说我多多少少帮助他们理解到这届中国政府的处境、执政思路与未来路径。这次到海外,有几位长期关注我博文的专家学者举办了一个小型研讨会,出的题目是:习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果不其然,有学者一上来就指出最大难题是“反腐”,这也是我写过最多的题材。有学者认为反腐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或遇到阻力难以为继了。但更多学者认为还是经济转型、企业转型与产业创新无法实现。按说,这两个问题确实都是很大的难题,也直接关乎到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反腐的雷声与雨点都不小,只不过制度方面的建设还跟不上;至于经济转型,尤其是政府号召的产业创新等,根本没有配套的制度,谈何容易?

       但我认为,这些“难题”都不能称为习总面临的最大的——最大难题必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难题不解决,其他的都是问题;这个难题一旦解决了,其他的都不是问题。那么,这届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呢?

 

        如果随便拿起一份十八大后习总在重要会议与场合的讲话,就不难发现,在短短几千字的讲话中,习总几乎都会强调三个重要方面,分别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承与发挥中国文化与儒家传统”,以及“践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949年后,习总是唯一一位领导人,在自己的讲话中同时强调看似有些分离的制度、文化与价值观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无论从世界各国的实践,还是目前现有的东西方理论,这三种“东西”不但无法相提并论,甚至会被认为是背道而驰的。

        先说制度在西方观察家眼中,社会主义道路除了已经走到尽头的前苏联,就是目前显然已经陷入困境的北朝鲜、古巴和越南。很多西方学者无法解释,甚至无法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如何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在不少学者都开始反思西方民主存在的问题,甚至连一些西方领导人也表现出了不自信时,中国这个硕果仅存的“特色社会主义”大国提出了“制度自信” ……

          再说文化过去百年中华民族追求自由、民主、平等与繁荣富强的过程中,历经磨难,充满了失望与失败。从当初面对“船坚炮利”的西方入侵者时情不自禁地生出了器物崇拜,到不停变法尝试“制度更新”,最后到五四时期发现还是不行,于是开始进一步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有识之士纷纷投入“改造我们的文化”之中……

       虽然在当时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纵观横看世界历史,除了被殖民彻底消灭掉文化的,世界上哪一个文化是可以被“改变”的?对传统文化的摧残到“文化大革命”时期达到了顶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被打倒,传统文化几近毁灭。虽然改革开放后的中共领导人中胡总更接近儒家,温文尔雅,关起门来“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但出口成章常常引用法家韩非子的习总却亲自到孔子老家曲阜,号召学习传统儒家,弘扬中国文化。

       马列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所到之处纷纷压倒甚至摧毁当地文化的“文化”。苏联东欧实行马列制度时,东正教传统苟延残喘,朝鲜、古巴等国实行社会主义至今,已很难看到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了。但这届领导人却希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共舞……

 

      如果这个难度还不够令人惊讶的话,还有更让你目瞪口呆的。那就是几乎包含了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毫无疑问,现存所有的西方理论以及中国继承的马列理论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自由、民主、法治”是有悖的,而几千年的传统中国文化,也是无法生出“平等、文明、和谐”之花的。这是冷战思维呢,还是一头跳进“制度决定论”或“文化优劣理论”中无法自拔呢?不幸的是,历史事实也支持这样的“偏见”。

        虽然包含了目前世界上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实有点多,而且还分出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等三个方面,但24字的排序与字里行间的寓意却揭示了这届政府雄心勃勃的“路线图”:毫无疑问,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传统文化,要达到的目标都在这24字里。而且,同西方强调个人与个体截然相反,先强调的国家。

       我们知道,西方在追求现代文明的道路上,常常是从自身出发,强调个体先于集体,即所谓“争取你个人的自由,国家便自由了”。但对于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中国,尤其在近代遭到列强蹂躏的时候,一般的政治人物引导人民问的是:国家不自由,何来个人自由?对于一个物质极度贫乏的大国,国家常常遭受欺负,自由和平等谈何容易?

        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出了他们认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图:中国的首要目标是富强。富强了的中国,会探寻出适合自己特色的民主与法治道路,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才可能迎来公正、平等与和谐。在那样的国家与社会里,中国人没有理由不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这种与西方走的那条由个人再社会再到国家的道路反其道而行之的“富强、民主”之路,在当今全球化与互联网时代,会被大多数中国人接受吗?“道路自信”自信得起来吗?

        如果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对应的是“制度自信”,那么“复兴中华文化与儒家思想”就是当局提出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画出了路线图,不妨说是“道路自信”。这三个自信在西方人看来有些云里雾里,经过我的解释后,他们明白过来,但明白过来的他们脸上的表情,好像看到了21世纪的恐龙似的。在他们看来,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确实没有国家,也没有人能把这样三种“东西”融合或者揉和在一起,这是不可能的任务。

 

        西方人看不懂,中国人未必就搞得明白。最高当局把三种过去很难进入同一份文件的东西摆放在一起,三足鼎立、平分秋色,在学界、互联网与民间都引起了躁动:部分儒家学者认为“孔子的春天”来了,从而开始登堂入室准备救国;而一些极左分子试图对终于有机会走老路,甚至有可能走回头路感到欢欣鼓舞,相比而言,自由主义分子显得比较酷,他们看到“24字”被贴到大街小巷时,先是有些不解,夹杂惊恐,到头来,不想、不敢也不能相信这些字竟然被当局以这种方式捷足先登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统文化与儒家传承,以及包含了普世价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有理论与实践都不支持三者的融会贯通,各取所需的大杂烩,如何能给中国带来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这恐怕不只是这届政府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所有中国人不得不面对、思考与迟早要亲手处理的最大难题。

 

               杨恒均 2015年6月 29 (此文根据作者在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nmotion广告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