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先达人 返回首页

zjj的个人空间 http://siantarpeople.org/?2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纪念巴黎公社145周年:《国际歌》在回响

已有 1235 次阅读2016-4-2 19:00

             纪念巴黎公社145周年:《国际歌》在回响
                       沈大力     2016-03-28 ? 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3月18日,是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日。《国际歌》是巴黎公社精神的结晶,人们陆续来到欧仁?鲍迪埃和皮埃尔?狄盖特的石墓前,奉献追思的鲜花。
  
  《国际歌》的曲作者狄盖特长眠于法兰西岛圣丹尼市的公墓,在无数普通人的坟茔群落中间。他的石墓像逝者的人格一般朴素。狄盖特被埋葬之初,墓石上并没有留逝者遗容,多年后才追立了一个平面瓷像,下边配以红玫瑰花束。墓碑下面的标志铭文写着:
  《国际歌》作曲者
  皮埃尔?狄盖特
  (1848—1932)
  瓷像右侧雕刻着《国际歌》的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墓石的前方镌刻着狄盖特的主要歌曲《共产党人之歌》的叠句:
  前进,共产党人!
  我们奔向前方!
  反对法西斯,
  让红旗迎风飘扬!
 
  这块墓碑体现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胸襟,以及他反抗一切压迫势力的终身志向。狄盖特一生受尽资本家剥削。1848年,他生于比利时根特城一个工人家庭,7岁跟随父亲到法国里尔谋生,在一家工厂当童工,每天要干9小时苦活,仅挣10个生丁。劳累又贫困,他却喜爱音乐,坚持每晚到里尔音乐学院旁听课程,苦修成才,终获1866年里尔音乐学院头等奖。然而,他无意攀登上流社会的贵族乐坛,却领着弟弟用拖车载着风琴,去里尔矿区的陋舍为矿工们唱歌,给贫苦大众以希望。
  1871年春,巴黎公社的冲天烽火映红了塞纳河,狄盖特同“诗坛神童”兰波一样青春热血沸腾,启程奔赴首都,可惜受阻普鲁士军队的封锁线于外省,没能亲身参加保卫公社的浴血战斗。
  1888年6月的一天,他在里尔市“自由咖啡馆”为工人演唱,在那里得到一部鲍狄埃的《革命歌集》。翌日礼拜天,他翻阅《穷约翰》《起义者》《前进,工人阶级!》等动人心弦的诗篇,尤其受到《国际歌》一诗的强烈感染,情不自禁地在风琴上谱起曲来,下午即完成初稿。当晚,他让弟弟阿道夫?狄盖特用雄浑的男中音试唱,又在节奏旋律上进行了些许修改。星期一早晨,狄盖特带着前晚谱写的曲谱上工,放工时约了几个工友去听他演唱,引起强烈共鸣。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狄盖特又略微改动了几处,最后定稿。
  《国际歌》是一首咏唱诗歌,像中国的填词一样有固定曲牌,诗作者起初是按照鲁热?德里尔1792年谱写的《莱茵军团进行曲》曲牌吟唱的。自从有了狄盖特的曲谱,鲍狄埃这首在凡尔赛匪帮残酷镇压巴黎公社时用心血凝成的《国际歌》,插上了音乐翅膀,逐渐传遍全球,召唤“人间地狱的囚徒”奋起推翻旧世界,“让人民做天下的主人”。
  1887年7月,在里尔市报业工会组织的文艺活动上,狄盖特亲自指挥工人合唱团演唱《国际歌》,引起轰动,歌片一下就发行了6000份。巴黎公社的“红色圣女”路易丝?米歇尔听到矿工们高唱《国际歌》,想到以此告慰公社的英烈,激动得热泪盈眶。
  1927年,狄盖特应邀到莫斯科红场参加十月革命十周年庆典。在观礼台上,他听到激昂的《国际歌》歌声,感动地说:“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誉。”为照顾这位已经年迈的劳动大众作曲家,苏维埃政府愿向他提供终生养老金,但是他谢绝盛情,返回了法国。此前,狄盖特在圣丹尼的伯利维尔工厂当工人。因为给鲍狄埃的《国际歌》谱曲,他被老板粗暴解雇。资方还明确规定不准任何厂家再聘用他,致使作曲家生活无着,只得靠自己的手艺干点儿木匠零活。
  迟暮之年,狄盖特在圣丹尼市先住在百灵鸟街2号,后搬至布里塞拉街24号的蜗居栖身。他晚年当街灯工,在夜幕降临时步履蹒跚地慢慢点亮一盏盏路灯,为黑暗中的行人照亮路途。1932年9月,狄盖特年逾八旬,自己一颗火热的心也停止了跳动。同鲍狄埃一样,狄盖特也是在贫困中死去,一世清廉。
  现今的“圣丹尼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里保存着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的原稿,以及他为该歌配的管弦乐谱,还有一张作曲家在里尔市“自由咖啡馆”的存照。那是他首次为“神圣救主”工厂的工人们演唱《国际歌》的场所。此外,他的遗物仅有一具木匠刨子和一根他年迈体衰时所拄的手杖。
  狄盖特逝世时,巴黎5万劳动群众为他送葬。圣丹尼公墓的守园人对笔者谈到当时的情景:“追悼大会是那年10月2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的。送葬者在砌石上放下一株株象征革命的红石竹花,结果广场一片红艳,被时人称作‘红场’。”
  去冬,巴黎“巴塔克朗歌舞厅”等几处连遭恐怖袭击,民众聚会哀悼牺牲者。法国《世界报》报道:“一些人围着一架钢琴,唱起了《国际歌》。”无疑,这歌声是对一个多世纪前狄盖特奋笔为劳苦大众作曲的生动回响……

附:
重温伟大导师列宁的名篇:
                                欧仁 ? 鲍狄埃
                       (为纪念他逝世二十五周年而作)
                                        列  宁
  
      去年,1912年11月,是法国的工人诗人欧仁?鲍狄埃,即著名的无产阶级的《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的作者逝世的二十五周年。
  这首歌已经译成欧洲各种文字,而且不仅仅是欧洲文字。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异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世界各国的工人相继歌唱自己的先进战士、无产者诗人的这首歌,并且使这首歌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世界各国的工人现在都在纪念欧仁?鲍狄埃。他的妻子和女儿还活着,并且都过着贫困的生活,就像《国际歌》的作者一生所过的一样。他在1816年10月4日生于巴黎。他创作他的第一首歌的时候才十四岁,这首歌的名字叫作《自由万岁!》。1848年,他作为一个街垒斗士参加了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伟大战斗。
  鲍狄埃出身于贫穷的家庭,在整个一生中他一直是一个穷人,一个无产者,他起先靠包装箱子,后来靠绘制印花布图样维持生活。
  从1840年起,他就用自己的战斗歌曲对法国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巨大事件作出反应,唤醒落后的人们的觉悟,号召工人团结一致,鞭笞法国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府。
  在伟大的巴黎公社(1871年)时期,鲍狄埃被选为公社的委员。在三千六百张选票中,有三千三百五十二票是选他的。他参与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公社的一切措施。
  公社失败后,鲍狄埃被迫逃到了英国和美国。著名的《国际歌》就是他在1871年6月,也可以说,是在5月的流血失败之后的第二天写成的……
  公社被镇压了……但是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在今天公社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活力。
  1876年,在流亡中,鲍狄埃写了一首长诗《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在这首长诗中,他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工人生活,描绘了他们的贫困,他们的苦役劳动,他们遭受的剥削,以及他们对于自己的事业的未来的胜利所抱的坚强信念。
  公社失败以后过了九年鲍狄埃才回到法国,回来后立即参加了“工人党”。1884年他的第一卷诗集出版了。1887年第二卷出版了,题名为《革命歌集》。
  这位工人诗人的其他一些歌,是在他死后才出版的。
  1887年11月8日,巴黎的工人把欧仁?鲍狄埃的骨灰送到拉雪兹神甫墓地(Père Lachaise),在那里埋葬着被枪杀了的公社社员。警察夺取红旗,组织殴打。无数的人群参加了这次没有宗教仪式的葬礼。四面八方都在高呼:“鲍狄埃万岁!”
   鲍狄埃是在贫困中死去的。但是,他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一个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真正的纪念碑。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当他创作他的第一首歌的时候,工人中社会主义者的人数最多不过是以十来计算的。而现在知道欧仁?鲍狄埃这首具有历史意义的歌的,却是千百万无产者……
(选自《列宁全集》第36卷第209-211页)
 
资料:
             欧仁.鲍狄埃在我们中间
                          本报驻巴黎记者 何 农
 
  1871年3月18日,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诞生在腥风血雨中。当时,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刚刚失败。工人组成了国民自卫军,反对反动政府的统治。他们占领了巴黎北部的蒙马特尔高地,并组织了成功的市政选举。他们短暂实现了无产者掌握政权、自由的言论、平等的社会存在,这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化的。
  72天,在反动派的疯狂镇压下,巴黎公社只存在了72天就失败了。1871年5月28日黄昏,巴黎残阳如血。经过了“血流成河的一周的激战之后,当梯也尔反动政府的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被逼到拉雪兹神甫公墓东北角一堵小墙前面的147名公社社员身上的时候,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尝试失败了。130年过去了,对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公正和民主的社会充满了理想和激情的人们,并没有忘记130年前为了同样的理想曾经付出过鲜血和生命的“巴黎公社人”。
  《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就是这样一个“巴黎公社人”。自1896年法国工人党里尔大会上,《国际歌》的歌声第一次响起,到其在1899年法国社会主义者巴黎大会成为闭幕歌曲,再到1900年巴黎社会党人国际大会成为大会会歌……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歌》真正成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而它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的名字也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的歌声一起被广泛地传诵着。正像列宁所称赞的那样,鲍狄埃是“一位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
  1816年,鲍狄埃出生在巴黎一个保皇主义者的家庭里,爸爸是包装手艺人。他14岁时创作的第一首诗《自由万岁》,已经表现出诗人的才华和背叛家庭的、革命的思想。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在法国工人运动中冲锋陷阵的歌手,写下了大量广为传诵、鼓舞工人斗志的诗篇。公社成立后,鲍狄埃当选为公社委员。公社失败后不久的1871年6月,他写出了这首全世界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歌曲之一《国际歌》的歌词。后来,他和其他7000多名原公社成员一道,被迫流放。在英、美流放期间,他广泛接触当地工人群众,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长诗《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等。1880年,半瘫的欧仁?鲍狄埃返回法国,继续革命生涯。艰难的生活和斗争,使回到了祖国的鲍狄埃重新陷入了贫困和疾病当中。
  1887年11月,欧仁?鲍狄埃去世。数以千计的工人群众,不顾警察的阻拦,高呼着“公社万岁!”的口号,在红旗的引导下,为他举行了革命的葬礼。他死后,群众曾自发地要求为他在拉雪兹神甫公墓立一块碑以资纪念。而当时的法国内政部等当权部门一次次地否决了群众的申请。1908年,在他去世21年之后,纪念碑终于被树起来了。当时纪念碑的揭幕者是“原公社社员兄弟协会”会长顾比尔博士。而这个协会是“巴黎公社之友”协会的前身。
  在巴黎活跃着的“巴黎公社之友”协会成立于1882年,当时由幸存的“公社人”和他们的朋友、亲属组成。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各界人士纪念先烈、弘扬理想的阵地。这个法国历史最悠久的协会之一,现在有2500名会员,其中包括约150名外国会员,在国外还有5个分会。近10年来,该会会员人数增长了10倍。会员的主要成分是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其中有大量的青年人。除共产党员外,也包括很多其他左翼政党成员和无党派人士。这些情况都是法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现任“巴黎公社之友”协会会长克洛德?威拉尔教授向我介绍的。
  “巴黎公社之友”协会的所有成员都是义务的。他们在位于巴黎13区的办公室每星期固定开放2个下午,为公众了解、纪念巴黎公社历史提供方便。协会有许多固定的活动,如每年3月18日,巴黎公社运动兴起、公社诞生纪念日的游行活动;5月19日,“血流成河的一周”———公社社员开始被屠杀的纪念日,在拉雪兹神甫公墓内巴黎公社社员墙前的纪念活动;5月25日,则是参加者自掏腰包、为纪念公社生日的聚餐会。协会还定期出版一份《公社》小册子和一些有关书籍,并经常举办与公社有关的展览、研讨会等。
  当然,《国际歌》是一定要唱的!“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当你置身于这些为了理想而正在义无反顾地努力着的人们之中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当一个人的行动,被一种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理想支撑着,会多么地令人振奋。
   
 国际歌简介
     《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这首歌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歌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
                                   诞生历程简介
   1871年5月28日,法国凡尔赛反动军队攻陷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最后一个堡垒——贝尔?拉雪兹神甫公墓,革命失败。反动政府对全城革命者实施了大屠杀,无数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中。面对着这一片白色恐怖,5月29日,法国工人诗人鲍狄埃(1816-1888)怀着满腔热血,奋笔疾书,写下了这曲气壮山河的歌词。这首诗歌原名为《国际工人联盟》,刊登在1887年出版的鲍狄埃的诗集《革命歌集》中。
  1888年,在欧仁?鲍狄埃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谱写了曲子。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 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192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国所唱的《国际歌》也只有三段。
    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国际歌》是一首无产阶级的不朽战歌。1920年中国首次出现由瞿秋白译成汉文的《国际歌》。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据俄文转译、由陈乔年配歌的《国际歌》开始在中国传唱。1962年译文重新加以修订。歌曲的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这是全曲的主题所在,也是全世界所有译文都完全按照音译的一句:“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歌曲在俄国的传播
  1900年12月,列宁将《国际歌》的第一、二、六段和副歌歌词原文登载在《火星报》上。
  1902年俄国诗人柯茨(ArkadiyYakovlevichKots)将其翻译成俄文,发表在伦敦出版的一本俄国移民杂志Zhizn'(《生活》)第五期上面。开始在俄罗斯工人中间流传。
  1912年彼得堡出版的《真理报》重新发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决定以俄文版的《国际歌》作为苏联的代国歌。
  1944年苏联卫国战争中,在200多位应征作者中,选择了《牢不可破的联盟》取代《国际歌》,作为苏联的国歌。此歌最广为传唱的中文版本,1923年6月15日由瞿秋白(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总书记)自俄文版转译。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这首歌被各国的共产党人,社会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广为传唱。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英国白金汉宫演奏过此曲,以庆祝盟军此次战役的伟大胜利,由当时英国外交大臣现场指挥。
  
歌曲在中国的传播
  《国际歌》最广为传唱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转译自俄文版并于1923年6月15日发表。此版本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国际的精神)在歌词中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原来是国际工人联合会的简称,有时表示国际共产主义。
  《国际歌》自1888年6月在法国里尔一次工人集会上第一次唱出后,这首法国工人的战歌经四十多年的传播,已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苏联人民就是唱着它战胜敌人,最终走向新胜利的。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国际歌》并没有流传开来。《国际歌》传入中国后,有两种译文,可惜都译得不理想,歌词晦涩不上口,广大劳苦大众很不容易接受。这也是这首伟大歌曲一直没有能在中国传唱开来的原因。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 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国内,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编,同时着手翻译《国际歌》。他在苏联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苏维埃大会,见到了列宁;他更在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受到了蓬勃发展的各项事业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决心,要将《国际歌》重译,让它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
  重译《国际歌》的宗旨,就是要让翻译过来的歌词,既准确又易唱,让它很容易在劳动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当时,瞿秋白住在北京黄化门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里。守着一架风琴,他开始着手译《国际歌》了。他对照原文,一字一句的推敲。时而沉思斟酌,时而自弹自唱。每一句歌词定稿,都要如此反复再三。他译着,唱着,译到“国际”一词时,他站了起来。这个词,汉语只有两个字,而外文却是老长一串音节。如果照例译成“国际”一词,配上原谱,将成为“国际———,就一定要实现”,“国际”一词,拖得这么长,那将是很难唱也是十分不悦耳的一句。
  瞿秋白为这个词怎么翻颇费思索,他在小屋里来回走动,不时地哼着,想着。在莫斯科的经历,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眼前:那向往社会主义而来到苏俄的各国无产者激动歌唱的声音,那解放了的苏俄人民幸福欢歌的声音,以及他自己为求真理而慷慨高歌的声音,都汇集成一片气势磅礴、无往而不胜的雄浑壮丽的旋律,回荡在他的耳际。他忽然停下脚步,若有所悟地走到琴边,手指按在琴键上,有力地弹奏着《国际歌》的这一段。随着琴声清晰的节奏,他用不很高的,却十分庄严的声音唱出了:“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歌词和歌曲是那样和谐地融和成一体了!瞿秋白终于用音译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国际歌》译成后,他曾对曹靖华说过:“‘国际(英特纳雄耐尔)’这个词,在西欧各国文字里几乎是同音的,现在汉语用了音译,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时可以和各国的音一致,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得以同声相应,收万口同声、情感交融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那天,在上海大学的纪念会上,瞿秋白登上高高的讲台,在一群爱国青年中间,与任弼时等师生一起唱起了《国际歌》。从此,这首响遍全球的伟大旋律,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向反动黑暗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1926年(民国十五年)3月18日,巴黎公社55周年纪念时,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曾经印行《国际歌》传单,有三组歌词,大致对应法文歌词第一、二、六段和副歌;其中“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先音译为“英特尔拉雄纳尔”,再音译为“英特尔纳雄纳尔”。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决定以《国际歌》作为国歌。
  1935年2月,瞿秋白在重译《国际歌》11年后在江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杀害。临刑时,他昂首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他用歌声向敌人宣布:“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而我们今天在各种集会上所传唱的《国际歌》,则是1923年诗人萧三从俄文版转译,陈乔年配歌,副歌译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中法大学教授、翻译家沈宝基作出了较忠于原文法文的《国际歌》完整版中译,其中“Internationale”在译文中音译为“因呆尔那西奥那尔”。
  200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结束的时候,会场演奏了《国际歌》,曾参加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及抗美援朝的中国老兵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友人也高唱此曲。
  2006年10月22日,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结束的时候也演奏了《国际歌》。
  除了普通话歌词外,国际歌也有香港噪音合作社作词的广东话歌词,以及林信谊、吴锦明、黑手那卡西作词的闽南语歌词,分别偶而在香港及台湾地区使用,但Internationale在歌词中没有音译成中文。大部分时候,由于普通话歌词较为普遍,所以都会使用该版歌词。
  据说香港的社运音乐先驱黑鸟乐队曾在1980年代为国际歌填上粤语歌词。
  现时香港电台节目《公民社会》,用了“国际歌”作主题曲。
 
歌词
  
中文版词《国际歌》歌词(三段)
  第一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第二段: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第三段: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法文版

  

  【L'INTERNATIONALE Version francaise stabilisée

  1871

  Paroles d'Eugène POTTIER,

  Musique de Pierre DEGEYTER

  Couplet 1 :

  Debout ! les damnés de la terre

  Debout ! les forcats de la faim

  La raison tonne en son cratère :

  C’est l’éruption de la fin

  Du passé faisons table rase

  Foule esclave, debout ! debout !

  Le monde va changer de base :

  Nous ne sommes rien, soyons tout !

  Refrain : (2 fois sur deux airs différents)

  C’est la lutte finale

  Groupons nous et demain

  L’Internationale

  Sera le genre humain.

  Couplet 2 :

  Il n’est pas de sauveurs suprêmes :

  Ni Dieu, ni césar, ni tribun,

  Producteurs, sauvons-nous nous-mêmes !

  Décrétons le salut commun !

  Pour que le voleur rende gorge,

  Pour tirer l’esprit du cachot

  Soufflons nous-mêmes notre forge,

  Battons le fer tant qu'il est chaud !

  Refrain

  Couplet 3 :

  L’Etat opprime et la loi triche ;

  L’Impot saigne le malheureux ;

  Nul devoir ne s’impose au riche ;

  Le droit du pauvre est un mot creux.

  C’est assez languir en tutelle,

  L’égalité veut d’autres lois ;

  < Pas de droits sans devoirs, dit-elle,

  Egaux, pas de devoirs sans droits ! >

  Refrain

  Couplet 4 :

  Hideux dans leur apothéose,

  Les rois de la mine et du rail

  Ont-ils jamais fait autre chose

  Que dévaliser le travail ?

  Dans les coffres-forts de la bande

  Ce qu’il a créé s’est fondu.

  En décrétant qu’on le lui rende

  Le peuple ne veut que son du^.

  Refrain

  Couplet 5 :

  Les Rois nous saoulaient de fumées.

  Paix entre nous, guerre aux tyrans !

  Appliquons la grève aux armées,

  Crosse en l’air et rompons les rangs !

  S’ils s’obstinent, ces cannibales,

  A faire de nous des héros,

  Ils sauront bientot que nos balles

  Sont pour nos propres généraux.

  Refrain

  Couplet 6 :

  Ouvriers, Paysans, nous sommes

  Le grand parti des travailleurs ;

  La terre n’appartient qu’aux hommes,

  L'oisif[*] ira loger ailleurs.

  Combien de nos chairs se repaissent !

  Mais si les corbeaux, les vautours,

  Un de ces matins disparaissent,

  Le soleil brillera toujours !

  Refrain

  [*] : dans certaines versions on trouve "le riche" au lieu de "l'oisif"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nmotion广告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