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先达人 返回首页

zdy的个人空间 http://siantarpeople.org/?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当年初三班纪实

已有 1665 次阅读2015-5-22 00:03 | 纪实, 初中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当年初三班纪实

张泰永

  1951年,福华和我顺利升上初中三。他仍在甲班,我仍在乙班。跟初中二时一样,还有一个丙班,加起来,共三班。有一篇纪念林清祥的文章:《林清祥的政治生涯》里,提及我们初三班是这幺说的:“1951年,华中初中三共三班,有108位学生。108是个吉祥的数字,它令人想起中国文学名著《水浒传》里的108条的好汉。(见《林清祥的政治生涯》一文,作者:陈仁贵;译者:杨培根,载于《林清祥与他的时代》上册)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如今回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年仅十多岁的初三班同学(当然还有全新华文中学男女学生),的确像水浒传里的好汉那样,毫无畏惧,敢于造反,造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及其傀儡的反,成为争取新马独立的好汉。他们中佼佼者的鲜活脸容,至今依然闪现于我脑海里。
  不过,话说回来,福华和我作为初三班成员,当年实在未曾留意过初三班有多少条好汉,也未曾想过日后会成为其中一条好汉。我们只是注意到,初三班同学之间的隔阂日渐消除,关系日益密切,活动日渐增多。
  三班里要数甲班出的好汉最多。记忆中,除福华、清祥外,还有方水双、龚清泉、庄焕庭、谢宜殿、卢业勋等;公开活动中最为突出的,自然要数清祥和水双了。如所周知,清祥和水双后来在反帝反殖争取新加坡独立运动中,双剑合璧,为维护和捍卫新加坡人民和工人的利益,曾跟殖民当局和盘剥工人的资本家进行坚决的斗争,双双成为新加坡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和政坛上红极一时的风云人物。
  如果没记错,福华和清泉则是甲班主席的当然人选。清泉个子矮小,皮肤黝黑,他老爸是绿巴董事,当年他就表现出响当当的辩才。不过,说实话,业勋这个一直保持低调、不轻易抛头露面的同学,才是三班当中非晁盖则宋江的领军人物。大家都亲热地叫他老卢

  乙班同学里,记得的有佘文锁、杨考军、颜自强、杨闰钿、宋绵有、吴浩钧和一位廋高个篮球打得不错姓胡的同学。乙班主席是宋绵有,个子瘦长,作文不错,后来回中国去了,如健在,也许还在天津。
  佘文锁和我同桌,几乎无所不谈。他是个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甚至认为穿得越邋遢就越革命的人。这也难怪,他当时的家,就在奎因街开了一间旧机器修理铺,回家后要和油污打交道,从他身上有时还能闻出那股油污的气味。不过,他也有书卷气的一面:爱读书、看报、写文章,经常给报馆投稿,还把刊登了的文章给我看。就我所知,他原来是和清泉、老卢一伙的小学同学。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反殖爱国运动蓬勃发展时,他也是活跃分子之一。据说,如今的他,已成为新加坡教授级人物,印尼问题专家之一。
  丙班同学当中,较有印象的是陈世鉴以及一位名叫郭炳章(?)的同学。陈世鉴是丙班主席。值得在这里一提的是,陈世鉴正是1957年在人民行动党内部搞政变、差那幺点就把人民行动党一分为二、令李光耀大为恼火的重要参与者之一。郭同学身材魁梧,篮球打得不错,是校队队员之一,自然是初三联队队员之一,后来据说成为新加坡有名的殷实商人。

  这一年,初三班的课室又从钟楼下面搬到钟楼左侧一排新盖的双层建筑物。甲班教室设在二楼尾端的一间,乙班在其隔壁,丙班以及初中二的教室在楼下。陈世鉴的弟弟——陈世聪,以及李永素、郑有日等,是初二班的积极分子。
  福华一伙关丹同学(我已算是半个关丹人),此时也从只有一衣带水之隔的杜尼安路,搬到拐入南洋女中路口的武吉知马路约四英里半处。那里有一排双层店屋,我们租用了其中一间的楼上安身。楼下则为吉兰丹来的同学租用,他们当中有华中生,也有南中女同学。他(她)们都是沾亲带故的同乡,所以无所避忌。
  还记得,我们一伙当中,计有陈万和、岑今汉、周密、福荣、福华、刘金灶、我以及一位姓詹的同学(詹忠谦的亲戚),共八条汉子。今汉、万和、周密当时都是高中生。万和就是前面提到过发展福华为读者盟员的那位,他的数学一流。
  楼上十几平米的空间隔成两间房,八条汉子分成两伙人,各占一房。房内家徒四壁,只有一张桌子,两张长椅,以及各自用装炼乳木箱制成的小柜,供放衣物、书籍之用。平时,两伙人就在各自房间里活动,晚上温习完功课,把桌椅收拾好,席地而睡。
  跟以往寄宿生生活大为不同的是,一大早起床,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就得沿着武吉知马路步行约十分钟到学校上课。中午放学,又得急急忙忙赶回家煮午餐。晚饭也得自己弄,虽然时间比较从容。其间,还得挤出时间回校打打球,锻炼身体。
  记得当时烧饭煮菜的杂务,八条汉子都得亲自动手,无一幸免。我们分两人一组,负责每天的膳食。福华和谁同组,早已忘了。我则和周密一组。周密家庭清贫,父亲是位穷教书先生。幸得他早当家,对买菜煮饭驾轻就熟,手脚麻利,我跟着他学到了如何烧饭煮菜的基本功。那时,为了赶时间,中午来不及煮饭烧菜,一般都煮粥吃,越简单越好。由于人多,还买了印度人用以煮饭的最大号的平底铝锅来煮粥。至于当时谁理财,每人每月要交多少生活费,已记不得了。
  回想起这段学习、生活的日子,既紧张活泼又团结互助。更为难得的是,那幺多条来自不同籍贯(万和、今汉是广府人、周密、福荣、福华是福建人、金灶好像是兴化人、姓詹的同学是海南人、我是客家人)、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汉子,拥挤在面积不过十几平米的狭窄空间里,彼此之间从没因各自生活习惯、兴趣、思想和性格的差异,引发过口角或争吵,更不用说大打出手之类不愉快的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对于我们来说,与原来在学校寄宿的生活相比,无异于一次很好的磨练,其好处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现在每日三餐、清洁卫生都得亲自动手,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当一个四肢从来不锻炼的少爷了。
  进入初三后,我们三班好汉的读书观念,也比以前积极,因为我们开始认识到,要争取和团结大多数的老师和同学,再不能吊儿郎当了,必需在学习方面做出表率,才能让他们信服。
  教初三班国文的,是一位中年老师,还记得他姓王,名字忘了,忘不了他讲的课别具特色,生动有趣。他活似一位私塾先生,端坐在同学们面前,讲述古诗词时,兴头上来,便一面摇头晃脑,一面口中吟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完全陶醉于其间,忘乎所以,自得其乐之神情,溢于言表。同学们第一次目睹老师如此讲课,自然感到新奇和有趣。不过,同学们,就算比较调皮者,并没有讪笑他,反而很喜欢他,尊重他,因为他教同学们学会欣赏不少底蕴深厚、意境不凡的古诗词,使同学们对古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都获得提高。
  王老师吟咏的这首词,叫什幺名字,何人所作,实际上早已忘了,查遍《唐诗三百首》,并无所获;四处问人,也不得要领。后来,一家熟悉的书店老板推荐一本红旗出版社出版、周宏让主编、名为《跟毛泽东学文》的书给我,买了回家随手一翻,一首似曾相识的诗篇《琵琶行》映入眼帘,读了开头的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不禁喜出望外,这不正是我要寻找的那首词吗!作者原来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令我更为惊喜的是,全球亿万人敬仰的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也非常赏识这首词,他阅后写下的批语是: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其然岂其然呼?(原文引自《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1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见《跟毛泽东学文》第131页)需要说明的是,江州司马指的正是白居易,因为他其时做谏官触犯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故名。无独有偶,据《跟毛泽东学文》编者介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千古传诵的佳句,也是出自白居易16岁时写的一首词《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意外收获。
  记得,王老师还教了另外两首古诗词,一首是唐朝诗圣杜甫反对当时朝廷穷兵黩武的《兵车行》,另一首是毛泽东誉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英雄”——宋朝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兵车行》这首唐诗,不重温的话,差不多已忘光了,只有开头的一句: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还有印象。不过,岳飞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的名篇《满江红》,相信许多同学至今不仅仍然会背,而且仍然会唱: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福华虽然唱得不很好,同样能把它背下来,因为这首传颂了八九百年的名篇所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在古代诗词中没有一篇能和她媲美,尤其是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所抒发出来的那种豪迈气概,更是令人豪情万丈,热血沸腾。
  另外,在王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们的作文,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少,许多同学都获得80分以上的高分。

  那时,为了进一步搞好与王老师的关系,三班一些同学在假日期间,曾经结伴到他在樟宜的住家拜访,令他很受感动,觉得我们确是孺子可教也!遗憾的是,福华和我都没料到,和王老师这段师生情,不久后就被迫中断了。据说,王老师后来对于反殖爱国学生运动,都举双手表示同情和支持。
  初三班冒尖的时刻,终于来到了。首先,作为初三毕业班(1954),单是自己班里的事务和活动都排满了日程:要收集和编辑同学们和各种活动的资料、照片,准备将来出毕业特刊;参观工厂,如南益树胶厂和黄梨罐头厂、百事可乐厂、花莎尼汽水厂、和和饼干厂等,以增广见闻。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同学们平生第一次参观在当时算是比较具规模的资本主义企业,打开了眼界,初步了解了其生产过程,同时亲历其境,目睹工人们的劳动以及工厂的生产设备和环境。福华、我和每个同学都非常感兴趣,并且从参观过程中获得了书本上所没有的一些知识。
  此外,当时学校体育主任决定举办校内篮球班际赛,我们初三班联合起来组成了初三联队,决定参赛。福华和我都获选初三联队员。与此同时,为了参加这次班际赛,需要制作一套初三联的球衣和球裤,这件事就交由金灶和我负责。记得金灶和我从奥运会的五环旗获得灵感,设计了一套印上三环紧扣和初三联——1954”红色图案,并带红捆边的黄色球衣和左右两边各一条红杠杠的黄色球裤,拿到位于大坡大马路附近的吉灵街(吉灵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当年对淡米尔籍印族同胞侮辱性叫法)一家体育文具用品店制作。这套新球衣裤做好后,拿回来看,效果不错,队员们都满意。
  眼看就要开赛了,连南中的一些女同学都约好要来给初三联队加油打气的时候,福华和我双双出事,书没得读了,新球衣和新球裤也没得穿上,留下无限感慨。
  记忆中,初三班的对外活动,是从野餐开始,而且是由南华女中初中一同学主动来约请的。她们当中较活跃的有吕红帐、严明花、蔡石君等。最初,她们和福华那班来往较密。虽说算起来她们属小妹妹,但红帐却是初三班的大哥”——老卢的爱人,也是明花、石君她们南华初一班的大姐,所以由红帐和老卢幕后牵线搭桥,让这些小妹妹出面来联络初三班搞野餐活动,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就我记忆所及,野餐活动早在念初一(1949年)时,各班级都有举办过,不过全是各班级自己搞的清一色男生野餐,没有与外校女生联合起来办。
  明花和石君后来与初三班关系熟了,曾到福华一伙关丹同学在武吉知马路四英里半的居处做客。顺便说一句,明花哥哥——自强,和我同班。那时,我虽失去组织关系,但我不甘寂寞,总想为组织添砖加瓦,所以,晚上有空,偶尔会坐绿巴到坡底找他,想发展他为读者。后来才知道已有人捷足先登。不过,这并没有妨碍彼此之间的交往,我和他俩兄妹曾经一起到新加坡市政大厦前的大草坪走走,一面坐在南国夜空下纳凉,一面海阔天空,无所不谈。记得当时自强曾提出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万一被捕,遭到敌人严刑拷打,要怎幺样才能忍受皮肉之疼?才能不变节投降?说实在的,我作为一个未经斗争锻炼和殖民地牢狱之灾的后生,一时间真不知要怎样回答才能令他和自己都满意,想了片刻,才说:主要靠坚定的思想信仰和斗争意志,以及不怕牺牲的精神
  南华女中同学打开初三班对外交往的大门后,紧接着,南洋女中的同学也来正式约请我们联合起来搞野餐活动了。当时她们还要初三班各派代表一名到南中去和她们的代表讨论有关事宜。记得担任甲班代表的是谢宜殿,乙班代表是我,丙班代表是谁已经没印象了。对方则是南中高级师范班的同学,按我当年推想,她们应该算是我们学姐。作为高级师范班的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将是担当百年树人重任的教师。
  有趣的是,后来与她们接触多了,才发现她们中好些同学都特别喜爱用动物名称给自己取个绰号,如老鼠野猫野兔野象等,不一而足。仅此一点,不难想象她们当年是多幺天真、活泼、烂漫和充满青春气息的一群。而我们这些男的,年纪可能比她们小,却显得有点老气横秋。实际上,在其后的反殖爱国民主运动中,她们和南侨、南华、中华等女校同学一样,也是最积极、活跃、出众的一群。
  接踵而来的野餐活动越搞越红火,参加者遍及全新华文中学各班级的男女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南中的这一群同学和我们初三班同学,被较低班的同学看作是老大姐老大哥,因此,他(她)们在搞野餐活动时,经常会邀请老大姐老大哥的个别同学参与,给他(她)们打气,助威。
  当年,每逢星期天,一辆又一辆满载着华校生去野餐的罗厘车,为了接送参加的同学,穿梭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朝着樟宜勿洛或榜鹅的目的地开去,车上青春激越、热情奔放的歌声随处飞扬。这种似曾相识的热闹情景,蔚然成风,引起沿途路人带着惊羡的目光驻足观赏。回程时,同学们玩得疲倦了,歌声仍然不断,尤其是《别离歌》:唱起我们的歌来,不要为别离悲哀,我们是现在的主人,伟大责任在身上。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我们有共同的信仰,向共同的目标前进,好像不分别一样。……”的歌声,一直激励着鼓舞着同学们的士气!!

  可以说,新加坡华文中学生正是从此时开始,以一种合情、合理、合法并适应年轻人特点、使殖民当局难于以任何借口加以阻挠和破坏的活动方式,冲破了殖民当局长期来以紧急状态法令这个紧箍咒,对新加坡华文中学生的公开活动所施加的诸多野蛮无理的限制,为日后新加坡学生运动和其它反殖爱国民主进步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野餐活动同时彰显,那个时代的全新华文中学生,即便是初中一年级的中学生,所特有的凝聚力和出众的组织能力。野餐活动的每一项准备工作,从联络异校,租车订餐,购买水果汽水,安排游戏节目以及其它组织工作,无不由负责主办班级年仅十多岁同学自己一手操办。
  由于各项准备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加上游戏节目丰富多彩,还有众多内容健康、旋律优美、容易上口而且适合年轻人特点的歌曲,可以大唱特唱,尽情地唱,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年的野餐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同学们玩得开心到乐而忘返甚至是乐此不疲的地步。
  我们玩的游戏节目内容如此丰富,经过半个多世纪之后,差不多记不全了。不过,李光耀在其回忆录里提及当年我们华文中学生在野餐时玩过的深受同学欢迎的一个游戏,叫抓领袖,倒是提醒了我。请看,他是这幺说的:我看过他们在野餐会上玩抓领袖的游戏:二三十个学生围成圆圈,人人都摸鼻子、拉耳朵或拉衣袖,目的是要抓领袖者认出带头改变信号,使其它学生也立即跟着改变的人。队员合作的话,领袖不是那幺容易被抓到的。(见《李光耀回忆录1923-1965》第220页)
  李光耀在回忆录里不惜花费笔墨提及华校生那个年代所玩的抓领袖游戏,当然不是因为他有闲情逸致来欣赏这个游戏,而是因为他想借题发挥,说明亲共分子在日后的群众运动中之所以能善于操纵群众大会和指挥群众行动,把一切都编排得很好,靠的就是通过玩这种游戏学会了控制舞台的技术。他甚至认为,林清祥后来之所以能声名鹊起,除了靠自己的演讲,靠的就是这种控制舞台的技术。李资政的想象力未免过于丰富了,游戏就是游戏,果真有如此大的作用,是我们这些游戏的始作俑者所始料不及的。
  记得我们还玩过一个叫传红包的游戏。与抓领袖一样,数十位同学先围坐一团,然后由一位同学背对着集体,或放音乐,或敲锣打鼓,让红包在数十位参加者当中传来传去,经过一定时间(约数圈)后,乐声或锣鼓声就会突然中止,此时,红包落到哪个同学手里,他就得拆开红包第一层纸,看看里面写的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出来表演节目,或唱歌,或讲故事、或猜谜语,或说笑话。因为这样,每个同学都怕红包传到自己手里时,乐声或锣鼓声突然中止,于是,往往不接稳,就抛给下手,红包便越传越快,同学们的情绪就越高涨。可以说,这个游戏紧张、刺激和好玩之程度,绝不输给抓领袖
  此外,还有一个游戏节目,叫传口令。先选出一位负责发口令的同学,接着把参加者分成若干队。游戏开始,由负责发口令的同学把口令低声告诉向他(她)小步跑来的队长,他们听了之后,又急忙往回跑,把口令低声传给自己的下一个队员,就这样一个传一个,传至最后一个接受口令的队员,他一听,不管听清楚与否,便拔脚向发口令的同学跑去,把口令复述一遍,结果看哪队传的又准又快,谁就赢得比赛。这个游戏也很好玩,一个简单的口令往往传到最后竟然错误百出,令同学们开心不迭。值得庆幸的是,至今尚未听说有人给这个游戏扣上进行军事训练的大帽子
  除了游戏,我们还跳一种源于苏联又由中国引进的舞蹈,就是边跳边唱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朋友,行个礼来握握手……”的集体舞。至于交际舞,我们是敬而远之
  其实野餐活动中所有这些文娱节目,都是为了搞搞气氛,使同学们玩得开心、愉快、尽兴,别无他意。而且,这些节目如果没记错,都是从介绍青年人玩游戏的书上移植过来的,并非我们所创造。
  说实在,更能鼓舞人心的,是那些深受同学欢迎,后来在全新华文中学生的野餐活动和各种场合,大放异彩的众多热情奔放、生气勃勃的歌曲:有解放前后中国年轻人爱唱的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大家唱》、《跌倒算什幺》(这首歌可能是由《坐牢算什么》改过来的)、《朱大嫂送鸡蛋》、《读书郎》、《古怪歌》、《茶馆小调》、《坏东西》、《傻大姐》以及王洛宾的多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半个月亮爬上来》、《康定情歌》、《都达尔与玛丽亚》、《掀起你的盖头来》、《沙里洪巴》等,有台湾民歌:《高山青》(后来在《阿里山风云》电视剧里改名为《阿里山姑娘》)、《我爱我的台湾》,有苏联歌曲:《光荣牺牲》、《贝加尔湖之歌》、《喀秋莎》、《海港之夜》、《青年团员之歌》、《快乐的人们》、《深深的海洋》等,英国民歌《当我们在一起》,苏格兰民歌《友谊万岁》,还有印尼马达族民歌以及一首上面提到野餐归途上必唱的《别离歌》。
  这些歌曲当中,有的在日后反殖爱国运动中成为鼓舞斗志、影响深远的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我爱我的马来亚》(由《我爱我的台湾》改编)、《在森林和原野》等。世事沧桑,提起这些歌,相信参加过当年野餐活动和独立斗争的朋友,依然是津津乐道,回味无穷。至于马来亚本身的革命歌曲,在当时白色恐怖环境下,只能在私底下传唱,记得有两首:《树胶花开》和《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歌》,在同学们当中,广为流传。
  令人捧腹的是,《在森林和原野》这首旋律优美动听,轻快活泼,深受同学们喜爱的丹麦民歌,其歌词原文是这样的:在森林和原野是多幺逍遥,亲爱的少女呀,你在想什幺?摘下一朵美丽可爱的鲜花,这是多幺美丽呀多幺美丽呀!鸟儿们都在歌唱,鸟儿们都在舞蹈,少女呀你为什幺悲伤又苦恼。哪年哪月哪天哪个时辰,亲爱的少女呀,你来猜猜看。哪年哪月哪天哪个时辰,烦恼苦闷完全消散,快乐又悠闲。这样的日子不远了,只要心儿没有老,幸福的生活呀就快要来到。这样的日子不远了,只要心儿没有老,幸福的生活呀就快要来到,我们从《外国民歌选》引进时,为了使这首歌的格调高一些,就信手把歌词中几处少女的字眼,稍稍改为朋友,谁知这一改,给人们以更大的想象空间,竟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同学们越唱越起劲,越唱越喜爱。数年后,殖民当局如梦方醒,把这首歌与马共游击队同英殖民军展开的丛林战挂钩,判定她是一首鼓吹马共领导的森林战的歌曲,因此,在其《宪报》上煞有介事地宣布为禁歌。由此可见,当年英殖民当局的神经,脆弱到何等地步!

  值得在此一提的是,《读书郎》这首在上个世纪40年代许多孩子耳熟能详的歌曲,其词曲作者宋扬,数年前已于北京逝世,享年86岁。据介绍,他年轻时即投身中国革命,创作了不少革命歌曲。1944年秋,他在广西参加抗敌演出四队工作,由于日军战机轰炸,转移途中不幸负伤,到一家陆军医院治疗时,刚巧医院附近有所小学,每天看到小学生背着书包经过病房门前去上学,有一天,忽然灵感如泉,一夜间便写出这首不仅在当时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广为流传,而且在南洋各地(包括新马、印尼)华校生当中热烈传唱的《读书郎》的词曲: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
  《古怪歌》则是他创作的另一首深受欢迎的革命歌曲。这首歌以轻松、诙谐、具有民谣风的词曲,对国民党统治下蒋管区种种贪污、腐败、结党营私、欺压老百姓的黑暗现象,予以无情的鞭挞。记得歌中是这样唱的:往年古怪少啊,今年古怪多啊,板凳爬上墙,灯草打破了锅啊,……古怪多啊古怪多,古怪古怪古怪多,月亮西边出啊,太阳东边落啊,天上棱罗地下裁啊,河里的石头滚上坡,滚上坡。……”,这是《古怪歌》的第一段歌词,其实第二、第三段歌词,更为精彩。就时空来说,这支歌距今至少已有六十年历史,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已进入21世纪所谓全球化时代,抚今追昔,唱一唱《古怪歌》,她的韵味和针砭时弊的力量依然十足,丝毫不减当年。
  福华在野餐活动方面,虽说不是很活跃,不过,在主持甲班工作以及接下来的其它活动中,如救济火城火灾灾民的赈灾工作方面,已崭露头角。记得这一年某一天黄昏时分,一位名叫王如明的高班同学(与黄明强同班),前来我们在武吉知马四英里半的住处找福华,要他去联络南中同学一起研究救济火城灾民的赈灾活动。福华听了有点为难,一来他和她们并不熟悉,其次,他比较不习惯单独和女同学打交道,再说这位王学长来得太突然了,跟我们也非亲非故,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虽如此,那时我们年轻,热情可嘉,也顾不了许多,于是,福华和我商量后,由于我和她们几个认识,决定由我出面。王学长自然赞成,还趁热打铁,要我即刻动身去找她们。
    可是,我们连她们住哪里都不知道,怎么找?后来,灵机一动,想起楼下住着几位来自吉兰丹的南中同学,便向她们打听。结果,通过她们终于打听到野的一群中的一位的住址。我没多加考虑,便冒冒失失连夜坐绿巴到坡底上门去找。幸好她不仅没给我闭门羹吃,知道我的来意后,还热情地领我到某个地方与野的一群里几个主要同学见面。彼此就赈灾问题,特别是就如何在全新华文中学生当中开展和部署救灾活动进行商议后,时间也晚了,我怕搭不上最后一班绿巴回家,就赶紧和她们道别。回到住处,我把商议结果告诉福华,日后,初三班的救灾工作实际上是由他负责。
  说起王明如学长,他的趣闻轶事还蛮多的。其一,因为他的头长得特别大,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喜欢拿他开玩笑,称他大头,他也受之无愧;其二,他曾发表文章,公开鼓吹追女子的公鸡论。据他自己介绍,他正是像公鸡追母鸡那样,死缠硬磨,穷追到底,几经周折,终于把爱人追到手,因此,他的公鸡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不过,我感兴趣的,不是这些广为流传的趣闻轶事,而是他向福华和我谈起他跟马共总书记陈平很熟悉的故事。当时,听他这么说,以为他在吹牛,我们都抱着将信将疑、姑妄听之的态度。
  时隔半个多世纪,读了陈平回忆录第二章的记述,才晓得总书记本姓王名文华,他父亲南来初期,曾在新加坡一家经营汽车和自行车零件生意名叫万丰隆的公司打工,当学徒。后来几经努力,才自立门户,在霹雳实兆远甘文阁36号店铺开了一间万丰隆分店。据回忆录介绍,万丰隆老板姓王,是总书记父亲同一个王姓村子里的老乡,而我后来听说,王如明就是万丰隆老板的公子,难怪他当年敢于对我们夸说,跟陈平很熟稔了。
  此外,这期间,各校同学还热衷于举办电影招待会的活动。记得那时几乎每周举办一次,门票收入作为赈灾等公益事业用途。地点多是在位于惹兰勿刹路附近的《丽士》(REX)戏院。在当时的环境底下,同学们只能挑选一些内容比较健康的西片和国语片放映。记得西片方面,有《百万英镑》、《乱世佳人》等。如没记错,还有一部苏联片(片名忘了,只记得其主题曲《贝加尔湖之歌》)。国语片方面,放映了好几部,其中之一叫《清宫秘史》。当年我们把它看作是一部揭露清廷秘史并由著名导演朱石麟和著名演员周旋、舒适主演的宫闱片,理应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而且,这部电影的故事并不怎么样,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不料,数年后,这部电影受到严厉批判,批判文章的题目是:《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电影<清宫秘史>》,着实吓了我们一大跳。
  从参加和组织野餐、救济火城火灾灾民到组织电影招待会的活动,新加坡华文中学生的反殖爱国学生运动已开始浮出水面。殖民当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正密切窥伺着。它在学校里安插的职业学生,也不断把学校的情况和学生中活跃分子的活动向其报告。我们虽说有所防备,但这些活动毕竟触动了殖民当局的根本利益,于是,就在这一年(1951年)8月的某一天,拿华侨中学的一批同学(主要是初三班)开刀了。
  记得那一天上午,刚上完一节课,我走出二楼教室到走廊休憩时,望着宽阔校园郁郁葱葱的景色,不料,见到一辆黑色棺材车(警车)正从入口处的小路缓缓驶入学校,然后停在钟楼校长办公室下面。我忽然感觉不妙,想必有事发生,便走下楼去,正想往校长室看个究竟,还没走几步,就与一位认识的校工相遇。他对我说:张泰永,校长要你到他的办公室。说完,继续往前走。我迟疑片刻,也掉头往回走,正好福华急匆匆迎面走来。原来,他也被传召
  我们一商量,觉得事态严重,因为他当时在武吉知马四英里半住处用炼乳箱做成的小柜子里藏有组织文件,我则有刚油印好的一大叠新歌纸(其中有一首苏联歌曲《假如明天战争》),留在柜子里,准备下一次野餐活动发给同学们传唱。我们一致认为,这些材料万一被发现,肯定是凶多吉少
  就在我们踌躇不决之际,很凑巧,老卢往我们走来,我们赶紧把情况告诉他,要他给我们出主意。他听了我们的话,果断地表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们听了,也没问清楚该跑到哪里,就拔脚往小食部(在李异南老师住所附近)的后山方向飞跑,然后沿着学校边沿一条杂草丛生的山路,小跑到位于武吉知马路约五英里半处的路口。
 坦白说,作为外地生,此时此刻,该往何处躲藏,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头脑里一片空白。兴许是天无绝人之路抑或是吉人自有天相吧,就在这个时候,一辆从坡底开来的绿巴停在附近的车站面前,没想到,从车上走下来一位皮肤黝黑、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的小矮个,仔细一看,那不正是福华、清祥同班同学——龚清泉吗!福华和我就像见到救星似的,顿时喜出望外。原来他在车上已经看到福华和我正在路旁犹疑张望,特意从车上下来和我们会合的。
  福华和我都没留意到,那一天上午清泉并没来校上课。据他说,殖民地警察和特务在昨天晚上已经对一批华中学生展开逮捕行动。他知道,清祥已在家被捕,他则幸运逃过一劫。日后,我才获悉,就在同一天晚上,殖民地警察和特务也曾到我身份证上填写的地址(大坡福建街父亲同乡的店里),大肆搜查,准备逮捕我。结果,扑了一个空,只好来学校抓人。知道事情原委之后,我们问清泉怎幺办?幸好,这位智多星早已成竹在胸,建议我们和他一起坐上绿巴,前往义顺方向半路一个同学的果园,再商量下一步行动。
 中午过后,几位同学来到果园,有果园主人薛济团同学,一位好像是初二班同学黄维勇,还有我同班同学杨考军。令我们大感意外的是,福华的同乡周密也来了。我们实在没想到他也在黑名单之列,因为据我们了解,他虽和我们住在一起,平时除爱打打篮球,绝少参加学生方面的活动。印象中的他,为了毕业后,能帮家庭增加收入,一直是位循规蹈矩、有点胆小怕事的学生。此外,除初三班同学,据说,还有初二班同学,如果没记错,李永素也榜上有名
  经过商量和讨论,决定福华和周密由维勇带走,并安排他们安身之处。清泉和我,则由考军带到武吉知马路接近新柔长堤的乡村家里暂避。就这样,在殖民当局的迫害下,已在念高中打算毕业后出来谋生帮助家庭的周密,美梦成空;临初中毕业的福华、清泉和我,中断了在华中校园两年多难于忘怀的读书生活。从此,年仅十多岁的我们,开始了在新加坡浪迹天涯的地下生活,真正成了梁山好汉,成了反帝反殖争取马来亚(含新加坡)独立的斗士。(注:1948620日英帝宣布实施紧急状态,马共被迫拿起武器上山打游击,当年北马一家华文报曾以昔日梁山好汉重上梁山的大字标题报道了有关新闻,那时笔者仍在怡保念书)
  英殖民当局原来企图通过对华中同学这一逮捕行动,对已开始露出反殖苗头的全新华文中学生的活动进行恐吓和打压,殊不知,结果适得其反,我们拒捕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传为佳话,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应。同学们非但没有被吓倒,反而受到极大鼓舞。一位女校同学日后告诉我,她们得知消息后,当即做好准备,万一英帝来逮捕她们,她们将仿效我们,坚决拒捕。
  随后的事实证明,面对年仅十几岁的华文中学生的英勇斗争,新加坡英殖民当局相当头疼,有点束手无策:软,自然不行;高压嘛,又怕受到舆论(包括英国舆论)的谴责和笑话。在这种情况下,以林清祥(他在被拘留约一星期后获释)为代表的新加坡华文中学生运动,乘胜奋起,从紧接而来的反对中学会考,反对服兵役(5-13斗争),成立中学联和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开始,一直到投身于工人运动和宪制斗争,并在乡村地区进行地下活动的组织配合下,开展了有各族群众参加、席卷全新的轰轰烈烈的反帝反殖争取独立运动,在新加坡历史上书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斗争画卷。

 

(原载于21世纪出版社20094月出版的《内安法下的忠魂》

              一书中的《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第五节)-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nmotion广告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