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先达人 返回首页

zdy的个人空间 http://siantarpeople.org/?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新加坡华侨中学的第一个抗英同盟小组

已有 1823 次阅读2015-6-9 23:19

          新加坡华侨中学的第一个抗英同盟小组
                                周光
 
      巍峨地耸立在武吉知马五条石山坡上的新加坡华侨中学,是举世闻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9年创办,在她长达近百年的历史上,正处于新加坡和马来亚以及整个世界大变革的时代,经历了二战战火的洗礼和战后革命的狂风暴雨的考验,为新马人民的独立民主斗争事业培育出许多优秀的政治顶尖人物,如可以和人民行动党的头号人物李光耀并驾齐驱的林清祥,其它如易润堂、陈新嵘、傅超贤等一度都是李光耀身边的红人,以及后来当上马共中央委员和马共南马分局书记的黄明强、被李光耀称为马共全权代表的方壮璧,还有李光耀政权不经审讯无理关押了32年被誉为“东方曼德拉”的谢太宝等等,以及数不胜数为新马独立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直至生命的“无名英雄”。
 
      当然,除这些人物之外,华中也为新马人民培育了各个领域的精英,如著名的指挥家朱晖,演艺界、戏剧界权威郑有国,后来从政当上新加坡总统的王鼎昌,以及遍布新马和世界各地包括中、港、澳至今仍在发挥余热的优秀人才。难怪李光耀在其回忆录里,不能不把华侨中学和中正中学誉为在新马说华语或方言的人眼里,等于英国的伊顿公学和哈罗公学——两所数百年前起就专门培养英国上层政界人物和贵族子弟的著名中学。
华中之所以能出如此众多彪炳史册的人才,并非偶然,跟她自创办以来所处多灾多难又是激情澎拜的大动荡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跟她的创办人陈嘉庚先生一生的爱国情怀、爱憎分明的立场以及与时并进、热心教育事业的努力分不开。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华中在战前特别是战后,师资人才雄厚,思想开明进步,教学水平一流,因此,华中的校风优良,校规严格,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的风气盛极一时,对华中的学子,对全新马的华校生,不论在学业方面,思想方面,做人立德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积极影响。
 
      但是,新马又有多少人,包括我们这些曾经在这所当年可说是东南亚华人最高学府里学习的学子知道,在这个书声朗朗、环境幽雅看似平静的校园里,由于英国殖民者二战后卷土重来,把殖民枷锁重新套在新马人民头上,并大力推行其英语优先、歧视华语的殖民地奴化教育政策,特别是在1948年6月20日宣布实施紧急状态法令、马来亚共产党人被迫拿起武器进行抗英武装斗争之后,有一批留在新加坡的马共地下党员也开始了在华中积极开展秘密活动,与之配合。
        从此,一股抗英反殖的涓涓细流悄然无声地在校园里流淌,而且进入1950年代之后,跟其他学校的反英涓涓细流汇合在一起,终于形成一股浩浩荡荡其势不可挡的洪流巨川,冲破了英殖民者强加在全新华校生身上的牢笼,在新马人民独立运动斗争史上掀起了惊涛骇浪的一页。
 
        笔者现根据黄明强多年前的谈话,把马共当年在华中创建第一个抗英同盟小组的这段历史介绍出来,以便让愿意客观地和忠实地研究新马人民斗争史和新加坡学生运动史的学者可以有多一份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顺便也让如今兴致勃勃地跳出来否认一个领导了马来亚人民进行了3年8个月抗日战争的马共有能力主导战后新马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运动以及新加坡学生运动的某些人,看清形势,迷途知返。下面就是黄明强的自述:
在6-20之前,华中已有一些马共地下党员。不过,6-20之后,其中部分地下党员并不归学委领导。我同班同学卢坚文,是华中当时的一位地下党员。为了加强党的斗争事业和扩大党的影响,他在6-20之后极端严酷的白色恐怖统治的阴霾笼罩下,便开始在校园里开展抗英同盟的活动,小心谨慎地秘密吸收盟员。我就是卢坚文发展的第一个盟员。
        事实上,卢坚文在6-20之前就把我当作是未来发展的对象,他曾通过我在华中推销党报《民声报》(1)。在他的领导下,我在1948年已开始在学校建立起一个几乎遍及全校各班级的进步书刊推销网,推销包括《民声报》在内的各种进步书刊,在校园内进一步传播革命思想。我还在《民声报》副刊上发表了介绍在华中推销《民声报》的经验的文章。《民声报》于6-20被禁止出版后,我在同学中转为推销新加坡市委出版的地下报《自由报》,并从《自由报》读者当中发展了一大批抗英同盟盟员,团结了全校具有进步思想的同学。
华中第一个抗英同盟小组于1949年前后诞生在我们班上,其成员包括曾爱美、林使宾、卢坚文等同学,他们都是班上出类拔萃、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小组每周在曾爱美家开学习会,学习《自由报》上的重要文章和讨论马来亚革命问题。大家都很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气氛非常热烈。其时,曾爱美和我们在政治上发生了意见分歧,他反对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主张和平斗争,而且彼此之间从政治上的分歧进一步发展到分道扬镳,最后他更不辞而别,和老师、诗人杜运燮去了中国。
 
      在当年严酷的地下环境下,抗英同盟的成立正是为了适应扩大抗英反殖争取独立斗争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维护党的核心组织以及扩大党组织及其影响力的需要,所以,要成为抗盟盟员并进一步成为共产党员,是需要经历几个不同阶段的严格考验:先是作为《自由报》的读者,经过考验才能成为抗英同盟盟员;若干时日后,又由盟员发展为党内文件读者(或称党的同情者),允许阅读党的秘密文件;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被批准为候补党员(后改称预备党员)。
       成为抗英同盟盟员的考验方式,大体上是必须参与散发反英传单和《自由报》,贴抗盟标语等的活动。入党的考验更为严格,要参与一些被看作是“非法活动”的行动来进一步测试其有无革命牺牲精神,方法通常是要你传送武器——短枪。不过,短枪都经过伪装,不易被发现。
我当年在华中推销的进步书刊,包括香港出版的干部必读丛书之一的《社会发展史》,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中国近百年历史,赵树理的小说以及《白毛女》等,还有由新加坡《南侨日报》出版、中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胡愈之主编的《风下》周刊。
 
      当时华中的抗英同盟组织是由市委属下的学委直接领导。各校的抗英同盟组织则由学委单线联系。1950年,学委曾通过各校的抗盟组织,由我负责主持召开了一次全星各中学学生代表联席会议,会后还发表了一篇《告全星各中学学生宣言》。
       卢坚文在我们班上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学生,他没有参加班上和学校的活动,表现低调,学习成绩也不是名列前茅,但他在创建华中的地下组织活动中,功不可没。不论是华中第一个抗英同盟小组的创建,还是华中在6-20事件发生后第一个马来亚共产党支部的成立,都是他在英帝的白色恐怖统治的阴霾笼罩下,不怕危险,不怕坐牢,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努力工作的成果。
       卢坚文还是一位新诗的爱好者,尤其喜欢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2)的新诗。他自己也写了一些充满革命热忱的新诗发表在当年的进步报刊。
       (光) 2012-8-27
 
注1:《民声报》是战后和平时期马共中央机关报,创刊于1945年8月26日,吉隆坡出版。1948年6月20日,英帝宣布紧急状态后被封闭。
注2: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著名的苏联诗人,代表作长诗《列宁》从正面描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民及揭露了官僚主义,并在戏剧艺术上有创新。由于长期受到宗派主义的打击,加上爱情遭遇的挫折,1930年4月14日,诗人开枪自杀,身后留下13卷诗文。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nmotion广告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