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先达人 返回首页

zdy的个人空间 http://siantarpeople.org/?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王赓武是怎样帮助李光耀消灭南大的(之五)

已有 1662 次阅读2015-8-3 22:19

王赓武是怎样帮助李光耀消灭南大的!!(之五)
                                   泉水编
        【摘要】六十年代的种族冲突完全是由李光耀个人的野心造成的。是他破坏种族和谐,挑起暴乱,造成冤魂。………
       东姑当时本可以援引“内部治安法”将他逮捕,无限期监禁,就像他在1963年的冷藏行动中对待反对者一样,可是东姑对他宽容,让他退出马来西亚,他却以怨报德,寡廉鲜耻,乃至于此!
      同样一件事,他前前后后无论说了多少次,说法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他不诚实,假话说多了,就前后不一样。他从不把说假话当一回事。

原题:兼并南洋大学 修订本 五
01/08/15
作者/来源:董狐
(五)李光耀罗织的罪名
李光耀在祖父那一代便已受英国人同化,成为皇家华人,也就是英化华人。因为他的家族早已被英国人同化,他一上台就处心积虑,以自身的经验来同化华人。他先从华文教育下手,再消灭方言,进而虚假提倡儒家思想,让所有的华人都跟他一样,没有民族语言、没有民族文化,也没有民族自尊。
他消灭华文教育,计划周详。先消灭华文中学,华文小学自然解体,最后关闭南洋大学。整个计划几乎天衣无缝。
关闭南洋大学是他一生之中最恶毒的事。他不仅至死都不忏悔,还一再罗织罪名,公告自己罪行的正当性。
李光耀公开说的第一个关闭南大的原因是:因为南大毕业生国会议员要求他关闭(以下参看《中国人的劣根性》,收在《南大梦》)。
1980年,李光耀关闭南大的时候,把责任推诿给当时在国会中的南大毕业生国会议员。他说:
在1978年当我建议把他们搬迁到联合校园,还有一些人持强烈的保留姿态。我之所以迁移他们是因为所有的南大毕业生国会议员要求我这么做。
当时,他的同党之中,有十一位出身南洋大学的议员,即:钱翰琮、李玉胜、潘峇厘、何家良、蔡崇语、庄日昆、何振春、高立人、杨子国、饶柏华。照李光耀的说法,是这十一个人要求他关闭南大的。他只是按照这些出身南大议员的要求行事,自己不是罪魁祸首。
这十一太保之中,杨子国从七十年代中就主持学生生活辅导处。那是校园里的特务组织,专收集校园情报,陷害不听话的学生。到后来的南洋理工大学时代,他仍然留在云南园里。他就是那个指挥砍伐云南园所有相思树和铲除花园中所有亭子的功臣。
八十年代初,泛岛高速公路已修建到离南大不远的十三英里处。按照原本的设计,将从南大牌坊前面越过。不知是哪一个太保献的计策,后来改道,从校园边缘划过,切断连结牌坊和校园的脐带,十分狠毒。
这十一太保至今都默不作声。李光耀给他们利益。他们显然为了利益而默认了。为了利益而甘当奴才,背叛自己的母校。这十一太保是南大的耻辱。
1999年,李光耀说,如果时光倒流,他将更早关闭南洋大学。这似乎是说,关闭南大是他自己的主意。
1980年,李光耀说他关闭南大的原因是:因为南大毕业生的水准低,学位不值钱:
如果不彻底脱离过去的南洋大学,是没有可能挽救南大的。南大的学位就像贬了值的货币。
这显然是说,南大没有水准,所以他必须关闭。李光耀一上台就大声指责南大学生程度低。他的目的就是把南大关闭。
李光耀的这个想法,在1965年,邀请王赓武撰写报告书的时候,必定对王赓武说了。这是他为关闭南大而罗织的罪名。王赓武在报告书中说:
南大至今只负起一个有限度的任务。它只着重于造就大批毕业生,而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教学与研究的高水准,以及在多元社会中高等学府的基本目标,都不曾给予充分考虑。它至今只容纳国内华文媒介学校的学生。我们觉得这任务太偏狭。南大可以大事努力,以趋向为我们社会整体而服务之目标。
这段话明言两点。前半段说南大学生水准低。后半段说南大不可以只收华校学生。这意思就是说,南大须收非华校学生,也就是改为英文大学。
这分明是秉承李光耀的意旨,睁着眼睛说的瞎话。南大是华文大学,不懂华文的学生如何入学?他虽贵为大学教授,却甘当李光耀的打手。
王赓武是马来亚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可是他却完全罔顾历史事实。只要把从1959年到1964年,这五届南大毕业生的学术成就,跟马大同一个时期毕业生的成就相比,高低立判:南大毕业生的学术成就远远超过马大毕业生。
为什么?原因有三。
其一,南大毕业生的学术基础远胜过马大毕业生。
马大虽然是英国人设立的大学,其目的只是为了给英国人培养统治殖民地的公务员。
马大的学制跟英国大学的不同。英国大学让学生在三年之中,专修一个系的课程,成为专才。马大虽然也采用三年制,但第一年让学生修读三个系的课程,第二年修读两个系的课程,第三年修读一个系的课程。这样的学制,造成毕业生的学术基础泛而不专。这是因为马大不是为了培养专才而是为了培养统治殖民地公务员而设的大学,所以马大的毕业生几乎都当公务员。这样的好处是:毕业生不必担心就业,坏处是:鲜少学生在毕业后能继续学术研究。
以王赓武为例子,他在怡宝时,就读英文安德森学校。他的英文能力比中文强是很自然的,所以毕业后到南京中央大学读外文系。一年后回新加坡进入马大读英国文学、历史学、经济学三个系的课程。最后从历史系毕业。1954年他到伦敦大学读历史,博士论文写的是《五代时期中国北方的权力结构》(Structure of Power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以他的学术背景,他的中国史知识不可能太强,但是肯定比一般英国学生来的强。他的论文写中国古代史是比较聪明的选择。但是,日后如果还继续研究古代史必将面对许多困难,因为古代史的资料浩如烟海,而且都是古文。这在他是极其不易于克服的难题。况且,他一直在大学里当官,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可用于研究。因此,他转而研究南洋华人史。这方面的资料英文的多,可以避难就易。这也是聪明的选择,但也反映出马大学制的缺陷。南大历史系的毕业生研究古代史,古文就不是个难题。
王赓武在报告书中对中文系提出这样的建议:
中国语言文学系应能造就中文程度很高的毕业生。然而,它在履行此任务时,应照顾到我们社会各种需要。我们建议应该把较大的重点,放在那些关系到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文学及语言背景的科目上面。该系学生应该准备适应本国在语言条件,而且应有能力去研究一些诸如本地华人方言性质,分布和运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华语与马来语的关系之类的问题。我们希望该系的毕业生在维持国内各族和睦相处方面将有所贡献,在此种情况下,南大得考虑将该系改称为汉学系。
这样的建议十分荒谬,而且完全脱离星马华教现实。
其一,中文系毕业生几乎全都到中学去当语文老师。当时星马两地的华文中学,语文科要求很高,尤其是高中语文,所选课文几乎都是古文。
1967年,南大中文系曾经向任职中学语文老师的毕业生调查,中文系开设各科目中,哪一科对语文教学帮助最大。所得结果是:对语文教学帮助最大的是文字学,其次是中国文学史。如果中文系“把较大的重点,放在那些关系到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文学及语言背景的科目上面。”毕业生担任中学语文老师将有困难,无法胜任。
其二,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实即传承中国文化。即使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也无需在中文系本科开课,而应该让学生在研究所以此为专题研究。
其三,所谓“语言背景”,当是指马来西亚华人的方言。这也无须在本科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本科所应开设的是语言分析、语音、语法等科目,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学知识。有关方言之种种课题,可以在研究所专题研究。
其四,在本科开设“华语与马来语的关系”课程更是荒谬。华语和马来语属于不同的语系,两者之间并无什么关系。现实运用所见,只是一些借词,此外别无其它可言。如果一定要把这两种语言放在同一门课中,那只能放在对比语言学中,对比两者的差异,说不上什么关系。
其五,有关“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的课,无须在中文系,而应该在社会学系开设,让中文系学生选修。如果社会方面的课程应由中文系开设,那么,经济、历史、政治等方面的课,是不是也得由中文系开设呢?
其六,在所建议的各种科目中,只有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可以在本科开设,但也不能成为重点,取代古典文学。中文系毕业生到中学当语文老师,主要教的就是古典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可以在研究所开设专题课,让学生修读和撰写论文。
其七,说“我们希望该系的毕业生在维持国内各族和睦相处方面将有所贡献”,也很荒谬。各族和睦当然重要,但这是现实生活方面的事,跟中文系专业知识有什么关系呢?
其八,说“南大得考虑将该系改称为汉学系。”近于无知。
西方学生在进入汉学系时,一般都不懂汉语汉文,从头开始学习。有关中国的事,样样都学一点,通称汉学。南大中文系学生,无论来自星马哪一间中学,都学过十二年中文,读古文也没有多大困难,跟西方汉学系学生的背景大不相同。毕业生日后的出路也大不相同。王赓武出身英文学校,到伦敦大学就读的正是汉学系。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要南大中文系削足适履,改称汉学系,便是无知。
王赓武写的书多属于泛论,如:《南洋华人简史》、《马来西亚概览》、《1949年以来的中国和世界:独立、现代性和革命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之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中国与东南亚:神话、威胁和文化》、《海外华人:从土地束缚到争取自治》、《不远游:移民与华人》、《移民及兴起的中国》等等。这类书也有用处,可以给一般人看,增加一些知识,但没有什么学术意义,也不需要花多少工夫去深入研究,只需花一点时间看一些现成的书便能写成,更像是记者写的,而不像是学者写的。
一个学者一生之中,只要能写一本书或一篇论文,足以传世,便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司马迁(约前145 – 前86)、班固(32 – 92)、刘知几(661 – 721)、司马光(1019 – 1086)、章学诚(1738 – 1801),便都如此,不必写这么多没有什么学术意义的书,欺世盗名。然而,要写一本独辟蹊径的学术论著,需要花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更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不能只靠英文。
南大采用四年制,让学生在四年之中专修一个系的课程,学生毕业后有专门的学术基础,从事研究,驾轻就熟,自然有成。正因此,同一个时期的南大毕业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马大毕业生。
南大毕业生一直受英文沙文主义政客歧视和排挤,当公务员的确远不如马大毕业生容易,但在私人机构就业并无多大困难,而在困境中自力更生,事业有成者,所在多见。
马大纯为英文大学,为殖民地政府培养公务员而设,极容易养成英文至上的沙文主义观念,漠视“在多元社会中高等学府的基本目标”。
南大则是双语大学,不只是有中文系,也设立英文系(现语系)。现语系除了开设英文主修课程之外,也开设马来文、法文、德文、日文等课程。南大鼓励学生学习马来文,还由学生编印马来文刊物,培养出卓然有成的马来文专家。
南大非常重视各族团结,和谐平等,互相帮助。当初捐款创办南大的人并不都是华人,也有别的种族的人。南大一开始就是属于多元社会的。王赓武说南大不顾“在多元社会中高等学府的基本目标”,纯为无中生有,颠倒黑白。
1953年2月7日,李光前先生说的一番话,最能显示出南大初创时的宗旨:
论者或恐另设一大学,将使马来亚各民族发生分化作用。其实不然。中国文化之精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吾人应力倡各族亲善,以促进马来亚各族青年更能彼此互相谅解,更能团结一致。
南大创办后,一直遵循此宗旨。只有麻木不仁的人才会说,南大不顾“在多元社会中高等学府的基本目标”。
其二,南大的腹地比马大的腹地要大得多。
马大所收的学生,主要来自星马的英文中学,腹地仅限于此。南大的腹地则涵盖整个南洋地区。
当时,星马两地的华校学生比英校学生要多得多,约占各源流学生总人数的一半。
单就新加坡而论,五十年代初,华文学校的学生人数是英文学校学生人数的两倍,再加上其它地区的华文学校,腹地十分广大。
南大初创时,报读南大的并不限于华校学生,也有英校学生,例如莱佛士书院的毕业生。南大的腹地并不限于华文学校。
腹地的大小和毕业生的素质直接相关。今天的新加坡大学时时以排名来唬人,自我膨胀。这种数字游戏,只能欺骗外行人。新加坡的大学无论怎样吹牛,都无法和印度、中国、韩国、日本的顶尖大学相比,因为这些地方的大学,腹地比新加坡的大学要大得多。新加坡的大学只能靠排名来自欺欺人。为什么英国、美国的顶尖大学学生素质特别好?因为他们的腹地是全世界,是世界英才的集中地,学生素质自然好,毕业生水准自然高。
资质好的学生人数跟学生总人数成正比。学生总人数和腹地大小成正比。学生总人数越多,资质好的学生也越多。南大所录取的是整个南洋地区华文学校的英才,加上一些英文学校的英才,毕业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马大是理所当然的事。
其三,南大毕业生因受歧视和排挤,在困境中求生存。
南大学生都很明白南大和自己的处境,必须奋发图强才能给自己开出新的局面。这就是南大校训“自强不息,力求上进”的精神。南大学生的外语能力一般都不那么好。到西方去深造的学生,开始时,应付功课的能力超强,可是应付外语都有困难。但在发奋努力之后,外语也就不成其为难题了。不仅在南大时成绩卓越,在西方大学也往往名列前茅。正因此,南大畢業生在學術研究方面的成就為馬大毕业生所远远不及。
王赓武罔顾历史事实,为逢迎李光耀,遵照李光耀的意旨颠倒是非黑白,全无读书人的尊严和良知。
2011年,李光耀又说他关闭南大的原因是:因为南大与历史洪流背道而驰:
南洋大学是东南亚的第一所华文大学,它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因为它与历史洪流背道而驰。在东南亚的政治土壤中栽培中国的果树,既无法在新加坡成长,也不可能在东南亚任何国家容身。南大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他把关闭南大的责任推给历史洪流,但他没说这历史洪流是什么。
南大是在二战之后不久设立的。当时,全世界的历史洪流是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顺应这样的历史洪流,马来亚和印尼先后独立,新加坡也自治。
独立后的马来亚以马来文代替英文,印尼以印尼文代替荷兰文。这就是当时的历史洪流。
李光耀的所作所为正与这历史洪流相反。他依靠受华文教育的人领导的反殖民地运动上台,可是在上台之后,却成为英国的代理人。由自治到独立的新加坡,不仅不发展民族教育,还千方百计消灭原本在殖民地时代就很发达的华文、马来文、印度文教育,独尊英文,推行英文沙文主义霸政。其结果是:英国人撤出了新加坡,而英文比殖民地时代的地位更高,更霸道。这完全违背了历史洪流。
南大是民族教育的象征。李光耀百般打击,最后关闭。他并不以此为耻,还反过来指责南大“与历史洪流背道而驰”,无耻之至。
他又说南大是“在东南亚的政治土壤中栽培中国的果树,既无法在新加坡成长,也不可能在东南亚任何国家容身。”这话隐含的意思似乎是指南大四周围都是马来人,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他这是把关闭南大的责任推给马来人。
为什么他要把关闭南大的责任推给马来人呢?因为他当初千方百计要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想当马来西亚总理,引起他和马来人之间的冲突,导致许多无辜的华人在种族冲突中丧命。这完全是他的罪孽。这之后,他对马来人怀恨在心。
在李光耀关闭南大之后,马来西亚华人先后设立了三家学院:
新山的南方学院、吉隆坡的新纪元学院、槟城的韩江学院。这三家学院现在实际是三家大学。由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也将在吉隆坡设立分校。这些大学所扮演的角色大致也就是南大所扮演的角色。说南大“不可能在东南亚任何国家容身”,只是英文沙文主义极端分子的无知偏见,刻意挑拨种族仇恨。
马来人和华人之间向来和谐相处。六十年代的种族冲突完全是由李光耀个人的野心造成的。是他破坏种族和谐,挑起暴乱,造成冤魂。
他当时还有别的心计,至今还保存在中国外交部的档案中。
1965年8月25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两周后,李光耀派遣高德根拜访香港新华社副社长,表示希望中国能让新加坡参加亚非会议而不让马来西亚参加,使新加坡地位提高,可以搞垮东姑(见刘晓鹏《评再版的李光耀旧作:中国外交部档案的视角》,刊于新加坡文献馆)。
东姑当时本可以援引“内部治安法”将他逮捕,无限期监禁,就像他在1963年的冷藏行动中对待反对者一样,可是东姑对他宽容,让他退出马来西亚,他却以怨报德,寡廉鲜耻,乃至于此!
同样一件事,他前前后后无论说了多少次,说法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他不诚实,假话说多了,就前后不一样。他从不把说假话当一回事。
 
分类题材: 追忆南大_ntahrec, 历史_history
 
《新加坡文献馆》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nmotion广告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