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先达人 返回首页

zdy的个人空间 http://siantarpeople.org/?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美国缘何要向日本丢下两颗原子弹

已有 1251 次阅读2015-8-21 17:26

            美国缘何要向日本丢下两颗原子弹
                                    张泰永编辑  2015-8-10
          70年前的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于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丢下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巨大的人命伤亡,也给全人类带来了恐怖和忧虑。从当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来看,反法西斯阵营的最后胜利实际上已唾手可得:
        在欧洲战场上,苏军于1945年5月已攻克柏林,希魔已完蛋,而亚洲战场上,美军对日本的海空进攻也已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苏军也已做好准备出兵东北,消灭百万日本关东军。然而,为什么在胜利在望的时刻,美国还要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呢?“内里玄机”是什么?西方军事家的看法又是什么?
      为了能够获得进一步的认识和较为满意的解答,笔者在“全城热议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翻书上网查找资料,总算有点收获,现把它介绍出来,仅供参考,希望大家阅后,提出批评和意见,以下就是有关的资料:
     第一篇是,从网上摘录下来的英国著名军事史家富勒的重要著作《战争指导》(The Conduct of War)一书中的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指导”第十节“战术的重大转折”的文字(附作者简历和出版者介绍以及笔者的一点说明);
     第二篇是从早前向大家推荐的日本历史学家宫崎正胜所著《图解世界近现代史》第八章“从经济危机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抄录下来的文字,题为“日本原爆的经过”。
 
第一篇 十、战术的重大转折
    1944年10月23日至26日,美国的第3和第7 舰队在莱特湾进行了一次大海战,并且赢得了这次海战的胜利。这次海战决定了日本的命运。除了几艘老军舰以外,日本的海军已不存在了。小矶内阁的海军部长米内光政曾说:他认为这次失败相当于失去了菲律宾。至于这次会战更大的意义,他说:“我觉得那是战争的结束。”(引自C .范恩、伍德沃德著《莱特湾的会战》(1947年版),第231 页。)
    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却没有领会这“更大的意义”。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打败日本,而是要从日本的失败中如何榨取最高的政治利润。这比他们在欧洲遇到的问题要简单得多。在欧洲,他们必须考虑同盟国之间的关系,而与日本的战争,有百分之九十五是美国一个国家的战争。因此,为了避免纠葛,美国有必要独立赢得这场战争。如果懂得这一点,而且能够看清,只有俄国会使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起来,那么,美国最好是在德国崩溃以前,或是刚刚垮台之后就结束它与日本的战争。这就是说,要趁俄国还在忙于欧洲事务而无暇东顾之机结束战争。那么有这种可能吗?如果清楚问题的战略性和政治性的重心,回答是毫无疑问的“是”。
    首先要说明的是,日本的地位在战略上是极为脆弱的,因为它的经济潜力只相当于美国的百分之十,可耕面积是百分之三,然而它却不得不供养比美国的一半还要多的人口。日本的大批原料和谷物都要依赖满洲和朝鲜,这就必须越过日本海和黄海,所以,它的商船舰队就是它的战略重心。对日本海运的攻击也就成了美国潜水艇主要任务,而且它们对造成日本失败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价的。被击沉的船只总数为八百九十万吨,其中有百分之五十四点七是由潜水艇击沉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总结报告》(太平洋战争),第11页。)
    然而,美国人没有集中兵力去攻击日本的海运,没能通过经济的损害去迫使日本投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所采用的战略,是以侵入日本本土为基础的。在侵入的准备过程中,在莱特湾会战之后不久,美国空军就以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实行远程轰炸向日本进攻。最后统计,对六十六座城市投下了十万四千吨炸弹,其中有二万二千九百吨落到工业地区(同上,第17页)。这种轰炸虽然也降低了日本的生产能力。但是,海运上的损害才是日本经济崩溃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对日本经济的致命打击,不是毁坏工厂和都市中心,而是切断重要原料、煤、石油和谷物的交通运输。
    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指出:大量的轰炸是重复性的,因为日本的大部分工厂,特别是炼油厂、钢厂和军工厂等,都是早就缺乏原料了。所以,大致说来,日本的经济被毁灭了两次。一次是原料输入的渠道被切断:一次是遭受空中的攻击。另外,日本的铁路网也是很容易被摧毁的。如果对铁路网进行攻击,那就会加快和加大海运攻击所产生的效力。调查报告认为,这样的进攻,如果事先有充分的计划,则在1944年就能发动。调查报告估计,只要出动六百五十架B-29飞机,让它们携带五千二百吨高效爆破性炸弹,就能有效地封锁日本所有的铁路干线(同上,第19页)。
    可是,为了进攻这六十六座城市,美国却出动飞机一万五千架次,投下了十万四千吨炸弹。由此不难看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这一点上犯下了多么严重的战略错误。
    罗斯福总统和他的顾问们,同样也没有抓住政治重心。这个重心是日本天皇。
他是军队的神圣领袖,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代表天意的。然而,他有一件事是不能做的,那就是命令他的人民无条件投降。这样一来,他自己也就变成了一名战犯,并将遭受审判或被枪决。根据摩根索的计划,所有重要战犯名单上的人都要枪决,而罗斯福更主张不必进行审讯就把这些人枪决(引自《在和平与战争中服役》,第338-339 页)。
    1944年初,日本海军参谋部的高木少将曾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了结束战争,日本应该寻求一个有妥协的和平。1945年4 月15日,铃木贯太郎接替小矶担任了内阁总理的职务。他是想实现这个计划的,但是,只要想到天皇的地位将受到“无条件投降”的危害,他就不愿意这样做了。自1月以来,天皇就不断地感到必须结束战争,因此到6 月时,天皇决定派近卫文麿以特使身份去莫斯科,请苏联出面调解。与此同时,日本驻莫斯科的大使佐滕也奉命通知苏联政府,日本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不能无条件投降。他想劝说克里姆林宫为日本提出和平条件。
    在此期间,华盛顿方面也在考虑结束战争的方法和手段。虽然美国陆军部主张入侵日本,空军则坚持进行大规模的轰炸,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只要对“无条件投降”作出“合理的解释”,日本是会投降的,“唯一使他们犹豫不决的,是关于天皇的未来地位问题。”(参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R •S •克莱茵(1951年版),第333-347 页)。后来审讯日本高级战犯时,得出了一种看法,认为“日本人已经处在快要投降的边缘上,但是对帝国主义制度的废除和天皇本人要受到战犯待遇的惊恐,却在支撑着他们。”(N •柯伦特:《史汀生部长:国家管理的的研究》,(1954年版),第224 页)。
正当这些意见还在酝酿的时候,原子弹的发展已经进展到几乎即将成功的阶段,邱吉尔第一次提到原子弹是在1941年8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第3 卷第730页);而戈培尔则在1942年3月21日才提到它(《戈培尔日记》,第98页)。1945年4月,史汀生指派了一个委员会,为他提出关于使用原子弹问题的建议。6 月2 日,他在—份备忘录中向杜鲁门总统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如果原子弹的最后试验和准备能够圆满完成的话,那么,原子弹的使用就可以作为侵入日本的一种选择方策。他建议,在使用原子弹之前要先发出警告,指出:“我们将对这个岛国施加各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的使用将会使它承受不可避免的毁灭。”此外,他还私下设想:“如果加以补充,说明我们并不反对日本在现有王朝之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那么,实际上就会增加日本投降的可能性。”(《在和平与战争中服役》,第368 页)。
    7 月17日,召开了波茨坦会议。同一天,史汀生向杜鲁门总统报告了一个重要的消息,说是前一天对原子弹进行的最后试验已经绝对地成功了。于是,杜鲁门和邱吉尔为了避免入侵所带来的伤亡而决定使用原子弹。邱吉尔写道:“现在,所有恶梦般的阴影都已经消除了,前途似乎是一片光明,一两声巨响就可以结束战争……此外,我们也不必再去要求俄国人的帮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 卷第552-553 页)。丘吉尔说,他从来没有想过杜鲁门决定使用原子弹是不合理的。他说,在原子弹降落之前,日本已是必败无疑了。
    邱吉尔错了。因为(当时美国的国务卿)斯退丁纽斯告诉我们说:“甚至到波茨坦会议时,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以后,……美国军界仍坚持要苏联加人远东战争,在雅尔塔和波茨坦两次会议中,美国的参谋首长们特别关注日本在满洲的军队。这支独立的军队被认为是日本军队的精华……而且人们还相信,即使日本岛投降了,如果俄国不卷入到战争中来,这支军队还能将战争拖延下去。”(爱德华•R •斯退丁纽斯:《罗斯福与俄国人:雅尔诺会议》(英文版1950年),第96页。实际上,在那时“精华”也变成了“糟粕”,受过训练的人员早已被抽调走了,而且也没有石油。)
    在波茨坦会议召开之前,东京与驻莫斯科大使佐滕之间的来往电信,都被华盛顿破译出来了。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的密码即已被破译,在整个战争中都是如此。7 月13日,日本外交部电告佐滕说:“在莫洛托夫前往波茨坦之前,赶紧把帝国政府希望结束战争的强烈愿望告诉他……‘无条件投降’是和平的唯一的障碍。”(R.巴托:《日本的投降决定》(1954 年版),第130 页)。这样,日本的险恶地位就已变得像晶体一样透明,而且,立即结束战争的道路似乎也已打通。但是,美国仍于7 月26日对日本下了最后—道通牒:“我们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的日本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否则,日本就要彻底被毁灭。”(《波茨坦宣言》,全文参见《日本的投降决定》一书的附录C ,第243-234 页。)其中,没有一字提到天皇。
    两天之后,铃木拒绝了这个最后通牒。他宣布说,那是“不值得大家注意的。”(《在和平与战争中服役》,第369页)。于是,为了掩护(注:另一一本译本是:为了防止)俄国按预定日期(8 月8 日)进入战争,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一颗于8 月6 日投在广岛,另一颗于8月9日投到长崎。8 月6日是星期一,上午8时15分,一个火球在广岛中心西北方的上空出现了。它的爆炸威力相当于二万吨梯恩梯炸药;在它的中心,温度高达一亿五千万摄氏度,这比太阳中心的温度还要高出大约十倍。(弗雷德•霍伊尔;《自然宇宙》,(1960年版),第36页)。它所产生的压力,据估计每平方英寸上是十万吨以上。一股“风暴性的大火”使几百个火头同时点燃了,最远的离爆炸中心有四千六百码的距离。城市中有4.5平方英里的土地完全被烧坏,有七万到八万的人死亡,五万人受伤。尽管如此,在这座城市边缘上的工厂,却几乎完全没有被损坏。“据估计,如果战争继续进行的话,这些工厂能在三十天以内恢复正常的生产。”(《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总结报告》(太平洋战争),第24页。)
    8 月9 日,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一致同意,把“无条件投降”问题提交天皇去作最后决断。日皇决定求和,10日,东京广播宣布,日本政府准备接受同盟国在“波茨坦宣言”中所提出的条件,但是要求,宣言中不包括任何改变天皇统治大权的内容,只能在有此谅解上下接受宣言。
    为了避免消灭许多分散日军的困难,避免使这些日军因失去天皇的控制而自由行动,同盟国于8 月11日作出答复,回电指出:“自投降之时起,日本天皇和政府的国家统治权,应臣属于联军的最高统帅。”(贝巴托著《日本的投降决定》,附录F第245页)。14日,日本天皇接受了这个条件,于是立即停火。9 月2 曰,日本的代表签署了降约。
 
    史汀生对此事的评论是很有启发性的。
    他说:“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若不使用原子弹日本会不会投降,而在于是否有一种不同的外交和军事路线能促成它早些投降。在这里,情报的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从战后的采访中发现,在日本内阁中,有大部分人早在春季就愿意接受最后的条件。美国政府对于这种一般的态度,也是早已知道的……所以,美国人如能早日明确表示愿意保留天皇,那么,提早结束战争是大有可能的。1945年5 月间,格鲁以及有关的人员就曾热烈地提出过这个建议。”(《在和平与战争中服役》,第371-372页。约瑟夫•O •格鲁是代理国务卿。)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坚持“无条件投降”的政策,不是在政治上和战略上缺乏远见,那么,战争在1945年5月就能结束了。能在5月结束战争,那是很关键的一步。那样,西方同盟国就可以在远东赢得一种有利可图的和平。如果战争在那时结束,俄国人就没有可能加入战争,由于它的加入而产生的一切灾难性后果也都可以避免。这样一来,也就没有必要投掷那两颗原子弹。诚如汉森•W •鲍德温所说:使用原子弹只有一个目的,“不是保护一种稳定的和平,而是加速胜利。”(《战争中的大错误》,(1950年版),第101页。)
    然而,原子弹的投放却已成了事实,它给全人类带来了恐怖和忧虑。人类的创造能力被转变成灾难的根源。工业革命在军事上的表现终于进一步显示出来了。应用爆炸形式的核能作为武器使人类战争中的战术经历着重大转折——它使物质战争不再是一种有利的政治工具。
 
附:作者简历和作品简介
  《战争指导》是(英)富勒著、绽旭、周驰校译的一本图书,该书由解放军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

作者简历:
富勒将军,被誉为20世纪的克劳塞维茨,为英国军事史家、战略思想大师和近代战车作战思想的先驱。1878年生于英国齐切斯特,1898年开始军旅生涯,曾参加过南非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富勒积极倡导军事改革,创造机械化部队,但因曲高和寡,而于1930年自军中退伍,官拜少将。
退休后,富勒致力于军事史及战略思想的写作。他著作等身,计有专著45部,包括《西洋世界军事史》等。其思想渊博而富有创见,对整个欧洲军人的作战思维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963年富勒获颁英国三军学会的最高荣誉奖章。1966年2月10日逝于英国。
内容简介
战争的指导,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是一门艺术。医生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治疗人们的疾病,减轻疾病给人体带来的痛苦,政治家和军人的目的,则是预防、治疗和缓减国际“身体”上的“疾病”——即战争。遗憾的是,这一点并非很多人注意到了。现在,治疗的技术已经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战争的指导却还停留在炼金术的阶段。更糟糕的是,在本世纪中,战争又回到了野蛮的摧毁和残杀的形式。
这本书不是1789年以来的战争史,也不是仅从军事角度来观察战争的指导,而是同时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考察它们对战争的影响。为了不使本书的篇幅太长,我不打算检查所有的发展,只是选择了一些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事例。在探讨每一具体战争的章节中,我也不准备详细地讨论这些战争,只是想从中选出一些侧面,以便较好地说明他们的指导,而且更多的是错误指导。
出 版 社: 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1-1

笔者的一点说明:
富勒将军的这本著作,在中国受到相当的重视,先后出了两个译本。一本即为上面所引用的由绽旭、周驰校译、解放军出版社于2006年1月1日出版,另一本是由李磊、尚玉卿译,广西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6月出版。
两个译本,文字有所不同,各有千秋,读者如有兴趣的话,不妨都找来看,对照对照,相信有所裨益。
 
二、日本原爆的经过
           ——日本历史学家宫崎正胜如何看待日本原爆
     日本是唯一曾遭受原子弹恐怖袭击的国家,究竟原子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被制造出来,又是如何被使用?
      威尔斯预测了空投原子弹的悲剧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科幻作家威尔斯的小说《解放的世界》问世,内容描述1933年人工放射能被发现,并被利用作为工业用能源。同时间,原子弹的设计也完成,1959年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世界战争展开。
在现实世界中,新的世界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原子弹则在1945年被投下。
对纳粹的恐惧推动原子弹开发
    推动原子弹开发的主角,是1933年从德国逃亡到美国的犹太裔物理学家西劳德。西劳德担心德国纳粹将成功研发出原子弹,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个月的1939年8月,说服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小罗斯福,请求着手开发原子弹。但当时美国政府未有任何行动,于是爱因斯坦于隔年再度写信给总统,1941年12月,美国政府终于通过原子弹制造计划。
曼哈顿计划与空投原子弹
    1942年9月,美国陆军着手进行原子弹开发的“曼哈顿计划”。两个月后,美军透过设于芝加哥大学运动场的原子炉发现了核分裂的连锁反应,也得知以中子撞击铀238会让铀238变成鈽。之后美国政府投入20亿美元资金并动用12万人,以洛塞勒摩斯(位于新墨西哥州2千公尺高原上的城市)的秘密研究所为中心,进行铀和鈽两种原子弹的开发设计。
    1945年,洛塞勒摩斯研究所成功制造出一枚铀原子弹及两枚鈽原子弹,较难引爆的鈽原子弹于7月16日在阿拉莫戈多进行试爆。之后研究人员向正在参加波茨坦会议的杜鲁门总统报告试爆结果,而杜鲁门也将此事告诉史达林。
    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铀原子弹(相当于1万吨TNT炸药),8月9日时又在长崎投下鈽原子弹(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美国空投原子弹造成广岛42万市民的38%即15万9千人死亡;长崎则有约7万4千人罹难。原子弹投下的前两个月,西劳德等人虽然表示反对在无预警的情况下投下原子弹,却未受到美国政府重视。
    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解释,为了让美军的牺牲缩减到最小,空投原子弹是不得不的选择。但实际上,当时的日本已经失去抗战的能力,美国此举无疑是为了日后的战争做准备所进行的原爆实验,是杀戮一般民众的残酷行为。
memo:1949年9月,苏联也成功开发出鈽原子弹,之后美苏两国近乎疯狂地展开激烈的核武开发竞争。
图解: 深受核武恐怖威胁的20世纪后半叶
1941年 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
    1944年 美国开发三枚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 在新墨西哥进行空投试爆
        1945年8月6日  对广岛空投
        1945年8月9日  对长崎空投
        1946年    以美苏为中心,
                 核武军备竞争展开
                   冷战
                 1962年  古巴危机
       1989年
       1999年世界的核弹头有2万3900枚以上
 (美国约1万2070枚  俄罗斯即旧苏联约1万1000枚  英国约380枚 
法国约500枚  中国约300枚etc.)
(以上资料,张泰永抄录自《图解世界近现代史》一书第246至247页)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nmotion广告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