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先达人 返回首页

zdy的个人空间 http://siantarpeople.org/?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纪念和缅怀我们敬爱的领袖陈平总书记逝世4周年

已有 2493 次阅读2017-9-18 18:04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TRONG><FONT size=5>&nbsp;&nbsp; 纪念和缅怀我们敬爱的领袖陈平总书记逝世4周年</FONT></STRONG></P>
<P><FONT size=5><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TRONG></FONT><FONT size=4>&nbsp;<STRONG> 张泰永</STRONG></FONT></P>
<P>&nbsp;</P>
<P><A href="http://siantarpeople.or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9/18/180742icy3ln771zouzu33.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siantarpeople.org/data/attachment/album/201709/18/180742icy3ln771zouzu33.jpg"></A></P>
<P><FONT size=3>照片为陈平总书记与本文作者一家人摄于1981年秋的合影</FONT></P>
<P>&nbsp;&nbsp;&nbsp;&nbsp;<FONT size=3>&nbsp; 今天,9月16日,是我们敬爱的领袖陈平总书记逝世4周年的日子&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为了纪念和缅怀他在70多年来(从他16岁参加革命算起),在马来亚人民争取独立自由和反抗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者的正义斗争中,为党为人民作出的英明卓著的贡献,同时,为了纪念和缅怀他老人家生前从七十年代起直至2013年9月16日撒手人寰之前,直接地对我个人和全家人的谆谆教导、善诱和爱护 ,从今天起,我将把至今为止,我在他生前和离世所写的、翻译的或整理的有关他从童年时代起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奋斗事迹,重新在这里介绍给大家细读,让大家能够跟我一起纪念他,缅怀他,并向他学习:</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学习他如何自幼认真读书,吸收知识,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学会做人,团结身边的朋友;</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学习他如何献身革命,勇气十足,胆识过人,在日寇侵略以及华玲谈判时期,学会了跟各种头面人物和对手打交道,增广见闻,开拓视野的难得一遇的经历;</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学习他如何在二战后当党陷入危机时刻,跟战友们一起,机智地跟隐藏在党内的三重国际特务莱特开展斗争,并将之清除出党的宝贵经验:</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学习他如何在1948年6月危急关头,领导全党同志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抗英武装斗争直至最后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经验;</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学习他如何在国际共运出现令人扼腕叹息的剧变的时刻,审时度视,高瞻远瞩,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令人赞誉的政治家风度,敢于承担责任和善于进行必要妥协地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给马、新、泰人民带来和平、安宁的和平环境,也让紧跟他奋斗的同志们有体面地回归社会,继续努力生活、挣扎、奋斗!!</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最后还要学习他如何在合艾和平协议签订后,以自己一贯的虚怀若谷的态度,倾听外界和同志们及其家属的意见和批评的感人事迹。陈平总书记总是主动地承担责任,虽说那些错误不是他的责任,致使著名反殖战士赛-扎哈利先生给了他如此高度的赞誉:</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陈平同志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像伟大领袖那样,勇于接受批评和勇于承担责任。在这方面,我要向陈平敬礼。”</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无独有偶,我后来又在作为原人民军战士海凡君写的和平村日记中,看到了他以非常文艺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我们的敬爱领袖陈平总书记如何对待和接见同志们及其家属的令人无不动容的一幕:</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在合艾和平协议签订的前夕,当我们听说陈平将亲自出席签字仪式,我们热切盼着那一天,除了那将是改变我们命运的一个转捩点,那也将使许多如我一般的同志,能第一次亲睹自己神往已久的领袖的风采!冥冥中依稀存在一个隐喻:见着陈平,迎来和平。<BR>&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amp;nbsp;后来终于在营地握着陈平温暖而有力的手,终于紧靠在他身边拍了合照。<BR>&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他与部队全体成员分别合影留念,从日出拍到日落。 拍照的时刻,庄严、凝重、激动、感慨、喜悦、悲怆……,述不尽的情感的暗流,在画面下潜行、奔涌。<BR>&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amp;nbsp;一定有人心里在问:这个合照是对火红青春的一个纪念?是对游击生涯的一个定格?还是对曾影响、主宰过自己命运浮沉的领袖的一个挥别的手势?明日天涯,是否还有交集的时刻?<BR>&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而眼下,做梦似的,陈平竟然邀约相见!见了面,我该说些什么呢?<BR>&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当时,他已在陈燕家人下榻的太平洋旅店的一个房间等候着。握手寒暄后,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主要与家属聊天、拍照。爸爸很惊喜有这么一个特殊的机遇,兴奋地说了好一些话,我一旁陪着,许多话在心里翻腾,却嗫嚅着没有出口。<BR>&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当陈平与他合照时,我们推过一张没有靠背的沙发凳让爸爸坐。陈平一见,即刻阻拦说:那里能够这样,我们应该平等嘛。说着亲自动手去搬来另一张也有靠背的沙发椅与他坐的并排在一起。<BR>&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amp;nbsp;&amp;nbsp;<BR>&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当我们重回喧嚣的大街,街灯透过混浊的空气,散射着暗黄的光,仿佛昏沉欲睡人的眼。车子往回奔驰,我来路时,想说、想问的话,竟一句未曾出口,我意识到,也许这一生再无这样的机会了!<BR>&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一场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涉及了百万人之众的社会运动,坚持到最后仅余一、二千人,当发现它既不符合时代思潮,又偏离了本土实际,路愈走愈窄,甚至到了无以为继的时刻,何去何从?身为指引运动的领袖,能够高瞻远瞩,放开胸怀,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通过谈判使斗争各方获得“光荣的和解”,为忠诚的追随者争取到比较体面的结局,让他们能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重归故土、家园的怀抱。无论怎么说,这确是个有承担、负责任的作为。<BR>&amp;nbsp;&amp;nbsp;&amp;nbsp; 身为运动的参与者,我能体会要寻求这样的方式,来解决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其中的艰辛、复杂,以及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我隐隐感觉:倘若没有陈平,没有他的坚决和诚意,没有他的领导和魄力,新时代、新机遇、新生活也许永远都不可能!<BR>&amp;nbsp;&amp;nbsp;&amp;nbsp; 而做为革命者的初衷,本就准备为追求理想而牺牲,“青山处处埋忠骨”——半个多世纪以来,多少先烈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的生命!我们作为幸存者,终究迎来得之不易的新生活。这么一想,我为在刚刚度过的那难得的一个多小时里,却始终没吐露心里话,感到释然了。<BR>&amp;nbsp;&amp;nbsp;&amp;nbsp;</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amp;nbsp;车窗外,光影斑驳的街景一掠而过,宛如扼不住的时光的流,在身傍瞬间远去,细节无从复辨。在城市闪烁的灯火之外,在广漠无涯的天际,还能窥见一抹隐约的远山——那是泰南莽莽苍苍的雨林。如斯生机勃发的雨林,在长夜里沉沉睡去了吗?就像我们身上的往事?那曾经是我们耕耘抱负、寄寓理想的雨林!漫漫数十个寒暑,雨林中多少跋涉的足迹!倘若雨林有知,它要告诉世人的,将是一个个怎样的故事?”</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不仅如此,我们敬爱的陈平总书记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的死难者,默哀、致敬!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总是记忆起为革命事业牺牲了的同志,并表达深切的悼念和无限的惋惜!!</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FONT>&amp;nbsp;&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陈平老总,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翰墨留香,永垂青史的人!!他的身影和形象,跟我们那个年代的先辈们的身影和形象,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的心中是越来越高大,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今天,请允许我先把他老人家的《我的遗愿》,以及我在他老人家逝世时,敬录的《陈平生平大事记》及其结语附上给大家重温,当然有时间的话,我也想把他老人家生前对我个人和家人的教导、善诱、爱护甚至批评的故事写出来(包括书信往来),以便让更多读者能够从细微末节的故事中,领会到我们敬爱的领袖亲切感人的一面!!</FONT>&lt;/DIV&gt;<BR>&lt;DIV&gt;<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017-9-16</FONT>&lt;/DIV&gt;<BR><P><STRONG><FONT size=4>阅读链接</FONT></STRONG></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FONT><FONT size=5><STRONG>陈平生平大事记</STRONG></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FONT><FONT size=3>1.&amp;nbsp;陈平生于1924年10月19日(据家族记录其生辰为农历甲子年九月廿一,即阳历1924年10月19日)。取名王文华,子女中排行第二,父亲在家乡(马来亚半岛霹雳州的实兆远)经营一家修补脚车和轮胎的小店铺——万丰隆。</FONT><FONT size=3>陈平未满4岁,曾被家人送到实兆远基督卫理公会幼稚园。到了正式入学之年,在当地的华侨小学念书,三年的初中教育则是在实兆远南华学校度过的,高中教育只读了一半,因校方发生财务困难而停止。在校期间,受到三十年代中国抗日运动和时代洪流的影响,积极参与学界的抗日进步活动,通过阅读各类进步书籍,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amp;nbsp;1940年1月,年方16岁的陈平已成为马来亚共产党的候补党员。同年7月4日,为逃避英帝的逮捕,毅然离开家庭,转入地下,全身心地投身于革命事业,在怡保地区进行党的工作,并正式成为马共党员,主要负责学运工作和宣传工作。就在日寇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之际,他身患严重疟疾,被送院治疗。</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3.&amp;nbsp;1941年12月7日,日寇偷袭珍珠港,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同时入侵马来亚,年仅17岁的陈平就已被提拔为马共怡保县委员会的委员,仍旧负责学运工作,兼领导较次要的工会工作。马来亚全面沦陷后,他大无畏地投身于抗日战争,受命领导霹雳州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且负责马共与英方敌后人员查普曼的联络工作。期间,他与来自槟城的一名马共女党员李坤华相爱,获得组织同意。</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4.&amp;nbsp;随后,霹雳州的游击队成为马共全马其中一支最强大和卓有成效的武装力量,并取名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五独立队,到了1942年中,他已是霹雳州委的第三号政治领导人物。1943年7月前后,由于霹雳州委书记和副书记先后都被日寇逮捕,他被任命为霹雳州委书记,时年不到19岁。他先是领导霹雳南区,继而领导全霹雳的工作。</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5.&amp;nbsp;1943年下半年至年底,他亲自前往霹雳西海岸接应受英军东南亚最高司令部派遣乘潜艇到达马来亚活动的以戴维斯为首的136部队人员,并安排这些人员及其装备包括秘密电台到达内陆布兰丹山区,给他们提供庇护和物资供应,同时亲自布置1943年12月底在布兰丹营地举行的马共与英军之间的关于抗日合作的会谈,结果双方正式达成抗日合作协议,英方答应向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提供武器、弹药、资金和培训,以进行反抗日寇占领的军事行动和准备配合盟军的反攻。</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6.&amp;nbsp;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世界人民和马来亚(含新加坡)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同年9月,陈平被任命为马共临时中央委员会5人成员之一。</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7.&amp;nbsp;1945年12月,他与李坤华结为连理,在他俩戎马倥偬的一生中,在1946年和1947年的和平时期先后诞下一女一男。</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8.&amp;nbsp;1946年1月,陈平作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8人代表团之一,出席了东南亚司令部盟军最高统帅蒙巴登海军上将在新加坡市政厅大厦主持的特别授勋仪式,他本人和其他7名代表都获颁缅甸星勋章和1939/1945星勋章,以表彰他们在二战中的卓越贡献。</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9.&amp;nbsp;抗日战争结束后,马共于1946年1月底在吉隆坡召开了由马共总书记莱特主持的第八届扩大的中央会议(“八扩”),选出由13人组成的新中央委员会,并把原有的包括陈平在内的5人常务委员会改称为中央政治局作为党的领导核心。</FONT><FONT size=3>陈平对莱特从1945年8月突然改变政策方向以及战后对英方一再妥协和示弱的态度开始产生怀疑,并不再抱有幻想,随后他的醒悟继续提高,令他对党的前途深感忧虑。1946年10月他在槟城与另一位对莱特产生极大怀疑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果见面时,商议揭露和批判莱特的问题。</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0.&amp;nbsp;在1946年12月和1947年2月的两次中央会议上,陈平与杨果就党的政策问题、组织问题以及莱特的领导作风和他对国际形势的分析等,开始了对他的错误进行斗争。</FONT><FONT size=3>1947年初,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第二把手陈勇赌气辞职不干。与此同时,莱特感觉到他的反革命面目不可避免地将会彻底暴露,便在另一次中央会议的前一天(1947年3月5日早上)偷偷地逃走了。于是陈平受命揭开莱特失踪之谜和收集莱特失踪的所有证据以提交中央。</FONT><FONT size=3>同年4月25日,马共中央接到两位不久前从越南来到新加坡的越南党的干部亲笔书面报告,证实莱特的确曾经被捕和充当日本特务。</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1.&amp;nbsp;1947年5月,根据多方面调查得到的充分和确凿的事实和证据,中央揭发了莱特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大内奸,并决定把他清除出党。1947年6月,马共召开了第九届扩大的中央会议,全体与会同志一致拥护中央关于处理内奸莱特的决定,并产生了以陈平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FONT><FONT size=3>接着,陈平出国前往香港、泰国等地向兄弟党汇报马共的新情况,并建立联系。期间,他也追踪莱特的下落,最后在曼谷的越、泰兄弟党人的协助下,这个内奸和叛徒终于被泰国兄弟党人消灭了。事后据说有位政治部的英国官员曾飞往曼谷企图与莱特联系见面,不过慢了半拍。</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2.&amp;nbsp;1947年8月,当陈平刚好来得及赶回家庆祝儿子的满月时,他获悉英国政府决定向他颁发“大英帝国勋章”(OBE),并收到英国当局寄给他的一封正式通知书。其实战后不久,伦敦战争公署就曾给他一封函件表示,为了表彰陈平在马来亚被侵占时期以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名义进行的军事活动,他曾被传令嘉奖。</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3.&amp;nbsp;随后在他的主持下,马共中央政治局决定逐级传达莱特事件并收集同志们的提问和意见,直至1947年12月,用了差不多四个月时间才完成对莱特事件的这个工作,并根据当时形势,制定党的各项政策。但是,某些西方历史学家却诬蔑陈平在这四个月里大肆鼓吹进行武装斗争。</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4.&amp;nbsp;由于战后马来亚各族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自由的运动以及要求改善生活待遇的斗争一浪高过一浪,马来亚共产党的声望和影响力遍及全马,而且组织了多次的工业行动和总罢市。英帝不但不理会人民的要求和呼声,反而不断加强镇压,并试图立法限制工会权力,策划宣布马共为非法,在这种情况下,1948年3月陈平领导下的马共中央委员会决定,为最终(预计最早是在年底)要爆发的武装斗争作出准备。</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5.&amp;nbsp;1948年6月,英帝悍然颁布全马进入紧急状态令,宣布马共和所有进步政党、团体为非法,并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封闭所有进步舆论,马共被迫拿起武器,开始了长期、艰难、曲折的抗英武装斗争。陈平于当年6月16日差点在金宝被捕,8月中旬在亚逸君令开会时又遭遇险境。</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6.&amp;nbsp;抗英武装斗争爆发后,陈平领导下的马共游击队在最高峰时兵力只有约五千人,英帝却动员了多达41营数十万的军队来对付。在双方军事实力和装备极其悬殊的情况下,英帝却数易主帅,连其驻马来亚最高军事行政长官——钦差大臣葛尼在1951年10月6日的一次意外的伏击行动中被击毙,震惊全马和英国朝野。事实上,英帝在1950年底之后,除了加紧军事上“围剿”行动,同时加紧推行镇压人民支持游击队的措施,把超过五十万乡村居民用武力关进铁丝网围着、有警察把守巡逻、日夜严密监视检查的“新村”里,企图切断游击队与民众的联系和粮食等必需品的供应来源。</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7.&amp;nbsp;1951年10月陈平还在转战中马一带的森林里主持了一次重要的中央会议,制定了著名的《十月决议》,纠正了战争初期的一些过激行动。到1953年底,在马来亚内地与英军转战了4年多的以陈平为首的中央总部及其他马共游击队已先后转移到泰马边境的勿洞地区坚持作战。</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8.&amp;nbsp;1955年12月,马共中央为了加快实现马来亚人民要求独立、民主与和平的愿望,以马来亚民族解放军司令部代表“吴兴”的名义发表一项和平声明,宣布愿意与以巫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等为代表的马来亚政界代表团举行会谈。1955年12月28日,举世瞩目的华玲会谈在当年极其危险的战争状态下进行,以马共总书记陈平为首、拉昔-迈丁和陈田为团员的马共三人代表团的出现,轰动全马,成为全马人民和舆论的焦点。尽管马共代表团在谈判中释出极大的和平诚意,作出了重大的让步,但是由于英帝的干扰和破坏,非要马共接受其屈辱的投降条件不可,遭到马共代表团理所当然的拒绝,致使华玲会谈最后功亏一篑,无疾而终,但华玲会谈的效应继续发酵,新马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愈益高涨,令英帝不得不提前了给予马来亚独立的时间表。</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19.&amp;nbsp;自此国内外形势继续向前发展,马共坚持的武装斗争却陷入低潮。到了1959年10月,马共召开扩大的中央全会(“十一扩”),决定采取偃旗息鼓、等待时机和转变斗争方式的方针,同时决定派陈平、李安东和陈田等中央领导人出国,研究马来亚革命问题,开展国际活动,加强与各国兄弟党的联系,争取国际援助。1960年12月陈平等开始了长途跋涉充满险阻的出国之旅,他们先是到了泰国的曼谷,之后准备北上老挝时,陈平半途却痢疾发作,不得不作紧急治疗,随后再继续徒步穿越老挝边境丛林,到达越南南部某处山头,于1961年4月抵达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河内,受到胡志明主席和越南劳动党其他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并曾与黎旬等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谈。</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20.&amp;nbsp;1961年夏,陈平从河内飞抵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受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当年中共总书记邓小平曾与他进行多次会谈,并提出要求马共重新开展武装斗争的建议。三个月后,陈平受苏联共产党的邀请,率领马共代表团参加苏共22大代表大会,并观赏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4周年的红场阅兵典礼。</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1.&amp;nbsp;在国外,陈平确认了我国“坚持”武装斗争将得到有关兄弟党的支持。对此,1961年7月底,他以中央名义电告边区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委员。边区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一致表示接受“重整旗鼓,积极坚持”的武装争的新方针。1962年6月,边区开始实行《新方针》,执行“三大政策”(巩固内部、发动群众、利用矛盾),根据地出现蓬勃发展局面,突击队向南挺进。</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2.&amp;nbsp;1964年8月杪,陈平第二次访问越南时,要求越方协助马共建立一个电台,有关设备则由中国方面提供,得到越方同意,但是由于当时越南正处于抗美军事干预的严峻时刻,中方态度有所保留,这个计划最后只好作罢。</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3.&amp;nbsp;1965年3月和1967年1月,陈平在中国期间分别两次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第二次见面时,毛主席亲口答应陈平提出的要求中方协助马共建立电台的建议。</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4.&amp;nbsp;1969年11月中,设于湖南的《马来亚革命之声》电台开始播音。从一开始,通过电台党委和编委领导电台的各项具体工作,重要文章的定稿、审阅、翻译和润色甚至播音工作,他都要亲自了解和过目,并作出决定,他对电台工作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5.&amp;nbsp;1980年4月,在陈平主持下,马共召开了第十二届扩大的中央会议(“十二扩”)。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刻,全会总结了实行《新方针》以来各方面的工作经验,为踏上1980年代的革命斗争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6.&amp;nbsp;1981年6月30日,由于毛泽东主席于1976年9月逝世后,中方政策的改变,马共历史上第一个电台《马来亚革命之声》结束播音,但马共自己设于泰马边境的名为《马来亚民主之声》的电台翌日接力播音。</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7.&amp;nbsp;1982年6月20日(1948年“6-20”抗英战争纪念日),马来亚民族解放军改名为马来亚人民军。马来亚人民军继承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和马来亚民族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8.&amp;nbsp;1985年在党庆50周年前夕,马共中央发表了《4-29》声明(《为实现当前时期的具体纲领而斗争》),表明马共寻求迅速制止殖民地战争延续的决心、拥护君主立宪制和国会民主制,以及号召建立一个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真正民主的联合政府。《4-29》声明也表明,尊重当前新加坡的独立地位,并争取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协商实现马新的重归统一和联合;承认北加里曼丹人民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赞成砂拉越和沙巴同马来亚在人民自愿基础上的联合,等等。</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9.&amp;nbsp;1989年马共与马来西亚及泰国政府就结束武装斗争问题举行三方高级谈判,陈平于1989年10月飞抵曼谷,亲自参与了最后一轮谈判。1989年12月2日,马共与马泰政府本着互谅互让的和解精神达成了停战协议,签署了三方《合艾和平协议》,经历了长达四十多年的武装斗争,就此画上了句号,这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及泰国人民之幸。陈平在签署仪式和新闻记者招待会上,用马来语发表谈话,表示将效忠于马来西亚元首,遵守马来西亚的宪法,要求各方切实履行《合艾和平协议》,让解甲归田的原马共武装成员能回归自己的国土,重新融入社会,不受歧视,安享晚年。陈平的洋溢着善意与和解精神的谈话,以及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的政治家风度,受到各界舆论甚至马泰官方的高度赞誉。</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30.&amp;nbsp;差不多与此同时,陈平还亲自主持了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发生的肃反扩大化的平反工作,为在这场运动中含冤死去的人员平反,追认他们是烈士,并对其家属进行安抚和给予一定的赔偿。</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31.&amp;nbsp;《合艾和平协议》签署后,陈平曾于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数次提出回马定居的申请,却被无理拒绝。他只好向法庭提出诉讼,要求马来西亚政府履行《合艾和平协议》,让他返回实兆远定居和拜祭父母和先人,但他的案件总被法庭以技术性无关痛痒的理由驳回。</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32.&amp;nbsp;2003年和2004年陈平回忆录My Side Of History、《我方的历史》英文本和中文本先后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各国学者、专家以及新马等地广大读者热烈追捧的有关陈平本人和马共历史的书籍。本书执笔者是著名澳大利亚记者伊恩和诺玛夫妇。陈平在本书中从他这一面的视觉总结了自己的战斗一生,可惜的是正当大家期待他进一步续写他的一生以及马共历史与斗争的经验教训的时候,他已重病在身,难于欣然命笔了。</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33.&amp;nbsp;2009年11月30日,年已85岁的陈平出席了庆祝《合艾和平协议》签署20周年的纪念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一个人只要曾参与过为他人建立更美好世界的努力,他就可以不枉此生,死而无憾。”他还说,“尽管我们没有取得胜利,我们却为后代留下了‘敢于斗争’和愿意为理想牺牲、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我很欣慰地看到,今天我国来自各阶层和各民族的青年人,正继续为理想社会而斗争。我向他们致敬。”</FONT><FONT size=3>参加这次纪念大会的还有马共主席阿都拉-西迪、马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阿海和许多前战友以及一些社会名流,新马媒体也做了广泛的报道。</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34.&amp;nbsp;2010年8月前后,陈平在亲友的陪同下,坐着轮椅到泰南和平村去探望居住在这里的几个村的战友和同志们,这是他最后一次的公开露面。</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35.&amp;nbsp;陈平的最后几年都是在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中度过的,2011年一度曾误传他已病逝,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继续关心着许多战友和各方友人的安危,并通过他的随身人员对他们的生活或离世,向他们和亲属表示慰问或悼念。</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36.&amp;nbsp;2013年9月16日凌晨6时20分(大马时间7时20分),从16岁参加马共起毕生为马来亚人民的独立解放事业艰苦奋斗了整整七十多个春秋的陈平终于停止了呼吸,与世长辞,享年89岁,他给后人留下了铮铮铁骨的最后遗言:</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我和我的同志们为了政治信念奉献了一生,并承受由此而带来的一切代价。无论对我们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什么后果,我们只能默默地接受。………….究竟成功或失败,并没有关系,至少我做了努力。希望年轻一代会遵循我走过的道路并将它发展完善。我深信社会公义和人文主义的火焰绝不会熄灭。”</FONT></P><BR><P><FONT size=3><STRONG><FONT size=4>结语:<BR></FONT></STRONG>&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很明显,从以上陈平生平大事记中,无数事实证明,陈平是道道地地的马来亚人,是马来亚的一个斗士,他从19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起,直到2013-9-16日心脏停止跳动时止,始终不渝地坚持为马来亚人民的幸福前途奋斗不息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令人敬佩,令人浮想联翩:</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他,1943年12月年仅19岁时,就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和马来亚共产党人的名义参与了与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派出的136部队代表就关系到马来亚的抗日战争前途和命运的会谈,取得成功;</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他,1955年12月年仅31岁时,以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的身份率领马共代表团与东姑阿都拉曼为主的马来亚政党代表团进行了举世瞩目的华玲会谈,轰动了世界,成为当年最受国内外媒体和民众瞩目的焦点人物,尽管华玲会谈最后无疾而终,却成功迫使英帝提前了马来亚独立的时间表;</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他,1989年12月时年65岁时,再度以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的身份参与了马共与泰马政府的和平谈判,并促成三方最后达成《合艾和平协议》,结束了原本可以在34年前的华玲会谈中就可停止的武装冲突。</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仅凭这三件事,就足于说明他在马来亚现代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力,是无人可以抹杀,也无人可以取代的。这三件事不仅镶嵌在时代前进的里程碑上,同时牢牢地铭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它不仅有血和泪,有牺牲和付出,也充满甜酸苦辣五味俱全的忍耐和苦斗,只因为理想和人民的福祉。</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2013年9月16日这一天的凌晨,他终于走完了自己一生光荣而艰难的旅程,永远地离开了他的战友和同志、家人和亲友以及各方至交。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震惊了大地。无声的电波、各种语文的现代媒体和电邮,刹那间就把它传遍世界各个角落。</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人们以为,此时此刻,这样一位伟大斗士应该能够得到长期来阻扰他回归自己祖国和故土定居的人的谅解,让他的骨灰回到自己的家乡安葬了吧!遗憾的是,事情刚好相反,马来西亚现政权一些领导人仍然不愿面对历史,不愿面对《合艾和平协议》以及其体现出来的互谅互让的和解精神,甚至不愿面对人世间极其普通而极其可贵的常情,置陈平自己生前的要求以及他的亲友和各界友好的呼吁而不顾,坚持以殖民者对他的诬蔑为托词,用只会给各族人民的团结带来负面影响的言辞,拒绝让他的骨灰回到他眷恋的故土安葬,实在不智。</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这种不近情理和毫不尊重对手的态度,完全有失一个政治家的风度,就连曾经参加合艾和谈的前最高警察总监也站出来狠批当局的态度不仅不合情理,而且会沦为国际笑柄。如果再与曾参加和关注普吉和谈的泰国政府几位高级将领,甚至泰国皇室成员朱拉蓬公主及泰王后幕僚耶蓬将军为代表对陈平病逝所表示的非常诚挚和非常高规格的吊唁以及对陈平生前斗争所给予的高度评价和赞誉相比较,就犹如云泥之别,高下立判。</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入土为安,让逝者得到安息,是华族同胞的一个根本习俗和要求,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相信它也是其他各族人民的一种根本习俗,尽管形式和做法可能有所不同,更何况像陈平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利益奋斗了毕生精力受到国内各族和各阶层大多数人肯定和欢迎的斗士,不让他回到自己的祖国和故土入土为安,实在是非常令人愤慨的事。</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然而,当今世界要求民主、公平和正义的洪流滚滚向前,顺民意者昌,逆民意者亡,愿那些至今依然抱残守缺、逆民意而动者幡然悔悟,改变态度,让陈平早日得到安息,也让他们自己日子好过。</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我们敬爱的领袖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的光彩照人的一生,翰墨留香,永垂青史!</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amp;nbsp; 张泰永于2013年10月 敬辑</FONT></P><BR><P><FONT size=3>&amp;nbsp; (本文原载于马来西亚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丛书</FONT></P>
<P><FONT size=3></FONT>&nbsp;</P>
<P>&nbsp;</P>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sunmotion广告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