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页
泗来说:“一定要坚持住” 龙飞 北京先达校友会14周年会庆前后,活动多姿多彩,展现着浓郁的先达情。 10月4日聚餐也是一次先达情温馨的聚会。巧端慷慨做东在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学苑大厦的御马墩餐厅举行聚餐会,热情宴请了57年同船回国的同学和老师。我和老伴杨正芳也荣幸受邀参加这盛情厚意的聚会。应邀参加的有来自香港、深圳的陈德华陶雅容夫妇、陈静成、周泗来和保姆阿凤,北京的陶少棠、郑振顺、吴春枝夫妇、吴碧樵、高桂花夫妇、李瑞华、林琼藕、苏安娜。 当天我和正芳走到御马墩门前就见到德华和振顺在招手,大家互相热情问候。我和德华自先达1954年一别,已几十年没见,德华热情未减当年。振顺见面机会多一些,校友会的活动常见面。德华、振顺要等泗来和静成,让我们先进去,并告诉我们可乘电梯。我还是坚持走楼梯。 一到包间,已先到的校友都高兴纷纷问好。雅容先过来握手。这是54年先达分别以来第一次再握手。这握手是先达情,更含有过去一起战斗的新民情。雅容是新民歌剧社舞蹈队的主力队员,也参加过话剧表演(柳树井)。 我的老同学清泉的夫人陶少棠也来了。去年校友会在华文学院举行团拜会时,我们同样和其他寿星享用了长寿面。施宝琴的女儿小芹用相机记录下这温馨先达情的宝贵瞬间。我们互相问候,我问起达庆和玉斌的近况,听到很好,我也很高兴。聚餐会上照了相,我答应少棠会很快把照片转发给小玉。 其他校友也一一跟我们握手问好。 过了一会,静成和泗来到了。令我感动的是泗来是坐着轮椅来的,阿凤随行护着。我赶紧走向前跟他握手,表示问候和敬意。巧端简要地告诉他我的病情。在席间他对我说:“一定要坚持住”,同时手握拳用力一挥来加强其语气,表示坚持。席散后泗来和静成有事要先走,分手时,他再次鼓励我。这份浓浓的先达情的确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与泗来本不熟悉,也素未谋面,只是从《先达通讯》上了解到他的贡献和事迹,甚为感佩。这次一见如故,对我真诚鼓励,也是他与疾病搏斗的成功经验的传递,展现了浓郁的先达情。他的这种乐观心态是战胜疾病的积极力量。记得我在一次会庆上发言,谈保健时,我曾提出自己的体会:“境由心生 化解在己”,这和泗来表达的乐观心态是一致的。我这里由衷感谢,同时也要衷心说:请您也保重。 我也要谢谢远道来参加聚餐会的其他校友,也请你们多加保重。 最后自然要感谢巧端慷慨举办这聚餐会,并细心周到的照顾。 我这次病理性骨折,病情是比较重。巧端和瑞华多次探视,瑞华还熬了骨头汤,她们多方面的照顾和支持,让我深深感受到先达情的温馨,也增强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衷心感谢了。 书海,铁生,惠虹和其他校友先后打电话来鼓励,问好,能基发来电邮,也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大家给予我力量,我一定要坚持住! 10月8日,校友会14周年会庆我原很想去参加。遗憾的是因我行动还不利索,上下楼梯和上下车有困难,有校友也劝我以后再参加,现在应注意休息疗养。我只好缺席了。没能向大家亲自面谢致意,请多包涵。 北京是我向往的地方 雅加达 邓新荷 九月二十八日,我和英香乘印航班机到北京。北京是我所向往的地方。想到能和弟妹、老朋友们见面,是多么美好、幸福。天安门的庄严、前门的热闹、全聚德的烤鸭、都一处的烧卖……都是我所喜欢的,是多么诱人啊。临近节日,北京处处五彩缤纷的鲜花和彩灯,充满节日的景象。 十月八日,是生活在北京的先达人聚会的日子。在这之前,九月二十六日,十月六日,耀东、泗来分别在西蜀豆花庄和华文学院宴请亲朋戚友和老同学。生活在新加坡的洪玉琛和女儿叶明华也来了,这是我们离开先达后几十年来第一次见面,是多么难得又令人激动的会面。 十月七日,她们和我、妹妹一起到天津看望老同学:林友联和陈素祺。素祺的脚不能行走,视力也不好,可是精神和记忆都很好。友联的记忆就差些。多年来他对素祺的照顾,是令人称赞的。他泡了星巴克咖啡招待我们,浓浓的咖啡香和深深的同学情,使我们无拘无束的谈天说地,笑语连连……中午友联请我们到楼下的餐厅吃饭,有鸡、有鱼、有青菜,还有包子……可惜素祺不能下楼吃饭,只好由友联带些饭菜给素祺吃。 十月八日,在北京华文学院的聚餐会上,我见到从大连来的蔡素珍同学,这是我们离校后第二次在北京见面,仅仅是见这么短时间的一面,只要知道彼此身体健康,生活安好,就感到无限满足,我也无限珍惜这短暂的一刻。 聚餐会过后,杰昌和雪芬来到北京。他们是来进行养生旅游和会见北京先达乡亲的。很可惜,他们错过了北京先达校友会会庆活动,否则还可以见到更多的先达校友。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们在东方烤鸭店,设两桌宴请亲友和老同学。张国庆和我同一桌,过去在先达时,我们是隔着两间店的邻居。他是北京友谊医院的医生,已退休。他问我有事需要帮忙吗?有好几位同学问我这句话,一股感激之情,涌上心头。 十月二十八日,我和英香离开北京,回到印尼。 北京人的热情,永远是我美好的回味。 浪淘沙•迎新年 汕头 朱蓝 百卉吐芳馨, 玉宇澄清。 欢歌妙曲万千情。 新岁新声抒正气, 大众心倾。 廉政化坚冰, 海阔天明。 文明华夏喜飞腾。 科技兴邦连广宇, 花海群英。 深切悼念 惊悉先达乡亲姚天鹤、李达生(顺娣弟弟)、陈继宗(素祺大哥)、陈友才 (德华叔叔)、洪祖民(洪莲美弟弟)相继因病逝世,谨向逝者表示深切哀悼, 向逝者亲属表示衷心慰问。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北京先达校友会 一所被遗忘的英文学校 铁生 那确是一所被遗忘的学校,我曾是该校的学生,但是校名、校长和教师的名字我都忘得一干二净,颇感内疚。 七十年前,1940年底我从中华中小学校小学毕业,按理上初中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是上初中学费昂贵,加上学校又筹建童子军,服装和装备又是一笔可观的费用,家庭供不起。正好我家隔壁办了一所英文学校,收费低,而我对英文又有兴趣,想学好英文当国际海员可以周游世界。父母通情达理,同意了我的要求,于是我入了这所学校。 这所学校座落在福州街靠近火车站路西的一排房子的中部,原是住家。学校左侧是我租住的房子,右侧是黄初进、初高、初荣的父亲购置的车库,由黄凤英、黄凤兰、黄联发、黄瑞发和父母住。 学校创办人是马来亚华人,没有妻室,身边只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儿。 学校因门面小没挂牌子,叫什么名字已记不起,隐隐约约好像有“ANGLO AMERICAN”的字样。这所学校的特点可以规纳为三个字:小少短。 小。规模小,两层的房子,楼上住人,楼下作教室,前后只有两间,设两个班级,一个高班,一个低班,没有活动场所,只上半天课。 少。首先是教师少,全校只有两人,创办人兼校长,不懂也不会说中文,只会简简单单的几句福建话。另一名教员是马达人,白净、卷发、矮小但壮实,身高不到1.6米,却骑二八男车,以显示他老师的资格。他不能蹬满车镫,又不愿骑在大梁上,于是便坐在车座上,一左一右晃动着身躯来蹬车,我很欣赏他骑车的姿式。他的发音也独特,马达人说话一般都粗声粗气,尤其是卷舌音“R”特重。学生“鹦鹉学舌”,跟着和尚念经,把发音都学坏了。 其次是学生少,高班约有20人,我记得的男生有游国伟、陈柱和,还有一位身材高瘦住许玉兰家的广东人。高班只有一位女生,也是全校唯一的女生。真名实姓没记住,只听大家叫她“KAM YING”,这是广东音,可能是叫“金英”吧!此女生身材标准,长得清秀、文静、端庄,经常穿素色的衣服和白鞋,后来与周永福结为连理。低班约有10人,除了我,还有曾加廉和赖亚炎,赖亚炎比我大,他的学习成绩最好。后来都成为我的挚友,其他人都不记得了。 短。学校只办了两年,日寇侵占印尼前夕关闭。我当国际海员周游世界的梦想也破灭了。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