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寄语 编辑部 1、 洛杉矶许创成,近况可好,甚念。请你和夫人拨冗看望黄妙宝校友,并通报有关北京九月先达人大聚会的情况。期望多年失去联系的妙宝能来参加; 2、今年5月8日棉兰突发水灾,先达乡亲黄喜坤、陈碧华、陈达成、沈华英等是否安然无恙?甚念。希望棉兰的众多先达乡亲校友能结伴来京参加大聚会; 3、天津李笑英、欧慧娟、张桂昭等校友十分重视九月的大聚会,认为机会难得。 笑英、爱玲希望华中毕业班的先达同学都能来参加大聚会。她们还想利用这次机会,组织同班同学北京郊区一日游。寄语陈玉霞,希望你能鼓励多年来疏于与先达同学联系的陈玉凤妹妹也一起来参加大聚会,同学们翘首以待。欧慧娟一再表示要来参加,并希望她在各地的同学树南、木光、文祥、尔乔等都能来。老同学相逢,其乐融融;张桂昭的弟弟张大永来电话说,他们兄弟姐妹已经约好来北京相聚。这次既是先达人的大聚会,也是他们家人的大聚会。美哉! 4、 黄树武前年心脏搭了五根桥,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他表示,届时将和树泉、树南、树北、树西等来京相聚。Horas! 5、 雅加达林香玲寄语昆明秦茂松师弟。她说,茂松也是潮州人。过去在先达三小教书时,是同事,但经常以姐弟相称。多年不见甚念。希望茂松也能来参加大聚会; 6、 丁宜洪玉英大姐,2007年我们路过丁宜时,您和刚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女儿为我们准备了一歺别致的水果沙拉,至今历历在目,余香未尽。我们曾与玉琛妹电话联系,希望你和丁宜的先达乡亲杨幼云等都能来参加大聚会,共享先达情。 7、 黄鸿美你好!新加坡一别不觉已数载,谅健康安然无恙。热切盼望你和张耀东、洪玉琛、何百兴等同学来京相聚。 8、 福州林绮华来电话询问如何报名参加北京聚会的事宜,我们请她与徐凌云联系,并与福州的先达乡亲结伴来参加。 寄语徐凌云,福州共有多少先达人来参加,届时望报。 少青,你永远活在人们思念中 铁生 与少青有过接触的人似有一种感受或印象;他是一位内向、不苟言笑、不善交往的人。其实他是一位内秀、有文才、情深意重的人。几十年来,他深切怀念那些授他知识教他做人的老师以及并肩战斗的同学和战友。为缅怀王任叔、郑子经、张谷和、陈丽水、陈琼瑶、张绿英、张琼郁、李国海、伍焕沾等他写下了感人的编章。 他对老师充满感恩之情,他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他特别感激陈丽水老师。由于陈老师的鼓励,少青、国海、邦豪、焕沾投考“南师”。少青说:“这是我们一生历程的转折点,决定了我们今后生活的方向”。 2003年1月14日少青信中说:“最近,常回忆一些往事,就想到陈丽水老师,扳起手指一算,他是唯一还生活在我们当中仅存的佼佼者,他是培育我们成长的一位良师益友,我所以有今天应该感谢他。为了想念他和向他问候,我把他和我们相处的往事写成了一篇回忆录聊作纪念”。(刊登于《通讯》26-28 三期) 2005年10月6日陈丽水老师仙逝,少青沉痛地表示:“我们硕果仅存唯一的一名敬爱的老师,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幸而不久前我们还通了电话,想不到我们相互间的问候和深情的祝福竟成了我们的留言。从此,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见不到你的身影了,人世间的悲哀莫过于生离死别了,真是死者已吞声,生者长恻恻。”“老师,我们忘不了初中两年的朝夕相处,虽然时有嗑碰,但毕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以后在火热的抗日运动和全民反独裁反内战的斗争中,我们又成了并肩战斗中的伙伴,师生兼战友,不是一般的泛泛之交,一直伴随我们度过了峥嵘岁月的大半生的历史。我们平凡的而又充满激情的历史,始终和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血肉相连息息相关。” 国海回国后被安置在广州三元里华侨招待所。少青每次出差到广州总要看望国海。战友重逢,相拥而泣,回忆往事,暢敍衷情,“文革”时国海被疏散到惠阳华侨农场,不久就去世了,国海死得凄惨,连亲人和战友都不在身旁,葬身之地也无处寻觅。对国海在印尼和回国后的悲惨遭遇,少青掉过泪,鸣不平,叫过屈。他在《有谁为国海捧出桂花酒》一文中疾呼:“有谁为他捧出桂花酒?有谁为他长空且作忠魂舞?有谁为他泪飞顿作倾盆雨?青山有幸埋忠骨,陪伴他的是山风和野花。” 虽然这些只是零碎的片断,但也让人感触到了少青的脉搏和情愫。他是一位情感充沛,知恩图报的同志。 上世纪末,少青回了一趟日思夜慕的第二故乡印尼,拜访和结交了故旧新知,感受颇深。其中提到“姚永坚把我和雅贤尊为老前辈,并给以远方贵客招待。特别是张福英同学对我深情关怀,我觉得这是一股暖流在流动。” 2004年秋,张福英来京探亲访友后,写了一篇震憾人心的佳作《欢心沸腾的九月》。少青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了《共剪西窗烛,同语祖国美好的明天!》一文,倍加赞赏。该文写道:“一篇细腻的文章《欢心沸腾的九月》也可以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共鸣。原因就在于作者敢于敞开心怀,顺乎自然,肝胆照人,她的那颗赤诚灼热的心,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动人魂魄,感人脏腑,连老伴雅贤也翻阅再三,爱不释手,最后竟拍案叫绝,出声夸好。”再次流露了少青的炽热情感。 少青离休后,身心轻松愉快,积极支持弘扬苏北华侨爱国历史和促进先达的联谊活动。 1993年他和雅贤不辞辛劳来京参加第一次在国内举行的纪念苏北华侨抗日九二0事件五十周年大会。2000年初,少青接伍英光来信,通告拟于2003年在香港举行九二0事件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并出纪念刊。少青完全赞同。他说,参加苏岛抗日的志士剩下的已屈指可数,应该开纪念会。特别是出纪念刊寓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更应完成,这是我们苏岛青年光荣的过去,否则后代如何了解先辈的过去。有关九二0的稿件,我也极力而为。他是带着病体,陸陸续续艰辛地写完《在战火纷飞的日子里》一文的。由于身体欠佳,他未能赴港参加纪念大会,实是憾事。 对北京《先达通讯》以及《先达照片》的出版,少青也是竭力支持的。他不但建言献策,而且出钱出力。他说,《通讯》要办好,办得具有特色,光报导先达人的动态或者作为联络工具是不够的,先达得天独厚,具有光荣的历史,应该动员老一辈人回忆和书写。杂谈、诗歌等也需要,《通讯》才能锦上添花生动活泼。你们需要什么,就我能力及记忆所及,必勉力满足,就算我为先达人尽一份责任。他不但说,而且亲自执策,他是最执著的支持者之一。 上世纪末,少青的健康渐差,血压高达一百九左右,经常头昏,前列腺和关节疼痛,视力衰退,白内障做了四次手术,看书报模糊不清,写东西字迹潦草,歪歪斜斜,尽管如此,他给《通讯》共写了十九篇稿,最后一篇:《我们这代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约三千字写于2009年5月。 《先达照片》筹集时,少青翻箱倒柜,挑选了24张珍藏的照片投给编委会使用。 一位年届耄耋的老人,对第二故乡仍具有那么深厚的情怀,怎不令人感佩,令人怀念! 先达乡友清明联谊晚会 先达 成城 今年3月31日,又是一个清明时节先达乡友联谊的美好时刻,那是十多天中最为晴朗的一天。先达乡亲和来自香港、椰城各地的返乡游子,于是日华灯初上时陆续来到聚会地点苏丹阿贡学校礼堂。就在这繁星闪闪的夜色里,开始了这壬辰龙年清明节先达人踏青扫墓、追思祭祖之后的团聚。 这一夜,苏丹阿贡学校理事做主,以特别礼仪迎接大家的到来。广场上大红灯笼高高挂,堂内张灯结彩,欢迎父老乡亲。礼堂正面又是红色盛装的舞台,在彩灯照耀下,映入眼帘的是牵动人心的七个端正的红色大字— “慈母笑迎游子归”。 联谊晚会由两只红色瑞狮献艺呈祥拉开次帷幕。在锣鼓喧天的声乐中,在座乡亲彼此握手言欢,一杯清茶当祝酒,愿你健康快乐年年好。晚会没有达官贵人上台致词,只有司仪先生言简意赅地带动节目紧凑进行,场面热情洋溢,一片歌声与微笑,把在座乡亲带入温馨亲切的境界里,晚会有歌舞助兴。由苏丹阿贡学生表演的印尼苏北十大氏族舞蹈以及棉兰年轻歌艺界带来的时代狂欢热舞,点缀了这快乐的晚会。都说今夜丰盛的美食算不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乡亲们的聚首,难得一年又相逢,见面两鬓都斑白,人生还有几个十年?珍惜和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才是真。先达人心系家乡之情永不退色,拥抱团结与和谐,这是山城乡亲们永久颠簸不破的真理。 今年先达乡亲团聚的人数仿佛不如往年了。可是除了在苏丹阿贡学校之外,尚有在“国际大餐馆”同时齐聚的九百余乡亲,两个场地合起来人数将近两千,那是继两年之后的热闹场景。他们中间,是尽地主之谊或是远道而来的返乡游子,都是一样地珍惜先达乡谊和念及山水迢迢的老乡亲。不论是谁,于三炷香追思许愿之余,感觉在这春意正浓的今夜,“若无闹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大家余兴再起,互道珍重,明年今日还复来。 离乡背井的先达游子,不知经过多少时光的历练,到今日有的已经富贵如龙,交游五湖四海。但毕竟要回首,先达终归还是根,就是不回来,总是有一份乡情尚在,一份思念挂心头,而那北京、香港、广州、椰城等地的联谊会便是心系先达情怀的保证。有消息相传,今年还要由北京配合香港的相依,将主办隆重、规模宏大的九月之秋-----“2012年先达人相聚北京”的壮举。 先达弹丸之地,是小山城,但充满阳光和激情,浓情厚意是一大特色。先达人“只缘真在此城中”。要回想的事实在太多,尤其是那逝去曾经伴我成长的山水,一草一木,亲情、母校玩伴以及唤起乡愁朴实口味的先达云吞面、国东咖啡、咖喱米粉和独一无二的“鸭颈糖”…。 先达国语”成了广州暨南大学调研课题 先达 成城 我们先达家乡独特的先达国语,早已是先达华社相互沟通的“工具”。通过它,不论先达华人走到何方,即使是天涯海角,人家一听到这语音,便知道都同是家乡的人。便会一腔热情感涌上心头,大有相逢恨晚、备感亲切之慨。这种感受,先达人心中有个底,这里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 先达国语之传情达意铿锵有声,是别的地方华人不能模仿的,他是先达别出心裁的另类“特产”。先达人以之为团结乡谊的核心工具,为之珍惜不已。 想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也是适应时代的潮流,亦或是为臻于完善,甚至动听,它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已经非单纯汉语演变的话语,而是参杂一些华人方言、印尼语之类的不同语言。可曾记得以前有一句“天上下雨,地上BECEKBECEK”,就是一个例子,这句话一时成了人家的口头笑话。但是如此多姿多彩的杂拌语言,今日我们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不管怎样,那是历史的产物。它还是那般的独一无二,管你爱听与否,那是乡音,我们当然是死心塌地随之、传之。 先达国语的流传范围广否?这要看先达离乡游子的足迹。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这乡音“带”到哪里。千岛之邦有之,星马一地、港澳台内陆各地不乏其人,所以它延伸到他乡各地、五湖四海,但终归为先达人得专利。 这别具一格的乡音,大家只管说,却从未有人想过将之记入史册,更妄想“拿来”做什么调查研究,都没有那样的闲情逸致和能耐。这一点仿佛是无稽之谈、凭空梦想而已。 可是梦总归是会醒,回到现实而成真。这里告诉你,也让你分享这意外的惊喜。先达国语也有受到友邦关注的时候,承蒙瞧得起,说它是一门值得调查研究的对象,而且亲临先达作实地考察。 那是2011年12月9日,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们先达人迎来了一位来自中国广州暨南大学语言系派来先达专程调查研究异族语言的专员。这位专员是一位芳华正茂的年轻女硕士,姓单名珊。她千里迢迢来了只为完成一个任务,她说“是校方派来调查研究先达国语的,以此想了解在异族语言和其他强势汉语方言包围的大环境下,先达国语是如何产生、传承和发展。它与其它语言或方言有哪些融合与相互影响,以及先达华人的语言态度如何等等。”嗨!真是任重道远,单珊一担挑,确实不容易。 这位专员在先达华文教育促进会理事的陪同下,参加座谈会,了解情况以后,马上行动。由促进会就地取材,欲找会说先达国语的人,这一点岂不是俯拾皆是?但是考虑到多年来先达国语有什么演变,因此特地选了三位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又要懂得中文的乡亲作资料辅导。一位是45----55岁之间的商人潘宗达;一位是55----65岁之间的打工匹夫成城;一位工商界高才生。就这样三个臭皮匠的任务“同出一辙”,就是依次序分别把专员事先准备好的3950个单字用“标准”的先达国语逐个念做录音。录音要用到三个人,目的就是供作参照,三人所念同字同文,是否会是同音合拍。 日常说先达国语简直是流畅如歌,也无拘无束,好不轻松自在,这下要认真严肃更要动脑筋来逐字念,忽然感到生硬别扭起来。但遇到那种“我、你、他、吃、穿、看、行……”之类的日常用语甚是可以,然而遇上了诸如“杵、腻、磕、剥、椿、耽、砸、诈、逐、攀……”的字,真叫你错愕一时想不起来怎么念,有没有用过?应该有吧,不过是改用了其他方言或印尼语做代替罢了。 念字发音并非一帆风顺,在录音环节里,叫你含糊不得,感觉是重担,都一心尽量发挥到淋漓尽致,有幸的是录音过程另有一人旁听,一旦听到发音有误,当即改正。小插曲是有的比如“我”字,曾经的读音是“wō”但也经常听到“ngō”。这到底谁是谁非,都没有明文规定。另外说道“但”字,让我马上想到“Tapi”,“肯定”变成“Pasti”。遇上如此这般字呢,都须经过一番的解释才行。 又问,先达国语的对白,遇上成语怎么办?这就要看情况说话,对方听的懂时,自然用纯正的汉语道出,遇上不会说中文的,这成语便无发挥的余地。就这样,说着、念着,3950个字的发音历程竟花了近十天才完成。 先达国语终于被记录和录音,带回遥远的北国供参考、调查、研究。工作人员虽然忙的不亦乐乎,但大家精神愉快。聚精会神自不必说,完成任务的一刹那,大家有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可大家脸上都绽出自足的笑意。至此感谢录音地点的主人(先达华文促进会理事)周丽莲理事的张罗招待。 其实,总是觉得在先达国语这座园地里,始终没有真正的文化规范可言,内含汉语加方言、印尼语等“作料”,仿佛一盘什锦菜肴杂乱无章,混淆不清,但似乎随和易学…… 广州暨南大学派专员来先达研究,这对先达国语自产生以来或许是第一次吧。而单珊算是此役的第一人,真的带给我们一份喜悦和期待。这是否说明了先达国语已迈向新的台阶,是否能“百尺竿头,更近一步,”这要等待她作进一步整理研究后的成果,等待她发表有关的心得论文,也等待她诚挚的评价。那时候,若能获得这份宝贵的等待,幸甚! 忆祖母祖母永远怀念先达 黄光穆 先达是故乡,先达是摇篮,话不尽先达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祖母的家在先达集多街,家后院是BahboLon河,从后院晒台可清楚观望对岸著名之犀标汽水厂。祖母是虔诚的道教信徒,很信奉乩术,尤其是乩童跳童问事或治病都是祖母渴望并寄托冀求的。所以祖母常常有点事便到神庙找乩童问事,初一、十五就到观音寺拜佛。 记得有一天,祖母家来了朋友,并带了他七个孩子来做客,我以为祖母的朋友是老师,带了七个学生来,了解一下后才知是祖母友人的儿子来祖母家玩。据祖母说,她友人有21个儿子。在当时的年代还没有什么家庭计划生育政策,许多家庭都多子女,一般家庭在当年有七八个或十几个儿子都很平常,据祖母说甚至还有24个子女的呢! 有一次中秋佳节,祖母在后院晒台摆设桌子拜月亮。祭品有水果、月饼、公仔饼等等,当时我们还小,不懂中秋节是什么,只等祖母祭拜月亮完毕后分到几个公仔饼(公仔饼有鱼、枪、阿伯公等模型,得到公仔饼后就把它挂在衣服之纽扣上就感到非常高兴),但要拿到几个公仔饼须等到夜半十二点祭月完以后,可是只等到晚上十点钟便睡着了,吃月饼分公仔饼只好等明天了。 祖母一九五八年回国,虽身在上海大都市,但一直想念先达。祖父逝世后,葬在先达第一义山,祖母怀念先达之情实在可以理解。据说祖母曾多次请求要回先达……………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二日,敬爱的祖母病逝。一九六八年祖母的墓地在文化大革命之阴影下被夷为平地,消息传到先达时我母亲惊呆了,自言自语的说:“祖母的墓室采用花岗石大理石筑造(六十年代属于奢侈材料),可能不被文化大革命所接受。”到了今天祖母尸葬何处,不得而知。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后,我父母曾在上海祭拜祖母,选个大约前葬祖母的坟地方位上,请了个道教师傅为祖母超度。人有生死,道教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归于九幽,相信亡灵会保佑子孙。只要心中有神佛,神佛就在左右,祖母是崇拜道教的慈祥信徒,我祈祷道教众神佛保佑祖母九泉之下安息吧! 深切哀悼 惊悉,先达校友林振裕突然病故,英年早逝,噩耗传来,令人悲痛。正当“2012年先达人相聚北京”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中,我们失去了一位得力的顾问、体育竞赛组组长,这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办好“九月北京大聚会”以告慰逝者在天之灵。 谨向逝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逝者亲属表示衷心慰问。 北京先达校友会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