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加达到棉兰 父母亲的侨居地在先达,从雅加达坐飞机先飞棉兰,再坐约两小时的汽车才到先达。棉兰是苏门达腊岛的第一大城市,苏北的省府。这里华侨非常多,做生意、开工厂、开饭馆的多数是华人,听父亲说,棉兰和先达都是二十世纪初荷兰人开垦种植园才发展起来的城市。从棉兰到先达的公路旁到处是一片片的棕榈林和橡胶园,以前都是荷兰人的种植园。 在去先达的公路两旁,有一些卖水果的小摊,几张草席铺在地下,出售热带水果,人心果、山竹、榴莲、椰子、芒果……花24000印尼盾(当时合港币75元),买了20个榴莲,蹲在路边大吃一顿,榴莲被称为果王,在深圳要卖十几块人民币一斤,从来没吃过这么便宜的“果王”。 路过直名丁宜,父亲告诉我,当年日本人投降时,印尼人组织起来抢日本人的枪,日本人兽性大发,大开杀戒,不论男女老少,杀了上千人丢进红毛丹河。 母亲的二哥曾经在这座小城住过,母亲小时候就是在红毛丹河学会了游泳。她还记得小城里最好吃的是印尼人做的竹筒饭,专程下车买了好几筒,味道果然不错。 多巴湖边的法国女郎 我从棉兰到先达,从先达到多巴湖,再坐汽车轮渡到湖中间的沙摩锡岛,多巴湖是马达人的发祥地,也是印尼最著名的湖泊,群山环抱,碧水苍茫,美不胜收。多巴湖的面积有113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290公里,湖水最深处有450米,湖面海拔905米。巴人在躲避日寇的铁蹄时曾经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他曾把多巴湖与故乡的西子湖相比,“较之西湖固然缺少了一些秀丽,但更多一些雄伟的气派。”湖岸岗峦起伏,岸边有不少西式建筑和船型马达屋。最早是荷兰人来此建别墅避暑度假,现在这里是印尼有名的旅游胜地。 马达人是沙摩锡岛的土著民,就在本世纪初他们还有吃人肉的习俗。据说上个世纪末西方人踏足这个岛时,曾经被马达人围攻,有一个西方人误杀了一个马达女人,被马达人抓住,酋长挑了一块最肥的肉后,其他人就一拥而上,转眼间就把那个人肢解干净,分而食之。这样的故事昕得人起一身鸡皮疙瘩,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现在马达人已经皈依耶稣基督,再也不吃人了。这种变化又要感谢西方文化,最早的传教士来自德国,1896年上到岛上,他冒着被吃掉的危险,悉心感化马达人,最后以胜利而告终。沙摩锡岛上有好几个教堂,歌特式的尖顶远远就能望见,岛民和睦友好,尤其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宽容开放,印尼政府官员中也有优秀的马达将军。 岛上的湖光山色如诗如画,我忙乱地找角度拍照片,一声“哈罗”吸引了我的视线,一位金发外国女郎和一位当地土著马达小伙子坐在一个凉亭里喝咖啡。上前与他们打招呼,那女郎告诉我她来自法国马赛,已经来印尼5个月,到沙摩锡见到这个“HANDSOME BOY”就不走了,现在她的印尼话已说得非常地道,小伙子在开咖啡店,法国女郎帮他打理店子,过起了浪漫的岛民生活。听了法国女郎的故事,试想他们的生活,觉得很有意思。出外旅游经常可以碰到这种一辈子“在路上”的人,他们在哪里都像在自己的家一样,自由自在,随遇而安,到哪里都去学当地的语言,考察当地人们的生活,写几本书,保护一种将要灭绝的动物、植物,这种生活貌似随意,但仔细想想也很有意义。有知识和智慧才可能在任何地方开创一番天地,过与众不同的生活。无怪乎胡愈之老先生在躲日本人时还能写出两本书来,他也是有生存智慧的人。 巴厘,诗之岛 巴厘是属于印尼二十七个省份之一的中南部省份,位于小巽达群岛,与爪哇岛东部相邻。南临印度洋,东南面与澳洲相望。岛上大部分是山地,多火山,南部和北部的少部分是平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一出登巴刹机场,感觉有点像到了夏威夷,热风扑面,热浪逼人,满目绿意,高大挺拔的椰子树、迎风招展的香蕉林,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庙宇、神坛、石刻、浮雕,身穿“BATIK”(一种蜡染服装)五颜六色的异国男女,穿梭来往的各种车辆,轻松写意自由的度假气氛,大海、沙滩、阳光……说巴厘岛是旅游天堂一点也不过分,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荷属东印度时代,它就已闻名于世。巴厘岛四面环海,风光迷人,沙滩平坦,山峦叠翠,湖光滟潋,风俗奇异,艺术独特,人民和睦友善;而且在本世纪40年代以前,巴厘女郎一般不穿上衣,美国好莱坞派拉蒙影片公司,曾经拍过一部《巴厘之路》(《ROAD TOBALI》)的影片,片中尽是充满浪漫情调的古铜色半裸巴厘美女的镜头,使得巴厘岛名扬世界。 巴厘岛的岛民有94%信奉“兴都婆罗门教”(HINDU DHARMA),与印度的“印度教”有些区别,“兴都教”综合了印度教、佛教和岛上的原始宗教,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兴都教相信轮回报应,相信有至高无上的天神;维护真理,生财有道,追求康乐,精神独立。巴厘人家家户户都自设神坛,形似小塔,随时都供奉着鲜花。宗教使巴厘人能够抵御现代社会的物质的诱惑,面对外来文化的污染处变不惊,依旧保持自己的古老文化传统。巴厘岛海滨盖的大酒店,规定不准超过椰林的高度,而且建筑物一般都具有民族特点。当局还拒绝对赌场、夜总会等色情行业的投资。 美丽的巴厘女郎 巴厘岛一直享有“天堂岛”之称,而这个称号的由来,与巴厘的女人有密切的关系。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巴厘的女人由于天气长年炎热,又要操劳工作,习惯不穿上衣,下身只围一条花裙,清晨傍晚,她们在河边或清溪边裸体沐浴也毫不遮掩,欧美人士来岛上旅游,看到在二十世纪的地球上还有到处袒胸露乳的半裸美女,惊叹巴厘是世界上最后的天堂。到1945年印尼独立,印尼政府认为女人随处露乳有伤风化,下令妇女不得随便裸露上身,违者必究。也规定游客在巴厘严禁拍摄女人半裸或全裸照片。今天,巴厘女人袒胸露乳已成历史陈迹,只能在好莱坞的旧片中才能看到,但如今巴厘似乎不愿失去“天堂岛”的美名,裸风渐渐由外来的白人女游客所取代。在比较偏远的海滩,白色皮肤的女人全裸或半裸的镜头比比皆是,真是春光无限。我在古德(KUTA)海滩海滨浴场游玩时,见到许多年轻的白人女游客赤裸上身在海滩上读书、嬉戏或作日光浴。随便拍摄她们有点不道德,但我又不愿错过这种少有的镜头。只好装着拍海景,看准了机会就掉转相机偷拍一张,结果搞得我自己偷偷摸摸的极不好意思,而那些裸女们反而是大大方方,旁若无人。 别看巴厘岛的女人过去有裸嚣上身的习惯,但她们都很重视贞操观念,她们的舞蹈服装反而不暴露,巴厘女郎认为买笑生涯有违天意,会受到天神的惩罚,就连贫困人家的女儿,为了生活宁可出卖劳力干粗活获得有限的工钱,也不去出卖肉体。巴厘岛海滩区虽然酒吧林立,大小“迪斯科”舞厅处处可见,但没有巴厘少女当吧女或伴舞女郎的。海滩上的按摩女也多是岛外来赚钱的中年妇女。巴厘岛的宗教,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使岛上保持古风,鹤立鸡群,这样一来反而使巴厘有一种别的地方没有的极其吸引人的独特魅力。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