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夕阳絮语(7)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凡夫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是清雍正皇朝的郑板桥所写的对联。表面读来简单易懂,无需赘言解释。然而,其内涵则深沉令人省思。我个人心得:它可以比喻多方面,对家室而言,只要家庭幸福,生活充实,环境优美,温馨满足就好,室小何妨?反之,零乱不堪、孤寂寒冷,室大又何用?对人的修为而言,只要本身的修养清高,无以愧对天地良心,不危害社稷国家就可,何必非做大事、成大名不可呢?就好像美丽芬芳的花朵,一支就够,何须繁花来衬托? 我经常以此美丽的对联鼓励我的印尼同乡文友,改变他们的写作心态。印尼的中华文学,虽然和中国的同根同种,在荷兰殖民帝统治期间,因为有不少中国资深的教师远来南洋教学,一般都认真,以教育好华侨子弟为己任。而当时印尼华侨多以暂居一时,没有长远打算,都想祖国谋生环境变好之后,落叶归根,携儿带女地回归祖乡;因此,对子女的教育,都以中华文学、传统美德为根本,有者甚至亲自调教子女。当时的国学水准并不逊于其祖源国的。 然而,满清的腐败,民国的幼弱、对日的抗战,国共的内战……使想落叶归根的老华侨归国无门,或犹豫观望,踌躇不前,最后老死异国他乡。印尼独立后,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的日渐形成壮大的本土人士,多数以消减外来文化影响为共识。由于信仰不同,文化差异,加上谋生技能的强弱差距,导致生活上的贫富悬殊,排华的事件经常发生。1965年军人政变,夺权成功后,“微笑将军”独裁强人苏哈多上台,他以中国支持印共、干涉印尼内政为理由,断绝了印中的外交关系。其治华理念认为:如想同化印尼华人,使之忠于印尼国家,非把其祖源文化切割不可。因此,才有关闭华校,强行禁止华文的行动。32年的强权统治下,造成了60年代至90年代出生的许多华人,成中华文盲。只有少数有钱有志的华人,在地下偷偷摸摸地请落难老师教子女中文,或送子女出国到星马台一带求学,以图保留其文化根基。 至于60年代前出生,仍然在印尼谋生的华人,虽然已有中文底子,但32年来与中华文化隔绝疏远,也成了华文缺氧失血的一群。有志者,努力补修差距,否则,随波逐流,成了名副其实的侨生,惯用了印文而忘了华文。华文几乎断了层,接不上水平。 独裁者倒台,民主改革开始,华文得以松绑复苏。解禁之初,为响应文坛前辈的呼吁,许多弃笔从商的文人开始归队,再撑起笔杆和教鞭,为接层工作而努力。后来华文报纸如雨后春笋,为供应稿源,培养出许多新生代的写作者和华文工作者。我本人就是在那个时代才开始习写的。那时,文友们都战战兢兢,恐怕作品被人贬低讥笑,自卑感强自信心缺。 一次和文友交流讨论写作问题时,我不厌其烦地分析情况,诉说理由,希望文友们抛除如此自卑心态。其实我等无须与人比高低,何况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说:我们怎能和祖源故国文人比诗词、古典文学之类?而是利用汉字写我们土生土长的乡土故事、人和物,成为我印华文学的特色;有如侨生之讲华语,没有什么可笑的。能有此表现,便是我们的长处了。当然,中国文人也能写印尼乡土的事,但绝非原汁原味!我为此提倡【芝兰文学】。 兰花为寄生植物,依附大树宿主供其营养而生存,花朵美丽芬芳,不比凡花逸色,反清雅高贵过之。兰花根是我等侨子侨孙,宿主大树是印尼国家,兰花是我们的作品。我们无须写得洋洋大观比美中华文人,也不必炫耀自夸兰花的芳香。只要努力学习、默默耕耘,终有成果呈现。这便是我以郑板桥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鼓励我印尼文友的故事。(澳洲 雪梨 29-1-20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缅怀先华学校 楠榜 张秀兰 阔别先华学校近五十年了,不免有些缅怀和感慨。在这漫长的日子里,先华学校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让他们带着知识、智慧和崇高品德到社会上谋生或创业。如今这些学生散布五湖四海,哪里有沃土,就在哪里落地,生根成长,一步一步适应环境,进而打拼天下。 我没忘记自己的母校,不忘对昔日老师的辛勤栽培及耐心教导之恩,不忘同窗共砚的美好时光,念念不忘先达市(Siantar)的山山水水,尤其气候凉爽宜人。 1961年中,我和五位同学从丁宜埠前往先达市继续读高中,并寄宿在华校的学生宿舍里,在那里过着愉快的集体生活。寄宿生来自四面八方,有从实武牙、北干峇鲁、勿里格、亚沙汉、奇沙兰、丁宜、三板头、巴格拉湾等地。虽然彼此年级不同,可是大家相处得融洽,亲如姐妹。周末,黄昏未开饭时,大家喜欢聚集在一起,有的吹笛子、拉手风琴(自备)、吹口琴,只要有一个同学开头唱两句,马上引起大家的共鸣。拍手和音打节拍,歌声连连,笑声阵阵,歌声像兴奋剂一样,越唱越起劲,一时间歌声响遍了整个宿舍。 宿舍旁是广场,种有几棵硕壮的梧桐树,树枝头小鸟争鸣,声音婉转悦耳。清晨起来,常有薄雾,空气清新,呼吸新鲜空气沁人心脾,无比舒坦,先达市故有"小山城"之称。 吃过早点,随着上课钟声响了,做早操之前,扩音机播放《歌唱祖国》的歌曲。听了使人精神百倍,那些日子在先华读书的黄金时光,令我无限怀念。 午间,除了休息,熨洗自己的衣服外,有时我们几个学友一起在那宽大的礼堂里打羽毛球、乒乓球。虽然打羽毛球的技术不好,可是运动对每个人的身体是重要的,不但松懈了几天来的紧张生活,还把所有的烦恼和压力抛到九霄云外。 先达地势高,到了晚上,气候感觉冷。校舍的纪律严格,宿舍生不可离开校门一步。七点至九点是温习功课的时间,温习完后回宿舍大约半个钟头就要关灯睡觉了。有时候大家都睡不着,想多看些课外书、谈话,于是违背舍规点上蜡烛。可是敏感的舍监陈琼瑶老师早已立门外,手中拿支手电筒轻轻敲门说:"现在九点了,你们还没睡觉,明天还要上课"。在宿舍里的同学一听到陈老师的声音,马上吹熄蜡烛,顿时鸦雀无声。 陈琼瑶就像我们的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从不发脾气,对人和蔼可亲;他的默默无私奉献,值得敬佩。虽然陈老师已故多年,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往日在校的欢笑、淘气,仿佛依稀在眼前。 喜闻先华学校将复办,推动创建三语学校计划,这是件好事。现在印尼华文教育还算落伍,怎样采取积极措施让群众大力支持,团结更多校友,群策群力,振兴先华学校,共创未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儿当自强奋斗的人生 先达 邢福山 (一)求学时期 这次参加先华高三组同学五十周年诗美岭(Simalem)旅游(2012年清明节期间),到达时已是黄昏。夕阳下的湖光山色非常优美。看着我们这一群同学,不禁触景生情:原来我们在人生旅程上已跑了这么远。当年能歌善舞的朵朵金花,篮球场上蹦蹦跳跳,骑着脚车奔驰的景像,仿佛不再复返了。如果人生能像这大自然的万树常青,绿水长流的话,该是多么好阿。 次日吃了早餐,导游带领我们穿越一公里多长的高山森林,走进崎岖狭小的林道。体力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应付,大家提起精神吧,接下去才能走更长更运的路。 导游指着林中几棵百年红杉树,其中有一棵已有四百年树龄!我认为人也一样,世上不是有好多百岁老人吗?从今日起不要再说夕阳近黄昏了。人生之路一定有得得失失,各有各的遭遇,没有十全十美的。钱赚多了的不要再操劳;赚不多的知足常乐,不要互相攀比。今天几十位同学相聚在一千八百公尺高的诗美岭高原并登上了独树峰,就是一种收获与享受了。很多同学都尽量深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李洁霜老师说过,"得意之时须尽欢,莫待无杯空对月"。年龄不是决定我们寿命的一定因素,不必怕老。首先要懂得保健;年青时饮食不检,少运动,造成今天血脂、血糖、尿酸等问题;加上年纪大,血粘度高,这种种因素容易造成心脏阻塞、中风等致命风险。所以每年最好验血等体检,提早发现病况;配合现代化的医疗,我们是会健康长寿的。让我们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现实,走完下一段旅程。 这次难得从遥远的北京赶来的张从汇同学倡议我们出五十周年纪念册;家烈要求每位同学坦白写出各自的爱情人生故事。我不来凑热闹也不行,就写一些吧。 从诗美岭回不拉八(Parapat)途中,从汇讲了他在北大荒的奋斗史与他跟爱人的相逢,以及在华中的甜蜜回忆,情节感人。达焕说求学时的爱情经历是苦酒满杯,男儿有泪不轻弹,显然他在开玩笑。其他同学三缄其口,却互相揭开对方的秘密。听了就像看电影;有不拉八山洞隧道的故事;有书桌下传情的;邮寄书信传情的;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还有乒乓选手与羽球选手之间的龙虎斗。更精彩的是一位同学发现“新大陆”,亚沙汉河畔"一吻定情"的一幕。在当时“半封建时代”谁看了都会惊心动魂,太多姿多彩了。 那天在车上我说初中时还发育不全,所以没有爱情故事是骗人的。一般男孩子十多岁就开始对异性有莫明奇 妙的想亲近的冲动;我一不敢想,二自卑感较重,三与女同学讲话也害羞,所以对校园里及班上的朵朵金花只有 惊艳的份儿,不敢奢望。我只读到初中,没跟大家上高中。那天晚上拍高三组全体照时,家烈太太开玩笑说,同 学的太太不必跟,原高三组的同学才可以上台;我听了好不自在,但还是将错就错大方上台。 当年我们兄弟姐妹有机会上学,是经由父亲向华侨总会申请半费的。所以弟弟福喜、福村都很懂事,知道以后条件好时要回馈社会。从初小开始,每逢星期六、星期日或假日,我提着两桶当时叫ES BALOK 的冰条沿街叫卖;多数卖给华中的宿舍生。 我会卖雪条全凭高五组陈保成同学介绍,并亲自带我去冰厂跟老板接洽并免去抵押金。他先于我卖冰条,我们有共同的顾客,生意上难免有竞争。可见他不自私且有气量。(一)待续 亚沙汉的恋情 雅加达 黄秀菊 同学们都希望我和丰才能公开我们的恋爱史,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保密了,今天大家都已年近七十了,我们的恋爱只是很平常,没有什么,不要见笑!我不会描述,只是有什么就说什么,只求事实。 记得高中二年级,我们是插班生,我们的上一个班级,很多同学因为回国浪潮都回国了,剩下七,八个同学,不得不被逼插进了今天的高三组。在停学半年期间,我们时常在一起,因为丰才是我们回国小组的 组长,有什么问题都找他,结果促使了我和他接近的机会,日久生情,这样就开始谈恋爱,相互爱恋了,到了高中二年级下期,历史书上日本的大臣丰臣秀吉名字,促使我们更亲近了,好像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 到了高三年级时,班级组织到亚沙汉比赛篮球,休闲时,我和丰才单独在一起谈情,有一位同学偶然窥视了我们亲嘴的场面,并告诉了其他同学,成了轰动的消息,这之前,本来还没公开我们的恋情,这一消息传开后,我们也就公开了我俩的恋爱关系!打那以后,我们就经常到公园“拔草”,进电影院,乘脚踏车到郊外旅游。 高三毕业后,丰才到棉兰深造,我留在学校工作,两人暂且分开一段时间。两年后,我们经历了八年的恋爱终于有了硕果,我们结婚了。婚后丰才在棉兰工作,有了两个孩子后,我们搬到棉兰住,四,五年后又搬回了先达,自己经营咖啡小店,直到九十年代,才搬来椰城,直到现在。 难忘的一天 棉兰 陈碧月 敬爱的高三组的同学们,今天终于盼来了先达华中首创高三组毕业五十周年的大聚会。虽然汽油价上涨的问题,同学们个个压力大,提心吊胆,总算雨过天晴,乘上往诗美岭(Simalem)的大巴,浩浩荡荡地出发。大家个个就像被放飞的老鸟,展翅飞翔,吱吱喳喳,谈笑风生,暂时忘掉老年人的“尊严”,不用板着那副神圣不可侵犯的“假面具”,尽情的笑,尽情的唱,尽情的叫,哈!哈!哈!快乐似神仙,又回到童年。 踏上诗美岭高原,哇!景色如画,清香的凉风扑鼻而来,那么温馨,那么惬意,如入仙境,如梦如幻,飘飘欲醉,好美啊! 两夜三天的团聚,参观旅游,收获甚丰,不虚此行。同学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团聚在饭桌上,气氛倍觉亲切,吃的津津有味,徒步穿越原始森林、瀑布,你扶我搀热情友善,更体现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大部分同学都拼着老命,不达目的,不停止的干劲,最后抵达目的地。在此,我还得感谢伟奇同学的同门祯祥先生。您的鼓励和帮助,让我当上一次英雄好汉,谢谢! 让我代表高三组同学向邢福山、徐家烈同学致敬!没有你们的热情推动、大力支持、做那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任劳任怨的精神,就办不成我们今天具有历史意义的壮举,您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人生没有不散的宴席,4月4日同学们又得各奔东西,虽然不舍,但不要悲伤,不要难过,明年的今天,我们再相见! (2012年清明节期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言两语 何必多此一举 先达 丹阳 参加过数次华人婚宴,不管是金牌,银牌。铜牌或杂牌司仪,总是爱一会讲华语,一会讲印尼语,一会又倒转过来讲,好像在台上当翻译员似的,听起来挺别扭,也与华人婚宴气氛不相融洽。可记得,华语早已不是“违禁品”了,如果没有友族人士军政大官员参加的宴会,何不自始至终单讲华语呢? ♥ ♥ ♥ ♥ ♥ ♥ ♥ ♥ ♥ ♥ ♥ ♥ ♥ ♥ ♥ ♥ 一丘之貉 1.一某人因“偷窃”而坐牢,刑满出狱,刚走出监牢大门,就受到好友热烈拥抱迎接,他们必定是“ 臭味相投”之交。 2.一某人因被控“偷窃罪”而自动辞去工作,犹被人赞为“君子”两者必定是同路人。 ♥ ♥ ♥ ♥ ♥ ♥ ♥ ♥ ♥ ♥ ♥ ♥ ♥ ♥ ♥ ♥ 吃 一.吃在台湾,当心享受到别人吃剩的菜肴。 二.吃在中国,当心享受到“ 双料的地沟油”。 吃在先达你大可放心,客人吃剩的饭菜,菜馆送给猪农养猪。 ♥ ♥ ♥ ♥ ♥ ♥ ♥ ♥ ♥ ♥ ♥ ♥ ♥ ♥ ♥ ♥ 遮掩之术 夜行人的口哨是为了壮胆, “偷窃”者的笑容是为了: 1. 掩盖内心的恐俱; 2. 在“江东父老”面前掩盖内心的羞耻; 3. 向“江东父老”暗示“怕什么”?木槌是敲不死人的; 4. 数年后走出监牢大门,我就成为大富翁,大富婆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趣味轻松读物 張氏比不上李氏考 北京 张从汇 转载提供 “姓張的永遠不如姓李的”,姓張的人聽了肯定不高興,是否貶低了張姓廣大老百姓,但有文考證,我在新加坡的老弟張從興,是新加坡聯合早報的資深記者,在他的博客裏的一篇論證可以證明:題目是“張氏比不上李氏考” 本人姓張,自然對俺老張家顯赫的祖輩們的風光事迹感興趣,不料史料看得越多,越發現到一個近似規律的規律:只要有姓李的人在,姓張的如果不是當老二或以下,就是被整得不成人形。 俺老張家最顯赫的世家,應該就是龍虎山的嗣漢天師府世家了。道教是祖天師張道陵所創,可是作爲道教最高尊神之一的太上老君,卻是姓李的。 有唐一代,俺老張家出了不少名相,如開元年間的宰相張說、張九齡,可是當朝皇帝卻姓李。更可氣的是,把張九齡鬥倒的政敵,恰恰就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又一個姓李的。 就算是當造反的“匪”,俺們姓張最顯赫的莫過于明末那個寫“七殺詩”的張獻忠,可是比起同時代的另一大“匪”闖王李自成,還是個老二“匪類”。 把那話兒切掉進宮當太監的“另類傑出人才”中,俺們老張家也出了個人物,就是老佛爺身邊的小德張,可頭号奴才還輪不到他,還是人家老李門中的蓮英公公。 紅軍時期的各路英雄當中,張國焘、張聞天都算是人物吧,可是人家共産國際派來領導的外國革命家,偏偏就叫李德。另外,偉大領袖也有個化名叫李德勝的,難怪張國焘會敗下陣來——遇到姓李的呗。 四人幫裏頭,張春橋算個人物吧,可排名第一的江青,原名李雲鶴。 六七十年代,港台有個姓張名徹的大導演,可李翰祥卻在他之上。 張藝謀在當代中國導演裏頭,算是有頭有臉的大腕,可是跟李安一比,還是有點兒距離。 超女張靓穎的歌唱得不錯,可冠軍卻是李家的姐兒宇春美眉。 即使是成語,也隻有“張冠李戴”而沒有“李冠張戴”的。姓張的官帽給姓李的戴去了,俺們老張家遇到人家老李家,還能出頭嗎?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誰有興趣可以自己從历史和現實中找些來看看,大概也會得出和鄙人相似的結論。 (编委按语:有谁能另写《李氏比不上张氏考》趣味轻松读物,不妨请寄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笑笑笑 缓衰老 公园有一对恋人正在甜蜜,女孩撒娇说老公:我牙痛!男孩于是吻了女孩脸颊一口问:还疼吗?女孩说不痛了!一会儿女孩又撒娇的说:老公,我脖子痛!男孩又吻了吻女孩儿的脖子,又问这回还疼吗?女孩很开心的说:不痛了!旁边一老太太站着看了半天,忍不住上前问小伙子说:“小伙子你真神了,你能治痔疮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续《园地》第12期 人生的三(四) 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三修练: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稳。 三门:由于情欲入自禽门;由于礼义入自人门;由于独智入自圣门。 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相思。 人生三件事:学会关门;学会计算;学会放弃。 学说三句话:算了;不要紧;会过去的。 学会三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