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书架 查看内容

先達華僑總會史實 ( 續 )

2013-11-18 21:38| 发布者: zjj| 查看: 1688| 评论: 0|原作者: 姚翔鷹

摘要: 印中邦交後的幾年,文化交流、經貿往來頻繁,體育觀摩活躍。中國文化藝術代表團訪問印尼,在先達演出了幾天,當時代表團團長是中國文化部長鄭振鐸,副團長周而復,代表團轟動一時,對促進兩國睦鄰友好關係,取得很大 ...


    印中邦交後的幾年,文化交流、經貿往來頻繁,體育觀摩活躍。中國文化藝術代表團訪問印尼,在先達演出了幾天,當時代表團團長是中國文化部長鄭振鐸,副團長周而復,代表團轟動一時,對促進兩國睦鄰友好關係,取得很大作用。印尼籃總1953年組織印尼華僑籃球隊到中國各大城市訪問、觀摩球藝,棉蘭群生隊的盧華昌和先達韓友隊的陳德華入選代表隊訪問中國,載譽歸來!



    1954年6月先達華總屬下韓友體育會籃球隊遠征爪哇島,領隊周清木、副領隊兼隨隊記者姚天鶴、財政黃文吉、正隊長陳德華、副隊長林明開、隊員有李兆槐、洪清喜、黃振源、王卓琦、郭瑞焜、周泗會、莊耀新、林錦和、官成鎮、馮振輝、賴貴松,另隨隊参加旅遊者九人。

     全隊24人由勿老灣海口乘搭"羅馬2號客輪出發,三天航程抵達椰城,受到椰城籃總熱情接待。在椰城與籃總屬下球隊民生隊舉行了四場比賽,賽績各有勝負,球隊雙方充分體現“友誼第一”精神。休戰期間,參觀了國家博物館、總统府、蓮花池、茂物植物園等,還參觀了中國大使館受到黃鎮大使的熱情接待。赴萬隆五天,與該地籃總聯隊及隆華隊作三場友誼賽,實力平均,戰情各有千秋,勝負各半。賽後蒙隆華理事招待參觀天文台、動物園、覆舟山等景點。賽事結朿後,乘火車赴三寶壟,由壟川籃總安排賽程三晚,賽情各有千秋,觀眾熱情讚揚,不愧是一場籃壇勁旅的精彩對疊。


     賽後由壟川籃總理事陪遊三寶公洞及大覺寺,一覽鄭和大人550年前统帥大軍下西洋之雄威,洞中香火鼎盛,朝拜者絡繹不絕,是壟川一大旅遊勝地。之後,一行人續程往参觀舉世聞名之七大古蹟之一的“浮羅普陀佛塔”,隊友們對古人智慧、巍峨宏偉的建築,讚賞不已。離開壟川後抵達日惹,由當地籃總安排兩晚賽事,賽績半斤八兩,皆大歡喜。

     賽後移師梭羅,與當地勁旅作兩晚之戰,棋逢對手,賽情緊凑,最絡兩勝兩負,打成平手。次日籃總負責人陪同参觀梭羅王宮、博物館。四天後轉戰直葛,比賽兩晚皆獲全勝。再乘勝餘威揮師北幹浪岸,與當地勁旅及聯隊賽兩晚,戰果皆獲豐收。本擬再轉戰泗水勁旅群力隊作最後告別賽,惜因時間關係及隊員均為學校教師或學生,因開學在即,不得不回師。


    綜觀這次遠征,歷時30多天,與當地六大城市籃球勁旅觀摩球藝,聯絡感情,誠為可貴。韓友籃球隊遠征爪哇島的訊息及球賽戰况,分別在棉蘭《民主日報》、《蘇門答臘民報》、《華僑日報》作了及時的報導,當時引起蘇北球壇轟動。蘇北籃球四大勁旅:棉蘭白光隊、藍鷹隊、先達韓友隊、民禮閃電隊,统稱四強,均先後訪問了爪哇島,舉行友誼觀摩賽,引起整個印尼球壇關注,不久椰城民生隊、萬隆隆華聯隊、三寶壟壟川男女隊、泗水群力隊也先後回訪棉蘭、先達、民禮,促進蘇北與爪哇島各地球隊之聯係,達至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之願望。

    隨之體育運動的廣泛展開,先達華總體育會為祖國培育了兩位優秀的運動員,他們到祖國再深造後,在世界比賽中為祖國争光。一位是符大進,曾在世界游泳賽為中國奪取多面金牌。另一位是久負盛名的羽毛球國手傅漢洵,早期為中國奪取國際羽球湯姆斯杯之功臣之一。他們是先達人的驕傲。


先達新民歌劇社巡回各城市演出


    先達華總屬下新民歌劇社,始創於新中國成立後。劇社經常在十、一國慶及八、一七印尼國慶的慶祝晚會上演出,也為華總籌募慈善基金、籌募水火災難救濟金出力演出。早期領導為張瓊郁、趙秀英、黄妙賢、張谷和、翁克忠等,爾後,伍煥沾、陳斯剛、張松聲、盧永傑、陳彩霞、饒蕙蘭、李明光、伍護德、伍權德等人的加入,日趨完善。劇社發揚中國文化藝術、印尼舞蹈及歌曲音樂演奏,為印中文化藝術相互交流作出貢獻。經常應當地政府或政黨團體邀請,客串演出,搞好印中兩國人民友好往來,深得華僑及印尼人士的讚賞,在蘇北文藝界享有盛譽。



    1956年12月應椰城、萬隆、泗水之邀,新民歌劇社赴上述三地義演,除為椰城華僑和印尼友人舉辦了幾場公演外,還專為椰城幹冬墟中華公學建校籌款演出。在椰城市立劇院演出,吸引了很多觀眾,中國使館人員也蒞臨觀看。節目如《孔雀舞》、《荷花舞》、《採茶撲蝶》、《綉荷包》、《我的祖國》、《藏胞歌唱解放軍》、馬達民歌《星星索》、及《哈羅哈羅萬隆》等舞蹈及印尼歌曲博得當地政界人士及廣大僑胞熱烈掌聲。結束椰城成功演出後,載譽赴萬隆,為萬隆華僑中學建禮堂籌款演出,深受當地僑胞及印尼人士的讚揚。劇社與當地文娛界進行文藝交流,部份社員向他們學習昂格隆竹筒音樂技術。臨別時,蒙當地組織贈送一套昂格隆樂器作為紀念,豐富了新民歌劇社多了一個節目演出。


    1962年6月新民歌劇社在華總總務周清木、華中副校長陳瓊瑶、團長陳斯剛、李垂登率領下,團員70多人浩浩蕩蕩赴蘇西一帶勿利牙、打魯棟、實武牙、巴東實林布安、武吉丁宜等六個城市巡徊演出,節目多姿多彩,從萬隆學來的“昂格隆”竹筒音樂也派上用場,演出深受各地華裔和友族的歡迎。演出後集體前往武吉丁宜市郊蘇東“九二O”華僑反法西斯抗日烈士墓碑膽仰拜祭。三星期的巡徊演出,載譽而歸,為印中人民友好關係作出了貢獻。新民歌劇社是先達華總的一面光輝旗幟飄香蘇島。

    1960年蘇加諾政府宣布第十號法令,限制華僑在縣以下鄉村小鎮開零售店和亞弄店。一時間山頂郊區華僑小本商人都失業,流離失所,紛紛湧入大中城市,要求各地華總援手,先達也不例外。華總設法為難民安排住所、介紹工作、解决生計、組織這些難僑到當地市政府要求人道上的救濟,減輕各地華總的負擔,改變印尼人對華族歧視的理念,糾正他們認為華人都是大老闆有錢人的概念。


    先達華總自成立迄今經已二十一春秋(1945~1966)。事務除協助政府傳達法令,調解華僑糾紛外,主要是辦理學校教育、福利慈善事業、救濟水火天災等,每年經費十分龐大,除每年一次由新民歌劇社籌款之外,還靠春節期間的舞龍獅的募捐活動籌款。每年一次舞龍獅募捐籌款,便可解决華總一年的經費。

    據1962年先達市政府對外僑人口統計,華人約二萬一千多人左右,當時華僑中學、育才學校、華僑夜校,從幼兒園、高小、初中、高中至夜校補習班便有五千多名學生,教師和職工有兩百多人(中華學校及教會學校學生未計在內)。可見當時先達華僑教育事業已是蓬勃發展,對弘揚中華文化作出貢獻。1965年9月30日變天,所有華人團體學校被關閉完全停止了活動!


發揮潮人同舟共濟團結精神復建韓江同鄉會


    早於1925年,先達的潮界先賢及潮商陳明春、李元亮、趙龍泉、蔡仁隆、羅七合、黃永格、陳玉臣、徐泮之、黃其昌、集賢軒、陳業和、鄭鼻屎、源美號、啓興號、黃文吉、經成號、源興號、徐炳星等發起創建韓江同鄉會。竣工的韓江同鄉會大門口懸掛着一副潮人思念故鄉的對聯:「韓山秀氣鍾文物」,「江水清流出彥英」,潮人思鄉之情何等濃厚。之後,為了開展體育運動,又擴建了韓友體育場。韓江同鄉會在慈善福利、文化教育、文藝體育等方面,為先達鄉親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1963年底,作為華總屬下分校的韓江同鄉會,因教室不敷應用,急需擴建校舍、教室、禮堂、室內羽毛球場及左側兩層樓八間教室。理事會决定,籌備演出潮劇《呂蒙正》,進行籌欵。即時成立了韓江擴建會所委員會,選出主任陳於勝,副主任洪清賢,總務傅高賓,劇務股張谷和、姚天鶴,音樂股蕭錫泉、張開榮,道具股張聲振、羅孟興,糾察股黄鏡坤、陳維遠,導演林亞寶,音樂服裝姚天鶴。

     在精誠團結推動下進行積極排練,終於1964年6月4日在可容納700座位的新擴建大禮堂正式開鑼粉墨登場。連續演出十晚。外埠及先達周邊城市如棉蘭、民禮、巴敢、西利勿拉灣、丁宜、奇沙蘭、蘭都等地潮人慕名前來觀摩,絡繹不絕。

     十晚的成功演出,聲藝俱佳,好評如潮,給大家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懷古印象,永蓄腦海。正因如此引發了鄉親對潮劇的喜愛,應鄉親要求,1965年5月間,韓江同鄉會理事會决定,再接再勵,以原班人馬,排練新潮劇《碧玉簪》。剛排練不久,便發生了九卅事件”,人們驚慌失措,到處充滿白色恐佈,演出計劃終成泡影,社團學校被逼關閉、被佔領。剛剛擴建只享用一年多的嶄新韓江同鄉會會所,被當局強行佔用了。至2002年間,這座潮人之家,被轉賣給地產商改建成店厝出售了,韓江同鄉會會址就此消聲匿跡。

     先達的鄉親、企業家、潮界精英們,大家振作起來,發揮潮人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復建先達韓江同鄉會家園,讓同鄉子弟、廣大鄉親重新有一個溫馨的家!繼續弘揚華厦文化,為先達僑胞服務。借此呼吁、共勉,仰望有識之鄉賢慷解義囊,為重建家園作出貢獻,讓後起之秀去寫下新的歷史篇章!


    編者:我會已故顧問姚天鶴先生2005年7至8月載自印尼《國際日報》印華論壇遺作《先達華僑總會史實》,值得我們後輩閱讀回顧,稍作刪改,予以轉載。順此感謝朱世宏先生,將這份珍貴資料複印郵寄給我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