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何百心 从先达通往TOBA湖这条公路,约八十多年前就已通车了。须经TIGA BALATA TIGA DOLOK到终点TIGA RAJA共三个小镇。TOBA湖就座落在TIGA RAJA小镇旁。广阔的湖面,山水相依,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尽现眼前。首次相见,你就会被陶醉在其山青水秀清新凉爽的空气中。这是我第一次到此的感觉和脑海中涌现的向往。这条公路可以续程到苏西苏中苏南,再渡海到爪哇岛。这是苏岛的一条重要的陆路交通要道。 TIGA BALATA这个小镇,离先达约十三公里,气候清凉怡人,也是一个居住的好地方。居民纯朴善良,印华两族共处在此谋生,和平相安数十年,没有不如意事发生。这是我的出生地,在这里我渡过了八年的童年岁月。我八岁那年,为了上学,父亲决定迁居先达。定居先达以后,也时常有机会回去看看旧居,见见当年一起玩耍的小同伴。现在远隔重洋,很难有机会回去看看。如今景物已经完全改观,两旁的店屋也已不是旧时的模样,居民也不再是以前熟悉的面孔。当年的玩伴,也已散居西东南北,也不知他们目前身居何处。人生就是如此。那些年,我们是一群幼稚无知、无忧无虑、不知柴米油盐来之不易、人生处世艰难的毛头小子。但童年是快乐的。这些童年往事,只存在记忆中,只能回味。 TIGA BALATA小镇只有一条街,不长,两旁建有数十间板屋,有单层、双层两种。在此谋生的华人约有三十户人家,都是小本经营的小生意。有脚车店、汽车零件、食品店、洋货、杂货店、金店、猪肉摊、咖啡店、咸鱼铺、裁缝、镶牙、补牙、土产商……等等应有尽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活上所需的日常用品都可以买到,商家各有各的谋生之道,也方便了居民。 在街道中间还建有一座巴刹,约有一个足球场大,星期一、五是集市。附近乡民都会来赶集。也有从先达来的商人卖布料、成衣、药品、洋货、文具等。更特别的是被当地华人叫山东佬的操普通话的商人,一根扁担搭在肩上,两头挂着篮子,装满了商品,一边走,一边吆喝,叫卖各种商品,令人敬佩。巴刹中还有民售卖猪、牛、羊、马、狗、肉,还有很受我们喜爱的食品PECAL RUJAK NASI CAMPUR和椰制糕点。最受我们小孩欢迎的雪糕华人APEK也来了。他推着自行车,前面箱子盛放漏斗型的ROTI,后面则是一个装满冰激凌的园型大桶。哇!这可是我们这帮小家伙最爱吃的甜品。平时在小镇是没得卖的。只有赶集日,这位华人老伯才会来此做生意。老伯制的冰激凌,味道特好,尤其是榴莲味的,更令人陶醉。现在回忆起来,余香仍回味无穷。 PECAL和RUJAK也是我们这群小孩所爱吃的食品,两个铜仙就可以买到一包,两人合股买一包分着吃,也吃得大快朵颐。尤其是RUJAK放二三粒小辣椒,就会吃得你满口热辣,却很痛快。所以赶集日对我们这些孩童来说,是很期盼的一天。闹烘烘的巴刹,到下午两点左右,人群就开始散去了。四点左右,整个巴刹又回归冷清了。 不是墟日,整座巴刹空空荡荡,但却是我们小孩玩耍的好地方。当地人有时也办拳击赛,一些走江湖卖膏药的华人也不时在这里表演功夫魔术特技等也给我们免费观赏。最轰动小镇的就是有一次虎标万金油的车队在巴刹搭起了一块白色大布幕,放映电影,除了宣传其药品外,还放映了一部印尼语故事片。这是我们这群小孩首次看到这个新玩意儿,真是大开眼界。但仅此一次,后来就没再来了。真遗憾!移居先达后,我们就在先达戏院看到这种新型的电影(火影戏)。这是当年人们对电影的俗称。 我们这个小镇虽小,却也有一对华人夫妇开办了一所私塾华文学堂。教书先生是位女性,设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四个班,课程只有国语、算术、常识。女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当时不叫老师,叫先生,学生共有约三十名左右,大多是男生。先生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带有客家口音。学费是每人每月一个银盾。在女先生的教导下,我从第一班读到了第四班,共两年时间。然后才转学到先达先华学校读了第五班和第六班。接着就因日军侵占苏岛,学校停办而辍学。直到日本投降后,中华学校重开,才继续上一段背着书包上学读书的日子。 忘不了的小镇,忘不了的童年伙伴,忘不了的故乡情景,有时还会在梦境中出现。数十年过去了,小镇的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小镇啊!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看看你。希望你会更壮观,更现代化,居民更多,更幸福!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