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人 首页 先达书架 新书推介 查看内容

政论习近平——谈谈当前形势下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

2014-6-16 17:39| 发布者: zjj| 查看: 3383| 评论: 0|原作者: 旅加拿大一老夫|来自: 张大永推荐

摘要: 作者:旅加拿大一老夫 (一) 中华知识分子的“政治幼稚病” 一位国内网友来信,就“8平方事件”发了一通牢骚。乍一看,似乎是“小人物发了点小牢骚”,但千千万万小人物都发点这样的小牢骚,不就集合成一个大牢 ...
                                   原作者:旅加拿大一老夫        推荐:张大永

        (一) 中华知识分子的“政治幼稚病”
        一位国内网友来信,就“8平方事件”发了一通牢骚。乍一看,似乎是“小人物发了点小牢骚”,但千千万万小人物都发点这样的小牢骚,不就集合成一个大牢骚么?依据我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认识以及中华民族整体走向和前景的分析,作了出自内心、诚恳的解释和回答:
        1989年的“8平方事件”以流血收场,确是历史的遗憾!但理性地思考,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事情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回过头来,我们检讨一下知识分子在那个事件中的表现,特别是那些负有盛名的大知识分子——即大学生的导师们——当年的言论和行为,不能不说大多数人犯了“政治幼稚病”。世界上任何对抗性互动的妥善解决,都是双方斗争、谈判、让步、妥协后达成的共识,何况那么巨大湍急的政治斗争漩涡!但是,当年几乎没有一个权威导师劝慰学生提出具体的民主诉求,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谈判策略,在获得阶段性成果后适可而止。许多“导师”发表充满愤激的演说和文章,或明或暗鼓动学生猛冲猛打,闹街头政治,百万人潮集结天安门广场弥久不散,致使政府无法正常运作,社会几近瘫痪……必然地逼得坦克开上街头,武装清场,流血告终。

        中华知识分子一贯犯有性急的“政治幼稚病”。“戊戌变法”康、梁不审时度势,怂恿光绪皇帝下密诏造反并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袁世凯这样的阴谋家身上,以致彻底失败;武昌起义成功清廷逊位宋教仁遇刺,孙中山不是理智地通过现成的国会进行斗争,而是不自量力地发动“二次革命”武装讨袁,致使共和失诸交臂。
        插曲:近代史上犯“政治幼稚病”的典型当属南社大诗人柳亚子。建国初期与毛泽东几度诗词酬唱,竟昏昏然要求当“政务院总理”,“否则便回老家去隐居”……一个头脑冬烘的旧知识分子,逐鹿中原无寸功,根本不懂国计民生,政治理念不同,不懂治国操作,竟然要摘取革命胜利的硕果,颟顸到何种可爱的程度!毛泽东只好用“牢骚太盛防肠断”、“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等幽默诗句来劝慰和警醒他。
        历史上众多犯“政治幼稚病”的惨痛教训,没有使广大中华知识分子觉醒,在政治斗争、民主诉求过程中文明地就事论事充分说理,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而是屡屡采用过激言论和行动,把执政当局逼到不得不采取激烈措施的另一端。

       叶帅的养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戴晴认为:“8平方事件”打断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历史进程。这个结论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当年,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三架马车”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中南海里聚集各方面专家参与制订的改革方案,如开放言论的《新闻法》、“国家军委”(军队国家化)的预案……均已初步成型,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只待时机成熟,改革措施就会一个一个出台……但某些自以为高明的“导师”,嫌改革的步子太慢,耐不住寂寞,“以反官倒”为幌子,或明或暗鼓动大学生闹街头政治,在86、89年掀起两波学潮。致使最高领导把学潮和某些政治、经济问题,一股脑怪罪于胡、赵两位开明的改革先锋,迫使胡、赵先后下台,政治改革嘎然而止……当年要是大家具有耐心,有问题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善意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支持邓、胡、赵的政治改革,让改革措施一个一个顺利出台,积累至今20余年,政治改革大业不是已成气候么?折腾成今日这样的僵持局面,知识界、学界的重大负面责任推卸得了吗?这真是应验了那句古话:“欲速则不达”。事实和经验证明:在头脑发热、群盲起哄的“街头政治”中,任何智慧者都无法冷静思考,都无法制止那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朝万丈深渊奔腾而去……因此,中国不需要、也不能再闹街头政治。风波过去,一大帮“事后诸葛亮”却铺天盖地发表文章,称颂胡、赵,直到现在。
       请问广大知识界:胡、赵两位这么好,这么优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现实真有点像民间俗语:“有癞子嫌癞子,冇得癞子想癞子!”(现有的不知珍惜,失去了方知可贵)当年大家要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劝慰和制止学生不要上街闹事,不要冲击政府,两位改革先锋就不至于匆匆下台,国家就会得到良性发展的机会。——面对血的教训,我们能否痛改前非,改正性急的“政治幼稚病”,变得聪明、理性、耐心一些呢?当前应该沉痛反思的是:如果再次遇到改革良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中华知识分子的另一“政治幼稚病”是“不懂操作”,许多人总是用理想代替现实,心急火燎地希望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
        政治改革无比复杂、曲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普天之下第一难事”。一旦进行政改,要改变当前已达到、但不合理的平衡,必然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然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因此,要经过一个“造就改革形势和环境”的漫长时期,积蓄力量,形成舆论,酿成“天下共识”,到时候“时势造英雄”,你不想改革都不成,政治改革就会水到渠成。
       中华知识分子缺乏这样的耐心。他们总是自以为是,获得学历、学位或职称后,看到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便认为一切要推倒重来。甚至幻想:如果“我上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大刀阔斧施展拳脚,就会河清海晏,天下太平。这样的人如果不幸上台,必定把事情搞砸,弄得更加糟糕。
     
        知识分子要认识到:学好“实际操作”,是任何事物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以工人为例。翻开国家制订的《技术工人等级标准》,对每个级别的工人都明确规定了相应的 “应知”“应会”。“应知”是要懂得这门技艺的有关理论知识,“应会”则是在生产实践中应达到的操作水平。光有理论知识,不会操作,连技术工人都当不成,只能干粗笨活,打体力工。
         又以医生为例。在医学院学了四年理论,还要临床实习一年,才能毕业。这“临床实习一年”,就是学习操作;光有理论,不会操作,是治不了病的。《黄帝内经》里那句“上工治未病”,就是把医疗看成一种与做工同样重要的技艺,不会医疗操作技艺,成不了“上工(高级医生)”。
         当工人和医生,都要重视操作;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包括社会管理,都需要重视操作;何况治理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国家呢?
      
        在现实中人们看到,将一位知名教授提拔为大学校长却无法胜任,把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提升为管体育的官员却搞得一团糟,都是不会操作的结果。厘清这个道理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有自知之明,不是读了几本书,具备夸夸其谈的“马谡之才”,就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的。
       但知识分子轻视操作,总认为高等院校毕业,拥有“硕士”、“博士”、“导师”头衔,便自以为了不得,“自比管(仲)乐(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跃跃然一试牛刀,“一匡天下”。历史上这种误己误人、误国误民的教训实在太多了。
   
        中华知识分子“政治幼稚病”的第三个表现是:下车伊始,呜哩哇啦,指手画脚,好发议论。各种派别的人,根据各自的认识水平,站在各自的立场,对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各说各话,争论不休。为什么会出现各说各话现象呢?就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都有偏差,只看到“自己看到”的一面,甚至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面,获得的信息有限,没有了解事实的全过程、内涵和本质。
       最典型的例证是人类对“天体物理(时空)”的认识:从“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到“宇宙中心”……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到目前“批驳爱因斯坦”……从“三维空间”到“六维空间”……什么“宇宙大爆炸”、“超星”、“暗物质”……高难度的专业理解使外行人望而生畏,仅仅了解几个词汇的肤浅令人齿冷。但目前这个领域提出的各种理论是正确的吗?我的猜想是:必定有错,不一定是宇宙的真实和真理,因为我们无法摆脱“地球人”的桎梏,对太空和宇宙了解得太少了。
     
          政治领域和治理国家这样的大事,我们小老百姓了解得非常少,像“雾里看花”,信息掌握不全面,十分局限,因此不能信口雌黄,轻易下结论;也没有资格指手画脚,指责执政当局“应该应该怎么样”,“应该应该怎么做”。
        但不幸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幻想当“帝师”、“智囊”希望议政参政的知识分子,仅凭一时一事、片言只语,就大发不负责任的议论。那些讲话或文章,常常来势汹汹,标新立异,引经据典,文张词扬,哗众取宠,因此颇能吸引和蛊惑一些不明真相的受众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招来一批粉丝和获得廉价的掌声,干扰了改革的大方向,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所有中华有识之士都应该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要看到社会问题纠结缠绕的复杂,要理解政改须规避暗礁及其高度风险,要认识政改过程的艰辛和漫长,不要凭自己一时冲动或一知半解,就轻易发表耸人听闻奇谈怪论;要把握当前千载难逢的有利形势和机会,不要给执政当局制造麻烦或增添阻力,要真心实意支持改革,极具耐心地等待一小步、一小步政改措施的出台,积跬步而成千里,从而逐步实现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国强民富的宪政梦。

     (二)当前千载难逢的有利形势和机会
        请问:“当前千载难逢的有利形势和机会”是什么?——就是2013年初以习近平先生为首的中共新领导班子上台执政了。

        我在十八大后2012年11月23日(《北美经济导报》第41期)发表的《颁布“特赦令”使“隐形财富大解放”刍议》(注①)一文中指出:
        习近平先生“起于畎亩”,“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七年知青锻炼,深知稼穑之艰,民生之苦;从基层开始逐步上升的三十多年政坛历练,对各个层次的国情民意了如指掌;值此纠结缠绕、积重难返的多事之秋,毅然担当起继往开来的重任,具有为国为民献身的博大情怀;特别是克绍箕裘,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家风遗训垂范于当今施政,必然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戴。
      
       有人会问:你为什么看好习近平,为什么对他评价这么高,对他治理国家充满信心?
        有这样一条格言:“一个人,看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看他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预测他的未来。” 我是从习近平先生截至目前为止的大半生经历和表现,对他充满信心的。
       在决心走“从政之路”之前,习近平曾冷静地思考过“人生坐标定位”,首先在思想上弄清楚“要走的是什么路?”“追求的是什么?”他对自己定了主要的三条:一是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从政是一种事业追求,就得舍弃个人私利。二是在从政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三是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习近平认识到,从政是一条风险很大、自主性不是很强的路。尤其是受了挫折之后,一些人极容易自怨自艾,因此而离去。成功的规律就是一以贯之地干下去,既然走上这条路,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像过河卒子那样,拼命向前。
       习近平在他的从政道路中,曾遇到过许多坎坷、艰辛、考验和挑战,他都在理想追求的恒定目标指引下,一一挺过来了。仅举一例:1999年4月震惊全国的“远华走私大案”在习近平任代省长的福建省爆发,从北京到福建官场引发地震,许多同事纷纷涉案落马,他不但毫发未染,在风暴旋涡中心还升任省长,配合中央很好地处理案件。狡诈的“远华案”首犯赖昌星的行贿手段五花八门:贪财者赠送巨金、好色者奉献美女、喜欢玩车者把梦寐以求的顶级名车钥匙交到那人手里……赖昌星的口标是“不怕官员不受礼,只怕官员没爱好”。他打听到一位数次坚拒礼金的官员爱好古人字画,硬是花重金买到真迹文物送去,把那位“挡不住诱惑”的官员拉下了水……但“行贿大师”赖昌星的诡计终于不敌习近平的“定力”,败阵之后对习近平发出了两个字的哀叹:“他傻!”
     
       从习近平的从政经历来看,他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不首先发表豪言壮语,不搞轰轰烈烈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认为,刚上任的时候,说一些让大家热血沸腾的话很容易,趁大家来劲时“踢三脚”也容易,但如果后劲不足,将引起巨大的失望。所以,他采用一头扎到打基础的具体工作中,不搞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小火烧温水,常烧不断火”地开展工作,体现出一种“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这种脚踏实地、坚持时日必有成效的领导作风,令人钦佩!

       为写这篇文章,我阅读了习近平的传记和许多有关正、反评价的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
        习近平先生是一位目光远大、胸怀宽广、脚踏实地,自强不息,有理想、有抱负、坚定、沉稳、低调、务实、开明、不善华丽词章、不事声张、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品德高尚的人;他对国情民意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是一位一旦认定目标就坚韧不拔、扎扎实实去实施的实干家;他是一位集理想与实事求是于一体、有着丰富从政经验的合格领导人。因此,我大胆预测:在以习近平先生为首的中共新班子的领导下,中国会平稳地、一步一步地发生向好的重大变化。
       首先,我们看到,习近平有一个光明磊落、忠厚善良、宽宏大度、睿智能干、品德高尚的父亲。在这位好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承传了家族的优良政治基因、性格基因和各种高尚品质。
        习仲勋(陕西富平,1913—2002)先生是上世纪30年代参与创建中共陕北根据地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开国元勋。1962年,官至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突然被诬陷“利用小说反党”,关押、受审、批斗、监护、流放长达16年。——请您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人从风光无限的云端突然硬着陆到阴森黑暗的地狱,打击是何等巨大!没有坚定意志的人受得了吗?更何况漫漫如长夜的16年!但习仲勋先生以坚强的毅力挺住了。
        这种超凡的坚韧,体现了习仲勋先生对信仰和组织的忠诚,对自身正直、纯洁没有丝毫怀疑和动摇,对乌云散尽、阳光灿烂的未来充满信心……因此,即使囚禁在8平方的斗室里,他每天都坚持前行、后退转圈两万步,以求保持健康的体魄将来出狱后能够继续为人民服务!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复出后习仲勋先生总结自己的一生说:“我……一辈子没有整过人,一辈子没有犯‘左’的错误!”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难以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认为这种做法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这些历经“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潮盛行年代的人都深有体会:那时人人自危,“宁左勿右”,不“左”即“右”,就要受到批判和斗争;不随波逐流整人,不落井下石,就会成为被整肃的对象。何况习仲勋先生是一位在战火中出生入死,历经“延安整风”、“土改”、“镇反”、“反右”等一系列大风大浪运动的一员……在那相互构陷、但求自保的年代,“一辈子没有整过人”,“没有犯‘左’的错误”;在遭受诬陷、被批斗时不牵涉他人,绝不作假证;身处逆境还勇于坚持真理,为受株连的同志仗义执言、澄清事实;对当面揭发过自己的人,不计较,反而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是真真的凤毛麟角、铄火真金啊!
       习仲勋先生的另一特色品质是与人为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因此,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他派到哪里工作就能把胜利和成功带到那里。
       陕北根据地开创之初,某次战斗失败,面对国民党雷霆万钧的汹汹打压之势,开会商讨对策时,一位老资格的领导人提出解散队伍,隐蔽待时。年方十八的青年习仲勋立马提出相反意见:应该集中兵力,继续战斗。经过坚定地耐心说理,终于得到多数人赞同,由是坚持并发展了陕北根据地。如果当年习仲勋先生不勇敢地站出来坚持,解散了队伍,后来就没有壮大的陕北根据地,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就没得这个落脚点,历史就得改写。习仲勋先生团结致胜、开国之卓越功勋不可没!

         建国初期,新疆发生少数民族叛乱,当地领导镇压无效,毛泽东派习仲勋去新疆,行前两次发出“最高指示”,点名要将XX开除出党。习仲勋抵达新疆后以团结为重,采用“十擒十纵”的策略,终于降伏了某闹事的少数族裔头目,使新疆得到了和平建设的安宁环境。后来毛泽东表扬他:“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至于那位被点名的高干,习仲勋实事求是地以团结有利于稳定说服领袖,没有开除其党籍,只记大过一次。——今史公曰:敢拂毛氏之逆鳞而无获罪者,惟仲勋一人而已矣!
        1980年代习仲勋平反复出后主政广东,勇当“改革先锋”,“杀出一条血路”,创建深圳、珠海经济特区,把广东经济建设搞得红红火火……
         “延安整风”抓出成千上万“特务”,习仲勋领导的单位和风细雨,没有抓出一个“特务”;“土改”运动中出现乱打乱杀极“左”现象,习仲勋屡屡上书毛泽东予以纠正;他属下的幼稚青年在运动中“向党交心”写出不利于自己的材料,习仲勋嘱咐不要放到档案里去……
        所以习近平说:“记得父亲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凡事团结处理得好,工作就能做得比较好;如团结处理不好,凡事就做不好。”“在各种情况下,团结永远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前提。”
言传身教的好父亲,在革命战争、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积累的丰富政治遗产和处事经验,如今已成为習近平執掌中國政坛的一大筆财富。

         我看好习近平先生的另一条理由是:他在青少年时期备受苦难、饱尝艰辛和经久磨练,依靠自身的内力,把自己造就成“黄土地的儿子”,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心里始终装着人民。
         1962年习仲勋先生遭受诬陷被贬时,习近平才9岁。他们姐弟顿时成为“黑帮子女”,与“地、富、反、坏、右”的子女同类,打入另册,倍受歧视和欺凌,抬不起头来。
       1968年底,15岁多、还是一个孩子的习近平因不堪侮辱发了几句牢骚,被打为“反动学生”遭受批斗,扭送公安机关,又转送“少年犯罪管教所”,因“少管所”人满为患,要排队等候一个多月,才阴差阳错地逃过这一劫。适逢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习近平赶紧报名,于1969年1月,与5000多北京青少年一起下放到陝北延安地区。
       失去了学业,注销了北京户口,远离了亲人,来到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住进简陋的窑洞,吃着粗糙的食物,夜晚黑洞洞的(没电),文化生活几乎等于零……亲身体验农村真实的荒凉和贫穷,与首都物质文明的巨大落差,使知识青年们震惊了!
        繁重的体力劳动,前景一片渺茫……青少年们纷纷坠入了迷惘,不约而同地掀起“回流潮”。年龄最小(不足16岁)的习近平也未能免俗,三个月后,偷偷乘火车回到北京。哪知回家不久,就被抓进“黑帮子女学习班”强制劳动近五个月,直到“思想改造好”,“同意回农村”才释放出来。
        怎么办?父亲被关押,见不到面,听不到他亲切的教诲。茫然徘徊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少年习近平有幸遇到了指点迷津的两位“贵人”,一次推心置腹、语重心长的促膝长谈,拨开了眼前的重重迷雾,使他见到了光明和希望,获得了努力打拼,重新做人的动力。这两位“贵人”,就是习近平的姨父魏震五和姨母齐云(注②)。习近平从小对高尚品德足以垂范后人的姨父姨母一直十分敬重。
        上世纪30年代参加抗日的老革命魏震五、齐云夫妇与外甥习近平的这次长谈,虽然没见到详细记录,但从做通了习近平的思想工作,让他愉快地回到乡下,面貌一新地重新投入艰苦的劳动,历经7年风霜雨雪的磨练,终于脱胎换骨将自己造就成“黄土地的儿子”这一事实来看,这次谈话必定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要与农民群众融为一体。“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说法,不实在,有差距。“打成一片”是居高临下:“我们”是“城里人”,高人一等;“你们”农民是“乡下人”,低人一等;“我们”屈尊就驾,暂时与“你们”打成一片,潜台词是“以后一旦有机会还是要走的”……因此,我的理解是:姨父姨母要求习近平扎根农村,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实实在在、不掺半点假的农民。
        第二,要依靠群众,不要指望依靠长辈中的任何人,包括姨父姨母。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打开天窗说亮话,姨父姨母革命这么多年,本身又是高干,人脉关系遍布京城,定向指名给习近平一个“参军、招工”指标,只要不事声张,并不十分违反政策,绝对不是难事;而且,许多人就是这样悄悄干的。但这样做,“让你逃避繁重的农业劳动,本身就是错误的,害你失去了艰苦锻炼的机会”;在浴火的革命战争年代,习仲勋曾在一封写给习近平母亲的信中指出:“农村是个大学校,有学之不尽的知识宝库,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 “把你从农村捞出来,不符合父亲对你的要求和意愿,他知道后要骂我们的”。
         二、你是“黑帮子女”,许多平时看来嘻嘻哈哈的叔叔伯伯,现在避之惟恐不及,你如果去找他们,既丧失了人格和尊严,也达不到目的。只有农民群众不嫌弃你,敢于接纳你。因此,姨父姨母点拨说:“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
         第三,你父亲13岁参加革命,入团,15岁在国民党的监狱里转为共产党员,19岁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你母亲13岁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优秀的妇女干部……他们都是自己闯出来的,从来没有依靠过任何人。你现在16岁了,除了群众,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只有靠自己。要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闯出一条路来……姨父姨母还用他们当年在太行山依靠群众坚持艰苦的抗日斗争事实教育外甥并鼓励说:“你现在年轻,怕什么!”
         这一席话,既是凉飕飕的,道路和选择如此艰险,使习近平惊出一身冷汗;这一席话,也是热情洋溢、热气腾腾的,使习近平如梦初醒,热血沸腾,决心回陕北农村去,扎扎实实地锻炼自己。

         习近平不愧为习仲勋的“虎子”,可贵的“可塑之材”,立即高高兴兴地回到下放的陕北延川縣文安驿公社梁家河生产队。
         思想过关、目标明确后,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不畏一切艰难困苦和险阻了。
        习近平回农村后,首先就是过“语言关”。原先,农民听不懂京腔,“北京娃”听不懂当地话。习近平抓紧学练陕北方言,很快就能与当地农民顺畅地交流和沟通了。
        同时“过五关”:过“跳蚤虱子关”——起初咬得皮肉发烂、搔得鲜血淋漓、痛彻心脾,直至锻炼得毛深皮厚,不怕叮咬,每晚照样睡得香甜;过“饮食关”——在京时吃白面细粮,这里多杂粮,食物粗砺,鲜少油水,硬着头皮往肚里吞,直至把肠道有益菌群改造得适应当地食物;过“生存能力关”——过去什么家务事都不会做,现在从头开始学做饭、洗衣、缝补……自己照料自己,终身受益无穷;过“艰苦劳动关”——过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现在一样一样农活学着干,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从双手磨起血泡干到磨起老茧,挑200斤麦子走十里山路不换肩;过“思想感情关”——过去担心农民身上有虱子,不敢接近,现在主动邀请农民弟兄上炕,睡觉时合盖一床被子……
        还要过“寂寞关”——大批“有门路”的知识青年“参军、招工”去了,与习近平同时下放到梁家河生产队的14位同伴,两年内都走了,只剩习近平一个人。思想过了关的习近平不羡慕离开者,不去找门路跳出“农门”,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一干就是7年。由于与农民弟兄融为一体,他一点也没有感到寂寞和孤单。
       历经7年艰苦奋斗,习近平终于把自己改造成梁家河农民中的一分子,村民们眼中的“好后生”。这种农民群众的认可和评价,不可能掺杂丝毫“下乡镀金”、“捞名声”、“捞资历”的杂念,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小时候,我在农村干过农活,抓锄头手掌磨起血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酷热到闭气、汗流如雨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由于扎实干,表现好,习近平1972年入团,1974年入党后被任命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是延安地区近3万知青中第一位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的;1975年,被推荐上清华大学,成为“工农兵学员”……以后的经历,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这里请大家再欣赏一下1975年10月梁家河村民“欢送习近平入学留念”这张珍贵的照片:

        

        1975年10月7日,梁家河全村男女老少放下手头的农活,送他们年轻的支书去北京上学。村民们扶老携幼,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地送了十里山路。其中,13位亲密者坚持步行60里一直送到县城,当晚挤在一间旅社里打地铺,第二天大家你两毛,我三毛……凑分子照了这张像(一共5.5元,坚决不让习近平掏钱)……习近平与农民弟兄(其中还有一位扎白色羊肚巾的长辈)的情义是何等深厚啊!

        首先,请注意照片上方那行“欢送习近平入学留念”,省略了常用的“同志”二字。这种与当年无处不在的政治气氛略有不同的省略,显示了“被欢送者”与“欢送者”的平等、亲密关系。他们亲如兄弟,平日里都直呼其名,没了那种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和隔膜的政治客套。然后,请遮掉照片上方那行字,你分得出这“14位农民”有什么不同吗?从他们一致的发型、朴实的衣着、憨厚的姿态、纯真的表情,一一审视,完全证实习近平已与当地农民融为一体,成了货真价实的“黄土地的儿子”。这是真正的“劳动改造”,自觉地脱胎换骨地劳动改造。这张百看不厌的照片,这些我们熟识和感到亲切的面孔,实实在在地昭示了人民的伟大!
        
        这里特别值得提一笔的是:领袖人物从小就具有一种将群众聚拢于自身周围的天生气质。由于来自京城,见多识广,会侃;由于好学,遍读古今中外图书,知识丰富;相互熟悉后农民弟兄总是围着习近平问这问那,习则毫不厌烦地耐心解释,有问必答。有时候吃过晚饭,习近平给农民弟兄“摆书场”,连续讲他们爱听的《三国》、《水浒》故事……于是,习近平住的这孔窑洞,逐渐成为全村的非正式“议事中心”,人气非常旺盛,连老一辈农民和支部书记遇到难事都来找他商量……而这时,习近平还只十七、八岁。这种气质,是随后他被任命为这个生产队的支部书记以及后来走上县、市、省……不同层次领导岗位的自身天然优质之一。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若干次大大小小的危机。其中,青少年时期遇到的危机对人性格、才智、情商的增长,对人生观的成型以及今后的发展影响巨大。上世纪中叶知识青年下放农村,是那个群体每一个人遇到的最大人生危机。他们当年被抛向社会的边缘,茫然不知前途。知识青年在这个关键的转捩点,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甚至万劫不复。
        我所知道的一位下放到太行山的北京知青,到达目的地后,满脸愁云,目光呆滞,枯坐终日,不吃不喝,连被包都不打开。知青们各忙各的,虽然有人劝慰他两句,见他不搭理,也没在意。第二天一大早,却发现他用捆背包的绳子悬梁自尽了。
         知青们下去后,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思考是如何依靠父母亲朋的关系,千方百计找门路,逃回城市。没门路的,则装病、装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有位女知青,为了“病退”回城,大量喝盐水,确实因“肾病”退回城市,但盐水的“量”没掌握好,喝得太多,酿成“肾衰竭”,竟一命呜呼了!
       面对危机,需要的是勇气、智慧与坚强;敢于直面人生接受现实挑战者,才能化危机为转机。现在回过头来看,习近平的选择何等正确!但当初迷在局中,又有几个人看得这么清,看得这样远?其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先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教导我们:“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文言成语中也有金玉箴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可是,1600多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又有几人能以此开悟并作为人生奋斗的起点呢?

         我之所以花大量篇幅再现和分析习近平的知青经历,是看重他的“黄土地情结”。他说:“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农村7年),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当年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允许农民拥有“自留地”。如果死板执行“上面的政策”,就意味着饥饿,缺衣少食,甚至死亡。于是,农民们本能地发挥生存智慧,在房前屋后、田边地头偷偷搞些小副业;基层干部则“瞒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瞒上不瞒下。于是,知青们学会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书本上学不到的“非正规出牌”。别小看这种在困境中找出路的“非正规出牌”,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方针”,都是“非正规出牌”的大手笔。谁敢断言,在中国未来的世界竞争大格局中,习近平不会发挥这种“务实的智慧”和“大气的胆魄”呢?
        “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炼”。习近平7年“上山下乡”真刀真枪地实干,与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自己的成长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影响深远。他曾自述:“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惊不变,克难而进。”
因此,我看好今日的习近平,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一定会发挥他的大智大勇、求真务实的精神,使中国平稳地、一步一步地发生向好的重大变化。

       (三)当前形势下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
      习近平久经考验,靠踏实肯干一步一步走上来,具有上述过硬优点,经中组部考察、推荐,前任领导人赞成,政坛退休元老首肯,在党内民主协商中脱颖而出,成为负责任的、稳健可靠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这是国家之幸,民族之福,值得我们千珍万惜。
       但是,根据“每一个活人都有缺点和可能犯错误”的哲理,习近平也有他的缺陷和不足之处,问题是我们怎样看待?例如:
       有人提出:中国成千上万基层干部,踏实肯干的人才不少,为什么那些人上不去?独独习近平一路绿灯,上升为国家最高领导人?
        真正踏实肯干的人才,坚持时日不可能一步也不挪,只是上升层次的高度得看此人的造化——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种种条件。至于习近平上升得这么高,丝毫不奇怪!政治作为一种高级管理艺术,子承父业,合情合理。习近平的上位除了自身努力,非常优秀之外,确实与习家“祖宗积了德”,特别是“父荫”有关。综观世界各国政坛,高官子嗣克绍箕裘,东、西方社会均屡见不鲜。例如:美国肯尼迪家族,布什父、子总统;德国施特劳斯家族,印度甘地家族,韩国朴氏父女;最近加拿大已故前总理特鲁多的长子小特鲁多当选为自由党主席,且政声蒸蒸日上……他们这些承传了家族政治基因的人每上升到高一级台阶,都与“父荫”、“祖荫”有关;走到每个转捩点都有“吉人”、“贵人”相助。这一牵涉“命运”的普遍现象,合情合理,大家要充分理解。
         
         还有人拿习近平的“学历缺失”说事:“工农兵大学生啦”,“博士论文含金量不足啦”……
         “工农兵学员”是历史的遗憾,无可厚非。以少年习近平那种下乡时还不忘带一满箱沉重的书,挤农闲和夜间孜孜不倦地攻读“砖头一样厚的书”(梁家河村民语)的好学精神,到了清华大学,还不像“海绵吸水”那样拼命地汲取知识,弥补失去的时间吗?
       人人都是上学、读书的过来人。大家都知道,“增长知识”的目的是“训练思维”,“明晓事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预见能力、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实干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大胆决策等方面,习近平绝对不输当今政坛任何人。
       请大家读一读《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这本书集结了习近平主政浙江省时,从2003年2月25日至2007年3月25日,用“哲欣”笔名在《浙江日报》头版发表的232篇政论和短评。这些短小精悍的针对性文章,旗帜鲜明、引经据典、大气磅礴,旨在劝喻和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文题引人注目,一事一议,文风诚挚诚恳,说理透彻。读了这些笔锋犀利,字字珠玑好文章,你还能说作者“文化素养不高”吗?缺少人文精神者,能激发起在政余夙兴夜寐勤勉写作的灵感吗?联系到习近平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资本论》、《资治通鉴》等难啃的“大部头”,他的理论素养和学识储备相对于从政需要来说还是绰绰有余的。
        习近平的博士论文虽然不顶拔尖,但并非乏善可陈。从联系国情,解决实际问题来看,得到了一些行内专家的首肯。学,学而思,总比不学不思强;人不能样样优秀,不要苛求他。治理国家不需要“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博士论文写得再漂亮不能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一切都是白搭。治理国家需要有头脑、有担当、 有能力的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上台后,一些心急火燎的知识分子又犯“政治幼稚病”,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面择骨头”: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左”的骂他“右”,“右”的咒他“左”;揪住他的片言只语,大肆伐挞,揶揄、批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
        政治家要有所作为必须“捡开石头走路”。习近平上台后在进行各方面的布局,需要待以时日。要求他上台伊始,匆匆忙忙指手画脚,结果政令行不通,指示出不了中南海,有什么意义?又怎么能做出成绩呢?要耐心等待嘛!
       打个比方:当今中国就像一辆在坑坑洼洼、路况不佳的山路上行走的汽车,时不时还可能遇到万丈悬崖等风险路段。驾驶员手握方向盘,一时左打,一时右打,走“之”字路,避免颠簸和倾覆,让汽车朝目的地顺利前行。将这个比喻转到政治场合,为了团结与平衡,习近平某时讲几句附和“左派”的话,某时讲几句“右派”听了顺耳的话,你怎么就把它全部当真了呢?
      邓小平曾评价周恩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总理曾讲过一些错话,办过一些错事。”——政治家有时候不得不违心地讲一些言不由衷、应付场面的话啊!

      目前知识界,许多人总是就习近平某些“左”或“右”的言论是否与其内心想法一致争论不休。这种管窥蠡测,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政治家,我们不仅要“察其言”,更重要的是“观其行”。而“观其行”,则不能以一时一事而论,需要等待一段较长的时日。习近平的执政风格是:“(为政)不要提出过多的新见解和新创意,最重要的是行动。”因此,不能听到他的某些片言只语就批评指责,就武断下结论,而是要看他下一步做什么。
       在当前形势下,中华有识之士负责任的最佳选择是:“不争论,不干扰,耐心等待!”——“不争论”是“左派”、“右派”不要争论,“左”“右”之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理长”,一万年也争不清;“不干扰”是不要轻易发表干扰习总部署的文章或讲话,避免人心涣散,破坏了万众一心、形成合力平稳治国的政治环境;“耐心等待”则是保持缄默,等待一段较长的时间,且看习近平如何动作,待他不作为或做出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事,再发声批评。
      
       政治家另一重要素质是“平衡能力”。
        “当家三年狗都嫌”——中共当中国人民的家已六十余年,前段搞“阶级斗争”、后段出“8平方事件”,伤害了无数人的感情,积怨甚深;党内派别,纷争不已;官场弊端,积重难返;社会矛盾,纠结缠绕……在这样复杂的情势下,任何人上台都会动辄得咎,能当个“维持会长”就不错了。
       怎么办?时下最需要的是领导者具有平衡各派系的能力。劝慰、安抚、调和、折中……使大家一团和气,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慢慢协商,以求达成共识,而后顺势而为。切忌训斥、指责、压制、拉一派打一派,那样,便会天下大乱,不得安宁,什么事都办不成。有幸,习近平继承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中华优秀的家风遗训,是当前政坛最懂得团结、最适合与各派系相处、最具“平衡能力”的人选。他宽恕待人,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他反对“不教而诛”,总是耐心细致地先做说服工作。
习近平曾说过:历史上刘邦、刘秀、刘备这“三刘”,个人并没有多大本事;还有宋江,给人的感觉“挺窝囊”,怎么会被大家拥戴?实际上,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团结一批有本事的人。许多有本事的人与他至情至信地一起奋斗,这就是“大本事”。——窃以为习近平就是一位具有这样“大本事”虚心务实的领导者。
       再谈“左、右之争”。当今中国,你让“左派”上台,“右派”会服气吗?你让“右派”上台,“左派”不造反才怪!惟有不左不右、超越左右、不偏不倚、公平中允、海纳百川、包容天下……照顾方方面面的情绪,平衡上上下下的利益,才能折冲樽俎,在平和、稳定的环境中度过难关,一步一步地前进。——人家英国“光荣革命”,300多年前就懂得“不以打倒对方为目的坐下来谈”,中华民族为什么老是这么幼稚,好像永远长不大呢?
     
       在这里我不得不劝慰那些一心想把习近平轰下台的人——虽然不可能做到——但假设你把习轰下台,又让谁上台?有更好的让大家都服气的人选吗?这个新人上台后,能保证人人满意,随后没有人批评、指责、攻击吗?殷鉴不远,胡耀邦、赵紫阳先后被迫下台,多么令人惋惜啊!根据我在海外长期观察和分析,习近平具有胡耀邦、赵紫阳等许多政治家的优秀品质,却没有胡那样莽撞、冒失,没有赵那样幼稚、固执,是一位主政经验丰富、质素优秀合格的国家领导人。
        孔夫子说“人必忠信重厚,然后求其知能焉。”以个人品质衡量,习近平忠厚正直、不贪不腐,是一位民间语境中常说的“好人”。对于“好人”,怎么能老是苛求和反对呢?因此,希望大家珍惜和把握中华民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立即停止纷争,不要掣肘,莫搞小动作,团结在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领导新班子周围,齐心合力,共定国是,稳步地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人各有志,不愿团结在这面旗帜下,不愿合作的人怎么办?只有一个请求:请您暂时保持缄默,“不争论、不干扰,耐心等待!”静观“好人”习近平会有些什么动作。我深深相信,曾经承受苦难的习近平绝对不会让他的人民继续承受无端的苦难;我更深深相信,在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前提下,习近平一定会挥洒自如、指挥约定、大手笔地打出“非正规出牌”的好牌!
      要将“不争论、不干扰,耐心等待!”提升到“是否热爱这个国家,是否希望中华民族有一个美好未来”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在“无外力、无内乱”的现阶段,一切“中共即将倒台”的言论,只不过是一相情愿的意淫;所有“撇开中共另起炉灶”的企图,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说白了:只有“在中共领导下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进步”这“华山一条路”。因此,一切真正的爱国者,一定要做到“不争论、不干扰,耐心等待!”
       这种等待要多久?是不是要无限期等下去?——非也。窃以为等到习近平第一个任期结束的2017年,中共19大召开的时候,大约四年多一点。如果到那时习近平还没有大动作,没有任何建树,中国还没有发生丝毫“向好”的变化,再提出你的批评意见;如果他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甚至可以将其轰下台。总之,一个人民寄托无限希望的执政新班子上台,要给他们机会,允许他们试错,给他们施展拳脚、鸿图大展的环境和充裕时间。
        其实,中共在什么时候会进行政治改革?西方学者早已给定了时间。全球排名第一的智库、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布鲁金斯评论》“新力量”网络研究总监叶芮(Ray Yep)先生2008年在《经济低迷和不稳定的中国:政治改革正其时?》(注③)一文中的结论是:“开放政治改革只会出现在下列情况下:共产党对其独霸权力的地位感觉良好,并相信它有能力控制这种改革的速度和方向。”——这个结论告诉我们,国内外反对中共的声音越少越好,中共没了政权不稳的后顾之忧,就会启动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改革。因此,此时此刻有识之士应该有耐心,不但不写挑战中共领导地位的文章,还要劝说全国人民自觉遵从中共的规章制度,耐心等待中国美好的明天。
      请大家注意这句话:“我看好今天的习近平,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一定会发挥他的大智大勇、求真务实的精神,使中国平稳地、一步一步地发生向好的重大变化。”——这句话的结尾“使中国平稳地、一步一步地发生向好的重大变化”是经过深思熟虑、字斟句酌的,没有为习近平执政预设先决条件和预定政治路线。

       一般“左”或“右”的知识分子论政,总是从自己的愿望和立场出发,绘制出一幅自以为前景无限美好的蓝图,指手画脚,直斥当政者“应该怎么怎么做”。这是典型的“政治幼稚病”,因为你不在其位,没有操作经验,掌握的信息不全面,看问题存在视角偏差。
       其中,“右派”认为中国应该“全盘西化”或“部分西化”,实现“民主体制”,“普世价值”,什么“总统制”、“议会制”、“三权分立”、“一人一票”……不一而足。“民主”不是空洞的说教,民主是一个“需要整体文化素质提高、有极丰富物质基础作保障”的过程。且不说“全盘西化”或“部分西化”在中国当前实施条件不足,就以“民主政体”本身而论,它就是“一好百好”,没有缺陷吗?
       “民主政体”确实有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致命弱点。例如,它的推销者没有解决:国家“民主化”之后的内乱,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经济疲软、老百姓受苦,甚至连生命都没有保障……静观世界风云变幻,一些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体,结果水土不服,消化不良,先“破”而未能后“立”,国家实力损耗殆尽,人民失去对未来的希望……许多反面事例告诫我们,改变政体事关国家存亡,容不得一丝半点浮躁和盲动。前不久,“阿拉伯之春”实现了“民主政体”的国家个个都出现了衰败、倒退,无一幸免。特别是埃及,闹得武装清场,尸横遍地……这些都是中、小型国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如果发生动乱,国际社会将承受10级海啸般的冲击!血的教训摆在眼前,难道不值得人们警醒!

      “民主政体”另一个致命缺陷是“一人一票”竞选,政党及其领袖基本上靠“贿赂选民”取得执政权。最大“票仓”的基层民众并非人人都是“理性的选民”,他们只认“大饼”,谁开出的福利条件最惠,就投谁的票;政客们则不顾国力和财力,超前许诺,开“空头支票”,先上了台再说。于是,福利轮番上涨,许多国家福利好得不要参加任何工作和劳动,就可以吃香喝辣,有房住,有钱花,过着“幸福生活”……上台后的政客为了兑现承诺,只好寅支卯粮,到处借债,最终泡沫破灭,国家沦落到破产的边缘……典型的就是希腊等国家被福利宠成“懒人的国度”,由政府免费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是去参加工作,回报社会,而是继续躺在国家的福利温床上,过着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悠哉游哉的生活……希腊是现代民主的发祥地,在某些人的眼中“民主”既然“好得不得了”,为什么弄得国家濒临破产呢?
        够了,只此两条,就足以让我们对开出“民主政体”这个药方百倍警惕。
  
        吾人读书、看报、上网,要注重汲取每篇文章的精髓。三年前,一位记者采访了九十多岁的德国前总理斯密特先生。这位热心关注中国的德国大政治家,经过多年考察和缜密研究后指出:“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和模式,这提醒西方思想家,西方发生的一些可能并不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必然。”(注④)这句话太重要了!是这篇文章精髓中的精髓,于我心有戚戚焉。这位西方大政治家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而我们却熟视无睹,好像只有“在西方政体模式屁股后面跟着模仿”这一条路。虽然斯密特先生提醒的是西方思想家,但我们东方思想家,包括习近平这样的实干家,为什么不能创造出适合我们民族、国情、欣欣向荣的中华文明新政体呢?!
        
        再说“左”派,他们企图把中国拉回“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时代”那么美好,为何他老人家眼睛一闭,国家的方针、政策立马就变了呢?“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修正主义”邓小平一个人,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和本事吗?可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许多“左派”头面人物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罔顾事实,对现实中发生的一切真实视而不见,只顾自说自话。我建议,“左派”进行一次民意测验,公开进行或暗中进行都可以,如果你们测试的真实民意“大多数人赞成回归毛泽东时代”,我个人保证跟你们走,并发表文章,呼应舆论,号召大家跟你们走;如果你们测试的真实民意“大多数人不赞成回归毛泽东时代”,请你们最好还是实事求是,少数服从多数,不要“闭着眼睛说瞎话”,横来!
        对于新领导班子上台之后一系列收紧舆论的讲话和措施,许多人大喊大叫,认为“不得了!”——政权是具有承传惯性的,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改变原来的做法,得慢慢来;随着多媒体时代的降临,语境确实宽松多了,特别是互联网的群众发声,具有相当的自由度。人们可以在网上发牢骚,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毛泽东时代,谁敢吭半个“不”字!国家治理需要权威,老是七嘴八舌,唧唧喳喳,权威何在?对于某些出格的言论和行为遭禁,应该在意料之中,不足为怪。如果大家按照本文的建议,暂时“不争论,不干扰,耐心等待”,在这方面就不会感到有什么不适和压力了。
       对于启动政治改革,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基本都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改革对国家民族绝对有利,对一部分人会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但同时可能对另一部分人——特别是某些既得利益者,产生一定的限制,或使其失去继续获取暴利的机会。
        “既得利益者”包括大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尚处于暴富后炫富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对“散财之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应从人生终极目标、结合自身认真思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等哲学大道理,抑制自己的敛财欲望;要服从国家、民族大义,舍弃部分个人利益,不要反对习近平在适当的时机出台的“政改”新措施,不要成为“习李新政”的绊脚石。
      我们中国人都患有“明君期盼症”,好不容易才盼来一位各方面都基本接受、国内外纷纷看好的人物上台,所以要倍加珍惜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要对这个“好人”充满信心。千言万语汇总成一句话:“不争论、不干扰,耐心等待!”让我们停止抱怨和争吵,给习近平机会,给习近平时间,让他有条不紊地充分施展他们团队的治国方略和才能!
  
        中华民族复兴,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共新领导班子带领全国人民前进的脚下。让我们张开双臂,热情迎接中华民族一步一步向好的“习近平时代”吧!
       旅居加拿大的老夫已届75高龄(仨儿女均在海外),在即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风烛残年,为何夙兴夜寐、苦心孤诣地写下这样洋洋洒洒一万八千余字的篇章?是因为我对那片96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地魂牵梦绕,对那里13亿多炎黄子孙无比眷念。希望通过我的视角和认识,解开大家的心结,昂首挺胸,勇往直前,不辜负形势大好的“习近平时代”。
      请赞同“不争论、不干扰,耐心等待”的朋友写文章,呼应我的建议;不善于作文或不愿意动笔者,请口头宣讲,劝慰自身周围的亲友踊跃响应;最起码的要求是:保持缄默,不阻挡前进的历史车轮。

        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孔之见,欢迎批评,欢迎指正!
 
     【注②】习近平的姨父魏震五(吉林辽源,1914—1980),东北大学学生出身,“一二?九”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姨母齐云是抗日时期参加革命老干部,习近平的母亲齐心13岁时就由姐姐齐云带领走上革命的道路。魏震五夫妇俩1937年至1940年在晋东南阳城、长治、平顺等县从事抗日工作。魏震五(当时名魏健)曾出任平顺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齐云在县妇工委从事宣传工作……解放后魏震五曾任农业部副部长。魏震五、齐云夫妇与外甥习近平这一席振聋发聩、改变历史进程的谈话,记载都很简短,建议知情者发掘出来,详细报道。
 
        2013年9月5日初稿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11月9日修改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