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裕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资深访问研究员,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兼任教授 今年5月上旬,印尼中央普选委员会发布了当选2014-2019年度国会议员的名单,在560个国会议席中,至少有13人是华人议员,虽然只占全国议席的2.3%,但这意味着印尼华人已直接参政。 其实,华人参与印尼政治的历史颇长。在二次大战前,就有参加当地政治的土生华人。当时他们分成亲中国派(新报集团),亲荷兰派(中华会)与亲印尼派(印尼华人党)。印尼土著也有自己的政党组织,除了印尼共产党与印尼运动党,都不接受华人入党。后来,殖民政府镇压共产及民族主义运动,许多政党都被解散,政治活动也遭到诸多限制。印尼独立后,政治自由化,政党林立,主要政党都开放门户,接受非土著党员。土生华人也自组政党,较有名的是中华民主党。 1954年初,中华民主党与其它小华人团体联合起来组成“印尼国籍协商会”,是个超政党的华人组织。但它在1955年的印尼首次大选中竞选,获得不少华人选票。在印尼,国籍协商会虽然是小组织,然而在印尼华人圈里却是大组织,主席是亲共但不谙中文的萧玉灿。后来那些对政治有兴趣的华人都参加了以印尼土著为主的政党。 在苏哈多掌权的32年(1966-1998年)期间,将华人限制在经济领域里,不鼓励华人参政,也不准华人组织华人政党。当时只有三个政党,即苏哈多的戈尔卡(从业党),印尼民主党以及回教建设团结党。如果华人有意参政,必须参加其中一个政党。当时参加印尼政党的华人人数有限,较有名的是参加执政党(戈尔卡)的林綿基以及参加印尼民主党(PDI)的郭建义,但他们不代表华人。 当代印尼华人政治 苏哈多在1998年5月下台后,印尼政治自由化,顿时政党林立,华族也立即组织政党。由于在苏哈多时代印尼已经没有华人政治领袖而只有经济精英,因此苏哈多倒台后也缺乏搞华人政治的族群领袖。 当时的土生华人领袖,在政治上已经与土著结盟,并不代表华人的利益。因此,1998年成立的三个华人小政党:中华改革党(PRTI),同化党(PPI),以及大同党(PBI),是由非政治人物发起的政党。其中,同化党刚出世就夭折。中华改革党由几个年轻人发起,始终没资格参加国会大选。只有由华人主导的大同党在1999年参加国会大选,赢得一席。不过,在接下来的三次大选(2004年,2009年,2014年),大同党因不符合条件,不能参选。 在苏哈多执政期间的印尼华人政治,是“同化政治”。华人若要参政,必须参加土著掌控的政党。在“改革时代”的印尼政治,也是如此。不同的是,苏哈多时期只有三个政党,在他倒台之后印尼民主化,出现各种政党,参加政治的华人也增加。 为什么华人政党无法出头?这与华人在印尼的人数以及印尼华人社会有关。 印尼华人人口占印尼总人口的比率非常低。二次大战前(1930年)的人口普查中,印尼华人只占全人口的2.03%。二次大战后印尼的人口普查没有族群的统计。一般学者以战前的数字作为根据,推测印尼华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5%到3.0%之间。在苏哈多倒台后,印尼人口普查中再次有族群的调查,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华人占总人口的比率只有1.2%(约300万人)。 印尼华人人口的比率减少,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华人居住在城市,生育率比土著低;其二,许多华人移民国外,新移民又不能入境居留;其三,由于印尼的同化政策,许多土生土长的华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华族或华人。人口普查的方式是“自我认同”。如果华人本身不承认自己是华人,那么,人口普查就不把他算入华族群中。因此,印尼华人人数的比率有减少的趋势。实际上,即便所有印尼华人都承认自己是华人,其实际人数所占的比率也不会超过2%。 在这情况下,华人政党参加国会选举,获胜的希望很小。另一个原因是印尼华人不是一个共同体,政治上四分五裂,所以选票分散。因此如果华人要当选,就必须获得印尼土著的选票。他们加入印尼土著的政党,获胜的机会就很大。与二次大战前有别,1998年后的印尼政党,很欢迎华人入党,因为这不但加强政党的政治资本,也提高其经济能量。许多印尼华裔也意识到,要通过参政确保自己族群的利益,就必须与印尼土著共进退。 实际上,在东南亚地区,华人人口比率高的国家,才可能成立能进入国会的华人政党,华人占全人口24%的马来西亚就是一个例子,马国就有华人政党。但在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有些华人政党也开始开放门户,吸收非华人为党员。华人占人口75%的新加坡,也不走华人政党的道路。为了要建造民族国家(应该说是国族),多元族群的政党更受大众的欢迎。 在1999年的印尼大选,有八名华人当选国会议员,但他们之中只有一人代表华人的政党(大同党)。在2004年的大选,约有13名华裔议员,全是印尼大党的党员;2009年的大选,有14名国会议员是华人,他们是印尼主要政党的党员。在今年4月的大选,参加国会选举的华人人数比上几届多,约有70人,代表印尼现有的八个政党:斗争派民主党17人,民主国民党11人,大印尼运动党10人,民族复兴党8人, 民主党7人,民心党6人,国民使命党3人,戈尔卡党2人。可是当选为国会议员的华裔确定的有13人(一说可能有15人,其他两人的华裔身份无法确定)。 今年度的华裔国会议员 在今年的大选中当选为国会议员的13名华人中,有10人代表斗争派民主党(陈金扬、黄正德等人),而民主党(刘顺严),国民使命党(Hang Ali)以及民族复兴党(张育浩)有华人议员各1人。其他政党的华人候选人全落选。当选的华人议员有医生,教授,企业家,以及社会活跃份子。在这些当选的议员中,有6人是新人。他们的宗教背景也不同,但是以基督教徒的人数为最多。印尼华人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2%,而华人议员有13人,占国会议席的2.3%。 在2014年的大选中,斗争派民主党的华人候选人取得较高的票数而多人当选。虽然华社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华人的选票并不集中,但有可能许多华人都投票支持斗争派民主党。不过,华人选民人数有限,所有的华人候选人,都须获得印尼土著的选票才能当选。财力雄厚的华商,也没有集中支持一个政党。例如媒体大王陈明立全力支持民心党,民航公司老板基拉纳(中文姓名不详)则支持民族复兴党。但支持斗争派的大亨也大有人在,只是没有公开表态。至于在即将来临的总统选举,有实力的华商也不全是支持佐科,据说陈明立支持普拉波沃,与民心党背道而驰,结果脱离党籍。 这些当选的华裔议员,在国会中会扮演什么角色?现在还言之过早。不过,在上一两届的华人国会议员中,确实有表现出众的议员,在国会中与其他议员在争取种族平等及改善现有条例方面做出贡献。其实,参与政治并不局限在参加政党,进入国会;许多印尼华人不愿参加政党,而组织或参与“非政府组织”或“压力集团”。譬如印尼孔教理事会,华裔总会,百家姓协会,宗乡会馆,建国基金会等等,在争取印尼少数族群,包括印尼华人族群的权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将农历新年订为印尼假日,修改国籍法及废除含有侮辱性的“支那”称谓,非政府组织功不可没。 有人说,印尼华人参政毫无作用。有政治观察家甚至说,华人是印尼土著的“提款机”,他们在政党内都做理财的职务。实际上,这不全是如此。有些华人成为政党要员,身居要职,例如郭建义是斗争派民主党的研究部部长,钟万学(Basuki Purnama Tjahaja)进入大印尼运动党便成为雅加达副市长的候选人。其实,在苏哈多倒台后,有些印尼华裔政坛人物,给印尼政治带来了新气象。郭建义当经济统筹部长时便积极为民情愿,制定有利于国家的一些政策;雅加达副市长钟万学,为印尼的清廉政治以及有效的行政树立了典范,可说是“为华人争光”。 这些华人议员与长官,并不只代表华人族群,有些甚至否认自己是代表华人族群。他们是印尼土著与华人选民共同选出来的代表,所以他们理应为广大的印尼社群服务。 (原载于新加坡《联合早报》2014年6月2日)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