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风流俊望 后来之秀 黄书海 回望多彩人生 李梅英 感悟《生命的感动》联想漫笔 吴福锦 先达华中第十一组级友会成立了 陈木兰 享受天伦之乐 邓新荷 令人兴奋的瞬间 书 海 觅得小诗两首 陈永和 风流俊望 后来之秀 黄书海 去年12月5日,李春潮(Ivan Lee)在北京代表Marvell(美满)公司正式宣布:中国千元4G智能手机时代开始了。他的公司为此提供了4G手机芯片处理器和解决方案。 李春潮这个名字略有耳闻,但不敢确定。于是打电话询问,经李健生确认:李春潮就是李洁霜的大公子。喜出望外。 洁霜玉霞同衾共枕数十载。恩爱夫妻育有两男两女:李春潮、李彩苹、李月明和李日昇为龙凤胎。 记得1958年我从驻雅加达大使馆出差到驻棉兰领事馆并顺道回先达探望父母,洁霜母亲热情地引我去看望刚生下春潮的玉霞母子。其情其景,历历在目。 光阴荏苒。而今,春潮已长成一个杰出的高科技人才,且事业蒸蒸日上,你难道不为先达出现这样一位风流俊望、后来之秀而欢欣鼓舞吗!? 健生说,春潮这个名字是他的三哥洁霜为纪念“春潮级”而取的。洁霜就是在中华学校“春潮级”修完中学课程的,对“春潮级”一往情深。 春潮生不逢时,没念几年华文,就因“九•三0”事件被迫辍学。后就读棉兰印尼文学校,中文靠家教补救。春潮秉承父亲的性格和智慧,学习成绩不错。洁霜认为有培养前途,便送他到美国留学,并与许淑娥(棉兰姑娘)组成美好家庭。 春潮生活俭朴,学习刻苦。毕业后投入IT行业,很快崭露头角。 春潮看好中国通信行业。他任“小灵通”芯片公司副总裁兼集成电路(SOC)总经理时,就参与了中国最早1G和2G“小灵通”手机芯片的开发。后来他以Marvell(美满)手机芯片公司驻中国总代表的身份与中国移动就开发3G、4G手机芯片展开了全面合作,正式投入中国自主的3G(TDSCDMA)芯片开发,大大推动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水平。 Marvell公司是由旅美印尼华人周秀文(Sehat Sutardja)和妻子戴伟立(上海姑娘)在美国共同注册创办的。春潮带领的团队短短的几年里在中国手机行业所创造的卓著业迹已引起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今年3月,上海《浦东投资》杂志对春潮做了专访,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等主流网站也纷纷做了报道。 眼下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手机芯片技术日新月异,竞争非常激烈。春潮的团队就是搞芯片技术研发的。他深知在研发方面稍有懈怠,明天别的公司就会超过你,甚至淘汰你。所以他每天都在不停地研发,不停地创新。 去年12月4日中国工信部正式发放了TD-LTE制式的4G智能手机牌照。春潮很兴奋,第二天立即在北京宣布中国千元4G智能手机的时代来临了! 洁霜玉霞生育的龙凤胎姐弟,姐李月明、弟李日昇,他们的成长和事业顺风顺水,没有辜负其父母对他们的期望。月明现在加拿大纸币设计公司任职,日昇从事电脑业,现在美国英伟达(Nvidia)芯片设计公司任职。 洁霜母亲生前对这两个双胞孙女疼爱有加,精心呵护。从两三岁开始,每天每人要喂养一条新鲜平鱼。我父母对此赞叹不已。 大女儿李彩苹在雅加达经营一家海鲜餐厅,我们曾接受过她的宴请,生意不错。她很孝顺,洁霜走后一直守护在母亲身边,时不时还陪母亲出国旅游。善哉! 2010年8月14日,刚满八十周岁的洁霜,走得如此匆忙、如此没商量,许多亲友和同学深感惋惜!他对美好事业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和眷恋,至今依然令人感动! 玉霞的安康、子女们的精彩人生和大家的思念,足以告慰九泉下的洁霜,安息吧! 《先达通讯》十分重视传播先达乡亲第二代子女的成长和业绩,曾先后介绍过先达精英实业家吴福笙等人。此短文介绍李春潮,只能涉及他业绩的冰山一角,权当抛砖引玉吧! 李健生向我建议:可否写一写眼下香港娱乐界崭露头角的张丹(张任强黄树西三公子)的新鲜业绩?我说:张丹早已进入我的视线,现正搜集材料。谢谢建生提供的有关素材。 回望多彩的人生 天津 李梅英 光阴如梭,从1955年3月我离开印尼回到祖国已经59年了。回国、上高中、读大学、工作、退休……59年多姿多彩的人生,采撷记忆二、三事,以飨同胞。 一、回 国 1955年3月,我离开了素有“红色延安”之称的美丽山城——先达。我和一批抱有同样理想的同学在棉兰勿拉湾码头告别了亲人,在海上颠簸了一个多星期,终于跨过罗湖桥回到祖国怀抱。暂住广州华侨补校半个月。国家把我们分配到厦门集美华侨补校,补习文化课,准备参加中考。当时处于国防前线的集美侨校,与大金门小金门隔海相望。有时上着课,听到警报响起,我们就立即放下课本进入学校的防空洞。一开始,我们感觉很恐怖,心里暗暗咒骂:“该死的蒋光头,还在垂死挣扎,绝没有好下场!”后来,对频繁的警报适应了,而且学校领导也告诉我们说:“解放军在炮击金门,严惩他们呢。你们的安全有保证。”我们逐步对大炮的轰鸣习以为常了。 刚来侨校上课时也很有趣。有一次我进教室时,有一个男子在擦黑板,他平头、光着双脚,穿着旧衣服。我问同学:“学校还雇校工擦黑板呀?”同学瞪了我一眼说:“别乱说话,他是物理老师,课讲得可好了。”果然,老师讲课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我对他肃然起敬。此后,每逢下雨天,我也和大家一样,光着脚去上课。 在侨校所在地集美镇,我遇见了备受海内外侨胞和国人敬重的陈嘉庚老先生,他漫步在夕阳下,这里有他白色的故居和他为自己修建的陵墓,陵园四壁雕龙刻凤,他下南洋艰苦创业史,以及中国四大名著均以石匠高超的雕刻手艺呈现之,美哉!壮哉!给人高尚的艺术享受,更体现了陈老先生传奇的人生,爱国情怀! 1955年中考结束后,我以第一志愿被天津女一中录取。我乘坐汽车、轮船、轮渡、火车等交通工具,辗转多少日夜来到天津女一中上高中。当时的天津宁静、整洁、美丽、我的学校坐落在小白楼地段。 二、求 学 我在天津的高中和大学生活,伴随着各项重大的政治运动。 我高中时的母校在海河边小白楼地段,在这里我从刚回国的纯真青年人步入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粮为纲”的特殊年代,经历多项政治运动:
三、事 业 1962年我大学毕业,国家分配我到天津自行车厂从事机械制造工艺专业。巧的是,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江炳松也先我分配在这个单位。我们很快成了夫妻。 1984年4月10日天津日报在专栏中刊登了题为“两颗赤子心”的报道。为了提高生产力,我们在“四人帮”大批“唯生产力论”“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专不红”的风口浪尖上,悄悄地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我们和同事密切配合,先后革新成功23个项目,大多数达到部级、行业先进水平。我们设计的曲柄金属切削加工自动线获得轻工业部1980年科技二等奖;还有江炳松和同事设计出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多线搓丝板磨床”,提高生产效率五倍多。1989年江炳松荣获国务院侨办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授予的“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奖。我俩一个从事机械设备设计、一个搞机械制造工艺,工作相辅相成。拨乱反正迎来了科技的春天,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多次获得中国轻工业部、天津市一轻局、飞鸽自行车集团授予的各种荣誉和奖项。 伴随着改革开放,也迎来了科技进步的春天。邓小平说:“海外关系是好东西”促进了国内外经济交流,招商引资的进展,迎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们有海外关系的人,不但获得政治上的新生,在业务技术层面上也能充分发挥,得到党和企业的信任和重用。 我爱人江炳松是全厂首批五人晋级高级工程师之列,并曾任设备科副科长,全厂技改项目设计总审。 我在厂32年间,担任技术员、工程师,1988年12月晋级高级工程师。行政职务曾任技术科副科长、档案科科长、中外合资异型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八五规划”期间,为落实一轻部规划要求,厂长方针目标,经过三年努力,于1992年实现飞鸽厂全厂科技档、文档、财档集中统一管理,达到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 在此期间,我发表两篇有关档案工作的论文,一篇论文在华北五省区轻工档案工作会议进行交流;第二篇论文在全国轻工业部档案工作会议上交流。与此同时,天津自行车厂档案工作多次被评为华北五省区和天津市一轻局档案工作先进单位。我本人于1992年被全国轻工业部评为“全国轻工业系统档案先进工作者”。 从63年大学毕业进厂到96年退休,我始终兢兢业业,克服各种困难,为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做出微薄贡献,深得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收获各种荣誉,积淀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感悟《生命的感动》联想漫笔 吴福锦 近些年来,在闲暇时刻,也随意浏览或阅读过一些书,但回想起来,记忆犹新或感悟颇深的并不多,但是,黄书海同志的新作——《生命的感动》却给我带来别开生面的感触。他那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动人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爱不释手,很快把它拜读完。读后回味无穷,把我带入一片遐想中,久久不能平静。 浓浓的“先达情结”,尤其是对祖国深深的海外赤子情始终贯穿全书,使我魂牵梦系。论阅历,本人无法与黄老相提并论,但书中许多充满深情的情节,却激起我的联想共鸣。那件件难忘的往事,令人心动的时光,仍闪烁出先达的光彩,依然那么晶莹明亮,让人荡气回肠。 儿时在先达居住,虽记忆有些朦胧,但先达独特的马车、诱人的动物园、近郊的蛇皮果(salak)园还依稀在脑海里回旋。搬到丁宜后,居住在离市区五公里的吊桥附近的沐连村,就读于父亲创办的一所农民小学,念至五年级才转入丁宜华校,就读在林秀兰老师当班主任的六年级,直至初三年级被保送回国。《感动》中的‘童年的记忆’,又激起了我的一片童年的追忆。虽然黄老比我大一轮,是我的‘老前辈’,但他玩过的那土生土长的游戏项目又是那么熟悉,如玩斗像胶子(biji para)、胡子鲇(patok lele)、玻璃球(guli)等再熟悉不过了。似乎我们又曾相识,这就是《感动》一书的魅力所在,书中的真切话语把本不相识的‘两辈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书中所论述的棉兰的《民主日报》和《苏门答腊民报》这两家进步的华文报纸,更使我记忆犹新。我曾在其‘学生习作’园地发表过《母爱》、《谈作弊》、《灯下随笔》等数篇小习作,为我此后的作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黄老在书中描述的肖玉灿先生,更是勾起了我幼年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肖先生是印尼华人社会久负盛名的风云人物,所主编的《觉醒周刊》是当地五十年代最具潮流特色的进步刊物。在家兄的启迪下,我成了该刊物的小读者,它所刊登的许多文章,尤其是一些社评,观点旗帜鲜明,锋芒所向,一针见血,拜读后,受益匪浅。它启发我追求进步、向往自由,促使我开始关注印尼社会,关注印尼华侨华人的基本概况。 《感动》一书对往事的追忆虽然涵盖面很广,内容极其丰富,但不落俗套,一捧起它,便能引人入胜,使我们欲罢不能,这就是该书的魅力效应。书中无论是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或是对在外交战线的追述,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蕴含着强烈的第二故乡情、朋友情、赤子爱国情。一句话,这就是难以割舍的‘先达情’绽放的写照。我算是半个‘先达人’,捧读此书,倍感亲切,触景生情,浮想联翩。 我父亲也和广大先辈华侨劳工一样,年仅十七岁(1907年)时,便离乡背井,以被卖‘猪仔’的身份,漂泊到苏岛替荷兰殖民者种烟叶,饱受欺压煎熬。由于父亲凭借在家乡读过两三年的私塾,在众多华工中算是屈指可数的有一定文化的‘佼佼者’,他便组织部分志同道合的华工抵制工头的欺诈。集体脱逃后务过农,开过裁缝铺,经营过小生意,在爱国侨领吴锡柳的引荐与戴国芝的协助下,在丁宜郊区的沐连村从事组织华侨农民协会、创办华校等工作,并兼任丁宜韩江公会理事长及顾问等职务。五十年代初,随同大哥前往先达,在先达驻军营内经营咖啡店生意,勉强维持生计。至1964年,随着几个兄长园丘生意的发展,父亲才过上较安逸的晚年生活。 1973年,父亲过世,我都未能前往奔丧,只是到了1990年,在我告别了亲人三十年后,才有机会重返印尼与亲人团聚。此时,我只能在双亲的坟头默哀鞠躬,祷告父母双亲在九泉之下瞑目安息吧!您们的‘孝子’在祖国怀抱的足迹不会让您们失望的! 回忆往事,感慨丛生,正如书中所述:老年人往往企盼从回忆中寻找慰藉……回望自己的足迹,看看自己在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否坚持同一条路?!初读《感动》后,共鸣的话题颇多,今后再悠悠回味吧! 先达华中第十一组级友会成立了 先达 陈木兰 每年清明节,先达旅雅的游子们都会回乡扫墓祭祖。高一、二、三、四、五……组的聚友会就会借此机会,扫完墓各组纷纷组织去旅行;我因陪姐姐的关系,有机会几次参加了他们的旅行,游过马达山、西马岭、不拉八……。他们虽然已是七老八十的耄耋老者,但他们的娱乐活动比我们年青一代的毫不逊色,大家都能互相照应,欢欢乐乐,团结友爱。使我很羡慕和佩服。 有人问我:“你是高几组的?”哇!好难回答的问题。 “我高没有组!”我只好硬着头皮,半开玩笑的回答,却引来大家的哈哈大笑。一九六五年印尼变天,华校被接管,我们被迫停学,当时我才中学二年级,哪来的高几组呢? 好几回了,先达华中校友会有活动,要我帮忙召集我们班同学一同来参加,无奈失学后很多同学都失去了联络,只有少数的几位同学还保持着联系。 有一天,同班的张月明同学来电问我:“你还记得班上的男同学梁光中吗?他想要召集我们班上的同学聚会,他说不能全部即使有几个也行,大家见见面,聚一聚。” 结果在月明同学的努力下,一共召集了十二位同学,男同学只有两位,虽然人数少了一点,但第一次的聚会总算举行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事隔一个月,我们又筹备了第二次的聚会,这次张月明同学神通广大,如孙悟空变戏法,不知从何处联络到了已失散了这样久的二十多位同学!真伟大!那天定在“大富豪”酒楼聚餐。大家一见面都愣了。看着一个个陌生的而又似曾相识的面孔,你不知道我是谁,我也认不出你是谁?经过好几分钟的端详、默视,慢慢的才认出了对方。才哇的一声叫起来“你原来是××呀!”四十八年了,从十多岁读书时依稀记忆里,慢慢去捕捉遥远的影子。梳着两条长发辫子的张月明同学马上就被认了出来。读书时调皮又爱搞笑的男同学周修爱老样子没改变,还一样爱胡闹也一下子被认了出来。老同学见面其气氛可以想像一下,真的是和读书时期,课余间教室内叽叽喳喳个没完没了没两样,好不热闹。 六月八日居住在泗水的林金芳同学和夫婿来雅,我们再次通知同学们相聚。没想到金芳同学保养的非常好。过去是小美女,现在大家公认她是个大美女。还有四十八年来未曾谋面的杨柳絮同学也从泗水来参加这次的聚会,真是难得。 在光中同学的安排下,中午在“Pondoklaguna”聚餐。餐后转去“大富豪”酒楼卡拉OK,还请来了班主任陈彩霞老师,还有六位的科任老师共七位老师来参加我们同学的聚会。 看到我们离校将近五十年了,还能集合起来组织同学会,老师们都很高兴都很赞赏并给予鼓励。在大家的讨论下,选出了级友会主席、财政和联络股。班主任陈彩霞老师提议我们加入到先达华中校友会的大家庭里去,大家都同意了。那我们是先达华中校友会的第几组呢?彩霞老师说就算是第十一组吧! 我们班的级友会终于成立了!我们就是先达华中第十一组。 享受天伦之乐 雅加达 邓新荷 书海、瑞玲:我和唯群于五月三十日乘晚上十时的日航班机到日本。第二天早上到达。孩子和孙子到机场接我们。从机场到横滨的家,要一个半小时。唯群要上班,只能住一星期。因此抓紧时间,到处走走玩玩。我们到较近的山顶公园,三溪园旅游景点。樱花盛开的季节已过。但这里对花的修整和照顾很重视。五彩缤纷的花朵很令人赞赏和陶醉。我们还到中华街走走看看。这里很多餐厅,有日本的,韩国的,中国四川,重庆,北京上海的,有天津的栗子。有卖包子,许多人买煎的小笼包。我们奇怪端午节,没有卖粽子的。中华街很热闹,有一间观音庙,也有好些人上香。 我们还到浅草,这里很多土特产,服装,旅游纪念品。很多外国人和中国大陆来的人。从他们手上提的大袋小袋,看出他们心里的满意。孩子请了两天假,载我们到木更津的旅游景点:海的营火虫。这里瞭望太平洋和横滨最大的海湾。一望无际海洋,兰天,使人心旷神怡。这里是到谦仓的半路,是让人停留休息的地方。可以坐下来吃喝点小吃。一药店门外,有一条温水沟,可坐下浸脚 。我没放过这一机会。 六月七日下午,我们参加在学校室内体育馆举行的孙子的中学毕业典礼。举办得很隆重,学生的家长都到来。有从美国,德国,法国,韩国……到来的家长。场内学生家长的座位,椅背上都贴上学生的姓。有多少家属到来,就分配到多少座位。人数很多,完全不会混乱。体育馆四周墙上,挂满毕业生所在国的国旗。会场严肃,宁静,偶尔有掌声。有校长,教毕业班的老师讲话,毕业生代表讲话。还有音乐,相声,歌唱等表演。 最后分发文凭。老师念一学生的名字,你要到哪里升学?有何准备?学生领了文凭,和老师拍照留念,再轮到下一位。三个班组的毕业生,共五十六位同学。典礼结束,欢乐,兴奋,高举双手跳跃,相互拥抱……大家分得一杯果子酒,高举酒杯,干——杯。 孩子调到日本工作,是住在千叶县。孙子在这里上学,读了两年日语。考虑到小孩的前途,应该进国际学校。东京和横滨有国际学校,了解到横滨的国际学校较理想,不会贵族化。虽然孩子在东京上班,还是迁家到横滨。 学校在半山上,环境和空气很好。孙子上小学时,得趁公共汽车到一路口,上一百多个石级,再走去学校。我有到日本时,曾经和孙子一起去学校,我牵着他的手上石级,然后一起走到学校。 现在孙子长得比我高了。他有兴趣煮吃,煮了两次意大利料理,越南春卷给我们吃。媳妇忙时,他会料理我们吃的。 十几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真令人怀念。 知道铁生的健康情况有进步,意识的治疗还得耐心。替我向清香问好。 祝你们健康快乐! 令人兴奋的瞬间 书 海 6月19日下午2时,儿子黄征开车载我和瑞玲看望铁生。平时我们上午去探望,铁生却在呼呼酣睡。这次特意安排下午,看看会有什么奇迹出现? 走入病房,铁生坐在轮椅上,准备下一楼康复训练中心锻炼。饶山(铁生小儿)弯下身对爸爸说:“书海叔叔看您来了!” 我马上俯首贴身说:“铁生,大家都很想你,你赶快醒过来吧!” 铁生笑容可掬,那眼神、那笑容,那伸手的姿势,几乎和我每次家访时,铁生推开铁门迎接我的情景一模一样。天啊!铁生终于醒了! 我趁热打铁说:“我和瑞玲一起办《通讯》,忙不过来,你赶快好起来吧!” 铁生听了,脸上浮现出熟悉的笑容,左手在腿上做出写字的动作,右手指指我,嘴里不停地说着听不出声音的话。我猜,他或许在说:“你能编能写,你行!” 这一瞬间持续了几十秒钟,连阿山和护工都觉得:“刚才,老爷子确实清醒的”。我为此兴奋不已。但过了这一瞬间,他又回到他的世界去了。 这一消息传开后,林秀兰、陶少棠、李达生、程景春、张耀东、李秀兰、李笑英……都纷纷打来电话,共同分享这一喜讯。 经过六个疗程高压氧舱的治疗,铁生脑力恢复出现了可喜进步。如果他清醒的瞬间都能链接起来,那离全醒的日子或许就不太远了! 截稿时,清香打来电话。电波传来了她欣喜激动的话音。她说:“只要铁生有好消息,我都会在第一时间第一个告诉你”。“谢谢!” 接着她生动地描述了铁生6月25日的表现: 铁生手捧《生命的感动》这本书,饶山指着封面的照片问他:“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黄书海叔叔!”铁生点点头,并脱口而出:“这是一本好书!” 饶山大为惊讶。他的喉管刚换成金属喉管,就能说出如此有思维、非常清晰的话来,实在是奇迹。饶勤推他出来晒太阳,在马路边问他:“这是什么路?”铁生看着路牌说:“白云路”。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铁生平时翻看书本,并非毫无意识。他对文字并没有失忆。可喜可贺! 清香说:“他双手老捧着书,我说,我替你收起来好吗?!”他把清香的手推开,并有意识地拿件衬衣,整整齐齐地把书包好,紧紧抱着。 你说铁生算清醒了吗?! 我半开玩笑地说:“等那一天,铁生认出你是清香,你是他老伴时,铁生真的就全醒过来了!”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感谢大家的关心! 觅得小诗二首 雅加达 陈永和 (一) 为先华母校叹息 见他校楼到处起,桃李不言自成蹊。 母校含冤半世纪,桃李飘香有名气。 教育英才视重任,培养栋梁为社稷。 形态容颜成憔悴,仁人君子在哪里? (二) 高一组相聚水城 乐龄老人共郊游,水乡城里来度休。 集体相聚水乡城,水乡城静籁无声。 热气驱走隔阂障,笑声萦绕飞栋梁。 抛开愁絮养身心,投入绿野享自由。 耄耋失去尊严态,水乡城头闹沸腾。 同学之情深似海,开怀声浪震破墙。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