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五卡氣”(印尼話:五隻脚,指騎樓下過道的寬度為五隻脚底)已經隨騎樓的被削而消失。南京街依舊,但拓寬改名,原來的“五隻脚”成為泊車處,收費泊車。 先達的街道結構不變,只是面目全非,中文招牌字號沒有了,“華僑飯店”改名“西瑪隆坤”。當年的亮堂堂的中華學校,濃蔭蔽日,好在內部結構基本不變,大禮堂舊貌猶存。 變化最大的莫過於“Pasak”,即“巴剎”。當年露天,有鐵絲圍欄,兩頭和中間開門。門內的攤位佈局已忘,只記得有兩排有蓋的長方豬肉、牛肉攤,隔着玻璃墻買賣。靠北京街的欄邊是早上印尼小吃攤位。當年內有賣雜貨的有蓋攤舖,我曾為巴人在茶舖買錫蘭茶。 現在這巴剎已被封閉在有蓋有外墻的市場,秀蘭進去過,我不喜歡這種“新顏”,不進去。對過的圓形魚巴剎,有兩重鐵門,魚腥絕不外散,如今亦已無蹤,成了外有蓋有墻市場,由一跨街天橋溝通。 當年的先達公園,一片光明,蘇北青總在先達開會時,全體照相在公園中的塔、長方池,走下長方池的集體------幾張照片好在都保存下來。如今這個公園,面目全非,濃蔭蔽日,淒清冷落。舊貌蕩然無存,新顏不堪入目。 當年的Sado,消失了,摩托必如蜂擁奔馳,入夜依然轟鳴擾人。 當年的直達棉蘭的虎標車、友誼車,沒了。當年的仙棉火車,沒有了,火車站落幕敗壞。 Pantuan當然成為歷史,那裏已不是先達郊區,熱鬧超過原來的市區。 早年的先達榴槤街上,經常見到龐然大物的“軋路機車”和周家的米較車。 記得早年,觀音廟的“廟會”,空前且有後。熱鬧,許多小吃擺攤,遊人如潮湧。當年的觀音廟廟小沒現在宏濶巍峨。步行謁廟,當年要走好一段路。廟會有潮州班演戲。有位印尼觀眾對台上女角“安人”戲曰:“為何叫anjing?”。 先達有不少忠義愛國人家。王定一是著名愛國僑領,王家一門忠義愛國,王謙宇是王家“尾叔”,也是著名的愛國青年領袖之一。此外,有李潔霜李家一門,黃文泉、黃文和黃家一門,應當還有陳錚海陳家一門,張務成張家一門,陳德華陳家一門。還有伍渙沾一家,陳斯剛一家,饒鐵生一家,曾加廉一家,陳友蘭一家……等。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