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 达 通 讯 (第148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www.siantarpeople.org 2014年9月5日 目 录
满怀希望 非常期待 世界先达人相聚大会,第一届在先达,第二届在北京成功召开,促进了先达乡亲大团结,加深了先达乡亲情谊,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黄书海 第三届能否在雅加达召开?对此,广大先达乡亲满怀希望,非常期待! 李达生会长在6月22日召开的香港先达联谊会六次理事会上正式倡议:由印尼先达各联谊团体共同主办、香港先达联谊会协办,2015年3月下旬在雅加达举办第三届世界先达人联欢大会。倡议赢得了全体理事的一致赞同。 会后,达生给我来电话,详尽阐述了他对会议的各种考虑和全面设想。达生率领一支精干团队办大事的魄力和睿智,在北京第二届大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口皆碑。 我对他的倡议,举双手赞成。他很了解印尼各地,特别是雅加达新老公会的实际情况和他们领导人的思维方式和彼此间的关系。所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必须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从实际出发,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接地气。 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我们并不是为举办大会而举办大会”,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促进各社团的大团结、大联合。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催生出一个超越各社团的“先达人联谊总会”来,那就证明先达人已超越了历史,实现了先达众乡亲的夙愿。 记得孙中山先生曾说过:“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 善于学习的先达人,或许可以从这段话中,悟出一些道理来,然否?! 我始终相信,在联合道路上,没有输家,只有赢家。 达生与雅加达新老公会和乡贤们已经进行了多方的协商和沟通。他十月间还将亲自率团赴雅加达、泗水等地与各方进行具体商议。他盛情邀我同行。他说老中青结合更具代表性。我说,你的盛情,我领了。我已经82高龄了,况且还将参加纪念肖玉灿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和外交部《世界知识》杂志创刊八十周年庆祝活动等,时间精力恐安排不过来,就不必勉为其难了。 截稿时,关于筹办第三届世界先达人大聚会的工作还在进行中。用达生的话说,尚需征求印尼各先达团体的意见,待大家协商统一意见后才予定夺。 届时如能顺利召开,皆大欢喜。我们这一批耄耋老人,现在只能养精蓄锐。我已经和张耀东、洪玉琛、陈德华、陈静成、李秀兰……通了电话,相约届时我们将兴高采烈、成群结队来雅加达赴会。用印尼话说:“Kami akan beria-gembird dan berbondong-bondongan me nyaksikan pesta di Jakarta”! Horas! 印尼独立节联欢感怀 今年8月17日是印尼独立60周年纪念日,印尼驻华使馆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北京印尼归侨联谊会及下属分会理事、部分会员应邀出席了庆祝会。北京先达校友会会长张巧端、副会长李瑞华、理事杨珠莲、林琼藕、会员吴福锦杨銮娇夫妇等亦前往参加。吴福锦 来到大使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红白相间的装饰,耳边萦绕着熟悉的优美旋律,听到的是多么亲切的问候“selamat pagi”,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儿时的家乡。 上午九时整,在使馆前庭院内,举行隆重、简朴的升旗仪式。身穿全白色正装的仪仗队,在庄严的印尼国歌声中将红白的国旗徐徐升起,全体人员行注目礼,随即全场默哀,以对为国家独立斗争牺牲的先烈们致敬,祈求上苍,赐福国家繁荣、人民幸福。我们的思绪也随之荡漾,我们无法忘怀我们出生、成长的第二故乡,更激起对亲人们的无限思念,祝福远方亲人们幸福安康! 升旗仪式后,大使等官员与前来庆贺的嘉宾共渡欢乐,观看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并为长期促进中印(尼)人民友好的北京印尼归侨联谊会的会长王广和先生赠送纪念品。身着印尼民族服装的印尼归侨的演出博得了来宾的一片喝彩,他们虽大都已年逾古稀,但神采不减当年。第二故乡的风土人情,中印(尼)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源远流长。老归侨们身临其境,往事仍历历在目,演起印尼民族歌舞节目自然激情奔放,风格独到。每一个节目结束时,大使都上台颁发奖品,并与演出人员合影表示感谢。同时,抽奖活动穿插其中,奖品数目数历届之冠。使馆为来宾提供的各色印尼风味餐点更为大家所青睐。 联欢会持续约四个钟头,参会的二百多老归侨始终神采奕奕,深藏多年的印尼batik衫把他们打扮得艳丽夺目,这就是浓浓的第二故乡情,中印(尼)两国人民的真挚情感的真实写照。联欢会结束后,大家余兴未尽,个个沉浸在欢乐气氛中,共同祝愿中印(尼)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友谊天长地久! 最后,印尼新任驻华大使苏庚先生与参会的北京先达校友一起留影纪念。 校友相聚亲 先达悠悠情 周金竹、李华容、李瑞华三位先达女生,是五十八年前夏天(1956年6月),一同乘坐意大利“芝万宜”海轮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先华中学校友。近六十年的沧桑岁月中,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拼搏事业、建立家庭,天各一方,很少见面。今年8月1日,她们终于重逢相聚在北京的李华容家了,大家回顾60多年前的先达岁月,述说五十八年前同船回国的情缘,怀念在十多天的海上航行中王禄盛同学对他们几位女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由此而结缘(后来李瑞华就和王禄盛在北京喜结连理),诉说分别这么多年大家各自的工作、生活,诉说不完的校友情、先达情。先达人网站 张甲军 那时,她们几个还都是十七、八岁风华正茂的小姑娘,刚离开中学校门,一腔热血,心向祖国。而现在大家都是事业有成,年过七十的老人了。变化的是沧桑岁月在她们额头上刻下的年轮,不变的是大家一腔浓浓的先达情怀。已在香港定居的周金竹现担任香港先达联谊会的顾问,一直热心先达人的事业,每次来北京,就一定要抽出时间探望李瑞华和李华容。现今李瑞华已是北京先达校友会的理事、副会长了,常年热心为先达人事业奔波忙碌着。 周金竹和他哥哥、先达人网站的投资人周泗来先生,一直关注和热心支持北京先达校友会的工作。她们曾多次专程从香港来北京,参加北京先达校友会的会庆活动,而每次他们兄妹来参加会庆,总要慷慨解囊,热心赞助。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后来几次周泗来先生是坐着轮椅来北京参加会庆活动的,还念念不忘赞助大会。这次周金竹来北京,就是受香港联谊会李达生会长和理事会各位理事的委托,专程来医院探望饶铁生校友的。 这天周金竹又安排出时间,向北京先达校友会提出要去看望因多年患病在家不能参加校友会活动,和大家很少相聚的李华容校友的。于是,北京先达校友会张巧端会长和李瑞华副会长就忙着联络安排,定好时间,还约上了北京校友会的理事,同是先华学校十一组的林琼藕,大家一起陪同周金竹和她的表妹黄数兰、妹夫朱有文一起相聚在李华容家看望李华容和他爱人黄开云。黄开云也是印尼归国华侨,是国务院侨办的退休干部,李华容则是北京侨办的退休干部。他们夫妇回国后几十年的青春都献给了侨办事业。 今天,北京、香港两地先达社团的会长、理事、顾问来家探望,李华容和他爱人很受感动,黄开云本准备下厨张罗做菜款待,哪想到瑞华、巧端带来了烤鸭、板栗、爪子,黄秋葵、琼藕带来了先达人最爱吃的河粉,金竹带来了芒果、葡萄、火龙果;金竹表妹黄数兰则负责炒河粉的肉菜及下厨,华容夫妇呢,就赶紧拿出黑啤、露露、橙汁招待大家。七、八位先达校友、乡亲和印尼归侨,温馨相聚,席间大家亲切问候,回顾往事,畅叙友情,品家常菜,诉温馨情,感慨悠悠岁月,感怀先达深情。 是啊,先达校友情意浓,今日北京喜相逢,好友相聚同举杯,共祝健康万年青。 编者注:巫乐华,1937年生于广东五华县。幼年随父母移居印尼。1957年回国升学,考入中山大学历史系。1961年毕业后到北京教育界工作。曾任中学教员、副校长、北京政协委员。八十年代中期调入中国侨联。先后担任过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著有《南洋华侨史话》,《海外华侨•南洋篇》,编撰著作颇丰。 读 懂 你 书海兄:大作《生命的感动》收到,谢谢。巫乐华 近年来,有一个好现象,侨界的朋友们纷纷出书,或传记或文集。感谢朋友们的好意,我的藏书内增加了一些他们厚赠的这类书。不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是每一本都是那么令人满意的,但大作是我认为是少数几本(可能只有三五本)写得好的。 初奉读,初感:1、文字典雅而又通俗接地气。《自序》的第一行就令我叫绝,“洛阳纸贵”的典故是大家熟悉的,改了个地名,变成了“出书难”,有点“反其意而用之”的味道,颇具匠心。第56页8行有“你信吗?!”令人忍俊不禁,当年如此“不按常规出牌”的事,别说80后、90后的后生,即我这样的30后的老叟也略有怀疑这是个“美丽的谎言”哦。博一笑耳。 2、内容丰富。作者将“并非碌碌无为,乏善可陈”的人生尽力分类娓娓道出,“故事”讲得吸引人,而这些“故事”又跟大时代、大人物联系着,颇有看点。 3、作者对自己在历史大舞台上曾经扮演过的角色起过的作用拿捏准确,读了此书既没让人感到黄书海同志在拿历史炫耀自己(这是目下常见世态病),也没让人感到黄兄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小“走卒”。无论是当翻译、编刊物还是外放美国,黄书海都是捍卫祖国利益的积极战士。 4、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浓郁的亲情、友情、侨情和家国情怀,这深深感动我,或者说我也有同样的情结,借助你的笔锋得以抒发,一种“快哉”感油然而生。 “文革”你蒙受不白之冤,浩劫一过,没有“平反”一类必要的过场,立即接受新的工作岗位,在书中除了鞭挞文革、不满极左外,几乎找不到个人的恩怨。大度,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政治品质,只有心中装着全人类、怀有中国梦的人才有。 咱两彼此结识也是近十年的事,借的是“联谊会”之缘。不过,由于我从中学时代就读《世界知识》(近十年不读了),因此你的文章是读过的,算“神交”了吧? 1956年宋庆龄访问茂物植物园兰圃,那时我刚从巴中毕业在茂物华校任教。那天带了学生堵在入门处,和苏加诺、宋庆龄“零距离”接触,(为此事我还在《新报》发了文章)不知那天你在场否?如在,那算早见过啦(现在让我做这样的事,给个豹子胆吃也不敢,那时年幼无知,也没有今日的防恐安保概念)。 末了,由于我的童年是在singkep岛(属廖内群岛)度过的,所在的“村子”(其实是华印杂居的小居民点,才一二十户人家),酷似峇哈巴村,你童年玩过的那些玩意儿我几乎全玩过,也有我的“安哇尔”,叫“AMAT”,我1950年底去雅加达念书时他爸特送我5元叻币作“顺风”。他是个农民,五元叻币当时可不小哟!彼情彼景,我终生难忘。因此,读你的书,也勾起我的一些“乡愁”来。第45页有很多书名,没书引号,微疵也。 不管我们如何怀念曾经的美好日子,但“自觉已开始迈向人生边沿”。人生,来是偶然,去是必然,没啥可讳言的。人生,“如能再来一次,自信还能做得更好”,为弟有同感焉。 我忙于家务,帮看方两岁的孙子,闲时少,边饶有兴味地读书,边敲键盘,文字乱,费你神去读此信了。打电话,我听力有些差了,不太便。请谅。 乐华 2014-03-23 《生命的感动》读后感 《生命的感动》是黄书海的力作,读后的感受也很难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可以感受到书海的“赤子之心”所跃动的生命。这部力作,绝非沽名钓誉,正如他所说的,无论他有诸多不凡的经历,他也只是“小学生”。香港 林淑明 他的谦虚,也可从他近距离接触党和国家领袖,为他们担任翻译所写的《翻译杂记》体会到,他没有“大张旗鼓”地以“为毛主席作翻译”或“担任毛主席译员”为题。 先达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而在青少年时就已出类拔萃的,唯有黄书海。他在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只是“小黄”而已。然而虽是“小黄”,已走上了亲身感受毛主席、周总理音容笑貌,而以切身的体会写下了领袖们的风采风度,这是先达之光照亮了的先达之子,直接承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光辉的普照。 他在毛主席身边的感受,极其深切,有着他人所不能有的体验,他说:在毛主席身边,“几乎可以感受到他那压倒一切的魄力。”他认为坚决贯彻毛主席提出的外交工作指导方针,并且有所创新,周总理是“第一人”,他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三句话“在周总理身上体现得最为完美”。他说:能把元帅、诗人、外交家这三重身份融为一体者,陈毅“独一无二”(他用“或许是”加以“限制”不必要)。给陈毅当翻译的“小黄”,“会让你远离紧张,情绪放松”。 这些感受,赋予书海无限的生命的感动。 书海忘不了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影响的几位老师:郑子经、李国海、林少青、伍涣沾、陈斯刚…… 书海的同班同学,不少是原“海燕级”和“火花级”的同学,其中林瑞玲,是书海的老伴,黄炳崇、李隆达、王羡琦都已经走了。 书海还到过棉兰的丹南,对黄石明校长的建树与贡献,用当地农工“赞不绝口”予以高度评价。 点滴的读后感受,不尽于此,留在心中,言不尽意。 一、活出光彩 雅加达 陈永和 人生七五享天年,知足长乐感恩天。活出光彩多充实,平凡生命留范典。 生老病死难避免,何怕死神纠缠绵。自古人生留骨气,淡泊名利守清廉。 二、深切哀悼 (惊悉高一组同学陈特飞、方棋源、黄坤相相继逝世,甚感悲痛。谨以此小诗致哀) 狂风骤雨惊动吹,树老叶黄纷落坠。永恒情谊分离散,留下悲景痛心扉。 先达情永在 在联谊会各部中,福利部一直被公认为工作最忙碌且最繁重的部门。联谊会乡友们渐已步入老龄化阶段,大部份已届耄耋之年,开始加入长者之列,身心渐走下坡,有的长期病榻在床、有的经常往来医院、有的病痛多行动不便……等等,这是老年人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至此,福利部的工作今后将会更加复杂、繁重。香港 璧琦 自联谊会成立以来,我们福利部义工组及部分热心的会友,经常性地默默无闻为乡亲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他(她)们不辞劳苦地奔走在港九、新界各个角落,去关心探望有病的乡友,给他(她)们送去了联谊会的温暖和关怀。 在福利部义工组中,每当提起陈玉茵的名字,认识她的先达人个个都竖起大拇指,赞赏不已。她是理事又是一个义工,她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为乡亲做了很多的工作,从不讲条件,功不可没,获众多乡亲的高度赞扬。林振喜会友寄来了诚挚的表扬信,信中说:“……玉茵及联谊会领导,十分关心会友的生活疾苦,在我的记忆中,玉茵她最勤力、最勤跑腿、经常不辞劳苦、任劳任怨、风雨无阻去探访护老院,关心病危的乡友,这种工作精神,值得赞扬!我建议联谊会《简讯》能报导她的事迹,让先达精神,代代相传下去!”信中的字里行间深深地表达了对陈玉茵的钦佩。 从外表看,陈玉茵平时并不多言,但只要福利部有任务下达,如节庆假日慰劳老弱病残乡友、乡亲离世追悼会……等,不管对方是否认识或熟悉与否,只要是关爱的事,她从不计较,总是二话不说,不讲条件,认真负责,全力以赴地完成交给她的任务。 当她听说余秀兰母女不幸罹患顽疾、周福新乡亲病重入院,不经思索,一马当先,风雨无阻地独个儿带着礼品去探望他(她)们,她全心全意地为有病的乡友付出一颗真诚的爱心,不争名,不争利,可说是理事中真正的关爱样板,值得赞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她那莫大的关爱之心,体现了先达人常说的“先达情”的优良传统。她证明了“先达情”不只是挂在嘴边,而是溶入生活,并付诸予行动,而转化成精神美德。我们为此感到骄傲! 陈玉茵,继续努力,为联谊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加油! 中国志愿者教师王红眼中的先达 王 红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一年前,我从寒风凛冽、漫天飘雪的中国北方来到全年烈日炎炎的雅加达,刚下飞机迎面扑来的热浪,如同雅协老师的热情,让我受宠若惊。在雅加达短暂的培训后,我便在赴任学校黄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那个期待已久的地方——先达市苏丹阿贡学校。还记得由于飞机晚点两个小时,我们到达棉兰已经晚上11点多,我们不得不连夜乘车赶往先达市。天空中洒下的雨点由小变大,啪啦啦地打在车窗上,像是迎接我们的号角,车窗外一闪即过的印尼特色房屋、黝黑皮肤的印尼人、热带特色的植物、还有几个正准备回家的小吃摊,让我在雨夜里冥想接下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当车子驶出棉兰市,周围是透彻的黑,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棕榈园、哪里是橡胶园,这时倦意袭来,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雨声,我在疾驰的校车上进入梦乡。——庄奴 转眼间,我已在这个被誉为“多巴湖畔的一颗明珠”的先达市生活了快两年了。这里如诗如画的风景、这里善良淳朴的民风、这里热情好客的人们、这里一吃难忘的美食,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美得如诗如画 先达是一个仅有140多年历史的小城市,位于海拔近400米的苏北高原上,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而离先达仅50公里的多巴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以其旖旎的湖光山色著称于世。 放眼望去,多巴湖就是一座被青翠的植物覆盖的绿岛,交叠错落的山脉被原始森林所覆盖,波平如镜的湖水被高大挺拔的椰树簇拥,被浓浓绿意映衬的湖水与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零星散落在湖畔边的淳朴村落、急速驶向远方的快艇、沿街而立的店铺、在水边嬉戏的孩童,更是这幅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多巴湖,我已去过四五次了,但是每次她都会以不同的色彩来迎接我。或许就像神话传说中那样,多巴湖下住着一条美人鱼,她有着神奇的魔力,用魔力掌控着多巴湖每分每秒的变化。多巴湖有着清凉又舒适的环境、优美又迷人的风景、宁静又素雅的平和,如果你厌倦了喧嚣嘈杂的闹市,那么这里,便是你安宁喜乐的地方。 而我任教的学校——苏丹阿贡,是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复合型学校,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文化气息浓厚的学校,是一个有着“回”字形精巧布局的学校。学校有着四千名可爱的学子,有着两百多位博学的老师,有着美丽而干净的学习氛围,这就是我任教两年的、让我学会成长、让我不断感恩的学校。 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毛曾说过“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 印尼不像中国那样四季分明,一年中只有旱、雨两季。雨季时,每天下午,一阵清爽的风从窗而入,天空拉下银灰色的荧幕,一切准备就绪,雨滴如小家碧玉一样羞哒哒地从空而降。听着窗外潺潺的雨声,嗅着浓郁的呢土气息,煮上一杯清茶,欣赏一段优美的文字,享受着雨天带给我的平静祥和。但是有时候,倾盆大雨也会不约而至,把我刚要晒干的衣服打湿,或者直接把我淋成落汤鸡,但是我仍然很喜欢这种酣畅淋漓的清爽。 先达这座小城也是一个有着中华文化气息的城市,战争年代,先达有“小延安”之称,巴人以及妻子刘岩等革命人士先后在先达组织各种活动和机构支援中国抗日。先达还是苏北印华文学的发源地,在这个小城市中,有许许多多的华人。而且他们还有一种特殊的方言——先达国语,据说刚开始来印尼的华侨大多来自福建、广东一带,他们各自说着各自的方言,很难沟通,后来随着华校的创办,他们从川贵一带聘请中文老师来先达教汉语,从那以后,老师们的地方口音、本地学生自身的家乡话、印尼语等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先达国语。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浓郁的乡音,看到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华人面孔以及商店里淋琅满目的中国货,隐藏在内心的恐惧感、陌生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热情好客的“家人” 遥不可及的不是十年后,而是今天之前。当我回国后,仰望着中国的天空,看着飘飞的云朵,一定会想起在印尼还有许多关心照顾我的“家人”。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能够在印尼遇到这么多善良可爱的人们,是我们的缘分,也是我们的荣幸。先达促进会的各位老师、阿姨们,她们像家人,也像是朋友。她们的爱无微不至、她们的情真真切切,她们的无私给予、默默陪伴,让我在异域他乡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还未离开便已怀念,我们聚餐时的欢声笑语,我们在多巴湖时的感动,我们敞开心扉聊天时的畅快,各位“大师级”的厨艺,还有她们那种为海外华人的牺牲精神和热情,这所有的所有无不是我在印尼的美好回忆,未来的路不能陪你们一起走过,希望你们永远健康快乐。 学校的董事、校长、主任还有老师们对我也很关心。记得第一年刚来学校,那恰逢是榴莲飘香的季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跟朋友一起去买榴莲,当我拎着榴莲回来时正好碰到AKEN董事,他问我“你喜欢吃榴莲?”我随口一说“喜欢啊”。没想到过了一天,董事送来了两个大榴莲,从那开始我真真正正的爱上了榴莲。AKUN董事也经常送来剥好的榴莲,真是让我过了一大把“榴莲瘾”。学校的李华征校长、杨贵虹老师、LINA姐、SHERLY姐、秀珍老师、飞翔老师等等对我也是关怀备至,她们有的教会我成长、有的教会我感恩、有的教会我积极进取,无论曾经如何,都非常感谢有你们的陪伴。学校的老师们经常送来她们自己做的美食和先达的小吃,她们经常带我出去游玩,她们也时常下午来我家玩,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开开心心,不知不觉中分别已在即,回想初次见面时的场景还如同昨天般清晰。 先达的华人对我很热情,本来素不相识的阿姨叔叔们,现已成为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记。记得刚来时,出去买东西,由于语言不通,在吱吱呀呀地半天还是说不明白,后来一个华人阿姨过来帮忙翻译。或许对她们来说这只是说几句话的事情,但是对我们来说却除了感动就是感激。先达的各位叔叔的关爱有如父爱那样沉默而伟大,虽然平常没有过多的言语,但是他们心中却始终挂念着自己,他们出去旅行回来总会带些特色小礼物,我生病时他们也一直帮忙买药之类的……张叔叔的细心、卢叔叔的哲理、郭叔叔的热情、刘叔叔的默默关心,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来的阿姨叔叔们的关爱,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千言万语难诉深情,只能祝各位一切安好! 忙碌而充实的工作 作为一名国际汉语志愿者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不仅仅是教授汉语,还要根据实际需要介绍并传播中国文化;不仅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传播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还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展示文化,做一本“活教材”。 除了每周上午的日常教学外,还必须负责学生的各种辅导工作。每年的“汉语桥”世界中学生比赛和市级的汉语比赛是学校最重视的两个汉语比赛,从2013年1月起,学生每天下午便会来我家,我从学生不会讲的平舌音、翘舌音、儿化音以及舌面音等开始一一告诉发音技巧,有时候简单的一个音就会花一两个星期的时间,但是当学生学会的那一刻,心里不自觉地为学生感到骄傲。从演讲稿的准备到中华才艺的教授,辅导的每一步都是非常艰难痛苦的。才艺的衣服不合身,我就一点点为她们改制;没有才艺表演的道具,我就想尽办法为她们制作,为此,不知花去了多少个下午和晚上,不知为此推脱掉了多少件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汉语桥”世界中学生省级选拔赛中,我所辅导的四个学生全部获奖,分别是洪宗良获得冠军、吴明榴获得优秀奖、黄浈玲获得优秀奖、关正益获得优秀奖。冠军洪宗良代表苏门答腊省参加印尼全国的“汉语桥”比赛,由于抽到了1号,所以只获得优秀奖,对他寄予厚望的人们感到甚是可惜。 在先达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华语演讲及诗歌朗诵比赛”中,我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学生,并且加班加点地给学生辅导。最后不负众望,学生取得可喜的成绩,在高中华裔组朗诵现代诗歌比赛中,洪宗良获得冠军,黄浈玲获得季军。在高中非华裔组讲故事比赛中InkaDiftha获得亚军、Yogi获得季军。看到学生拿到奖杯时开心的笑容,觉得一切的劳累、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先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还是比较浓厚的,会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在其中当然少不了中国元素,于是抓紧给学生排练中国节目,比如在清明节“乡友会”、市级卫塞节,学生表演的功夫扇《中国功夫》、古典与现代结合的舞蹈《玉生烟》以及一些中文歌曲等。学生排练时的汗水最终在舞台上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为学生鼓掌! 结 语 那时候,阳光铺洒在身上,总觉得时间漫长;而如今离别在即,才明白什么叫做时光匆匆。先达这座年轻而厚重的城市给我太多的记忆和感动。恋爱的男女常说“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座城”,我爱先达,是因为这里有一群人让我深深感动,是因为这里有许多事情值得我去怀念。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