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 达 通 讯 (第117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www.siantarpeople.org 2011年2月14日 目 录 电话铃声带来的惊喜 林秀兰 洁霜的情谊铭诸肺腑 铁 生 印华文坛巨擘李洁霜 林叔明 ——附:中联办贺卡 随想•心语 林瑞玲 回游先达 赵守通 先达情带来的幸福感 黄美玉 电话铃声带来的惊喜 福州 林秀兰 去年12月29日晚,我正在观看《隐形将军》电视连续集。突然电话铃声响,一般在晚九时后少有电话。拿起话筒,传来似曾熟悉的声音:“我是新慧级黄文和,还有春潮级周泗来给你打电话。”啊!真是莫大的惊喜!文和说他们福建之行,原计划先到泗来老家南安,然后到厦门,再转到福州与张爱群和我见面。因旅途劳累,天气寒冷,身体不适,取消赴榕,准备明日乘机返港,为此,在厦门给我电话。 62年(1948—2010)来第一次联系上,多珍贵的声音。蒙“新年老人”厚爱提前给我送来2011年最大最大的贵重大礼包。 文和声音洪亮、语气风趣、热情怀旧。他说两个女儿已成家,事业有成。他们夫妇含饴弄孙,家庭美满,晚年幸福,为他高兴。从中惊悉其二姐妙珍老师病重住院已半年有余,听了为之难过。现今医学发达,祝愿黄老师早日康复。 黄美玉校友陆陆续续给我转来香港“简讯”,从中获悉文和退休后,仍发挥余热,参与香港“简讯”编委工作。在“简讯”中拜读了文和多篇佳作。文笔流畅、精辟,富有人情味,亲切感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服老的精神,令人敬佩。 忆当年在先中,新慧级和春潮级是“隔壁班”。进进出出,我认识好几位春潮级同学。我有听闻泗来的名字,见过。其中有丁宜老乡伍护德、李明龙、苏松仁等。杨幼云、洪玉英后来成为丁宜媳妇。最熟悉是杨幼云。她和我在丁宜华校共事13年,是同学、同事亦是师母。(她是张灿昭老师夫人)。 接着和泗来通话。他声音沙哑低沉,健康欠佳,不好占用太久他的休息时间。他告诉我,坐轮椅已有12年之久了。我为他坚强与病魔作斗争的毅力而感动。我自2005年以来,左眼瞎右腿残,行动不便,常有消沉悲观情绪。泗来的毅力感染了我。我会以乐观心态对待自己,为绚丽多彩的人生而生活。 在北京“先达通讯”里,得悉泗来虽有病在身,仍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对“先达人社区网站”更是大力支持,鼎力相助,精神可嘉。泗来和书海两位独具慧眼有远见,超前的时代意识,创办了“先达人社区网站”。让国内外先达人广泛地、及时地,不论时间、不论区域在网站上阅读到有关先达人方方面面的信息、活动。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中,为先达人办了件大好事,先达人感谢他们。 接完电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里涌现文和、泗来的身影,萦绕着他们俩当年朝气蓬勃的学生模样。“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溜走了62年无情的时光,试问变化有多大?我随即从书橱取出《先达照片》,从彩照后半部翻阅。看到了,有几张他们俩和校友们的合影,满面笑容,神采奕奕。不像已步入古稀、年迈力衰的老年人,欣慰。我凝视相片许久,浮想联翩。回忆在先中就学情景,历历在目。虽只短暂的两年,可同学们给我深刻的印象、浓厚的情感,蕴藏在我心中难于忘怀。 随后,爱群来电话,问及有否与文和通话。她说考虑是长途电话,没有多谈。是啊!62年太久,要谈的话不少。限于时间,只好长话短说,此次我们虽未成会见,未谋其面却喜听其声,足矣,乐哉! 香港“简讯”、北京“先达通讯”、“先达人社区网站”,把天各一方的校友乡亲的距离拉近了,让想念的人得以联系、联络,重叙乡情。真是千金难买的情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值此新春佳节,遥祝文和、泗来两位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洁霜的情谊铭诸肺腑 铁 生 洁霜离开我们已有数月,但他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里。他虽不苟言笑,但待人敦厚温柔,我深有感受。 祖国改革开放后,洁霜就迫不急待地回国观光探亲访友。当时中印关系中断,回国还有些风险,只能经香港、澳门办理另纸签证进入国内。他每次来京总要看望老前辈老同学:陈丽水、叶木英、林克胜、张爱兰、伍英光、李月姣、宋良赞、吴丽娟、陈清泉、陶少棠、施宝琴、杨国坚、陈月明、黄书海、林瑞玲等。 我翻开相册追寻洁霜来京留下的踪迹。1982年2月他第一次到我三里河的家来访,第二次是1988年春到我真武庙的家来看望,继之是2001年成功申办奥运会那年以及2005年秋先达校友会成立8周年。这些照片都是洁霜的相机拍下后相赠的。凝视这些照片,心情仍像当年相见时那样激动。 我离开先达近六十年,其间曾两度回先达,都是洁霜玉霞热情亲切的款待,至今仍记忆犹新。 第一次是1991年12月27日,回去奉接父亲的寿坛,这是忌讳的事,而先达我已无家,如何落脚真是千愁万绪。 我经雅加达到棉兰,由镜河素珠接待。当时镜河、洁霜、喜坤都在棉兰做生意,三人志同道合,经常在一起聚会聊天,畅叙国内外情势,形成亲密的“三剑客”。洁霜和喜坤得知我到棉兰即分别宴请叙旧。洁霜经营文具店,但家还在先达,每周回去与玉霞团聚,因此热情邀我到他家去住。 洁霜把生意交给弟弟岳枫后,陪我回先达,吃住行全由他安排,照顾无微不至。我单独住三楼,安静舒适,我不吃辣,玉霞就少做辛辣的菜或外买,正餐之外还有水果、点心、咖啡,替换的衣服由印尼佣人洗熨…… 次日,洁霜带我去拜访原细、齐爱、瑞琳、镜荣兄嫂,了解父亲丧事及奉接寿坛有关事宜。隔日,他和镜荣兄陪我到新山祭奠岳父母、镜坤、焕沾和郑子经先生的墓。 此后,洁霜就一直陪我去拜访、看望亲友,感谢他们对父亲生前在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照以及逝世后丧事的筹办。这些亲友有:洪清贤、涂武宗、韩笑、邱金喜、邱盛昌、张海源、阿比、陈丽毕、肖邦豪、张爱香、罗孟兴、李侃生、陈瑞兰、郑廷深、余和彩、杨青莲、洪玉光、王国琦、张瑞凤、肖祺鸿、李远松等。 1月21日一早,洁霜陪我到观音庙骨灰堂奉取父亲的寿坛,直驱棉兰机场,经雅加达回国。 还有一件事他从未透露过,那就是推荐我父亲回国观光。我是看了《忘不了的岁月》一书中洁霜写的“一块石碑”这篇文章才知道的。他写道:
虽然父亲生前未能回国与母亲子孙团聚,但终年后还是回到了国内,而且落户在首都八宝山人民公墓,终于落叶归根。母亲逝世后,骨灰和父亲安放同一墓穴,最终在极乐世界团聚,两位老人在天之灵亦可欣慰矣。这应感激洁霜玉霞、原细齐爱、镜荣兄嫂、英香子女和镜河素珠等的殷切相助。 第二次回先达是2007年3月26日参加世界先达乡亲恳亲大会。这是先达人空前的一次大团聚大联欢,散居各地的先达游子纷纷奔向故乡来参加这次盛会。 我们老俩口和三个妹妹惠兰、秀兰、晓蓉相约一同赴会。天津的笑英提前去印尼,我托她转告洁霜、玉霞,我们想到他家落脚,又要给他们添麻烦了。 抵先达后我们才知道洁霜、玉霞早已移居雅城,先达的家仍保留,由女佣照管。为了接待我们,他们提前回先达把房子拾掇一遍。除了大清扫外,还雇工修理了电缆、电灯、电风扇,购置了枕头、褥子等卧具。后来三个妹妹参加旅行团活动,没有去住,让他们白忙了一阵,实在抱歉。 我们老俩口加上笑英焜辉、如林彩英、健生都在洁霜家住吃,此外,还有先达和各地洁霜的亲友、学生如润生、暹贞、鹏程、泗来、德华雅容、演昌、书海瑞玲、文德、清耀等接踵到家看望、叙旧或到外面餐叙。虽然洁霜应接不暇,但还挤出时间陪我们参加恳亲大会和看望老同学老朋友。 因忙于接待和参加活动,洁霜无暇清理拟搬到雅城的心爱的藏书,只好顺延回雅城的日期,不能和我们一道走,但他拟就了一份名单,热情邀请到他女儿经营的SAUNG海鲜馆品尝风味,让如林彩英张罗。 那晚盛宴办了四大桌近五十人出席,其中有木英、玉端、香玲,遂源秀华、书海瑞玲、耀东、永坚锦金、福英、荪梅、国琦姣英、团贤、士琦、春和、达明惠娥、文辉、锦寿、爱玲、桂良、惠兰、秀兰、笑英焜辉等。菜肴丰盛,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洁霜虽远在先达,但一直牵挂着宴席的事,当晚就打了电话询问经办情况,问及那些人莅临,永坚、福英、玉端……来了吗?我一一作了回答,并代表在座的嘉宾感谢他和玉霞的盛情款待,全场暴发出热烈掌声。掌声通过手机越过时空传至洁霜玉霞,表达大家深切的谢意。 时光荏苒,洁霜已成古人。值此辛卯年清明节来临之际,写下此文,以寄托我们对洁霜深深的哀思。 印华文坛巨擘李洁霜 香港 林叔明 在先达联谊会欢聚宴席上,建生赠我《桑明漫笔(一)文艺小谈及其他》。 洁霜的“漫笔”、“小谈”,所显现的,是洁霜在印华文坛上的巨大作用和广泛影响。如今洁霜走了,但愿后继有人。 (一)洁霜多才多艺 多才多艺的洁霜全面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涉及小说、散文、诗、赋、词、曲、联,以及通讯、报告、速写、小品、文艺批评,文学评论;仅在诗这一方面,就论及打油诗、讽刺诗、朦胧诗、散文诗,谈论了诗的意境、风格、锤炼。阐析了形象化、公式化、概念化和唯美主义。 (二)狠批败类 宏扬丹心 洁霜狠批了数典忘祖的华界败类、华裔冯姓人。冯某诬蔑不忘祖籍国的华裔印尼公民为“没有正确的国家观念及没有正确的公民隶属感”,痛斥冯某“视父母之邦为妖域,视祖籍为芒刺”的言行是“割断乡根,自绝于中国人”。 洁霜以事实证明印尼华裔公民,既不忘祖籍,更对印尼社会作了巨大贡献,起了不朽作用,他们为争取一个平等公正的印尼社会,甚至付出了生命代价,他们是林群贤、萧玉灿、陈粦如、叶添兴、黄自达、张希石、黄文泉……黄文泉是先达人,黄家人都热爱印尼,也热爱中国。 洁霜又以美籍华裔知名人士为例,宏扬了他们的“照汗青”的“丹心”。他们是杨振宁、贝聿明。他们理直气壮地来祖籍国中国效劳服务,冯某自然视之为“效忠”祖籍的“叛国之行为”,好在冯某不“代表”美国,美国政府根本不认为他们“叛国”。 (三)维护华裔固有的文化特点 洁霜致力维护华裔固有的文化特点,痛斥冯某所谓“中国化”、“再次中国化”的谬论是“混帐话”。 洁霜笔伐“台独”小丑,狠批陈水扁跳梁,谴责其为“政治骗子”,“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这个小丑终于坐牢。 附:中联办贺卡 收到中联办新年贺卡:恭贺新禧。 八旬老人,普通百姓,年年有中联办贺卡。 在中联办,这个老百姓只不过是一个人名,而在这个老百姓手上的贺卡,是祖国的关怀、关心、关注、关爱的一个印尼苏岛侨生。 有许多印尼侨生,当年奔赴祖国,被没收了“出生字”,在不重返印尼的字据上签名,义无反顾,走上了这一条不回头的路。这一路上来,有一帆风顺的,有无辜受难的,有误入歧途的,有百折不挠的。在苦辣酸甜,祸福凶吉,备尝之后,如今有植根大陆的,有定居香港的,有浪迹天涯的,有终老他国的,这许多不同的去向,有许多不同的心态。有坚贞忠诚的,有离心离德的。既有无限后悔的,也有无怨无悔的。 中联办的贺卡,是对无悔者的嘉奖。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