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编辑根据《中国侨网》特稿摘编整理
一、多国为华裔“正名” 肯定华人历史贡献
2014年3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签署决定书,正式废除1967年第6号通告,把“支那”(cina)改称“中华”,标志着这一存在40多年、对中国和华人的歧视称呼一去不复还。 2014年5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议会通过决议,为该省在历史上歧视华人的一系列行为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该省省长克拉克说,“我们很遗憾曾经制定过歧视性的立法和种族歧视的政策。我们保证这永远不会再次发生。” 2014年5月9日,美国劳工部首度将19世纪兴建横跨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华裔工人列入“劳工荣誉堂”,并举行表彰仪式纪念150年前逾万华工刻苦耐劳构筑铁路的坚毅精神,许多华工后代对美国政府正视被忽略的历史感到欣慰。 曾几何时,由于政治、历史等因素而导致海外华人在很多国家或地区遭受政治迫害和种族歧视。随着时代发展和华人社会地位提升,不少国家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立法或调整国家政策,维护多民族、多种族、多元化共存的文化理念,承认华人在本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为华人“正名。 二、华人抗议“辱华”言行 团结维权集体发声
2014年5月18日,西班牙电视一集带有辱华情节的电视节目一播出,华人观众一片哗然,这已是该电视台一年之内的第三次辱华行径。
事件一经曝光,引起旅西华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强烈愤慨。旅西班牙华人迅速做出反应表示强烈抗议,打出“组合拳”维护权益。5月21日,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发表公开声明,对西班牙电视五台所播出的节目发表道歉声明。 2014年7月,美国福克斯电视台主播贝克尔在节目对中国人使用侮辱性称谓,并大谈“中国威胁论”。与此前发生的多起“辱华”事件一样,贝克尔的言论激起了华人群体的强烈抗议。 海外华文媒体、网站报道相继跟进报道,发挥了舆论的导向作用,各侨团组织集体抗议,展现出华裔族群的力量。 三、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举行 习近平会见
2014年6月6日,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在北京开幕。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500多位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与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务委员杨洁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作了题为《继往开来 相融共赢 全面深入推进和谐侨社建设》的主题报告。 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以“服务社区、和谐发展”为主题,探讨在新形势下推动海外华人和谐侨社建设,引导海外侨团健康发展,提升海外华人社区服务功能,实施海外系列惠侨举措,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力量,同圆共享中国梦。 四、首座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启动 华人反响热烈 2014年7月7日,海外第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启动仪式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预计将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落成。 纪念馆位于旧金山中国城,由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旧金山华人建筑设计师周丹、李桃、方欢和蒋张担任设计。 创办人之一、馆长方李邦琴表示,这栋建筑是1927年创办的《美洲国民日报》旧址,也是方氏家族发源地,将这栋记载海外早年抗日宣传的建筑改建为海外第一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具有历史意义。 华侨华人各界人士纷纷给予支持,捐款捐物。方李邦琴还出资购买了一架二战驼峰航线的退役运输机,拟重现抗战历史。纪念馆暂定于2015年9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 五、四中全会《决定》将维护侨胞权益纳入依法治国
201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 《决定》提出“强化涉外法律服务,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 这是从依法治国的全局出发,将依法维护海外侨胞权益纳入依法治国的框架,意义深远。侨务专家指出,《决定》将成为“依法治国”理念在涉侨事务中的基本指导方针。 一直以来,保护本国侨民的合法权益是符合国际惯例的,此次《决定》把维护海外侨胞权益纳入依法治国框架之中,有利于相关部门依托法律更加规范化的开展工作。 六、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举行 倡议成立华文文学联盟 2014年11月19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主办,暨南大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承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广州开幕,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华文文学界人士与会。 大会以“语言寻根、文学铸魂”为宗旨,旨在分享世界华文文学的最新成果,团结世界各地华文作家,追寻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文学梦想,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全球性传播。大会汇聚了张炯、饶芃子、严歌苓、吉狄马加、陈若曦等著名作家。 会议倡议成立了“世界华文文学联盟”,并向世界华文文学界人士发出倡议:以文化人,赓续精神命脉;以侨为桥,让世界了解中国。 七、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落成 由陈嘉庚倡议兴建
陈嘉庚诞辰140周年,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落成典礼于2014年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该馆由著名爱国侨领、中国侨联首任主席陈嘉庚于1960年捐款50万元倡议兴建。 从倡议兴建到最终落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历时逾半世纪,馆藏万余件绝大部分来自华侨华人的无偿捐赠。涵盖陶瓷类、金属类、漆器类、纺织品类、玉石类等类别。捐赠人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斐济、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坐落于北京东直门内北小街,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中国移民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国”字号博物馆,向世人展现了一部近千年来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画卷。 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欧洲,隆重纪念华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之际,欧洲多国相继掀起了纪念一战华工的热潮。2014年11月26日,法国政府和旅法华社在巴黎举行高规格仪式,纪念一战期间赴欧参战的中国劳工,这是历年来法国政府为一战华工举办的最高规格纪念仪式。 12月10日,比中经贸委员会也举行纪念一战华工活动;英国多家华侨华人社团还联合倡议在英国为一战期间的中国籍劳工建立永久性纪念碑。此外,华侨华人艺术家也创作出多部作品缅怀华工,典型代表是旅法女画家萧青用白描手法绘制的十米长卷《一战中的华工》。 据了解,1916年至1918年赴欧洲战场的华工达14万人,他们来自中国山东、河北等省,主要在英国和法国军队中从事战地后勤工作。他们大部分在战后回到中国,但许多人牺牲于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的流行病。 九、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举行 李克强支持海外华教发展 2014年12月7日至8日,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举办了第三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位华文教育界代表围绕“发展华文教育,振兴华文学校”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期间,裘援平向中新社记者回忆起陪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华校的经历:早在2013年10月,李克强到访泰国清迈崇华新生华立学校,该校高三学生白云莹向李克强表达了希望到北京大学学习的愿望,李克强随即予以鼓励,祝愿她梦想成真。2014年9月,白云莹和同学李慧敏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二人分别致信李克强总理,表示完成学业后将致力于传扬中华文化。 两名学生收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回信,信中,李克强总理以“学长”的身份,鼓励她们好好学习,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做出贡献。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华侨华人子女的华文教育工作,李克强总理给华裔留学生的回信,是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支持和鼓励。 十、华人积极融入住在国主流社会 政坛表现亮眼 2014年,华人群体在政坛表现亮眼,多国华裔以史上最大阵容参与本国选举,并在多个职位实现突破,这也推动了华人更好更快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在法国市政选举中,巴黎13区副区长陈文雄成为首位入主巴黎市议会的华裔。两位80后新移民王立杰和施伟明则分别当选巴黎19区和20区副区长,巴黎历史上首次同时出现3位华人副区长。 在美国中期选举中,华裔参选热情高涨,多位华裔成功当选:加州民主党籍州参议员刘云平成为首位华裔新移民国会议员;李凤迁成功选任马里兰州参议员,是该州历史上首位华裔参议员;加州第28区州众议员选举中,31岁的华裔罗达伦成为加州史上最年轻的亚裔州众议员。此外,旧金山湾区4名华裔当选加州议员,华裔州议员人数实现新突破。 在亚洲,今年的印尼议会选举中,华裔新生代亦实现重大突破,48岁的钟万学当选为雅加达首都特区有史以来首位华裔省长,印尼总统佐科为其主持了就职仪式。 ——本站编辑根据《中国侨网》特稿摘编整理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