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简讯(第90期)

2015-1-4 12: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90| 评论: 0|来自: 香港先達聯誼會

摘要: 简讯(第90期)香港先達聯誼會 2014年12月
第二页

大約是1953年的事。韓江同鄉會球場正舉行國慶聯歡晚會,新民歌劇社演出話劇《人民的敵人》。參演者有吳聞達、張育文、陶雅容,還有飾演炊事員的陳宏偉呢。前三者是新民歌劇社台柱,有戲必少不了他仨,他們演技精湛,表情自然,頗具創意,屢獲好評。育文常扮演男主角Anak muda,而陶雅容扮演女主角Nona。
《人民的敵人》劇中我扮演反派人物大地主。這個地主約五、六十歲,留有一撇刷子般的鬍子。當劇情正進行到地主的姪兒為了自救,截然大義滅親,與他劃清界線,並揭發他的罪行時,我嘴上的鬍子忽然掉了下來,我慌忙地把它撿起貼上,不一會兒又掉了下來,我再把它撿起,這次我使大勁兒把它按在嘴上,以為可以貼住了,誰知還是不行,怎麽回事?原來貼鬍子的漿糊是用薯粉製的,黏性差,表演動作一大,就脫落了,要是用木匠製的牛皮膠,那就萬無一失了。怎麽辦?可不能老是又撿又貼的,這樣戲怎樣演下去?觀眾還不反啦!在這緊要關頭,我心生一計,大聲駡道:“你這不孝逆子,造反啦!”,然後誇張地把鬍子拔了下來,猛地裡往地上一摔,就這樣為自已解了難題,結朿了這場醜劇。
拔鬍子一事,讓「春潮級」老友林錦榮(錦壽、錦莉的大哥)看得真切,當晚他正好是坐在前排嘉賓席上。幾天後我見到他時,想不到他竟然問我:“拔鬍子的動作是不是劇本上寫明,是劇情發展所需?”,我聽後哈哈大笑,高興極了。連對戲劇內行的他都看不出破綻來,其他觀眾更不會提出異議,我就不會挨批了。錦榮,你曾否還記得這件事?也真是可惜垂登兄沒把這一鏡頭拍下來,反而拍下了宏偉(飾演炊事員)舉拳怒打地主的鏡頭。話說李垂登兄他是新民歌劇社理事,專管歌劇社會計工作,他愛好攝影,拍照水平高,如今我們手頭保留下來的,不論是舞蹈、話劇或是東渡椰城、萬隆等演出的珍貴相片,都是他一手辛勤勞動的佳作,感謝垂登兄,你這些珍貴的懷舊絕作給新民歌劇社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1949年新中國誕生之際, 先達新民歌劇社成立。1959年被廹停辦,經歷了11年,是光輝的11年。
當年,新民歌劇社是由教師、學生、年輕男女及愛好音樂的朋友組成。歌劇社有專人統籌,擁有口琴、風琴、大合唱、小組唱、銅樂隊及腰鼓隊等龐大的精銳陣容。據我所知,當年歌劇社指輝是盧永傑,演唱印尼名歌歌手吳國勝,年輕歌手還有伍權德、盧永文等。先達新民歌劇社經常到印尼各地進行交流演出,深受各界好評。
我12歲離開曼曼小農村搬到先達,留宿在親友陳明秋家,和明秋同住一房。明秋有文化,是新民歌劇社銅樂隊的主力隊員,銅樂隊的活動頻密繁多,為了能讓明秋更好參與新民歌劇社的工作,我白天到巴剎去幫忙他做生意,晚上再到「民眾夜校」上學。夜校同班同學有陳耀樞、王玉蘭、吳春枝、鍾九才、林友昌等,在校我們抓緊一切時間,努力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夜校畢業後,我和陳耀樞被分派到華僑小學當教師。經歷兩年多的任教深渊,因印尼政局的突變,眼看形勢愈來愈差,無奈於1959年12月回國深造,乘搭“芝利華”郵輪回國。被分配在福建集美華僑補校,編班補習了半年,爾後被安排在教務處做學籍管理工作。文革期間,被調到農場工作隊。文革後補校停辦,又被調到公社小學做宣傳工作。
1978年中,全家移居香港。為了生活,我一直堅持打工至68歲退休。我曾經租住過荃灣的唐樓、木屋及大厦。退休後,為了豐富退休生活,我經常堅持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如到大會堂觀賞免費的中西樂隊演出、芭蕾舞、五六十年代的經典勁歌金曲等。我也喜愛收集資料,如將好的節目演出內容、免費小報有價值的資料,剪下收集保存,將好的資料存檔保留下來,這個興趣我已堅持了兩三年。另外,我還興趣學會做一些小手工,用「利是封」摺疊成“小燈籠”、“紅雙魚”、“年年有餘”等,讓晚年生活過得更加多姿多彩。

 

張丹,何許人也?讀者會這樣發問,不出所料。
關注香港樂壇的讀者,僅僅在最近一兩年裏,在多種媒體中,或電視採訪、或互聯網上、或報章雜誌,如《福布斯》、《亞洲周刊》以及眾多報紙上,才經常看到張丹這個名字。
香港樂壇,久負盛名。新老歌星雲聚,演唱風格多姿多彩。各種娛樂公司多如牛毛,競爭劇烈,你方唱罷,我登場。物競天擇。
張丹以蜂鳥音樂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CEO),率領他親自打造的著名年輕女歌手鄧紫棋(G.E.M)和具有國際水準的樂隊,高調闖入香港樂壇。他們的出現就像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令人注目,令人震驚。
《先達通訊》上一期介紹了李春潮的事迹。李春潮和張丹在事業上沒有可比性。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是先達人的後起之秀。
仁強樹西育有三個兒女,都很有出息。長子張璜,在房地產和股票投資領域卓有成效,身價幾億;女兒張雯,鍾情于文化福利事業;小兒張丹,雄心勃勃,想在樂壇上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張丹1978年生於香港。在香港受中文教育。九十年代留學澳洲。大學畢業後,九七年返香港。曾在香港會計事務所和澳門博彩業短暫打工。這些工作對他索然無趣。一心只想在樂壇上有所作為。
由於家庭優越的經濟條件,為了音樂,他有機會到日本和美國進行專題深造。
當一切必備的條件具備以後,他毅然決然邁出重要的一步:2004年在香港創辦蜂鳥音樂並自任首席執行官。
初創階段,業務進展並不太順利。他簽約的兩名葡籍男歌手開始走紅時,卻利令智昏,公然違約。張丹通過法律手段,炒了他們的魷魚。
機會總是留給時刻準備着的人。
2006年張丹應邀擔任香港三十多家中學校際歌唱比賽的評委。當時剛滿15歲的鄧紫棋在比賽中所表現出的音樂天賦,引起張丹的深切關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考察,張丹下決心要培養這位極具潛質的小女孩。
周圍的人對張丹這一極具風險的“投注”,看好的人不多,擔心的人不少。但他義無反顧,力排眾議走自己的路。由於鄧紫棋剛滿16歲,未成年,合約由她母親代簽。
接着,如何有效且不落俗套地把鄧紫棋培養成才?這是擺在剛滿28歲張丹面前的一個極富挑戰且艱難的工作。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精心部署,他對蜂鳥音樂在香港娛樂產業中的定位和對鄧紫棋的培養模式逐漸明晰和堅定。他要把蜂鳥音樂打造成具有文藝氣質的創業型公司。
張丹認為:音樂不是單純的生意,不是只能量化的東西才有價值。他努力讓蜂鳥音樂回歸音樂本質,讓有潛質的歌手專心致志地做音樂,不要把音樂當成唯一的“營業手段”。
他努力探索如何把西方成熟的健康的藝術風格本地化,如何把音樂藝術和商業運作有機地結合起來。他拒絕一切與音樂無關的商業活動。他對香港樂壇為了捧紅一名歌手,盛行請客送禮,買榜求上電視節目的庸俗做法也不屑一顧。
在這樣一種明晰的主導思想下,他胸有成竹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經過七年的鍛造,終於把鄧紫棋這塊璞玉,雕琢成如今香港及內地眾多青年歌迷追捧的著名年輕歌手。
張丹對鄧紫棋的培養充滿人性化,引導和個性發展相結合。他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他讓紫棋全面發展,接受系統樂理知識培訓,提高中外文水平,練鋼琴、打鼓、跳舞、健身,練聲樂,創作歌曲,提高社交能力……
他不希望靠刻意包裝捧紅紫棋,而是希望紫棋以她的音樂造詣,優美音色、演唱技巧和獨具魅力的舞臺風格,贏得觀眾的喜愛和推崇。
張丹安排紫棋參加湖南電視臺舉辦的“我是歌手”競賽,就是希望紫棋在實戰中鍛煉和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她並沒有讓張丹失望,在競賽中,她榮獲好幾站的冠軍。從此在內地聲名遠揚。
這是張丹蜂鳥音樂打進內地樂壇所下的一招好棋。
2014年5月,張丹率領蜂鳥音樂來京做兩場演出。敢於到首都北京來開演唱會,這對張丹和紫棋來說,絕對是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嚴重挑戰。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張丹紫棋對這一點充滿必贏的信心。
演唱會安排在五棵松首都體育館舉行。仁強樹西特意趕來北京觀看,並盛邀我們蒞臨觀賞。仁強說,票很緊張。家屬也沒有所謂的“贈票”。頭等座票價980元人民幣。給我們買了兩張。感謝仁強樹西的盛情。
我對音樂是門外漢。但在美國工作三年,對西方音樂和現代音樂也略知一二。
演出前,仁強樹西帶我們去見見這位可親可愛的外甥張丹。他正忙於演出前十幾部電腦的調試,他掌控整個舞臺的燈光、佈景和音響,他正襟危坐在主控電腦前,見我們的到來,馬上笑容可掬地前來相迎。為了不影響他的工作,簡單寒暄了幾句,就讓他回到崗位上去。
整個體育場座無虛席。演出一開始,人聲鼎沸,樂器音響,振聾發聵。當歌手鄧紫棋出現在舞臺中央時,全場亢奮情緒達到最高潮。
環顧全場,儘是年輕歌迷,或曰“紫棋粉絲”。我對身邊仁強說,“今晚,我或許是歲數最老的捧場者!”他說:“能有機會到現場,感受一下年青人的世界,十分難得”!
演出持續了一個半小時,高潮叠起。演出結束後,我對紫棋年輕貌美的母親說:“你的女兒今晚很出彩”。她滿意地說了聲“謝謝”。第二天,首都多家報刊,對這場成功的別開生面的演出,做了廣泛報道並給予高度評價。
蜂鳥音樂接着在武漢、廣州、深圳等地的演出也獲得圓滿成功。
此前,我曾當面問過阿丹(家人和親戚對他的昵稱):“你最大的夢想是什麽?”他略加思索後說:“希望能把中華音樂帶入國際樂壇!”他的回答擲地有聲。
夢想宏大,如何實現,並非一蹴而就!但願這一宏偉夢想一直引領阿丹奮勇前進!
(載自北京《先達通訊》147期)

 

養父離世已經四十周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浮現在腦海中,令我念念不忘。他是我深愛的養父。
我的親生父母是泰國華僑。當時生母回鄉建房子,帶着三個哥哥回鄉讀書,取了個丫環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那時我剛滿月,送給了一個印尼華僑領養。在別人眼裏這似乎是不幸且會被奚落的事情。我並不是棄嬰,有六個哥哥兩個姐姐,我排行最小。出生時父親在泰國經營工廠生意,據兄嫂說:父親當時擁有一艘貨輪,行駛在湄公河上,安排家中十幾個工人給河兩岸的鄉鎮居民推銷貨物,生意相當興旺。大姐今年94歲了,六十年來所經營的地產和建築生意依然興旺,提起王泰發建築公司(姐夫名叫王漢龍),曼谷人皆家喻戶曉。
如今,我信了主才深有領略,生母其實是受了神的感動才將我送給人,而養母也是受了神的旨意才領養我的。我要感謝神,凡事臨到我都有主的美意在其中,自我未出娘胎,衪對我早已有了安排,使我離棄偶像,陶造我的生命,衪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衪賜我諸般恩典和經歷,為我的人生寫下動人的樂章,為我的生命漆上美麗的色彩,我沒有甚麼豐功偉績,僅遵照神的旨意領人歸主。我在痛苦中成長,也在成長中受盡了痛苦,讓我真正認識珍惜生命的真義。
我的養父母,性情溫和善良,視我如已出,十分疼愛我,讓我享有親情的甘甜。我自小體質差,不經風霜,每當發燒鬧病,養父總是緊張地守候在床邊,為我熬藥,哄我服藥,直到病癒才放下心;晚間收舖後,家裏慣常吃宵夜,我已上床睡覺,養父總是不忘將點心給我留到第二天;七歲那年,我因換牙受感染,疼痛異常,養父一直留在家中陪伴我、照顧我;我感觸萬千,深感養父母對我深厚的關愛。
1954年我們第九組四位女同學相約回國。臨行前,養父一再囑咐我:“寫封信給鄉下姑母,她知道你親生父母的地址。”。我遵照養父囑咐,1956年,給姑母去了信,泰國父兄很快給我覆了信。我定居香港後,各位兄嫂、姐姐及姐夫都與我母女見面,真是情切切、意融融啊!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老父,老人家欣喜異常,好一個胸懷寬闊的老人啊!回國那天,臨行時,父親特地到碼頭送行,當輪船汽笛聲鳴起,只見老父熱淚盈眶,揮手向我告別,輪船朝着彼岸開去,望着老父的身影我盡不住哇哇地哭了起來……。
1960年底,父親眷念家鄉也回國了。他安排兄長七人一起回國,但因聽說國內物質匱乏,兄長們打了退堂鼓,父親只好留下一間空屋給他們。暑假回家,老父仍記得我愛吃咸肉粽,不知他從哪兒買來了粽料,早就包好等着我回來品嘗,可見老人家是何等疼愛我!老父年少時家境貧困,勞累了一輩子,疾病纏身,1974年舊病復發,預感時日無多,渴望再見我一面,恰逢女兒期考,請不了假,當我趕到家時,已見不着父親最後一面,這是我一生中最感內疚的事。老父逝世出殯送行者眾多,他素常關照的年青人都聲淚俱下含淚送行。
老父生前樂善好施。我家有個工人給父親打了四、五年工,他尊重父親,父親便把廚藝傳授給他,還將儲存多年的錢,買了一幢磚瓦房(地點在原中國街周天財嫂住家)送給他,讓他一家四口有所歸宿;還在大街口為他租了一個旺舖,他的生意比我們店舖還好,父親一生就是這麼樂予助人,從不聲張。一個同姓朋友的兒子,集體到多峇湖游泳,不幸溺斃,屍首失縱。當晚,多峇湖夜幕已深,周邊寂靜無聲、山間小徑迂廻曲拆,而父親卻不顧一切毅然租了一部汽車到達目的地,並僱用十來個划舢舨的印尼人,把屍首打撈上來。回到家已是翌日凌晨,父親還協助死者家屬辦妥後事,在危急關頭父親從不考慮自已的安危;我們家曾收留了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婦人,她帶着一個比我大兩歲的女兒,平時她偶而幫人家做月子,晚間便吃住在我們家,一天晚上,她的房間遭了賊,把她的金鋏子給偷了,父親知道後,重新買了同樣大小的金鋏子補還給她;我們家也曾留宿着一兩個食客,他們無工作能力,只在我家棲身,一住就是一兩年,來去自便,父親還是寬容待他們和他們共進每一餐;父親還領養了兩個女孩,吃住在家裏,讓她們上學讀書,其中一女孩,母親已離世,留下一個三歲的妹妹,她去上學時,妹妹留在家中,由母親看顧。
父母助人為樂的功蹟,數之不盡,我簡略了。他們所受的教育不多,也甚少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但他們的行為卻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們一生。
父親勞碌一生卻一切皆空。清晨天剛濛濛亮,他便要挑着兩個一米高的大竹籃,上巴剎去買幾十公斤重的魚、豬肉、蔬菜等,壓得背都駝了,想到此,我深感心酸,不由自主地眼眶充滿淚水,活了一輩子無以圖報,實感內疚。
如今,信了主,讀了聖經,終於使我明白:捨已為人是奉獻在天的真義,相信神會紀念父親所作的一切。頌讚父親,他是我心中綻放出來的一朵樸素的花,是照亮我心中的一盞明燈,他具有一顆十分真誠純淨的心,純淨得能包容許多的事。
常言道:“做好事,有好報”,感謝神施恩予養父後代的每個家庭都有豐衣足食的生活。求主降臨拯救在陰間而未聞主名的父母。
以此文作為對養父母的懷念,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