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 达 通 讯 (第94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先达照片》读后感言专辑 引言 黄书海 《先达照片》独具特色 周南京 非常珍贵 王克平 三个沉甸甸 张桂昭 《先达照片》集体创作 陈德华 真实感人的历史画册 张玉婷 《先达照片》尽善尽美 林叔明 为了防止遗忘 林龙飞 从天上掉下来的厚礼 陈瑞良 《先达照片》很受欢迎 周泗来 你们做了件大好事 李润玉 撩起我对往事的无限追忆 小 鲁 《先达照片》是历史、记忆和骄傲 林秀兰 赖中元九泉有知一定会感谢你们 赖燕玉 《先达照片》让我振奋 梁迪岩 永远滋润我的先达心 张尔乔 珍贵的花钱都买不到的礼物 李碧云 历史的画卷 林友联 盼望已久的《先达照片》 方旗娥 《先达照片》读后感言专辑 引 言 黄书海 经由雅加达先达同乡联谊会总主席饶朝联亲自出面交涉,几经周折,当然也少不了破费,终于2月26日把滞留在海关的2000本《先达照片》,悉数取了出来,并迅速地有条不紊地派发给先达乡亲,皆大欢喜。 《先达照片》的出版,在先达乡亲中引起强烈反响,奔走相告。每位乡亲,立足于各自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独到视角,正在细细解读《照片》所蕴藏着的深刻内涵,正在感受着重温着《照片》所带来的愉悦和美好回忆。 挖掘先达华侨华人历史的美好时光和闪亮事例,不揭历史的疮疤,更不在疮疤上撒盐,而是与时俱进,促进先达乡亲的大融合大团结,这始终是《先达照片》的主要价值取向。 先达乡亲,不管属于哪个年龄段,也不管在什么时代,只要你曾经在先达生活过,总会有令你感动和难于忘怀的人和事。今天,通过《照片》,让你有机会寻觅和重温曾经有过的感动,这是对已逝岁月的纪念,对生命的纪念。 许多乡亲看了《照片》,情绪激动、心潮澎湃,通过各种方式,或电话、或来稿、或书信、或伊妹儿……倾诉着内心的愉悦和感受。这是先达乡亲历经岁月磨砺后所发出的心声,是通向海洋的洪流。 《先达通讯》特拨出版面,刊登感言,以供广大读者交流和分享。 北大教授周南京:《先达照片》独具特色 十分感谢你寄来的《先达照片》,这是今年我收到的第一份厚礼。我看了一下,觉得这本相集独具特色。其中有两点: 一、我看过很多同类书籍,多数以某个学校、某个社团为主题,而你们这本是以城市为单元,是以前所未曾见到的,是个创举。 二、相集汇集了那么多照片,其中不乏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照片,非常难能可贵。这对研究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极具参考价值。 先达虽不大,却培养出不少杰出人才。《先达照片》中,刊登了一些,但太简单了,希望你以后再编撰一本先达人物志专辑。 (注:周南京教授为印尼归侨,华侨问题研究专家,著作等身)。 上海王克平(巴人长子):非常珍贵 《先达照片》非常珍贵。 我不是先达人,但看了你写的序言,对先达历史也略知一二。我对先达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日占时期,我父亲巴人和他的战友们曾经在先达等地战斗过。我曾经有个愿望,什么时候找个时间到先达一游,看看我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见一见曾经和我父亲并肩战斗过的先达乡亲。但现在看来,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因为,知情者有的已故去,健在的年岁已高,行动不方便。 相集里刊登了有关我父亲活动的三帧珍贵照片,其中两张过去未曾见过,太珍贵了。以后出书时,我一定会用上。 天津张桂昭:三个沉甸甸 《先达照片》收录如此多的历史的、现在的照片,承载着先达华侨华人的历史,捧着它感到沉甸甸的; 《先达照片》工程浩大繁重,你们为此做出了重大奉献,为先达乡亲提供了这样一部既精美又极具珍藏价值的相集,你们的功劳也是沉甸甸的; 翻开《先达照片》,每一页都充满着浓浓的先达情,经过时代考验的先达情更是沉甸甸的。 先讲这三点。我的读后感,容后再说。 香港陈德华:《先达照片》集体创作 期盼已久的《先达照片》出版了。我同意书海兄的意见:《先达照片》是先达乡亲的集体创作。自从2006年北京先达校友会、香港先达联谊会倡议出版《先达照片》后,国内外乡亲纷纷寄来珍贵的历史相片,远至上世纪卅年代到二OO七年,前后相隔七十多年。 一个人口不多的先达,竟然可以征集到三千多张相片,这是难以想像的。再加上乡亲们从精神上、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事实本身反映了先达人的团结和凝聚力。 刚过元旦,香港的先达乡亲收到了《先达照片》这份“元旦礼物”。《相片》派发后,陆续接到不少电话,一般的反应是:“《照片》很清楚、漂亮,很有意义,很不简单……” 陈彩兰姐说:“我们三姐妹看了《照片》,感觉很好,它给了我们一段美好的回忆。但见到自己的亲人、朋友比我们先走,不免伤感。”她还主动提出领取一本交给澳门的宪忠、瑞英。 雅贤姐收到《照片》后非常激动。她既打电话到北京,又打来香港对我说:“货车只能把七八本《照片》送到花园屋屯门口,害到我扛到半死。”“看到《照片》后,我和少青高兴极了,很感谢你们编委为先达人做了这么多事。”我开玩笑说:“当年的雅贤可是个靓女啊!”她笑呵呵的说:“我本来已经很高兴,你这么一说,我今晚更睡不着了。”她表示:汕头的先达人,她会负责派送。 先达的媳妇宋嫂嫂收到照片后惊奇的说:“你们(校友会、联谊会)能搞出这么有意义的相册,真是功德无量。我一定会让孩子们看看他们的爸爸(李汝泽)、姑姑(荪兰、荪梅等)学生时期的模样”。先达的女婿黄源泉(椰城华侨)说:“先达真是出人才,他们能为国家领导人出力,说明他们学有成就,也是先达人的光荣。” 较年轻的琼叶妹妹说:“看了《照片》很好,不需太多说明,照片本身已经说明历史”。 陈其树说:“从《照片》中我看到了很多老师,尤其是我最尊敬的陈月明老师。” 林仙桃老师的外甥女说:“照片太好了,我已经通知了李敏建表哥(李国海老师之子)赶快去领取”,并说你们理事太辛苦了。我回答说:“还是先达乡亲的全力支持。”她说:“没有好领导也不行。” 陈志鸿、陈丽凤兄妹看过《照片》后来电:“陈老师,你们做得太好了,我用了大半天时间看了《照片》,看到了父亲及前辈的相片,也看到了少年时期教我们的老师。我们享受了一个美好回忆,也衷心感谢老师们对我们的教导。” 良全来电告诉我:“先达乡亲看到《照片》后,非常高兴。一位潮州的先达乡亲正好回乡祭祖,他便把《先达照片》供奉在祖先祠堂,表明后代人确实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浓浓的先达情家乡情表露无遗。 在交谈中也谈到《照片》不足之处。 一、在收集相片方面不够全面,从六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是个断层,反映不到这廿多年先达人的生活状况。 二、一位热衷收集相片和关心印尼华人体育活动的玛琅朋友说:“你们的照片很好,能搞出来很不简单。但1953年中央政府邀请印华球队回国一事,在当时对印尼华人社会影响很大,一张印华全体球职员与赵总领事在驻椰总领馆的合照却没登。太可惜了。” 三、校对不够细。棉兰的朋友说:“除个别年份、姓名错漏外,还把驻棉兰领事的姓名搞错(137页把马殷领事误为沈一平领事)。” 张琼郁女儿玉婷:真实感人的历史画册 捧着《先达照片》,那翠绿色的封面和印着印尼特有的印花图,使我感到十分亲切,仿佛又回到了那美丽的千岛之国。 我出生在印尼的首都雅加达,但从来没有到过先达市,只是在家中听父亲说起那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那里有父亲青春的足迹、有他亲密的战友和学生、有他美好的记忆…… 打开《先达照片——高原小城的故事》,我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阅读着每一张照片和照片的注释,体会着岁月的感动与美好。这里面有我熟悉的和不熟悉的前辈们,随着一篇一篇的翻阅,让我更进一步真实地了解前辈们的过去与今天,了解那一代人对美好人生的信仰与追求,了解他们在艰难生活中的坚强与乐观,即使是被日本侵略军抓入牢中也仍然是笑对人生。 父亲去世后,我对父亲的老朋友一直有一种想念,比如王谦宇叔叔、杨国坚叔叔、吴国胜叔叔、张谷和的女儿张爱玲……等等,他们此时在哪里?还在老地方吗?他们的身体怎样?此时在照片中都能一一寻找到他们的身影,他们至今仍然健康、快乐,让我倍感欣慰。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一辈的先达华侨真挚的情谊。《先达照片》记录了先达华侨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深厚友情,那一幅幅和谐温馨的相聚、红火热烈的联谊场面,都印证了先达华侨至深的情感。 在这里我深深地为本书的作者、主编黄书海叔叔所感动,虽然他已77高龄,但却主动承担着主编这副重担,并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这部真实、感人的历史画册,使先达的老前辈与后辈人共享。 香港林叔明:《先达照片》尽善尽美 (一)美哉先达 先达美,先达好,先达永远在心中,先达人永远忘不了。 《先达照片》是先达美的照片。无论旧貌新容,对先达人来说都是美不胜收。 虽然老先达的铁丝栏中的巴刹,圆形的两座海鲜巴刹,沿榴莲街的“十间厝”、加油站、印尼人理发摊、鸡摊都已荡然无存,观音庙换了妆,先达监狱改了行,中华学校不再有露天大操场,所有的商店不再有“go kha khi”,先达永远是先达。先达公园中的塔的“变身”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先达火车站已经冷落,《先达照片》也没有在先达河玩水的anak muda,但是先达就是先达,一种难以言状的深情热爱往日的、今天的先达。 《先达照片》展现了多峇湖的身影、新老先达的容貌,三枝水可以消失,沟水不再日夜奔流,先达河永远不会干涸。 (二)先达人永远互相信任 《先达照片》是先达乡亲的集体记忆,一页一页翻,万千感慨来,六章外加序与跋(编后话),烘托出熠熠生辉的多峇湖畔明珠。 先达,苏北高原的山城,有山有水,绿树成荫,清新凉爽,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峇湖泛起微澜,任何一次排华浪潮到先达风平浪静,反而是华侨社会出现过兄弟阋墙的波涛,分裂成两派的兄弟几乎水火不相容。 这是中国“苏北的延安”现代史在小小先达山城的反映。这一先达美誉,不必回避,更不容抹煞,不应无视,更不容亵渎,难忘巴人在先达的教诲,“侮辱国家元首罪”的遗憾,开除大批学生的“先中事件”的学潮,也难忘国民党人、三青团员坚贞不屈,坚持理念,一心一德,贯彻始终。先达人之间有怨无仇,可以“一笑泯恩怨”。尊重历史以史为鑑,有今日的“九二共识”,国共和解,“台独”失势,台海不会有战事,“和平统一”会到来,祝愿中国台湾领导人访问北京,中国国家领导人台北设宴。 (三)相集小有不足 相集小有不足。 首先是先达著名闽籍侨领陈嘉音误为“陈佳音”,《先达通讯》曾为此道歉。 其次《先中事件》中的壁报,是由学治会宣传股与秘书共同负责,以致荷兰警长也只审问这两人。壁报没有编委会,因此没有“编委”,被开除的第一批学生全部是学治会执委,黄石明、林祥愿和杨淑如,都不是这一届的执委。 有几处把余振邦误为“余正邦”,(“振邦”、“正邦”是两兄弟,没错——书海注),蓝美松误为“兰美松”。有一处李月蓉误为“李月容”。(“蓉”、“容”,本人都用过,正如你的“淑”和“叔”一样通用——书海注)。《先达简图》中的“马里哈”,实为“马里辖”,这是苏岛地名约定俗成的福建话译音。 林龙飞:为了防止遗忘 著名中国新闻摄影师贺延光说:“拍下就是永恒。摄影的功能不仅是为了观赏,有时是为了防止遗忘。”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记住了昨天,才会更珍惜把握着的今天,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先达照片》很好地防止遗忘,是珍贵的历史纽带。 像展开在我面前的画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振奋人心的瞬间,那众人欢呼的热烈场面……犹历历在目。经这一历史回顾,借用保尔的话,我们应可以自豪无愧地说:我没有虚度青春。虽然有遗憾和不足。 清一色与半色 《先达照片》是清一色的先达人共同谋划和切磋的硕果,是先达情的瑰丽结晶。 我是棉兰来的,与先达有缘。52年以来一直感受到真诚温暖的先达情。任教后又取得先达居民证,成为先达纳税人。这样我大概可算个“半色先达人”吧。 很自然,感受会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爱国。诚如陈老丽水先生说的,这是先达情的核心。《先达照片》集中、多角度、全方位、历史、凝练地展现这“先达情”。 我和我的宿舍生,来自五湖四海,都是‘半色先达人’,深深感受‘先达情’的温暖。《先达照片》也反映了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这里,我要向编委们说:你们劳苦功高,衷心感谢。也向玉成此重大工程的慷慨人士致敬。 三进先达 我第一次到先达是一次伤心之行,是随家父来奔丧——我三叔林有仁不幸病故。我三叔就是林永汉的父亲。三叔早年为婚姻自由离棉兰到先达定居。 在我的记忆中,先达是美丽的,但也是忧伤的,而给我的印象是短暂、瞬间消失的。 1948年我第二次到先达,是进入社会之旅。我是初中毕业班学生,为给毕业刊筹经费到先达、亚沙汉各地拉广告。 第一次较清楚地欣赏这清秀怡人的山城。时间虽短暂,但印象是美好诱人的,有了重游的愿望。
最新评论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