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华校友通讯
先达先华校友 主办
总第1期 2015年8月 目 錄 温馨通告 北京先华校友会 夢魂裡的先達 林叔明 童年的回忆 张大永 言为心声 沈华英 在教言教中的小故事 林秀兰 校内的点点滴滴 陈 鸣 欢乐的六月 陈木兰 文字的魅力 阿 理 老人会、乐龄会、还是耄耋会 陈武炎 东北游 陈永和 不虚此行—印尼之旅 邓荷香 多峇湖的沧桑 陈 默 姐弟为父亲写悼辞 回忆爸爸 林琳 林宏 悼周泗来先生 朱 蓝 何怕夕阳教惆怅 陈永和 专栏 永一生延续徐悲鸿的文艺生命 廖静文 温 馨 通 告 北京先达校友会定于2015年9月12日上午11:00时在北京木樨地北蜂窝路20号天外天烤鸭店举行会庆十八周年活动。谨请北京先达校友暨海内外先达乡亲和校友踊跃参加。 桑榆晚景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来吧!珍惜这次难得的聚会。 北京先达校友会 【资料】北京先达校友会2015年年会(18周年会庆) 时间:2015年9月12日(星期六)上午11:00 地点:鸿运天外天烤鸭店(海淀区北蜂窝路20号) 乘车路线: (1)军事博物馆对面换乘65路到“会城门”站下车,南行约250米,路东(汉庭连锁酒店东侧)。 (2)西客站北广场换乘65路、特18路到“北蜂窝路”下车,北行208米,路东(汉庭连锁酒店东侧)。 夢魂裡的先達 記憶中的先達,也是消失了的先達。今非昔比,面目全非。當年,先達主要的兩條街道;一條通稱「大街」,雅稱「女皇街」,原稱是在位的荷蘭女皇御名:威赫明娜,這個「大名」,老百姓是不用的。另一條,原稱「尤麗安娜街」,是當時的公主,現任的荷蘭女皇。按「女皇街」的規則,可叫「公主街」。但先達人把公主的芳名簡化,叫「留連街」,確實是一條令人留連忘懷的山城街道,也叫「榴蓮街」,把公主芳名簡化成熱帶水果之王,是先達人的幽默。香港 林叔明 當年的先達,不少街名用的是中國大城市的名稱,有繁華熱鬧的「南京街」,有人車稀少的「北京街」,有中華學校所在的「福州街」,學校右側一條小巷,居然叫做「中國街」。「中國街」就「中國街」,泱泱大度的先達人不在意。「榴蓮街」的一端,是林木茂密的「班端」,出入先達的車輛在此三叉道上,也可駛入「女皇街」。另一端是風景優美的「丁邦雅隆」。童年時代的腳跡,踏遍了這一帶靜悄悄的小街、小徑,那一帶的青草綠樹,永遠活到現在垂垂老矣的先達人心中。 當年的先達動物園,售票處有個鴕鳥蛋,孩子們對此巨蛋感興趣,接著是百鳥長廊,分隔著的一間一間露天的、寬大明亮的鳥屋,呇種美麗的小鳥在各自居所內的樹上、山石上、唱著歌、飛來飛去,後來,只剩下沒有鳥的長廊,鳥兒死光了。春節遊動物園是先達人的一大樂趣。過節的先達人在這裏高高興興、快快樂樂。記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隻獨角犀牛,傻傻地兀立在園欄中。王謙宇老師詩賦的「三枝水」,那青草茵茵的斜坡和嬌小的灌木,使「三枝水」在清新空氣中噴向天空。其實是三股小小的噴泉。 先達的吧剎,獨具特色。一邊是「榴蓮街」,一邊隔著停車場加油站,就是大街。另兩邊,一邊如果沒記錯是「北京街」,一邊忘了街名,我們聯誼會一位負責人的家就在這條街上,這長方形的大吧剎,佈置井然,整齊乾淨。從「北京街」、「榴蓮街」的吧剎門進去,就是兩座分別賣豬肉、牛肉的長方形建築,一家肉舖一個窗口隔著絲賣肉,只有老闆伙計才能進入。過了這兩座,就是沒遮攔的雜貨建築了,多半是華人的買賣。靠近停車場那一半則是印尼人的坐地舖和露天的印尼糕攤,早晨來這裡買印尼糕點做早餐的人很多。 「榴蓮街」的一邊,跟大吧剎隔街相對,沿街一列賣雞的吧剎,印尼人擺賣的雞,一籠一籠一字擺開。最特殊的是圓形建築的賣魚吧剎,密閉在兩座自動關閉的魚市場內的魚蝦腥味絕不外泄,推門入內,冰塊散發的冷氣使魚市場內的溫度比外面至少低一二度。魚吧剎不臨街,臨街的是一字擺開的印尼理髮攤子。先達吧剎的衛生是一流的、先達街道的清潔也是一流的。大小街道陰溝流水潺潺,二十四小時不停的流,一天又有幾次沖洗--吧剎的垃圾,從小溝沖入「榴蓮街」的大水溝。水溝的下游,一天有幾次的大水被花生商人利用來沖洗花生--因為水溝是清潔的,沖洗刷後的花生泥土才把水弄混了。白了少年頭的老鄉們,有沒有跟媽媽上過先達吧剎?會不會在夢裡走上幾遍先達吧剎。摘自香港《簡訊》第17期 童年的回忆 1931年日寇侵占东三省之后,不断把其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号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一致对外。南洋华侨在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及其他爱国侨领和抗日志士的号召和推动下,也群起响应。香港 张大永 位于地球偏僻一隅的小山城——先达的上空,也响起了抗日救亡的歌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九一八’,‘九一八’!……”。 父母亲像众多华侨一样,不愿当‘亡国奴’,密切关注国内外时局的发展,关注国家的前途、中华民族的命运,并且响应当时“国民政府”的号召,踊跃捐输,支持国家抗战。出生于1931年的大姐,在先达幼儿园就读时,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参加了到大街上义卖筹款的活动,支持祖国抗战。 1941年12月8日,日寇悍然发动太平洋战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邻邦先后沦陷。许多原先从中国南来新马活动的爱国抗日志士和文化人,如胡愈之、郁达夫、巴人等等,为了逃避日寇的追捕和杀害,纷纷乘船偷渡来苏门答腊西部的武吉丁宜等地避难,并继续进行抗日宣传和组织活动。 次年3月,日寇又攻占了荷属印度(即今日之印尼)多个地方,包括苏门答腊首府棉兰等地。资料显示,巴人老前辈(即王任叔)和他的夫人刘岩,是在1942年10月从苏西转移到苏北的棉兰和先达的。他们与日寇南侵前就在苏北棉兰等地进行抗日活动的“华抗”(苏岛华侨抗敌协会)和“反盟”(苏岛人民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联系,共同筹划和领导了当地的抗日斗争。 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出卖,1943年发生9-20事件,导致两个抗日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爱国抗日志士被捕被杀,巴人和刘岩被迫转移到先达一带乡间避难,一直到日寇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就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得到当地一些幸免于难的爱国抗日青年的协助和掩护,安全地躲过了日寇的追捕,并继续从事抗日秘密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培养了不少爱国抗日青年,提高了他们的理论认识和思想水平,为迎接抗日战争胜利新形势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寇投降后,巴人和刘岩以及在他们影响下的这批朝气蓬勃的进步青年,纷纷出来进行各种活动,并且到先达的中华学校教书。巴人老前辈和他的夫人刘岩也亲自到学校教课。在他们的努力下,爱国进步团体,如职工会、妇女会、青年会如雨后春笋般浮出水面。 老师们在课堂上,不仅讲课本上的知识,也讲国内外大事,讲《西行漫记》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教唱革命歌曲《延安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以及各种抗战歌曲《歌八百壮士》、《新加坡河》、《长城谣》、《救国军歌》、《旗正飘飘》等等,激越嘹亮的歌声,响彻了先达上空。 说实在的,那时候,年仅十一、二岁的我,就爱上了这些歌曲。学校举行歌唱比赛,我的参赛歌曲,就是《歌八百壮士》。记得当我站在台上,张开喉咙激动地放声高唱:“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引得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高兴地笑了起来。此外,在黄妙贤和黄妙珍老师的安排和指导下,我和她们的侄儿黄光辉同学还在学校大操场举行的文娱晚会上,表演了《黄河大合唱》里的《河边对口曲》。还有一次,黄妙贤老师还安排我在陈斯刚老师表演的一出抗日剧里当“活道具”,在戏里每当他被日寇特务拷打时,我就躲在幕后哭叫着“爸!”一声。另外,三弟和我只相差一岁,身高和模样长的也相似,又是调皮贪玩的孩子,也被表演叠罗汉的大哥哥们看中,吸收我们参与演出。 可以说,当年先达的文娱演出活动轰动了整个山城,记得这些演出多是在日里大戏院举行,每次演出都由吉他乐队先出场,演奏轻快悦耳动听的夏威夷乐曲,随后精彩夺目的节目纷呈,有安排得很紧凑的“叠罗汉”节目、歌咏和戏剧等,吸引了先达的乡亲 父老和孩子们的目光,每晚都座无虚席。记忆中,当时我也曾带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了巴人先生自己编剧的反映华侨劳工反抗白人种植园主残酷剥削的《五祖庙》,深深地触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后来我才知道,当年苏北地区的印尼人民政权中心也曾设在先达,得到了以巴人等老前辈领导的先达左派爱国民主人士的热情协助和支持。他们努力引导和说服一些华侨改变对印尼人反对荷兰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斗争采取的“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保守思想和态度。他们领导下的先达妇女会、职工会、青年会等进步团体,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主动地与印尼各界的人民团体一起,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八一七印尼国庆节,联合举行庆祝活动,共度佳节,增进友谊;而先达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文泉老前辈及其下属吴国胜等,还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印尼人民军的游击战,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荷斗争。 先达的这些进步活动红遍了整个苏北地区,“小延安”之美称,由此而来。影响所及,我家“与时俱进”,由支持蒋委员长抗战转而支持共产党解放全中国,从此以后,我家一众大人孩子都成了“红屁股”,除了堂弟和我留在海外闹革命,大哥早早就病故,其余姐弟妹(包括堂姐),都先后回中国学习和参加工作,外婆和父母亲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回国养老。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变成一个热烈的“红屁股”的时候,外婆曾幽默地对我说:“小心啊,阿永,不要由‘红屁股’又变成‘赤屁股’了!”由于年幼的缘故吧,那时候我对这句话,并不理解,只当是外婆开玩笑说的话。其实,现在想来,这句话富于哲理,是她对从小就热衷于政治的小外孙未来人生旅途发出的“预警”:千万不要由极左变极右。 1953年初,我接受组织的任务,在母亲帮助下,为建立一条地下航线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先达。 记得当年离开时,先达这个小延安已被荷兰殖民军占领,巴人老前辈被捕,母校被“蓝屁股”夺回,进步团体和爱国民主运动遭到镇压,那是“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刻。然而,由于印尼人民的英勇斗争,以及1950年代“四海翻腾云水怒”的国际形势,荷兰殖民者被迫结束了它在印尼长达350年的殖民统治,小延安——先达,已然“旧貌换新颜”。恰似“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的一派新气象。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左派团体的铜乐队,坐在大车上,为办喜事的人家,沿街轮番吹奏起《歌唱祖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激动人心的革命乐曲。电影院进而放映着许多新中国和苏联出品的电影,书店里销售着新中国和莫斯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革命书籍和唱片,令你目不暇接。 此时,先达的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响应祖国的号召,回中国深造或参加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巴人(王任叔)获委任出任新中国驻印尼的第一任大使,得到苏加诺总统欣然同意;受他影响或培养的许多老师和同学先后到中国大使馆担任印尼语翻译,另一些则投身到棉兰的中印文报刊工作;先达中华学校教育出来的许多同学都分散到苏北各地小城镇当教师或校长。可以这样说,先达小延安的美称,不仅传遍苏北地区,而且已经名扬海外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先达爱国民主运动之路硕果累累,自然是跟战后亚洲和世界人民(包括印尼人民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这一“五洲四海风雷激”的时代潮流息息相关的,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与此同时,也是跟巴人老前辈的正确指引以及他的许多优秀的学生——当年的亲历者和践行者的努力工作和无私奉献分不开的。没有这一切,要取得以上的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时间和历史证明,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不仅爱国爱民主,支持中国人民的反蒋解放战争,而且也爱印尼及其人民的自由和解放斗争,支持他们反对荷兰殖民主义者卷土重来。巴人等的革命激情和身体力行,实际上,也给当年印尼华侨指明一条正确道路:只有跟印尼人民一道,同甘苦,共患难,自己的权益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自己的前途,才会有光辉的未来。这一点,对于今天已成为印尼公民的华人,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间和历史还证明一点,由于巴人等老前辈及其培养和教导的年轻一辈所进行的这些活动,使得先达的中国人和当地的印尼人都能友好相处,即便在战乱的岁月以及苏哈多掌权的新秩序年代发生大规模反华排华逆流的时候,先达地区的华人所受到的打击和损失,相比之下,也是比较轻微的。 书海手记: 先达中华学校恢复原名,虽然是迟到的正义,依然受到先达乡亲的热烈欢迎。 此前,我曾与铁生(病前)商议,趁一些老人还健在,尽快完成中华学校百年史的编撰工作,但后因忙于其他工作而搁浅了。今年,中华学校恢复原名,机会又来了。 中华学校百年史,就是先达华人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晚年能有机会结识几位忘年交,是一大幸事。沈华英就是其中可以谈心的一位。 我很感激她,刚动完眼疾手术,便给我写了一封充满深情、藏否人物、针砭时弊的长信,特别是后半段有关“九·三0”事件后中华学校的遭遇和演变过程的论述,很具参考价值。 我手头已搜集到有关中华学校战前和战后一段时间的资料,待编写完后,陆续发表于《先达通讯》,以期先达乡亲,特别是老一辈的补充、改正。 请阅沈华英来信:“言为心声”。 言 为 心 声 尊敬的黄书海老师:棉兰 沈华英 虽是刚动过眼手术不久,视线还不甚明晰,阅读常因双眼红痛疲涩而不得不暂停,然而,还是忍不住让《生命的感动》中丰盛而充实的人生阅历,一页页地掀激起心灵一波又一波的感动和振奋。当智慧品德修养内涵达到某一层次时,谦和朴实的外表也难掩雍容气度。 首次见面是在已故郭瑞琳先生的家。记得当时刚踏入厅堂,迎面七、八位慈颜长者言谈正欢,儒雅的您迎了过来,温和亲切地说声:“我可以抱一抱你吗?”一股孺慕之情顿时热涌上升,多年来压抑着无数难以言喻的辛酸委屈,刹那在慈爱长者的轻轻拥抱中竟得以纾解。不知当时的您是否察觉我眼中闪动的泪光? 那些日子,除了几个极为诚挚珍贵的知已,一部分了解的友人以外,我只肯以漠视和不屑分辩的倔强,冷对更甚于过桥抽板的无情谣言。其实,言者在不明是非黑白的情况下,不在意查明实际真相,反而不负责地恣意传讹,无疑是一种人品的降格。 六十年代,因红、蓝派之纷争波及学校,学校一度被政府当局接管并改名为PPS,约两年后归还,再易名PN. SEHATI。直到76、77年间,事缘当时的华裔校长和教育部人员之间有所冲突,校长被当局扣押不放,情势紧张,苏北教育局遂插手欲据为国有,学校岌岌可危。幸得棉兰蓝派教育界名人张煊先生(已故)从中斡旋,尽力拖延时日,并火急要谢潜芳先生接此重任,声称除他无人能取代。 当时,谢先生已停教从商,在先达独立街经营一小型傢俬店,既不能坐视,唯有在“九·卅”余悸仍重,政治风云还充满变数之下,临时组成最少人数的董事会(仅得四人随谢挺身而出,其余深谙明哲保身之人士诸多推辞)。 此后奔波于先达、棉兰各机关部门,几乎每部门都有咨询的特权,尤以当时谈之色变的LAKSUS这一处最为森严,且规定随传随到。五人当中,数谢的资料被搜集最多。自此,家中的来往信件时有被拆开的痕迹,甚至公然启封。 除需重组新董事会以外,更勒令学校改名。谢几经斟酌遂取名SULTAN AGUNG,这位马打蓝王朝的苏丹,因在位时多有建树,于1975年被苏哈多追封为民族英雄。而利剑与笔杆并列则隐喻“保家卫国”和“知识强国”两者并重的校徽亦为谢所定,沿用至今。 无谓的红、蓝对立并不因“九·卅”事件而消停。有一回,一位已停课的外地教师求助于谢,坦言先到大街(今苏多摩街)当时最大的一间百货商店,店东一问身份随即拒绝:“你们蓝屁股的老师去找谢潜芳帮忙吧!”这种情形下即使手头拮据也不得不伸以援手,过后只能相对感喟。以后竟不让知道,只是我在无意中发现几封寄来的感谢信而已。 讽刺的是谢革新的思维和宽敞的胸襟交游广阔。其中不乏各色人物,有些蓝派人士对他的印象是:人是很好的,只是有点倾左的进步思想。而红派的某些人却又因他率性直言且曾回台升学,认为他偏蓝。 1999年间,谢颇费周章地请董事退位让后辈接棒(虽如此,我是极不愿意。有人对他们有不敬微词。毕竟功大于过,在面临学校危难之际,若非他们和谢共同扛起重任,中华学校是否已步华侨中学的同一命运亦未可知)。 当时谢心目中的首选人士是位中年黄姓殷商,为人稳重低调,具高等学历且热心公益事,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以如此条件处事将不易受掣于多变而不合理的“官腔”“繁文”。 请出后随即捐献一笔不菲的钱款,扩建实验室及添置教学设备。 自古人性的层次有别,当考虑自身条件不及时,莫过于传谣损人,诸多阻挠来掩饰其不自信。加上有“色”之士鼓噪:“红屁股想要抢蓝屁股的学校吗?”是以不久后,终于选择退而让“贤”。 想来若有远见齐心合力,日后必能步先达圣道学校、卫理学校之后增建分校、至今学生又何止仍两千多名,稍少于前、中期苏丹阿贡的三千学生。(前面所提诸事容后编述) 谢生前曾念念不忘欲取回先达前国民党党部旧址扩建为分校(座落于今WAHIDIN街)。由于获知当时棉兰苏东中学校董以大笔钱款解决与政府之间学校地税的问题,竟萌护校理念既相近或能相助有望收回。因而个别向老董事问地契下落,甚至托口信给已迁居国外某校董之子,可惜始终相同答复,实不知地契在哪位校董手中。此为憾事之一。 其二是有意编写校史。谢虽非先达人,但自认非他将无人能编述这百年校史。终因前期一片空白,没任何资料留存,继而请教老一辈人士,亦一无所知,既无法追溯前期校史,复又因当时健康已日愈衰退而作罢,甚是遗憾! 是印尼权威刊物“TEMPO”内《CINA TIDAK TERLIBAT G-30-S》一文及《生命的感动》一书给了我一些启悟。记得多年前曾和学校某校董交谈,耿直的他坦承在位多年 ,即使人证物证仍在的一些事竟被疏忽错解。而我则大为惊讶,可见是有还原的必要。 时至今日,许多人虽已远去,但我想就我所知道的一些校事尽可能详实记下,其中或许资料不够齐全,或许编述有所偏颇有欠翔实,然而我相信必有旁人愿意指正。只是年已耳顺兼眼疾未愈,唯愿为时未晚。 愿黄老师,师母合府健康! 每念及谢生前沉痛感慨:“别人以‘此’求名,我却为名所累。”心中凄恻难以自己。 棉兰 沈华英敬上 2015年5月5日 在教言教中的小故事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教言教,让我讲讲当年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故事。人物是已逝世的李碧玉老师和黄树泉老师。福州 林秀兰 先中学潮后,我回丁宜,碧玉也来住在我家。当时丁宜只有一间教会办的幼儿园。我家是教会人,所以有机会介绍碧玉去任教。丁宜人均讲闽南话,有如先达人讲先达国语。碧玉一句也不会。面对这些幼儿,怎么沟通进行教学的问题难不倒她。首先,她把风琴搬到空地上,从这里着手,为迎合幼儿心理,她不熟练地弹,让幼儿随着琴声尽情地玩,开怀地笑,可高兴了。园里有点心课,她和幼儿共进点心,边吃边笑,有如小家庭,逐步引入常规教学。到书店找儿童活动图片,文图并茂,直观教学,启发幼儿兴趣。在各项活动中贯穿语言学习。渐渐地幼儿会讲简单的普通话交流了。话多了,感情也加深了。结果幼儿们爱上了这位关爱他们亲如姐姐的老师。 负责幼儿园的是牧师娘。美国人不懂中文,经常来园视察。有一天,她问我:“你那位朋友李老师是否常用粗暴话恐吓幼儿?”我笑说:“No,by love。”(爱心)她惊讶地说:“Oh!So wonderful!”(奇妙)并竖起大拇指表扬碧玉。家长们也同声称赞,把孩子交给李老师放心! 另一班的老师是闽南人,槟城幼专毕业,有一套正规教学。碧玉从她处学到不少知识。 碧玉很勤奋,课余苦练风琴,参考舞蹈书,阅读幼儿教育刊物,成了能唱、能舞、能弹的多面手。我说:真行,是个没有毕业证的毕业生,自学成材,好样的! 后来她到民礼和黄石明并肩在丹南农场教书。在广大农民子弟中又有一番新作为。成家后,每逢假日回先达探亲路过丁宜定来我家小憩,亲如一家人。 之前丁宜只有一间蓝派的中和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红蓝分歧很大。1949年底开除包括我在内五位进步教师。丁宜爱国侨胞认为大势所趋,成立华侨学校迫在眉捷。师资缺乏,棉兰资深教师丁韻清前来坐镇校长,曾文原是丁宜新生社同志,辞去先中职务,带着他的得意门生黄树泉也来支援。多了一位先中的,我可高兴了。 黄树泉文静儒气,虚心诚恳,老师们都喜欢他。 安排他负责低年段一个班。他和碧玉一样面临不会闽南话的交流问题,可他迎难而上,强制全用普通话进行教课。耐心地一句一句慢慢讲,学生不懂,重复又重复。为更好接近同学,课余和他们踢球,做各种游戏。有时围坐一起,用简单语言结合表情讲童话故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说碧玉像姐姐老师,他可说是哥哥老师了。 在他教导下,这个班有点特殊。上课秩序井然,聚精会神;高兴时偶而会爆发一阵掌声和笑声;有时作业完成,累了,全体起立,伸伸手,唱个歌轻松轻松。同学们喜欢这种机动灵活、多彩多姿的学习生活。期末,这个班是全低段普通话讲得最好而且成绩优良。 丁校长校务会上总结:以这班为例,凡事不一定循规蹈矩,要大胆创新,有破就有立。 树泉老师虽初出茅庐,没有经验,可他全心投入业务上,肯刻苦钻研,有点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曾文老师慧眼识英雄,是个好伯乐。在众多学生中选上这棵好苗子。树泉出色的表现说明了这点。 不久,他和曾文老师一同离开,为回国深造作准备。临别,丁宜师生依依不舍。他在丁宜时间虽短暂,却赢得丁宜师生的爱戴和敬重。 人走留名,雁过留声。从各方面了解,树泉和碧玉生前在各自岗位上一生践行。清澈透明如一滴水。滴水可以穿石,滴水可以成河。滴水虽小,其力却无穷。碧玉和树泉就像滴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实实在在、全心全意为祖国、为人民做该做的事。我敬佩他们。 翻出一张又旧又黄的相片,是1950年华侨学校成立全体老师的合影。相隔半个世纪有余,事过境迁。十五个老师走了十三个,还健在的只有我和李明龙(丁宜人,春潮级的。)影中人又有多少可歌可叹可悲的故事留给后代。 最后,让我引用黄书海为其二兄写的悼词中一句话“其人虽已殁,岁月有余情”结束我的拙文。 永远怀念他们——李碧玉、黄树泉! 校內的點點滴滴 生命的本質在於健康一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人老了,不老的只有牽掛丶思念與情緣所留下的永恆的記憶。學校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文化對我們民族是最有價值的,它傳承民族的基因。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九卅前十多年的時間,時代賦於我們的是那麼寬闊的天地,大有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之优勢。我們走過了一段美好丶浪漫丶眷戀丶回味無窮的校園生活。可是,生活太安逸了,學習反而被拖累了。陳鳴 記得初中二年級时,班上有位可褒可貶的班委,他在學校丶在團體的工作熱忱無人可比、組織能力特強,這點該褒。但是,他的叛逆性格,就會搞出些無原則的舉動,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是該貶的。一天,上英文課時,有位學生因上課不專心而被老師體罰,體罰當然不當,雖由教導處調解處理了,可這位仁兄仍舊不依不饒,非要老師在班上公開道歉不可,他糾集了一批同學,醞釀了自我入學以來經历的第一次罷課。 高中一年級時,這位仁兄又搞了一回罷測驗。代數老師是個有分量的智深教師,他不慌不忙,義正詞嚴的說:"凡事必須分主次輕重,學生是以學为主。如果有能力搞好正課,方可去參加社會團體的文娛活動,如若不然,竹籃子打水兩頭空,誤己誤人!"罷測驗終告失敗。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一位〃華威先生"型的歷史老師,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忽東忽西,忙開會丶分配工作丶交待任務丶處理問题......。所以,一學期学生只測驗一次。考試前發了一大疊的講義,卻是完全沒教過的,怎麼辦?自學?時間根本來不及,學生唯一能做的便是:希望講義上的問題不要出現在考卷裡。 梧桐樹落葉了,正所謂一葉知秋。為了舉辦中秋晚會,學校組織學生們參加義務勞動,分組打掃梧桐落葉和垃圾。大家都各就各位,各掃各的。可是,大風一吹,樹叶以及垃圾又撒落各處,还添上新的落葉。於是,同學們不再分地界,同心協力,與風賽跑,盡量加速,掃除垃圾。有位同學說:"老往下掉,掃得完嗎?"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樣,是按照客觀規律在新舊交替中發展的。所以,勞動不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精神的需要,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最終,勞動可以讓你從簡單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為了準備中秋晚會的文娛節目比賽,我們抽時間加緊練習。練完後,我和同班同學,身強體壯又肥胖丶大我好幾歲的陳大姐以及教練陳學姐各騎自行車一块回家,途經監獄旁的公路,右邊是有圍石礅的車站,左邊公路旁有半米的砂地便是低下的水溝,沒有防護欄或圍石礅。公路狹小,汽車從身後來了,為了避車,我的自行車車頭向左一歪,以九十度的方向衝向溝沿,前面的轮胎正好架在兩邊溝沿上,有幾秒鐘的時間我定在車座上,還沒想清楚是怎麼回事,陳大姐攔腰一抱,將我抱下車,另一隻手則抓住我的自行車。陳教練則兩手抓著她們的兩輛自行車站著。好驚險的雜技表演。 學校還組織了勞動隊,勞動隊中的男生負責粉刷禮堂,他們同心協力,完成了此項又累又重的工作,應當給他們點贊。 作為組長的小曹帶領組員們給教室安裝擴音器丶換燈管。一天,長得瘦小丶脾氣又好,還總是笑瞇瞇的小陳在裝燈泡時,踩破了薄質易碎的天花板,以致整個人掉下來。第二天上課時,只見他臉上丶手上和腳上都塗了红汞水,座位周圍的同學在關心丶在七嘴八舌。"你也不是胖子,怎麼會踏破天花板?掉下來時你怕嗎?""你如果掉在材質的書桌上就不會這樣痛。""好在你是整個人掉下來,不然,不上不下吊著該怎公辦?"小陳狠狠的瞪了她們一眼"神經病,幸災乐祸,你是希望我的手和腳還吊在上面,才高興嗎?" 勞動隊的種植小組在學種稻,下種後天天瞧,日日看,好不容易苗出土了,長了兩片小葉子。除了勤澆水,還要勤除草。可是,哪是苗又哪是草呢?大家聚精費神,極力辨識。一位同學拔了一棵苗,突然嚷起來:"看!我會認了,苗根上就掛著一粒榖。""你索性拔苗助長好了,真笨!""笨得可愛,讓他吃蕃薯好了!"教語文的李老師說:"知識分子,草榖不分,禾苗當草,卻把草當稻。〃 一九六六年三月廾七日,歷史的烽煙已是席捲全國,烏雲籠罩了整座學校。學生全部停課了,宿舍生回家了,教師宿舍的老師疏散了,學校是死一樣的沉寂。唯有禮堂旁邊單身的老師宿舍還有陳副校長和幾位留守的教師。禮堂前空曠的广场,旋風把梧桐葉吹得像漩渦一樣在地上打轉,轉緊了又鬆開,又在別處轉起來,週而复始。老師們徬徨的心也加上几分糾結。 宿舍中央四方形的花園裡,種了好多玫瑰花,殘淡的花瓣隨風飄舞,这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這種意境,徒增了教師們的不安與恐懼,慶幸的是,有陳副校長的陪伴,讓大家心裡踏實了許多。此時,陳副校長要熬糖水綠豆湯了。幾位教師圍在一起,撫今追昔,感慨万千。熱氣騰騰的綠豆湯,既可溫暖此心,又可起到定心丸的作用。希望這碗綠豆湯不是最後的夜宵。 三月廾八日,昨夜風雨聲,驚破老師夢。先睡醒的老師喊:"陳生陳生,木瓜樹倒了!樹倒猢猻散,不好的預兆啊!"九時許,母校就在這幾位老師的見證下,一紙文書,落下了惟幕。 半個世紀的時光過去了,經歷與磨練已深深烙在腦海中,帶著這份永恆的記忆,老師們又逾越了心里的一道鴻溝,步入耄耋之年。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希望大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客觀條件去抉擇、去取舍,去生活。釋放自己,守住健康,為自己的幸福與快樂加分! 傲立風霜的松樹丶酷熱荒漠中的胡楊樹,在我們心目中已經概念化了。而校門前的梧桐樹,卻永遠移植到我們心靈中。我們敬重的陳副校長和教語文的李老師以及與世長辭的許多位老師們,您們與梧桐樹同在,永遠活在我們永恆的記憶中。 2015年7月12日 欢乐的六月 去年六月八日,初中二年级及高小部的同班同学第一次在“大富豪”酒楼集合。在班主任陈彩霞老师的见证下“先达华侨中学十一组同学级友会”宣告成立。陈木兰 (记先华第十一组级友会周年庆) 时间飞快,在一年里我们曾经组织去峇厘岛旅行;又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第十一组同学也借回先达祭拜祖先的机会到不拉八Samosir的Tutuk、马达山等地旅游。 六月初接到月明同学通知:级友会将于六月廾八号星期日中午十一时,在“安溪”餐馆二楼,举行联欢会,庆祝一周年纪念,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 宴开六桌,也邀请了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除了班主任,还有两位科任老师:吴玉容、吴榴凤老师赴会。很荣幸华中校友会主席黄春和也来捧场;李远华、李远秋夫妇、郑福南同学和几位校友们都来参加,谢谢大家的支持。非常遗憾的是泗水、先达的同学有事而不能参加。 主席梁光中特请了伺仪来主持节目,并推举班主任老师为联欢会的主席,同时也选出了九位同学当级友会的筹备委员。由级主任老师和筹委带领下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切蛋糕。主席代表同学们赠送礼物给老师,谢谢老师们对我们的栽培。拍了一张集体照让大家留念。 用餐时,欢乐的气氛是笔墨难以形容的。过后,我们全体同学到“太阳城”卡拉OK,也准备了游戏节目来庆祝助兴。 余兴节目开始,首先让同学们卡拉OK。今天来了两位男歌手,他们轮着唱,让同学们享尽耳福。月明同学的先生陈顺华一首“情”歌,唱的非常动听,美妙的歌声唤来了同学的热烈掌声。 游戏节目开始了。这是接到主席的通知后才临时准备的,当时负责娱乐节目的瑞仙同学乱了阵脚,马上通知我和翠儿同学当晚见面商讨,结果翠儿同学灵机一动说找彩霞老师帮忙。第二天星期五,碰巧老师在先达联谊会会所二楼练习跳舞,在老师的协助下,娱乐节目终于有了头绪,虽然节目不是很特别,相信大部分同学也玩过。 一个人头像只有眼睛和鼻子,挑战者被蒙着双眼把嘴巴填画上去。看,有的嘴巴在眼睛上、或在脸旁,更可笑的是嘴巴独立在脸的下巴;男同学双脚夹着气球走,看谁走的快和最远;传小物品,在音乐声中,小物件被传到谁的手中正好音乐停,谁就得受罚。突然听见丽丽娇声大嚷:“Ago Nakal!”,原来Ago(翠儿的先生)使坏,故意将手里的“烫山芋”等到音乐停止前的一霎那抛给她,让她惊的娇声叫,把全场的同学惹得哄堂大笑,但罚还是照罚。丽丽是远思同学的太太,是位女歌手,歌唱的好,嗓子也动听,她边唱边舞,动作优美。一首“变脸”的歌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掌声不断,都喊着“Tambo”,因为她唱的好听,不止罚唱一首,结果是唱了两首歌;还有随着口号而摆做动作,似……举右手、摇头……,只要符合口令就是胜利者,结果主席夫人得奖;女同学舞狮,可惜没有锣鼓助威,但有大头娃娃的配合,也换来了大家的欢笑;把橘子(柑子)顶在额头上,两人相对,夹着橘子,随着音乐起舞摆动。看,远思同学和太太的默契,他们投入了美妙的音乐世界里,充满柔情蜜意,轻轻的舞着,好快乐、好幸福的一对啊! 游戏节目结束了,同学们犹兴未尽,时间已是黄昏六时了,大家围着大圆桌,一面用点心、一面七嘴八舌的评论,有游戏节目真好 ,真的很好玩,很高兴。主席太太说:“真的好,尤其我得奖,更是高兴。”大家哈哈大笑,阔别了五十年,男女同学相处的很融洽、很和谐。 联欢会在七点落幕,同学们带着欢乐的笑容,徐徐离开了“太阳城”踏上归程。 有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所以同学们抓紧时间、珍惜可贵的同学情,有时间、有机会再相聚。 感谢级任老师陈彩霞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2015年8月2日 文字的魅力 往日与分居世界各地的好友,用书信,以一粒粒的文字填补了距离,让友情畅行无阻。也很享受那种喜见邮差到家,还有读信的快乐。阿理 而如今,科技发达,大家都用上电话与电子邮件。方便当然是更方便,但却也失去了接到信,拆信的那种乐趣。 今天,意外地接到露从加拿大寄来的明信片,她到美加旅游,我们也还在网上保持联系,知道她一路玩得很开心。但这明信片,让我再享接到信的乐趣,也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她在面对尼加拉瓜瀑布时的心境,更为不忘让我分享她的快乐的那份情意而感动。 从小就爱悠然自得地遨游在文字中,开心不开心也找它抒情叙事。如今,学用它凝着每件美丽快乐的小事,让读者从文字里分享美丽的事物。就如有位法国作家,他说他用文字储藏人生的“阳光”留着“雨天”用。 文字的魅力,是可以穿过时空,也影响着后代。像《论语》、唐诗宋词、《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作家阿浓说“……文字生命力最强,来自五千年前一样可以感受。有时表面看来也平常,但字里行间蕴藏着温柔的密码,留待有情人解读。” 要驾驭文字,把文字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首先需得多“吃”文字。可是年少“吃”不上多少的我,只能动用脑中有限的文字,写出简单浅白的句子。这还需搜肠刮肚,更只能慢慢地搬动堆砌。 自己在报上变成铅字的文字,我想,如果它们可以出声,一定都在大叫大闹说它们还没打扮好,就让我急急把它们寄出了。让它们不是多余地在那一段里挤着,而在另一行却少了它们。嘿,真叫人脸红! 追求着写出让人读后再读,读后有所感悟的那种水平,是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想,除了懂得驾驭文字外,还得加上文学养分,个人修养见识经历,再来,要有份宽广的胸襟。那才能真正让人们感觉文字的无穷魅力。 摘自《永不消失的爱》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