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大规模抗战纪念展揭幕
刘子维 BBC中文网记者 “香港各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型展览”周二(25日)至下周一(31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香港首处被列入中国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的东江纵队九十多岁老兵,在展览现场回顾了当年的抗日事迹。
组织者称这是本年度全香港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抗战历史展览,民众免费入场。展品时间轴始自日本帝国在清朝末年的侵略,至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军梦与中国梦”,香港在抗日时期的特殊地位与海外华人对抗战的贡献是本展览的特点之一。 提供展品的机构包括: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日本皇室宫内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等等。 周一(24日)中国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位于香港新界沙头角乌蛟腾村的“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是100处遗址内唯一,也是首次上榜的香港遗址。BBC中文网记者采访了出席展览的乌蛟腾村东江纵队相关人士,经由他们的口述,展场中的历史资料更加生动。
Image copyrightBBC CHINESEImage caption东江纵队老兵和参观民众在入口看板前比出胜利V字合影。 东江纵队老兵魏瑟一边模拟机枪的声音一边回忆,1941年他在香港粉岭被日军包围两天时,腹中还有尚未清除的子弹。当时东江纵队为了避免伤亡,不主动和日本人正面交战,而是选在深夜包围日军的检查站,用人力优势逼他们交出枪械,“很多日本兵都只是十几岁的少年,我们不打你,不杀你,大家都是有爸爸妈妈的。”他又说:“日本人很怕死,所以他们派印度人守夜。” “我的先辈是军阀,后来家族内出了许多黄埔军校军人”,桂军统领黎冠三的后代,“东江纵队(香港)抗日老战士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黎明曦对BBC中文网记者说。 他说抗日时,隶属于国民党军的家族成员黎学西中校,阵亡于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黎明曦的母亲,原本住在香港佐敦地区,由于住家楼下就是日军占领区,他的外公担心闺女被日军欺辱,因此迁回广东老家。1949年国共内战正炙,在边界关闭的前一天,他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徒步从广东走到香港。 他对于“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被选为抗日遗址感到很高兴,“大家都是中国人,整个民族不要分什么党,都是一同抗日的。”他表示:“香港的情况很复杂,但重要的是,要记得七十年前的耻辱,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更不能忘记。” 年轻一辈 BBC中文网记者在现场访问一位正在端详“清末西方列强丑化清皇朝”图片的年轻人叶小姐。她说会来展场,是因为她是布展工作人员,她认为这场展览较偏向中共立场。但她认为整体而言,香港对抗战的历史诠释算是中立。 开幕当天,民众在外等待入场。现场以中老年参观者居多,也有少数的年轻面孔和学童。 一名看展的10岁女童说:“来看展是想更了解她说:“中学时读过,没有特别说中国很伟大,也有提到英国一直在帮忙香港。”但国民党抗日的历史,则是“都没有提到”。 多元诠释
展览筹组委员会秘书长李国强对BBC中文网记者说,这场展览筹备为期一年,去年的抗战胜利展共计有1万2千参观人次,今年适逢70周年,预估将会吸引更多人到访。李国强表示,此展览的经费是筹委会自行筹措,政府的支持就是免费出借中央图书馆展场。他说:“(各界举办的纪念展)各有自己的特点,办的团体很多,这是好事情,但最大的是我们。” 李国强表示,抗战时期的香港因其地理位置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透过香港把军械运进大陆,日本也要从香港进中国。国共两党都以香港为通道。”他也简述乌蛟腾村的历史,他说因为当时的村长被日本人所杀,反日情绪激烈,所以才会成为重要的抗日基地。 BBC中文网记者在展场遇到出席过八月初另一场抗战纪念展的香港人杨女士。她表示,身为教师,具有传承历史的使命,因此她常出席这类型的活动。她观察到,因为本场展览是由香港的机构主办,资源较丰富,相较于台湾驻港机构举办的展览,本次展场面积也大得多。她说,近年来越来越多机构以自身的历史视角,在香港举办抗日纪念活动。 黎明曦也认为,这五、六年来,中共政府逐渐承认中国国民党在抗战时的付出,不再一味的只向民众强调共产党的功绩。 (责编:萧尔)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