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达的“福建话” 香港 林叔明 老先达的福建话,即闽南话。闽南话在苏东华界通行(亚齐一带通行客家话)。 老先达的福建话相当特殊,有其特点。记忆所及,笔录于下。 红毛,泛指白种人即“洋人”。洋乐队叫“红毛鼓吹”。麦片叫“红毛麦”。西红柿叫“红毛茄”。两种水果“红毛榴莲”和“红毛丹”,前者不知何以有“红毛”之名,后者果皮似红毛,而“丹”谐音Rambutan之“tan”。 二王,荷兰殖民时代的高官。万温浮罗巴有二王府邸,前有小庭园,后有园林。印尼独立后,政府收回作为邮政局。局长常在后厅举行音乐会。 乞吃,乞丐是也。牛奶袋即麻袋。麻绳叫“牛奶索”。花生叫土豆。 Anja,少女。有童谣唱道:“一只飞机飞福建,飞到福建变乌烟,Anja Suisui我无瘾,甘愿吃斋去做仙。”此谣流传甚广,寓意消极。 广府,广东。广府人即广东人。古册,小人书。读书叫读册。头家,老板。老板娘称头家嫂。风车,脚踏车,也叫脚车。针车,缝衣车。缝纫衣服叫车衫。王梨即波萝。火水,煤油。甜粿即年糕。老君,医生。老君厝,医院。惕桃,玩耍。赚吃,谋生。Sai公,道士。打无,丢失。头毛,头发。剪头,理发。 鸡婆,含义丰富,贬义词,多口舌,无事生非。 生gia鱼,“gia”包括雄雌。写成“生儿子鱼”不准确,因为也生女儿。 福建话对人的称谓,尊卑有别。尊者称“人”,卑者以“a”为尾语,例如: 尊:印尼人、中国人、广东人;卑:番a、荷兰a、日本a。 印尼话直接成为福建话的: Kopi羔丕。Anggur红兀。Timun黄瓜。Tongkat拐杖。Babu女佣。 福建话直接成为印尼话的: 楼顶Loteng。豆腐tauhu。糕kue。面mi。 混合型的: Gokhakhi、khatolong。 往事只能回味 旧情可以重温 夕阳絮语话先达 澳洲 凡夫 今年八月回澳洲前,专程赴新加坡探望病中老友,同时见到先达的老同学,庆幸万分! 少年岁月,我是在先达市度过的,在那气候凉爽、阳光明媚、人情朴实的城镇中留下我鲜明的记忆。在那里,有我许多小学的同学,令我依稀难忘。如今,虽然事隔数十年,还常怀念儿时情景,只是小学时期的同学,还能联系至今的,就寥寥无几,珍惜非常了。 山城先达,除了山明水秀,地杰人灵外,也是个平和,乡土气息浓重的地方。不知始自何年何日,据说是中国四川来的老师,把他们那种特殊的国语音调带来这山城。从此,先达华人讲的华语,俗称“先达国语”,就是他们的家乡话了。先达华人是不甘作浅水龙的人们。因此,离乡背井,到新天地里打拼,成了年轻人的追梦。“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朋友当然是同乡土来的更亲切!因此,企业成功了的先达人,聘用的多是自己先达人,成了先达帮。只要你能说“先达国语”,你便是先达人了。我离开先达半个世纪,仍然被视为先达人,乃因我尚能说一口流利的先达话。 陈其树,是我先达中华学校的小学同学,后来又在棉兰的南安中学里,再度成为高中的同窗,我们始终保持良好的交往。高中毕业后,我们分道扬镳,他走他的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最后,他在香港发达了,我也有了个可以在香港驻足的地方。每每到这东方之珠,总是受到他热情的招待。小学的人和事,总是让我们谈得无休无止,情趣盎然! 老陈一再提醒我:到新加坡,我们有几位小学同学,不可住旅馆,一定得住阿香的宾馆,因为除了可以支持她的生意,还可以好好聊小学往事。为此,我和阿麦联络上,定她的房间。抵新时,她手机一直跟踪着我:买电话卡呀,公车票呀,哪上车哪下车的,不停地关照……依然是大姐风范。 麦雅香,小学时叫麦亚香,矮矮小小的个子,说话沙沙哑哑的,是小学同学中最难忘的一位。她的良缘结在狮城,在新加坡开花结果,和老公联手创业。他们瞄准了这狮城的特殊情况,即是印尼乡亲最喜欢光临的地方,购物、理财、看病、休闲等,而经营起宾馆的生意,由于人缘好,人脉广,她成了这行里无人不知的麦大姐。尤其在珍珠大厦、珍珠巴杀一带。 阿香的忙碌是可想而知的,电话接个不停,都是向她要房的。她收不胜收,只好转给其他同业。可见她的生意有多好!百忙中,她带来了一位风华正盛的女士,说是我们的小学同学,让我猜是谁,几经折腾,我还是猜出了,她是四年级坐在我后面的张玉梅。记得曾经一次上体育课时,我因不听话,被体育老师打个巴掌,红肿了半个脸,趴在桌上哭,听到后面女生说好可怜呀,那就是她的声音。如今,倾听她送我的个人唱碟,甜美脆亮的歌声中,依稀还能辩认她当年的音味。 第二天的饮茶,是慧芳请客的,这位在先达入学时和我擦肩而过,我出她入的班上女生,嫁到新加坡后,依然感受到小学同学的苦难,慷慨地把房间挪出,让到新诊病的同学住,此情此义,感动了我,以她为荣;刘松珠嫁到大马,未能抽空来新见我,家务业务的繁忙是可以理解的。座上另一位女生李丹,不是我们先达的同学,却是棉兰南安中学的同窗。因此,我们的欢谈,“先达国语”中加入棉兰闽南方言,更是热烈开怀!临离,慧芳送了两盒据说是出口到美国的三合一咖啡,果然浓郁芳香。当天,我虽意犹未尽,但客不可难主人,再见声中相约澳洲再会,好让我一尽地主之谊! 新加坡的八月,是气候和人情都热的八月,让我既能探望了病中的战友,也重温老同学温情! 先达,我们心中的小延安 先达 彬彬 先达人杰地灵,数不尽的华印名人出自这片热土。多少的华族和印尼人民的儿女,为争取印尼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奉献了宝贵的生命。1943年9月20日,日本侵略者逮捕和残酷杀害大批苏北各地的抗日华族青年,即骇人听闻的九二零事件。每年的9月20日,苏北各地华社都举行纪念活动。先达的华人于1953年在中华义山立了纪念九二零事件的纪念碑,每年的清明节,大家都送上鲜花,缅怀抗日英龙。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华人父母把优秀的儿女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在大庆油田,在运动场,在外交部,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都有先达儿女的足迹。 今天的先达已成了旅游、观光、投资的中型发达城市。经济已腾飞,跟旧日不可同日而语,先达有全印尼最高的观音佛像,有善男信女众多,香火不断的寺庙。有热心为华社服务和团结友族的社团等等。使先达人团结一条心,让先达人情遍地开花,各民族和睦相处。 每天早晨醒来,打开窗一看,那远处忽隐忽现的青山(Bukit Barisan山脉)连绵,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来到先达的人必定要到那风景似仙亦幻的多峇湖和湖中的Samosir岛。当游船在湖光山色的怀抱中行驶,微风吹来,涌起了阵阵的涟漪,极目瞭望四周的群山峡谷。真是老天爷的鬼斧神功,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在先达住了几十年,步行路过市区仅存的一些老旧商铺,在五脚基(Kaki lima),即骑楼走廊,我总会停下脚步沉思,似乎又听见了童年和玩伴游戏的嬉笑声。儿时的玩伴们,在您们的记忆中还有我的影子吗?您们生活好吗?现居何方?甚念!远在他乡的您们常常回先达,用“先达国语”走街坊,拜访老先达吧。虽然不少人已飘洋过海,旅居世界各地,但思乡之苦,肯定人人有之,这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当人们来到这赏心悦目,诗情画意的山城,去探索古老的街道,和怀旧小吃,领略这小镇的风土人情和热情好客的友族,坦白地说,先达人就是走到天涯海角,对先达总是藕断丝连,难舍难分。希望我们人脉永相通,相连。 夜幕又降临,夜深人静,人人早已进入梦乡,唯我思绪起伏,百感交集。那陈旧暗淡的路灯照在清静无人的马路,似乎悄悄向后人诉说岁月的变迁。是啊!人生有太多的无奈。我是挺怀旧的人,我愿把自己有限的力量同大家一起尽力传递乡音,沟通乡情。 当回乡的您们又踏上归程,当您们的步履声渐渐远去,您们不会把先达忘掉的,似乎又听见您们悄悄地说,别了先达,曾经养育我们的山城,来年再见! 祝福你们 激扬人生 鹏程万里 给先达卫理学校高中毕业生的赠言 中国国际汉语志愿教师 杨盛楠 2010年10月,我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首次踏上了印尼这个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旋即,我来到了芳草绿树,气候宜人的先达小城。当我开始在卫理高中的教学时,卫理高中可爱的学生们,你们热情友好的笑容,一声声“老师,您好!”的中文问候,让初到异国他乡的我,倍感亲切,也倍感荣幸! 记得有首中文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在上学时,很羡慕教师这个职业,觉得自己的老师很美丽很神气,等到她长大了也当了老师,才真正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和意义!在与你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老师每每听到这首歌眼睛就会湿润,老师觉得自己就像歌里的那个女孩啊!卫理高中的学生们,我亲爱的弟弟妹妹们,你们对老师真诚的欢迎和帮助,你们学习中文时认认真真的态度,还有你们动听的中文歌,优美的中国舞,让刚刚开始作老师的我,内心常常感动不已! 如今,你们即将告别母校,像鸟儿一样马上要飞离温暖的巢到广阔的天地去翱翔!看着你们行将远去的身影,老师心里有多少祝福和叮咛!就让老师把所有的留恋都化作挥挥手含着泪的告别吧!卫理高中高三的学生们,我亲爱的弟弟妹妹们,启程吧,去勇敢地拥抱生活、奔向未来吧!你们的生命才刚刚绽放青春的美丽和精彩!远航吧,去扬起理想的帆,掌好责任的舵,在社会这个海洋里迎接所有困难风雨的洗礼!我和母校所有陪着你们成长,看着你们进步的老师们一起,祝福你们激扬人生、鹏程万里! 我亲爱的弟弟妹妹们,你们可能也会有偶尔飞累的时候,那时,请记得回到故乡,回到你们曾度过高中三年青春岁月的母校看看吧。再看看校园里的芳草缤纷,再望望操场边的葱葱绿树,再聆听一遍旧日师长的握手言别,深深祝福! 动笔是我对父亲的思念 雅加达 陈唯群 小时候,放学回家,独自一个人在家,习惯上总会先温习功课。再去把桌上一叠叠爸爸、妈妈从学校带回来要改的本子翻一翻,慢慢地一篇一篇的读,尤其是作文。可有一回爸爸(陈宏伟)发现了即被训了一顿。 为了不再使爸、妈发现,就得动动脑筋。最后来一个不用把全部簿子都翻可又能读到好文章的决策,先把记分册打开,找找看那位学生的作文分数最高,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本子翻找,读过后又把它们放回原位,这样一来爸爸、妈妈就不容易发现了,而我也可以安心地继续当“小偷”。 辍学后呆在家两年。为了不使孩子们把汉语忘掉,爸爸给了我们姐弟新的任务。每天每人必须写一篇日记。没有人可逃避,谁要是不写就没得睡觉,即使己是深夜。可说这是一种责任。后来爸爸到外埠工作了,每当回家就会检查我们的日记。趁爸爸不在,我们有时候会偷懒。可是一旦被爸爸发现了又得挨骂,而且必须补写。 当时的我并不懂得,也不了解什么叫日记,只知道那是每天必做的事。我所写的日记被爸爸称之为“流水账”,因为记的都是每天到菜市场买菜、与小朋友玩等等,没有一篇是有特殊意义的,可这样地也写了好几年。 长大后,爸爸经常鼓励我写稿件,但由于我的贪玩而始终都不想动笔。后来,爸爸再次鼓励我投稿,一样地也被我拒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不是一块写作的材料。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至到爸爸与我们永别了,我才偶尔动笔。 遇到不顺心的事、工作上遇到了烦恼,我常会在纸上图写几个字、几句话给自己加油、打气,或写几行字来鼓励自己。 近来却常利用在办公室里休息的时间,或是工作累了的时候,我会在手机里写下一些东西,记下一些童年的记忆……无论我再怎样写,无论我再写些什么,爸爸都己看不到读不到了。虽然留下了不少的遗憾,但动笔却成了我对他老人家的一种思念…… 林叔明更正 本刊118期发表的“先达中华中小学校训育处致被开除学生之家长”公函,出现一点谬误,应予更正,以免使此“历史文物”成为贻笑之物。 一,“此颂”之后本无标点,如今所见之句号,非本人所加,必须删除。 二,原件乃公函格式:“闻并颂”三字另起一段,顶格;“时祉”二字又另起一段,顶 格。 编者注:上述公函为历史文物,竖排,没有标点,本刊发表时改为横排,其格式与原件略有出处,请以原件为准,不再刊登全文。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