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页
走访香港、北京、天津 九月七日,是宏伟的忌日,我们做简单的饭菜祭拜,纪念。当晚我和唯群乘晚上十二时起飞的国泰航班到香港。拜访宏伟的三弟宏泰和四弟宏昌。宏泰住在太古城,身体不好,请一印尼佣人照顾。他还能坐轮椅外出,好几次请我们到餐厅吃饭。宏昌住在政府办理的养老院。他不能起来走动,要人喂食。精神还好,知道我们是谁。邓新荷 年老了,才了解时间的无情与可贵。是自然的规律,也只能勇敢面对吧? 我见到两位侄女:月娇和月兰。唯群也拜访了她的姑姑,她们都安好。 达生夫妇还邀请我们吃饭,到来的有琼叶、春风、壁奇、建生、唯群和我。可惜有些身体不行,有些有事不能来。吃了饭,我们还到达生办工的地方喝咖啡,闲聊。 我们在柏宁酒店住了三晚,离开香港到北京。 九月十一日,我们来到北京,弟弟到机场接我们。我们下榻国贸饭店。 我们参加了先达人在北京的联谊会的十八周年会庆。会上见到铁生清香,铁生的身体健康恢复得很好。也见到九十六岁高龄的长辈克胜,从香港来的德华雅容,从印尼来的民和月文,从深圳来的老同学素珍。还有月明,国坚老师身体不行不能来。还有宝琴••••••••••大家有讲不完的话,有回忆不完的过去。同时也享受着丰富的菜肴。 九月十五日,书海瑞玲和素珍唯群和我一起去天津。书海邀请在天津的先达人在餐厅共餐。素琪和燕玉身体不好,不能来。 在这里我见到侄女月英,能把大家带动起来的笑英,能相互关心的邻居燕玉和慧娟。还有梅英,她的哥哥承群,曾经和宏伟来往密切。玉贞是翠贞的妹妹,翠贞是美琴的嫂子,也是亲戚。 我觉得,天津的下一代,对父母特别关心和孝顺,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功。 吃了饭,我们到养老院看望素琪,她是我的老同学和邻居。她身体不好,视力差,只能见到人的轮廓,不能行走。友联照顾她几十年,病了先离开了。儿女安排她住进养老院。她的记忆和精神很好。我和她从高小起,坐在同一张桌椅听课。走出校门后,我们共同走上工作的第一站:丹南农民学校。在这里我们看到农村的贫穷。孩子们赤着脚来上课,更谈不上穿校服。我们也只能喝黄色的井水,晚上在煤油灯下,备课和充实自己。一年半的农村生活,使我了解社会的不平,人的一生有许多艰难困苦。离开了农村,我回到母校工作,素琪有机会到中国升学,从此分别了。今天我们见面,只是短暂的,匆匆的,只能带着依依不舍的悲哀离开。 我们还到燕玉府上拜访,她脚没力,行动不便。她的媳妇包了很多饺子,准备了饭菜招待我们,饺子很好吃。 我们很感谢天津的亲朋戚友,给我们很好的招待和关心,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永远的思念。 我们在日航酒店住了两晚,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天津,再回到北京。 在北京,书海和瑞玲,带我和唯群,素珍去拜访木英师母。她脚没力,不能自由行动。以轮椅代步。 她家的玻璃橱柜里,贴着许多过去的照片,留下年轻时代的事迹。这也会陪伴师母过更充实的生活吧? 书海和瑞玲带我们到餐厅吃饭。师母坐在轮椅上,由保姆推到餐厅。 这一见面,是快乐的,珍惜的。 九月二十日,唯群得回印尼了,她还上班。我住到妹妹荷香的家。 九月二十四日,书海的哥哥书武从深圳来到北京,书海和瑞玲,邀我和荷香,老同学素珍,到天外天见面。书海的儿子黄征,孙子子轩都到来。桌上还有生日蛋糕。 我们开始吃饭,菜肴丰富:烤鸭,酸辣鱼片汤,莲藕塞糯米,山药,煎里肌肉,青菜芥兰,••••••••••过后还一人一块蛋糕。 子轩坐在桌旁做作业,在学校已吃过饭。是懂得自觉用功的小孩。 他和书海能说笑,互比高低。令人羡慕。 吃过饭,我们还到书海家里喝咖啡,吃水果。今天是书海生日,我们很有口福,祝他生日快乐! 九月二十七日,中秋节,荷香在南京念书时的同学碧珍到来。她带来月饼和葡萄。请我们到餐厅吃饭。还吃了蒸餃煎饼,油焖鸡,肘子,青菜,•••••••我很感谢她对妹妹的关心。 十月四日,我和妹妹坐计程车到华容府上拜访。他们俩身体都不好。华容要支着拐杖走,她的先生脊椎有毛病,得弯着腰走,还会疼痛。他们很少出门。都年老了,各有各的毛病。她们家附近,有一超市:家乐富。我们进去,走走看看,吃过饭后回家。 十月十三日,书海和瑞玲来荷香家看望我们,并打电话让巧端一起叙谈,中午,书海还请我们到附近饭店吃烤鸭。 在北京,我和妹妹好几次到巧端家看电视,吃饺子。有一次,用南瓜和面粉做皮的菜饺子,很好吃,是健康的吃法。 十月十七日,我准备回印尼了。十六日,巧端约我们到她家相会。到来的有书海瑞玲,连美,振顺春枝,巧珍。巧端做了素菜饺子,书海和瑞玲带来北京的鲈打滚,山渣糕,糯米糕。书海还把部分饺子煎成锅贴,另有一番风味。巧端还煮了鱼粥,我们吃了美味又健康的一餐。 我感谢同学,亲友给我的招待和爱护,我永远向往和留恋。 北京《先達通訊》158期 詩歌園地 诗二首 荒郊夜景椰加達 陳永和 月色朦胧罩夜空,荒郊野地草木秾。流萤飞闪草丛里,虫鸣蛙叫唱合同。 夜阑寒气更深浓,大地沉没无息中。万籁寂静人已睡,可怜嫦娥叹哀茕。 小禾草 田边小小一禾草,天生脆弱不撒娇。基因落实其本性,生命奔波拼煎熬。 小草沉默自任劳,不争不噪呈低调。有幸阳光送爱心,更受皇天赐关照。 一位遠方不具名的熱心校友,趁今次鄧新荷老師北京旅游之時,托鄧老師带回来 500元人民币贊助 先達 校友通讯 發刊所需,在此我代表校友會全體向這位熱心校友致萬份谢谢,願主耶稣基督保佑。 香港《簡訊》94期 小品 角度 爱好摄影的老大,,把妹妹婚礼那天,他为妹妹拍摄的相片,还有堂弟表妹朋友们相机所拍摄的,全部要了来贴了标签,一份份放入电脑文件夹。他说他将精挑细选后才给妹妹制成影碟相集。阿理 有天闲着没事,我把文件夹一个个的打开来看,发现了原来同一个场合,同一样的景点人物,却因每人用的相机机能,拍摄的角度,技术,眼光,得到了不一样的效果。这叫我想起一个自我成长的课程,导师叫每个人画一只杯。结果,十几个人画的杯,都没有一个相同的。但你敢说画得与你不同的杯,不是杯吗?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例子,顿叫人悟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同一事件,却因立场背景各异,而各有各的见解。 虽然明白角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现实中呢,那天却还和小幺为了一件小事在争。其实,我一半是逗她,女儿和妈妈看待事情的角度当然是不同的。我知道将等她自己当了妈妈时,就会明白我的坚持,我在很多方面还不也是到如今才领会了当年妈妈的心情。 能以别人的角度来看一件事,就能明白对方,也没什么好争了。就怕自己的主观挡住了视线还不自知。我觉得我们大家很像那群摸象的瞎子,更糟的是虽然不瞎,却觉得大象的形状,就是自己眼前看到的那一角。能抽身而出,退后一些,看清整只大象的人,那可是凤毛麟角。要是人人都学会退后几步,把眼光放远点,一旦看清了整只大象的形状,肯定会为自己的主观羞红了脸。那在生活中,社会上也就会少了很多无谓的争执。 摘自《夏天的梦》 專欄 一碗清汤荞麦面(1989.11) 一(日本)玲木立夫 对于面馆来说,生意最兴隆的日子,就是大年除夕了。 北海亭每逢这一天,总是从一大早就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平时到夜里12点还熙攘热闹的大街,临到除夕,人们也都匆匆赶紧回家,所以一到晚上10点左右,北海亭的食客也就骤然稀少了。 当最后几位客人走出店门就要打烊的时候,大门又发出无力的“吱吱”响声,接着走进来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人。两个都是男孩,一个6岁,一个10岁的样子。孩子们穿着崭新、成套的运动服,而妇人却穿着不合季节的方格花呢裙装。 “欢迎!”女掌柜连忙上前招呼。 妇人嗫嚅地说:“那个……清汤荞麦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躲在妈妈身后的两个孩子也担心会遭到拒绝,胆怯地望着女掌柜。 “噢,请吧,快请里边坐。”女掌柜边忙着将母子三人让到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旁,边向柜台后面大声吆喝,“清汤荞麦面一碗——!”当家人探头望着母子,也连忙应道:“好咧,一碗清汤荞麦面——!”他随手将一把面条丢进汤锅里后,又额外多加了半把面条。煮好盛在一个大碗里,让女掌柜端到桌子上。 于是母子三人几乎是头碰头地围着一碗面吃将起来,“咝咝”的吃吸声伴随着母子的对话,不时传至柜台内外。 “妈妈,真好吃呀!”兄弟俩说。 “嗯,是好吃,快吃吧。”妈妈说。 不大功夫,一碗面就被吃光了。妇人在付饭钱时,低头施礼说:“承蒙关照,吃得很满意。”这时,当家人和女掌柜几乎同声答说:“谢谢您的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二 迎来新的一年的北海亭,仍然和往年一样,在繁忙中打发日子,不觉又到了大年除夕。 夫妻俩这天又是忙得不亦乐乎,10点刚过,正要准备打烊时,忽听见“吱吱”的轻微开门声,一位领着两个男孩的妇人轻轻走进店里。 女掌柜从她那身不合时令的花格呢旧裙装上,一下就回忆起一年前除夕夜那最后的一位客人。 “那个……清汤面……就要一份……可以吗?” “请,请,这边请。”女掌柜和去年一样,边将母子三人让到第二张桌旁,边开腔叫道, “清汤荞麦面一碗——!” 桌子上,娘儿仨在吃面中的小声对话,清晰地传至柜台内外。 “真好吃呀!” “我们今年又吃上了北海亭的清汤面啦。” “但愿明年还能吃上这面。” 吃完,妇人付了钱,女掌柜也照例用一天说过数百遍的套话向母子道别:“谢谢光临,预祝新年快乐!” 在生意兴隆中,不觉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除夕夜。北海亭的当家人和女掌柜虽没言语,但9点一过,二人都心神不宁,时不时地倾听门外的声响。 在那第二张桌上,早在半个钟头前,女掌柜就已摆上了“预约席”的牌子。 终于挨到10点了,就仿佛一直在门外等着最后一个客人离去才进店堂一样,母子三人悄然进来了。 哥哥穿一身中学生制服,弟弟则穿着去年哥哥穿过的大格运动衫。兄弟俩这一年长高了许多,简直认不出来了,而母亲仍然是那身褪了色的花格呢裙装。 “欢迎您!”女掌柜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 “那个……清汤面……要两份……可以吗?” “嗳。请,请,呵,这边请!”女掌柜一如既往,招呼他们在第二张桌子边就座,并若无其事地顺手把那个“预约席”牌藏在背后,对着柜台后面喊道:“面,两碗——!” “好咧,两碗面——!” 可是,当家人却将三把面扔进了汤锅。 于是,母子三人轻柔的话语又在空气中传播开来。 “昕儿,淳儿……今天妈妈要向你们兄弟二人道谢呢。” “道谢?……怎么回事呀?” “因为你们父亲而发生的交通事故,连累人家8个人受了伤,我们的全部保险金也不够赔偿的,所以,这些年来,每个月都要积攒些钱帮助受伤的人家。” “噢,是吗,妈妈?” “嗯,是这样,昕儿当送报员,淳儿又要买东西,又要准备晚饭,这样妈妈就可以放心地出去做工了。因为妈妈一直勤奋工作,今天从公司得到了一笔特别津贴,我们终于把所欠的钱都还清了。” “妈妈,哥哥,太棒了!放心吧,今后,晚饭仍包在我身上好了。” “我还继续当业余送报员!小淳,我们加油干哪!” “谢谢……妈妈实在感谢你们。”… 这天,娘儿仨在一餐饭中说了很多话,哥哥进得了“坦白”: 他怎样担心母亲请假误工,自己代母亲去出席弟弟学校家长座谈会,会上听小淳如何朗读他的作文《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曾代表北海道参加了“全国小学生作文竞赛”的作文写道,父亲因交通事故逝世后留下一大笔债务;妈妈怎样起早贪黑拼命干活;哥哥怎样当送报员;母子三人在除夕夜吃一碗清汤面,面怎样好吃;面馆的叔叔和阿姨每次向他们道谢,还祝福他们新年快乐。……… 小淳朗读的劲头,就好像在说;我们不泄气,不认输,坚持到底!弟弟在作文中还说,他长大以后,也要开一家面馆,也要对客人大声说:“加油干哪,祝你幸福。……” 刚才还站在柜台里静听一家人讲话的当家人和女掌柜不见了。原来他们夫妇已躲在柜台后面,两人扯着条毛巾,好像拔河比赛各拉着一头,正在拚命擦拭满脸的泪水。…… 三 又过去了一年。 在北海亭面馆靠近暖气的第二张桌子上,9点一过就摆上了“预约席”的牌了,老板和老板娘等呵、等呵,始终也未见母子三人的影子。转过一年,又转过一年,母子三人再也没有出现。 北海亭的生意越做越兴旺,店面进行了装修,桌椅也更新了,可是,靠暖气的第二张桌子,还是原封不动地摆在那儿。 光阴荏苒,夫妻面馆北海亭在不断迎送食客的百忙中,又迎来了一个除夕之夜。 手臂上搭着大衣,身着西装的两个青年走进北海亭面馆,望着坐无虚席、热闹非常的店堂,下意识地叹了口气。 “真不凑巧,都坐满了……” 女掌柜面带歉意,连忙解释说。 这时,一位身着和服的妇人,谦恭地深深低着头走进来,站在两个青年中间。 店内的客人一下子肃静下来,都注视着这几位不寻常的客人。只听见妇人轻柔地说:“那个……清汤面,要三份,可以吗?” 一听这话,女掌柜猛然想起了那恍如隔世的往事——在那年除夕夜,娘儿仨吃一碗面的情景。 “我们是14年前在除夕夜,三口人吃一碗清汤面的母子三人。”妇人说道,“那时,承蒙贵店一碗清汤面的激励,母子三人携手努力生活过来了。” 这时,模样像是兄长的青年接着介绍说: “此后我们随妈妈搬回外婆家住的滋贺县。今年我已通过国家医师考试,现在是京都医科大学医院的医生,明年就要转往札幌综合医院。 之所以要回札幌,一是向当年抢救父亲和对因父亲而受伤的人进行治疗的医院表示敬意;再者是为父亲扫墓,向他报告我们是怎样奋斗的。我和没有开成面馆而在京都银行工作的弟弟商量,我们制订了有生以来最奢侈的计划——在今年的除夕夜,我们陪母亲一起访问札幌的北海亭,再要上三份清汤面。” 一直在静听说话的当家人和女掌柜,眼泪刷刷刷地流了下来。 “欢迎,欢迎,……呵,快请。喂,当家的,你还愣在那儿干嘛?!2号桌,三碗清汤荞麦面——!” 当家人一把抹去泪水,欢悦地应道: “好咧,清汤荞麦面三碗——!” 轉載《讀者》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