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简讯(第95期)

2016-3-3 14: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16| 评论: 0|来自: 香港先達聯誼會

摘要: 简讯(第95期)香港先達聯誼會 2016年2月
第二页

 2015年10月11日香港先達聯誼會十八周年會慶慶祝活動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台上正在宣讀贊助這次活動人士芳名錄,當讀到有位居住新加坡的先達同鄉黃鴻美先生捐助壹萬元港幣時,台下許多人都紛紛猜測這位善長仁翁到底是與誰同輩的先達同鄉?釐清源由之後才搞清楚原來他與桂昭、文和、遂源是同學,也曾是黃妙珍老師的學生,對王謙宇老師印象深刻,在先達中華學校唸過好幾年書,據說當時是班上的頑皮鬼,性格活潑,愛作弄人。
這次會慶捐款的牽頭人是宜昭,黃先生因為與宜昭在天津的姐姐桂昭是同班同學,因此與她常有聯絡。其實,原本是想邀請他來港參加這次會慶活動的,但因健康問題無法成行,不過仍慷慨捐獻萬元港幣資助會慶活動,並熱情邀約宜昭夫婦到新加坡相聚。適逢12月初我和璧琦要去新加坡探望女兒,於是和宜昭約好時間,一起去拜訪這位先達的熱心前輩黃鴻美先生。
12月9日上午,和宜昭夫婦一行四人一齊來到黃先生位於新加坡著名貿易中心新達大厦的辦公室和他會面。雖說與他素未謀面,但他那風趣、開朗、健談的性格使人絲毫不感到陌生。先達的鄉親無論走到天涯海角,只要碰面談起無法忘卻的陳年往事,濃濃的先達情隨即躍然臉上,親切感人!
兒時在先達經歷過的趣事總也說不盡,一到用午餐時間,他盛情地說要盡地主之誼,叫司機車我們去用餐。車停在Jl. Bukit Pasoh,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物立即映入眼簾,它外表雖不豪華,原來竟是新加坡文物保護單位,是著名的華人俱樂部“怡和軒”所在地。怡和軒成立於1895年,是新加坡最悠久的俱樂部,歷史上曾是新加坡華人社團的核心機構。初成立時,俱樂部曾領導過新加坡華人社會、甚至東南亞華人社會支持辛亥革命、支持抗日、並參與區域性重大活動,實行與時代共呼吸。當時會員均為當地華人僑領和商界領袖人物,俱樂部裡各類華人富翁、政界、商界名人雲集。陳嘉庚、林以順、陳六使等知名華人領袖都曾當過該俱樂部的主席。而黃鴻美先生從2001年起到2007年也曾連任兩屆主席,繼承並延續先賢精神,特別是在重建會所的官司中發揮各方智慧打了漂亮的一仗,可謂居功至高。在任內他競競業業為發揚怡和軒在海內外的影響作出了巨大貢獻。與之同時在生意場上他也同樣運籌帷幄,從年輕時期就憑着聰明才智和敏銳眼光把父親的小本生意發展成大規模的家族生意,60年代終於跨出印尼到馬來亞由特產、橡膠一步步擴大發展業務,終於在70年代初期進軍新加坡市場,與業內的華商成立新加坡橡膠裝配商公會,並建立了自已家族實力雄厚的“新同德集團有限公司”,從此在新加坡商界大展拳腳,如魚得水。
在商界他以豁達、能幹和勤奮贏得大家的讚賞,即使如今已屆85歲高齡,健康欠佳,仍堅持每天一早回公司上班,中午稍作歇息後,下午又回辦公室工作,風雨不改,他形容自已是“退而不休”。他這種對事業競競業業、惜時如金、永不放棄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這些夕陽紅的長者借鏡。
自身特有的優良品格必然會指引人邁向成功。黃鴻美先生事業上的成功决非偶然,而是取决於他獨特的性格使然。他待人接物有許多過人之處,身上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引人入勝促使他能廣結善緣以至朋友遍天下:(一)他個性風趣、熱情而重情義,與人相處時能很快抓住人家的專注力。那天我們到他辦公室拜訪他之時,一見面他就侃侃而談,從先達兒時的玩伴直提到當時先達僑領郭懋欽先生(瑞瑛的父親)、王定一先生(璧琦的祖父),還繪聲繪色形容王定一先生總愛穿件灰白色的西裝走來走去,非常搶鏡,言談中笑聲不斷,氣氛甚是融洽;他還告訴我們黃妙珍老師在學校任教時很疼愛他,璧琦告訴他嬸嬸妙珍剛去世不久,叔叔謙宇和女兒現住在深圳華僑城,他說謙宇老師是他尊重的人,要了電話號碼即刻越洋掛電話跟他叙舊與問安,顯出他是個非常重情義的人。(二)除此之外,他予人印象深刻的另一點是具有豁達豪爽的性格。每一個與他接觸的人,無論是朋友、餐廳經理、侍應或扶他進出門的人、停車場的服務員等等,他都友善地問寒問暖、關心備至,特別是服務過他的人,臨走時必定償予令人滿意的服務費。對不熟悉的普通人尚且能以誠相待,更何况對生意上的伙伴和合作者更是以心誠服人,因此不難想像他每到之處都深受歡迎,在生意場上因此能無往而不勝。(三)你會想像不到他會是一個對人無微不至和心思慎密的人。12月9日在怡和軒吃中餐那天,他問起我們想吃甚麽?宜昭隨便答一句,想吃乾炒粿條(即是先達的炒粿條),但後來端上桌的却是海鮮濕炒粿條,他默默記在心裡,第二天再請我們到酒店吃地道惹娘 (Nyonya)自助餐,這裡無數風味正宗的美食佳肴使人目不暇給,特別是乾炒粿條,一端上來已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大家於是大快朵頤一番,心滿又意足地離塲。我們和黃先生相處的短短幾天,他對我們照顧十分周到,吩咐司機又送又接,又請我們到他位於Tanglin區的豪宅作客,熱情款待,海闊天空,促膝談心,使我們頓感賓至如歸,彷彿回到家裡一樣。
綜上所述,黃鴻美先生不但在生意場上長袖善舞,靠幾十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為新加坡一位出色的商界人士,而且靠着他獨特的性格,廣交朋友、以誠服人,是一位名符其實的成功人士!他熱愛先達,念念不忘先達的人和事,稱他為傑出的先達前輩,當之無愧!

香港先達聯誼會在張宜昭、林瓊葉帶領下,四十多人組成「雙高鐵普寧潮州汕頭美食三天團」,乘旅遊專車,浩浩蕩蕩踏上征途。
温馨鄉情
參加行程的大多數都是逾「長者」(香港法定65歲或以上)耆英。他(她)們都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滿腔熱情抱着「讀書報國夢」、「華僑投資建設祖國夢」憧憬而回國的。想當年,他們都是初升的七、八點鐘的「紅太陽」,經歷半世紀的風風雨雨,如今,重聚香江,已經是六、七、八十歲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了!
平時,大家各奔東西,很難相聚一起;如今,同住、同遊、同吃,顯得格外温馨。先達人、先達情,永遠銘刻在心坎中。追憶昔日,他們在各自崗位上,競競業業、勤勤懇懇,把青春奉獻給祖國,捫心無愧!
同行的先達鄉親,有不少是我的弟妹、學生輩。有當年先達華僑總會骨幹、愛國進步僑商吳石生之子女、我同班同學、現為厦門大學退休教授吳健如之弟妹吳健強和吳小如;還有56年同船回國的先達組組長、現居美國的方時明之弟方寶貴等。他們都是當年兄弟姊妹一起或舉家抱「報國夢」回國的!
高鐵奔馳
我是第一次看到和乘搭高鐵的,銀光閃閃、流線型奔馳在神州大地上的高鐵是本世紀初開始投入服務的,我們乘搭的是厦深高鐵,從厦門北直到深圳北,全長500多公里。我們乘搭其中部份線段:從深圳北站上車,到普寧站下車;回程是從潮汕站到深圳北站,來回每程大約2小時。
中國高鐵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運營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網。它始建於2004年,截至2014年底高鐵運營里程已近2萬公里。中國已建成「四縱四橫」的全國高鐵網。厦深高鐵全長502.4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2013年12月28日建成通車。沿線經過八個城市,我們前後行程經過深圳北、深圳坪山、惠州南、汕尾、揭陽、潮汕等,還有漳州、厦門。
當我乘搭中國高鐵時,驀然回想起先達的「火車」,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先達「火車」是從先達駛往棉蘭最方便、最廉價的交通工具。「火車」(Kereta Api) 顧名思義是用柴木燒火,煮水製蒸氣,作為動力推動機車行駛。一路上不時鳴笛,排放蒸氣,鐵軌上銜接縫隙處,「咔嚓」、「咔嚓」……造成噪音,跟高鐵平穩、舒適、寧靜,形成強烈的對比,當然,這已經是相隔一個世紀交通工具的新發展。
印尼與時俱進,已與中國簽約興建從首都雅加達至萬隆的高鐵,全長150公里,時速300公里,今年初動工,預計三年建成通車。這是中國高鐵「走出國門」的重大成果!
潮汕僑鄉
我們參加「得興旅運」主辦的「雙高鐵普寧潮州汕頭美食三天團」,主要旅遊地方有普寧、揭陽、潮州、汕頭等,我們由落馬洲過關,搭「得興旅運」巴到深圳北,再搭高鐵前往目的地 — 普寧,住在普寧黃金假日酒店。普寧位於潮汕平原西緣,服装和醫藥是當地兩大支柱產業,是中國著名僑鄉,全市有旅居海外和港澳台的華僑、同胞約195萬人。翌日,乘車前往、揭陽、潮州、汕頭,當晚住在汕頭鉑晶大酒店。
潮汕(汕頭、潮州、 揭陽三地統稱)是著名僑鄉。潮州人是以潮汕平原為中心、潮州、普寧、汕頭、揭陽以及周邊地區認同為潮州人的潮州民系,是廣泛分佈在港澳台、東南亞、澳洲以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漢族民系之一。它跟福建人(閩南人)、福州人、龍岩人、海陸豐人、廣府人等都是海外華僑、華人、華裔的重要組成之一。
我們是乘搭旅遊巴,走「車」看花的。許多名勝古蹟只能從車窗外窺視一下,遊覽了潮州古城、眺望汕頭大學、橫過韓江;停站下車時品嘗地方小吃、潮州功夫茶、買些手信、土特產等。第三天,大隊從潮汕站乘搭高鐵返回深圳北站,再轉車經落馬洲回香港,結束了潮汕僑鄉之旅。

 (一) 魚緣
與魚有緣。雖然如今怕腥,只吃炸煎,或罐頭辣熟魚,忌吃蒸燉,但是緣份始於童少年在外祖家。
那時,幾乎頓頓飯都用咸魚就餐,魚小於巴掌,巴剎的一家店舖天天有賣。每當見到載鮮魚的車來,板店人互相傳告,趕上磚店的癈巴剎買。
我最後告別外祖家,外婆給我炸了幾條鮮魚讓我帶走,但是忘了是在哪裏吃掉。
我和秀蘭定居厦門時,每次上永春富厚探望爸媽,一定會買罐頭魚給媽媽。
我在中銀保工作時,午餐在茶餐店,往往買一缽咸魚蒸飯。
有一年,亞龍從印尼返厦,路過香港,給我們贈送從印尼買回的咸魚。
(二) 厝
“厝”,閩南人把房屋、房子叫“厝”,“祖厝”是第一代人居住的房子,有的已經沒人居住;“起大厝”是建築大房屋,“厝主”是屋主,“厝里人”是屋主夫人,“厝邊人”是鄰居。
閩南人的“厝”,讀如普通話的“楚”音。但一查字典,讀如普通話的“措”音。兩義,一是動詞安置、安放,一是名詞“棺材”;同是名詞的“厝”,一是棺材一是房屋,似乎棺材也是屋,但是閩南人的“厝”是活人的屋。
(三) 靚、點
廣東人的“靚”,讀如普通話的“兩”,美麗、漂亮之義。袁詠儀藝名“靚靚”,是名詞。查字典,讀“jing”音,女人打扮,塗脂抹粉,是動詞。例“靚妝”。
“點”,廣東人用作“怎樣”、“如何”、“怎麽”用,是疑問詞,與“搞惦”的“惦”同音(“搞惦”譯成普通話為“搞定”)。
(四) 店
“店”者何也,從《四角號碼辭典》釋云:“做買賣的舖子”。《現代漢語辭典》無解。
中文的“店”,做買賣的多得猶如繁花齊放,百花争芳,信手寫來,開滿紙上:布店、書店、雜貨店、飯店、打金店、羅知(麵包)店、剎文(肥皂)店、羔丕店、藥店;服務行業的風車店、剃頭店、客店(旅館)、肖影店、車衫(裁縫)店、Bengkel(作坊、小工場)。服務行業的舖子,顯然不是“做買賣”的。在小說類書籍中有所謂“黑店”者,是殺人賣人肉食物的。
中國內地,有兩個以“店”命名的地方,一是駐馬店,一是高碑店,何以以“店”名,就不得而知了。
尤其奇特的是以“店”用做地區的“區”的,世界上也許獨一無二,即蘇門答臘島上一個小鎮:Bangun Porba (萬溫浮羅巴)。
這個小鎮有兩個區:板屋區和磚屋區。板屋區所有建築都是木板,都是二層樓房,全部房屋沒有一家是做買賣的舖子,也即全沒有“店”,卻以“板店”為名,(根本更沒有賣木板的店)。而磚屋區,磚石建築,各行各業中,有做買賣的店,也有服務行業的店,只是沒有一家賣磚的,偏偏命名為“磚店”。所以,中文的“店”,至少有四種類型:買賣商品的店、服務行業的店、實為“區”的店和純屬地名的店。類型遠不滿“百”,誇張一點謂之為“百店齊芳”的“百店”,亦無不可。
(五) 法庭現場和電視節目中的法庭
在瀋師院讀書時,上過一堂法庭審案課,同班前往的同學中有四川人陳原,是志願軍的退伍軍人。
法庭窄小,旁聽席狹長,聽審的“觀眾”審判席和犯人位置的幾排長靠背椅上。這是我唯一的一次見識法庭現狀。此外,只見於電視,例如審判“四人幫”現場、審判薄熙來現場,還有香港電視劇中各種審判現場。

早年先達,印象最深的事物,其中一個就是燕子的歸宿。每當夜晚,大街上所有的電線上,密密麻麻,都是歸來的燕子棲息過夜,一天的勞累,就在先達山城大街的電線上休息,所以在電線下的路邊過道上,處處都有燕子屎跡。
當時,燕子之多,先達山城堪稱“燕子城”。寫了不少關於先達的文章,才想起要給先達這個有“蘇島的延安”美名的山城,加上“燕子城”的美名。
前幾年重返先達時,已經忘卻曾經有過的先達燕子,也確實看不到還有燕子。忘了忘了,絲毫的回憶都沒有了,近幾天才偶然想闊別了的、被忘卻了的先達燕子,所以執筆寫下這篇短文,紀念先達燕子。
欣然還寫過對燕子的深情懷念,而我遲至今天才記起,不是為了忘卻的紀念,而是為了不應該忘卻的紀念,適逢我八十五歲生日,所以更值得一寫。


相逢是一首歌,分別是明天路。思念珍藏在心灵深處,生命在那里留存過記憶,那里就值得紀念和懷念。回憶是不能重復,故顯珍貴。往日度過的美好時光,都一起随着歲月消逝,变成了一首歌,永遠流淌在心中。
老鄉們,您們從遠處回來了,今天我們有緣見面,一同歡樂相聚,但終會有曲終人散的時刻。梦短,情长,我們不能重回當年的青春歲月,只能重温年少時的青春友誼。我們今天能见面,希望明年,后年,年年能见面。
記憶中的先達,也是消失了的先達,今非昔比,面目全非。當年的先達,不少街名都用中國大城市的名稱。有晚上繁华熱鬧的南京街(Jln.Bandung),有中华学校所在的福州街(Jln.Surabaya),学校右邊的小巷居然叫做中國街,巴剎對面的是北京街(Jln.Imam Bonjol)。
昔日的先達同其他城市一样,華族海南人、福州人经營咖啡店,興化人開車店,廣府人開金店,潮州人開飯店,福建人開雜貨店、土產店,客家人開布店,龍岩人经營土產、花生、糖果。
先達人愛開龍岩人的玩笑,說龍岩人很吝嗇,很“紅”,又稱贊先達龍岩人很團結。所謂吝嗇是龍岩人艱苦創業,勤儉持家。八十多歲的老人家,盡管子女事業有成,有汽车,但仍然以脚踏車代步,穿條短褲,在店里幫忙工作。有的龍岩人是開工廠的,子女們就像工人一样幫忙工作。他們男的晒得像“家工”(Kakang),女的晒得像马達婆一样黑,誰知道他們竟是老板的少爺、小姐呢。
說先達龙岩人很團結,那是龍岩人鄉土觀念很重。只要叫一声鄉親,說幾句龍岩話,就会感到很親切。而且先達龙岩人為數不多,但組織性强,有事大家商量,又無黨無派之分,容易取得共識。
說先達龍岩人最紅,是龍岩人的祖籍国觀念很强。在祖籍国抗戰時期,各地龍岩同鄉都積極参加支援抗日的工作,各地的“籌賬祖國難民會”,少不了龍岩人。新中國成立後,先達龍岩人更是清一色的擁護者。是唯一沒有“紅藍之斗" 的宗親團體。
先達龍岩人對教育事業很熱心,蘇北教育界少不了龍岩人。先達華僑中学的鄭子經校長是龍岩人;還有“棉華一小”校長陳森秉;實林泮華僑學校校长章起之;實武牙文教部主任李開輝;司馬委“養慧學校”副董事长章應松、李德聲;馬達山華僑中小學校董事長陳山榮;一生从事教育,在"棉中" 担任體育主任的林天干老師等,這些都是熱心華教事業的龍岩先輩。他們出錢出力、興教辦學,對蘇北的教育事业,作出傑出貢献。

先達上有青山(馬達山),下有綠水(多峇湖)。我是先達一个普普通通的老鄉,但我心中有一个完美的先達情。我要用筆杆子宣揚先達情,為促進先達人的團結,奉献自己微小的力量。我們這一輩的先達人一天比一天凋零,新知不如舊雨。正因如此我們要珍惜先達情,珍惜我們這一輩先達人的未了情,希望大家要互相支持與照顧。
六十年前的一个晚上,你們告訴爸媽,你們將遠行,媽媽晶瑩的淚珠把你們送上了祖籍国广闊的大地。六十年后,你們回來先達探親,爸媽已不在多年了,你們牽着和你們一样蒼老的老伴回來了,少年時的狂想,愛與夢,都已遠去,一去不復返。從你們的淚水中依稀記起媽媽的愛與牽挂,帶着两行熱淚,一時無語,熱淚盈眶。
中国人都說,回家的路最短,回家的路就在脚下。可是這次回家,你們等了足足的六十年。梦魂重返先達,風景猶似當年,但人事已非,腦際只殘留片片回憶。時光流逝,時代變遷,令人無限感慨。
先達是一个小山城,两條平行筆直又長的大街,从上段到下段,有十公尺的落差。一条叫蘇多摩街(大街),一条叫獨立街。从街頭上段看不到街尾。昔日先達的街道邊有地下水沟的水,嘩啦的水流声,日夜都不間斷,清澈見底。两条大街之間,有一條條平行的橫街,如南京街(萬隆街)、福州街(泗水街)、上海街(jalan Wahidin)等等。
小時候我記憶中,大街左邊是很多吉灵人居住的吉灵村(Kampung Keling),和獨立街右邊是很多馬來由人居住的馬來村(Kampung Melayu)。如今這两个村居住的都是華人了,住家都已改頭換面,成了樓房店屋。
先達市是蘇北省僅次棉蘭市的第二大城市,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一个跟其他中小城市相同的有趣現象,就是相同籍貫的同鄉,追問起來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親戚關係。跟爸爸同姓的大多數是叫叔伯阿姑;和媽媽同姓的大多是叫做姨媽舅舅。而年輕同輩的就非"表"即"堂"兄弟了。从街頭到街尾,從猪肉巴剎到鮮魚巴剎踫到的都是華人稱的"蕃薯藤" 的"遠房親戚"。
小時候先達市的咖啡店很多,街头巷尾,幾乎每條街的街角都有咖啡店。有海南人的,福州人的,都賣咖啡、紅茶、麵包等等。店內擺設都大同小異,幾張大理石的桌子和木制椅子。咖啡灶就设在店前方。門口兩邊租給華人賣雲吞面、炒粿條,或印尼人賣咖喱雞和印尼雜菜飯。每天一大早,店主和小販忙得不亦樂乎,顧客們吃飯喝足後,就赶着上路或打工去了。

孫思邈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唐朝著名醫師,被譽為“藥王”。他活了102歲,他的“養生十三法”廣傳於世,簡單、易做、效果好,值得推薦給大家。“養生十三法”又稱“耳聰目明法”。
1.「髮常梳」:將手掌互搓36下,使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作用:可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2.「目常運」:(1)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 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2)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在眼部。作用:可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弱視。
3.「齒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慢慢做36下。作用:可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1)口微微合上,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次。(2)口微微合上,舌頭在口腔裡,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反方向再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作用: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調和荷爾蒙分泌,可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5.「耳常鼓」:(1)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有“扑”一聲。重復做10下。(2)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壓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有“扑扑”聲響。作用:臨睡前後做,可增強記憶和聽覺。
6.「面常洗」:(1)搓手36下,暖手後上下掃面。(2)暖手後雙手輕輕用力同時向外撫摸。作用:常做可使臉色紅潤有光澤,不會有皺紋。
7.「頭常搖」: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做6次。反方向重復做6次。作用:使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8.「腰常擺」:身體和雙手有韵律地擺動,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拍打命門穴位,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反方向重復做。作用:能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和腰痛。
9.「腹常揉」:搓手36下,暖手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作用:可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10.「攝穀道」(即提肛):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憋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每天早晚各做20~30下。作用:相傳此動作是乾隆皇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11.「膝常扭」:雙腳並排,雙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作用:能強化膝頭關節,“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由雙腳做起。
12.「常散步」: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作用:民間常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13.「腳常搓」:(1)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根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根為一下。共做36下。(2)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涌泉穴,共做100下。作用:可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    (資料來源:《人民網》)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