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达通讯(第162期)

2016-4-7 10: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20|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 (第162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www.siantarpeople.org 2016年4月1日
先 达 通 讯
(第162期)

《先达人社区网站》
北京先达校友会   www.siantarpeople.org  2016年4月1日

目录
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黄书海

杰出的先达前辈
    ——拜访黄鸿美先生有感
泽  香

先达《校友通讯》的由来

陈唯群

庆南风80大寿及离开印尼59周年有感

张巧端

“远 足”
    ——高一组聚友会团拜漫笔

陈武炎

难忘的先达情

彬彬

花仙子歌舞团迎来十周年庆典

林琇妮(Lily Halim)


清明寄语
    清明节倍思亲。谨向已故先达乡亲寄托深深的哀思。世界先达人纷纷飞回先达新旧义山祭拜祖先。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突然想起棉兰五祖庙,五英烈:陈炳益、吴士升、李三弟、杨桂林、吴蜈蚣。对联写着:“立胆为义照千古”可敬可佩,谨送上一柱香,以表后人崇敬之心意。

以心相交  方成其久远
黄书海
    北京三月,春意盎然。
    3月23日是个好天,晴空万里。上世纪五十年代原驻印尼使馆尚健在的老同志,怀着十分欣喜的心情,参加一年一度的情谊聚会。
    中国棋院上缘坊餐厅充满老年人历经沧桑、浓烈厚重的欢乐气氛。
    俗话说,耄耋之年,是与鬼为邻的年龄。但放眼望去,这些耄耋老人却个个笑逐颜开,谈笑风生,不是过年,胜似过年。
    已故黄镇大使的夫人朱霖、已故政务参赞陈叔亮的夫人康岱沙都已97岁,原驻雅加达总领事徐仁96岁,原驻印尼大使馆武官陈健吾95岁、原商务参赞处外交官乐嘉道91岁、原新华社驻雅加达分社社长沈定一90岁,其他80岁以上、临近90岁者大有人在,恕不一一列举。
    他们有的坐轮椅、有的拄拐杖、行动不便。为了保证他们能平平安安参加聚会,作为张罗者,我一直忐忑不安。
    好在我得益于两位助手:一位是北京离退休侨务工作者联谊会会长、印尼著名华裔领袖萧玉灿女儿萧群;一位是已故印尼著名华裔医生郭毓秀女儿郭丽丝。她们的鼎力相助,才使聚会得以圆满成功。
    原驻印尼使馆这些老同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结成的同志情、友谊情是深厚的,不生锈的。历经风雨而不衰。用“缱绻”来形容并不为过。
    为了维系这种珍贵的友谊,大家离退休后,几乎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聚会,几十年未曾中断。这是其他使馆所没有的。真所谓: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
    我所以要写这次聚会,是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达人与中国驻印尼大使馆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一段时期,先达人陈丽水、张琼郁、郑钦美、杨国坚、黄书海都在大使馆工作。这是其他使馆所不曾有过的现象。
    使馆上下领导对这批先达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特别关心和爱护,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发挥才干。
    许多老同志曾在不同场合,赞扬这批先达人为促进中印尼两国友好关系,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先达华侨总会一些领导、新民歌剧社等都曾访问过大使馆和驻棉兰领事馆。第一任大使王任叔曾在先达开展抗日地下活动数年,第二任大使黄镇和中国艺术团都曾路过先达,对先达留下美好印象。驻棉兰领事许天林和刘庆有也曾多次访问先达,并探望陈丽水和黄书海家属。他们的到访给先达侨胞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每逢清明倍思亲。我深深地怀念已故师兄陈丽水、张琼郁、郑钦美、杨国坚等,往事历历在目。王任叔大使为革命,栉风沐雨,出生入死,历经磨难,功勋卓著;黄镇大使,金戈铁马,笔走龙蛇,外交战线屡建功绩,深受外交干部崇敬……我还要向五六十年代在使馆一起共事、先我们而去的同事赵连中、熊景贤、赵政一、戴平、陈严……寄托深深的哀思。
    孔夫子说,他自己“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人活到老、学到老、自省到老,这就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崇高境界。
    入春以来,我不甘落后,认真学电脑和手机微信。七岁孙子给我普及电脑知识,而且手把手教我如何操作,儿子教我如何掌握电脑多种功能和发挥微信的神奇作用。
    一周以后,我开始尝到高科技带来的乐趣,丰富了晚年生活。
    刚学会玩微信那一天,第一个打来视屏电话的是雅加达先达同乡联谊会总主席饶朝联。当手机屏幕上出现朝联那熟悉的脸庞,仿佛他就站在你跟前与你亲切聊天,其乐融融。
    以往在电脑屏幕上面对面对话,就觉得很神奇,这次居然可以在移动的手机上面对面聊天,其真切程度并不亚于电脑,特别是最近一台ALPHAGO电脑战胜韩国世界围棋王,这些事实,一再证明:今后高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将是无可预测的。
    朝联盛情邀请我参加先达人清明大聚会,并表示来往机票和住宿全由他负责,我对他的盛情深表谢意。由于事前我已安排了原驻印尼使馆老同志的聚会和宴请原驻美使馆部分老同事的活动,无法抽身去先达,甚为遗憾。
    临开会前一天,朝联又从先达给我打来视屏电话,我请他转达北京先达校友对大会的祝贺,希望明年香港先达人大会再见。Horas!
    补充:我带了几本去年下半年由我主编出版的《亚非会议忆述》和《洁霜文集》送给原驻印尼使馆老同志,甚受欢迎。由于僧多粥少,无法一一满足,只好割爱。

书海手记:
    黄鸿美兄是饶铁生早年的同班同学,失联多年。2007年我和铁生等赴先达参加千人大会,中途在新加坡访问。在张耀东联系安排下,终于见到了阔别几十年的鸿美兄。从此建立了联系。
    这次香港先达校友张宜昭等访问新加坡,专程探望了鸿美兄,令人欣慰。
    宜昭打电话向我推荐泽香写的专访,写得很生动,现发表于下:


杰出的先达前辈
——拜访黄鸿美先生有感
泽 香
     2015年10月11日香港先达联谊会十八周年会庆庆祝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台上正在宣读赞助这次活动人士芳名录,当读到有位居住新加坡的先达同乡黄鸿美先生捐助壹万元港币时,台下许多人都纷纷猜测这位善长仁翁到底是与 ...
    2015年10月11日香港先达联谊会十八周年会庆庆祝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台上正在宣读赞助这次活动人士芳名录,当读到有位居住新加坡的先达同乡黄鸿美先生捐助壹万元港币时,台下许多人都纷纷猜测这位善长仁翁到底是与谁同辈的先达同乡?厘清源由之后才搞清楚原来他与桂昭、文和、遂源是同学,也曾是黄妙珍老师的学生,对王谦宇老师印象深刻,在先达中华学校念过好几年书,据说当时是班上的顽皮鬼,性格活泼,爱作弄人。
    这次会庆捐款的牵头人是宜昭,黄先生因为与宜昭在天津的姐姐桂昭是同班同学,因此与她常有联络。其实,原本是想邀请他来港参加这次会庆活动的,但因健康问题无法成行,不过仍慷慨捐献万元港币资助会庆活动,并热情邀约宜昭夫妇到新加坡相聚。适逢12月初我和璧琦要去新加坡探望女儿,于是和宜昭约好时间,一起去拜访这位先达的热心前辈黄鸿美先生。
    12月9日上午,和宜昭夫妇一行四人一齐来到黄先生位于新加坡著名贸易中心新达大厦的办公室和他会面。虽说与他素未谋面,但他那风趣、开朗、健谈的性格使人丝毫不感到陌生。先达的乡亲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只要碰面谈起无法忘却的陈年往事,浓浓的先达情随即跃然脸上,亲切感人!
    儿时在先达经历过的趣事总也说不尽,一到用午餐时间,他盛情地说要尽地主之谊,叫司机车我们去用餐。
    车停在Jl. Bukit Pasoh,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立即映入眼帘,它外表虽不豪华,原来竟是新加坡文物保护单位,是著名的华人俱乐部“怡和轩”所在地。怡和轩成立于1895年,是新加坡最悠久的俱乐部,历史上曾是新加坡华人社团的核心机构。初成立时,俱乐部曾领导过新加坡华人社会、甚至东南亚华人社会支持辛亥革命、支持抗日、并参与区域性重大活动,实行与时代共呼吸。当时会员均为当地华人侨领和商界领袖人物,俱乐部里各类华人富翁、政界、商界名人云集。陈嘉庚、林以顺、陈六使等知名华人领袖都曾当过该俱乐部的主席。而黄鸿美先生从2001年起到2007年也曾连任两届主席,继承并延续先贤精神,特别是在重建会所的官司中发挥各方智慧打了漂亮的一仗,可谓居功至高。
    在任内他竞竞业业为发扬怡和轩在海内外的影响作出了巨大贡献。与之同时在生意场上他也同样运筹帷幄,从年轻时期就凭着聪明才智和敏锐眼光把父亲的小本生意发展成大规模的家族生意,60年代终于跨出印度尼西亚到马来亚由特产、橡胶一步步扩大发展业务,终于在70年代初期进军新加坡市场,与业内的华商成立新加坡橡胶装配商公会,并建立了自已家族实力雄厚的“新同德集团有限公司”,从此在新加坡商界大展拳脚,如鱼得水。
    在商界他以豁达、能干和勤奋赢得大家的赞赏,即使如今已届85岁高龄,健康欠佳,仍坚持每天一早回公司上班,中午稍作歇息后,下午又回办公室工作,风雨不改,他形容自已是“退而不休”。他这种对事业竞竞业业、惜时如金、永不放弃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夕阳红的长者借镜。
    自身特有的优良品格必然会指引人迈向成功。黄鸿美先生事业上的成功决非偶然,而是取决于他独特的性格使然。他待人接物有许多过人之处,身上总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引人入胜促使他能广结善缘以至朋友遍天下:(一)他个性风趣、热情而重情义,与人相处时能很快抓住人家的专注力。那天我们到他办公室拜访他之时,一见面他就侃侃而谈,从先达儿时的玩伴直提到当时先达侨领郭懋钦先生(瑞瑛的父亲)、王定一先生(璧琦的祖父),还绘声绘色形容王定一先生总爱穿件灰白色的西装走来走去,非常抢镜,言谈中笑声不断,气氛甚是融洽;他还告诉我们黄妙珍老师在学校任教时很疼爱他,璧琦告诉他婶婶妙珍刚去世不久,叔叔谦宇和女儿现住在深圳华侨城,他说谦宇老师是他尊重的人,要了电话号码即刻越洋挂电话跟他叙旧与问安,显出他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      (二)除此之外,他予人印象深刻的另一点是具有豁达豪爽的性格。每一个与他接触的人,无论是朋友、餐厅经理、侍应或扶他进出门的人、停车场的服务员等等,他都友善地问寒问暖、关心备至,特别是服务过他的人,临走时必定偿予令人满意的服务费。对不熟悉的普通人尚且能以诚相待,更何况对生意上的伙伴和合作者更是以心诚服人,因此不难想象他每到之处都深受欢迎,在生意场上因此能无往而不胜。(三)你会想象不到他会是一个对人无微不至和心思慎密的人。12月9日在怡和轩吃中餐那天,他问起我们想吃甚么?宜昭随便答一句,想吃干炒粿条(即是先达的炒粿条),但后来端上桌的却是海鲜湿炒粿条,他默默记在心里,第二天再请我们到酒店吃地道惹娘 (Nyonya)自助餐,这里无数风味正宗的美食佳肴使人目不暇给,特别是干炒粿条,一端上来已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大家于是大快朵颐一番,心满又意足地离场。我们和黄先生相处的短短几天,他对我们照顾十分周到,吩咐司机又送又接,又请我们到他位于Tanglin区的豪宅作客,热情款待,海阔天空,促膝谈心,使我们顿感宾至如归,彷佛回到家里一样。
    综上所述,黄鸿美先生不但在生意场上长袖善舞,靠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新加坡一位出色的商界人士,而且靠着他独特的性格,广交朋友、以诚服人,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成功人士!他热爱先达,念念不忘先达的人和事,称他为杰出的先达前辈,当之无愧!

先达《校友通讯》的由来
唯 群
    《校友园地》第一期出版于2010年1月1日,随着先华校友会成立,陈永和老师当主席。
    《校友园地》是张伟斌老师花了不少精神与心血出版的刊物,每一期的封面都由老师精心地设计。她是一份印刷品,装潢设计过于奢侈;内容方面总让人觉得似乎缺少了些什么。据我所知,印刷品需要有一定的量数,才能得到实惠价格,至于数量多了自然形成一种浪费。
    2011年期间,我从病危中的陈明秋叔叔手里接过了复印及分发北京《通讯》、香港《简讯》的任务。在这举手之劳的工作上,陈达明叔叔给了我不少的帮助。
     陈永和老师当了两届的主席,终于在2014年10月,通过校友们的选举,由现任主席黄春和接棒。
     于2014年5月31日,星期六,在黄春和主席的带领下首次召开理事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出炉。
    在第三届理事会名单里,我当上了一位不胜任的秘书,而《校友园地》却是归于文艺组主管。据说张老师也培训了数字校友,做好接班人的准备。
    在前两届的先华校友会里,我没有参加工作。妈妈的鼓励,让我开始在张伟斌老师主办的《校友园地》里投稿。经过一番努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后来,则参与打字、审稿的一些工作。
    2015年4月19日,在太阳城酒楼理事们开会,重点谈到了《校友园地》的发行问题。那天,伟斌老师希望我能接任《校友园地》的工作。我与部份理事主张把《校友园地》简单化,以复印代替印刷,量数自然可以依据需求量来订。在可以把《校友园地》简单化的前提下,我答应了。会议结果,张伟斌老师把主编权交给了副主席黄亨赞,黄春和主席决定由副主席助我一臂之力。后来,副主席选择当监督,而让我当了主编。至于稿件方面,老师说有很多校友投稿,他已经收到多篇的稿件,很快就会转发给我们。
    就这样,《校友园地》由一本外表美观的刊物突然变成了由几张复印本订成的文件。刚开始,老师确实传来了几篇文章,之后就没了。因为缺乏稿件,我们不可能把《校友园地》装订成本子,只发行了三期。
    由于北京《通讯》、香港《简讯》及《校友园地》的发行时间不一,而我却想尽快把刊物送到校友和乡亲手里,难免浪费了一些邮寄费;同时发现了在三地的刊物里有着文章重复的现象。为了可以节省一些经费,副主席开始和我商讨,把三地的刊物联合起来,然后,由我联系北京的前辈黄书海叔叔,电话里我向书海叔叔说了我们「三合一综合版」的构思,争取他老人家的意见。书海叔叔高兴地对我说:「那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我们互相转载文章不是问题,能把刊物传递到乡亲们的手里,让更多的乡亲读到,才是我们共同的目的。」就在书海叔叔的鼓励下,先达《校友通讯》第一期终于于2015年8月与大家见面。
    三地刊物联合成一,自然增加了不少文章,复印装订成本子已不再是问题,可是却面临了封面设计的问题。对设计外行的我,考虑到无论投稿者或读者不限于校友,也有乡亲,而校友也是乡亲吧,所以在网上找了以和谐为主题的画,再简单地加上「为乡亲们传递和谐的乡韵、和睦的乡情」,希望乡亲们可以和和睦睦地相聚一堂。此外,封面上我以「印中港」代表三地的刊物,印度尼西亚、北京及香港。
    内容方面,只靠文稿还是不够的,深思熟虑后,觉得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不是人人都有上网游览的习惯,所以就转载了一些网上的数据;此外,也从书籍里以打字摘录了文章,也许在增加普通知识、提高一般见识里可取得一些作用。
      2015年9月初,我陪妈妈到北京时,路过香港探望叔叔。在妈妈不知情之下,我联系上了香港《简讯》负责人李建生。第二天,香港联谊会主席李达生请我们到湾仔佳宁娜酒楼用餐,还安排了拄着拐杖的乡亲林琼叶到旅馆接我们,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先达情。那天一起用餐的有李达生夫妇、李建生、王璧琦、林琼叶、郑春风。王璧琦叔叔也是香港《简讯》的负责人之一。我向他们请教,希望他们可以为综合版的《校友通讯》提供一些意见。有关封面上的「印中港」三个字,读者不能理解它的含意,他们提议应该把三地刊物的名字写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到北京后,我也把装订成本子的《校友通讯》送给书海叔叔,希望他老人家可以给些建议。事隔几天后,再次见面时,书海叔叔递给我一张纸,一看那是他老人家花了不少心思写下的建议,其中对「印中港」三个字给了同样的意见,我心里很感动,没想到书海叔叔是那么的认真,他老人家再次给了我鼓励。
     我很感激也很乐意听取他们宝贵的意见,而把第三期以后的先达《校友通讯》做得更完善。
     每一期的《校友通讯》都是在副主席黄亨赞的协助下完成。
     很遗憾的是,《校友通讯》已发行了七期,事到如今还未见到所谓的百多位学生来投搞,不晓得学生们是否因为《校友通讯》不是在得高望重老师的领导下发行,之所以不来投稿,或是另有某种因素。
     最后,还是希望张伟斌老师可以呼吁及鼓励学生们间歇不断、努力不懈地写稿、不辞劳苦地灌溉、用心地护养《园地》;以原则及实际行动为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园地》生存,让《校友园地》茁壮成长。这应该才是一件重要而有意义的大事,不是吗?

庆南风80大寿及离开印尼59周年有感
北京 张巧端
    振顺、春枝、南风、桂花和我,我们五人是于59年前的1957年3月15日下午,同乘维多利亚邮轮,从印尼一起回到了祖国,投身到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半个多世纪来,我们结下了深厚的的友情,同学情、先达情。
  五十多年来,振顺、春枝夫妇就像我们的亲哥嫂一样,深情地关怀着我们远离家乡的孩子,对我及我的兄弟姐妹及子女,给予了全方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给了我们无私的大爱,使我们深受感动。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从印尼回到祖国,我们就认定了大哥大嫂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共同携手走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了青春,我们五兄妹结下的深厚的友谊牢不可破。如今,我们虽然已进入人生暮年,我们同船五人平均年龄80.2岁,(84、83、80、我和桂花77岁),但我们依然人老心不老,我们五兄妹依然相亲相爱,亲如一家。
  3月15日,大哥大嫂亲自安排自己的二女儿三女儿开着车来接我,一起来到了康梦园老年公寓,见到了南风大姐,今天即是南风大姐80大寿的喜庆日子,同时也是我们五兄妹离开印尼59周年的纪念日,南风大姐见到我们十分高兴,她含着激动的泪花说:“我非常感谢大哥大嫂和北京先达校友会乡友还能记得我的生日,我自己和孩子都忘了。”
  我们让寿星老吃上了香甜的生日蛋糕,我们畅所欲言,到11点依依不舍离开了老年公寓。(南风现在已进入全护理,月护理费4500元,我们愿她健康长寿!)
    从南风那出来后,我们又来到了高桂花家。桂花精神矍铄,只是双腿不能站立,已卧床五年了,我们在桂花家又共同分享了生日蛋糕,大家有说有笑,畅谈兄弟姐妹的情意。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高桂花夫妇。吃过午餐,大哥大嫂的女儿又送我去医院针灸。
  那天因我脚疼走路不便,一路上都是大哥大嫂及家人一直用轮椅推着我去的,使我深受感动。在此我深深感谢大哥大嫂一家人对我的关心与照顾,我深深祝福大哥大嫂好好保重身体!生活快乐!万事如意!健康长寿!
   衷心祝我们五兄妹每天笑口常开!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迎接明年离开印尼60周年纪念再相会!

“远  足”
《高一组聚友会的团拜漫笔》
雅加达   陈武炎
     三月六日星期日,锦发、彩霞夫妇邀请高一组聚友会的同学到他们在Serpong的兰花种植园去聚会团拜。适逢园内Rapiah种的红毛丹刚好成熟,也邀请了高三组部分同学一同来尝鲜。
     早上七时半,我载着太太顺道接了美凤、凤英两位女同学。先到彩霞家集合。十点我们四辆车由锦发领路先到BSD永和家,然后一同前往兰花园。一排七辆车浩浩荡荡,向Serpong的方向驶去。
     这一区真正成了Tangerang现代化的大都会。可不是吗?集BSD、AlamSutra和Serpong之地的豪华住宅区已将达到首都专区面积的八分之一左右。首都专区的总面积为664平方公里,其实单单一个Serpong区大约就有600平方公里,只是大部分的面积都还没正式开发。所以这一区的农村田园风味比较浓厚。
    这里有豪华的超级商场,豪华家具商场、电影院、大医院、商店林立,银行到处都是,它已不单单是住宅区了。交通拥挤不堪,街道上都排列着长长的车队。我不懂路只得紧紧跟着领路车,确实"吃力"非凡,好不容易目的地到了,我大大地松了口气。走进园内的别墅已有七、八位同学先到了。女主人彩霞迎了出来,原来她早已先到来准备大家中午的膳食。真是热情好客的女主人。
     三十多位同学在开阔的大厅里,依回字形排列坐了下来,中间长方桌上,摆满了女同学们烹饪的拿手好菜。我们高一组的女同学个个都是千锤百炼的烹饪高手。菜色种类繁多。有中式的家乡风味,更有以辣字当头的印度尼西亚本地风味。高一组的大老爷们真是有口福。让我先来看看来了那些大爷:水木、如林、光赞、远赞、达明、永和、捷昌、士杰、伟斌,哇!远在楠榜的水生和伟杰两位也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来赴会,真是难得!同排的还有强东,此君后期真是难请,今天他能来是大家的福气。想起那一段年代,他在"当家"的时候,每逢清明节高一组的同学回先达扫墓祭祖后因地利强东一定会安排北京、香港、椰城和本地来的"大家"到不拉八淡水湖的沙摩西岛上去游玩欢聚,想起来还是让人回味无穷。两位一体的喜庆来了,烈文就不见影子,还好他只是因事不能来而已。新荷老师在女儿唯群的陪伴下也出席了,真好!育珍做来的粽子剩下最后的三个让我一扫而光!谢谢了!
     我们几个坐一排,百无禁忌的什么都谈,一面欣尝彩霞种的特种红毛丹。Rapiah红毛丹种类很多,通常毛较短也没什么毛,"长相"很特别。我就曾经买过被果贩做过手脚,将普通红毛丹的长毛剪短,抬高价钱,当成Rapiah卖。这里这棵之所以称之为特种的Rapiah红毛丹实不为过。它果粒干爽、入口清香、甜而不腻、果肉不黏贴壳,确实与众不同。我问达明我们在这里排排坐,一粒一粒在剥红毛丹吃,有想到什么吗?他说:"有哇!我读小学第一班时,国文课本里有一篇就是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他一个⋯⋯和我们现在的情景是不是一模一样?"说得真好。
     回忆是美好的,儿时的片段历历在目,一篇篇的在脑海里翻腾,最鲜明的活动就是"远足"。今天我们到这充满诗意处处田园风光的郊区来聚会,不外也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远足"吧!
     我在高小时,被老师选中,参加了红领巾少先队,辅导老师为了训练我们就列队远足,徒步走进"榴莲街"尾的橡胶树林里。在树林里,我们一路走还一面兴高采烈地高歌"红旗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在路过一个水塘边不久有个女队友突然尖声惊叫,一面乱蹦乱跳,两位老师马上向她围了过去,她指着小腿肚直喊“虫!虫!”原来在小腿肚黏了一只水红色的水蛭。一个辅导老师马上在手上吐了口唾沫将水蛭拉扯出来丢弃,血从伤口马上流了出来,老师从带来的药包里取出药和胶布替她止血、上药、包好。要我们快步远离水塘,然后要大家相互检查脚腿是否有被水蛭附贴着。还好就单单那女队友而已,看样子水蛭也是专找娇嫩的下手。哈哈⋯⋯到了空旷的地方,老师让我们列队训话,将刚才发生的事说明。他说:“那像蚯蚓的小虫虫叫水蛭,印度尼西亚话就叫Lintah,它们生长在沼泽地带,尤其在水塘,专吸动物的血液。”告诫我们不要在水塘里洗澡或游泳,水流通的河流它们就没办法栖息,被叮咬时,最方便的就是用口水沾在手上,将它扯离,伤口得上药止血,要不然会流很多血,因为水蛭将防止血液凝固的唾液先注入了吸口。
     经过这次远足,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应付突发事件,了解越野一些不可缺的常识。老师真伟大,他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在生活中、在书本里,点点滴滴在灌输我们做人的道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
     另一次,是骑脚踏车远足。要到离开先达二十多公里远靠近Laras园坵的Bahapal游泳池游水,那里有个水清澈见底的游泳池,水是泉水。过去只有洋人才能在那里游泳,现在我们也可以来逞威风了。下午四时老师要我们集合回家,这时个个才感到疲惫不堪,几乎是精疲力尽,不可能再骑着脚踏车回先达了,一想到从Serbelawan的路口到先达整整有二十公里长而且都是上坡路,个个都垂头丧气。辅导老师说:"有困难有办法,大家振作起来。从这里到DolokMerangir的火车站一路都是平地,半个小时内一定得到达,但必须注意安全!"这样宣布大家兴奋莫名,争先恐后的骑了自己的脚踏车,快速到火车站集合。从棉兰来的列车一到,我们连人带车一起上了火车开往先达。真过瘾!这样理想的远足机会真难得!火车上老师就教了我们两句成语:未雨绸缪、事在人为!过后我在想老师该多加一句:胸有成竹。我们的辅导老师真好!少年时的回忆确实甜蜜蜜的。
     现在远足呢?今天我们是坐汽车来的,不用"足"也不骑"车"是方便多了!但感受就没有少年时来的生龙活虎、兴高采烈。但今天的聚会气氛也非常强烈:男女同学、儿时的玩伴、六年中学的同窗共砚、运动场上的相互挥汗、临大考就几个臭气相投集聚在一起开夜车都还历历在目。曾几何时,你我现在都已白发苍苍、老态毕现。你拄上拐杖、他坐上轮椅、还有的已不能出来、更有一部分不辞而别,就是再用怎样先进的电讯也邀请不回来了!同学们、朋友们珍惜吧!能聚就来聚,不用犹豫、不用烦恼。
     三辆私家车开进来了,是高三组的同学应邀到达了。一下子就将整个厅的椅子坐满了。大家见了面虽然今天已是正月廾八日,春节到现在没见过面的同学都在互相恭喜,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虽然都是老一套的祝贺词,可是听起来就有是亲人的亲切感。
     桌上放的红毛丹早被一扫而光,不知出自矜持呢还是懒惰,个个都坐着不动。我走到红毛丹树下将已采了满堆长矮桌上的红毛丹选了几把红透透的,要拿去给那些坐着不动的大爷尝尝。看到我们吃得高兴就有人来告诉我说:我们很有福气能吃到红毛丹,因早些天就有果贩来要包购整棵树的红毛丹,出价壹佰万盾,主人不准。再加壹佰万盾,主人还是不依。果贩用两佰万盾的价钱还买不到区区一棵树上的红毛丹,真是哭笑不得,只好作罢。原来主人夫妇就是专留下果实要款待我们这些同学的,好让大家体会体会,吃吃从树上采下的果子,高兴高兴!主人用心良苦。锦发、彩霞万岁!你们对同学关怀备至,爱护有加。在这里我大声对你们说声谢谢!
     永和宣布聚餐开始。他说今天本来是高一组开聚友会和团拜,但也请来了高三组的同学。今天就让同学们大家开联欢会吧!我们现在身处在乡下如回归大自然一样,让大家寻觅寻觅,看看是否能拾回那怕是点点滴滴的童贞。接着彩霞说明今天这些堆满桌子的佳肴美食都是女同学们一人一样煮来的。哇!今天这些"奶奶"们真伟大。阵风吹来香味四溢,弄得在场的老太爷们个个馋涎欲滴。看!有一盒香菇炖猪手,旁边也放了一盒米醋炖猪脚,没关系两者都富含胶原蛋白可补充膝关节的润滑脂。才刚刚观察到同学们当要起身去取食物开步走时,好几个是步履蹒跚。大概是突然起立脑部缺血,还是坐久了膝关节麻木而行动不便。如果是前者我不主张他们去吃猪手还是猪脚。但如果是后者,我倒希望他们能多吃两块。个个都还精神奕奕,虽然好多都八十出头了,也有好多在向八十岁进军,但都对食物没什么明显的禁忌,除了几位有糖尿病的之外,但糖尿病是长命病、富贵病,只要不吃太多,生活起居有节制,以我们现在的年纪要过多一、二十年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如林你说"然否"?!与读古书的沟通就得用八古文谈。哈哈哈!
     大家都在选适合自己胃口的食物。我问达明炖醋猪脚为什么不吃。他用潮州话回答得真妙:"cia kai mo shi nang kei tang kai sok muek, nio ie nang khu ciak。"哇!真有做大哥的风范。
     餐后,高三组家烈夫妇带来的西瓜、葡萄上桌了。同学们都说很少能吃到这样好的西瓜。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空头"。这两位就是TamanSuryaLima,TotalBuah的东家。吃了西瓜、葡萄、橘子,意犹未了,同学们开始向红毛丹树下进攻了。同学们现在是进一步了,不单是剥来吃还拿了彩霞早就准备好了的红色大塑料袋一面装红毛丹。这样好吃的红毛丹机会难得,我也拿了红袋,一把一把往袋内塞红毛丹,没两下满了,我拿了袋子交给太太,吩咐她等下要回家时不要忘了带。太太打开一看就嫌我笨问这些枝叶带回去干什么?我口快回答说:"丢掉呀!"回答过后马上发现我自己是"真笨",要丢在这里丢又何必多此一举带回椰城才丢。赶快拿到树下去整把抖动,一抖动,把黏在枝上的果粒全部抖了下来。刚才满满的一袋现在装起来还不到四分之一袋,还可再装,装了半袋该心满意足了吧!再看同学们,他们都手脚利落都在装颗状的。哇!这些同学真比我聪明多了。
     热咖啡出来了。彩霞宣布这是伟杰老远带来的楠榜羔杯粉泡的。好喝吗?大家都说好喝,希望下次的聚会伟杰能多带一些来,正如好像彩霞的红毛丹一样,不单吃还能带一些回家慢慢地品味!你们说是吗?哈⋯⋯。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已是下午三时了,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刚才来的时候是跟着领路车"昏头转向"、胡里胡涂跟到目的地来。这下可好了,要回去我想,我这只笨鸟就是多几个"转向昏头"也转不上回椰城的高速公路吧?身旁的伟斌说他的车要载水生和伟杰去MuaraKarang,叫我跟着就对了。谢天谢地傻人有傻福,贵人经常就在身边出现。问题这样容易就解决了!阿敏!
     我们千谢万谢辞别了主人彩霞夫妇,带上丰收的礼物:上好的红毛丹,踏上了回雅加达的高速公路回家了!

难忘的先达情
先达  彬彬
    先达上有青山(马达山),下有绿水(多峇湖)。我是先达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乡,但我心中有一个完美的先达情。我要用笔杆子宣扬先达情,为促进先达人的团结,奉献自己微小的力量。我们这一辈的先达人一天比一天凋零,新知不如旧雨。正因如此我们要珍惜先达情,珍惜我们这一辈先达人的未了情,希望大家要互相支持与照顾。
    六十年前的一个晚上,你们告诉爸妈,你们将远行,妈妈晶莹的泪珠把你们送上了祖籍国广阔的大地。六十年后,你们回来先达探亲,爸妈已不在多年了,你们牵着和你们一样苍老的老伴回来了,少年时的狂想,爱与梦,都已远去,一去不复返。从你们的泪水中依稀记起妈妈的爱与牵挂,带着两行热泪,一时无语,热泪盈眶。
    中国人都说,回家的路最短,回家的路就在脚下。可是这次回家,你们等了足足的六十年。梦魂重返先达,风景犹似当年,但人事已非,脑际只残留片片回忆。时光流逝,时代变迁,令人无限感慨。
    先达是一个小山城,两条平行笔直又长的大街,从上段到下段,有十公尺的落差。一条叫苏多摩街(大街),一条叫独立街。从街头上段看不到街尾。昔日先达的街道边有地下水沟的水,哗啦的水流声,日夜都不间断,清澈见底。两条大街之间,有一条条平行的横街,如南京街(万隆街)、福州街(泗水街)、上海街(jalan Wahidin)等等。
    小时候我记忆中,大街左边是很多吉灵人居住的吉灵村(Kampung Keling),和独立街右边是很多马来由人居住的马来村(Kampung Melayu)。如今这两个村居住的都是华人了,住家都已改头换面,成了楼房店屋。
    先达市是苏北省仅次棉兰市的第二大城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有一个跟其他中小城市相同的有趣现象,就是相同籍贯的同乡,追问起来都或多或少有一点亲戚关系。跟爸爸同姓的大多数是叫叔伯阿姑;和妈妈同姓的大多是叫做姨妈舅舅。而年轻同辈的就非"表"即"堂"兄弟了。从街头到街尾,从猪肉巴剎到鲜鱼巴剎踫到的都是华人称的"蕃薯藤" 的"远房亲戚"。
    小时候先达市的咖啡店很多,街头巷尾,几乎每条街的街角都有咖啡店。有海南人的,福州人的,都卖咖啡、红茶、面包等等。店内摆设都大同小异,几张大理石的桌子和木制椅子。咖啡灶就设在店前方。门口两边租给华人卖云吞面、炒粿条,或印度尼西亚人卖咖喱鸡和印度尼西亚杂菜饭。每天一大早,店主和小贩忙得不亦乐乎,顾客们吃饭喝足后,就赶着上路或打工去了。

花仙子歌舞团迎来十周年庆典
    先达  林琇妮 (Lily Halim)
    十年辛勤,文艺尽献。十年的努力,或许没有惊天动地优越的成绩,但留下的确是从未有过的满足感。十年来,花仙子歌舞团不断地努力充实自己,过程中难免遇到难题。但这些日子,再辛苦也熬过来了。话说雨过天晴,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花仙子歌舞团就犹如一场大雨过后的蓝天,显得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郑松吉先生和李素香女士是棉兰非常热心于华社活动的一对夫妻。他俩非常热爱歌舞艺术,民族文化,尤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印尼民族鲜艳亮丽的服饰更让人目不暇接。就在2006年3月26日共同创办了棉兰花仙子歌舞团,并将自己对艺术的热情寄托在它身上。花仙子歌舞团是一个非商业性质的业余歌舞团。主要是把印尼和中国两国文化艺术相融合,通过交流演出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能欣赏到别具特色的表演,同时也对传承两国民族文化,加强两国友好关系作了极大的贡献。
  加入花仙子歌舞团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缘分。有一天,李素香老师通过先达华文教育促进会的薛秀凤老师联系我。电话中,李素香老师邀请我担任在棉兰举办的一场歌唱交流晚会的节目主持人,也随即问我是否有意思加入花仙子歌舞团。当时,我刚到棉兰上大学,一心只想着要好好念书,担心没能抽出时间参加舞蹈练习。也就这样,我拒绝了李素香老师的好意,只答应要帮忙主持歌唱交流晚会。
  我总觉得这一切都是注定好的缘分。在那场歌唱交流晚会上,花仙子歌舞团呈现了一段优美的中国舞蹈。第一次看到花仙子歌舞团的演员们在台上表演,我忽然就爱上了这个歌舞团。尤其看到了李素香老师在后台和演员们的互动。她的温柔体贴和关心让演员们更倍受鼓励。我的爱好是跳舞,我向来对民族舞蹈也特别感兴趣。了解到花仙子歌舞团的性质加上两位领导神圣的宗旨后,觉得正符合我的意愿,所以没有理由不参加。反而更加主动要协助两位领导,把舞蹈学好,加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
  从那一刻起,一直到今天,我每个星期天都会到歌舞团报到。加入该团后才亲眼目睹并亲身体会到两位领导对学员们的关爱,照顾,和耐心。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成为花仙子歌舞团的一员,也觉得非常难得能有这么一对热心的夫妇,将时间,精神,财力通通投入于栽培爱好歌舞的孩子们。每一套的舞蹈服装也都是李素香老师亲手缝制的。从设计舞蹈服饰,挑选布料,剪裁,修改,制作舞蹈道具等等。每一个过程都是这一对热心夫妇亲自着手劳动的。很多社团朋友都曾好奇,这对夫妇原本应该可以好好享受退休后的休闲生活,又何必费尽心思打理这一切。但他俩始终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花仙子歌舞团除了青少年组舞蹈团,中年组舞蹈团,最近也开始培养了儿童组。每个周末郑松吉先生的住家都相当热闹。舞蹈员们一早就来练习了。说到郑先生的住家,无论从哪个角落都能看出这家的主人是搞艺术的。一进大门就能看得到装上一大面镜子的练习场地,客厅里四处挂着我们的演出照片和郑先生水彩画的佳作,一整排五颜六色绚丽的舞蹈服装,装着舞蹈鞋的鞋架,还有各式各样的舞蹈道具等等。到过他们家的许多客人都好佩服他俩所做的一切,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如今,花仙子歌舞团已经度过了相当不平凡的十年岁月。跟随着花仙子歌舞团的足迹,除了棉兰本地的演出,花仙子歌舞团也曾多次到国外参加演出。其中到过新加坡,中国北京,山东济南,广西南宁,云南昆明,晋宁,沈阳,广州,深圳,海南岛等地。托花仙子歌舞团的福,我有幸代表国家参加了两次在中国深圳举办的海外华人文化社团中华才艺高级班的培训。那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能与五湖四海的文艺骨干们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这样的机会难能可贵也极其少有。回来之后也必须将所学的舞蹈知识传承发扬。
  这些年来,每个星期天花仙子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们都积极地练习舞蹈,决心将每一台演出都尽心尽力尽职做到最好。事到如今,棉兰花仙子歌舞团十周年的庆典晚会也即将到来。在这里先预祝花仙子歌舞团周年晚会办得成功,另外要特别感谢一直以来支持花仙子歌舞团的所有热心人士。我们将继续努力,让花仙子歌舞团百花齐放, 谱写更闪耀的未来十年再十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