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通讯(第12期)

2016-10-14 18: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440| 评论: 0|来自: 先达先华校友

摘要: 先华校友通讯 先达先华校友 主办 总第12期 www.siantarpeople.org
第三页

先達的往事只能回味(二)
先達       彬彬
     999年前,有位神仙受玉皇大帝委派去找人間有什麽好地方。玉皇大帝要求高,山山水水要美麗,好人、好吃、好住還要好氣候。神仙來到一個地方的 Kopi店,看見很多人 Kumpul 在一起,一邊喝 Kopi ,一邊用先達國語車大炮。他們在Kopi 店可以 Tu (遇)到很久沒有 Tu (見)面的老同學、老朋友、老鄰居,Apalagi 是老情人。神仙聞 Kopi 氣味,真是比吳剛的桂花酒還香。來到南京街吃一盤炒 Kue Tiao (粿條),又吃 Chi Chong Fan (豬腸粉),又 Tambah印尼 Kue。去到巴剎看見榴蓮、香蕉壹 Puk 壹 Puk (一堆一堆)堆如山,真像孫悟空的花果山。Babi Es (Pabrik Es 冰廠)的河水嘩啦啦在歌唱,動物園的King Kong (猩猩)在鼓掌。神仙稱贊道好一個風水寶地。趕快回去報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終於來了這地方,就給這地方取名「仙達」(神仙的「仙」,到達的「達」),意思是神仙曾到此一遊。信不信由你,哈哈!
     話說1966年3月28日早上,最後一課的下課鐘聲響過,先達華中母校就被當局接管了。同學們從此失學了。我們依依不捨離開母校,從此同學們各奔前程。我們就像羽毛未豐的小鳥勉強振翅飛翔,飛到哪就生活在哪。各安其所,各聽天命。
     48年後的2014年11月7日,不曾再涉足母校的我,為了要寫這篇文章,想看一看闊別48年的母校,有人勸說不看也罷,看了倍增傷感。可是我還是一人進去了。
     剛走到 Pane 街,少年時騎自行車上學熱鬧的情景湧現腦海。來到記憶中學校的大門口,已面目全非,感到陌生。半個世紀的歲月已洗刷腦海中的記憶。從左邊的小路走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飽經滄桑的華中母校禮堂,所有的門窗都用磚石封住了。裡面聽說已被人一分為二作為辦公室,再也不能去回憶當年少年的我,在禮堂舞台上表演文藝節目、比賽唱歌、上台領取優異成績獎的情景。
     禮堂右邊的教師宿舍已成了人家的住宅區,禮堂左邊的三排教室變成了住宅,禮堂外牆隱約看到當年的中文字跡。五個籃球場偌大的廣場,操場已建起參差不齊的民房,沒有了往日的景象。失望地正想走出學校,往右拐了一個彎,本來失落的我,突然眼前展現出奇景,嘿,當年讀初中、高中的兩層中間有樓梯上下的教室還在。心情興奮,就激動走進它。此時印尼學生在上課。我上樓走到教室樓左邊最後第二間的教室,這是我當年讀高中的教室。向裡望去,黑板還是那個黑板,桌椅還是當年的桌椅。我望著最後第二排曾坐的桌椅,沉思了很久。想不到裡面正上課的學生在注視著我。印尼老師向我走來說:「Acek,我能幫你忙嗎?」我說謝謝你,我年輕時曾在此上課,只想回味罷了。
     內心無限感慨,帶著失落的心情下樓,真是當年揮手一去風吹黑髮,回首再來已是霜雪滿頭。當年甜蜜的時光,朗朗的讀書聲、歌聲、笑聲令人懷念。人去樓空。當年的老師,同學們,你們如今身在何方,生活可好吧!敲鐘下課的阿伯在遙遠的北方可安然無恙?心中無限懷念曾經教導我們,如今已不在人間的老師和校長鄭子經。
                             

火车站情缘
林叔明
火车站情缘(之一)万埠小车站
    火车站,有许多忘不了的记忆。
    最早的是Bangun purba的小火车站,由巴敢开车,到万温浮罗巴终止,是条窄轨铁路,日治时代,日本侵略者把全程铁轨撬掉了,小火车站从此报废。
    这个站,曾经接来母亲从先达托运来的缝纫车,上午从先达上车,巴敢转车,黄昏时才抵达小火车站。
    小火车站直行一条路,中经回教教堂;在拐直通横过火车轨道的大路端直通商业区(全砖石房屋,人称“砖店”),另一端直通由巴敢过来的大路,中经右侧镇官署和大礼堂,左侧邮局(前二王府)。大路经居民区(全木板房屋,人称“板店”)外公家就在板店中的一间,可以远望邮局全套建筑和小火车站。
火车站情缘(之二)先达火车站
    先达火车站,比万埠小站大多了。早年每当要去万埠探望外公外婆,七早八早妈妈就拉我和弟弟起床赶时间上火车站,后来要到棉兰,便成火车站的常客。
    先达火车站,对面隔条沟,是一群官家的大厦,本身一半是卖票和办公的房子,一半是有座位的等车处,是无墙壁的空间。
    棉兰开来的火车,到了先达要“爬坡”,有时要用两个火车头来拉。
    先达火车站的左侧,隔着栈房之类的房子(中间有“吊车”)另有窄轨铁路,有窄轨小火车行驶,人称Munti,是不载客的货运专车。这小火车在市郊未到Pantuan就拐向留连街,横穿过街,开往何处,至今没搞清楚。但是无论什么货物,都由“吊车”或从大轨货车,或由窄轨货车,吊往对方,或由火车运走,或由munti运走。不知如今是否当在营运?
火车站情缘(之三)巴敢火车站
    巴敢火车站,一侧是先达棉兰大轨,一侧是通往万埠的窄轨,要前往万埠或从万埠前往先达或棉兰的人,都要在这个站转车。
    巴敢是小镇,早年远离先——棉大路,如今小镇已扩展到大路来,不必象早年那样步入小镇。

火车站情缘之四:直名丁宜火车站
    先达棉兰之间有个大站:名丁宜。这个市镇从未踏足,火车到站也从未出站,早年要下车,转车另一列车,后来就不必下车转车,可以直达棉兰或先达了,只不过要停车一段时间。停车时,小贩沿车外向车窗乘客叫卖,其中Samlel teni最为美味。
火车站情缘之五:棉兰火车站
    棉兰火车站有两个。一个是大站,棉兰车站的正宗,一个是小站,小小一间卖票候车处,比万埠的小火车站还要小。
    棉兰火车站有个传说:有一架火车头,半夜三更会自行开车,辗死了人。
    还有个传说:火车不是直接驶进车站,而是绕了个大弯,绕过关帝庙。传说修路要修到关帝庙时,关帝显灵,阻挡修路工程。
    其实应当时铁路当局尊重寺庙,主动绕行。
火车站情缘之六,缎卜干火车站
    缎卜干火车站是个小站,在巴敢和棉兰之间,从市镇到车站,上下车都要走一段僻静的大路,这个镇不大,有“源春”杂货店,有条大河可玩水、游泳、洗澡,只是回家还得“冲凉”。是我童、少年时常常前往的地方。“源春”的老板娘是家母的老友。

附:林叔明给黄书海的信
书海:
    此次你和瑞玲来港,却没见见面,是无可原谅的遗憾。明年你们会再来,我会弥补这一次的错失。
    如今我几乎足不出户,天天闭门看书看报看电视。连焜辉来港,我也没像上次那样到青衣城聚会,反而要他和笑英到我次子家来。
    想当年,上一趟北京,就住在贵府,同时你还要接待廖齐爱、张福英等三位老先达。我那时还“抽空”上一趟天津找焜辉,见见友联夫妇。没想到健谈活跃很有人缘的友联走了,让素琪生活更为难。
    几年前我和秀兰还回一趟先达,山城旧貌没换新颜,见到了达开、福英,路过了先达公园,公园没有当年的开朗,而是林木森森,路过了火车站,似乎没有营运,没有当年的热闹。露天的巴刹密闭了,也没入内看看,如此“新颜”,已无旧可怀。
    《先达通讯》164期已收到。兹附上《火车站》一文,希望值得发表。
    秀兰交代问好瑞玲。
                                                  叔明 / 2016.7.28凌晨4点
<先達通訊166期>


母校情深       
先達 涂月英
     往事真的只能回味,想起往事⋯⋯
     在讀書的時候,我的校長月2位,一位鄭子經,一位是陳瑞蘭。
     母校給我的印象最深刻,幼兒園的時候,老師耐心地教我們握筆,怎樣寫字,我的手是那麼硬的,連鉛筆都拿不穩,把一、二、三,寫的不成樣,老師耐心的教我,使我有信心,終於把數目寫得端正。然後,老師還教我們認識上、下、人、牛等⋯⋯
     到了五年級,老師講解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使我們認識唐代大詩人李白。李白小時候,遇見一位婆婆,不折不撓有恆心的精神啟示,長大後成為有名的大詩人,在中國文學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小學畢業是最高興的一天,校長在台上鼓勵我們,更要加強努力讀書,希望我們不忘母校,我們大家曾經共同經過多少同窗的日子,我們是多麼珍惜彼此間的友誼。
     我心裡很清楚,知道畢業後我們將各散西東,母校是我們的搖籃,在溫暖的搖籃裡,我們接受教育,就好像母親,把嬰兒慢慢地撫養長大。老師的勉勵我永遠記著「要勤奮好學,要自強不息」,做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這些話我時時刻刻地繞在腦裡。很不幸,在一九六五年,學校被封閉了,失學後,我像一只迷途羔羊,不知何從何去,浮沉,是老師的勉花,使我堅強的意志面對驚險的海浪,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使我自強不息,成為我的精神力量。老師常說:「要與日月同光,不與草木同朽」,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旅程,曲折艱辛,在生活的軌道上,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遭遇,而取得不同的收穫。
我凭著天無絕人之路的毅力和信念奮鬥,排除萬難,走向光明幸福,今後無論我身在何處,我都不會忘記我們的母校《育才學校》,《養中學校》。筆者看見別人他們還會找到同班的同學,幾天前筆者找到了一位同學,筆者忘了是第幾班我們同班,他現在當大老板,筆者非常佩服他,希望他日日高昇。

綠葉對樹根的情义
陳鳴
                  年深外境猶我境,日久他鄉即故鄉。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先達老譚林街中段居民住宅區房屋不密集,其間有大片的空地、小片的菜地,房前屋後間隔種了一棵一棵的果樹。
       我們一排八家住宅前就有一片延伸到公路旁的空草地,中央就長著一棵好高大的芒果樹。每逢大風雨過後,爸爸頭戴大竹笠,身披防雨布,手拿一個自編的大竹籃,拾了一大籃芒果,與左鄰右舍分享。粒粒又香又甜的芒果,飽含了大家濃濃的鄉情。
          這一带的邻居,大部份是"過番"來到這裡定居的叔叔伯伯們,他們的成分不復雜,人際關係單純,非小販即是打工族。所以,他們無毋須與人樊比高低,毋須患得患失,都是靠力氣吃飯的勞苦大眾,他們和睦鄰里,紮紮实實的生活。他們都是芒果樹的綠葉,他們都有一條共同的根。遺憾的是:建築商看中了這片地,於是,芒果樹消失了,取代它的是一排新建的平民房。
           平民房旁邊也有一片空地,空地邊沿也长着一棵年代更為久遠的芒果樹。它盤根錯結,甚至一條大根露出地面,它象徵風雨中雕刻出芒果樹下人們不幸的經歷和苦難的生涯。
           故鄉一片月,偶聞读书聲。空地上聚集了附近十多位先達土生土長的少年、兒童。男女各一方,兩軍對陣,陣前各堆著小石頭。石頭戰開始了,他們相互將小石塊擲到對方陣地前,一面叫:capgome,timbatu,Timtiosiantat,aba/anyachaukiamhu, 叫聲此起彼落。
           住在公路邊小木屋的阿丁婆,影只人單,眼裡閃著淚光,站在門口仰頭望明月,她早年因車禍喪夫,含辛菇苦養大了唯一的男兒,卻因一次出海捕魚而消聲匿跡,音訊全無。從此,無論是刮風下雨的夜晚,她在呼喚,有月亮星星的夜晚,她依然在呼喚:孩子啊!你在何方?可希望在等待中一寸一寸失去,呼喚聲一次又一次消失在夜空中。
           孩子們的歡笑聲使阿丁婆回過神來,心情平靜後才轉身屋後招呼孩子們來吃芒果。與往常一樣,她把涼蓆舖在屋前的草地上,孩子們腳掌相合盤腿圍坐一圈。阿丁婆端出一大盤切好的芒果,一片芒果一片親情、一片芒果一片鄉情。孩子們開心的吃起来,他們又怎會了解阿丁婆的心情呢?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
           第二天,小木屋空了,阿丁婆滿腹離愁,踏上另一段人生艱難的旅程。
           空地盡頭的右角落傍著第三棵大芒果樹的小木屋是古奶奶與兩個孫女住的。老人家每天都坐在床上糊茶葉合、火柴合,兩個孫女除了上學,幾乎都在小廳的小桌上啲噠啲噠的打印手工包煙廠廠牌的包煙紙,為了生活,為了求學,她們靠著灵活的一雙手,以驚人的速度分秒必爭,打出了一摞又一摞的包煙紙。唯獨晚上,她們才能在昏黃的燈下溫習功課。
           古奶奶心地善良,或許是苦日子逼得她已不苟言笑了。我們有時在門口將切好尺寸,點上虛線的纸折成合子,古奶奶只要將它粘合便成了。
           一天,古奶奶年近半百、孩子还小的親戚突然暴毙 ,古奶奶帶着兩個孫女奔喪回來,面色蒼白,渾身無力,心緒不寧的躺倒在床。她想了好多好多:孫女就要上中學了,学費、生活費、房租費必然有增無減,自己又這般年紀了,不知何時打開生命的計時器,倘若往前再走一步,便是生命的倒計时了,怎麼辦?怎麼辦?
          我們悄悄的溜進這熟悉、但又陌生的小木屋,掛在樹幹上的燭淚一條一條往下流。古奶奶呀!"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凡事也要靠堅持。貧困會讓你的孫女們更早成熟,更勇敢的面對生活,面對逆境。前提是:你必須健健康康陪伴這對孤兒,她們不能再失去您!
        古奶奶终于改變初衷,同意親戚把她們一起接去。只要能讓孫女們接受再教育,方可成為人格健全、品德兼優的人!古奶奶,你放飛的是希望,或許有一天,守住空巢的是自己。我突然覺得,古奶奶的形象突然變得好高大。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風霜降,只見青松不見花。"
      那 一天終於到來了, 祖孫三人流著淚,微笑著離開了。我再次深深的體會到:綠葉對樹根的依戀!
          二0一六年九月廾八日

詩歌                         
   诗三首          
 椰加达     陈永和
体悟心通
粪虫化蝉饮秋风,腐草化萤夏月浓。
潔莲出自污泥来,圣人活在平凡中。
黄昏吹落风云涌,云收万岳月出笼。
月华无限照明心,正法眼藏开悟通。

往事成回味
情丝已碎难成画,曾经向往已成灰。
机缘一失流水过,破镜重圆追不回。
往者已过成回味,来者有心尚可追。
人生事故难预测,是非成败无绝对。

探访黄英香师母
祝福
黄叶知天老,英姿逐悴憔,
香馥飘依在,福如东海浩。
寿比南山松,康健子孙孝。
                     
文藝評論                  
 什麼叫打油詩?  
       丁點點
    在國際日報副刊上,有時會讀到幾首”打油詩”,有人問什麼叫”打油詩”?
    中國明代有本書叫《一笑散》,第一篇”張打油語”就談到”打油詩”的來歷是這樣的。
    唐代人張打油作了”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樣一首咏雪詩,因這首詩實在不很高明,所以後人把寫得膚淺俚俗的詩叫”打油詩”。
    張打油是個嘴饞手癢,愛亂塗亂寫的人,有一次落雪時,他詩情發作,在官府的粉牆上題上一首詩:”六出飄飄降九霄,街前街後盡瓊瑤,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掃帚的使掃帚,使鍬的使鍬。”當官的看到了,大發脾氣,問誰人敢如此大膽,弄髒粉壁,隨從說是張打油弄髒的,於是就把張打油抓來質問,張打油分辯說:”小人雖然沒有什麼才氣,但還懂得做點詩,哪裡是胡說八道,如不信,請老爺出個題目考一考我。”當時南陽這個地方被敵人圍困,正請求京城派兵救援,於是官老爺就把這件事做題目,叫張打油當場作詩。張打油馬上就念第一句:”天兵百萬下南陽。”官老爺叫了稱讚道:”好!有氣魄。粉壁上的詩一定不是你作的,趕快念下去。”張打油接著念道:”也無救援也無糧,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這首詩的格式、腔調和前一首一樣,逗得大家笑起來,當官的就把張打油釋放了,從此張打油遠近聞名成為”打油詩”的始祖。
                                 摘自《洁霜文集》

小品                          
 生活随笔    
阿理
        好久没上网了,打开一封封电邮还有信息,都是各地朋友寄来的。有励志教育,健康旅游,文学音乐,书画艺术等资讯。这些无言的问候亦是朋友之间一种保持联络的方式。网上资讯五花八门,但亲友同学深谙我喜爱,不会把什么八卦新闻转来,为他们心中有我而欣慰。
        在这网络时代,很多人都上网阅读了,但我还是喜欢一书在手。读到《商余》前任编辑刘镒英的一篇文章,她引用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先生的一句:“没有任何苦恼并不是幸福,幸福是在於能把任何苦恼变成一个喜悦的境界。”还说“劳苦越大,成长也越大,烦恼越大,克服的喜悦也越大。”很有哲理的一句话。
        当时,还不知道池田先生是何许人也,上网查到池田先生的资料,后再买到他写《教育的荣光》一书来读。发现他讲得很好:生长在国际化加速前进的时代,做个国际人,除了要有语言能力,广泛教养,对政治,经济的实用知识。还要有文化力量做后盾,更要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及对方国家文化的充分理解。又说“经济力量,军事力量让人自大,但不能让人产生自信,只有文化才是自信的摇篮。”
        有年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说:“教育是建设社会决定时代的最根源的力量,国际化的到来,更成为不限一国,而是作为开拓地球未来的大业。”
        好一个开拓地球未来的大业!近日走过新南威尔斯大学,迎面走来的学生,肤色有白有黄有棕又有黑,来自世界五湖四海,都是地球人。
    池田先生心怀大志,不分国界,为人类教育有所为,他就像高空飞翔的鹰。
      而我没鹰那种的飞翔本事,只好一边钦佩万分地欣赏高空飞翔的鹰,一边在自己小小天地中,向自己的目标飞去。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