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本站编委张大永先生发来的文章,被新马媒体称为马共书写作家海凡,应《星洲日报》副刊星云版编辑邀请写的专栏《恍如隔世》上发表的两篇随想似作品《开篇——不是梦》和《过年:联想到候鸟》,请大家欣赏并提出意见。以下是海凡简介: 海凡简介 出生于新加坡。曾参与马共领导的武装部队,马来亚人民军的普通士兵。转战雨林13年。1989年12月2日,随着马共与泰国及马来西亚政府签订合艾和平协议,停止武装斗争,解散部队,重返社会生活。近期重新执笔,以文学笔触书写雨林游击生涯,留下一段特殊生活的悲欢记忆。曾出版文集《雨林告诉你》,小说集《可口的饥饿》。
《恍如隔世》开篇——不是梦 人性原本就有不计回报,奉献牺牲的美好情愫,谁的心灵里都蕴蓄着温柔,悲悯和良善,犹如安静栖息的山鸽子,一个触动,扑楞一声展翅飞起。 要过年了。华人都要过农历新年的,只是过法不尽相同。 27年前的那个新年,对我,对我们一大群人,没有谁不是刻骨铭心的。 1989年年底,马来西亚、泰国政府与马共三方签订了合艾和平协议,一两千人解甲归田,生命开始新的历程。
此前一段时间,预计和平协议可成,部队战士获许可联络家人,一时间游击山顶兴奋喧腾。尤其1990年头初到和平村,正当春节前夕,过年期间,许多战士纷纷与家人团聚。喜庆中糅杂着无法言说的沧桑,百感交集。 而我的老家却因为从乡村搬进组屋,按旧地址屡次发出的家书如泥牛入海,心中无限惶惑,落寞。 一直过了春节,我托人手交的信件终于辗转送到家里,2月15 日接到家里发来的第一封电报!3月初我们一家在勿洞街上的旅店见了面。 在〈倘若雨林有知——和平村日记〉中,我记下当日的情景: “家人在9日下午4时左右抵达。来的是父亲、母亲、阿姨、二弟、三妹、五弟、阿兴共7人。蓦然在国泰旅店的走廊见面, 父亲一把抓住我的肩膀:‘哎哟这样瘦!’母亲叫一声我的乳名,说不下去了。3人相拥流泪。 我知道父母一定曾抱过我,可自我懂事后,由于劳碌、由于困顿,亲子关系变得平淡而生硬,在我记忆中,再无父母怀抱的温馨。此刻却奇迹般重温,似梦非梦,所有辛酸的甜蜜,都裹卷在潸然的泪滴里,重重地坠落心底!
13年了,岁月的流悄悄淌去,家人的声音梦里也难寻觅,现在却实实在在于身边响起,我心里恍恍惚惚的,而一切都是真的,不是梦?在这刻,我觉得昨天与今天是如此逼近,仿佛一夜就过了13年。” 如处于不同的星球 恍如隔世——不只因为阔别,更因为还真没料到有这一天!
今年一月,我的第二本有关“马共书写”的短篇小说集《可口的饥饿》正在印制,《星洲日报》副刊星云版编辑发来电邮: “读到您的雨林故事,我每回都想,有些无法写进小说里的、零散的画面或经验,还能不能用别的方式记录下来?趁着开年,我想到了专栏。不知您有没意愿,在星洲副刊的星云版撰写专栏?……内容是任何你愿意写的雨林生活经历……” 我想到该有一个词语,既作为专栏的题目,又能规划内容,助我回眸,梳理过去那段日子的点点滴滴。 我想到了“恍如隔世”! 虽然都说是地球村了,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的普及,让世界变小,人们的视野向更广阔,更幽微处拓展,延伸。而另一方面,无法沟通,不可逾越的领域却还比比皆是。同此寰宇,常常又是“恍如隔世”啊!这里不仅有物理的空间距离,更有心理的认知距离。 当我们还在雨林里跋涉,我们和外面的世界,并存可又如同处于不同的星球,遥远得不可触及。即便是四分之一世纪过去,
雨林里的生活,遭逢,或许对作为读者的你,还能勾起窥探的兴趣。那么,我把一些异于常情、超乎想像的个人经历写出来,说一说这一群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环境下的生活和情思,那种“我们既无法体会也难以置信的信仰与情怀” (黎紫书),就不仅仅为着满足猎奇。在今天和平环境里,人人为实现个人幸福而努力奋斗,怎么去认识,去理解当年竟有那么一群人,为着追求理想,推促社会进步,如飞蛾扑火般的牺牲?
而话说回头,这也并非稀奇,无法理喻。人性原本就有不计回报,奉献牺牲的美好情愫,谁的心灵里都蕴蓄着温柔,悲悯和良善,犹如安静栖息的山鸽子,一个触动,扑楞一声展翅飞起。 写这个开篇,心情舒畅,好像乘坐朋友的车子,行驶在南北高速大道上。 【编辑台/靖芬】雨林有故事 海凡原是写小说的,副刊【文艺春秋】曾刊过他的好几篇小说。小说的内容多是从前部队的雨林生活故事,它们充满精彩的细节,有着求存的生活智慧,读来流畅又令人感慨。那不是呆在书斋里能写就的作品。例如,在一篇叫〈鹿〉的小说里, 海凡写小说人物克定打算在雨林某处设陷阱抓山猪,因为泥地上满是猪蹄印,伙伴阿那却阻止了他——“山猪脚印虽然多, 但是蹄张开,是在奔跑,不是找食,哪里会再回头?” 马华小说家黎紫书曾在读完海凡的《雨林告诉你》时,写信请他务必得继续写,并且认真地说“你会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马共文学书写者”。 今天我们把海凡邀来【星云】写专栏,重点并不在判断过去、不在评论谁的功过,而在于分享他观察到、记录下的雨林故事,那何尝不也是“人”的故事。且让我们来期待,每个月第四个星期一,海凡的〈恍如隔世〉。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副刊‧恍如隔世‧文:海凡‧2017.01.21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