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第98期)

2010-6-2 14: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89|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98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9年7月9日

先 达 通 讯

(第98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9年7月9

   

 

华社应实事求是 务实开展工作                       

他是一位强者                                     杨前进

台湾之旅观感                                      

开拖拉机的日子                                    

北京天津初夏荡漾着先达情                         林瑞玲

先达的“夜市场”                             叔明·欣然

诗:知音(外一首)                                

关于修改“中国了不起”诗文的切磋                 张伟斌

 

华社应实事求是 务实开展工作

印尼  立人

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女士日前接见雅加达华裔总会领导时指出,当前印中友谊发展到最好阶段,如何提高至更好境界,全靠大家的努力,要使两国人民更进一步相互了解,拆除猜疑想象就要多做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不要只着重在形式上而已。章启月语重心长,要求华社实事求是,多做务实工作,不搞形式表面活动,确是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是一针见血点出普遍存在的弊病。

我国社会的普遍现象,由于三百多年来受荷兰殖民主义上流社会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炫耀文化弊病,主流社会或官方场合,什么宴会典礼都重于形式而忽略实质内容,门面装得五花十色,女士们花23个小时打扮得富贵靓丽,花枝招展,而绅士们在大热天中穿西装,绑领带,满头是汗穿插其间,以炫耀高贵奢华,殊不知在官方“豪华”排场的后面,有无数苍白失神的脸孔和贫病交困的平民难以度日,无法求学;在简陋的租屋中挣扎生存。

不幸这种现象慢慢从官方的上层社会传染到印华社会,成为虚浮的炫耀文化,我们的炫耀风尚与奢华作风在东盟中堪数第一,但我们的文化建设和华教工作却是倒数居冠。举简单例子,新加坡或马来西亚华人婚宴在五星酒家宴客,来宾和亲朋戚友都穿普通整齐衣着赴宴,甚至着普通布鞋也无人过问,很少有刻意打扮或花枝招展;也很少有铺天盖地的花牌或超十亿盾的场地装饰。即使是部长高官子女结婚也没有两样,因为人们重视的是一场比较丰富的晚餐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不是虚有其表炫耀奢华的形式。这在印尼社会却十分罕见,不少豪客一场盛宴花几十亿盾兴高采烈,可谓一掷千金,但支持办华教却愁眉苦脸,甚至一毛不拔。反观,马来西亚虽然华人只有六百多万人,却全力支持兴办一千二百多间华文小学和六十多间独立华文中学,使全马华人子弟,不论贫富100%全部进入学校学习华文华语,每位华人都能讲华语读华文,其宏扬中华文化精神东盟居首,印尼华人虽说有一千多万到二千万,但相比马国却是差别巨大。

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差距?我们有必要认真审思。也许政治因素是主要原因,但炫耀文化和不务实作风也是“难辞其咎”。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响应章大使的号召:“实事求是,务实地开展工作。”

什么是务实、实事求是的工作?

其一:不搞形式主义。脚踏实地,不摆门面,不唱高调,一切按能力和实况开展活动。 我们只要有能力在某地区建一间6亿盾的简陋三语学校,就从简朴开始,认真管理必有发展,不必要等筹集300亿盾或500亿盾才动工,那可能永远是空中楼阁,永远开不成。

其二,不必好高骛远。明明在现实环境中可就地取材,有效可行,不必要到欧美或中日找名牌或名师才行。大可不必为沽名钓誉,好高骛远,装饰门面却没有实质成绩。此种现象在社会中不难发现,不必例举。

其三,不为名为利。宏扬中华文化和开展教育活动,当前最务实的工作是在群岛各地建设简朴三语学校,让所有华裔子女有华文可读,决不是开演唱会,或展览会就可实现。当前有太多的活动和花钱都是与名利挂钩,所谓宏扬中华文化只是“挂羊头”的虚有其表,切切此风不可长。

为实事求是、务实地工作,这儿谨提出几项重要原则:

1、要有勤奋敬业精神。“事业需要勤勉的人,事业更需要‘入迷’的人。”(袁伟民格言),“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邓小平训语)

2、要有开拓创新精神。江泽民名言:“求实是科学之本,创新是科技发展生命力所在。”华罗庚说:“锲而不舍,蹊径自辟。独立思考,穷理寻真。”

3、事业常成于坚忍和实干精神。鲁迅说:“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岁零碎事,就是为此。”郑板桥名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大科学家钱三强强调:“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成功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奋斗结晶,决不能靠炫耀文化和虚伪奢华,愿大家都脚踏实地,务实工作,走向成功,为印华作出务实贡献。

 

深切哀悼

香港先达校友张育文的老伴吴美星、香港先达校友邓爱莲、北京先达校友会会长张巧端的夫婿张伟堃,相继不幸逝世,谨向逝者表示深切哀悼,并向逝者家属和亲友表示诚挚慰问,节哀顺变。

 

北京先达校友会

 

先达林溪源附言:

哈山壮是先达人阿昌的笔名。阿昌原住在先达上海街(现哇喜汀街),苏多莫街、集多街之间的横街,也就是在前大中罐头店的隔壁,国栋咖啡店的左侧,与高桂花家相隔一条巷,左侧第二间便是。阿昌,客家人,过去尤清水先生经常晚间到他店里闲聊。

阿昌店里也卖罐头、饼干等。1989年与妻子离婚,他把店面出售,据说搬到棉兰附近巴敢或甘光峇鲁定居。他经常给棉兰《印广日报》投稿,总编很器重他,发表了他的不少文章。下面刊登的“他是一位强者”,就是记者杨前进对他的专访。

书海注:发稿时,铁生看了此报道,兴奋不已。说“阿昌就是张阿泉,我的表弟”,并随手拿出1992年回先达探亲时在店里与阿昌的合影。从此就失去了联系。多年来曾到处打听,也杳无音讯。如今得悉阿昌平安无恙,且成了业余作家,深感欣慰。

 

他是一位强者

——访残疾老人哈山壮

杨前进专访

听说被采访的对象叫哈山壮,今年66岁,是位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我们心里沉甸甸的。

见到哈山壮时,我们的思想一下轻松了许多。哈山壮肤色白皙,五官端正,耳聪目明,谈笑风生。他推动自己坐着的轮椅,在屋里转来转去,协助儿子招呼我们,给我们泡茶,端咖啡。看得出来,他曾是一位英俊潇洒的人。儿子从抽屉拿出父亲年轻的一张照片给我们看,果然是仪表非凡,风度翩翩。

说起残疾的事,老人陷入沉思。1962年,哈山壮高中毕业,走上经商之路,生意开始还算红火。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的生意在1985年遭受重大损失。这倒不要紧,血气方刚的哈山壮决心重整旗鼓,大干一场。谁能料到,更糟糕的事还在后头呢!他的脊椎发生病变,影响到腰部和双腿。腰直不起来,双腿站立困难。哈山壮请当地的名医治疗,还去了新加坡医治,都没有效果。哈山壮的心情陷入了低谷。1989年,妻子与他离婚,给他撇下一对四五岁的儿女。这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啊!哈山壮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呀?

我死不足惜,两个孩子怎么办?孩子是无辜的,我不能丢下他们。孩子是我的希望,是我的命根子。我一定要把他们养大成人!哈山壮从低谷中振奋起来。他要做生活的强者。

男人管孩子本来就不容易,更何况又是一位残疾人。哈山壮想方设法做点小本生意,挣些养家糊口的费用。他操持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既当爹又当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着两个孩子。哈山壮说,做家务倒是小事,我本人行动不便,要是孩子被坏人拐走怎么办?所以成天提心吊胆的。一次,有个朋友来看哈山壮,看到他的腰腿残疾成那个样子,说你咋个生活?哈山壮说,我个人好办,关键是要看管两个孩子。啊!这位朋友恍然大悟,原来哈山壮的生活比他想象的还要困难得多。

经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熬过了无数艰难困苦,哈山壮的两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现在,女儿已经成家,儿子在房地产公司上班。儿女们诚恳做人,认真做事,对父亲也很孝顺,这使哈山壮感到欣慰。他说:“孩子长大成人,我就放心了,死的时候也能闭上眼了。”

就在父子们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哈山壮的双腿彻底地不能走动了,每天只能在轮椅和床上度日:6时——12时,在轮椅上;12时——次日6时在床上。在轮椅上,哈山壮的吃喝拉撒,所有事情,全由孩子帮着做。等把什么都做妥当了,孩子把哈山壮扶上床才去上班。孩子一走,哈山壮要在床上躺16个小时。除去睡着了的时间,还有大约十个小时。这十个小时难熬啊!孤独寂寞地使人难以忍受。不伤谁的肋骨谁不知疼!一般人是很难想象哈山壮的痛苦心情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哈山壮萌发了给报纸写文章的想法。他想,我有文化,有经历,有时间,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写点什么?这样既能消除心中痛苦,又能给社会做点事。有了这种想法,他就处处留心,注意寻找写作线索。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只要发现有值得写的题目,他就慢慢构思,打好腹稿,做到胸有成竹。等坐上轮椅,他拿起笔一气写成,几乎没有多少可以改动的。哈山壮说,这不是我有什么能耐,主要是我有时间,构思考虑得多。别人写文章考虑十遍八遍,我就考虑他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一般说来,写几篇文章好办,长期坚持下去就不那么容易了。哈山壮是个说一不二的人,既然下了这个决心,他就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从2003年起,哈山壮已在棉兰《印广日报》发表文章250余篇(每篇文章千字左右)。报社老总赞叹,广大读者欢迎。

说到所写文章的内容,哈山壮滔滔不绝地讲着,什么经济危机,社会动乱,什么海啸地震,奇人异事等等,一套一套的。听来听去,我们发现哈山壮的文章有个特点,那就是大多数文章的内容与中国有关。哈山壮是个华人,虽然侨居印尼,但对祖国仍然是一往情深。祖国繁荣他高兴,祖国有难他伤心。汶川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亲临抗震救灾第一线指挥救灾,哈山壮激动不已。看到抢救的电视画面,他哭过无数次。他说,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看只是未到伤心处。那时,他奋笔疾书,赞扬温家宝总理,赞扬抗震救灾的英雄。看到地震中的一些“豆腐渣工程”,哈山壮对此提出严厉批评,并大声疾呼,再不要做那丧尽天良的事了。

你还要继续写文章吗?记者问。“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坚持写下去。”哈山壮坚定地说。我们相信他的话,因为他是一位强者。我们祝愿哈山壮继续写文章,生活得愉快幸福。

 

台湾之旅观感

铁生

去年春节重游厦门乘船畅游金门海域,亲眼看到了祖国的大担岛的景物,却无法上岛观光,但坚信总有一天我会踏上祖国的宝岛来领略魂牵梦萦的宝岛风光的。想不到仅隔一年,今年3月我的愿望竟然实现了,可谓不枉此生了。

 

热情友好的同胞

一、导游李国栋。49岁,从事导游已二十多年,19872月就到大陆旅游,之后又去过多次,对大陆有所了解。导游知识丰富,工作老练,语言得体,能说会唱。他介绍了台湾的过去和现状、民情风俗、自然风光、逸闻趣事,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和乐趣。

李导说,台湾位处太平洋地震带上,三大板块的结合处,地震频繁。这次我可领教了。我们穿行太鲁阁大峡谷九曲洞隧道时,沿途设有警示牌提醒游客勿在裸露的栏杆处行走,以免被地震掉下来的石块砸伤。果不然,没几天就有两名大陆游客不听劝导被落石砸伤。当地人说:在岛上赶上地震不奇怪,赶不上地震才怪呢!说明地震的频发程度。

途经台东时,李导介绍了“绿岛”。绿岛在我的印象里是“恐怖”和“死亡”的代名词。在蒋介石时代,绿岛是关押政治犯的牢狱,就像荷兰殖民时期关押抗荷爱国志士的“利辜”岛一样。后来绿岛也关押杀人越货的重犯。有些犯人获释后仍操旧业,或结伙成帮,为非作歹,人们一提起他们就心惊肉跳。有些歹徒就打着“我是绿岛出来的”幌子进行敲诈勒索也居然屡屡得手。随着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绿岛也换了新颜,现在已成为人们向往的休闲度假胜地。

旅游少不了购物。一天我们在台东“翠如坊”买珊瑚,大家兴致高买了不少,占了近半天时间。开车前,李导拎着一袋东西上车说:对不起耽误了大家吃午饭的时间,我买了一点包子给大家先垫一垫肚子。接着送给每人一个二两大的肉包子,味道真不错。大伙买了称心如意纪念品又尝到了美味小吃,皆大欢喜。在台北的最后一晚,大家要买特产凤梨酥。他联系了“维格饼家”。其时已过了营业时间,老板特意延长营业恭候我们,让我们先尝后买,计有凤梨、栗子、绿豆三种。我全买了,当然口味最佳的还是凤梨。买四盒就免费装箱打包,直接托运,省时省事。上车回宾馆时,李导又赠送大家一小盒精致的礼品:两小包凤梨酥。物轻情谊重,颇有人情味。

我们在台北的最后一天,团员王某的腿骨折疼得不能行走,拟急送医院。李导一面联系急救车,一面与全陪商议安排其余人的活动。送王某到附近医院,因设备简单无法确诊,转送长庚医院,然后赶回来带引我们继续游览,组织得有条不紊。

临别时,他一展歌喉为大家唱了《我们都是一家人》这首情深意切的歌曲。总之他给我们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司机郭忠勇。台湾旅游车司机无需介绍,车身后挂着一块铁牌,上书“司机员某某某”,一目了然。郭师傅50岁左右,平头的黑发中夹着银丝,讲的“国语”带有较重的闽南口音,为人纯朴,话语不多,但车技令人叹服。环岛游就他一个人顶着,早饭后出发,晚上才抵下榻的宾馆,每天要连续开十几个小时的车。此外旅行团行李多,晚卸早装,郭师傅一个人在行李厢爬进爬出,真辛苦。有时,我去帮个忙,把行李递给他,接触多了,话也多了。

一天早晨,我们在高雄汉王洲际饭店大门前等候上车。路边摆着几盆花草,我们几个人指着花草在欣赏。郭师傅走过来幽我们一默:“你们也爱拈花惹草哇?”“是,我们这些老头每天都到公园去拈花惹草!”我答。大家都会心的笑了。

三、宾馆邮局的职工。我集邮,在先达时收集了不少民国时期的邮票,包括蒋介石的头像等。很痛心,“文革”时毁了。这次宝岛游我在南投、高雄、台北等市发了几封寄回北京的信,自寄自收,目的是“到此一游”留个纪念。我把封好的信交给宾馆服务员,付了邮资就撒手不管。买邮票、贴邮票,投寄都由服务员代办。台北故宫设有邮政所,大陆游客拥挤着买邮品、发信,虽然很繁忙,但邮政所职工依然热情耐心相待。一职工见我手不灵挤不出胶水,索性替我包办了。回京后,悉数收到寄回的信件。对台湾职工的敬业精神肃然起敬。

四、邻桌的食客。某日在花莲市一家餐馆用午饭,邻桌是讲闽南话的客人。我们用毕先离席,双方互相打招呼。对方问:“你们是大陆来的?”“是,你们是福建来的?”“不,我们是本地的。台湾好玩吗?”“好玩!”“欢迎你们再来!”“谢谢!再见!”“再见!”萍水相逢,却能友好相待,这就是同胞情。

五、晨练的老人。一天早晨,吃过早餐从餐厅出来,路过一个大院子遇上一群晨练回家的老人,互相打招呼。一位老太太问:“你们是大陆来的?”“是。”听她的口音像是上海人。我问:“你是上海人吧!”“是。”“回过上海吗?”“回去八次了!”“还想回吗?”“想啊!”多干脆。老人眷恋故乡之情溢于言表。

六、牧羊犬的主人。垦丁公园大门内有一片大草坪,一对年青夫妇带着一个约十岁的男孩逗着一只白绒绒的犬玩。这只犬全身雪白,被卷曲的长长的绒毛裹着,十分活泼可爱,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一打听,是德国的著名牧羊犬,还不到一岁。主人是从台北开车来度假的。征得主人同意,清香和一些游客纷纷与牧羊犬合影。牧羊犬很温顺,听主人的指令摆着时站、时坐、时趴的姿式与客人合影,这是意外的收获。

 

蒋介石陵寝今昔

我们从桃园市出发参观的第一个项目是就近的大溪慈湖蒋介石陵寝。

蒋介石早在1946年就在南京中山陵和明孝陵中间的紫霞湖选定了身后的风水宝地。因战败退至台湾直至逝世,灵柩暂厝慈湖。过去陵寝有宪兵驻守,谒陵需登记,入内不准拍照。如今我们则可以自由的在陵寝大门、正厅、灵堂参观拍照。

为了保护蒋介石在各地的雕像,有关方面在慈湖人工湖对侧的草坪上建了一座雕塑公园,陈列了上百座从各地收集来的蒋介石姿态各异,或站或坐,或骑马或拄杖,或全身或半身,或戎装或便装的雕像。每座雕像前都有一份注明以前设置的地方的说明。蒋介石的铜像也重新焊接安放在草坪的一隅,像前约五十米拉了一道警戒线,依稀可以看到焊接的痕迹,我们在像前留下一张照片,雕塑公园为慈湖增添了新的景观。

陈水扁为了搞“正名运动”、“去蒋化”,把“中正纪念堂”改为“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折掉了蒋介石铜像,撤掉了驻守陵寝的宪兵,关闭两蒋陵寝。蒋介石的是非功过历史自有定论,但陈水扁拟一笔抹杀一个历史人物,抹掉一段中华民族的历史,用心太邪恶,手段太卑劣了。篡改历史的人,终究会被历史所唾弃。

 


123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