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平通过信函向各界表谢意 “苏北文学节”是印尼印华写作者协会苏北分会举办的大型华文文学活动,于2009年5月21日至5月25日在苏门答腊棉兰市举行,来自中国两岸四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印尼各地的二百多位代表参会。闭幕式在先达市国际大酒楼举行。 非常感谢首届苏北文学节的举办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帮助我实现了多年的宿愿:到父亲生活战斗过的第二故乡苏门答腊,看望这片土地和乡亲们;并转告父亲对你们的热爱之情和思念之情。同时也想告诉父亲在天之灵,苏门答腊的人民没有忘记您,他们举办了盛大的文学节活动,他们在纪念前辈们的历史贡献,他们正在创造自己新的历史。 一、给林克胜的信 林叔叔:您好! 我正在整理从印尼带回的资料,准备写一篇关于苏北文学节活动的文章和我的发言稿,但因杂务太多,进程很慢(我也不大会写文章),所以先寄上图片四张,供您们参阅。开幕式很隆重,与我们合影的是郁达夫的小儿子郁大亚。(他在香港) 等资料整理好后,再寄给您。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祝:健康长寿。 王克平 2009年6月10日 林叔叔:您好。 我曾寄相片四张,想已收到。 今再寄《苏北文学节纪念特刊》一本、5月21日《讯报》一份、复印件三份、我的发言稿二份。以上资料大致可以反映文学节的盛况。(当地报纸报道很及时,版面很丰富,但错别字太多),黄书海先生要我写篇苏北文学节感想,我答应试试,争取能发表在《先达通讯》,让更多人了解印尼华文文学的情况。再次感谢您的支持和帮助。 祝您:健康长寿
王克平 二、给王谦宇的信和复信 谦宇先生:您好! 我和夫人于5月20日到5月27日,赴苏岛棉兰市,参加苏北文学节活动。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陆只有我们二位代表参加,其它专家、学者都没能成行。但来自印尼各地的文学团体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及香港、澳门代表共有二百多人,仍然人才济济,热闹非常。我终于实现了多年宿愿,到父亲第二故乡看望他所思念的人们,带去父亲的热爱之情,而我们也受到热情接待,他们没有忘记前辈们的历史贡献。我作了“巴人的印尼情结”的发言,并带去了《巴人文集》、《巴人纪念集》、《巴人之路》以及您的大作《赤道线上》,各一本。我们在多巴湖住了两天,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清新的空气,给我们难以忘怀的印象。由于是集体活动,所以不能在棉兰和先达细细寻找父亲的足迹,只是临走前去拜祭了五祖庙。尽管如此,我们已极大满足了,因为我们感受到当地华人亲人的感情,像是回到自己的故乡。我们很感动,很兴奋,但也很劳累,回沪后,休息多天才得以体力恢复。我拍了几张相片,先寄四张给您留念。其中一张是与郁达夫小儿子郁大亚合影(开幕式时),他住香港,人品很好,热情朴实,我们成了好朋友。 向黄阿姨问好。祝您:健康! 王克平 2009年6月12日 克平同志: 信和照片收到,十分感谢。 你的信带给我极大的喜悦。您和夫人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愿望,踏上了巴人先生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土地。遗憾的是这次没有与您同行,陪你多走多看一些地方。这次棉兰的活动,无疑地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经受万般摧残压迫频于绝灭的华文和华人文化,终于苏醒并且逐渐活跃起来。我对印尼华文文学推动者的热情甚为钦佩,而对于近年来印尼当局在政策上的改弦更张也予以积极的评价。像印尼这样一个多民族共同生存的国度,每一个族群,尤其是主体族群都要有一个共识,这就是各个族群之间要有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精神,一个民族要善于从别的民族吸取自己的需要的文化和智慧,并且要使各个民族的文化能自由的发展。只有这样,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能走上文明之路,繁荣发展起来。这是世界历史可证明的真理。 海外华文作者没有忘记巴人,没有忘记郁达夫,令人欣慰。由于战争,中国的一批声名卓著的作家学者流亡海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高举反法西斯反殖民主义的旗帜,支持印尼的独立斗争,推动华侨民主运动和促进华侨华人文化的发展,为中印两个民族的友好,为华侨社会的生存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巴人先生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在苏西的巴耶公雾的街心会有一座郁达夫的雕像,在先达独立街原巴人先生居住过的屋旁出现一尊巴人先生的头像或坐像雕塑。有人会笑我这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想,但我却相信,这个梦想会有实现的一天,那怕是在遥远的未来。 上半年因黄妙珍身体不好,没有外出,入夏以来,气温炎热,更是什么事情也懒得去做了。记得去年来信说过,想编一本图文并茂的巴人画册,不知有无动手筹划。又,巴人学术纪念会有无进展,望告。 问夫人好,并祝健康! 王谦宇 二OO九年七月十二日 谦宇先生:您好! 来信及《八十自况》都收到,非常感谢。黄阿姨身体是否好转?请您们都多加保重,健康是最重要的。 这次赴棉兰参加“苏北文学节”,实现了我多年宿愿。其间,老同志们的热情帮助起了很大作用。北京的林克胜、黄书海先生,西安的苏明先生,以及您,都大力支持和鼓励我参会,尤其林老还执意资助我们的往返旅费一万元(人民币)。他说曾想陪同我去印尼,但现今年老体弱不能同行,只能资助了。我非常感动,再三解释自己有能力承担费用,但林老坚持己见,只能暂时收下,但促使我克服各种顾虑,与夫人单独成行了。 棉兰,我们受到热情接待,华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华文文学的迅猛发展,都给我极深的印象。多巴湖的美景更使我和夫人难以忘怀。我在大会闭幕式上作了《巴人的印尼情结》发言,以此表达父亲对印尼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真挚感情。(闭幕式在先达国际酒楼礼堂举行)此外,还特地去了“五祖庙”祭拜五位抗荷烈士英灵。由于时间较紧,大多随团活动,不能沿父亲的足迹再走一遍。但我已非常满足了。书海先生要我写篇关于文学节的报道和感想,我答应了。但真的动笔又觉很困难,虽然感想很多,但总不能正确流畅地用文字表达,与父亲相比,实在惭愧,正在努力试写。 祝您和黄阿姨健康长寿。 王克平 三、给黄书海的信 书海先生:您好! 我正在整理从印尼带回的资料,拍了几张相片,先寄您四张,供留念。(也寄林克胜先生) 之后,准备重写发言稿《巴人的印尼情结》,因为有些想法都在其中。此外,也想写篇《苏北文学节散记》,想报道些会议情况和感受。 但我的写作能力很差,往往想法很多,就是写不出来。一篇短文也要酝酿许久,反复修改,才能勉强交卷。希望能在七月完成,交您审阅。 此外,继母马兖生突然去世,遗留下未安排后事,例如妇联宿舍要回收,室内遗物要处理,而其中许多是我父亲的遗物,如书籍、家具等。 我不知如何处置,很伤脑筋,也很麻烦。 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祝:健康! 王克平 2009年6月10日晚 书海先书:您好。 我花了一些时间,把我在“苏北文学节”闭幕式上的发言,整理成文,题为《巴人的印尼情结》,现寄上供参阅。 之后试写感想,却怎么也写不出满意的文字,因为我想说的话和感受似乎都在这篇发言之中了。 再后,又试用随笔手法,写《苏北文学节散记》,从我被邀请,兴奋却又犹豫,得到老同志支持和资助,以及参会的全过程,结合感想,写篇轻松些的文章。但反复数次,都不满意,感到在写流水帐,很噜苏,很沉闷。主要原因是我的文字能力太差,不能正确流畅写出自己真实感受。我愿意再试试,但没把握。所以先把发言稿寄您审阅,如果我实在再写不出满意的文章能否就采用该文?(可以删改) 祝:安好! 王克平 2009年7月9日 忘不了的先达情 新加坡 何百兴 黄玉霞 龙飞兄:您好! 由此我想起了1972年我在雅加达所遭遇到的一段先达情。当时我和一位先达朋友一同首次到雅加达观光游览,顺便考察当地的商情,其时有很多先达人到雅加达发展事业,也有不少的成功者。雅加达人口众多,商业繁盛,令人惊叹,是发展事业的好地方。有一天,我到处走走,无意中来到了一间先达人开设的商店,规模中等,在异乡能够拜访先达人,了解一点雅加达的经商情形,应该是很好的机会,所以不加思考就走了进去,见到了该店的老板,我们虽不是朋友,在先达时也有数面之缘,趋前向之问候,刚说了一句话,我才从先达来耶,还未道明来意,他二话不说,用手指着他的一位女职员,金口也不开,就掉头转身进入内室,不再出来。我当时实在想不到有如此待客之道,心中虽然不平,但人家居然拒客,也不能强人,只好也转身走出店外。他的一位亲戚是我的先达仝学,也跟着出来,对我说他很忙有很多事要料理。我心知肚明,这是拒见来客,不是什么忙。我不愿多说,默默地准备回去。那位先达同学倒很热情和我聊了一些先达的近况,还主动用车送我回到住处。我感谢他的好意。以上所述是我的亲身遭遇,千真万确,绝无虚构之处,这是我经历的另一种先达情。 同样是和先达人相会,我和龙兄的认识成为朋友,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场面,我们虽然素未谋面,却是一见如故,欢谈如老友,坦诚对待。您是一位学术有成就的学者教授,面对我这个平庸的普通人,却毫无架子,不骄不傲,平易近人,没有高人一等的作风,真心诚意和我相识为友。和我在雅加达的遭遇,两相对比,更显出您的崇高品格,我能不感动吗?所以我是非常非常珍惜我们这一段短促的交情。我忘不了,忘不了,永远忘不了这段可贵的友情,感谢您给了我这个无价的荣幸。 请代向尊夫人问好,并祝您们伉俪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幸福! 后会有期。 何百兴、黄玉霞敬上 2009年7月16日 洪玉琛造访新加坡图书馆
新加坡
洪玉琛 书海、铁生兄: 根据通讯97期要求,本人去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寻找有关先达中华学校的历史资料。随函奉寄三份资料,供你们参考。(编者注:玉琛详读三则资料,并做了标记,从略)。 有关先达中华学校的历史资料,在新加坡图书馆寻找不到更具体的资料,很对不起。 “先达照片”中简介中华学校的历史可以补充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不足。我带着“大相册”去,本意是为查询方便,没想到管理员对“先达照片”颇感兴趣,我便心直口快问了一句“你们需要吗?送给馆里留存。”他不假思索很高兴地说:“谢谢,谢谢!”最后要求我把姓名、地址留下,我不知其用意。 总之,你们几位编委辛劳没有白费,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中也留下你们的丰功伟绩,也为先达做了一件好事。 就此搁笔!祝身体健康! 玉琛 09年7月9日
泣 谢
北京市侨联、朝阳区小关街道办事处及北京印尼归侨联谊会、勿里洞联谊会和先达校友会、京煤集团组织部统战科及离退休办、香港先达联谊会、广州勿里达归侨联谊会、广州勿里洞归侨联谊会、海内外亲戚乡友校友们: 夫君张伟堃于2003年6月查出肺癌,术后经几次复发转移,住院治疗医生千方百计要把他从病魔中夺回来,无奈终于2009年7月3日凌晨2时20分逝世。承蒙各级组织和领导、会友、校友、乡友、亲戚来电或亲临床前慰问,深表关怀,鼎力帮助。谨此泣谢。 张巧端合家叩首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