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第103期)

2010-6-3 16: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658|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103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9年12月16日

先 达 通 讯

(第103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9年12月16

 

 

 

 

苏北先达先华校友会成立前后侧写                         张伟斌

先华校友会开拓《先华校友园地》                      曾加廉

追记首届苏北文学节                                  王克平

《先达通讯》与边疆先达人                          秦茂松等

参加北京先达校友聚会感觉真好                        林焜辉

有关《中国了不起》诗改                              张伟斌

 

苏北先达先华校友会成立前后侧写

不忘昔日师长培育之恩,吁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印尼  张伟斌

2009103,印尼苏北先达先华校友假座雅加达渔家庄大酒楼举行先华校友联欢并在和谐团结友爱的气氛中成立了先华校友会。1030分伴随着校友的优美歌声在“卡拉OK”响起,校友们也各自寻找回失去的时光,找回童年的历史——忘记了满脸的皱纹,斑白的发丝,疼痛的膝盖……转为沉思在辨认久别的朋友,热诚的握手、拥抱,还点缀着来自香港、先达、雅加达、泗水、棉兰、楠榜、巴谭、巨港等地700余名校友的声声感叹。

 

不忘地震受难同胞

12时简单的餐宴开始,校友们对选点的简单菜肴没有丝毫抱怨,因为校友们还惦记着此时此刻正在因地震而受难的同胞,值得欣慰的是得悉许多先华校友已在第一时间经过不同的管道为受难的同胞捐款。

不忘师恩,吁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华侨学校是伟大的熔炉,华侨学校是亲爱的母亲……同学们!起来!起来!齐为人民的幸福努力!”(这是进行曲《先达华侨学校校歌》词的片断)全体校友唱校歌的声音响起,联欢会正式拉开序幕。节目主持人陈丽清致开幕词后,接着筹委会主席陈永和、老师代表卢永杰、顾问代表饶朝联、校友会代表郑少全、苏北校友代表陈保成、泗水先达联谊会代表伍权德、香港先达联谊会代表陈静成、林彩兰先后致辞。他们对这次联欢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昔日老师教导之恩不忘;希望通过这次大联欢能加深校友情感,增强校友凝聚力;大家认识到,兴建强国,教育为本,吁全体先华校友发扬母校精神,和谐团结,与全体先达人肩并肩,为家乡先达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合影留念

助兴节目开始前,全体首届先达先华校友会就职名誉主席、顾问、理事拍照留念。接着余兴节目开始:其中有灯笼舞、大海航行靠舵手舞、玛达族舞、丰收舞、斗牛舞;还有相声、独唱、对唱、演唱潮曲、幸运抽奖、魔术、猜谜等,可算是老中青节目齐全,只因大家不苛求完美,不挑剔,对呈献节目者给以尊重与赞赏,所以校友们都能沉醉在快乐的海洋中。

 

和谐团结

这次先达先华校友联欢会是在饶朝联、黄春和及全体先华校友大力支持下顺利举行,全体先达先华校友——雅城先达乡亲联谊会、雅城先达同乡公会、泗水先达联谊会、香港先达联谊会、北京先达校友会、先达先华校友、楠榜先华校友、巨港先华校友等都在祥和、友爱、团结、愉快气氛中相聚联欢。这次联欢会得到先达黄智文校友、泗水姚添鹤校友、先达苏丹阿贡学校、雅城先达乡亲联谊会、雅城先达同乡公会赠送祝贺花牌,其他人士赠送40多件抽奖礼品。

联欢会召开前,许多校友心有疑虑能不能把校友联欢会办好?风声传来说什么先达人闹分裂,什么“老公会”、“新公会”的会员能否聚在一起联欢?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先达人是和谐团结的,不必用笔墨来写,来形容。

定居香港的李达生、陈静成等校友在联欢会召开前就已到家乡先达。他们会见了一些教育界人士,先达华文教育促进会一些理事,近距离了解先达目前教育情况。他们对先达华文教育促进会努力推动先达华文教育所作出的成绩表示赞赏并将给以大力支持。

 

 

访问泗水

联欢大会过后,106日在周亚勇、曾展开、胡文德、周丽莲、薛秀凤等校友带领下,将近30名先华校友访问了泗水先华校友。在泗水得到萧锧敏、邢福禄、李兴平、尤雪英等校友的热心款待。泗水先达校友认为先达先华校友会成立很合时并相信各地校友能求同存异,加强和谐团结。泗水及其他各地校友对2010年清明节期间在先达召开第二届先达先华校友联欢会表示支持,相信到时校友们将会齐聚家乡共谋发展先达的教育事业。

 以下为首届先达先华校友会名誉主席、顾问、理事名录

(排名不计先后)

名誉主席:饶朝联  吴声顺  吴笙福  邢福村  黄智文  陈保成

    问:黄智生  萧锧敏  杨淑琇  黄炳康  李远鹏  陈捷昌

陈坤才  郑福南  吴春福  刘家衔  黄亨赞  翁俊器  颜肇福

董志鸿  李江石  林祥光  黄书海  李达生  郑少全

    席:陈永和

副 主 席:李如林  周亚勇  黄春和  陈丽清  秦茂华

    政:陈彩霞  林春强

    务:吴士杰  徐家烈

    书:罗凤英  陈彩英  张伟斌(兼)

   教:胡文德  张伟斌

    娱:张月云  邓月娥

    络:邱丽琴  罗桢豪  李麟光  李岳雄  邱国华  郑丽英  杨赛英

李秋莉  苏惠娇

各地理事

(一)先达理事:胡文德  曾展开  邢福山  周丽莲  薛秀凤  黄素吟

莫卿娴  饶朝胜  吴明泽  曹阜安  江炳泉  李朝楷

(二)棉兰理事:李岳峰  李素香  周文渊

(三)泗水理事:尤雪英  刘优虹  张舒茵  李兴平  邢福禄

(四)北京理事:张巧端  张从汇  李瑞华

(五)香港理事:陈静成  李秀兰  林琼叶

(六)广州理事:饶晓蓉  林燕棠

 

 

苏北先达先华校友会开拓《先华校友园地》,

又一支文化生力军崛起!

巴厘  曾加廉

乐闻苏北先达先华校友会将于今年12月间,在印尼苏北出版《先华校友园地》第一期的《创刊号》并来信约稿,欣慰之至!

我曾在“先华中学”高中部语文一科,教了九年书,当了班主任,带大了两个班,直到1966年学校被逼关闭。自己一家五口,也被逼离开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尤如断了线的破纸鸢,过大江、跨大海,随风飘荡。1998年的印尼,春雷一响,千岛变了天。“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又是春”,深冬已至,春花开放还会远吗?

在忆起比我先走了的同事,其中有的还是我的好导师,其中:校长郑子经、副校长陈琼瑶和坚持在文化战线上前仆后继的好战友,其中:伍焕沾、陈斯刚、李国海、陈宏伟、黄镜河、陈清泉、张原细、谢长青、杨镇文……他们一个一个走了!使我记起了唐贞元年间的刘禹锡,他写下了世人皆知的千古名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神则名。水不再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独吾德馨。”

我的也是你们的好导师和好战友,他们虽是一个个己在故土安静地躺下,但若是他们都站了起来,是要比活着的人们还要高。

我知道,你们——先华的校友们,个个都是受过他们的教诲,使你们知道自己的文化根在哪里,从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发扬中华文化,他们留下的脚印,也成了你们做人和教育自己下一代的人生路标,发扬光大。

中国的和平崛起,60年来的新中国,沿着中国特色前进,在和平外交政策上,言行一致,彻底贯彻睦邻、亲邻、助邻、共赢的“以和为贵”的政策,给我们已扎下了脚根定居在千岛之国,成了千岛之国的公民,逐年带来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的信息和福音,让我们华族子弟,世世代代能安居乐业,弘扬自己华族的中华文化,复办母校,继承母校的平民教育,开办三语学校,在文化、教育战线上,奉献自己的祖国——印度尼西亚。

“我没有忘记自己的根”,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在许多外交场合常常这么说。她又说:“如果一个人为了融入主流而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根的话,融入主流也不能代表成功。”这是多么响亮的声音,又给了我们顿开茅塞。

我国是多元族群的民族,语言文化、宗教信仰、传统礼俗,在国家民主改革的政体下,是完全受到尊重和保护。在这一宏观大好势头下,祝愿苏北先达先华校友会开辟的《先华校友园地》,辛勤耕耘、任劳任怨、开花结果,将给中华文化在印尼多元文化土壤上,大放异彩!

追记首届苏北文学节

上海  王克平

海 外 来 函

20093月,我收到来自印尼的首届“苏北文学节”执行主席林来融先生的邀请函。函件详细介绍了文学节的情况:苏北文学节是印华作者协会苏北分会主办的大型华文文学活动。日期是2009521525;地点是棉兰市、多巴湖和先达市;内容有新书发布、文学讲座、诗歌比赛、研讨会等等。与会代表将来自中国两岸四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以及印尼各地的作家、学者和文友。此外还专设巴人和郁达夫的专题报告,特邀请我作为巴人家属参加这次盛会。我欣然答应,并用电子邮件回复:“我向往苏门答腊,它是父亲第二故乡,如无意外,一定参加”。

 

多 年 夙 愿

的确,去印尼苏门答腊是我多年的夙愿。因为先父王任叔(巴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与胡愈之、郁达夫等一批中国文人,在这片异国它乡土地上,为抗击日本侵略军和荷兰殖民军,流亡战斗六年之久。父亲与当地华人和印尼人民出生入死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患难之情。父亲把印尼当作第二祖国,把苏门答腊当作第二故乡。这种强烈的印尼情结反映在他的许多文学作品和学术专著之中。所以,沿着父亲的人生足迹到他第二故乡苏门答腊走一趟,成为我梦寐以求的夙愿。但因语言不通,人生地疏等原因,始终不能如愿。而这次苏北文学节的召开和邀请,为我提供了实现梦想的难得机会。我非常珍惜,非常感谢。

 

热 情 相 助

虽然我很兴奋很激动,但仍然顾虑重重。因为我从未去过印尼,中途又需转机,不知如何办理出国过境手续;加上“猪流感”开始暴发蔓延等原因,使我不敢单独前往。为此我努力寻找同行者并向多位苏岛归侨老同志咨询。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找不到同行者,但我却得到老同志们的热情相助。北京的林克胜、黄书海先生,深圳的王谦宇先生,西安的苏明先生等都非常热情鼓励支持我参加苏北文学节,并提供详细咨询。尤其林克胜先生还执意提供一万元人民币的旅费资助,理由竟是他多年前曾许诺带我同去苏门答腊。如今林老已九十高龄不能同行,只能以资相助了。我极受感动,在再三推辞无果后只能收下资助。林老是苏门答腊反法西斯总同盟的老战士,是先父的老战友,他和其他老同志为出版巴人著作,开展巴人研究工作提供过许多帮助。如今他再次真诚相助,我实在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决心消除顾虑,带上老同志们的祝愿和自己的向往,去苏门答腊父亲的第二故乡,去参加盛大的苏北文学节。

快 乐 旅 程

我终于找到同行者:自己的老伴。毕竟是长途出国,二人同行相互照顾,安全可靠些。经苏明先生介绍,我们通过广州羊城国际旅行社,以最快捷、最经济方式办理了印尼签证,购买了往返上海和棉兰的新加坡航空公司机票。520日清晨我们踏上旅途。根据航班时间,我们将从上海乘坐五小时飞机到达新加坡,候机六小时再转乘支线飞机到棉兰,整个旅程需十多小时。原先以为一定疲惫不堪,麻烦很多。但事实相反,我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成了这次长途跋涉,因为新加坡航空公司和新加坡机场为我们提供了优良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我们出发乘坐的是波音777大型客机,机体宽敞座位舒适,每座都有电视,可看新闻娱乐节目,机上提供各种饮料和中西美食,身穿民族服装的航空小姐穿梭其中,服务周到亲切动人。五小时的航程很快过去了。而新加坡机场是我见过的最现代化机场,宽大明亮设施完备。我和老伴在机场内逛商场、尝美食、拍照片、玩得很开心。机场工作人员彬彬有礼,他们能用普通话解答我们所有问题,所以也没遇到任何困难和麻烦。当晚七时半我们登上支线飞机,一小时后便到达棉兰。我们经历了一次安全快乐的旅程。

 

棉 兰 之 夜

我们到达棉兰机场后,未出海关便见到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高举苏北文学节的邀请函等待接客。他就是文学节执行主席林来融先生。我和他从未谋面,但电话、电子邮件联系频繁,所以一见如故并立刻感到他是一位热情豪爽的主人。到机场迎接的还有刘结平先生,他手举一本《巴人文集》(我们也不相识)使我既惊喜又感动。同机到达的还有郁达夫的儿子郁大亚,他是从香港出发在新加坡转机的。此外还有香港作家陶然、马来西亚女作家朵拉等人。我们一行被接到棉兰市区的大上海酒家用餐,我没见到上海同乡,但吃到了一个上海菜:红烧蹄膀(肘子),感到很亲切。饭后来融先生陪同我们参观《讯报》报社,这是一家当地的华文报社。虽已晚十时,编辑部仍灯火通明,十多位编辑正勤奋工作,其中有二位青年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大学毕业生。来融先生介绍,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壮大以及中国和印尼关系改善等原因,在印尼华文被禁锢了三十多年后,又恢复了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的出版。最近几年还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华文文学也得以蓬勃发展。这些都为首届苏北文学节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在报社参观合影留念后赶去逸仙街国际宾馆下榻。此时宾馆内已聚集了许多从印尼各地来参会的文友,等所有人都安顿好,已是次日凌晨之后了。来融先生说,为了筹办这次文学节,他经常每天只睡二、三小时。我只能说:辛苦了,来融先生。

 

 

   

首届苏北文学节开幕式于521日上午在亚洲国际学院大礼堂隆重举行。在办理签到和领取代表证手续时,突然发现来自中国大陆的代表只有我和老伴二个人,为此不胜惶恐。打听后得知,原先承诺参会的多位著名作家(如贾平凹)和大学教授都因故未能成行。但是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以及印尼各地和棉兰本地的作家、文友足足有二百多人,把偌大礼堂坐得满满当当。我和老伴及郁大亚被作为“贵宾”安排到前座。开幕式内容丰富、场面恢弘、气氛热烈。首先举行迎宾仪式,身穿民族服饰的礼仪小姐,手捧礼盒向各位代表致意。之后大会发言:有文学节主席林学华、华联理事长苏用发、印华作协主席袁霓的热情致词;有老作家沙里洪对印尼华文文学坎坷经历的深情回顾。再后是精彩文艺节目,有民族歌舞,有干手观音,有声势浩大的棉兰锣鼓等等。最后大会在富有创意非常热闹的“瑞龙点睛”活动中宣告结束。所谓“瑞龙点睛”,便是由印尼著名书法家陈立辉先生,用特大毛笔书写几十幅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飞黄腾达的“龙”字,由棉兰众多企业家上台用毛笔点出龙睛并认购珍藏。“瑞龙点睛”以高雅的文化手段,为苏北文学节筹集了必要的经费,充分体现了文学节筹办者的聪明才智。

 

文 学 讲 座

文学讲座安排在开幕式当天下午,仍在大礼堂举行。第一位主讲人是马来西亚马华作协主席云里风先生,题目是《儒商和三结合运动》。他提倡文人与企业家相结合,形象地把文人比喻为水泥、企业家是水、新闻媒体是沙,三者混合为坚固的三合土。我感到“儒商”是南洋华人文化的特色,许多文化人就是商人,没有什么专业作家。这次苏北文学节的筹办者和新书作者几乎都是商人企业家。他们出自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经商之余努力写作,用真诚朴素的语言,吐露爱国心声,反映真实生活。他们的写作和文化活动很少功利色彩。相比之下,当今中国大陆的“儒商″太少,“愚商”太多,许多商人唯利是图只顾赚钱藐视文化,令人遗憾。第二位主讲人是台湾作家林焕彰先生,题目是《地景文学书写的魅力》。演讲配以多媒体图文,以求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文学讲座持续了二个多小时,加上开幕式的三个多小时,许多听众感到疲惫并纷纷离场。原以为会议结束了,但主持人又盛情邀请郁大亚和我上台发言。根据日程安排,大亚和我应在25日闭幕式上发言,所以我毫无准备。幸好郁大亚已写好发言稿《怀念我的父亲——郁达夫》。他深情回顾郁达夫被害经过以及他和妹妹的坎坷经历。而我仓促上台,根据手头的交流资料《巴人在南洋的文学活动》,简单介绍父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的战斗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概况。由于过度紧张,自感效果不好。

棉兰一日游

522是苏北文学节的第二天。组委会有二个安排:学术研讨和棉兰一日游。我和老伴和大亚都选择一日游活动,因为棉兰是我非常向往的城市。在父亲的著作和回忆录中有许多关于棉兰的文字。如“九·二0事件、广东街、大地书店、华侨总会、不老湾集中营等等。虽然一日游不可能按父亲足迹进行,但至少能使我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气息。我们兴冲冲登上大巴,导游首先把我们带到市郊的一座寺庙。它好像是新建的,金碧辉煌非常雄伟。大雄宝殿供奉着如来、观音和关公佛像。旁侧大厅供奉着多尊不同材质,神态各异的弥勒佛像,个个大腹便便笑容满脸,给人以幸福欢乐的感觉。庙中设有弥勒大道总会,定期举办大型活动。传说中的弥勒是父亲家乡浙江省奉化市人,当地有许多关于弥勒的故事和传说。如今他远度重洋到棉兰安家,使我倍感亲切。之后我们去市区一家大型超市,很现代化,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但价格并不便宜。下午按原计划应参观苏丹皇宫,但导游却把我们带到二个“巴刹”(市场)购物。由于我们没有印尼货币只能颗粒无收。尽管一日游不尽人意,但一天兜风下来我对棉兰市容有个整体印象:见到了一批精美的欧式建筑,他们是上世纪荷兰人建造的;见到了一批现代化设施,如五星宾馆、大超市等;更多看到的是街道两侧的三层民居,底层是商铺,楼上为居室。道路并不宽广,但车水马龙人丁兴旺。总之,棉兰是个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宜居城市。据史料记载,棉兰原为荷属东印度日里,于1890年开埠。荷兰殖民者以“卖猪仔”的方式,引进大量华人劳工,他们辛勤耕作在烟草园、橡胶园、甘蔗园中。华人劳工和他们的后裔又经历了抗日战争、独立战争及各种政治风波的考验。棉兰的华人用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为棉兰发展成为印尼第三大都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深深地融入其中。所以父亲把棉兰和苏岛作为第二故乡,我感受到这份亲情。

 

多巴湖之旅

523会议移师多巴湖。六辆大巴满载二百多位苏北文学节的代表和工作人员,浩浩荡荡从棉兰市区开出,向马达高原进发。不久进入山区,车队沿着山路颠簸行进盘旋上下。映入眼帘的是无尽的原始森林和时隐时现的多巴湖(又名多峇湖)。父亲在《印尼散记》中有这样的描写:“走完这条先达岭,到了一个高原地带,就可以看到在四山环抱之间有一个大湖,湖水苍绿,中有小岛,渔船出没其间。这是多峇湖。在多峇湖的东北面,岗峦起伏,有不少西式建筑,翠碧金黄,映耀在湖光水色之间……真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较之我故乡西湖固然少了一些秀丽,但更多—些雄伟气派。”有文章介绍,多巴湖是世界最大的火山湖,海拔900多米,面积1300平方公里,水深达500,是驰名世界的高原湖泊。此外我也从《先达照片》的首页见到过多巴湖的全景相片,的确美不胜收。今天我身临其境,心情非常激动。车队在西马岭停驻,因为这里是观看多巴湖全景的最佳地点。我们登高眺望,多巴湖展现眼前:它被群山环抱,青山绿水蓝天融为一体不分边际。它雄伟壮丽,空气清新,处处显露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站在山顶湖边犹如到了天堂仙境,甚至会产生天地合一灵魂升华的感觉。我感到语言是那么贫瘠,用一切美好的言词来赞美多巴湖都不为过。所以会有那么多作者都以多巴湖为题材倾情歌颂。这次文学节也有《多巴湖恋歌》、《无限风光多巴湖》等诗文交流。大家纷纷拍照,留下这难忘的美景。午餐后车队又开始环湖行进,这是主办者的精心安排:用一整天的时间,环绕多巴湖旅行,让我们尽情享受多巴湖的美景。傍晚我们到达旅游胜地不拉八,下榻尼亚加拉宾馆。这是一家依山傍湖的宾馆,规模很大,设施很好。从房间和露台就可以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虽然一整天长途跋涉,却不感疲劳而只有兴奋和快乐。因为雄伟壮丽的多巴湖展现了大自然孕育一切生命的神奇力量。

夏梦诗岛(Samosir

524上午,文学节全体代表搭乘四条大型渡船驶向夏梦诗岛。该岛像个美女静卧在多巴湖中,面积约六百平方公里,构成苏门答腊岛中有多巴湖、多巴湖中有夏梦诗岛的“岛中有湖,湖中有岛”的奇观。渡船约需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岛屿,一路碧波荡漾,山色湖景尽收眼底。船工的孩子们开始唱歌跳舞,节奏明快活泼可爱。文友们也不甘寂寞,拉开嗓门互相赛歌。印尼民歌、中文歌曲(大多是上世纪的老歌)此起彼伏。歌声,掌声,欢呼声响彻湖面,热闹非常。我想起中国驻印尼大使章启月在中央电视台访谈节目中说过,印尼人民最喜欢的交流方式便是唱歌。果然,南洋华人、深受感染,也是热情奔放歌声不断。在欢笑声中我们登上了夏梦诗岛。首先参观的是原住民的村落,几乎所有房屋都有高大屋顶和翘起的牛角,据说可以避邪。村落中有原住民博物馆和一个刑场。导游介绍说,该岛原住民在百年前还有吃人肉的习惯,他们把战俘和犯人关押并养肥后再屠宰吃掉。但在信奉天主教后,他们就杜绝了这种可怕的罪行。一位瘦瘦的老年文友应导游之邀扮演犯人,他被蒙上双眼,捆绑双手被拖到刑场“斩首”示众。有人高喊:“他不够肥,”引发哄堂大笑。我们还参观了亚齐王朝的陵墓,一尊尊巨大的石棺,埋葬着历代皇族成员,很是庄严肃穆。之后便是逛街,狭小街道两边都是商店,出售各种服装、杂货和木雕工艺品。今天恰逢周日,旅游者络绎不绝把小街挤得满满,行走都很困难。我用酒店兑换的印尼盾为老伴购买了一件印尼民族服装,试穿非常合身,干脆就不脱下了。我们高高兴兴地告别了这个梦幻诗歌般的美丽岛屿。

文学研讨

当天下午稍事休息后就开始文学研讨,有一百多人参加,说明大家很重视。活动在酒店会议室进行。首先由专程赶来的暨大教授季素彩主讲汉语文字规范使用的问题,她结合当地报刊的标题文字作了具体分析和讲解。季教授的报告引发热烈讨论,因为海外华人有自己的语言习惯,不尽相同。大家畅抒已见,坦率交流,学术气氛很好。季教授还当场表示申请加入印华作协,场面令人感动。此外,发言者还介绍了南洋华文文学的现状并与中国大陆文学作了比较。他们认为南洋华文文学也有很多优秀作品,虽然在整体水平和数量方面不及中国大陆,但南洋作家具有敢讲真话、写真事实、表露真情等优点,是很值得弘扬的。一位新加坡文友建议成立印尼华文文学馆,收藏南洋华文作品和历史档案。我非常赞同。就我而言,因参加数次华文文学研讨会,就积累了一百多部南洋各地华文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著作。本次苏北文学节也推出十多部华文新著,林来华先生的《风雨南洋》就是一部珍贵的历史专著。他用章回小说体裁,记载了从1874年至今三个世纪中,棉兰华工的血泪史、奋斗史和成功史。作者用十六年的时间,收集大量珍贵历史图片资料,用真诚朴素的语言,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值得长期传承的优秀著作。而自称为“家庭主妇”阿理女士的《迟来的春天》,虽然描写生活琐事,但全书都流露着纯真的亲情和友情,读来非常亲切动人。研讨会后是大会发言,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香港、澳门的代表,以及郁大亚和我都被邀请发言。我们都热情洋溢赞美苏北文学节成功召开,衷心感谢主人们盛情接待。会务组还发给我们刻有各人姓名的精美纪念章,以作永久留念。最后是大会执行主席们发言,他们介绍了首届苏北文学节筹备的全过程,其中马来西亚作家朵拉女士出谋献策功不可没。主办者还提出,今后每二年举办一次文学节活动。三小时的文学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