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 幕 式 五 祖 庙 告别和回顾 后 记 今年六月我参加苏北文学节返沪后,立即整理补写自己的发言稿《巴人的印尼情结》,并寄给关心此事的老同志们和有关报刊供参阅发表。但黄书海先生和黄文瑞先生都希望我再写篇感想。于是我试图用日记方式记录文学节的活动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并取名为《苏北文学节散记》。但因疾病缠身,拖了半年才得以完成,《散记》已失去时效,改为《追记》了。由于我的文字能力很差,不能充分反映文学节的盛况以及自己的感受,这篇《追记》只好作为活动简报和思想汇报了。 沉 痛 哀 悼 校友李润玉、陈清达相继于最近不幸逝世,不胜悲痛。谨向逝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逝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北京先达校友会 《先达通讯》与边疆先达人 昆明 秦茂松 饶惠兰 李远宣 《通讯》是海内外先达人争读的精品,更是远在祖国西南边陲先达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云南的先达人寥寥可数。到云南探亲访友的先达人,历来少之又少。信息闭塞,亲情、乡情交流沟通渠道不畅。每当我们接到《通讯》,便迫不及待地抓紧品读,爱不释手,饱享愉悦。 随着历史的变迁,先达人为事业,为前程,为子女的成长,远离先达各奔西东,散居各地,导致亲情乡情,萦绕牵挂。有幸北京的先达高才贤达志士,高瞻远瞩,明智地创办了《通讯》,传乡情、叙古今,把先达情怀重新连接起来,缓解了思念之情,功德无量。 先达情浓郁的《通讯》,内容丰富多彩,五色斑斓,有回忆,有游记,有抒怀,有杂感,有信函……尤为感人的是,记载了很多老中青先达人及其后裔的光荣历史、生活及成就。唤起了先达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增长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是激励后人催人奋进的无价家教宝贵教材。 《通讯》是先达人的园地,激发了先达人的凝聚力,拉近了先达人的距离。对推动各地联谊会、校友会彼此加强联系和合作,特别是对促成世界先达联谊恳亲大会的胜利召开,和编辑出版独具特色的《先达照片》,促进了先达乡亲大团结、大融合的壮举,功不可没。 《通讯》创刊短短的十来年,便出刊了一百期,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衷心感谢劳苦功高的编委黄书海、饶铁生两位兄长、校友为圆乡亲的梦,倾注心血,不辞劳苦,持之以恒地约稿、审稿、校对、印刷、邮寄;亲自提笔写出重点篇章和重要信息。他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换来了乡亲校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这种高尚磊落人生的崇高精神,可敬可佩!祝愿两位好人一生平安,美满幸福!也要感谢林瑞玲、黄清香两位夫人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夫君,及所有团队的合作与乐予奉献。 《通讯》可歌、可颂、可赞的感人事迹,拙笔难尽书。真诚祝愿《通讯》百期后,更加茁壮,更加璀璨。企望编委多多关照边疆的先达人,按期寄来《通讯》分享先达人的愉悦。 (注:北京先达校友十分怀念你们,《通讯》一定会按期寄上,也请你们多投稿,互通近况,如若你们有电脑网址,请告之,以便《通讯》及时送达。书海) 参加北京先达校友聚会感觉真好 天津
林焜辉 举国欢腾,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的庆典刚落下帷幕,人们还沉醉于节目的欢乐之中,北京先达校友会又于10月10日在北京政协会议中心的宴会厅举行会庆十二周年联欢会。 新中国的诞生已满一个甲子,北京先达校友跟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长、壮大而迈步于人生的道路上,见证共和国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在这个时候,校友聚会话当年,回顾走过的道路,这比往常校友的聚会更有意义。 一大早,校友们就从北京的四面八方来到会场,济济一堂,一片欢声笑语,令我感动的是我们的老前辈,已髦耋之年的林克胜、伍英光、李月娇、黄秀莲、洪清海、杨国坚、饶铁生等。他们不顾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竟欣然前来,与大家相聚,参加联欢会的有几位来宾,他们有来自深圳的黄树泉,还有分别来自美国、香港、福州的徐创成夫妇、林孝义夫妇和邱学清夫妇。创成今年初与我们在洛杉矶久别重逢。孝义和我、佳茂(已辞世)常在我家做作业和过夜,我们称之为“三剑客”。学清和我是好邻居,小时候一起玩耍,是抚尘之好。我与他们两位,可谓别君几十载,无从问君处,今日喜相逢,何等高兴!我和笑英也自天津赶往会场,以便分享他们联欢的快乐。我们和爱竹、荷香、彩英同班同学也几年未见,这一见面,有说不完的话。 众所周知,北京先达校友会与其他地方的校友会,就人数而言,也许是最多更为突出的是,由于北京的首都地位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北京先达校友会可谓人才荟萃、精英辈出。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离我们而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没作过调查研究,仅凭我的印象,我国的各条战线,北京市各个部门,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踪迹,他们根据工作性质,有的活跃于台前,有的埋头苦干于幕后,各自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辛勤工作,无私奉献。我在今天的会上还得知,陈静池在他工作的北京市城市建设总公司里,他与所领导的团队,投身首都的建设,北京地标性的大型建筑如亚运会体育场馆等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创成在我国电视传播落地于北美的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北京先达校友也和其他地方的校友一样,生在印尼,长在印尼,但接受的是中华文化,都是炎黄子孙,当新中国的曙光出现于东方时,他们便怀着报效祖国的炽热的心,投入了祖国的怀抱。白驹过隙,北京的校友们当年回国时还是容光焕发的青年,而今已是霜染两鬓,甚至已年逾古稀。但他们人老心不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以上所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值得我们一起来回忆,因为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人们欢聚时,最能表达情感的是歌唱,所以,联欢会安排了女声小合唱,其中一首歌是《歌唱祖国》。在林永福老师的领唱下,大家跟着唱起来。有的人引吭高歌,有的人低声吟唱,有的人跑了调,也有的人跟不上节拍。不要笑我们自己唱的不好,重要的要用心来唱,要唱出真情。《歌唱祖国》我们从前唱,现在还唱,我们唱出真情,这歌声伴随我们一路走来,走到今天。 写到这里,最后说一声:“参加北京先达校友联欢会,感觉真好!” 有关《中国了不起》诗改 黄老师修改我的诗是文学切磋,并没有说是因“政治性太强”或“太红”而删改的,我更没有因此而“不高兴”,我写信去问黄老师是向他求教。 香港林叔明老师也在北京《先达通讯》100期里发表了《也谈<中国了不起>》,有两位老前辈指教我,这是我的荣幸,我希望他们以后还继续给我多多指教。 《先达通讯》98期有登我给编辑(黄老师)的原文。请乡友们多多沟通并赐教,谢谢。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