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通讯(第26期)

2018-8-8 13: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347| 评论: 0|来自: 先达先华校友

摘要: 先华校友通讯 先达先华校友 主办 总第26期
先华校友通讯

先达先华校友  主办
总第26期 
www.siantarpeople.org


目录



溫馨通告




給鐵生兄的一封信

香 港

陳德華

深表哀悼    





悼念文和兄

香 港

陳德華

隨 筆

懷念夫君李垂登

椰加達

張育珍


昔日同窗各分飛   先華中華有區別     

香港

林淑明


情牽不斷話西安

棉蘭

沈華英


保護傘(二)

椰加達

漂 流


月亮代表我的心

先達

彬 彬


三言兩語聊爬山 

椰加達

陳 默


生命的無奈

棉蘭

蘇淑英


校園生活

楠榜

逍遙仔


晨運逛街隊

楠榜

張秀蘭

捐款事項




詩 歌

詩三首

椰加達

陳永和

夕陽絮語

一片小小的奶油餅乾成功了一個事業       


凡 夫

小 品

夏末香港(三)


阿 理

專 欄

北平的中秋


老   舍

健康常識

为何说梳头可以养生?


網絡轉載

人 物

齊伯林


網絡轉載

科技

什麽是雲端?


網絡轉載



温 馨 通 告
2018年是北京先达校友会成立21周年!
北京先达乡亲和校友同祖国人民一道,充满信心地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几十年来,先达乡亲和校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血浓于水。先达情和祖国情融汇在一起。
谨定于2018年9月15日(星期六)上午11时在北京市政协旁楼东方烤鸭店(即北京火车站正北面)举行会庆聚会,恳请北京市先达乡亲和校友(包括陪同的亲属)踊跃参加,同时热烈欢迎全国各地和国外的先达乡亲前来助兴。
Horas!                                         北京先达校友会                                            

给铁生兄的一封信
          ——忆我们的青少年生活    陈德华

铁生兄:
几年前,我和雅容、少棠姐登门拜访,你和清香热情接待我们,家里还放着五十多年前的书柜,厕所灯的开关还是拉绳的。我开玩笑说,还舍不得换了?你说,别管了,这楼都要拆了重建。
我们从真武庙沿着木墀地方向漫步。我们两人走在前面,谈了好多老朋友的情况,为许多老朋友的美好生活而高兴。
走到一间小食店停下了。然后一起入内吃早点。原来店里卖的是小米粥,咸菜,肉包子。虽然店面不大,但食品可口。
回港后不久,听说你半夜上厕所,不慎摔倒,伤了后脑,不省人事。经医生抢救,保住了性命,失去了记忆。如今还能在养老院养老。
好好一个人,突然摔倒,失去了记忆,闻者心酸。我们先达人的组织失去了一位威信高的得力的干将。可惜啊!
从你女儿那边得知,熟悉的先达人,你还是有印象的。提到他们的名字,你便会念叨着:先达人,先达人。
我们相识五十多年,一起度过青少年时代,一起玩泥沙,一起踢足球,一起追逐理想。
如果我将往事片断写出来,不知能否唤起你点滴的回忆。书海兄知道我的想法后,鼓励我一定要写。那怕能刺激一下记忆也好。
四十年代初,还是荷兰殖民者统治印尼的时期,当时我不到十岁,你比我大几岁,我们喜欢在Kampung keleng(即现在的集多街)末端一片青草地,沿边还有几棵椰子树,是印尼牧羊的地方,有时让猴子上树摘椰子。这地方是我们少年朋友相聚玩乐之地。
当时,爸爸见我们好玩,便掏出一个Ringgit(荷盾两块五)给我。我便去万振兴买了个足球和大家一起玩。从此,我们有了足球队。张授怀、授侃兄弟,他们的叔叔亚伦伯,还有米粉苏的独生子亚意、亚珠等,加上我们俩,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正在大家高兴之际,一位流着鼻涕的亚珠因妒忌,拿了小刀往足球一扎,球马上漏气了。幸好,当年的足球是内外胎分开的。内胎破了,可以补。我们还是继续踢足球。别看这小小足球队,还真出了人才。张授怀后来成了苏北代表队队员,后又成了印尼国家足球队队员。
1942年日本侵略军挥师南下,占领了整个印尼。荷军及其官员逃的逃,死的死,更多的是被俘虏了。先达这些荷兰官员及其家属则被关进中华学校教室。
我们这一帮小朋友还继续玩。可是已转移阵地到Pabrik Es下面一条小河去游玩,也学会了狗爬式游泳。玩了水,身上湿了,怎么办?怕回家挨打挨骂,便在沙滩上乱滚,用沙搓腿、搓手臂,减少下过水的痕迹,可是头发潮湿,无法躲避,只好等头发干了才敢回家。
观音庙前有个游泳池,既有深水池,也有供儿童游玩的浅水池,还有跳板,供跳水用。以往只供荷兰人和其他白种人享用。还有先达旅馆(Siantar Hotel)的网球场,也只供白人享用,外族人无权问津。印尼孩童在场地负责捡球。
日本统治时期,为了宣传“大东亚共荣圈”,特定黄种人亦可进入游泳池游泳。一时间,游泳池成了先达人的热点。
从小河边嬉水到走进游泳池,确实是个大跃进。当时日本人经常举办游泳比赛,渐渐让我们懂得了自由泳,蛙泳,仰泳等姿势。
日本投降后,先达较为开明的家庭也让女儿们到泳池游泳。如雅容、雅儿、清香、妙宝、迪岩、笑英、爱玲等。后来游泳在先达普及化了。
最舒服的事是:游完泳,就去吃Pisang goreng(炸香蕉),或者走到集多街吃Keleng婆做的Rujak,那才叫爽呢!
当时游泳较好的前辈有莫华新、余振邦、吴国胜等。喜欢跳水的有陈修庚、李伟烈、李伟廉等。先达游泳池在培育游泳高手方面,确实功不可没。它培养出一些游泳高手,如陈伦、洪鼎山(福建省代表)符大进(国家队代表,多次破国家自由泳纪录,并夺得多面奖牌,为国争光,也为先达争光)!
五七年回国考上大学后,身在石家庄、天津,甚少和北京的先达前辈同学联系。毕业后,分配在天津工作。1962年调到北京工作,与雅容同往中侨委宿舍,侨字号单位较开放,所以与朋友的联系多了。星期日或假期便会到真武庙看伯母、你和清香,到中联部看望克胜和爱兰姐、水彪兄和少棠姐,再到附近处看陈静池兄,还会到振顺夫妇家串门,去外交部宿舍看望郑钦美老师、陈丽水老师和木英姐,不定期到三里屯找书海、瑞玲、国坚、月明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心惶惶,而后大部份朋友都到干校去了,基本上都失去了联系。
为了孩子们的前途,与雅容商量后,决定扶老携幼奔赴香港生活。经过艰苦奋斗,生活较安定时,七十年代末,我们夫妇俩回北京探亲访友,当时听说,印尼政府可能放宽香港印尼华侨入境印尼的规定。你嘱托我,如有人回印尼探亲,一定要去见见爸爸(贡叔),并劝他一定要回国,与北京家人团聚。在先达我见到了贡叔(饶悦明),我如实地转达了你的嘱托。他老人家答应我,一定回北京。万万想不到,你父亲不久因病在先达过世。悲哉!
我们华侨子弟,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子女也都长大成才。浓浓先达情促使我们成立了香港先达联谊会。
1997年6月22日正式成立。八月份我们组团去北京旅游。出乎预料,报名人数竟到一百人。原来答应负责接待的同学退缩了。是你,“临急受命”,把需要住宿的团友安排到北京师范学院和总工会宿舍。你和书海、瑞华等还安排我们游览名胜景点,并亲自当导游。
通过这次旅游,加强了与北京先达校友会的关系,促进了先达乡亲的感情,为日后先达人的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之后,我们夫妇俩几乎每年都会回北京探望姐姐和姐夫,并参加北京先达校友会会庆。那是一段多么惬意和舒心的日子啊!现在年老体衰,走不动了!
铁生兄,自从你摔倒后,我们的前辈、老同学、老朋友一个接一个离我们而去,去到那遥远的地方。他们是:新加坡张耀东、印尼曾加廉、李垂登、广州黄镜源、黄集发,北京陈丽水、林克胜、李月姣、陶少棠、李瑞华,香港周泗来、陈静成、陶雅容(我的老伴)、程景春、黄文和等。
这些都是你比较熟悉的朋友,应该可以想起来吧?!
我们尚活在人间,除了缅怀这些老朋友,但愿我们能活得开心。
                             挂念你的德华
      北京<通訊> 第 180 期                 2018年6月18日于香港                                                  
                           
                             

                         深 切 哀 悼
高三組王禮迎校友安息於2018年7月20日。
北京李文岱鄉親於2018年7月20日千古。
香港黃文和鄉親於2018年7月17日病故。
           谨向逝者表示深切哀悼,向逝者家属表示诚挚慰问。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先華校友會

          

 悼念文和兄
香港  陈德华
    走了,走了,又走了一位七十多年的老同学、老朋友。
近几年文和兄的身体日渐衰弱,经常会跌倒、晕倒。贤内助巧贤经常带他到医院就诊。凡是先达联谊会有活动,或者理事开会,在太太陪同下,他都会积极参加。
毕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经不起疾病长年的折磨,不幸于六月十七日病逝。
文和兄有八个兄弟姐妹。日本侵略中国和印尼时,他的哥哥姐姐积极宣传抗日,并掩护流亡到苏北的爱国进步人士(如巴人、刘岩等)。日本投降后投入了爱国民主运动,参加当地华侨教育工作,成立华侨爱国团体。他的三哥是先达青年会主席,童子军总教练,大姐是先达妇女会会长兼任小学校长。
他们的家庭堪称“抗日家庭”、“爱国家庭”。
我们自幼一直就读于中华学校。日本投降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纷纷成立了进步组织——青年会、妇女会、职工会……后又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华侨总会。学校成立了学生自治会,饶铁生当会长,我和你都是执委。学校也组织童子军,教练是陈联发、陈江海、张原细。你是大队长,我是中队长。
1947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发动所谓“警卫行动”,重夺印尼的统治权,荷军进驻先达,他们把中华学校管理权交给国民党控制的董事局。反动的董事局首先开除了二十多位进步教师,我们学生会在进步老师的领导下向董事局提出交涉,据理力争(当时你已是学生会主席),在壁报上声援进步老师,反对党化教育,反对国共内战……即使如此,董事会还是把有进步思想的四十一位学生开除了(最小的学生才十四岁)。这就是当年的中华学校学潮。
这一事件引起华侨社会的强烈反响。激起爱国华侨另起炉灶,建立了华侨学校。被开除的学生,怎么办?有条件的便到棉兰升学。我们这些没条件的,只好另觅出路,到当地印尼人办的教会学校进修英文。其中有文和、文钦、洁霜、静海、务成、锦标和我等。
每天清晨,我们跨过Pabrik Es河,徒步到学校,入乡随俗,要和老师、同学一起为天主祈祷,中午便在近处的咖啡店吃点东西,喝点水,算是午餐。为了跟上学习,提前一天查字典,认生字。由于大家努力学习,不仅跟上了学习,还与印尼老师和同学建立了良好关系。后来,该校校长还应聘到华侨学校教印尼文和英文。
全国解放前夕,文和的二姐与王谦宇老师、萧邦杰老师等到香港达德学院学习,而后进入广东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和兄和他大姐回国学习、工作。从此,我们失去了联系。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把我们这些热爱祖国的华侨青年刮到了香港。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各有各的工作,彼此甚少联系。
1997年,香港先达乡亲自发成立了先达联谊会。八月还组团到北京、天津、承德旅游。我们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先达乡亲,越聚越多、文和巧贤也积极参加活动。文和还当选为第二届理事,并负责出版《简讯》,还兼任联谊会秘书长。他还聘请黄光辉协助《简讯》编辑工作。
文和为人谦虚、对工作认真负责,受到乡亲和理事们的赞誉。文和兄为先达联谊会成长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的逝世是联谊会的一大损失。
愿巧贤节哀、坚强、保重。愿文和兄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你。
                                       北京<通訊> 第 180 期
                                  
                          

懷念夫君李垂登
張育珍
     垂登走了,在除夕早上走的。
     1953 年6月,我從「棉中」轉學到「先華學校」時,加入新民歌劇社。有一次,我們要到外地演出,在韓江會館集合。那一天,我遲到了,他讓我坐在他和司機之間。那時候,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唇紅齒白、高高瘦瘦、白白、嚴肅。還沒認識他時會有些害怕。之後,他常送我回家。有一天,他來我家找我,說第一次見到我,就想和我做朋友。他喜歡看我笑,想和我組織家庭。我問了哥的意見,哥笑著說:「他先徵求我同意才敢追求你的。他是個好人,老實可靠,如果你也喜歡他,可以先和他交往看。」
     1955 年元月 9 日,我和他、陳宏偉和鄧新荷、李潔霜和陳玉霞,我們三對新人同一天在一起訂婚,鄭子經校長為我們主持訂婚禮。
     1955 年 6 月 19 日,我們第一個借用先華學校大禮堂舉行結婚典禮。
     垂登出生於中國,有兩位哥哥和兩位姐姐。他在嬰兒時,父親就過世了。
他在鄉下唸過幾年書。十歲那年母親帶他到印尼先達市投靠四叔父李遠王,並在中華學校唸書。日本南進後,他就輟學了,然後幫四叔父做生意。
     他不愛說話,喜歡交朋友和參加社團活動。青年會、韓友羽球隊、大眾學習小組、口琴隊;在民眾夜校教書,還有新民歌劇社。他很好學,有時間就去找承整叔公討教。他常說他會記賬是整叔公教的。他愛好攝影,節日或到外地旅遊時,他幫我們拍照,沖洗後再分發給我們。
     他很愛運動,在棉蘭,他曾參加「棉蘭P.O.G. 晨運隊」。每天早上提著錄音機到蘇多摩學校球場打太極。到雅加達後,他到屋後湖邊去運動,回來時,滿身大汗。我問他:「Oyong,Oyong ?」他說:「不會,流汗了,很舒服。」
     他不抽煙、不喝酒、不喝咖啡和冷的、有氣的飲料。除了三餐,他不吃零食、點心和宵夜。辣椒、煎炸、燒烤的食物;還有餅乾、糖果、鳳梨、蛇皮果、榴蓮等他都不吃。但有時候,他會買榴蓮回家,幫我們剝開,然後在旁邊看我們吃。叫他吃,他不吃,只說「沒口福」。有很多種他不吃的東西,「沒口福」是他的口頭禪。
     當年,他和姚天鶴、陳斯剛等代表華總到雅加達歡迎宋慶齡。他在雅加達時,我們的大女兒出生了。母親說:「孩子的爸爸第一次搭飛機去迎接宋慶齡,就給她取名飛齡。」
     次女剛滿月,我病了。在我生病時,他對我不棄不離。帶我去找醫生,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出院後,讓我回娘家養病,那段時間他每天早上到我娘家接大女兒回去給她祖母照顧,晚上再送回我娘家。我在娘家住了兩年多,才搬回婆家。他給我們母子過的是豐衣足食的生活;還常帶我們到棉蘭找親人、買東西;到多峇湖旅遊、拍照。他是孩子們的好爸爸,是我的好老伴。
     1973年,堂妹夫邀請他到棉蘭「集大三層板廠」工作。兩年後,我們也搬到棉蘭去。他工作認真又很負責任。他寫的一手好字,做的賬目老闆很滿意,給了他很高的待遇和職位。剛上班時,月薪六萬五千盾。第一年老闆發給他一百萬的大紅包。有一位客戶想收買他,被拒絕了,結果那人很生氣,叫他「集大的包公」。老闆和同事們的薪水都是他親手發的,他們都叫他「財神爺」。在集大當了卅四年的「財神爺」,2007年退休時,已八十歲高齡。
     退休後,我們搬到雅加達和小兒子同住。我們有一男三女,子女都很孝順。星期日和假日會帶我們到商場去逛逛,然後去品嚐各自喜愛的美食。
     他很照顧身體。每年都要到新加坡做體檢。1983 年,因急性盲腸炎,在棉蘭動手術。1997 年,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動過前列腺手術。2004年,又因青光眼(初期)到新加坡國大眼科醫院看了十多次醫生,用兩年多的時間才把青光眼治好。最近幾年,他的耳朵有些聾、鼻子過敏和偶爾的傷風感冒外,到他往生,從沒其他病痛。他的牙齒很好,不久前曾經自然脫落一支沒蛀洞的大牙外,走的時候還是滿口的好牙。
     近兩年來,他嗜睡 ,日睡夜睡,坐著也能睡。醫生說他的腦萎縮了,動作變慢、走路不穩,時常會跌倒。他跌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有驚無險。有些事他想不起來,但有的卻記得很清楚。他常回憶過去在新民歌劇社的事情。他沒癡呆,兒女、孫子和曾孫的名字他都記得;生活還能自理,只有早上去運動時需要人陪了。每一個月,我們會帶他到商場去剪頭髮,他不肯坐輪椅,堅持自己走,他常說「人生如夢」。他愛唱歌,最常唱東方紅,太陽升⋯⋯。
     去年九月,在沖涼房跌破了頭,縫了六針。從此,他的生活起居有人照顧,出門坐輪椅。元月廿一日,吃過早餐,女傭陪他進房間,走到房門口,只見他臉色變白,雙腳無力,我們扶他上床,然後送進醫院搶救,他在醫院住在四晚,就平安回家。元月廿六日,是他九十一歲的生日,我們給他慶祝。那個晚上,他很高興。兒子喂他吃蛋糕,一向不吃冷蛋糕的他,吃了兩小口。每當我看到兒子喂他吃東西,又幫他抹嘴、抹鼻時,很欣慰。替他高興,他太幸福了。
     從醫院回來後,他已不能自己走動了,食量變小,喜歡吃粥。每天早上坐在輪椅上,到屋後曬太陽。見到朋友他舉起雙手的大拇指,說:「早上好!健康第一!」。如果路过人沒和他打招呼他会说,没礼貌。
     二月十日,唯群陪她的妈妈新荷到家来探望他,他很高兴,可是那時候的他話說的已不太清楚,但他知道新荷是他的同学。
     二月十一日,吃過午餐,女傭推他到房間裡看電視,又剝一條香蕉(他最愛吃的水果),讓他自己拿著吃。不久,我看他頭靠在椅背上,雙眼向上看,身體發抖,手很冷,手上還有一口沒吃完的香蕉。我們再次把他送到醫院搶救,在急救室住了四個晚上,就走了。
     我們把他的遺體安放在 Grand Heaven 殯儀館,那是目前在雅加達最新的殯儀館,火化間設在第五樓,很方便。
     農曆元月初四上午,我們送他進火化間,兩個小時後,他已化成一堆骨灰;骨灰裡還可以看到紅紅的火光。當時的我非常激動,坐在輪椅上,用手遮住雙眼,忍不住哭出聲來。此刻,我才相信他是真的消失了,永遠離開了我們,如他常說的「人生如夢」。
     雖然他年事已高,而且無疾而終,我們還是很不捨得。但這是人生必經之路,我們只能祝他一路走好。相處了六十多年,突然剩下自己一個人,起初真的很不習慣。
     我們把他的骨灰安放在「廣化一乘禪寺」又叫 Ekayana ,四樓 3A 一個很好的塔位。
     別了,垂登!我和孩子們永遠的愛您、懷念您,願您在天之靈好好的休息吧!

昔日同窗各分飞  先华中华有区别
香港  林淑明
                     (一)中华学校海燕级
同班同学,离散是必然的,何止分飞南北中,不少已经走了。
当年中华学校海燕级,级主任是青联会宣传股郑钦镁,学生却有红蓝两派,郑老师一视同仁。
红派有“情同手足”的五人:黄石明、罗振耀、李长江、李黎东和林淑明。
黄石明曾是丹南农民学校的校长,受到农民拥戴。返国后任职广东花县学校校长,直至病逝。李长江后来移居雅加达,也早走了。走了的罗振耀十分活跃。李黎东返国后,多有联系,直至寿终。同窗情谊也随岁月流逝远去,只留依稀淡淡情缘。
同窗中的李江岸,是郑老师最得意,也是最有出息的学生之一,也走了,张耀东是蓝派,却很低调,如今很有出息,是北京的常客,但已经走了。
同窗女生,记得有林瑞玲、李秀兰、张福英、李月萍、叶占莲、邓新荷、陈素琪、洪珏深、王明月、黄金治。其中张福英是郑老师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但因为她是蓝派,郑老师十分惋惜,一直寄望她“回来”。如今红蓝两派一笑泯恩仇,她终于回来了,但是郑老师来不及看到了。
海燕女生中,林瑞玲端庄雍容,古典美人形象,严肃不容侵犯,张福英活跃大方,为男生们如巢炳林、李祥辉等所倾慕,李秀兰最漂亮,穿着红裙与张福英的蓝裙相映成趣,却完全没有张的活泼,静静端坐,不苟言笑,却使我一见惊艳,在饶铁生的庇荫下,敬而远之,多年以后,李秀兰就读棉兰华侨中学,参加我领导的“海燕级友会”活动,直到有一天张育文告知我,她与饶铁生断了,我才敢于追求她,即使我没忘记在教室门外当着石明黎东面她嘲笑我是“阿Q”,当场我回了一句:“你是王妈”,也就是阿Q追求的对象。只不知她当时有没有领会我的意思,而且她当时还在铁生庇护。几年后,阿Q王妈结良缘,双飞海燕偕白首,现实牌的《阿Q正传》,没有阿Q、没有王妈,只有海燕群中的双飞海燕。
(二)先华学校高小班
先达先华学校比较特殊。
这个学校没有校址,所有的包括校务办公室在内的教室,都是租用共三四座两层楼建筑,有两座全租,有的只租用底层前座。
这个学校只存在一年两个学期,日治时代就没了。
这个学校校长是张谷和,教员有张琼郁、张声振、陈少奇、黄俊杰、陈琼瑶、黄宗海、陈英杰……
这个学校附办初中班,学生有王谦宇,陈斯刚,陈江海,余振邦,徐汉钦、李承华、李承志……
学生有大美人王明月,陈家姐妹素娟、素丽。后在香港居留的有林海安、郑曲滨即郑遂源、黄炳崇、游国富。
学校还有图书馆,可以借书。
星期六晚上有“同乐会”,由宣传股王谦宇主持,演出歌唱节目,曾有印尼人乐队前来献演;中华学校学生自治会代表李国海来过唯一的一次,表演福建话单口相声:“Anjeng busat  大狗儿……”
晚上有免学费的晚自习,由校长张谷和主持。
陈江海陈素娟合唱的《黄昏》,印象深刻。
先华学校一支童子军,由张琼郁老师领导。我购置了整套童子军服装和饰件回家,爸妈十分欣赏,张老师有一次在晚上率队参加印尼童军庆典。
童子军服,我一直穿到上哈尔滨商业中学。同窗的王其武十分欣慕,他是铁路员工子弟,所以也找来铁路职工制服穿起来。
有一次我到一家医务所看耳朵,穿的童军服装,竟使医务女医以为我是朝鲜人民军人。
先华学校有校歌,歌词可能是张谷和校长撰写,只记得头两句:“巍巍山间,浩浩水绕,秀气钟灵”。这几句足以体现先达的地理特点,可称为《先达颂》。
张琼郁老师还教唱《少年进行曲》,只记得起句:“同学们,向太阳,向自由,向着光明走”。
我在万兴隆对面广场上拾到一张有曲谱《年老公公》的纸片,交给张老师,那是五线谱。张老师译为简谱教唱:“年老公公,白发蓬蓬……年老婆婆……”。
                                             北京<通訊> 第 180 期

情牽不斷話西安
沈華英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深秋裡的古京城,早已伴同無數繁華似錦、無數頹落朝代的更迭遠遠煙逝,只留下這系人思情的詩句,在無盡年復一年淡郁的秋景中,一再撩人輕愁。
     十一月的西安,直而長遠的街道,行道旁的槐樹絲毫不減綠意,彷彿非要把春夏兩季舒展的芳華留駐不可。涼風過處,一樹枝葉窸窣搖曳,不見秋天殘葉紛飛,不見一地黃葉堆積,但見颳來灰濛濛的漫天霧靄⋯⋯
     專程前來接機的蘇明學長見我這初來者微愕的神情,一笑:「這是西北風連綿不絕颳來的沙塵。」頓時恍然,「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曾經人文薈萃,曾經更迭滄桑的山河,閱盡無數叱吒風雲運籌帷幄的將帥謀士,才情橫溢的風流俊彥穿梭時空,多少昏庸好色的帝王、多少憂國愛民的明君,相繼一一消逝⋯。悠悠千年歲月裡持續不變的,依舊是那天地間最緲兮微兮的沙塵仍在漫天罩下⋯⋯
     西安城以鐘樓為軸心,分東西南北四道高牆,四面圍繞著不見水流的護城河,牆門各通遠直大道。古代的長安如今雖已陳舊遜色,卻仍保留著沈穩莊嚴攝人的王者氣勢,讓人緬懷思古,不敢稍有輕忽之情。
     舉止溫文的蘇明是前棉蘭蘇東中學早期的學長,滿腹詩書,睿智淡定,一副儒雅學者風範。博聞強識,談吐風趣,一路和《好報》主編鍾逸談古論今,我靜心聆聽一些前所未聞的課程,希望能稍微豐盛平凡的性靈。
     抵達的那個黃昏,領著我們到附近城隍廟的小市場閒逛,他處已是絕跡的物品,在這裡幾乎是應有盡有。除了幾家較敞亮的店鋪,多是舊式黝暗的小鋪子,簡拙的物品稀疏幾件隨意擺放著,對著樸實憨厚的鋪主,油然萌生親切感。愛用自來水筆的鍾逸,得遂所願地買了兩支「英雄」牌鋼筆。
     留意到路旁一粗陋陳舊的小木桌,上頭排放著幾只紅、綠色小小穿線器,身著暗藍褪色的舊式斜襟寬鬆衫褲、滿臉深刻皺紋縱橫的瘦小老嫗呆坐桌旁。如今已不見老婦人著這類衣衫,乍看之下湧起的是一份懷舊的溫情,便隨意挑了幾個。想到之前蘇明學長說這一帶通稱為「針頭線腦」,不禁莞爾。
     逛到一小店鋪前,門口小桌上擺著幾雙尖翹著頭的小繡花鞋,色彩絢艷,繡工細緻。學長見我頻頻注視,繞過來說那是舊式婦女纏足穿的繡鞋。這一聽登時毛骨悚然,這可是中國舊式婦女的噩夢。自小女孩起,就被追著長年使用長長的纏腳布,硬是把腳板緊纏成一團畸形扭曲的小小「金蓮」,簡直是痛徹心扉的酷刑!搖晃掙扎地顛著走,竟被無聊文人形容為婀娜蓮步肆意玩賞,雙足受殘的同時也讓心靈屈辱戕傷。文明的泱泱大國民啊,竟曾有過如此不堪的反常心態。幸好,這一酷刑已隨著舊時代絕跡,永不復見的步入中華史料中。
     眼前的尖巧繡花鞋,是在提醒人們以自然為美,健康為美,尤以健全的心態為最美。此刻對腳下的一雙「天足」倍加憐惜珍愛,大碼的球鞋讓我一路行走舒適,暢遊愉快。
     在南方生長的我們,當晚在牟主席宴請的「德發長」餃子店裡,見識了北方包餃的真正精巧功夫。精緻而花樣眾多的餃子一道又一道上桌,尤其那一只只由巧手捏成小動物的餃子,大小均勻,模樣可愛,悅目賞心,一時間哪捨得吃啊!主人殷殷舉箸相請,寒冷的天氣,感人的盛意,溫暖的友情,熱騰騰的鮮湯,溢香可口的菜式。人,在西安。心,此刻也緩緩地暖融入西安⋯⋯
     風趣的蘇學長問了:誰是前美國國務卿賴斯的愛人?大家面面相覷,我有些納悶,誰知道呢?學長一笑:米老鼠!我愣了一下登時會意過來,不禁笑了。那首曾經風靡了多少國內外年輕人的流行歌曲,「老鼠愛大米」,賴斯的諧音是「Rice」啊!笑聲未盡,又一個四川音帶出來的故事:四川人把鞋子唸成「孩子」,於是,因著地上潮濕,大人就毫不猶豫的吩咐:把「孩子」倒掛在牆上的釘子!
     乘著興致再來一個:漢字字形相似,有些是字同發音迴異,外國學生常因此鬧出笑話來。中國銀行唸成中國銀xing,西安分行唸成西安不行,哈!這學生可真行!
西安的蘇東二小,八小各為棉蘭蘇永發先生及前蘇東學長邱怡平捐資助建。小學已進入「蛋奶工程」,小學生每月不定期在校享用雞蛋牛奶。此地民風淳樸,一村民正呼喊著妻子「娃他媽」,這憨直的呼喚惹得我們笑個不停。
     孟塬小學全村人口四千多名,對外開放的圖書館藏書九千八百多冊。以村民人口比例不可謂不多,不能不欽佩眼前這些辦學人士的熱忱可嘉。然農村裡有些小學因學生人數逐減而不得不停辦,除了節育的後遺問題,一些是因父母入城打工,經濟好轉後子女亦遷讀於城區。
     嘗過渭南的「紅豆面」,扶風鎮「一口香」面條,武功鎮當地風味農家樂的「旗花面」,這是以土雞熬成極鮮美的雞湯下面,撒上一大撮蔥花,我連吃三碗,鍾逸六碗,同行的司機八碗下肚面不改容。正宗北方食還有號稱天下第一碗「老孫家」的牛羊泡饃,柿子煎餅,蓮藕甜片等。餐餐吃來不但齒頰留香,且融入誠摯的濃濃情意,足以讓人一生回顧縈念。
     武功鎮蘇牧羊雕塑獲全國城市一等獎。漢朝時孤身羈留在北海牧羊十九年的蘇武,雕像神情一如當年堅毅不屈的凜然傲氣,威不可擋。碑刻一行字:「鐵骨錚錚,丹心耿耿,浩浩正氣貫長虹」。讀來熱血滿腔,頓感茫茫天地之間,唯忠魂精詞浩氣長存不散⋯⋯
那日去觀看歷代名人的塑像,微雨中兩行排列整齊的歷代著名詩人、名醫、儒士、將相,神情栩栩如生,昂然而立。也只有在古文明久遠沈積的西安,才讓他們看得上眼以鑄像長久駐足⋯⋯。千百年來煙滅的是肉身,長留的是高風亮節的民族精魂。
     一連數日古城遊覽,雙腳走得有些發麻,大個子的鐘逸更是氣喘吁吁,但見冷風細雨中行走的蘇學長始終身體挺直,步伐矯健不疾不緩,面色紅潤精神奕奕,不由得暗叫慚愧!
     一行大字顯現在眼前,「大唐不夜城」旁邊直譯是 Great Tang All Day Mall。我們和蘇學長對視一眼,都笑了。
     長安遺留下極珍貴的歷史文物,是轟動世界的出土的秦兵馬俑。此地每天遊客絡繹不絕,廣闊的地下場地無數秦兵馬俑行列整齊,龐大的青銅馬車完整展出。28支的車蓋傘骨代表著28星宿,圓形的傘蓋、方形的車廂,重達1,061公斤,呈現出「天圓地方」之說。就目力所及仔細觀看,兵俑的身高仿常人,臉龐神情各異。在嘆服穆肅的氛圍中,導遊突然手指對面場地笑了起來,我們隨著望去,但見幾個洋人遊客正認真觀賞,一邊取景拍攝,鏡頭竟然對正青銅駿馬的後頭!這突如其來「拍馬屁」的實物實景,叫大家再也忍俊不住,幾乎是惡作劇般地樂不開支⋯⋯
     華清池的遺蹟勾帶不出楊貴妃「溫泉水滑洗凝脂」的浪漫遐思,只剩下凹陷殘舊的空池,污跡斑斑,無聲低迴著魂斷馬嵬坡,血淚相和流的綿綿長恨,令人悵惘。為那薄命紅顏,更為那沈溺於歌舞酒色,從此不早朝的昏君嘆息不絕⋯⋯
     西安「法門寺」氣勢雄偉,靜穆莊嚴,主廟高達148米。由前寺門直往主廟遠達124里,步程遙遠,不能不放棄。法門寺佔地遼闊壯觀,一路黃色經幡高掛飄揚,尊尊寺佛妙相屹立,仰視令人心澄氣清。各宗教大致上殊途同歸,靜心修性,以善為本,以垂憐世人的大愛為軸心,最終靈魂得以歸返西天極樂,或永生天鄉為向往。
     這些日子幾乎走遍古城景點嘗遍風味美食。見到前寰宇漢語中心教學的孫曉琪,也認識了經營葡萄酒廠的小藍小黃,這一對男才女貌的年輕伉儷送來幾支葡萄酒讓大家品嘗。多年前鐘逸曾參加蘇東八小落成到此一趟,西安故人的濃郁盛情足以醺得遊人醉,更何況添加佳酿,感人至深。
     時隔多年,西安人文景物仍叫人縈念不斷。曾經暢遊神州多處,然漫天迷濛沙塵飛揚的西安之行,最最叫人深系情懷。
     輕輕問聲:古城西安⋯⋯別來是否無恙?
2011年舊作
                              

123下一页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