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第105期)

2010-6-4 16: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66|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105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10年2月22日
先 达 通 讯
(第105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10年2月22日
目  录

寅虎迎春杂叙                                                      黄书海
印尼先达先华校友联欢通告                                      
关于创建“先达人社区网站”的构想                    周泗来  黄书海
金秋厦门行                                                          林叔明
老歌                                                                  桑  明
怀念母亲——雷氏                                                  小  鲁
父母音容  历历在目                                              张大永
附短信一则
广州先达校友新春聚会                                              简  讯


寅虎迎春杂叙
黄书海
春节前后,举办团拜和祝寿会,似已成北京先达校友会的传统活动。成了传统,落入固定模式就在所难免。于是求新求变就成了多数会员的愿望。

可喜的是,今年一月三十一日的聚会发生了一些变化,改变了往年围坐圆桌聚餐模式,找了一家地点适中、环境舒适、场地宽敞的自助餐饭店。由于老年人享受半价优惠,开支比去年省了一半。大家反映,这里气氛优雅、菜肴丰盛,各取所好,吃得开心,皆大欢喜。

边吃、边随心所欲地串桌交谈,亲切又活跃。特别是对像林克胜这样高龄又耳背的老者,大家可以轮翻围坐他的身旁,亲切交谈,其乐融融。

这里没有抽奖、没有歌舞表演,只有低声细语,促膝谈心,其情其景,令人感动。有位饭店服务员赞叹道:你们这些老人,交谈如此亲切,看来都是老同事老战友吧?!

张巧端会长为了实现先夫张伟堃的遗愿,特为此次活动捐助2000元人民币,其中400元资助《先达通讯》,结账时还略有盈余。主持人杨珠莲代表全体在坐校友向巧端会长及其先夫表示深切谢意。巧端会长也因地制宜,一改以往的长篇演说,讲了几句由衷的感谢话,感谢大家这几年来对张伟堃的关怀和照顾,感谢大家对她的生活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眼下,北京究竟还有多少健在的先达校友?这是先达乡亲经常会提问的一个问题。

北京先达校友已整体进入老龄化。不,不是一般老龄化,而是高老龄化。为了让先达乡亲得以释怀,谨将登记在册的北京先达校友名单抄录如下:

1919年生人:林克胜(91岁)1人;
1920年——1929年生人:耄耋之年11人
洪清海(87)、叶木英(86)、陈永祥(85)、李月姣(84)、杨国坚(82)、施宝琴(81)、林永福(81)、李双岱(81)、饶铁生(81)、陶少棠(81);

1930年——1939年生人:古稀之年35人
蔡达荣(79)、陈静池(78)、陈月明(78)、林祥愿(78)、黄书海(78)、郑振顺(78)、吴春枝(77)、陈展湖(76)、林瑞玲(76)、黄清香(76)、吕志达(75)、陈清河(75)、郑南风(74)、张国庆(74)、林少川(74)、林彩英(73)、邓爱竹(73)、李华容(73)、吴姗如(73)、林琼藕(73)、洪莲美(72)、郑雄风(72)、许惠英(72)、吴健民(72)、饶秀兰(72)、高桂花(72)、吴碧樵(72)、林笑容(72)、李瑞华(72)、张福隆(71)、张巧端(71)、张大淼(71)、林国胜(71)、邓荷香(71)、陈惠虹(71);

1940年——1949年生人:花甲之年11人
张巧珍(70)、饶艽宗(70)、苏安娜(70)、林贤(69)、章能振(69)、陈玉先(69)、黄美斐(68)、杨珠莲(67)、蔡素惜(67)、张从汇(65)、陈达汉(63);

1950年代生人:知天命之年3人
陈新华(60)、洪建新(59)、陈达平(56)。

北京先达校友会总共61人。

先离我们而去的北京先达校友有:宋凉赞、郭瑞昆、张昔典、谢琼英、吴丽娟、张国光、郑钦美、王禄盛、张琼郁、谢德义、陈清泉、陈益滋、张爱兰、陈丽水、林少辉。我们谨向逝者寄托深深的哀思,他们永远活在先达乡亲的心中。
“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一眼望去,满眼白发苍苍。在座的先达校友,从先达走来,经历了青少年、中壮年,如今进入了耄耋、古稀、花甲之年。

青少年岁月,念书、追求、恋爱,充满浪漫;中壮年岁月,对家庭、子女的呵护、坚守,对事业的执着和忠诚,问心无愧地享受着家庭的温暖,事业的满足感;如今终于到了老年:沉重的事业使命已卸除,生活的酸甜苦辣已了然,生命的节奏放慢了,周边的环境也逐渐改变了。但他们都能坦然面对,都能知足常乐。他们不会不切实际地羡慕人生某个阶段,因为他们都曾经拥有过。

年青人说,这批老人生活在没有梦想的世界。这话不假。在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不带功利地重新审视过去和现实,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谦宇出书、邦杰等撰写回忆文章,《忘不了的岁月》、《先达照片》相继出版,等等,这就是这一大批没有了“远大梦想”,却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经验”,发挥余热为后生们留下的珍贵财富。为此也有人把老年赞美为诗一般的岁月。你有此感悟吗?!

即使有一些老人每天与疾病顽强抗争,为自己的健康,步步为营,但他们依然保持乐观心态。比如张耀乐、周泗来、吴鹏程等等,他们的生活,不也很惬意精彩吗?!令人高兴的是:这样的精彩还将继续下去。

写到这里,想起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对人生曾做过这样的比喻:生命是一条江,发源于远处,蜿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狭窄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什么是死亡?死亡是江入大海,大海接纳了江河,又结束了江河。

罗素这段话,讲的就是生与死的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老年人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的条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健康。

北京先达校友会除了加强与全国各地先达人、与香港先达联谊会、雅加达先达同乡联谊会、雅加达先达同乡公会,先达先华校友会等的联谊活动,更多的精力似应放在如何活跃北京这么一大批先达老人的联谊活动上。其实这项工作并不繁杂,因为每个离退休先达人的生活福利都由各所属工作单位在管着。而校友会的工作就是锦上添花而已。

前些天,我应邀参加北京市印尼归侨团拜活动,见到不少五六十年代归国的老归侨,感触颇多。老归侨人数,每年递减。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为数不少的新侨。面对这一新形势,全国侨联林军主席,提出了两个并重的侨联政策,即老侨新侨并重,国内国外并重。这不失为与时俱进的侨务政策。

北京先达校友会后继无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子女都在北京生长,基本没有“先达情结”,不可能接校友会的班。这样走下去,校友会总有一天会划上“句点”。这也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以更加乐观的心态,更加勤奋的精神,为先达相亲和校友的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仅此而已。
信手写来,文章不成样子,权当与你叙谈。

印尼先达先华校友联欢通告
为了联络及凝聚昔日华校师生情谊,先华校友会特择清明节期间举办先达先华校友和谐团结联欢会。敬请先达前中华学校、华侨学校、华民学校、育才学校及民众夜校历届师生踊跃报名参加。有关情况如下:

日期: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地点:先达苏丹阿贡学校礼堂。
时间:下午4时入场,5时仪式开始,7时餐宴开始至结束。
报名日期:即日起至2010年3月10日截止。
报名费:每名5万盾(老师与国外校友免交报名费)。届时有助兴节目及幸运抽奖。
欲参加者即日起可与以下联络人报名——
胡文德   手机:(略)(工作组组长)
曾展开   手机:(略)(工作组组长)
周丽莲   手机:(略)         薛秀凤   手机:(略)
曹阜安   手机:(略)        江炳泉   手机:(略)
李成素   手机:(略)           李自治     手机:(略)
周长发   手机:(略)           卢月莲   电话:(略)
周丽莲:(略)      薛秀凤:(略)

印尼苏北先达先华校友和谐团结联欢会工作组
2010年1月3日

关于创建“先达人社区网站”的构想

各位先达校友、各位先达乡亲:

承蒙各位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北京先达校友会创办的《先达通讯》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105期的《先达通讯》记载了几代先达华人及后裔的光荣历史、卓越成就和丰富生活;传递了遍及海外十几个国家和海内外几十个城市的无数先达人的思乡情结和浓浓情怀;唤起了先达人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增强了先达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了先达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推动了世界各地先达社团的联络与合作。

可是,在每期《先达通讯》的组稿、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我们过去一直只能靠电子邮件、传真和刊物印刷、邮寄的办法进行传递,不仅时间长、速度慢、效率低,远远满足不了世界各地先达人的阅读渴求,而且还无法保存档案,留住历史,增大信息量;还无法沟通互动、情感交流和快捷信息传递;还不能把记载先达人历史岁月、辉煌征程的《先达照片》、把我们已经出版的—百多期《先达通讯》、把我们众多先达人的优秀作品、回忆录和精彩文章,用电子版形式汇集快捷地奉献给大家,便于几代先达人随时点击阅读、查阅和下载。现在世界已进入现代化的信息时代,我们何不利用快捷便利、功能强大的因特网,来把我们纸质印刷版的《先达通讯》创办成电子网刊呢?何不在因特网上建立起我们先达人自己的电子网络平台呢?

于是,我俩商议构想,想要创办一个“先达人社区网站”!这样,就可以把我们已经出版的一百多期和今后新出版的《先达通讯》上传网站,把我们已经出版的《先达照片》和尚未和大家见面的珍贵照片上传网站,把世界各地先达人的优秀作品和精彩文章上传网站。同时我们还打算在网站开设一些专题栏目、专题论坛,供各地先达人发表文章,抒发情怀,发表评论,发布通知等。用电子网络为世界各地的先达人架起—座沟通互动、感情交流的管道和桥梁;为各地先达联谊会、校友会,搭建一个交流资讯信息、推进联络合作的电子平台;为我们先达人保存历史、薪火相传、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激励后人,为我们先达精神、理念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建—个属于我们先达人自己的电子社区网站!

承蒙泗来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主动提出这个网站的创建与维护由他的香港旭阳科技集团公司来承担。泗来的公司有专门的信息科技部门和网络工程师,他和儿子周刚愿意义务为我们先达人承办这件事,由他们负责注册域名和网站策划设计。经过我们最近的初步商议讨论,“先达人社区网站”初步拟先开设以下栏目和内容板块:

先达介绍——历史变迁、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
先达网刊——已出版的和新出版的《先达通讯》等
先达人足迹——几代先达人的辉煌岁月和历史征程
先达人物志——前仆后继的先辈先达人精英和新一代有成就的先达人
先达书架——世界各地先达人的优秀作品
先达影像——先达老照片、新照片、先达视频、音频等
先达社区——先达人通讯录、先达社团、先达论坛、先达通告(各地社团通知)、个人博客链接等
先达商务(暂定)——经济、经营、管理、商务、广告等
……  ……
以上只是我俩的初步构想,还不尽成熟。现在先呈现给大家,和大家商讨,请大家多发表意见、多提建议,以完善构想、尽快开始筹办,力争我们的社区网站早日和各位先达校友、先达乡亲见面。谢谢!

倡议人: 北京先达校友会 黄书海
香港先达联谊会 周泗来
2010年2月20日 于北京

书海注:已将上述内容口头转告德华校友,希望香港先达联谊会,乃至雅加达先达同乡联谊会、先达同乡公会、先华校友会以及众多设有网络博客的先达乡亲,积极响应,热烈讨论,共襄盛举。

金秋厦门行
香港  林叔明
去年十月二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第二天,来到了厦门。秋高气爽,主人盛情。十月十日才欣然返港。港龙高飞一万二千五百米。

(一)五星红旗满街飘
厦门有条中山路,如今已是步行街。
一眼望去,每隔两柱,就有一面国旗插在固定卡上。更有大幅红色标语满街张挂,红底的“盛世礼赞”四个大字金光闪闪。

(二)又见“五卡气”
“GOKHAKHI”,在香港是少见到的,在厦门,骑楼依旧,可能是百年不变,永恒长存,怀旧之情,油然而生。
“五卡气”是一个福建话。“五”和一个印尼话“Kaki”组成的特殊名词,是从印尼话Kaki lima译成的“福建话加印尼话”词组,也是印尼华人语言的特色之一。

还有直接成为福建话的印尼话,例如nompang。

(三)路面洒水流上坡
旧时传唱的《古怪歌》中有一句是“河里的石头滚上坡”。

厦门就有个“怪坡”,路面洒水流上坡。而且,把一瓶蒸溜水横放路面,水瓶也滚上坡。
有人说,看似上坡,其实是下坡。这似乎违反物理。不可思议,莫名所以。

(四)马拉松运动员不朽
环岛公路靠海一侧,有无数运动员在跑马拉松,有的已到终点,记者蹲着摄影。
不过,这些运动员永远在原地不动,而摄影也永远无影可摄。

不朽的运动员,在厦门环岛路上真正不朽。

(五)吃在厦门
“吃在广州”,未有体会,“吃在厦门”,吃了才不枉此行。

厦门独有的小吃:“土笋冻”、“沙茶面”、“花生汤”、“韭菜盒”。人到厦门,如不品尝,白来一趟。
厦门也有港式饮食。除了港式饮茶之外,还有“港式深井烧鹅”,王老吉凉茶。

厦门有“客家府第”,提供糯米酒、苦瓜羹、蕨菜梗,用青啤酒杯,杯上有字“激情成就梦想”。
“潮州城”是潮式饮食,与香港的潮楼,不知是否同一家集团。

如果到“宝贵”来,小吃有四五十种,诸如鲍鱼、海螺、乌鸡,还有多年久违的小肠。学生陈义青大老板请客,就有大连海参。

(六)立交桥
厦门的立交桥,是香港所未见的。

一是桥外沿都有灯,不同的桥有不同颜色的灯,交叉凌空成彩带。

二是有的立交桥贴着海水,“浮立”海面。

(七)不讲厦门话
厦门是普通话的天下,很难听到优美的厦门话。厦门话应予“挽救”,在闽南话中,厦门话比泉州话柔和文雅。厦门的“莲坂”、“殿前”,用厦门话讲,是Laopua、Daizai。

香港的“外卖”,厦门叫“送餐”。

(八)隔音屏
交通要道上,有住宅商店在道旁,往往有隔音屏,保护居民听觉和不受车声干扰。香港此类屏障,等于堵堵墙垣,不但遮音,而且遮景。

厦门不同,它们的下半部是透明的,只遮音不遮景。

(九)高速公交
“BRD”,即高速公交,但不知是否汉语拼音缩写。此类“高速”,不知也是否厦门独有。厦门的公交一般都行驶公共交通道上,但厦门高速公交,行驶于专用通道,高立于公共通道上,大可叫做“高空公交”或“高道公交”,独家奔驰,下车上车的乘客的入口、出口隔开,出口下乘客后,入口才开门让乘客上车,井然有序。从集美可以一直驶往第一码头。

(十)郑成功像
鼓浪屿日光岩上矗立郑成功塑像,长者要攀登日光岩不是易事。但是从“高道高速公交”车上望下去,看郑成功需俯视。夜晚,郑成功披满灯光。

(十一)友情亲情师生情
厦门之行,大感受之一是“情”。

首先是友情,亦即同事情。去年把我们一家人从宾馆迎回家,今年再三邀我们赴厦,明年之邀也已发出,这是东道主林亚德胜似亲情的友情。

在亚德家,保留了一张小板凳,背面有家父的毛笔字:“85年5月22日  乙丑梅月初四标置”。这是亲情见证。

去年,有温金城、温国策、叶幼治夫妇,谢仲美等大批学生设宴招待,今年是陈义青大老板设宴于五星级酒店。义青出口成章,义青答是“青出于蓝”,秀兰立即从旁补上一句:“胜于蓝”。义青还记得我打给他作文全班最高的96分。

(十二)今日厦门胜厦门
今日厦门,阔气极了。友朋相聚,席上的“品茶”变“斗茶”,出手各类名茶。当年中秋“博饼”,状元进士举人秀才,是大小有等级的月饼,如今是化为“卡”的钱。

母校海沧中学,新貌修建用了二亿人民币。学生上学,汽车接送。学生宿舍,高三每室六人,高中生每室十人。有空调、洗手间。上下楼有电梯。有位女学生的女儿出嫁,婚礼在全东亚最大的酒店举行,好阔气,够豪华。

(十三)浮萍易分难聚
在海沧中学教了二十多年的书,88年离开厦门前,老同事已经不少“各奔前程”调入市区去了。

这次厦门行只见到语文组的杨老师和杨太还有女儿。打听一下,蔡珠玑图书馆长已高寿九十一岁,语文组的谭老师患了帕金森病,体育王老师已行走不便;此外,好多位老同事都别来无恙。杨老师还给我看了他们的录像,即使都见面,也认不出来了。

人生如浮萍,漫说“何处不相逢”,其实是别后重聚难。

(十四)找不到这首诗
在“巴黎春天”百货店里,看见王昌龄的一首诗《南斋玩月》,是为中秋节助兴的。

回港后,遍找《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中国古诗六十首》、《唐人绝句精华》,只在《唐人绝句精华》集中了王诗十二首,没找到这首诗。但可见厦门人文化底子相当深厚。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