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搬家了。这是我第29次搬家,实无愧于朋友给我[搬家大王]的封号. 我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苏北)的橡胶园丘小镇牙浪市(Galang);1944印尼独立战争是,父亲为避战火,苍促地搬家到百里外的丁宜市(TebingTinggi),那是出世后的第一次搬家.那时,因在襁褓中,我不知搬家的苦或乐。1945印尼独立了,父亲将家搬到小山城先达市(P.Siantar)。隔年,父亲当上了美国丰年(GoodYear)橡胶园的供应商,又把家搬到园丘小镇英佛(wind-foot)里。1953年搬到苏北省会棉兰市(Medan),在该市又搬了两次家。搬的是父亲的家,却让我的孩提时代,感到了家境的日好,家是朝好的方面搬的。 1966年,我离开了我的少年时代,随朋友到印尼首都去闯打江山。那时,我还没成家。宿舍搬来搬去的,是为了享受单身时代的自由浪荡生活。1968年结婚,我有了自己的家,结束了王老五的无拘无束。但,仍然不停地搬家,有如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只是逐的不是草,而是成功的向往。搬家有如家常便饭,非但不苦,反而有乐趣。因为享到了搬家的代价,儿女也逐个诞生在不同的家里。1989年移民澳洲前,搬家已超过20次。 移民之后仍然不停的搬家。在买自己的房子前,租屋而住,寻找适合的家。买了自己的家后,仍然搬了几次家,无非为了迁就儿女读书就业的方便。到最后搬到南雪梨的Blakehurst时,就向家人宣布不再搬家了。因为,那是我们一家大小都非常喜欢的家。它位于海湾里的高地里,花草树木多,苍翠一片。它除了风景好,车辆少,空气尤其清凉恬静,是所难得的好家。然而,住了一年后,儿子嫌房子老旧,执意要出钱把它翻新。于是,我们又搬了一次家,在附近租了一间老房子住,让家可以拆除重建。经一年多的工程,老家变新家,且是儿子自己精心设计的,大家都赞它好。搬入新家后,家人都说:不再搬家了!唉,其实不然! 今年四月清明节,我和老婆照惯例回印尼祭祖扫坟;然后到国外旅行,到十月方归。 在神州炎炎夏日里,儿子千方百计地找到我们,紧急地告诉我们,说一洋人邻居特别喜欢我们的新房子,愿意出高价要求儿子转让。凑巧的是,同街近邻那间我们曾经看过,因价太贵买不起的房子,现主人因急用钱,欲削价脱手求现。儿子说:换得一间更大位子更好的房子,又有钱赚,何乐不为?必须抓紧机会,要我们同意此买卖。我们当然赞同,房子很快就成交了!儿子还调侃地说, 爸妈这次回来,坐享其成,一定欢喜满意! 果然,回到雪梨,儿女们已将家搬好;那是一次没有我们两老参与的搬家。进入房子,还没有放下行李,就被大玻璃窗外的海湾美景深深吸引住了。原来这新家位于Kyle Bay湾里高地·,因此,可以一目了然地俯览该海湾的远近美景,湾里的点点白帆和戏水的船艇尽收眼帘。尤其让我无比兴奋的是山坡型的后院,有如天然小森林般,满目苍翠的葱浓林木,还送来阵阵充满氧气的清风和醉人的花香,这新家的环境太优美了!心中荡漾着感恩的温馨。 传统观念较浓的我们,总希望能和儿子一家同住,除可让我们老来有含饴弄孙之乐,也可达相互照顾之效;然而,又不想和年轻人有代沟矛盾,因此,经常向往能找到一两家同一地皮,有不同空间的房子。如今,这愿望终得上帝的成全了。楼上儿子一家居住,有完全独立的空间;楼下与街道同层面的二楼,有我两老的房间、厨房客厅,加上阳光充足的阳台,是两家共餐生活的地方,而楼下底层,有个宽阔的空间,除了作我的书房,更是以后我和好友们,同欢共聚,唱歌跳舞的好场所。看海的阳台,树木的翠绿氧分,花草 的芳香,享受每家带来的佳肴美食.......一定可留住他们回家的脚步,令他们乐而忘返。嗯,感恩之下,我俩立愿:须好好珍惜这天赐福分,保好健康,多活几年才是! 28-12-2012 雪梨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