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9/11 你在何方 一位先达人现场目睹“9•11事件” ——不愿想起,不能忘记 美国 张爱玲 1、河对岸又耸立了两座“世贸中心大楼” 两周前晚饭后,我在家附近,沿着哈德逊河散步。突然,河对岸两排竖立的灯柱(顶部还有两盏圆灯)映入了我的眼帘。哟,这不就是世贸中心大楼吗?对了,今年是911十周年,这两排灯柱正像征着那两座一百一十层高的世贸中心大楼。它勾起了我对十年前911那一天令人心伤且难忘的回忆。 2、你猜911那一天我在哪里? 我就在世贸中心大楼底层的地铁车箱内。当时八点多,正是繁忙的上班时间,我如平时那样乘地铁去世贸中心。然后步行去中央街(在Chinatown)上班。车到终点站,我乘扶手电梯上去大厅,看见上面的人跑来跑去。我问旁边的老外,“发生什么事了?”那个人答:“大楼底层着火了”。当时,我们在地铁车箱内,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后来才知道我坐的那趟地铁是911前纽约市到泽西市的最后一趟车了)。 扶手电梯到了大厅,我正奇怪到底怎么回事,还来不及问发生了什么事,就听到警察大声的喊着:“GO!GO!GO!”我随着人群走出了大楼,站在大楼对面的人行道。街上好多人都望着大楼上面。我也好奇的往上看。哇!一架飞机拦腰横停在大楼中心,还在冒火。突然,一个穿着红白相间的格子衬衣和蓝色裤子的男人从楼上跳了下来。不到一分钟,又一个穿白色衬衣褐色裤子的男人也跳了下来。当时,玻璃碎片漫天飞扬,就象雪花在飘。警察又喊:“GO!GO!GO!HURRY UP!DON’T STAY!(快走,快走,不要停留)。” 我真给吓坏了。一边哭着,一边朝着市政府大楼方向走去,要回单位上班。刚走到市府大楼前面的人行道,我听到飞机的声音,马上回头望着世贸中心大楼。亲眼看到又一架飞机正朝着世贸中心南楼飞去。随着一声巨响,飞机撞到了南楼。路上很多人拼命的跑,我也跟着跑。经过法院前的人行道时,看见一个越南女青年哭倒在地上。路人上前盘问,她手指着世贸中心大楼,边哭边说,“我的丈夫还在那里面上班!”说完就晕过去了。警察电召急救车来送她去医院。 我跑回工作单位,一走进办公室,我的同事就问:“Eileen,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哪里不舒服?”(我的多数同事住在纽约其他区,他们一早来上班,还不知道发生大事了)。我边哭边答:“两架飞机撞进世贸中心大楼,着火了。”听我说完,我的同事就上网查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办公室在二楼,听到窗外传来人群吵杂声。人们正经过中央街往北跑,边跑边喊:“世贸中心大楼起火啦!”由于恐怖分子宣称还有三架飞机要袭击其他目标,大家都提心吊胆,不知飞机要撞在哪里。 3、南北楼相继倒塌 我正在上网,我的二儿子打电话来说,“妈妈,世贸中心南楼正在倒塌。快看!”他的工作单位在我工作单位附近的五楼,从窗外可清楚的看到两座世贸中心大楼。我们在二楼,周围都是大楼,把视线给挡住了。我告诉他我看不到。他催我到街上去看。我去了,但是还是看不到。另外两个同事往南走两个街口才看到。我没有去看,回到二楼。刚回办公室,儿子又来电,“妈妈,北楼也要倒了。”我说:“看不到,我上网看吧”。其实我想看又怕看,那惨景真是太可怕了。我马上打电话给在家的三儿子,(当时他正在上大学)那天上午他没课,我叫他赶快带相机去河边照世贸中心大楼。他立刻赶去,可是已经晚了,两座楼已倒塌了,他只照到正在冒烟的废墟。 4、大楼倒塌后 唐人街离世贸中心大楼约5个街口,两个小时后停电了,地铁也停驶了,我们只能呆在办公室等待,不知道地铁何时通车可以回家。等到下午三点还是没有通车。有的同事等不及了,自行走路回家。住在皇后区的一位同事告诉我,他和丈夫走了5个小时才回到家。这时几乎所有商店、饭店,都关门了。我的二儿子和二儿媳妇来到我的办公室,一起等待消息。直到下午5点,地铁部分路段开通,我和他们走半个小时的路才到通车地铁站。乘地铁到34街长途火车站,乘火车到新泽西州,再转乘两趟车才到家。 我住的地区与世贸中心大楼隔一条河,所以也停电了。当晚无法看电视,幸好我有一台14寸的手提电视机,装入电池后,可以收看到世贸中心大楼的情景。全家人都围着这14寸电视机。因为唐人街离世贸中心大楼比较近,911后停电,道路和房子有好多灰尘,许多单位职工都不能上班,商店也关门了。我们在家呆了3天,才得到通知上班。 5、世贸中心大楼被撞那一刻 早上8点46分第一架波音767飞机撞入世贸中心大楼北楼。9点02分54秒,第二架撞入世贸中心南楼的由于被撞的部位低,后撞的南楼在燃烧了57分钟后先倒下,北楼支持了一小时42分后倒塌。这两座110层,高521公尺,建于上世纪70年代,造价高达11亿美元,汇聚全世界一千二百多家公司企业,平均每天有5万人上班,15万人进去浏览或办事的摩天大楼顷刻间塌成一堆废墟,并殃及周边23座高楼,其中5座被完全摧毁。 遇难人数飞机上157人,世贸中心2650人,其中包括343名消防队员,几十名警察和二十多名因无法忍受高温而跳楼的死难者。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从废墟中仅救出20名幸存者。纽约遭受了人类和平时期最大一次的恐怖攻击,世界从此进入一个无法太平的动荡时代。 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有一个越南来的老师,她原来跟我在同一个单位(职业培训中心)教会计,后来去大学进修,毕业后在世贸中心的一家公司当会计,结果那一天她不幸遇难了。我有一个学生的丈夫在世贸中心其中一个餐厅当厨师,那天他刚好休假,逃过一劫。 三天后,纽约联合广场(西14街)人山人海,却肃穆宁静,见不到拳头挥舞,听不到狂吼乱叫。人们手持蜡烛围成一个个圈,烛光照着他们的脸,圈中央能看到有人在拉琴奏乐,围着的人们则随着琴声低声唱着<天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一遍又一遍……我的二儿子也点着蜡烛加入哀悼死难者的人群。 6、911前的世贸中心大楼 世贸中心大楼是到纽约的游客必参观的景点,我每天上班都要在此乘地铁往返纽约和新泽西。我到顶楼参观过3次,最后一次是1999年我带我妈妈(她来纽约旅游)和两个儿子(刚到纽约不久)去参观,并在顶楼照相,没想到那竟是最后一次参观。我认识的一些移民来美国的学生住在纽约多年,却没有去世贸中心大楼的顶楼参观过,他们都十分后悔。 现在一想起911,我的心总不平静。因为世贸中心大楼旧址正在建设,我需要转另一条路线上班,不用经过世贸中心。但是有时候出去纽约还是要经过世贸中心大楼。当我乘着扶手电梯上去大厅时,我总是心有余悸。每当节日到来前夕,我尽量不乘车到世贸中心大楼。 现在我到河边散步也少了,因为我的15岁松毛小狗(名叫Lucky)前年因肾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每当我在河边散步时,我就会想起它。它小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跟我一起散步到河边(约30-40分钟),正对着世贸中心大楼。后来它老了,又有病,走不了那么远。所以我现在较少到河边去散步,而是去健身房运动,以免又想起伤心事。 7、911的阴影在纽约人心中难以忘怀 两周前,下午2点左右,纽约发生了地震。当时我在办公室,没有感觉到。我的同事感觉天花板在摇晃,以为是大楼出了问题。我们被要求离开办公室,到街上去。当时街上已有不少人,人人都在打电话,可是电话没有信号。许多人以为又一次911来了。后来才知道是维珍尼亚州地震了,余震影响到纽约,时间只有几秒,但却让纽约人又想起911。 上个星期艾琳飓风吹到纽约前,市长要求市民做好准备,地铁也停开了两天。大家都急忙准备水和食物,还有蜡烛、电筒、电池,以防万一。我也做好准备,把十年前买的手电筒大小各一,电池都拿了出来。没想到十年前买的电池竟然还有电(信不信由你)。结果艾琳飓风对我们所住地区影响不大,但是也足以使人们担惊受怕。 911过后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有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我曾参加过市府委托一家调查研究公司对受911影响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的资料做翻译工作,我负责笔译(汉译英)。对象是在世贸中心大楼附近居住和工作的人。不少人说了911当天所遇到的经历,许多人得了呼吸系统的疾病和癌症,但是目前政府只给予患了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医疗补助和赔偿,现在有关人员正在努力争取对参加过911救援或者在世贸中心大楼附近居住和工作而现在得癌症的人给予医疗补助和赔偿。 我又参加过911过后政府给在世贸中心大楼附近居住和工作的人(大部分是制衣厂工人)举办的英语培训班。我教过3期,每期3个月。学员不仅可免费学习,出勤率好的每个人还可以每月得300元美金(总数900元美金),可见政府对911受害者的关怀。 911纪念馆和纪念广场已经建好。可以上网索取免费参观票。纪念博物馆和办公大楼正在建设中。现正值911十周年,我希望今后纽约和全世界一样能处于和平状态。但愿911悲剧不再重演。 北京的一丝怀念 雅加达 陈唯群 第一次到北京是在1982年的春天,初次独自离开家人与朋友同行,到远方探望亲友。怀着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乘了三天两夜的特快火车,从广州直通北京。 抵达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给长辈们打电话,给在天津的叔叔寄封信。然后买了张地图就开始了我们的旅游。 第一次到中国旅游,让我感受到了不少新鲜事。当时由于中国刚对外开放,外国人、海外华侨都得使用外汇券。旅游业也分三个等级不同的价额。往往因为持有护照可以得到优先。虽然在某些事情上似乎有些不合理。 所谓友谊商店就是超级市场,里面摆着的大部分是泊来品、精装的国货、又大又甜的水果等等。持有护照的外国游客才可以进去购买,而且只以外汇券交易。每位外国游客可以带一、二位亲友进去。在商场的门外常会有一些人等着,希望可以从游客手中换取外汇券,希望可以遇上没带亲友的游客。这样一来他们就有机会到那里购买些必需品或家用电器。 部分旅游区也只为外来游客开放,尤其是博物馆。如故宫、天坛、十三陵等等。所以游客们可以慢慢欣赏而且可以近距离地看到不少的历史文物。 当时在北京吃饭一定得按时,因为卖吃的个体户是少之又少,而饭馆或餐厅过了吃饭时间都关门休息。饭菜的份量都是特大的,一个人订的菜和十个人的份量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显得有些浪费。 第一次看到庄严威武的故宫,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与激动。天坛的结构,长城的雄伟壮观,定陵的地下宫殿,颐和园的长廊,雍和宫的佛像,香山的笑佛、罗汉等等都让我感到惊讶。我们以一星期的时间把上述旅游景点全看完,另外还安排了时间探望长辈们。 在我动身前,爸爸要我记下陈伯伯、杨叔叔及黄叔叔的电话,以便必要时可求助。由于不想给叔叔们添麻烦,我没给他们打电话。碰巧到北京出差的叔叔带我上陈伯伯家拜访。我们见到了陈伯母,当时伯伯的孩子正忙着应付考试,叔叔告诉我高考是很紧张的,我们不可以打扰,所以我们只逗留了一会儿。 第二天吃过晚饭,穿着一身深色衣裤、戴着墨镜的陈伯伯到华侨大厦找我。他老人家的亲切让我感受不到一丝的陌生。陈伯伯把我拉到大门外,紧紧地挽着我的手,我们有如多年没见的父女,边走边谈,在大厦门外徘徊了整整一个小时,直到陈伯伯要回家时才把手松开。我却没料到这是我首次而且也是最后一次与陈伯伯见面畅谈,这一别竟是陈伯伯与我的永别。 第一次到北京,有许许多多的事:北京人的热情、优美如画的景色、美味的全聚德北京烤鸭都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但与陈伯伯一起在华侨大厦门外徘徊的那一幕情景却深深地刻在了我心里。 浮光掠影追忆陈江海 香港 林叔明 跟陈江海从未有交往。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纪念这位值得纪念的老先达人。 江海是先达先华学校初中班的学生,与王谦宇、陈斯刚、张原细、余振邦、李承华、李承志、徐汉钦同班。 每天下午放学后,江海与汉钦就在图书室旁的高小三、四年级教室后侧弹奏音乐,他弹夏威夷,汉钦弹吉他。 高小三、四班的同学,有王明月、陈素娟。陈素娟与江海二部合唱《黄昏》是先华学校的“保留节目”,凡有游艺活动,就有《黄昏》歌声。同学们都希望也以为他俩是“一对”。 江海后来还是华总属下的中华学校的童军教练,学校“易手”后,江海留任。《民报》上发表的《芭蕉叶子蒋海臣》,就是讽刺他的。 几年前回先达一趟,一心要访问他,可惜他人在马达山,缘悭最后一面。机会不再,非常遗憾。谨以此短文,寄托对江海的无限悼念。 悼念老战友陈明秋兄 香港 德华 从椰城传来噩耗:明秋兄离开了人世。 多年来,他身体已不太好。去年陈达明来电:明秋兄昏迷急送医院,经医生悉心治疗,度过了危险期。以后便在家调养治理。人毕竟老了,身缠多病的他,终于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鸣呼,奈何! 我又失去了一位老战友,好亲戚。他的辞世,使我想起一些往事。 日本投降后先达成立了青年会。我们同是青年会的执委。为团结先达青少年,热爱祖国,反对内战,反对腐败的旧政权,拥护新中国而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在先达华侨总会领导下,明秋兄参加了铜乐队,每逢我国或当地政府的大喜庆日子,他们穿着整齐的制服,吹奏着雄壮的歌曲,步伐整齐地在街上表演,他们的演出很鼓舞人心。除了大喜日,他们还为先达侨胞的喜、丧事演出,为先达人服务。 六十年代,明秋兄和许多先达朋友先后迁到椰城落户营生。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把家安定下来了。他子孙满堂,一家大小过着和睦幸福的生活。 八十年代,我们回印尼探亲,特地到椰城拜访明秋一家及椰城的老朋友。明秋一家热情接待,准备了丰富的点心、花生和啤酒,先后约了一些好友到他家见面,其中有影姐、演昌、施金猪叔、清水、泗会、承和、清海、绍明、亚贵、达明等等,老朋友相聚,无所不谈,整间屋都充满欢乐的气氛,大家是几十年重逢的老朋友啊! 一九九七年香港先达联谊会成立后,我们组织了约一百人的旅行团到北京、承德、天津(其中有印尼的先达人)在国内与久别几十年的先达人相聚,大家感到特别开心,这是一次成功的旅行。 在乘火车去承德的路上,明秋夫妇看到香港先达简讯的一篇文章——“先达情”,他们含泪的对我说:“我们先达人就是有先达情”。从此,他们怀着浓浓的先达情对先达人的工作倍加热情、支持。 香港的先达《简讯》及北京的《先达通讯》出版后,只能寄到椰城、棉兰、先达部分人手中,但明秋兄伙同吴仕琪便把每期的《简讯》《通讯》影印多份,寄到他们认识的椰城、棉兰、先达、泗水等地的先达人手中。这些工作不仅花时间,还要花金钱,他们都是自费的,为推广联络先达人起到很大作用。一直到他们病重,这项工作才暂停。 二OO七年,由椰城、香港、北京、先达的先达人组织发起筹备了“世界先达人联欢大会”,地点在先达中华学校,与会者不仅来自上述几个地方的先达人,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地的先达人。人数千余人,场面热闹温馨,是一个成功的大会。 明秋兄身体不太好,走路也不太方便,凭着他的热情也和椰城的先达朋友一起到先达参加盛会。会后他对我说:大会开得很好。也为我们今后的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明秋兄一向热爱祖国,热心当地社会工作,对朋友热情和善,迈入老年后,对印尼、北京、香港的先达人组织都很支持。他的期望是“先达人要团结、进步,要对当地社会及祖国作出贡献。” 明秋兄走了,他终于走完了人生旅程最后的一程。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热爱祖国、热爱先达的精神永记我们心中。 一封未发出的信 旧金山 林香玲 汉洵弟:你好! 当我读到张甲军先生到广州对你作“人物专访”时知你的一切表现都很好,专心致志,不为名利所动摇,半个世纪在国内奉献你的青春,使我深受感动。这一切都该归功于高宾叔婶俩老对你严格的教诲,和你自己的不懈努力。 张先生说你很健状,比实际年龄还年轻,既健谈又谦虚。万想不到别后半个多世纪咱们却无缘见面。见到你受访的近照,很高兴,略解我的思愁。 半个多世纪,你在广州排除一切困难,孜孜不倦地为祖国培育无数羽毛球健将,为先达、为故乡、为家人争光,真是好样的! 高宾叔婶俩老一向助人为乐,都有一付菩萨心肠。他们也视我如亲闺女,为了帮我摆脱封建外婆的各种无理管束,让我住在你们家,又不收膳宿费,此恩此情比海深,终生难忘! 当年你才11岁,很可爱。你每晚都会买潮州粿条和姐姐一起吃。还记得吗? “九•三O”事件后,我们失去了学校的工作,被迫搬到棉兰靠养鸡谋生。这期间我和老伴也常回先达拜访高宾叔婶及探望弟妹们。 后来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我和老伴就随儿子移居雅加达。可惜老伴1987年就病故了,没有享受到幸福的晚年生活。 1998年5月椰城大排华,华人商店遭抢劫。暴徒砸碎商店窗玻璃,入室抢劫财物,甚至强奸华人妇女,然后把她扔进火坑,活活烧死,真是惨不忍睹! 女儿在美国看电视直播,被一幕幕惨象所惊吓,立刻申请一家人移居美国,但儿子的生意在印尼,离不开,留下了,我只好独自到旧金山和女儿生活在一起。 此后每年我都有回雅加达及去棉兰、先达给亲人扫墓和探访亲友。每次也必定去先达探望高宾叔婶及一群弟妹们,只可惜一直无缘见到你。 现在借《通讯》这一平台发出这封信,算是和你说话聊天,表达对你的思念,祝愿你健康长寿!家庭幸福! 香 玲 2011年8月30日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