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頁
故鄉回憶錄 張仁山 前言 人生苦短,當一個人邁入耋耄之年時,日思夜夢,回憶人生之旅程,一幕一幕地,那感人的、生動的畫面,浮現在腦海中。尤其,父母親的養育之恩,頗為深刻和感動。所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然而,不忘親睹出生地、童年時生活的故地,有何變化?歲月不饒人,親朋戚友相見,總是嘆息:“某某人已走了!” 時光如矢,年華流逝,屈指算來,我離開印尼,五十多寒暑了。 我亦老了!心中所縈懷的故鄉,何時何日能重臨呢?故鄉只是記憶中的,就如依稀夢境。夢中人景,千年不變,但現實中故鄉又是有何變化呢? 萬物俱備,只欠東風。 正當此際,仁強弟與樹西弟媳慷慨地提出:“我們兄弟姐妹一起返回故鄉一遊,全部費用,由我承擔!” 在仁強弟的鼎力相助下,規劃其行程:一是新加坡;二是印尼棉蘭、亞沙漢、峇眼、先達、多峇湖、馬達山。 這行程可達到,一是重臨故鄉;二是旅遊放鬆心情,拋棄世俗煩惱,獲得快樂。 整個蘇門答臘島,除了最北和最南端小部份地區,差不多處在赤道帶,我們行程內的地方,正是被稱呼為赤道上的翡翠。 “故鄉之旅”感悟到大自然,生命、生活的可愛和親情、友情的珍貴,進而悟出許多人生的哲理來。此次故鄉之旅是成功的。 謹此,感謝仁強弟和樹西弟媳的籌劃、組織、鼎力相助! 新加坡 據說:蘇門答臘王子在訪問淡馬鍚島時,看到一隻獅子並因為這個吉兆而建立了這座城市被稱為新加坡,則「獅城」之意!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貿易中心而繁榮起來,並吸收大批中國勞工移民至此。所以,人口華人佔76.7%,馬來人佔14%,印度人佔7.9%,英國澳大利亞人佔1.4%。 新加坡的草地、大樹、花朵盛開,真美極了,到處翠綠一片。在通往機場道路兩旁,種植着棵棵主幹筆直,上面優雅地伸出多個枝椏,托出一片綠蔭,被稱為之雨樹。它可以用巨大的葉子承受大量雨水,倘若夜裡下驟雨,到次晨,甚至响午以後,它還一直從所有葉子上把水滴個不停,就像下雨似的。新加坡不愧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 姐姐八秩壽辰 我們兄弟姐妹與弟媳大嫂妹夫等人,於7月30日所乘的班機準時14:50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 光陰似箭,姐姐已跨入耋耄之年,白髮顯露,行動遲純,蒼老駝背,但精神飽滿,顯然,她為兄弟姐妹的相聚而興奮。眼窩噙着熱淚,目光是那樣柔和,溫存,那甜美的笑容,除了真誠的姐弟情感之外,還有甚麼別的? 姐姐真誠的心,對弟妹永遠是慈祥,和藹、關懷、疼愛的,並不會隨着歲月的流失,而減少對弟妹的愛心。因此,弟妹們永遠對姐姐是敬仰的。 這一切並非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漂失,也不因為空間的隔離而淡忘。我心靈裡,對所有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每一個,每一件,永遠活躍在我的心中。 今日,慶祝姐姐八十壽辰之際,姐夫姐姐,她的女兒、孫女、外孫女和我們兄弟姐妹歡聚一堂,祝福:姐姐身體健康! 在這歡樂氣氛中,勾起我的回憶。 姐姐年青的時候 在印尼亞沙漢時,姐姐十多歲的少女,就讀初中。學生時代,姐姐白晰瓜子形的臉龐上卧着兩道彎彎的秀眉,清澈似流水的眼眸裡閃現着智慧與真誠,但又蘊涵着一顆善良的心。身材苗條纖巧,舉止文靜端莊。在家中她是父母親的孝順女;在學校是能歌善舞的文藝活動骨幹份子。 記憶中在我小時候,曾在電影院觀看姐姐表演荷花舞。姐姐站在荷花上翩翩起舞,簡直是仙女下凡。精彩的表演,獲得觀眾的掌聲,連聲贊嘆:真美! 姐姐的愛護和關懷 姐姐嫁到先達時,安家在姐夫做生意商店樓上。 在印尼的華人多數是一棟兩層樓的樓房,一樓做生意,二樓做住家,姐姐的家亦是如此。此外,姐夫的父親與弟妹們另一有頭家,並不住在一起。所以,白天姐姐要到鄧公家煮飯燒菜。 同時,我兄弟和妹妹先後亦到先達讀書。先達市華人較多,而且華人學校辦得較優良,所以,許多鄉鎮的華僑將其子女送到先達華校就讀。 雖然給予姐姐增添許多麻煩,可是,姐姐毫無怨言,擔付起母親式的責任,關心與照顧弟弟妹妹的飲食起居,教導做人的道理等等。姐姐是一個出得廳堂,進得廚房的人。 有一次,我剛到先達不久,讀小學三年級,人地生疏,朋友沒一個,再說我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性格。姐姐每天在鄧公家做完家務,便抱着她幾個月大的女兒,掛着盛滿嬰兒用品的手提包,走路回家,經過親朋戚友的家,寒喧幾句。正走到姑媽家門口,與姑媽閒聊家常,而我迎面走來,伸出手幫姐姐拿她那盛滿嬰兒用品的手提包,姐姐吃驚地看到我手臂上有被藤條打的傷痕,驚訝地問道:“唉!這是怎麼回事?” “沒事,因為我忘了交作業罷了。”我滿不在乎地答道。 “這老師也太狠了。”姐姐面對姑媽,並指着我手臂和大腿上傷痕,生氣地說。 “補交不就完了,不至於把弟弟打成這樣傷痕累累。”姐姐拉着我手臂讓姑媽看。 “我要向學校當局投訴。”她氣憤地說。“我父母親從來也不打孩子”。 幾年之後,我已上初中二年級,爸爸媽媽同意讓我回國深造。當時,只十六歲,年輕幼稚,以為帶上幾件衣服便可出發回祖國,如此簡單而已。 實際上,並非如此。姐夫、姐姐操心,將所需準備物品列明寫在單子上,免得遺漏。例如:首先訂造兩個皮箱,兩個大的帆布行李袋,一個茶木箱,裝得滿滿的,裡面裝着甚麼物品,清單上寫的一清二楚。這些物品都是姐姐操心準備的。姐姐再三地交待,貴重的東西如“鳳頭”自行車、照相機、手錶、皮外套,等輪船停靠新加坡時,有人送上船交給你。母親式的關懷與愛戴。 我在天津的日子裏 回國後,先在北京華僑補校半年,後分配到天津中學就讀,經常通信,互報平安。 大學畢業,我被分配到河北省槀城縣工廠,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該廠工人即是農民工,可想而知,生活水平十分低,對我來說,一個僑生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方面,很不適應。 冬季某一晚上,突然胃病復發,劇烈地疼痛,心知不妙。工廠工人以擔架把我送往縣醫院,診斷為胃穿孔,動手術治療。 從此以後,回老家龍岩療養。姐姐知道我患胃病,經常托人或郵寄“胃仙U”藥品給我,或滙款給找,教我調理好身體。 在天津我成家了,有一個兒子,姐姐仍然十分關心。當時,國內市場物質供應十分缺乏,尤其流行的的確涼、尼龍等衣服,被視為高級品。姐姐從國外寄給孩子與大人的衣物,孩子穿起威風與自豪,令人羨慕。 一九七三年,姐夫帶着一家回國觀光,我一家三口正申請出國,姐夫專程來天津拜訪天津公安局。姐夫是一位能說善道的商人,亦是熱愛和關心祖國的商人,所以,對祖國發展狀況暸如指掌。姐夫以自我介紹開始,滔滔不絕地說,在國外他們因為熱愛祖國而回國,出國後也不會忘本,以做一個中國人而自豪和驕傲,說得有根有據,兩位接待員聽得津津有味,十分入神地聽着,隨即答應立即向上級反映,盡快批準我們出國。 我在香港生活的日子裏 73年到香港時,正發生經濟危機,廣東話又不懂,自己又無專長,姐夫和姐姐雪中送炭,給予安家費,姐姐每月給生活津貼費,這樣在姐夫和姐姐之幫助下,渡過了難關。 回憶這些動人心弦的往事時,怎不使我對姐夫、姐姐產生發自肺腑的敬愛和感激呢? 印尼棉蘭 7月31日抵達棉蘭Polonia國際機場。 棉蘭市人口260萬,是印尼第三大城市,是蘇門答臘的首要門戶,人種紛雜,就像世界的縮影。但市內仍保留部份地方色彩,尤其是荷蘭人統治時代所遺留的建築。 當我們辦妥入境手續,走出機場時,受到十多位鄉親迎接。 預先訂了一部40座位旅遊巴士,跟隨我們規劃的行程。住進五星級酒店JW Marriott,裝修富麗堂皇,保安嚴密,所有汽車、旅客、行李進入酒店均需通過嚴格安檢,這些措施,預防恐佈分子的破壞,住入酒店也安心舒服。 故鄉親朋戚友熱烈歡迎,敍述往昔,這就是鄉情。 晚上,特意安排具有印尼特色風味的大餐館,播放印尼民族歌曲,聽起來,心情輕鬆愉快。聞到了燒烤肉香味,當然是馳名世界的印尼沙爹。羊牛肉切片,浸泡香料製成的調料後,用炭火烤,用調料汁在肉串上撒滴,邊烤邊用芭蕉扇煽炭火,肉串散發的陣陣香味被風一吹一送,飄得處處香,烤熟後,再蘸辣椒花生醬一起吃,味道鮮美得無法言喻。 故鄉風味的食物,即可飽腹,也可清除懷鄉症。 晚上,我躺在五星級酒店床上,遲遲不能入睡。回想童年時,第一次來棉蘭的情況。 童年時第一次到棉蘭 亞沙漢家的後面是一所學校,有一片草地操場。黃昏時,我們孩子們到草地玩“闖馬”遊戲,年歲較大背着較小的,互相碰闖,將對方闖倒,即為贏家。那次,我被闖倒在地,其他人相繼倒下,把我壓在最底下。突然,我左手疼痛無法忍受,喊叫:“我手斷了!”哭泣不成聲。 第二天,我左手紅腫起來,動彈不得,爸爸知道我手臂肘關節脫臼了。聽聞棉蘭有位拳頭師傅專治此症最拿手,聞名遐邇,於是立即帶着我到棉蘭求醫。這樣我就跟隨爸爸到棉蘭來了。 從一個小城鎮來到這大城市,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車馬川流不息,繁榮熱鬧的景象,使我忘卻自己的病痛。爸爸帶着我在一家旅店住下。這旅店十分簡單,一張床,舖着涼席,盆架上掛着一條毛巾,香皂一塊,尚開着窗通風。 第二天上午,由拳頭師傅就醫,拳頭模一模,看一看,在我不注意之時,突然將我左手臂上下扭動,疼痛難忍,即刻,哭泣喊叫! 父親溫暖厚實的手掌,輕輕撫摸着我後腦勻,安慰地說:“好了,敷上草藥就沒事了。”於是拿了幾副草藥就離開醫館。 回旅店途中,經過一家電影院,看到一幅宣傳畫,今晚放映美國影片《泰山得子》,於是我吵着要看此影片。我仗着自己是病人,爸爸一定會答應的,可是爸爸又急着回家,只安慰地說:“回家吧!亞沙漢放映時才看,不會騙你!”爸爸從口袋裡掏出10盾鈔票給我,表示承諾和証明。 亞沙漢、峇眼 8月1日早餐之後,從棉蘭乘搭旅遊專巴,經奇沙蘭至亞沙漢,這是我幼年與童年生活的地方。 旅遊專巴停下,下車用餐。在鄉親陪同下,走到堆集着榴槤的馬路邊,鄉親買了幾個開殼的榴槤。榴槤飄出芳香,食慾大增,迫不急待伸出手抓起就吃,顧不了甚麼儀態,狼吞虎嚥吃不停,感到特別地香甜美味。也許是故鄉的榴槤加上故鄉的風味,便是故鄉之情吧! 午餐後,直接奔向峇眼(Bagan),與亞沙漢相距11公里而己。 五十多年前,爸爸在此經營雜貨店。因為峇眼是漁村,華人經營捕魚業顧聘亞齊人出海捕魚,捕的魚曬成魚乾或製成鹹魚,蝦仁曬乾製成蝦糕,成批出口。 爸爸經營的雜貨店供應漁船出海捕魚時,在海上渡過兩三天所需的生活用品如:米、鹽、香煙、柴、火油、食油等,應有盡有。 峇眼是一個甚麼樣的漁村呢?顧名思義,便是從事漁業為主的村庄。據說我就是出生於該村。 漁村的陽光、沙灘、港灣、船影、潮聲和花樹,時常湧現在我腦海中。但在我心中,不只是這些景物,還有更難忘和掛念的鄉情,父母親的疼愛之情,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 (下期待续) |
由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