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第77期)

2010-5-4 08:00| 发布者: 先达人| 查看: 4527|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77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7年6月14日
先 达 通 讯
(第77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7年6月14日
 
目  录
《先达历史相集》当务之急                 黄书海
啊!燕子,又是燕子!                        桑  明
棉兰的岁月                                         林叔明
先达华总铜乐队曾经辉煌                    陈明秋
成功的背后                                         陈清达
先达老人院的创建与祖父老洪伯         洪兆明
佳维湾山水甲天下                              徐绍斌 
回国日记                                            张永宁
 
 
《先达历史相集》当务之急
黄书海

《先达历史相集》2006年1月开始征集照片,2007年4月截稿。随着王谦宇、黄妙珍老师寄来32帧珍贵历史照片,征集工作宣告正式结束。据统计,到截稿为止,送来照片的先达乡亲达108人;照片2338帧。
一年又四个月的征集工作所以能顺利进行而且收获颇丰,全赖于广大先达乡亲的持续关注和鼎力支持。《先达历史相集》属于全体先达乡亲,是先达乡亲“恭敬桑梓”的一份厚礼。世界先达乡亲恳亲联谊会的圆满召开,更增添了《相集》历史的、现实的分量。

香港先达联谊会和雅加达先达同乡联谊会在征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头头们大力支持,还动员大家群策群力。陈顺丹、陈寄南、陈炳辉、符大进、李远辉、黄良全、林琼叶、陈昌国、张保才……等等的照片,都是由陈德华一而再、再而三联系和催促下才拿到手的,功不可没。到今年三月,我们手头掌握的有关先达华侨联合会的历史相片,仍有很大缺口,所幸姚永坚在联谊大会结束后终于奉献出了他珍藏多年的有关先达华侨联合会和中华青年团的历史照片,其中包括姚雪村、李秉鸿、章达桓等侨领的活动照片,弥补了这段历史的空白,多么难能可贵!

李洁霜、陈玉霞、卢永杰、陈明秋、张伟斌等几乎把他们手头的历史照片统统拿了出来,极大丰富了《相集》的选材内容。

出版《先达历史相集》是先达历史上的第一次引起广大乡亲重视,理所当然。征集照片的过程,就是先达乡亲回忆历史、了解历史、消除误会、促进友谊的过程,这方面引发的有趣故事不胜枚举。当年先达中华学校被誉为校花的李荪梅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风韵犹存。她送来一张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全班男女同学和老师黄孚莲、郑梅英在公园拍摄的照片,虽然她已记不清是哪一年照的,但她对两位老师的印象颇深,仍能清晰地讲述她们的音容相貌。遗憾的是郑梅英老师已故去,黄孚莲老师现住肇庆,已是耄耋老人,腿脚不太利索,不敢出远门。设想一下,事隔六十多年,如果黄老师在这次先达联谊大会上出现在李荪梅等学生面前,该多么惬意和令人欣慰。虽然后来学校一分为二,师生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但从小学建立起来的师生情,依然是深厚的。莫连新和李荪梅这一对俊男美女夫妻经常会出现在雅加达先达同乡联谊会的各项活动中。面对他们今昔的照片,黄孚莲老师一定会感到惊喜和欣慰。

征集的两千多帧照片基本上涵盖了荷兰时期、日占时期、印尼独立后至今三个时期的历史。现在编辑工作已进入第二次筛选。由于许多乡亲校友寄来的照片没有严格按征集计划要求,写明照片拍摄年代、影中人姓名等背景资料,给编辑工作增添很大工作量。

经与世界知识出版社联系,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尽早把《相集》总印数报来,以便核算出每本相集的成本价(份数越多,成本就越低)。我建议:
一、可否请雅加达先达同乡联谊会负责统计印尼(包括雅加达、泗水、先达市以及其他地方的散户)所需数量。
二、请香港先达联谊会负责统计港、澳、台以及海外散户所需数量。
三、由北京先达校友会统计全国各地所需数量。

上述“数量”请于今年七月底前报给我,以便让出版社尽早报出价目。经北京、香港、雅加达三家同意后,便可着手筹募出版经费(包括运费等)。

编辑出版工作十分繁重,只要大家通力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包容,相信《相集》定会顺利诞生。
 
 
啊!燕子,又是燕子!
雅加达  桑明

几年前的某一天,高三组同学(先达华侨中学高中第三届毕业生)陈文松、林文山、徐家烈、黄添和等邀我和他们一起到楠榜和明姑鲁两省考察燕子,我反正在家也是“坐井观天”,闲着无事干,有机会参加一次免费旅行,何乐而不为,于是欣然随行。

从雅加达出发,到达码头,人和车登上渡轮,横跨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巽他海峡。航程约两小时,渡轮左侧是著名的格拉格道海底火山,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大爆发,引发一场强烈的大地震和冲天海啸,毁灭了数百间民房,夺去三万多人生命,如今海面上风平浪静。格拉格道火山在海底已经沉睡了二百多年。何时会突然打个喷嚏,再次怒吼起来,只有天晓得。

登上苏岛南岸,一路风光明媚。公路两旁是广阔的稻田,微风吹拂着路边的凤凰树,远处起伏的青山像睡美人躺卧在蓝天白云下。啊,这就是燕子的故乡么?我从车窗望出去,希望天空出现密密麻麻的黑点,但是到了明姑鲁却只见少数的燕子屋,并没有看到那体态轻盈、矫健乌黑的身影。

明姑鲁濒临印度洋,那深蓝的桀骜不驯的汹涌的海浪比起黄濁的温驯的马六甲海峡海浪更有威势。一条长长的白沙滩把印度洋和明姑鲁画了一条分界线。在沙滩上,我看到一个渔民用很长的粗绳放进海中钓鱼,绳索的一端栓在一根木桩上。我问他钓什么鱼,他说钓鲨鱼。离海滩不远有一座西班牙时代留下的炮台,登上炮台看那十多台面向大海的大炮,炮身还是擦得锃亮光洁。炮台附近一座建筑物是囚禁犯人的密室,房间和庭院打扫得很干净,完全不像监牢,倒像一座别墅,已故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在荷兰殖民地时期就曾经关在这里度过他的青春岁月。

在明姑鲁找不到燕子的踪影,有点失望。好在参观了几处有历史意义的古迹,领略了明姑鲁的美丽风光,也算不虚此行。

但是,在楠榜的美特罗市情况就不同了。美特罗市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是离楠榜省府直洛勿洞不远的不起眼的二级城市。一天黄昏,我们在美特罗市中心的马路上,望着夕阳残照的天空,一片乌云飘来,顷刻间就看到无数的燕子像从天而降的瀑布一直泻入一间低矮破旧的屋子窗户里,历时约半小时,这燕子归巢的奇景,前所未见,把人都看傻了,每个人都怦然心动起来。

但是,心动不如行动。这几位同学于是决意合资在此地建燕子屋,因为燕窝的行情是每公斤一千多万盾,这是很吸引人的新行业。在美特罗市逗留几天,就是为了寻找适当的地点,购置地皮,并向有建燕子屋经验的人“求经”,很凑巧,在我们参观一间燕子屋时,遇见一位邦加的客家人,主人介绍说是他的姐夫,名叫红仔。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早就听说过的楠榜“燕窝王”。于是第二天就特地上门拜访。“燕窝王”见我们来意诚恳、虚心请教,也不像一般掮客、市侩的样子,就答应帮忙物色地皮建燕子屋。“燕窝王”还破例允许我们进入他的燕子洞房参观。

进入燕子洞房,眼前一片黑暗,脚上像踩在软绵绵的地毯上,一阵难闻的气味袭来,原来地上踏的是满地的鸟粪,“燕窝王”手拿电筒照射在有着奇形怪状的雕塑、凹凸不平的天花板和墙壁上,建筑结构就像在海岸边悬崖的岩洞一样,有点阴森恐怖,那一个个的燕窝就是燕子用它们的唾液一点一滴在棱角的地方建造起来的。燕窝的形状像一把白色的勺子,只容纳一只燕子。据说燕子一年产卵三次,待孵出小燕时,母燕必须腾出空间让给小燕,母燕和公燕就挂在燕窝边缘给伸出头来的小燕喂食。小燕像半截姆指大小,学飞时往往因体力不支摔死在地上。所以燕子的存活率并不算很高。“燕窝王”说:燕子洞房最重要的是保持一定的光度、湿度、温度和气味,才会留住他们在这里传宗接代。

由于燕子洞房空气恶濁,缺氧,我一进到里面就感到一阵眩晕,从此,再也不敢进燕子洞房参观。
参观了燕子洞房,真是大开眼界,心中有了底,事情就好办了。购置地皮办理好建筑准字和营业准字后,几位同学就在雅加达、楠榜两地来回跑,为建燕子新房购置建筑材料及各种应有设备,画蓝图,招聘工人等,忙这忙那,大约经过三、四个月时间,终于在38号公路旁建起外观堂皇、美仑美奂的燕子屋。在这期间得到“燕窝王”的指点,受益不少,也靠他打通与当地的人际关系。

然而建好了燕子屋,才知道原来要招引燕子客人来住的学问可不简单,首先,要装置音响设备,每天黄昏定时发出“吱吱喳喳”的鸟叫声,显示屋里很热闹像许多燕子举行庆祝宴会似的,使路过的燕子因好奇进来探过究竟。“吱吱喳喳”的鸟叫声仿佛在说:“看吧,你的同胞都来住了,你还不来”。同时为了观察燕子出入情况,还要装上闭路电视,看看路过的燕子是否上当。为了让燕子感到这里是它们真正“甜蜜的家”,还要在洞房里安上假燕窝,假燕子蛋,地上铺满买来的鸟粪,让新来的客人有归宿感,此外还要在屋顶建一个喷水池让客人解渴,又放置树薯果子之类使其腐烂长出飞虫,让客人当点心,在这里盘旋,直到天色暗时,燕子流连忘返,就在这里过夜。日子久了,就成为这里的“永久居民”了。有的燕子屋主人甚至还在屋顶上挂上布条,上面用阿剌伯和印尼文写着“欢迎燕子哥哥姐姐来住”,但没有中文,可能燕子屋主人认为印尼的燕子不懂中文的缘故。

燕子洞房可是真正的洞房,和新郎新娘双双牵手进入“洞房花烛”的洞房截然不同。燕子洞房恶臭、阴暗、阴森恐怖,但从外观看却是顶“现代化”的。一般燕子屋是三层到四层,底屋做住家,至今为止,还没有听说和燕子同住一间屋子的人患上禽流感。

高三组同学的燕子屋隔邻也有一间新落成的燕子屋,主人是雅加达侨生。他把他的燕子屋建成像一座皇宫似的,空地上建成像苏州园林一样,绿茵地上种上各种花卉和果树,还有凉亭、喷水池和塑像。主人说,他要离开麈嚣纷扰的大都市,在这里修心养性,度过清静的晚年。此外在38号公路旁边还有一块空地从雅加达运来巨型起重机,竖起铁柱,架起钢梁,准备建一幢高高的“燕子公寓”,但是否能得到燕子青睐也很难说。有一幢全市最高的燕子屋,主人认为越高越占优势,但几年来连一只燕子飞进去拉屎也没有,相反的,在高楼脚下的一间低矮的燕子屋却子孙兴旺,济济一堂,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常有的事。

由于燕窝是和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等并列的一种珍稀价昂的补品,建燕子屋获取燕窝而发财致富的人大有人在,因此印尼沿海地区如苏岛的棉兰、丁宜、新邦地加、巴敢、三板头、奇沙兰、亚沙汉等城市,“摩天楼”如雨后春笋从地上冒起,这些建筑群使城市面貌完全改观,只有咱们老家先达离三板头只有三十多公里,因为是山城,海拔较高,燕子不愿光临,听说先达也有人建燕子屋,从外地抓来几十只燕子,强迫它们在此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但是强扭的瓜不甜,看来还是以失败告终。

正因为燕窝珍贵,因此对燕子屋要特别小心照料,既要防患老鼠、蛇类、蝙蝠和别的鸟类入侵,也要防止燕窝窃贼从墙外钻洞潜入刮取燕窝。因此有人在墙内壁再加上铁板以防挡不速之客登堂入室。同时为了让燕子在屋里上下层穿梭飞行,每一层地板中央都开了一个大洞,不设围栏,只留下四周墙壁旁的人行道,这样就留下隐患,有一位发了燕窝财的人,买了一间已拥有一千多个燕窝的燕子屋,有一次进入洞房抬头观察墙上和天花板的燕窝,身子一直往后退,一不小心就从四层洞房坠落到底层,摔死了;还有人在洞房逗留时间太久,因为缺氧,昏死在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确是如此。

文松送来一盒燕窝,这是他们多年经营辛苦得来的成果。听他说,目前生产的燕窝已足够维持每月的费用,但离资金回收还远,燕子繁殖赶不上燕子屋的增长,供过以求,造成空置的燕子屋多了起来,而燕子看中那一间,谁也不知道,因此建燕子屋的高潮终于退了下来。

妻端来一碗炖好的燕窝,因我有糖尿病,不敢加糖,食之味同嚼腊,一连几天吃进肚里,再照照镜子,并未见“返老还童”,但是听说一个患肺病的人把燕窝当饭吃,一连吃了几个月,果然不药而愈。还有一次一个妇女说,他的儿子患了血癌,到新加坡医院治了好几个月,头发都脱光了,医生劝她们回家,不必再浪费医药费了。回家后,她听人说吃燕窝可治好癌症,于是每天给儿子吃燕窝。几个月后,儿子光秃秃的头像离离原上草,春风吹又生一样,又蓬勃茂盛地长出头发来。不过以上病例仅是听说而已,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那位阿嫂了,也不知道她的儿子是否还健在。

龙肝凤胆,长生不老药只是虚构的名词,也许只有住在天上的神仙才能吃到。人间虽然也有珍稀的补品,可以延年益寿,但许多是言过其实、夸大宣传的。其实我以为人间最可贵和最有效的补品是“爱”,亲人的爱如阳光雨露,支撑生命的成长,友情其实也是一种爱,使你如沐春风,生命充实,充满信心,温暖、健康和快乐,这是任何补品无可代替的。

今年清明前后,我回先达参加全世界先达人恳亲晚会,文松来访,谈起在楠榜燕子屋的事,刚好铁生在场,他说我曾在“先达通讯”写过一篇“啊!燕子”,但写的是先达的燕子,何不再写一篇楠榜的燕子。先达的不筑巢只棲息在街道电线上的燕子早就头也不回飞走了,只留下一点点惆怅和一丝丝怀念,而楠榜的燕子我所知不多,恐怕写出来让内行人见笑。但是我确实喜爱燕子,在鸟类中,苍鹰傲游天空,居高临下,持强欺弱,目中无人;鹦鹉身披彩衣,只会学舌,取悦于人;斑鸠只想“鹊巢鸠占”,不劳而获,占人便宜;麻雀像小偷一样,偷食时东张西望,既贪婪又胆怯。只有燕子它骄傲、矜恃、自食其力、热爱自由,它只在空中捕食,不吃“嗟来之食”,不像有些禽鸟如鸡、鸭等要人供养,养得胖胖的,然后供人宰杀。燕子不必求乞于人,用不着讨人喜欢,它就是住进为它准备的燕子屋,也不会白住,它会生产燕窝做为屋租来偿还。

写到此,我想起高尔基的海燕:
“暴风雨,暴风雨快要爆发了!
海燕叫喊着,飞掠过去,好像深黑色的闪电箭似的穿射那阴云,用翅膀刮起那浪花的泡沫。
它在笑,又在嚎叫,它笑那阴云……阴云听见了欢乐。”
看吧,这就是孱弱的但是勇敢无畏的海燕,这就是平凡而又尊严、自信、高傲的海燕!
123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