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华校友园地(第十一期)

2012-10-17 13: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9214| 评论: 0

摘要: 先华校友园地第十一期 2012年10月15日 印尼苏北先达先华校友会出版
生活点滴随笔
巴厘:小鲁
未病先防 动静结合 持之以恒 乐享高龄

有人问,我们这些执笔杆子的人,才华满腹,壮志未酬,就这样走了的,有几位?笔者所能知道的而还在怀念中的,其中就有先达的陈宏伟、李洁霜、泗水的阿蕉、万隆的严唯真、椰城的张汉英、巴厘的莫名妙。就是他们,妙笔生花,横眉冷对千夫子,满怀壮志,就这样走了!又有多少人,包括工商界人士,事业才爬上顶峰,光宗耀祖,给家庭带来幸福、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繁荣,而孩子还不能接棒,就这样长期带病走完了他的一生。呜呼哀哉!
先走的他们,追根究底,只是病了才治,不是未病先防,也叫“治未病”。显然,病了才治,这给自己带来痛苦,也给家人、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负担。
还是诤言相告,用“保健”常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而身体力行;坚信,人活到100岁或更长,已不再是梦!
其实嘛,治未病,也就是说,未病先防,未病先治,简单而易行,每天只要动静相结合,持之以恒。动而养形,是身体健康的源泉;静而养气,是心灵健康的根本。动是健,静是康,动静相结合,持之以恒,乐享高龄,以含笑走完自己的一生 。何乐而不为?

回忆学校被封闭的那些日子
 陈唯群
痛心地亲手把心爱的书烧毁 

在三小学校的最后一天
1966年3月份的一天早晨,先达(Pematangsiantar)三小学校的学生们有如往常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校园。当年的我们都是刚满十岁的小孩,快要高小毕业的小学生。上课钟未被敲响,有些同学则在校园里玩,部份同学在教室里聊天。我到了学校,把墨砚从书包里拿了出来,放到抽屉里的一边,然后带着已准备好的塑料小药罐到卫生间那里装些水,再到校园与同学们一起玩。
    当大家还在玩得兴致勃勃时,忽然从篱笆外跳进了几位蒙面人,他们手里都持着以竹竿制成的长矛(Bambu Runcing),同学们都害怕地跑回各自的教室,然后把门反锁起来。大家心惊肉跳地等待似乎即将发生什么事故。年少无知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来占领学校的,我们即将面临辍学了。直到老师前来敲门,教室门才被打开。当老师宣布说大家可以回家了,同学们立刻带着书包快步地跑回家,瞬间,学校里一片混乱。我也将墨砚忘了,拿了书包与一些同学们拼命地跑到离学校还有一段路的韩江小学,气喘吁吁地告诉老师要接弟弟一起到外婆家(忘了当时老师是否有答应我把弟弟接走)。然后才慢慢地步行至离学校不远的外婆家……从此告别了三小学校。
    学校被封闭后的日子
    自从华侨学校被封闭后,我们都辍学了。作为老师的爸爸、妈妈也失业了。有些同学即开始转校,我则在家靠补习继续学习。为了不让我们把华文忘了,每天必须写篇日记成了爸爸给孩子们的新任务。那时候,由于政府对华文的禁锢,爸爸也只得把心爱的书籍烧毁,年幼的小弟以为那是烧冥纸,常问妈妈为何我们天天都祭拜外公;另有些杂志及书本却由我亲手糊成了纸袋,再卖到杂货店。
    当年我的家与隔壁伍伯伯(伍焕沾老师)的家成了学生们补习华文的课室。除了帮妈妈做些家务,我常和邻居的小朋友们到屋外玩,边玩边注意有无陌生人的到来。
    为了孩子们的前途,伍伯伯建议把我们送到印尼学校去就读,辍学两年后,小朋友们又开始了新校园的生活。但他们依然自修华语。(稿于2012年5月19日)

学无止境 
澳洲 郭书
活到老 学到老  

2012 年的六月,广州正处于多雨的夏天,天气既闷热又潮湿,那当然不是舒服安逸、受人们喜爱的季节。
然而,偏偏有人为了好奇,不计路遥费重,从印尼飞到中国的南方名城广州,去承受那里恼人心烦的气候,只是为见证几位年龄大却依然壮志凌云的老师们考取硕士学位。(请参看拙作《陪老师上考场》,和《夕阳美丽 贵在黄昏》)。那人就是老来天真的“凡夫”——我。
    或许,是受到广州气候的影响吧,观看别人的勤劳考硕士步步高升,反省自己的疏懒一事无成,内心的惭愧和自责,沉重到谷底。那刚得硕士文凭的张瘦仙张老师,见我情绪低落,鼓励我接受福建华大的中文文学系函授课程,说一样也可获得文学硕士。我听后,向往中加上犹豫!向往的当然是:能提高水平身价,得到美丽的学位;犹豫的是:习惯了自由自在、无名无号的一身轻; 得了学士、硕士、博士的之后,再也不能扮演“凡夫”了!
    当新披硕士袍的老师们,兴致冲冲地赶赴安微合肥参加他们的培训计划后,我就搬到广州好友老莫的“别墅”居住了。我这位老来方结缘的好友,也是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授(广东水产学院副教授)。他是我的生意合伙人,也乃引我爬入文坛的好友,已故莫名妙的侄儿。这位五十年代,在印尼苏岛以“兰香”的笔名,于当时蓬勃的华文报刊上发表许多优美的诗作和散文的老文人,经过半个世纪,把青春奉献给其祖国教育界之后,获得学校给他的一所教师住所。退休之后,他搬出校外自己的家居住;这所教师之家,就成了他们休闲打麻将的“别墅”了,我来时就成了我的“行宫”。我喜欢极了这“行宫”,因为可以享受独居生活、自由自在、独立自主;不受人的干扰、不听老婆的唠叨。
     孤独中,想到张老师等的成就,和他们鼓励我力争上游的话,不无省思。此次在他们身上,真正体悟到了“学无止境”的人生哲理。“活到老学到老”是没人能否定的道理。它不但可以增广见闻,提高知识层面,也可以增强自信心、享受人生更美好的情趣。至于对他建议的犹豫,不想参加什么文学上的硕士学习班,无非是考虑到了:人有了衔头,就多了层执着;有了名则将遭嫉,违反我“老凡夫的自由原则”;时光如能倒流、精力充沛则另当别论。
     既不想参加大学学习班,又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何面对现实呢?凡夫俗子,既不敢轻言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有所回馈,就只好考虑对家庭家人有所报效。摄影、制作光碟、修正照片等可令太太家人欢欣;电脑适用知识对我有用,都是我可以胜任和学会的学问呀!将每次的旅游照片,做成美丽迎人的光碟,配上音乐,加上自己的说明,让家人、好友观赏,那才是有意义的东西呀!至少对家庭和自我有纪念价值。因此,发誓非把《绘声绘影>> 和Photoshop修理照片的技术学好,且信誓旦旦地对广州朋友说: 学不好不归去.
     老人喜欢对年轻人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充分表示老人的骄傲;他们老忘的是:脑子是“年轻人的比老人的好”的事实。老人应在学习新事物方面自量。因此,我不想找年轻人学电脑,也不想上什么电脑班,而是找和我一样的年老老师学。老莫和老潘都是教授、电脑高手,也是旅游的爱好者,同龄加上同爱好,有如朋友加兄弟,我就拜他们为师学适用的电脑技术。
     帮助我最多的是潘老夫妇。他们也是五十年代时,抱着爱国热忱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热血青年。毕业后在教育界奉献了一生的时光和精力,教育出的学子多在国家机构里当官作干部。潘教授学富五车,兴趣衍博;喜欢摄影旅游,收集的照片资料甚丰。向他学习,自然收获丰硕。
    老天爷真的很体谅我,笨拙的脑子,在两位良师益友,加上耐心的潘大嫂的教导下,居然学会了《绘声绘影》制作光碟、修理照片的愿望。满怀信心地回到澳洲,却必须承受南国最严寒的气温。老婆知道我已大功告成,以后可以好好欣赏自己的“倩影”,欢喜得整治出一锅鲜美的火锅,让我和子孙吃得热闹温暖,多天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20-07-2012      悉尼

献给母亲——祝贺母亲八十寿辰
先达 伍贤慈
母亲是人类历史中永远扮演伟大角色的人物

        母亲啊!您用了多少的血泪汗?筑成了儿女的幸福窝,使儿女得以平安健康的成长!您的敦敦教诲,是儿女正直人格的塑造者;您坚强刚毅的人格,是儿女坚强刚毅的精神泉源!您永恒的慈爱,撑起了儿女及孙儿女的蔚蓝天空,让我们时时沐浴在母爱的温馨中,让我们更领悟母爱的伟大与永恒!您的豁达大度,无限包容的慈怀,是儿女及孙儿女停泊的安全港湾;是家庭圆满和谐的关键,是幸福生活与健康的保障!您的爱心与善巧厨艺,使众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您的乐于为善,帮忙佛堂节日烹饪,是子孙福报绵绵的泉源之一。母亲啊!我们多么幸运能拥有您这位伟大的母亲,我们永不忘您的生育、养育、教育和培育之恩!敬爱的母亲,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伟大的母亲,是人类历史中永远扮演伟大角色的人物。伟大的母亲,是伟大民族的缔造者;伟大的母亲,为人类历史创造了英雄的诗篇;诸如伟大的孟母,缔造了亚圣孟子;伟大的岳太夫人,缔造了千古不朽的岳飞。伟大的母亲,在儿女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典范,为儿女正直人格的铸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伟大的母亲,是儿女一生中能永久拥有的精神财富,而母亲伟大的精神凤范,是可以代代相传的无价之宝。
  今年九月二十二日(农历八月初七日)是母亲洪凤蔚的八十大寿。本来家人要为母亲举办大型祝寿宴会,但是母亲不要大家太费周章,所以改为简单的家族宴会,在棉兰市Marriot Hotel举行,以方便从各国及印尼各地回来贺寿的女儿,孙儿女及玄孙儿女。我谨以这篇简文,传达母亲的每位儿女及孙儿女无尽感恩的心声,并向母亲献上至诚的祝福与庆贺。
  母亲,您的一生彰显了中国传统女性所具有的美德,以及彰显了天恩师德的浩大,也是弥勒弟子籍由修道而改变命运的实证。当我们(四位姐妹及一位弟弟)还年幼 时,是您人生历程中最艰苦的阶段。为了生活,您毅然挑起了养家及持家的双重责任,母兼父职,养家活口。住在拥挤的小租房,从早上辛勤工作到半夜,如此不分 日夜的辛劳,只为了能供给孩子们温饱与读书。为了家庭,您甚至还要担惊受怕,独自忍受种种难言的痛苦与忧虑,却为我们儿女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在您生活最 困苦的时候,您想方设法,给我们最好的生活照顾。我们年小时,虽然家境不富裕,但从未感到生活的艰苦,因为您不会让我们穿上破衣裳,不会让我们做沦落街头 叫卖点心的小童。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安心读书,生活简单而自然。
  上天慈悯,在您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勤奋坚毅的努力奋斗之下,生活逐渐改善,您拥有了不少积蓄,终于在1960年购买了自己的房屋,给孩子们拥有了一个更 舒适的家。在1963年,您的人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您带领我们一家人求了道。从此以后我们一家能亲近佛堂,接受真理,道德的熏陶,这使您有了更豁达 的人生观,能够面对人生的挑战而安之若素;而我们也懂得了孝顺的道理,步步走向更加幸福光明的人生。
  您无论生活再苦,也从不怨天忧人,不向娘家诉苦或求助,完全靠自己努力奋斗,自助而后天助。母亲,您坚毅而正直的性格,给了我们很大的影响,使我们能在人 生的波涛中,坚持方向,奋斗到底。您坚守做人应有的原则,也教导孩子做人要守本份。做生意,不要“吃人的寸头”(秤)。您全心全意的爱护子女,只为儿女着 想,无私忘我。为了照顾孙儿女,您可以远到新加坡,当起孙儿女的管家,看护,厨师,不辞辛劳,乐而不疲。以爱孩子的心来疼爱孙儿女,让远离父母的孙儿女感 受在家的温暖。今天在孙儿女都成家以后,还与您保持亲密的关系,这是您的德辉所致。
  我们很感恩上天的厚爱,赐给您健康硬朗的身体。您于八十岁的高龄,还能每天独自到市场买菜,烧菜,甚至还能在佛堂活动中煮大餐!您精神矍铄,记忆力与反应灵敏,犹胜于一般中年人;每年还能出国旅游,这是我们最为欣慰之事!
  母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生育,养育,教育,培育之恩!但愿我们不负您之所望,而您时时都幸福快乐,平安与健康!敬爱的母亲,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献给祖母
——恭贺祖母洪凤蔚八十大寿
先达 饶桂榕
    今天(2012年9月22日)是一个特殊的重要日子,是我祖母洪凤蔚八十大寿的大喜日。我们身为孙辈,很荣幸能与祖母的大家庭集聚一堂,共同庆祝祖母的八十大寿。我亲爱的祖母,我挚诚的祝福您:生日快乐,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天,我想要表达我对祖母的无限感恩的情怀!

    1989年,为了让爸爸与妈妈安心的在先达市(Pematangsiantar)做生意,您答应了妈妈的要求,远赴一个人生地不熟的,主要是讲英语的新加坡,来照顾我们四位兄姐妹。自从我八岁时被父母送到新加坡读书后,祖母您就开始了养育我的责任。我小时后,因为不爱吃东西,曾是一个体弱瘦小,不太健康的小女孩。您除了承担起养育,照顾我们的责任,还要特别费心思来照料我这位不太健康的小孙女。
    敬爱的祖母,您用无比的爱心与耐心,每天细心地调理我的饮食,守护着我,必须吃完所有您为我准备的食物,尽管一顿饭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吃完它,但您依然守候不放弃,一直等待我把食物吃完才可放行。因为有您苦心地为我的饮食把关,精心的调理美味又营养的美食,使我的体质逐渐得到了改善,以致我长大后,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质。祖母啊!您对我有再造之恩!如果没有您的耐心养育,我今天怎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没有您充满爱心的照顾,我今天怎能去建立家庭,承担作为一个拥有三个孩子的母亲的责任?
    亲爱的祖母,在您养育照顾我们的十年中(1989-1999),从新加坡到澳洲,从小学到大学,即使您一句英语也不会说,但您能替我们处理一切内外事务,让我们能安心读书,天天享受祖母您的美味食物,感受祖母您温馨的慈爱,聆听祖母您谆谆的教诲,享受祖母您妙趣横生,绘声绘影的叙事。亲爱的祖母,您不止给了我健康的身体,也给了我们快乐,幸福,有着许多美好回忆的童年与青年。
    亲爱的祖母,我与两位姐姐,一位哥哥都非常感激您所给予的一切。您所付出的一切,非笔墨所能形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对我而言,您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也像是我的母亲,也是我最亲密的朋友,还有,您是我厨艺的老师!无尽的感恩您——我亲爱的外祖母,让我再说一声:我爱您,祖母! 

龙飞老师怀旧专栏    
(五)
北京 林龙飞

    前面的话
    我今年元月八十。谢谢北京先达校友会在新年联谊聚餐会上邀请我和各位寿星就座专设的“寿星席”,并享用“寿星桃”。也衷心感谢校友会理事饶艽宗代表校友会的热情祝词。
我生于阴历,1929戊辰年12月初7(即阳历1929年1月17日),属龙,于印尼棉兰市广东街一平房。后迁到香港街住宅区2号的独门独院的二层洋楼。1954年6月22日由此回国深造。1991年9月第一次回印尼探亲时,我家因印尼政府改住宅区为商业区只好卖房搬迁到第五条路,今叫帝腊街(Jalan Tilak)的联排平房。
    我是棉兰人,后经宏伟和克忠多次热情邀请和鼓励,推荐我到先达华侨学校(后华侨中学)任教。1952年元月到任,而且取得先达居民证书,成为penduduk Pematang Siantar,先达的纳税人,直至回国。在先达华中和老师们与学生相处的日子里产生了至今仍在健康发展的珍贵先达情。这是半个多世纪结下的情义。
  我与先达是有缘的 。

我三叔有仁为婚姻自由定居先达。上世纪40年代初我第一次在先达见到我堂弟永汉及我堂姐云明等。事隔半个多世纪,1991年我回印尼探亲,在巴拉八Parapat之旅路过先达时拜访了永汉。 十几年后在李华容家的一次先达校友春节聚会,再次意外见到永汉和他的夫人。华容说这次聚会我收获最大。是的,这是先达情的结缘。
师生情
先达情本是乡情,是一种地域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达情有无比的凝聚力,联系和团结着土生土长的先达华侨学校(华侨中学)的师生和来自五湖四海来先华的师生。先达情使大家亲如一家人。这“情”的核心,诚如陈老丽水先生所说的,是“爱国”。缺这核心,先达情会经不起挫折,经不起考验。
在我来说,先达情主要体现为师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尊师爱生。

在当前很多地方物欲横流的气氛下,我们先华的学生依然几十年如一日保持这优良传统,身体力行,真是难能可贵,十分感人的。我们这些老师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进入古稀耄耋之年仍深受这份先达情的和煦温馨,让我们活得开心、活得年轻,真难以忘怀。
由于历史的原因,先华的教师大多都年轻,笔者是一个,算是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这师生情包容了同志情、同事情、同窗情、兄弟情、姐妹情。

我们的宿舍生都是外地慕名先华来深造的青年学子。他们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亲如手足。作为他们的舍监老师,我如大哥哥般尽力给予关照。教学相长,我自身也获得提高。他们与本地学生也不分彼此,和睦相处,共同提高,组成了一个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共同进步的快乐大家庭。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共同促进先华发展壮大成为先达重要的华侨学府,是先达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先达情的集中体现。
在先达情的孕育中产生无数对美丽的恋情,而最后成功喜结良缘,有情人终成眷属,鸾凤和鸣,百年好合。这种以先达情为核心基础的情愫,相濡以沫,风雨同舟,经受住人生旅程中的风风雨雨,驶向晚年安详幸福的彼岸。
这当中也有成功的师生恋。秦晋之好、和和美美、琴瑟和鸣,成为先华佳话。
但在早期先达对师生恋有过世俗的偏见,先达本是小山城,在所难免。时代已不同,后来宽容多了。只要是真情,在不违法的情况下,确实不应该无端干预,捕风捉影,流言蜚语,扰乱视听,恶意中伤。阿弥陀佛。

互助之情
先达情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互助之情。
我在先华任职短暂的两年多,耳闻目睹的感人事例万千,深受感动和教育。
50年代初,在回国高潮中,常有因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回国计划可能成泡影。这时就会有不少同志不分彼此热忱伸出支援之手,捐款、捐物、出主意……问题很快迎刃而解。事主顺利回国深造。
回到国内,有同学不幸行李被盗,原行李被掉包,全是石头,原物尽失。在这极其困难的时刻,是珍贵的先达情有力帮助度过了难关。
在北京,有的一时工作没着落,生活有困难。还是先达人毫不迟疑地从自己工资中每月支出若干给予支援……
相信在这困难时刻,先达情更显得温暖无比,如雪中的炭、冬天的太阳。

关爱之情
先达情更经常表现为关爱之情。对老者、病者的细心关爱。这里应感谢新旧诸位理事。他们任劳任怨、细心耐心、无私奉献的关爱事例,是美不胜举。令人不胜感佩,铭诸肺腑。
每年新年聚会团拜贺寿星是关爱之情的盛举,让大家普遍感受温馨。
每年初三在华容家的聚餐更具浓厚的乡情关爱。 
世界先达乡亲恳亲联谊大会是先达情颠峰的体现,是空前的。
《先达照片》是先达情的史无前例的凝固艺术,是永恒的。

非功利主义之情
让我感动而难忘的先达真情为我新加坡之行锦上添花。旅居新加坡的先达人何百兴先生与我不认识,也未曾谋面。因在《先达通讯》读到我的文章而写文表示要同我见面的意向。我很感动,也很想与他见面。我到了新加坡,就很快和他联系上。我表示要登门拜访。他坚持要到我住处来,因他路熟。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心里觉得这样也好。可是,第二天他到时,给我很大的震动,内心甚感不安。因为他行动不便,走路有困难。我当时一再表示歉意。他还是大度地表示他来才合适。更令人感动的是,原来他已定好机票要前往棉兰看病,为了和我见面,他把机票给退,把行程延期。让我真心不安,但愿不影响对他疾病的治疗。他和夫人玉霞,还有儿子伟敏都热情接待我们,请我们吃了一顿富有地方风味的午餐。还让伟敏开车带我们游览南洋科技大学校园,最后再送我们回住处。素未谋面,却一见如故,真诚热忱,在异乡绽放了一朵美丽的先达情之花。更可贵的是,这情深深感染了下一代。他儿子几次给我电邮,对这先达情的魅力赞不绝口,认为是很珍贵的。是的,就像我在另一篇文章写到的,先达情珍贵就在于“真情、非功利主义”。在当前物欲横流的泛滥中,让我们保护好这片净土,别亵渎了这可贵的真情。
愿先达情如松柏常青,滋润温暖人们的心,尤其那极其需要关爱的心,那渴求助援的心。
愿我们大家一起尽力扶持,让先达情健康持续发展,绽放更绚丽的风采。

语文教学参考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一些俗语
    原来我们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些俗语或成语,当初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经过历史的变迁,现在它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发现了才知道与原来的字词有着天差地别。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4)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5)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6)狗屁不通:这个成语原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7)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8)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首
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国人以讹传讹的功力真的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9)床第之私:原为“床笫之私”。大家请注意,不是“第”而是“笫(zǐ)”。是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
(10)无奸不商:原是“无尖不商”,是说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也可解释为:商场如战场,必须有拔尖的智慧,才能成功。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
另外还有另一种意思的“无兼不商”。(网络转载 林龙飞老师提供)

       诗的园地
先华母校颂 
雅加达 陈永和
母校桃李遍地开,芬芳四溢吐光彩。
校园虽已遭惨劫,香澤永存传世代。
桃李成熟香在外,经霜硕果有名牌。
重垦园地是时候,同心同德共培栽。

2012世界先达人相聚在北京
乡语深深牵动心,乡心紧紧扣亲情。
五湖四海先达人,团圆相聚在北京。
九月秋风送温情,港京亲人献爱心。
千辛万苦筹盛会,誓把乡情来系紧。
盛会惊动先达心,马达歌舞激动请。
印尼大使吟高唱,促进中印万年青。
先达同乡心连心,和谐团结齐欢庆。
一个先达一个梦,共创明天好美景。
(小禾)

通讯:
9月15日周亚勇等9名雅加达团员是最早来京参加“2012年先达人相聚北京”的团员,中午到达北京,利用下午空闲时间,安排他们到北京航空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座落在昌平区,靠近万里长城,这是亚洲最大的航空博物馆,馆内馆外展出着大大小小几百架飞机,从第一次大战到第二次大战时期的各种型号飞机都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博物馆面积非常大,是过去的飞机场和飞机跑道建的。我们主要参观中国最现代的战斗机,能亲身摸到飞机,甚至当年试投原子弹和氢弹的轰炸机和原子弹、氢弹外壳。还参观毛泽东早期的专机。 
 张从汇提供于2012年9月北京                                                                     

Tionghoa di panggung politik

Etnis Tionghoa harus semakin erat bergandengan tangan dengan segenap komponen bangsa guna membangun Indonesia yang demokratis. Selain itu, sebagai salah satu komponen bangsa, Etnis Tionghoa harus berpartisipasi aktif dalam memberantas korupsi, kemiskinan, kebodohan, diskriminasi, ketidakadilan sekaligus ikut mengoreksi berbagai penyimpangan pelaksanaan hukum dalam bernegara 
Bangsa Indonesia harus menjadi bangsa yang berdaulat, baik secara hukum maupun politik agar mampu bersaing dan diterima dalam pergaulan dunia. Itu sebabnya, sudah saatnya etnis Tionghoa ambil bagian dalam pusaran besar perjalanan bangsa ini. Berkiprah di panggung politik merupakan sumbangsih nyata bagi bangsa Indonesia.
“Meskipun Perhimpunan INTI(印华总会) bukan organisasi yang berkecimpung di wilayah politik praktis dan bukan onderbow dari partai politik mana pun. Namun, kami terus mendorong warga keturunan Tionghoa untuk terjun ke panggung politik negeri ini,” kata Ketua Pengurus Daerah INTI DKI Jakarta, Benny G Setiono kepada Jia Xiang Home Town(《家乡》月刊) di Jakarta. Perhimpunan INTI yang lahir dan dideklarasikan pada 10 April 1999 di Jakarta, merupakan jawaban atas meletusnya tragedi Mei 1998, peristiwa kelam yang mengoyak sendi kehidupan berbangsa dan bernegara.
Tragedi Mei 1998 merupakan catatan hitam bagi bangsa Indonesia. Dan peristiwa itu menyadarkan warga keturunan Tionghoa bahwa tatanan sosial bangsa Indonesia terkoyak karena ada kekosongan di ranah politik. Etnis Tionghoa kurang berkiprah di kancah perpolitikan bangsa. Padahal, tragedi Mei 1998 sejatinya dipicu oleh adanya pertarungan politik di tingkat elite ketika itu.
Kini setelah berbagai bentuk pengekangan terhadap etnis Tionghoa Indonesia dihapus oleh Negara, maka sudah sepatutnya etnis Tionghoa Indonesia ikut mendarmabaktikan diri sesuai kemampuan dan keahlian bagi pembangunan bangsa. “Termasuk di kancah politik,” kata Benny.

Dihapusnya Instruksi Presidium Kabinet Ampera 1967 yang melarang perayaan adat istiadat dan kepercayaan etnis Tionghoa oleh mantan Presiden Abdurrahman Wahid (alm), dan menjadikan Tahun Baru Imlek sebagai hari libur nasional oleh mantan Presiden Megawati Soekarnoputri serta dikembalikannya posisi agama Khonghucu setara dengan agama lainnya oleh Presiden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menandakan sekaligus menuntut etnis Tionghoa Indonesia sebagai bagian dari anak bangsa untuk berkiprah di segala bidang.

Benny menegaskan etnis Tionghoa Indonesia, harus bisa memberi andil di segala bidang kehidupan agar nilai Bhineka Tunggal Ika terwujud. Namun, Benny megingatkan, etnis Tionghoa yang terjun ke dunia politik harus bersih dan berkualitas. “Andil etnis Tionghoa di panggung politik bukan sekadar mengejar keuntungan untuk kepentingan kelompok, apalagi semata euphoria dari sebuah keterbukaan,” tandas dia.  转载自《家乡》网站 (作者:Ivan W. Lawendatu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