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3、驰聘上海滩

2013-7-5 13:38| 发布者: minnieli| 查看: 2522| 评论: 0|原作者: 王燕妮|来自: 王燕妮

摘要: 潘光旦1926年从美国回国以后,一直到1934年,都在上海从事教学及编辑杂志的工作。他先后在吴淞政治大学、上海东吴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吴淞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大夏大学等学校讲授心理学、优生学、遗传学 ...

    潘光旦1926年从美国回国以后,一直到1934年,都在上海从事教学及编辑杂志的工作。他先后在吴淞政治大学、上海东吴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吴淞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大夏大学等学校讲授心理学、优生学、遗传学、进化论、家庭问题……,先后担任吴淞政治大学的教务长,东吴大学法科预科主任,光华大学教务长、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直接或间接地为各大学创立社会学系和培养社会学专业人才做了大量工作。

    他在教学上侧重优生学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的结合,注重优生学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包括如何用优生学的观点整合中国的经验,优生学在中国究竟能够提供哪些思想资源,而又有哪些限制。他关注把优生学这棵西方现代学科之苗用什么方法嫁接到中国这棵古老的大树上,如何使其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也常常应邀到上海、金山、无锡、镇江、南京、松江、嘉兴、杭州等地进行学术演讲,他口才极好,而且知识面很宽,为人风趣幽默,所以他的演讲常常是座无虚席。

 

十二条观念与思考

    潘光旦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也担任一定的行政工作,他对办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思考得非常多,而且身体力行,写过很多有关教育的文章。从1927年至1932年,潘光旦参与创办、编辑多本杂志,1927-1928年任《时事新报》两个副刊:《学灯》及《书报春秋》的主编;19285月起,发起创办英文刊物《中国评论周报》( The China Critic)并担任编辑人之一,任书评专栏编辑;19294月参与《新月》月刊的编辑;19315月,主编《优生》月刊;19324月主编《华年》周刊。他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书评、游记及各类文章一百多篇,内容涉及社会、文化、环境及教育等多方面,写作风格不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谈的都是经验和学问所昭示的一些常识、道理。除了在自己主编的刊物上写稿外,他还为其他刊物写稿,如《新月》月刊,鸿英图书馆的《人文》月刊,《东方杂志》、《申报》、《社会学刊》、《时代评论》、《苦茶》等。在学术专著方面,1934年完成了《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

    从1934年登载于《图书评论》杂志上的《华年》周刊的办刊宗旨上,很能体现潘光旦学术和思想上的成熟和旨趣,同时阐发了他的一些教育理念与思考:

一、不懂什么是“时代动向”——却相信循序改进的道理;

二、不向古人五体投地,也不受潮流颐指气使——只知道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

三、不会唱响彻云霄的高调——但求脚踏实地的走去;

四、不臭骂老祖宗(封建流毒)不专怪外国人(帝国主义压迫)——只怪自己太不争气;

五、不用情感来唤起五分钟的热度——却用情理来劝勉大家反躬自省;

六、不揭发人家的阴私——却愿熟权一件事故的是非利钝;

七、不赞成指着鼻子谩骂——但不反对旁敲侧击的讽刺;

八、不登香艳“肉感”的文章——却也喜欢抓人家的肉麻处与痒处;

九、不爱在花晨月夕下作无病呻吟——却愿在急风暴雨中练些镇定工夫;

十、不炫甚么“最”与“唯一”的独长——只想说些经验与学问所昭示的一些常识;

十一、不借重党政要人的题赞——却欢迎一般读者的奖励与规正:

十二、不出专号不出特大号——但求永远不脱期,不延期。

①《夔厣随笔》,198页,潘光旦著;潘乃谷、潘乃和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1月第一版。

12下一页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