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简讯(第87期)

2014-1-25 12:47| 发布者: breditor| 查看: 6329| 评论: 0

摘要: 簡訊(第87期)香港先達聯誼會 2014年01月
(第87期)
香港先達聯誼會                 2014年01月








     9月十六周年會慶暨中秋節聯歡會圓滿結束之後、10月13日在會所「老地方」舉行慶功會及進行簡單的總結,與會的理事及會友約 共四、五十名。為了慰勞在聯歡會台前幕後辛勤工作的會友,烹飪組為大家精心泡製了豐富的印尼佳餚及小點。發言的會友對這次聯歡會的成功舉行一致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提出不足之處,便于在今後的工作中改進,除此還對台前幕後辛勤工作的會友予以表揚及讚賞。大家邊總結邊品嚐印尼美食,最後,我會卡拉OK組的歌星們還為大家高歌助興,使與會者盡興歡樂。

* * *

    旅遊組籌辦「海下灣海洋保育區一日遊」,會友及親屬報名踴躍。11月3日一早,團友們抵達紅磡車站大堂集合,大隊人馬乘搭兩部大旅遊車浩浩蕩蕩地出發了。行程第一站「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大伙漫步在中心園林小道上,各自興緻地觀賞內容豐富的室外園林展區、室內展覽館和其他趣味盎然的景點。午餐過後,繼續「海下灣海岸公園」的行程,大伙漫步海下灣狹長的海岸,眼前美麗的海灣、茫茫的大海、潔白的沙灘,清涼的海風,頓時將世間的煩惱拋到九宵雲外去。順道参觀了僅存的石灰窯遺址。小道盡頭海下村碼頭,據說能清晰看到水中的珊瑚及珊瑚魚,可惜因陰天和漲潮,大家沒了眼福。最後途經黃石公園作短暫的停留,一日遊行程就此結束。這次活動時間雖短却樂在其中。

* * *

    我會前理事洪鼎斌暨夫人黃玉嬌,移民加拿大七年,最近返印尼探親途經香港,12月2日下午我會部份理事瓊葉、淑珠、健民、瑞瑛、宜昭、綺虹、昌國、良全、璧琦及會友仁宏、小娥等邀約在旺角稻香村酒樓相聚茶叙。大家見面握手互道安好,閒話家常、海闊天空、相互暢談別後七年來的情况。閒談中,鼎斌夫婦談及初到加拿大,建立新生活的艱辛過程及七年來艱苦奮鬥的一段回憶,那種奮鬥不懈的精神,讓我們十分讚賞和敬佩。茶叙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大家愉快地渡過了一個下午。

* * *

    2014年近在眼前,甲午年春節也來得早,迎新辭舊,送蛇迎馬。12月15日我會召開了2013年最後一次理事會,三分之二理事出席了會議,李達生會長主持會議,會議議程:各組別作2013年工作總結及討論來年工作展望。張惠玲總結一年來的財務工作,財政進支基本穩定、正常,值得高興的是今年會友交會費情况大有改觀,達至52%,是我會成立至今最佳的一年,可喜可賀;王璧琦匯報了秘書組在宣傳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效,《簡訊》共出版了86期,深受會友歡迎和認同。因稿件來源仍欠缺,今後,希望會友能大力支持,極積投稿;林瓊葉總結了福利組過去一年在福利工作上所作出的努力,福利組配合義工組愛心會友,一年來經常性的探訪長期病號、行動不便及患病住院的會友,把關愛送上門,表達了我聯誼會對他(她)們誠摯的慰問和關懷,深受讚賞。大家一致認為福利工作雖繁雜,今後還須更深入細緻地做好,會上對經常默默無聞關心會友的理事及愛心會友予以表揚;鄭春風總結了聯絡組工作,工作繁重、複雜,但在大家團結合作下,工作都能順利完成。為減輕聯絡組工作,提議將理事陳慧英調入聯絡組;林彩蘭領導的文娛組,在每次聯歡活動中,都有出色的表現,成績有目共睹;旅遊組一年來先後組織了幾次大小型的旅遊活動,會友踴躍參加,深受歡迎。會上提議來年組織一至二次的長短線遊活動。

* * *

  我會舞蹈組和昂格隆竹樂器組的學員們,2004年1月5日於金鑽民軒酒家舉行年終謝師宴,答謝四位勞苦功高的老師林彩蘭、洪淑珠、李志華、張宜昭,感謝她們多年來對我會文娛工作一絲不拘的無私貢獻。席間,舞蹈組學員們各自分享了個人的體會,感到自已在老師的諄諄教導下,從零的基本功學起到能靈活地登上舞台,演出精彩的舞蹈,參與群眾性的集體舞表演,並深受好評,所取得的優異成績,是與老師十五年來的精心指導及大家風雨無阻、雷打不動、從不間斷的艱苦努力分不開的。四位老師也作了勉勵性的講話,鼓勵大家再接再勵,繼續堅持不竭地練好舞技,壯健身心,增強彼此之間團結,為我會 文娛工作作出貢獻。謝師宴在歡樂的卡拉OK聲中結朿,大家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晚宴。



  我會旅遊組精心籌辦的「海下灣海洋保育區一日遊」,原限定参加人數為120名、由于會友及家屬的踴躍報名,結果超額完成。出發前一天懸掛起一號風球,大家擔心行程受阻,但上天總是眷顧我們先達人,出行時天氣已轉晴,終順利成行。

    11月3日一早,會友及親屬們已陸陸續續來到紅磡火車站大堂集合。因已有一段長時間沒組織旅遊,大家一旦見面,各道安好,談笑風生。九時正,旅行社兩部大旅遊車,滿載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準時出發了。車剛開出不久,坐在第一號車後座的彩梅會友,取來了她精心泡製的印尼小點讓大家品嚐;小娥會友也把她剛買來的愛心奶蕉分給車上每一位,對於她倆的熱忱,大家為之感激,像這樣熱心和熱情的事例,在先達人中頻頻皆是,雖是小事一樁,却體現了先達人那股常埋心頭的濃厚先達情。車離開繁雜的城市石屎森林,開始緩緩地駛入狹小的馬路,路兩旁樹蔭林立,市區的高樓大厦已徐徐地被拋到車後,遠處見到的是一大片數不盡的兩層高平房丁屋,聳立在茫茫的大海邊,車已駛入西貢範圍,眼前綠油油一片,心境頓時開闊,彷彿去到另一個世界。

    行程第一站抵達西貢蕉坑漁農自然護理署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甫入中心,眼前所見,四周一片新林倚伴、綠樹成蔭,大家落車後先在中心入口涼亭前照一張全團照留念。大隊解散後,三三两两的團友,漫步在園林小道上。中心低谷有些小型耕地和農圃,展出各類農作物和植物標本。大伙各自興緻勃勃地觀賞中心內的園林室外展區:「蜻蜓池」、「中草藥園」、「示範農田」、「美果園」、「標本林」、「趣味植物」等,還有室內展覽館:「漁館」、「農館」、「郊野館」、「貝殼館」、「昆蟲館」、「礦石角」等 和其他趣味盎然的景點。部份久違的團友相約在中心的茶座休息,喝杯咖啡,天南地北、閒話家常。中心猶如一座「大自然的教室」,為大家提供了各類的自然教育、野外研習及自然導賞的景觀。蔬果亭售賣的有機蔬果,讓團友們欣喜若狂、如獲至寶、買得不亦樂乎,滿載而歸。

    下一站到西貢海鮮酒樓品嚐「西貢海鮮午宴」,酒樓地方小,眾團友擠爆了酒樓的二樓,宴開十二席。開餐前,才偶而得知團友中黃良全,朱卓文、戴巧賢三位會友正巧在當天生日,大家舉杯齊聲恭祝他們「生日快樂」,齊唱「生日歌」。酒樓的環境和菜譜雖不算甚好,但勝在大家開開心心,也算吃得津津有味。

    繼續下一站的行程「海下灣海岸公園」,團友們漫步在狹長的海岸小道上,上上落落,時而遠眺美麗的海灣,時而走下沙灘,遙望茫茫的大海,脚踩潔白的細沙,清涼的海風撲面吹來,大家早已忘却了煩囂,頓時將世間的煩惱拋到九宵雲外去了。部份愛玩的團友走在沙灘上,高歌齊唱尚未忘懷的「革命歌曲」,歌聲響徹雲霄,追憶往事,逗得大家捧腹大笑。途中順道参觀小道上僅存的古蹟石灰窯遺址,原來海下灣一帶曾經發展過石灰工業,用牡蠣殼或珊瑚骨骼提煉成石灰,供給建築及農業之用途。大家繼續前行,小道的盡頭是海下村碼頭,據說天晴之日、退潮之時,可以清楚看到水中的珊瑚及珊瑚魚,可惜當時正趕上陰天和漲潮,大家沒有眼福欣賞到此等美景。

  回程途經西貢黃石公園作了短暫的停留,五時左右一日遊結束,大隊返回市區。郊遊時間雖短却樂在其中,大家普遍反映滿意,並希望今後能多組織這樣的短程遊。這次郊遊得以順利進行,我們不忘幕後一些默默為大家辛勤工作的會友,在此給予衷心的表揚和讚賞。對於這次行程出現的不足之處,今後將予以改進。



  近日偷得浮生半日閒,與老伴前往潮汕地區鬆弛幾天,增長見聞。

    我雖做了人家幾十年的潮州媳婦,但對真正潮汕人的風俗習慣并不甚瞭解,樣樣只限於“道聽途說”,因此事事只能是“人云亦云”而已。每逢鄉里相聚,盡其量也只是順口溜一字半句不咸不淡的所謂“潮州話”撑下門面,但頂多只能寒暄兩句,再講下去就會當面出丑了。自已心知肚明其實是個不稱職的潮州媳婦。為此,我懷着十分期待的心情參加這次的潮州遊,誠心想尋根究底瞭解一下潮州老鄉的生活習俗,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麽生活的?

    其實要了解潮州人的生活,首先要知道他們到底在何處聚居?原來早在清末始,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和八邑(潮陽、澄海、普寧等地均屬)已歸潮州府管轄,總括起來可统稱為潮汕地區。這個時期有許多來自社會最底層、每天在貧苦線上掙扎的勞苦大眾在鄉間已家徒四壁、無計可施,無奈唯有戰戰兢兢地離鄉背井,乘坐一艘艘的紅頭船飄洋過海賣苦力。  

    那時候來到香港賣苦力的潮州老鄉,大都聚集在西環的三角碼頭做搬運苦工。流落他方、備受歧視的現實使大家異常團結,每逢有老鄉遭人欺壓凌辱,弟兄們决不會袖手旁觀,必磨拳擦掌前來支援。待到傍晚時分,歇了一天的勞累,大伙紛紛圍在一起吃糜配菜脯加油條,再乾上大大碗的白酒,在一起高談闊論輕鬆一番,談論起白天打架的情景,口裏不斷說起“打冷!打冷”(潮州話“打人”的意思),不知究理的香港人從旁經過,誤以為這班潮州佬吃“打冷”,從此就自然把潮州人經營的平民晚餐食肆稱之為“打冷”舖。好玩的是你到潮汕地區提起“打冷”,當地人根本不明所以?!據說“打冷”是香港人“誤傳誤”按給潮州平民食肆的稱號,未知是否屬實?

    到潮州遊玩自然想四處品嚐當地聞名的地道美食。第二天早上剛在酒店吃罷豐富的自助早餐,坐在旅遊車上兜了不足兩圈,導遊就說要帶我們去吃“滷水果汁”。嗄!一大早帶整車人操兵去飲果汁?還須澆上滷汁?!那倒真是前所未聞!值得跟着去嚐嚐新!待到車停在「粿汁皇」門口,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導遊故弄玄虛,因為潮語“粿”與廣東話的“果”字同音,差點閙出笑話!其實潮語“粿”有多種演繹:各式糕點、點心都统稱為“粿”,河粉又稱之為粿條……。這碗“滷水粿汁”裏面放了滷肉、豬皮、大腸等物,還算可口。

    眾多潮州美味小食之中,有一樣值得一提的是“鴨母稔”。單從字面猜測,你絞盡腦汁也難估到是甚麽食物。待到一碗熱騰騰的東西端到跟前、仔細一看,嗨!原來是蔴蓉、豆沙、芋泥餡的湯圓!怎麽竟會被按上一個這麽奇特的名稱?原來內裏有段故:話說舊時鄉間有位不識字的老媽媽,十分惦記出洋賣苦力的兒子,又不知如何表達思念之情,思前想後,就托鄉里帶一包芋泥饀糯米團給兒子寄相思,兒子收到之後,把它揑成一個個小團與同鄉一齊分享,不知是否思鄉情切,大家都覺得很好吃,後來索性推小車專賣,還給它起了個獨特的名字“阿母念”,待輾轉傳回潮汕之時,竟被有生意頭腦的人改成“鴨母稔”,這名稱被改得有點匪夷所思!

    還有一種潮州特色小食“布拉腸粉”讓人回味無窮。五元人民幣的一盤腸粉,不但放了笋絲、冬菇粒、肉末、滷汁和葱粒、還加上一粒雞蛋,簡直是物超所值,但更加吸引人的卻是老板娘的盈盈笑臉,她一面不停手操小鐵板把熱騰騰的腸粉從布上刮下來放到碟上、一面還不停口和客人溝通,無論你要求“加多笋粒!”、“加冬菇粒!”或“再加多點笋粒得唔得?”,她都滿臉帶笑地有求必應,這種殷勤待客的態度,頓使每位食客都感到賓至如歸,十分受用。聽說她一個人操作一早上能賣400碟腸粉,真是驚人!以前曾聽過不少潮州女人如何持家有道的故事,其實“百聞不如一見”,我從路邊小攤擋這位小女人身上親自感受到傳统潮州女人那種刻苦耐勞、任勞任怨,為家庭幸福打拼的精神!

    這兩天品嚐過的小食還有「蒂蒂香」手打魚蛋、牛雜粿條、炸咸春卷,當然少不了馳名的滷鵝、砂鍋粥等等,潮州的名吃多不勝數,不能盡錄。

    除了名吃之外,潮州令人神往的還有它悠久的歷史和旖旎的景物,許多年來不斷吸引着無數的遊人絡繹不絕前來遊覽。

    來潮州遊歷非見識不可的景物是它無處不在的寺廟,而當中最聞名的非「開元寺」莫屬,它建於唐玄宗開元26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現已被評為中國重點寺院,被譽為開元鎮國襌寺。全寺採用唐代宮殿式四合院建築、就連屋頂都用五彩雕作,可謂美侖美奐、名聞遐邇。

    而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鳳山媽祖廟」,它建於明末崇幀年間,也已有幾百年歷史,是同類廟宇中的佼佼者。甫進廟內,威嚴黑金漆木雕大殿攝得人眼裏閃出靈光,精雕的傑作別處難於尋獲!終於可在此見識全國聞名的潮州漆木雕刻!這處長年香火鼎盛,每逢媽祖聖誕,前往朝拜的善男信女常逼爆廟口,短短幾十米的路程,你推我擠、塞得水泄不通,需時一個多小時才能通達,場面真是空前瘋狂!

    除此之外,潮汕地區不乏大小不同的各式廟宇,如拜九天神女和天后聖母的白花尖大廟、拜黎山聖母的道教廟宇、拜千手觀音、彌勒佛、關公等等的廟宇,難於數計。潮州人特別敬畏神明、愛四圍拜神的習慣看來與歷史地理有關。這裏地處沿海,有很多漁民靠海謀生,當漁船駛進茫茫大海中無依無靠,心中難免擔憂,唯有祈盼神靈保佑風平浪靜,豐收歸來,這便是中國南方沿海媽祖文化的由來;潮汕地區自古以來人多地少,揾食艱難,謀事不順則心感不安,自然就把希望寄托在神明手上,求神問卜就成為人們樂此不疲的行為,廟宇建得再多也無惧乏人前來添香油了。

  提起潮州歷史古蹟,有「小紫禁城」之稱的宋代古城牆便是潮州城裏最著名的古蹟之一了,它已有1600年以上的歷史,而遊潮州古城當然更是不容錯過的行程。當你雙脚一踏進潮州古城內街,首先影進眼簾的是它氣勢磅礡但又分佈得秩序井然的34座古牌坊,它詳載了各朝代潮州人的豐功偉績,如:七俊坊就記錄了明朝嘉靖年間甲辰科同榜七進士光宗耀祖的偉蹟;跟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古城裏無處不在的老騎樓,先達人見到它會感到格外的親切,因為當年的“五脚基”多數由它傳承而來;而恰恰是這些佈滿歷史印記的老騎樓,隨着時代的變遷已重綻光彩,現時古城大街小巷的老騎樓已迅速變臉成為各行業精英的匯集地,其中有專營潮式糕點的百年老店「權記」、 還有眾多售賣潮州三寶(佛手老香黃、老藥橘、黃皮豉)的名舖、又有演潮劇專用品從樂器、戲服到各式繡花鞋一應俱全的商舖、更有你意想不到竟能在此欣賞到名噪一時的陳素民木彫藝術研究所的樟木彫刻「龍蝦蟹簍」和潮繡研究所栩栩如生而又凹凸立體浮面的花草鳥獸精繡品……潮州古城確是藏龍臥虎之地,你在此得到的不僅是前所未有的視覺享受,還可增長許多見聞!而最感欣慰的是短短幾天潮州遊,在這片大地上留下的足跡和親眼目睹到的實蹟、已一幕幕泉湧腦海為潮汕篇增添了許多精彩的新頁!真可謂不枉此遊也!


  離休前,因工作關係,常往來日本,而後又陪老伴去了幾趟遊玩,也只限於城市裏兜兜轉轉、走馬看花,一直盼望有機會深入日本鄉間來一趟深度遊。

    秋風起,秋意濃,秋葉落,秋天是叫人思念的季節。翻看網頁,日本的秋天特別美,「立山黑部」滿山遍野紅、黃、褐、橘黃艷麗漸變的楓姿引人入勝,讓人胸襟開朗、心花怒放。老伴素來酷愛觀賞花花、草草、葉葉等,每逢香港花卉展,百看不厭,從不錯過。愧為大男人的我,雖不識花也不懂草,也會尾隨她去湊湊熱鬧。「賞櫻」、「賞楓」是我倆盼望已久,但尚未實現的願望。據知每年的4月是日本「賞櫻」最佳季節,而9月中至11月上旬是紅葉最旺盛的時節,日本是堪稱「賞楓名所」的最佳遊處,决定和老伴報團參加立山黑部賞楓深度遊。

    10月28日上午依時啟程,四個小時的航程,飛抵名古屋,辦妥入境手續,出機場已是黃昏時分。再驅車一個多小時,到了住宿酒店,天色已暗。入鄉隨俗,酒店是鄉間“榻榻米”民宿旅館,晚餐品嚐正宗鄉間料理,一小桌擺滿精緻又小巧玲瓏的定食,讓人眼花撩亂,頓時胃口大開。餐後休息片刻,和老伴迫不及待地浸泡溫泉去了。

    行程第二天是登立山。立山是位於日本富山縣以西的北阿爾卑斯山,是日本列島間三大險峻山脈之一,自古以來是人們敬奉修行的名地,擁有風光如畫的原始大自然景色。山上由彌漫着硫磺味而寸草不生的地嶽谷到滿山遍野孕育着無數生命的彌陀之原,從春天的幼嫩綠葉漸漸變成秋天的鮮艷紅葉,讓人親自去感受變化萬千的大自然美景。暢遊「立山黑部」,從立山站到扇澤站全長86公里的山嶽道路,需乘搭電纜車、無軌電車及空中索道等六種環保交通工具 ,山上受到嚴格的環境保護,交通工具按環保原則運作。途經路線可欣賞到立山黑部獨特的自然奇觀:林木茂盛的美女平、有大自然寶庫之稱的彌陀之原、群峰矗立的大觀峰、秀麗的黑部湖、日本最大拱型水壩等,是一趟深度的山岳之旅。

    出發前,導遊提醒大家,登山遊客眾多,為省却排隊時間,必須趁早出發;立山天氣變化無常,務必備齊禦寒衣服及雨具。翌日,團友們一大早便在大堂集合,整裝待發。30分鐘車程,到了立山車站,巧幸先到站排在隊前,其他遊客也陸陸續續來到,站內漸漸擠得水洩不通。

    美女平是立山首個景點。天氣預報,氣溫20度,天氣晴朗,陽光普照,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直喊不妙,早有聽說紅葉的美在於隨秋天氣溫降低,晝夜溫差增大,日照減少,利於楓葉中的花青素形成,使葉片細胞液呈酸性,令楓葉由翠綠慢慢蛻變為亮麗的鮮黃色,再由黃色漸變成紅色。心想如此天氣,楓葉必將推遲變紅,還能有眼福欣賞到嗎?從立山站至美女平站乘搭的是鐵道電纜車,說是電纜車也真不像,倒像是傾斜的電車,車箱內座位是階梯式的,行走在山坡軌道上,其座位設計比香港山頂纜車舒服得多。上了車,團友特別關照我們倆個長者,讓了個最佳的窗口位。短短的七分鐘車程,窗外所見山坡四周數不盡的深山野草、超過千年的巨大樹木和無數珍貴的的木石,多達六十種野鳥的棲地……。

  美女平座落在海拔977米的山丘上,在此轉乘高原巴士,可達最高點的室堂站。巴士行走在S字型彎彎曲曲的山道上,五十分鐘車程,車窗外的旖旎風景,讓人百看不厭。遠眺幽深峽谷中氣勢磅礡、堪稱日本之最的千呎瀑布,飛瀑狂瀉,活像一絲白線墮落地面,讓人驚嘆叫絕。彌陀高原蜿蜒的路上,每當遠處出現被白雪覆蓋的立山連峰,團友們不約而同聲聲驚叫“哇”……,彷彿進入美麗仙境。立山雖未見明顯秋意,但已見彌陀高原地帶已正式踏入楓紅季節,路旁的樹葉已漸漸變色,開始換上紅衣,隨着巴士前行,車窗外的景色時而黃、時而紅,室堂、彌陀之原等地滿山添紅、黃、褐,秋色如畫,景緻同樣悅目,團友們手中相機“咔嚓”個不停。快到室堂站時,天氣突變,烏雲密佈,下起雨來,真是天有不測風雲。到達室堂站,雨點變成片片雪花飄落地面,地上舖了一層薄薄的白雪,立山下了入秋來的第一場雪!此時此刻,怎能不叫我們這些生長在熱帶的人欣喜若狂?個個争先恐後,先睹為快。氣溫降至零下,大家迫不及待添加衣着,羽絨褸也及時派上用場。室堂站是座落在海拔2450米的立山最高點處、是日本最高的車站,因而有「雲上車站」的美譽。車站面積寬暢,底層是車站及特產商店,二樓全層是室堂唯一的餐廳,而頂樓是遊客觀賞立山群峰的露天暸望平台。和老伴相扶走出平台,只見從天飄落片片潔白雪花,積雪摻雜着融化的雪水,結成了冰,步道上,既濕又滑,十分難走。我拖着老伴的手小心翼翼、一步一驚心踏在又濕又滑的冰道上,眺望那遠方皚皚白雪覆蓋的立山群峰,令人心曠神怡。外面雖然冷風凛凛、寒氣逼人,但此刻內心却思潮起伏,腦海裏浮現起那些年,在冰天雪地的北京,我倆相互依偎慢慢跨過北大未名湖結冰湖面的往事,雖然經已過了幾十年,依然常歷心中,難以忘懷。

    午飯在車站二樓唯一的餐廳用餐,吃的是千篇一律的“九宮格定食”,每人一份,山上資源缺乏,餐廳為了解决遊客餐食,發明了這種便當式的快速餐盒,據說已採用了三十年一成不變,小巧而精緻的食物就擺在九個小格中,少而精,還算可口。

    餐後繼續行程,乘搭隧道無軌電車下山,前往大觀峰。無軌電車行駛在海拔2450米的隧道中,穿過立山下方,據說當年修築隧道,歷盡了人力、技術、水脈等重重困難,途經隧道中所見藍燈標示處,便是記念當年修築隧道最艱辛的地點。車抵海拔2316米的大觀峰,甫出隧道,眼界大開,所見景觀,美得不可思議。觀賞周圍秀麗的風景,遠眺綿綿山巒的立山楓姿,眼前出現的綠、深紅、褐、橘黃不同色彩的植物,層層疊疊,加上黑部湖天藍色的湖水,一大片五彩繽紛的山林,繪成了一副絢麗奪目的優雅圖畫。大自然千變萬化的美景顯示出造物者創造萬物的奇妙大能。團友們盡情地捕捉每一個精彩的畫面,留下美麗的回憶。

    乘搭架空索道纜車離開大觀峰前往海拔1828米的黑部平。架空索道全長1700公尺,落差500公尺,中途無支柱,7分鐘抵達黑部平。遊客眾多,像沙丁魚般擠爆車箱,窗外下着雨,濃霧遮住了大家的視線,甚麼都見不着,實在遺憾。走出黑部平站,這一帶本來是欣賞紅葉最近的地方,但可惜楓葉仍未全「染紅」,加上天不作美,沒了眼福。轉搭電纜車前往黑部大壩,纜車行駛在隧道內,隧道下方便是水壩,車程16分鐘,隧道是當年為建設大壩運送材料而挖掘的,途經開鑿極其艱難的碎岩層地帶,隧道出口正是拱型大壩的上方。走出隧道口,外面正下着毛毛細雨,和老伴撑着雨傘,漫步走在500公尺的堤壩上,邊欣賞黑部水庫兩旁山林漸漸換上紅衣的美景,邊参觀那雄偉壯觀的拱型大壩,大壩的建設沒有破壞大自然的景觀,是與大自然結合的世紀工程,高186公尺,是日本最大的拱型半圓水壩。工程體現了日本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給團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分鐘車程的封閉隧道無軌電車,把我們送到這次旅程的最後一站扇澤站。走出隧道,已是黃昏時分,立山黑部行程,就此結束。接送我們的旅遊車早已在停車場等候,別了、立山黑部!立山山下,黑部川下游地區天然形成的宇奈月溫泉地帶,讓人可在峽谷間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餘,亦可盡享溫泉之樂。今晚就住在溫泉之鄉的宇奈月温泉酒店。晚餐後,和老伴又迫不及待地浸泡溫泉去了。

    來到日本,和老伴總是“迫不及待”去浸泡溫泉,狂熱程度可想而知。每至秋冬,總掛念那熱氣騰騰的露天溫泉,近在眼前大大小小溫泉度假村,總是不屑一顧,偏愛日本溫泉。日本温泉不只是一池熱水如此簡單,它享有傳统的生活禮儀和詩意般的自然環境相結合,浸泡其中,精神和身心將獲得完全的鬆弛。日本具有兩千多座活火山,從九州到北海道,溫泉之多、數之不盡。在日本浸泡溫泉,眾多的温泉旅館,其環境和格式均大同小異。除此,尚有那些藏身於自然環境中的天然温泉,如「藥出湯」、「祕湯」等,更具一番風味。此行還参觀了日本三大温泉之一的「草津溫泉」,它是一個能享受四季自然景色的山區小鎮,人口僅有7000人,但觀光遊客卻年達300萬之多,連獲十年日本「溫泉百選」中的日本之首,是名符其實代表日本的溫泉池。「草津温泉」別名「藥出湯」,以自然環境優美、温泉療効極高而著稱,自然湧泉量為日本之最,泉質是日本屈指可數的強酸性、具優越殺菌力。「時間湯」和「湯楺」是「草津溫泉」獨特的泡湯法,自日本江户時代傳承至今。所謂「湯楺」是邊歌邊舞邊用長木板攪拌溫泉浴池中的泉水,使溫泉中的藥物元素混合均勻及降低泉水的溫度,而達到提高療効的目的,成為溫泉街的象徵。我們有幸觀摩了「湯楺」的實地表演,讓人眼界大開。和老伴漫步走在“湯畑”為中心的温泉街,去感受那終年熱氣騰騰、流淌不息的高溫泉水,頗負情調、極富魅力。到這裏的遊客,都争先恐後在街中的「足浴池」,浸泡那雙勞累的雙脚,盡情地享受那難得的樂趣。

    此行短短的五天深度遊,深入日本鄉間,觀賞楓葉、住民宿“榻榻米”、飽嚐正宗和食、浸泡溫泉,得償所願,樂在其中,受益不淺,真是不枉此行。



         對於年長的先達人,都知道先達有一名傑出的印尼翻譯家陳麗水,他為中印友誼貢獻一生,在過去的歲月裏,為中印兩國的國家領導之間友好往來當翻譯。中國國家領導到印尼訪問或者是印尼蘇加諾總統訪華等外事活動,幾乎都由他來翻譯,他的翻譯水平高超無人能比,這是大家公認的。他曾為毛主席,劉少奇,宋慶齡,周總理,陳毅,賀龍等國家領導當印尼文翻譯。

    他也在上世紀60年代印尼排華期間配合黃鎮大使做了不少工作。

    特別是1955年亞非會議期間,周總理到印尼萬隆參加會議,都是他當周總理的翻譯,使得周總理在與印尼蘇加諾總統和印尼外長之間 能順利交換意見與溝通。在亞非會議期間,中方與印尼方進行密切交流,使周總理能把中國的政治觀點傳達給印尼方,為亞非會議的成功召開立下很大的功勞!

   他為人低調,從不宣揚自己功勞和奉獻,始終默默無聞的為國家,為黨辛勤耕耘。

   10月6日是他逝世8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他,我征得他家人的同意,把陳麗水先生為國家領導和蘇加諾總統當翻譯時的歷史照片登載在網上,讓大家瞭解陳麗水,也同時紀念這位傑出的印尼文翻譯家。

    他不但是翻譯家,也是一位革命志士。還在他年輕時在印尼先達和棉蘭地區積極參加地下抗日革命工作,在日本佔領期間,為了保護從內地避難到印尼的著名革命家和作家,像胡愈之(曾擔任人大副委員長),革命烈士郁達夫,王任叔,(即巴人,中國第一任駐印尼大使)劉岩等,1943年日本佔領印尼期間,曾被日本特務組織特高科逮捕,當時他剛剛結婚,夫人還懷着他們的女兒,被關押在棉蘭監獄,與他同時被抓的有鄭光煌(原僑友社社長),陳麗水與鄭光煌哥哥被關押在一間牢房,一直到日本投降才被釋放。印尼荷蘭第二次警衛行動時期,又一次被抓,關押在先達監獄裏,曾三次為革命工作被逮捕關押在牢房裏。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派往印尼的第一任大使就是王任叔,由於瞭解陳麗水的革命經歷和愛國情懷及印尼文翻譯水平,王任叔大使把陳麗水調往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工作,一直到1965年9月30日前夜,由周總理批示調回國。

    我對陳麗水長輩很欽佩也很熟悉,我被保送回國,曾得到他的推薦和幫助,所以在北京,經常在星期天或假日到陳麗水家去,雖然他是外交家,但生活很簡樸,沒有利用他有利條件把子女送到國外,或謀一份好工作,一家6口,當時只靠他一人的工資維持,長子在街道小廠工作,沒有退休金,加上眼疾,幾乎失明。最小女兒到北大荒插隊,回京後,由於東北的惡劣天氣,留下病根,遺憾回城後,得病不幸逝世。長女原在唐山,遭遇大地震,幸運逃出劫難,萬幸保住性命,但樓房毀了。現在只有小兒子,繼承父輩的一些才能,總之,他的一家很不容易。

    陳夫人還健在,我常從她那裏瞭解陳麗水先生的過去歷史,而陳麗水本人沒有留下他的歷史經歷,但我們先達老一輩,都沒有忘記這位傑出的印尼翻譯家!

    在陳麗水前輩逝世八周年之際,以這短文來紀念這位傑出的華僑革命家,翻譯家!

(轉自《先華校友園地》第十六期 )


    10月6日父亲离开我们八年了,每次我拉开父亲的书柜,总感觉父亲就在身边,今天原本还要写点东西,想想还是把父亲离开我们时写的文章拿出来,缅怀我的父亲。


    父親走了,他走的是那麽的平靜、安祥,他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物質的財富,但卻為我們留下了他的一種不斷追求進步、默默耕耘的精神,他的理想實現了,這是一種民族的精神。在抗日戰爭60周年紀念日時,部領導來到病榻前看望父親,父親忍住病體的疼痛從心底裏發出畢生的高呼:“祖國萬歲!”。這是一個南洋老僑生終生的追求,她實現了,父親也看到了這一天。

    前輩如聖者,在他們認為民族最苦難的時刻,選擇了自己的道路——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這不禁令人想起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結尾:黑夜中他肩上扛着一個嬌弱而沈重的孩子,在逆流中走了整整一夜,在激流澎湃中,他聽見孩子的平靜聲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額上的一綹頭髮,嘴裏老喊着:“走罷!”——他便走着,傴着背,眼睛向着前面,老望着黑洞洞的對岸,峭壁慢慢的顯出白色;早禱的鐘聲響起,天黎明,太陽在金色的天空升起,聖者到達彼岸。於是他對孩子說:“咱們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誰呢?”孩子回答說:“我是即將到來的日子。”父親為之奮鬥了一生的理想實現了,祖國繁榮、民族昌盛他看到了、經歷了、參與了,這就是他無怨無悔的一生,他不是思想家,也不是哲學家,但他的思想就象威爾第的歌曲《深思》所寫:飛過天空,飛過河流,飛向大洋彼岸。我們為有這樣一個父親而自豪。 

    父親在世時曾和我們談起過去的崢嶸歲月:“回顧往昔,六十多年已經過去,恍見南島海波綠,南天海雲長,當年翹首北望,曾寄託着我早年對未來的希望。

    早年,我追求進步,向往光明,抱着朦朧的希望,渴望着一個自由、幸福的新社會,那是一個少年羅曼蒂克的幻想。

    年輕時曾以通信方式參加英國Victor Gollancz“left book club”其間閱讀了不少僅收2.5先令的初版進步“紅皮”書籍,如《西行漫記》《日本在南京的大屠殺》以及許多介紹當時蘇聯的書籍,同時受到三十年代中國進步思潮的影響和當年千百萬青年的心一樣熱切的希望飛到向往的地方——陝北。堪恨當年半途受阻,未能如願見到革命聖地,茫然回歸東南,真如小魚茫遊在激流的邊沿,沒有能直接在祖國的土地上走向民族自救的戰場。但反法西斯的巨浪席捲全球也衝擊着腐朽的舊制度;抗日的烽火燃遍了整個東亞、照亮了太平洋,一九四二年在巴人、周斌等人的領導下加人蘇島反法西斯同盟,為團結華僑和印尼人民的抗日反法西斯奉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協助巴人、鄭楚雲等同志研究關於印尼社會,荷屬東印度殖民地鬥爭與華僑前途問題,為在印尼開展華僑愛國民主運動打下了基礎。” 

    父親在一九四三年“九·二O”事件後被法西斯關押達半年之久,由於家人及華商的及時營救才得以出獄。戰後在先達民盟工作期間父親曾三次被荷蘭軍政當局逮捕傳訊,次次都是在和同志的共同鬥智鬥勇中戰勝荷印當局贏得勝利,為民主同盟和華僑總會而忘我的工作。

    在和平年代,父親同樣不辱國家所付予他的使命。在外交戰線上,從與印尼建交開始父親就投入到祖國對外交往的工作中。萬隆會議,各級國家領導人訪問印尼,蘇加諾訪問中國,和印尼政府簽署各項協定都能看到父親的身影。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父親在另一條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同樣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五六十年代的印尼是西方世界控制東南亞爭奪的地盤,是蘇聯輸出共產黨走“議會道路”奪取政權的國家,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父親完成了所有上級交給他的任務,直至一九六五年“九·三O”事件前夜在周總理親自直接指示下迅速返回祖國。

    歷史可以使我們明白許許多多事情,但我們所做的在以後也將變成歷史,父輩們所經歷的事業,從意義上講他們參加創造了一個歷史,這是一部有益於人類的歷史,父親為之獻身奮鬥,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父親的一生如魯迅所說:“並非天才,也非豪傑,當然更不是高樓的尖頂,或名園的美花,然而他是樓下的一塊石材,園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國第一要他時。他不入於觀賞者的眼中,只有建築者和栽培者,決不會將他置之度外。”

    后记:几十年过去了,许许多多狂热的,浪漫的情景都已不在记忆中重现,惟有那轻柔、高雅、温馨、抒情的情景撩人心弦,在他的记忆空间是一片纯净的天地,那是对青春岁月、对美好生活的回顾和眷恋!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本文导航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