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 (第116期)

2011-1-4 09: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595| 评论: 0|来自: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116期)《先达人社区网站》北京先达校友会 2011年1月1日

老先达的青年领袖
香港 林叔明
“先达华侨青年联合会”,是一杆迎风飘扬的红旗,在老先达,是华侨总会三大支柱(职工会,妇联会是其二)之一,广泛团结华侨青年,拓展爱国民主运动,功绩不可磨灭。

青联会执委,都是巴人的学生,“共学社”就是师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共学社的学生,都是红色教师。

历史不可忘却,更不可歪曲。“一笑”可泯恩仇,贡献却必须肯定。

青联会的青年领袖,怎能遗忘?

李国海,曾经冒死保护巴人出没于乡郊村镇。
伍焕沾,青联会主席。母子相依为命。
郑钦美,青联会宣传部部长,海燕级的大哥哥。
他们三位都走了。走了的还有黄文泉、宋良赞、陈斯刚、张原细。
健在的还有王谦宇、林少青、肖邦杰、黄镜源。

记忆所及谨此,纯为不可忘却的纪念。希望能抛砖引玉。

峥嵘岁月未了情
巨港  叶原
今夜灯下,我又翻开《先达照片》,看到了洁霜老师青少年时期就已投身教育事业的足迹和身影,他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华中失学后为了生计,我东奔西走少做学问,和他还偶有接触,时常向他讨教一些问题,他有求必应,不失为一位学识渊博热心忠厚长者。又好友文良兄成了他的侄女婿后,加多了见面机会。他在棉兰经营文具店时,每星期六回先达,同车遇到他,和我相谈甚欢。

那一夜,在为教育事业坚守岗位鞠躬尽瘁的伍焕沾老师的灵堂里,他帮忙处理赙仪。看得出来他很悲痛,他和我们说:“我失去了一位战友,如有一天华校复办,我将毫不犹疑重返校园,再上讲台,为教育事业服务。”从他的眼光中我看出了他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眼神,正如他在《最后一课》里写道:“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的一生己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我没有虚度此生。”

我曾请教他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章,他说: “为赋新词强说愁,无中生有,那不得要领。为什么古人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才有神’。读书,学习,再学习。”我很疑惑,问道:“余生有涯,学海无涯,怎样读书才好?”“他说:“世上好书坏书一大箩,选择什么书要精读、要熟读、要略读、甚至不读,才能节省时间。有疑问勤查字典,才能学到知识,知识是力量,也是生命。”原来写一篇通顺文章还要多读书,多学知识,没有捷径,真是“书山有径勤为道,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这个节奏明快、色彩缤纷、五光十色的商业社会里,真要静下心来专心读几本好书,也不易啊!

读了新荷老师寄来洁霜老师先前写的《最后一课》及其他文章后,一九六六年三月廿八日,不能忘怀最后一课的一幕,重现眼前。文中感情沉郁,对学校、学子前途的忧虑,对当局蛮横无理的悲愤和控诉,对严玉珠、陈瑞兰、吴锦标、林金花等老师不幸遭遇的同情,跃然纸上,读了心情沉重,怆然泪下。那一段在先华读书的黄金时光令我无限怀念,断层四十多年落叶飘零的华文教育,让我悲痛心酸,先达故园物非人散事事休,正如古人说:“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四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年清明时节又遇到回先达省亲北归求学的同学,有的不失赤子之心,情系故国,即使故国是“丑陋”的母亲,也是亲生的母亲,爱国之心如故;有的说道:“我爱祖国,祖国爱我吗?”我一时无言。印尼九卅动乱后他们乘飞机回国求学,想学好知识及本领,把青春献给祖国,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一场突如其来十年的文革浩劫,让他们看到了人性扭曲、丑陋的一面。在动乱的文革年代,所谓不“根正苗红”,所谓“海外关系”毁灭了他们的理想,不得不奔向香港寻天地。洁霜老师和我说,有的同学事业成功了固然可喜,多数的同学来港后都经历一段为生活艰苦拼搏的路程,要求生存、温饱、养家、供房子、供孩子读书,残酷现实中的甜酸苦辣不为外人道也。那时动乱时代资讯不发达,因看不清时事,鼓励同学们回国升学,不知是对还是错?言中颇有自责之意。

再读他的《一块石碑》,从一块纪念碑,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九四三年的九二○事件、四十年代中华学校学潮,以后建立育才、华中,及九卅动乱前后的侨界、教育界的“物、事、人”的一些清晰片段。谢谢洁霜老师为我们写下了历史,让我们这些后辈了解了当时的情形,为抗日牺牲的九二○烈士及俯首甘为孺子牛而任劳任怨,为侨界、教育界做了很多工作和奉献的先达老前辈及老师们深深感动和肃然起敬。他们走过的路必留下轨迹,他们栽种的桃李满天下,他们努力的结晶在社会各个领域闪闪发光,他们高风永存在我们心中,他们还活着,没有走远!

时隔多年,午夜常能梦回校园,重听那青草地上永远不能在记忆中逝去的歌声,重温教室里孜孜不倦勤奋的学习生活、广场上的奔跑跳跃、礼堂里乒乓桌上小银球的跳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校长略带龙岩腔调的普通话、老师的殷勤教导,无不牵动远方游子的心怀。回望茫茫江水徒增伤感,创建新校荆棘满途,我深信,我祷告,会有柳暗花明、春色满园的。如故乡有创建三语学校之日,我将仿效陆放翁《示儿》诗中的情景:“三语学校花开时,遥祭不忘告吾师”,告诉洁霜老师及已离开我们的师长,来慰藉他们未了的心愿。

先达观音寺庆祝重阳节晚宴
先达  成城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一个传统节日,叫重阳节,也叫登高节或敬老节,节日由来已久。这一天人们有登高、祭祖、赏菊、吃重阳糕等习俗。现今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舆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先达观音寺,为宣扬这个传统敬老精神,几年来都有筹办庆祝重阳节活动。今年(2010年)的九月九敬老素食晚宴活动在苏丹阿贡学校大礼堂举行。所谓老人节,来宾自然是清一色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一晚六十岁以上的来宾特别多。除了地主之谊的先达,另有来自丁宜、三板头、亚沙汉、奇沙兰、棉兰等地方的虔诚善信,而且一部分都己皈依佛门。这一夜,真是奏合了佛缘、善缘、人缘,满场显现吉祥如意。

感激我佛慈悲为怀,恩赐爱心和关心,让老个笑颜逐开,欢乐无限。虽然来宾中有许多已经白发满头,皱纹满脸,甚至步履蹒跚,可并非那种老气横秋的“老古董”,他/她们精神熠熠,爱唱时尚的歌,爱看时尚的舞。在这祥和的气氛里,七老八十的老阿姨尚能登台献唱时代曲,歌声飘扬、嘹亮,不输于青春年华的歌手。席间,观音寺住持们,又向在座的全体来宾献上一份关爱和热情—一红包、纪念品。来宾受领之余,想必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很是温馨受用吧。

可是回首一想,又会感叹岁月催人老,在座的人都是六十开外的人了,即使还是老当益壮又如何?眼下只有默默地祝福——祝愿老人们健康、快乐、多福多寿,但愿送别今夜这一刻,有待明年今日的重逢再聚。

这次重阳节敬老宴请活动深受先达、西里勿拉湾等社会贤达、有关华社的凝心聚力、和谐共融、和睦团结的支持,以及棉兰仙花子歌舞团的助兴才能顺利圆满成功举办。
这次由先达观音寺筹办的九九重阳节庆祝活动,简朴有深意,它给与会者留下慰藉情感,也唤起人们宣扬传承敬老尊贤的美德。

读大学的苦中乐
先达  周丽莲
几经周折,终于修完远程教育大学课程毕业了,这令我自豪,也令我遗憾。遗憾的是年轻时的梦想,在老年才能实现。自豪的是我终于大学毕业了。

我开始读大学时,心中一直战战兢兢,年岁已高,体力已退化了,眼睛己老花,记忆已减退,还要五年那麽长的时间才能修完全部课程,不知是否还有能力来修完大学课程?但今天梦想成真,真不敢相信。记得第一天上课时,令我回想起半个世纪前,背着书包上学的情景,好像我们又回到年青时候那“跳跳蹦蹦”的时代。

来教导我们的老师,个个都比我们年轻,他们都是专业老师。其中有的是博士,有的是大学教授,对我们却没有摆出老师架子,反而像是小辈,对我们那麽的亲切、认真。我想教导我们上了年纪的学生比教年青的学生更加困难吧,虽然我们比小学生“乖”,但老年学生有问题时,问了又再问,好在老师们一点都不觉得厌烦。总是耐心地给我们解释,我们不敢怠慢,不得不提起精神认真地学习。

记得张述娟老师教阅读课时,什么翘舌音、后鼻音等等,把我们弄得头昏脑胀。有些“调皮的老学员”就故意叫张老师读dodol、bakar arang等有颤舌音的印尼语来“为难”老师,当时把张述娟老师弄得哈哈大笑,和我们学员乐在一块。她在解释课文时,就是那麽动听、那么耐心。

语法课总是把我们弄得“莫名奇妙”,那些什么介宾短语,定语,状语,主谓句,非主谓句,又有抽象性,稳固性,还有语素,又有主谓关系,联合关系,偏正关系等等,学习那麽深奥的语法对我们来说真是天大的难题。好几次都想打退堂鼓不读了,但又好像不甘心,结果下了课,还缠着语法老师追问,还死记硬背,考试才免强及格。读了大学才发现自己的汉语知识是那麽肤浅,是井底蛙。

学习了“现代汉语修辞”这门课后,不论在写作、口语上的表达,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进步。

每当考试来临时,心中总是忐忑不安,生怕考不好。五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得到很多知识,充实了自己。现在我们能够用电脑在网上跟朋友交流信息,搜索资料,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最后,终于修完了大学课程。使我们在老年的岁月里添上了美丽的色彩。

2010年6月⒛日,我们要到暨南大学参加毕业典礼,戴上四方帽,圆了梦想。虽然我们年华已去,但毕业的感想也像年青时一样的高兴。

忘不了暨大老师的谆谆教诲,没有任何词句能表达我心中对老师的崇高敬意;有了同学们相互鼓励才使我们有今天的成绩,今后不管天涯海角,老师、同学的情谊永远深深留在我们的心中。

默默地祝福: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写于参加毕业典礼前)

走向开阔空间,享受自由和舒畅
(参加先达高一组同学的聚会记)
雅加达  邓新荷
2010年9月19日(星期日),高一组的同学在彩霞府上聚会。同学们都希望陈玉霞师母能来参加聚会,洁霜老师走得太突然了,给她很大的打击,我和玉霞见面的时候,她还很悲痛。我只能劝她要坚强。平时她对洁霜老师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已经尽力了。可是事情的发生,常常使我们无法挽救。她身体也不太好,有点伤风咳嗽,表示以后有机会再参加同学们的活动。我愿她多保重。

因为印尼的开斋节有较长的假期,有些同学出门旅行还未回来。当天参加聚会的同学有从香港来的陈保才,本地的同学有光赞、喜庆、烈文、伟明、妙娥、强东、月云、育珍、垂登、莲琴、水木、彩霞、锦发、丽仙、永和、新荷、英香、茂华、春强……大家有说有笑,有吃有喝,喜气洋洋。大家还决定十一月间出门旅行,有些同学说别常常去山顶,应该改到海滨玩。一位同学说到加里曼丹海滨“淘金”好呢,还是到邦嘎岛吃海鲜?到海滨“淘金”嘛,是开玩笑,挣到的钱不够找医生,大家这么的年纪了,蹲下了还能直得起腰吗?

茂华同学是搞旅行社的,大家要他估计到邦嘎玩两晚三天大约多少费用,要紧是飞机不能太“烂”的,便宜了但没有“保险”的飞机谁敢坐?强东说大家都老了,能多玩几次呢?要紧是玩得快乐吃得好,不能走太累的;伟明动过心脏手术,走太累会气喘。总之大家对茂华寄以希望。

参加高一组同学的聚会和旅行是快乐的,是从生活的小圈子走向开阔的空间,去享受自由和舒畅。

岁月悠悠 相思阵阵
忆半个世纪前的先达文娱活动
先达  彬彬
六十年代,在先达华中读初中时。有一次,学校举办了初中生歌唱比赛。班里选了两位海南人参赛,女同学是符玉民(是当时中国著名游泳健儿、亚运会多次金牌获得者符大进的妹妹)。她是女高音,歌声优美,得了第一名。男同学是我了,得了从后面算起的第一名,哈哈!

热爱文娱的我,经老师介绍加入先达醒狮歌剧社,曾参加了无数次的小组合唱和戏剧演出。1965年8月17日参加了先达市民在公园欢庆国庆的演出;1965年10月1日中国国庆,应亚沙汉市华校邀请前往演出,也是我们醒狮歌剧社最后的演出了。

事隔四十五年,想起那一段和同学、老师练歌练舞的日子,心中无限的兴奋和怀念。
在先达醒狮歌剧社成立之前,50年代中期就有了先达新民歌剧社,歌剧社的演员们,算是我们的前辈,个个能歌善舞,人才辈出,经常受邀到外埠演出,甚至受雅城、爪哇地一些华社邀请前往演出。记得他们团员几十个人,道具、乐器、服装,一大箱一大箱,浩浩荡荡乘船向雅城出发的情景。

大家都知道他们每次受邀到先达郊外各农村表演,最受当地人民喜爱的是农民舞——男女同学扮起农民,随着动听的印尼民歌,挥动手中的农具,优美的舞步,描绘了印尼人民辛勤劳动,迎来了年年的大丰收,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到来,当地人民看了感动极了。
我堂姐林彩兰是他们的团员,1958年回国深造——学习民族舞蹈。她现居香港,成了舞蹈教练,也热心于香港先达联谊会的活动,她生性好动,一把年纪了,舞姿优美,不输年轻人。

当年新民歌剧社的团员、老师、教练们,一部分现居中国和香港各地,大部分还在先达,就在大家的身边。很盼望您们提笔写一写当年演出的生活,寄到《先华校友园地》,让先达人同您们一起分享往日甜蜜的回忆。特别怀念当年新民歌剧社一对北京狮的表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舞的北京狮经常博得台下来宾和侨胞们的热烈掌声。舞北京狮的老师们,您们现居何方?甚念!我知道那一对金毛的北京狮是托人去中国买的,可是在资讯不发达的那个时代,老师是如何学到舞北京狮的?真了不起!老师,您们辛苦了。

岁月悠悠,故乡,先达啊,勾起我阵阵相思。

龙岩变大了、现代化了
苏安娜
大约在半年前我就听说十一月份在龙岩将召开《第五届全世界龙岩同乡恳亲联谊会》,十月底我表姐将此消息告诉了我。因得了脑中风,脚又长骨刺,已经四年没敢出远门的我居然动心了。

三年前全世界先达人大聚会,我没去,但我想象过当时的情景一定是热闹非凡,大家奔走相告,走亲访友,整个先达山城沸腾起来了!后来我看到光盘,我为养育自己的故乡有如此的吸引力而兴奋不已。如今将召开的龙岩同乡恳亲会,我想一定也会很热闹。虽然我没在那里生长,只回去过三次。但那里有我父母留下的足迹,有扎根在那里的亲戚,还有年过八旬的舅舅舅母在福州,这就是我关心故乡的缘故!所以我当即报了名,决定走一趟。哈!这一去,还真不虚此行!

记得58年暑假我和大弟仁杰回乡坐了三天的火车,如今只需25小时!家乡发展的太快了,她已经不再是小小的城镇了,龙岩变大了,现代化了。从火车站到人民广场骑摩托车也得20多分钟!人民广场快赶上天安门广场了。那里有会展中心——犹如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对面是型如土楼的博物馆——犹如历史博物馆;侧面是未来的政府办公楼,真气派!马路大多较宽敞,中央的隔离带种植了南方的花木,整齐美观。夜晚霓虹灯更是把高楼大厦、市中心、各桥、河流、塔照的五彩缤纷,坐在摩托车后座我边欣赏边赞叹家乡的巨大变化。

通过这次1600多乡亲的大会,我似乎看到了龙岩的建设离不开海外龙岩同乡的支援。
龙岩人在海外发达了不忘家乡,慷慨解囊的大有人在,香港先达校友张仁强就多次捐款,出资建校。我看到捐款名单还有陈金源——先达校友惠虹之父。这次是他的四个在海外的儿女回乡完成他的遗愿。多么可敬的爱国、爱乡老人啊!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3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