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简讯(第88期)

2014-5-20 13:1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936| 评论: 0|来自: 香港先達聯誼會

摘要: 简讯(第88期)香港先達聯誼會 2014年05月
第二页

早幾年聽洪春和說:住在棉蘭的哥哥春盛在晨運時,突遭歹徒用木棍從背後襲擊,以致昏迷。經新加坡醫生救治,人已醒過來,但不能行動。為了治好病,再去檳城動手術,可是事與願違,手術後,情况更嚴重,幾乎全身癱瘓。
春盛是先達華中初三第十一組學生,2007年香港先達聯誼會會友前往先達參加世界先達人懇親大會途經棉蘭中轉到馬達山、不拉八再到先達,在棉蘭逗留期間得到春盛夫婦熱情接待。當得悉春盛遭受意外受傷,香港的會友們都很關切。
趁赴印尼掃墓探親之際,甫到棉蘭我即刻電話聯絡他的太太,約好時間去探望病中的春盛。
當我們夫婦及表妹到達他的店舖時,春盛已坐着輪椅和家人在門口等候我們的到來。我們一見面顯得特別高興,他很感激我們的探望,看到他精神很好,臉色紅潤,講話清楚感到很欣慰。只可惜,右手只能少許活動,雙腿不能站立、行走,全靠兩個傭人服侍。他仍可以到店舖了解業務。
洪太很熱情招待我們,我們初次見面給我的印象很好,為春盛有位賢良好內助而高興。
春盛的同學、朋友們,這算是我給你們傳達的信息。讓我們共同祝願春盛的身體早日康復!

先達鄉親可能都知道體育界先達名人符大進、傅漢洵、陳德華、李遠輝、梁啟徽、傅漢平等,但你可知道嗎?先達歸僑中還有一位曾經閃耀中國籃壇的宿將,他就是1952年回國的張大榮(後改名為張泰榮)。在天津念完中學後,他考入北京體育學院,是北京體育學院培養出來的優秀籃球健將。畢業後入選北京隊,曾代表國家青年隊出訪比賽,為國爭光。
 
1959年9月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張泰榮代表北京隊參加籃球比賽。1962年第二屆全國運動會,作為北京隊主力隊員之一,北京隊力克各省市代表隊,榮獲全國冠軍,他個人也獲得了“國家運動健將”級的榮譽稱號。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他舉家到香港定居,先後擔任香港籃球代表隊的主教練及幾支籃球勁旅如威立、展時、福建等隊主教練,並曾帶領威立籃球隊贏得亞洲冠軍球會盃。他還曾擔任美國有線電視ESPN體育頻道NBA籃球賽的華語評述員。

附件:為了讓大家更多瞭解這位先達歸僑中國籃壇宿將的故事,這裏轉發兩篇香港《太陽報》有關張泰榮的報道:
張泰榮現身 點醒楊文綱(23/12-2009香港《太陽報》)
曾帶領威立贏得亞洲冠軍球會盃的「一代宗師」張泰榮昨日突然現身踩場,年屆76歲的他表示,看到報紙報道他的愛徒翁金驊,與其執教的桂華山中學主力楊文綱鬧翻,所以專誠到來說解一番;楊文綱得到這位籃壇殿堂級人馬「點化」後,亦深明翁Sir責罵也是出於關心。張泰榮笑言翁金驊教波似足自己,但嚴厲的責罵其實是出於愛之心,這樣更顯得出教練對學生的期望。
提及舊事,翁金驊感嘆道:「如果當年沒有張泰榮對我的責罵,也沒有辦法培養出今日對籃球正確的態度,所以我希望把他的「使命」延續,對這班未來棟樑,年少時便要開始灌輸他們。

欣賞積遜 尊敬張泰榮(6/1-2011香港《太陽報》李偉倫)
許多人會問籃球場上那個位置最難做得最好?我會答是教練!積遜自1987年由公牛助教一職開始,……執教長達廿多個球季,成績蜚然,稱得上是NBA史上最出色教頭!……(略)

永記張老師金句
最後不得不提我心目中最尊敬的一位香港教練,他今年七十有三(六),在香港下至學界,高至港隊,甚至是亞洲明星隊等均曾受過他指導。即使面對着大批外援,要他用廣東話、國語、英語、印尼話等多國語言臨場翻譯也絕無問題,在球場上無論痛罵球員或者球證,他的聲音永遠是最大和最嚇人。做他的球員第一件事必須學懂被罵,玉不琢,不成器!他經常有句話在賽前講的,現在也成了我做教練的一句口頭禪,便是「Play Hard Play Smart!」謝謝您張泰榮老師! 
(載自《先達人》網站,文章略為刪減。)

(一) 哈爾濱的華僑學生
哈爾濱有一大批專程招收的華僑學生,是上一世紀五十年代的事。
當時,哈爾濱的教育局特派了一位校長前來北京,到北京華僑補習學校招生。
當時華僑補校,經過“三遷”,遷入“燕京大學”(今北大)“寄寓”,學生分批被“招”上東北的瀋陽、長春、哈爾濱。
招上哈爾濱的一批,抵達 哈爾濱時是清早,被全部安排在“經緯小學”。正值暑假,但是厨房大師傅沒得休息,要為華僑學生服務。學校大禮堂擺滿了鐵床供華僑學生“住宿”。幾位華僑女生,特地下厨房給師傅們獻唱,記得其中唱的一支《白毛女》插曲。
帶領華僑學生上 哈爾濱的那位校長,也從此“失踪”,而將華僑學生“分配”入學的任務全歸市教育局。
現在,地圖上的 哈爾濱,找不到“經緯路”。

(二) 規模宏大的商業中學
商業中學和哈市其他中學一樣,接收了一批華僑學生。這是一所新建的中學,校門一開,是一大片草地,校部大樓左右翼是教室樓,左側是宿舍大樓、醫務所、大食堂。大樓後是大操場。據說建校的創校人王又生是新四軍一員,因建校違反了甚麼紀律而受處分。
商業中學分“中學部”、“專業部”兩部。專業分為統計、會計兩類,不收華僑學生,中學部的高中,只收了一男一女兩人,分配各入一個班,我是其中一個男生。其餘上初中班。

(三) 高中同學
我的班上,團支書是滿族的梅廣貴,班長是王否。由於高中全部老師和學生是由哈市各中學調出來給商中的,所以王否的原校老師一見王否,就“勒令”他恢復原名“王其武”。他有個女朋友,參軍後“分手”,我幫王其武去信給她想“挽救”情感,她回信拒絕,我再去一封信,就“石沉大海”了。
王其武和張兆慶都是鐵路子弟,乘車免費。我畢業考上瀋陽師院,行李托兆慶運到瀋陽。他考上財經學院。我去找他取行李,他代付三輪車運費五毛,迄今未還他,也失去聯係。
同班的還有兩位朝鮮族同學,一位忘了姓名,另一位李東源,曾邀我訪他家,贈我朝式辣椒。後來考上北京師大。我訪京時見過一面。
當時欣然就讀王崗農機學院,每逢周日就與我相聚。曾經獲得甜豆蔻,特地專程找我分享。她還帶我參觀“烈士館”。
初到哈市,吃過一次街頭烤玉米,卻再也沒見過這類。
商中門前對街有一家賣“煎餅”,僑生都十分喜愛,老板因此賺了錢,裝修了門面。

(四) 消失了的商中和石橋
商中右側不遠,有條路橫跨鐵路,跨鐵路的是一條大橋,題名“霽虹橋”,我有時上橋看火車駛過。
如今在哈市地圖上,橫跨鐵路的大道,就叫“霽虹道”。
不過,地圖上已無“商業中學”,而且也大不相同。

(五) 商中華僑女生
商中華僑女生有兩件事。一是國慶之夜向全校師生獻印尼燭光碟舞,我在後台廣播說這象徵印尼人民追求光明。又一是學校讓她們穿著漂亮衣裙列隊通過市政府觀賞遊行隊伍的觀禮台。
每天上晚自習前,男女僑生在校門內打圓圈跳集體舞,王其武很是羨慕:男女可手拉手。

我已經是望九之年,冬去春來的明年就已是米歲八十八了!所以,無論怎樣說,只能說是老了!不過,除了耳背和滿頭白髮外,大牙、門牙也沒半根脫落,只是大牙牙床漸漸萎縮,吃起東西來,也只能吃軟而不能吃硬的了!走起路來,雖有點晃悠之感外,還沒有什麽老相。
我每天午後還能在外頭漫步走上一兩公里或在家裏打打太極而不感倦怠。自己還學會了電腦,電腦裏的資料,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大開眼界。能讀能寫,能吃能喝能睡。定期檢查血糖、血脂,尿酸,心臟,PSA,指數都不偏高也都不偏低。所以 ,我對自己的健康,信心十足,還有點沾沾自喜。
年歲雖已望九,但自己還能替社會做點自己能做到的事,也算是老有所用了呀!時而,老齡新雨、高齡故友,時來寒舍,或聚首外頭,談笑風生,共敘往事,也會感到人間之樂趣呀!
我天天看報,長期訂閱“國際日報”。在報上,也翻閱了一些人家的訃告。有的男性,才五六十,或是七八十,其中就有不少都是社會精英、社團領導,正是子女、父母、家庭、社會、國家還需要他的時候,他卻就這樣撒手西歸了。壯志未酬,痛失良才,也同感惋惜。應該說,他們是會活得更長的,因人的基因是已證實了人可以活百歲的。
有人說,人老了,整日、整月、整年,年年如此,老是悶在家裏,無所事事,也覺得人老了沒有什麽幸福可言。他們的理由有四:一是它使我們不能從事積極的工作;二是它使身體越來越衰弱;三是它幾乎剝奪了我們所有感官上的快樂;四是它的下一步就是死。
其實,人人都會死,正如中國俗語說得對:“黃泉路上無老少”;也正如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寫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在活着時,對自己、對子孫、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盡力而為,做點貢獻,人生價值該是就在這裏吧!就是走了,拜謝世間,也含笑九泉。
也正如已故季羨林大家在他“也談老人”裏寫他自己的心裏話“……我自己的做法同西塞羅差不多。我總不讓自己腦筋閑着,我總在思考着什麽,上至宇宙,下至蒼蠅,我無所不想。思考鍛煉看似是精神的,其實也是物質的。我之所以不感到老之將至,與此有緊密關係。”
時代在向前發展,生產關係在改變,導致國家體制、社會形態也是方方面面在轉型,家庭越來越單親化,做老人的,就要去適應它,不做社會發展的攔路人,這樣你就永遠活得坦坦蕩蕩,快快樂樂。走了,辭謝世間、含笑九泉。
有關世界人口越來越老化一事,這是無法扭轉的趨勢。哪一個國家、哪一個社會、哪一個家庭或個人,要是能正視它,就會轉為社會的正能量 ,否則,則反之,給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會帶來沈重的負擔。願借此與同是高齡人共用、共勉!(載自《先達人》網站)

世間萬物,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永久存在。然而,如果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就不會有打動人生的生命之旅。
為了見到陽光,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留戀春天的暖和,但伴隨着的還有酷熱與嚴寒,因為,世上沒有永遠的快樂,也不會有永遠的痛苦。客觀現實會讓我們體驗人生百味: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美與醜、幸福與痛苦、災難與歡樂、幸運與厄運、乃至生離與死別。
我們一生都在努力塑造未來美好的日子,我們的生活欲望是強烈的,但人生的背後總是會有慘缺的,往往無法達至完美,就像我們一生也無法完善自己的知識,使其達到更理想的境界。
一生勤快、衣作得體、生就一張漂亮臉蛋的梅姐,夫婦倆同是先華高五組同學,她是個職業女性,一生成為夫君背後的賢內助,幾年前丈夫患癌去世,她一手挑起生活的重擔,唯一的男兒大學畢業後還到中國進修漢語,現在耶城工作,梅姐的努力總算看到希望的曙光。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梅姐兩年前相繼得了癌症。縱然有強烈的求生欲望,堅強的意志,經過幾次手術和多次化療,病魔依然步步緊逼,死亡之神一而再,再而三的試圖敲響生命的喪鐘。
朋友不是為了索取,朋友是為了奉獻。二零一三年級友會病逝了兩位同學,又聞梅姐患的是惡疾,風聲鶴唳,舊愁未了添新愁。級友會主席陳老大聞訊,關懷備至,盡力支援鼓舞梅姐度過難關。曹楊同學夫婦與梅姐,經過二十五載風雨歲月所沈澱下來的感動人心的深情厚誼,情同手足,排憂解難,無微不至,是梅姐強大的精神支柱。更有侄女桂紅,仁至義盡,百忙中全力協助安排醫療方面的一切事宜。傅同學和蓮妹也關懷有加。
大年初一下午,我們又去三板頭看望梅姐。類似前幾回,見面則飲泣,楊同學心疼得摟着她,此刻,擁抱是關懷、愛護最好的肢體語言。蓮妹熬了小紅豆湯,雖然她沒胃口,但這碗飽含深厚同窗親情,香甜的小紅豆湯,一口一口的咽下去。
或許是珍惜這短暫的相聚時刻,或許是想讓時間停住腳步,雖然累,梅姐還是堅持坐在床沿,勉力支撐抬起頭,她呆滯的目光飽含苦澀的淚,注視着每張同學的臉。繼而發自內心無力的聲音:這或許是最後的一面了。望着這即將遠行的生命那豪無血色、憔悴的面容,我們的心流淚了,兩小時後才依依不捨擁抱惜別。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賓儀館裏,燭光閃爍,照着面帶微笑的遺像。壽盆中的冥紙一明一滅,同學們飽含淚水的雙眼,似乎看到梅姐尾隨匆匆過客,朝着另一個世界走去……走去……。“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挂在牆上的日曆整個正標示着二零一四年,二月十四日。


對於生長在中國的人來說,提起印度尼西亞,人們都會想起風景如畫、世界聞名的巴厘島。自古以來,中印兩國人民世代友好,通商貿易、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印尼萬隆召開了舉世矚目的亞非會議,中國總理周恩來在大會上發言,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由於歷史的原因,華文在印尼收到打壓,斷層了三十多年。五十歲以下的華人,特別是中小學生,對中文感到陌生,都成了華文盲的華人。如今世界各國人民意識到中文的重要性,紛紛學習中文充實自己。印尼改革開放後,中文重現光明。印尼各地的學校請來了中國志願者教師教授中文。中國志願者教師身懷重任,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對在印學生循循善誘、諄諄教誨,鼓勵她們努力學習,並通過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她們對漢語的興趣,努力把他們培養成聽、說、讀、寫樣樣精通的華裔後代。中國志願者教師這樣辛勤地付出,不禁使我們肅然起敬,我借此機會對她們表達深深的感謝。
 
這半個月,趁着學校放聖誕假。先達6位來自中國的志願者教師每天早晨6點就到先達游泳池游泳。她們分別是先達蘇丹阿貢學校的王紅(來自山東)、吳靖梅(來自廣西)、聖道學校的呂金珠(來自廣西)、黃金雀(來自福建)、衛理學校的張偉華(來自河南)和謝雨均(來自福建)。她們美麗年輕、神采飛揚、積極進取、蓬勃向上,她們的前途一定是無限的。她們經常在華文報紙發表文章,筆者有幸認識她們,與她們成為文友。
先達的游泳池是流動的泉水,清澈透明。每天都有不少本外地人到這裏來游泳。每天印尼教練教導幾位中國老師游泳,她們歡聲笑語不斷,她們儼然成為游泳池裏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印尼教練對我說,“她們與人和善、活潑可愛、聰明好學,已經深深地打動了我,在她們潛移默化地影響下,我已經會講幾句華語了”。
這幾位中國老師有的已經在先達任教一年了,有的兩個多月前才剛到先達。她們說,剛離開中國前往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時,心中有千萬種不舍,千萬種留戀,還有些許的迷茫和恐懼。但是當她們來到這個四季如春、榴蓮飄香的印尼先達市時,她們很快就愛上了這蘇北省僅次於棉蘭市的第二大城市。熱情好客的先達人、民風淳樸的鄉土情、到處飄盪着的流利的漢語,讓她們很快融入其中。
她們對先達的方言──“先達國語”很感興趣,雖然在先達時間很短,但是她們不但能聽懂先達國語,而且還會講流利的先達國語。
中國志願者教師遠在他鄉,周圍的人們待她們如親人,她們內心也很感激。在此,先達蘇丹阿貢的王紅和吳靖梅老師借筆者特別感謝學校的董事長黃元根先生(Aken/HasanWijaya)、李華征校長(Dr.DarwinLie,SE.MM)、楊桂虹老師(JohnLidia,S.Pd)、Amin先生以及其他同事們
對她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聖道學校的呂金珠和黃金雀老師要特別感謝黃德運校長、翁寶玲校長、黃美蘭老師、顏莉英老師和其他的同事。衛理學校的張偉華和謝雨均老師要感謝高中校長SamsuddinHua、初中校長EdwinT.N和其他的同事。並且6位中國志願者教師要特別感謝先達華文教育促進會的各位老師對她們的關心和照顧,還要特別感謝每天陪她們一起游泳的愛秋阿姨和其他的阿姨,還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叔叔、阿姨們,每當她們出去購物,遇到語言障礙時,都會有一些叔叔阿姨主動過來幫助她們,幫她們選東西、講價格等等,雖然這些對於叔叔阿姨們來說是舉手之勞,但是對於志願者教師來說,卻是無比的感動。她們說,當她們回中國後,一定不會忘記先達、一定會想念先達所有熱心的人、一定會懷念大家一起走過的美好時光,這將會是她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載自印尼《國際日報》)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