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简讯(第89期)

2014-8-24 12: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90| 评论: 0|来自: 香港先達聯誼會

摘要: 简讯 (第89期)香港先達聯誼會 2014年08月


(第89期)
香港先達聯誼會                 2014年08月
目录
慶祝成立十七周年聯歡大會通知
香港先達聯誼會
秋日旅遊通知歺 香港先達聯誼會
聯誼會動態 編 委
探望泗來 回憶往事 林振喜
先達情永在 璧 琦
一顆燦爛的明珠 (記曾加廉先生) 載自《印尼巴厘风采》
唱支贊歌給你聽
伍護德
先達舊貌新顏新昔懷感 林淑明
我的父親 北京 陳達平
回望多彩的人生 天津 李梅英
風流俊望 未來之秀 北京 黃書海
不平凡的媽媽 深圳 燕 妮
小城故事 中國志願者教師 王 紅
舊照片回顧 林振喜
養生保健園地 編 委
深切哀悼 香港先達聯誼會

香港先達聯誼會2014年06月22日召開第六屆第六次理事會,一致通過决議:為慶祝我會成立十七周年,舉辦聯歡大會活動。
日期: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上午9時半至下午2時半(時間受限,務必準時)。
地點:新界荃灣南豐中心5樓「煌府酒樓」(荃灣地鐵站A、B出口)。
費用:先達鄉友及家屬每位收費港幣50元(佔座小童同價),80歲以上高齡鄉友免費。
報名截止日期:2014年 11月 15日。
大會安排文娛節目、卡拉OK、遊戲、抽獎助興。
敬請鄉友攜眷及親友踴躍參加。為確認人數,凡欲參加者請盡快向下列聯絡組任何一位理事報名。
鄭春風 Tel: 2649 0509 / 9577 2689 蘇詩慧Tel: 2563 4866 / 9730 9256
李素蓮 Tel: 2695 1906 / 9551 0647 蘇綺虹Tel: 2564 2316 / 9060 1805 許惠芳 Tel: 2578 9539
菜譜:1.點心皇拼盤:蜜汁叉燒飽、蟹籽燒賣、鮮蝦菜苗餃、時菜鯪魚球(各十二件)
    2.粟米石班塊;3.郊外灼靚油菜;4.潮粵拼盤;5.紅燒北菰豆腐;6.蠔皇鮮菰炆伊麵;7.錦繡炒絲苗;
    8.鴻運綿綿。   

特點: 
  一.入住2014年4月開業全新五星級「增城長風凱萊酒店」。
   二.充分時間享受酒店免費豪華泳池、健身室設施。
   三.豪嘆酒店內中西式自助晚餐及早餐。
   四.品嘗地道風味美食(大魚三食及荔枝柴火雞、(荔城跳舞雞+石窩白倉魚滋味宴)。
出發日期:    2014年10月20日。
集合時間及地點:早上9:30福田口岸1號門出口,認「得興旅運」旗幟。(敬請準時,逾時不候)
費  用:    成人港幣748元/人,小童港幣628元/人(2至12周歲不佔床位者)。
    費用已含:餐費、門票、住宿、國內用車、10萬元平安保險(85歲以上長者除外)、導遊司機小費。
    費用不含:個人旅遊保險。(香港旅遊業議會【TIC】建議旅客外遊購買綜合旅遊保險),旅行社可代辦              藍十字綜合    旅遊保險2天港幣45元/人。
行程簡介:    第一天:於指定時間關口集合~前往增城~鶴之洲濕地~午餐(荔城跳舞雞+石窩白倉魚滋味宴)~增    城市科技文化博物館~入住酒店享用酒店設施(健身、游泳請自備泳衣泳帽)~送每人一杯歡迎飲品~    西餐廳豪華自助晚餐~自由活動(享用酒店內設施:乒乓球免費,桌球另外收費)。
    第二天:酒店內中西式自助早餐~享受酒店設施(健身、游泳等)~前往東莞~唯美陶瓷~午餐(大魚三    食及荔枝柴火燒雞宴)~返回深圳~華南城小商品市場~福田口岸自由返港。
報名截止日期:2014年10日05日
敬請會友踴躍參加,凡欲參加者請盡快向聯絡組任何一位報名。
    

6月22日下午,我會於會所召開第六屆六次理事會,四分之三理事出席了會議,周金竹顧問應邀列席。李達生會長主持會議。首先各組別組長匯報了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各項工作都按照正常程序平穩地進行,對個別需要重視及解决的問題大家進行了深入的商討,其中有關“養生保健”問題,大家一致認同,有感會友中絕大部份已年屆耄耋之年,養生保健工作應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提到日程上來,除《簡訊》多提供一些宣傳資料外,還需要經常性地舉辦一些“養生保健”講座或學習班,讓大家多認識這方面的知識,會上推舉張宜昭全權負責。周金竹顧問亦對有關“養生保健”問題提出了具建設性的寶貴建議。我會下半年的活動計畫中,有關十七周年年慶及秋季旅遊活動,經大家認真 討論後,决定11月30日於荃灣「煌府酒樓」舉行年慶活動,並即時成立籌備小組由洪淑珠、林瓊葉、張宜昭、林彩蘭、鄭春風、王璧琦負責,開始投入籌備工作。秋季旅遊暫定組織「海洋公園一日遊」,由旅遊組陳昌國、黃健民、涂聖夫統籌,如有變動,另行通知,旅遊日期待定。由於我會「2012年先達人相聚大會」的成功舉行。會上,李達生會長再次倡議:於明年三月下旬舉辦一次第三屆「世界先達人聯歡大會」,地點選擇在椰加達,由印尼先達團體主辦,我會協辦的大膽設想。大家一致表示同意,但因涉及問題復雜,需徵求印尼各先達團體意見,待對方表態同意後才能落實,我會將派遣代表赴印協商,經意見統一後才予定奪。
* * *
印尼饒朝聯夫婦及陳振聲夫婦旅遊渡假途經香港。8月8日中午,李達生會長邀約於灣仔佳寧娜潮州酒家相聚茶叙。參加茶叙有我會多位理事及饒先生夫婦的好友。席間大家寒喧問安、天南地北、閒話家常。對我會李達生會長倡議明年三月下旬於椰加達舉辦第三屆「世界先達人聯歡大會」事項,同饒先生進行深入的研討,饒先生表示贊同,並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受益不淺。希望這次聯歡大會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能成功舉行。茶叙在歡樂的氣氛下結朿。
* * *
龍珠競瑞,端午呈祥,家家户户包糭忙。端午節又到了,洪淑珠等我會義工組多位成員,不怕勞累,徹夜忙碌,包好飄香的愛心糭子,送到病中及行動不便的會友陳德華夫婦、黃雪娟、陳碧蘭、陳彩蘭府上,讓他(她)們也過一個快樂的端午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愛心糭子顯關懷。一份糭子一份情;一份糭子一份愛;一份糭子一份心。
* * *
5月28日福利部及理事瓊葉、淑珠、巧暹、良全、巧蓮、璧琦等趁端午佳節攜愛心稯子到元朗錦綉花園探望陳德華、陶雅容老師,烈日下老師還親自到車站迎接,一起到酒樓飲茶叙舊。見老師病况愈趨好轉、精神漸佳、脚步穩健,深感欣慰!茶後,老師邀約我們到府上,請大家品嘗他親手精製的甜品。告別時,老師還親自送我們到車站。但願老師身心壯健、身體早日康復!
* * *
前輩黃妙珍老師(我會顧問王謙宇老師夫人),因病長期醫治無效,與病魔博鬥整四年,終不幸於6月30日早11時與世長辭,我們十分哀傷。追悼會7月3日早10時半於深圳沙灣殯儀館舉行。理事林瓊葉、洪淑珠、羅巧暹、陳巧蓮、林彩蘭、黃健民、郭瑞瑛、陳玉茵代表我聯誼會前赴深圳參加老師的告別儀式,向老師表示深切哀悼,願老師安息,一路走好,並向家屬表示衷心慰問,願生者堅強。家屬對我會代表遠道前來參加追悼會,並賦予慰問、致哀、致送花藍,表示謝意。
* * *
我會副會長林瓊葉,於7月18日入住東區醫院進行脚部膝蓋手術,手術成功,目前已出院回家療養中,精神良好,欣慰。住院期間,我會會長、理事及多位熱心鄉友攜帶禮品前往探望。瓊葉對大家的熱忱關懷,表示感謝!
* * *
鄉友黃初忠,近期因罹病入院動手術,手術順利,目前正在家中療養。住院及在家中療養期間,我會福利部及理事黃健民、郭瑞瑛、陳玉茵、黃美珠、陳巧蓮、羅巧暹等前往探望。
* * *
7月15日我會周金竹顧問代表我聯誼會赴京,在北京先達校友會張巧端會長和李瑞華副會長陪同下,前往醫院探望病榻中的饒鐵生老師,給饒老師送去慰問賀卡,帶去了香港鄉親對饒老師由衷的慰問和祝願。頑強地與病魔作斗争的饒老師,病情愈見好轉,我們深感欣慰!7月21日是饒老師85歲生辰,謹此代表香港先達聯誼會衷心祝賀饒老師生日快樂!並祝願饒老師早日康復!
 

5月12日邀約陳德華、陶雅容夫婦,林錦和、李友蓮夫婦,張育文老師,陳玉茵一起前往護老院探望病榻中的周泗來。才知道泗來入住的護老院就在荃威花園,這一帶地方我熟悉,所以提早到護老院探個究竟,查問護士姑娘,清楚知道了泗來的床位。泗來正在午休,不便打擾他,我們先到大堂看電視、聽音樂。護老院環境不錯,空氣好,服務亦周到。
下午兩點半左右,周太一家人都來護老院照料泗來。我們和周太在床邊交談,她對我們在百忙中來看望泗來,一再表示感謝。泗來的情况不甚樂觀,說不了話,見我們也只能點點頭,但精神尚好,我們也感欣慰了。只探訪了半個多小時,和泗來家人匆匆告別了。但願泗來能早日康復!
回國前,我住在山城先達,和泗來一家人常有來往。到香港後,在荃灣我們也常有見面交談,凡是有關先達的活動大家都關心並積極參與。一提起先達往事,仍是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20年前來到香港,我曾經在荃威花園及荃灣中心做過地盤建築工作,因此對這一帶環境非常熟悉。回憶當年,為了解决居住問題,我們幾位先達朋友决定合伙在山邊買了一棟大木屋,內隔五間房,每間房可住一家人,大家住在一起相互關照,過得樂亦悠悠。當時,我身強力壯,工餘時間把地盤用剩的水泥石屎擔回木屋,修路級、修木屋露台、装天線架、接駁膠喉,將水引上木屋,使大家的生活更方便。20年木屋生涯有苦有甜,它是一種生活樂趣和人生快樂。
對於我們這班新來人,初到貴境,也許這是必經之道吧,只要艱苦奮鬥,相信明天將會更好!
 


在聯誼會各部中,福利部一直被公認為工作最忙碌且最繁重的部門。聯誼會鄉友們漸已步入老化階段,大部份已屆耄耋之年,開始加入長者之列,身心漸走下坡,有的長期病榻在床、有的經常往來醫院、有的病痛多行動不便…等等,這是老年人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至此,福利部的工作今後將會更加復雜、繁重。
自聯誼會成立以來,我們福利部義工組及部分熱心的會友,經常性地默默無聞為鄉親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人好事,他(她)們不辭勞苦地奔走在港九、新界各個角落,去關心探望有病的鄉友,給他(她)們送去了聯誼會的溫暖和關懷。
在福利部義工組中,每當提起陳玉茵的名字,認識她的先達人個個都會竪起大拇指,讚賞不已。她是理事又是一個義工,她總是競競業業、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地為鄉親做了很多的工作,從不講條件,功不可沒,獲眾多鄉親的高度讚揚。林振喜會友寄來了誠摯的表揚信,信中說:“…玉茵及聯誼會領導,十分關心會友的生活疾苦,在我的記憶中,玉茵她最勤力、最勤跑腿、經常不辭勞苦、仁勞仁怨、風雨無阻去探訪護老院,關心病危的鄉友,這種工作精神,值得讚揚!我建議聯誼會《簡訊》能報導她的事蹟,讓先達精神,代代相傳下去!”,信中的字裏行間深深地表達了對陳玉茵的欽佩。
從外表看,陳玉茵平時並不多言,但只要福利部有任務下達、如節慶假日慰勞老弱病殘鄉友、鄉親離世追悼會…等,不管對方是否認識或熟悉與否,只要是關愛的事,她從不計較,總是二話不說、不講條件、認真負責、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交給她的任務。
當她聽說余秀蘭母女不幸罹患頑疾、周福新鄉親病重入院,不經思索,一馬當先,風雨無阻地獨個兒帶着禮品去探望他(她)們,她全心全意地為有病的鄉友付出一顆真誠的愛心,不争名,不争利,可說是理事中真正的關愛樣板,值得讚揚,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她那莫大的關愛之心,體現了先達人常說的“先達情”的優良傳统。也證明了“先達情”不只是掛在嘴邊,而是溶入生活,並付諸予行動,而轉化成精神美德。我們為此感到驕傲!
陳玉茵,繼續努力,為聯誼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加油!
 

就像上海是中國的明珠,曾加廉先生是巴厘島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曾加廉先生帶給我們後輩的不僅僅是物質文化的傳承,更多的是精神文化的傳承。曾加廉先生用他豐富的人生經歷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是我們前進路上的指明燈塔。

今年已經是88歲高齡的曾加廉先生于2002年來到巴厘島,至今在此已生活了12年,如今曾加廉先生膝下有3個子女,11個孫子與孫女。年少時幾經風雨,現在真可謂是幸福美滿,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啊。
曾加廉先生的人生真的是命途多舛,坎坷不平。曾加廉先生一生都很注重中文文化教育事業,並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活動。在印尼蘇北省的先達,也有很多的華人,他們為了後代能更好的學到中文,接受中華文化,因此都積極置辦學校。曾加廉先生1958年去商從教,與當時的幾位摯友執教先達華僑中學高中部當語文和歷史老師,共同組建了先達民眾夜校,並出任為校長。好景不長,後在蘇哈多時期,1966年關閉了全印尼華校,印尼與中國關係的惡化,印尼政府對印尼華人進行強烈排擠和迫害。當時印尼政府禁止華語學校開放,並驅逐那些有志之士。而曾加廉先生也是其中的受害人之一,1970年只好離鄉背井到雅加達謀生。直到2002年在美國911爆炸事件後第二天即10月14日,曾加廉先生搬移至巴厘島,從此在這個民風淳樸,風景優美的地方定居了下來。
雖然曾加廉先生老了,但人老心未老,仍舊時刻關注後代中文文化教育。現在曾加廉先生是印尼廈大校友會的顧問,也是印華總會(INTI)巴厘分會創始人之一。曾加廉先生提出如果自己的子女不會講中文,不認識中文,那時不是自己做父親的錯,那是因為在自己子女上學時恰逢中印關係惡化期間無法學習中文,是時代的摧殘,也已經無法挽回了;但是現在不同了,中印尼是戰略夥伴關係,教華語的三語學校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比比皆是,如果自己的孫子和孫女不會中文,不懂中文那就是自己子女的過錯了。因此對於子孫後代的中文教育,一定要嚴格把關,一定要讓他們能做到懂中文,會說中文,會寫中文,這樣才能時刻謹記自己華人的根。曾加廉先生不僅關注教育問題,還很關注華裔們的生活,在巴厘華裔總會中曾加廉先生擔任資深顧問。
作為文學工作者,曾加廉先生時刻不忘寫文章。曾加廉先生筆名為小魯,是國際日報的特約記者,印尼東區文友協會的會員。多年來寫了數十萬字的文章,其文章內容深刻,很值得我們後輩晚生學習。另一方面,曾加廉先生也積極參與巴厘島的老年人活動。在巴厘島由曾天豐和關榮添等華人組織起來的巴厘康樂俱樂部當顧問。在康樂俱樂部裏,每逢聚會大家可以一起為當月過壽誕的老人舉辦壽宴,同時大家也可以在一起聊天溝通。
曾加廉先生還很重視運動,除了飲食起居定時定量外,還特別重視體育鍛煉。天天都要走上半小時的路,不能出外走就在家裏打太極拳,還天天舉彈條鍛煉臂力,觸摸他的手臂如同小夥子一樣硬朗結實。這是他的保健秘訣,但他還提醒大家最重要的保健秘訣是心情要好,要拿得起放得下,千萬不要將煩惱放在心裏,煩惱是自找的,人生何必要自找煩惱呢?目前他感到不足的是耳朵聽力下降,常要使用助聽器協助聽力。但還可以使用電腦看網站,瞭解世界大事。使用手機打短信、使用電郵與朋友聯繫,接受資訊,通信寫作,真可謂有一份熱就要發一分光,生命在於運動的積極活力明顯地跟隨著他。
他為過去曾服務過的母校懷念在心,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屬於曾加廉先生的彩虹呈現在我們面前,並一直會激勵我們前進的。
(原載《印尼巴厘风采》第7期)
 

香港先達聯誼會明年將邁向第十八個年頭,她已長大成年了,應當好好地慶祝一番。她一路走來,說難不難,說易亦不易。她走過了多少曲折的路,歷盡了多少的困境,才有了今天。
記得,1997年聯誼會剛成立不久,理事會决定組織首次赴京旅遊活動,理事們信心十足、滿腔熱忱地帶領鄉親一遊北京,第一次組織旅遊,經驗尚淺,遇到不少困難,但在鄉親們鼎力協作下,任務終能圓滿完成,凱旋而歸。畢竟是聯誼會第一次組織活動,難免存有不足,作為今後的借鑑吧。
十五年後的2012年,理事會再次組織鄉親赴京旅遊兼舉辦全世界先達人參與的「2012年先達人相聚北京」大型的聯歡大聚會,6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先達鄉親參加了盛會。北京中央僑務界多位領導應邀出席了盛會。還特別邀請出生在先達的老鄉– 印尼駐華大使易慕龍先生,為大會致辭、獻唱。這次盛會,其規模之大,人數之多,實屬空前,震憾京城。
這一壯舉所產生之意義是何等的深遠,試想想,一位外國大使參加他國一個小地方的聚會,實不多見。誠然這將促進兩國人民的友誼,致使當地人民將會更正確地對待華人,特別是當地政府在對待先達老鄉的態度上將予刮目相看,制定的營商政策將會更加的友善和寬容。
回顧1997年的那次赴京旅遊,參加的鄉親都是五、六十歲的中年人,健康狀况尚算良好;而這次参加聚會的人均齡都超過60歲以上,當中還不乏八、九十歲行動不便的老人,有些拄着拐杖、有些坐着輪椅、有些帶着藥袋都來了,大部份人已屆耄耋之年,健康狀况可說“麻麻哋”,敢於帶領如此的團隊,實在不易,真令人擔心,讓人揑一把汗,實在沒有驚人的氣魄是難以辦到的。理事們具備先達人那種大無畏拼博的精神、膽大心細、超強的組織能力、精心策劃、緊密團結、事無大小、處處考慮周全,終能心想事成,載譽榮歸!所創下的豐功偉績,勢必載入史冊,流芳萬世!
尊敬的理事及義工們 ,十七年來,你們弘揚先達精神,在培養接班人及團結老鄉的工作上不遺餘力,做出了巨大貢獻。你們辛苦了,所有先達人感謝你們。
最後,衷心祝願你們在發揮愛心,服務鄉親的同時,別忘了照顧好自已的身體,健康乃服務之本,力求做到雙贏。你們已是受人尊敬的老年人,畢竟不再是六十年前騎着自行車進出班尼街校門的中學生。切記!多多保重!
 

幾年前由香港返先達之行,感慨良深。
當年的“五卡氣”(印尼話:五隻脚,指騎樓下過道的寬度為五隻脚底)已經隨騎樓的被削而消失。南京街依舊,但拓寬改名,原來的“五隻脚”成為泊車處,收費泊車。
先達的街道結構不變,只是面目全非,中文招牌字號沒有了,“華僑飯店”改名“西瑪隆坤”。當年的亮堂堂的中華學校,濃蔭蔽日,好在內部結構基本不變,大禮堂舊貌猶存。
變化最大的莫過於“Pasak”,即“巴剎”。當年露天,有鐵絲圍欄,兩頭和中間開門。門內的攤位佈局已忘,只記得有兩排有蓋的長方豬肉、牛肉攤,隔着玻璃墻買賣。靠北京街的欄邊是早上印尼小吃攤位。當年內有賣雜貨的有蓋攤舖,我曾為巴人在茶舖買錫蘭茶。
現在這巴剎已被封閉在有蓋有外墻的市場,秀蘭進去過,我不喜歡這種“新顏”,不進去。對過的圓形魚巴剎,有兩重鐵門,魚腥絕不外散,如今亦已無蹤,成了外有蓋有墻市場,由一跨街天橋溝通。
當年的先達公園,一片光明,蘇北青總在先達開會時,全體照相在公園中的塔、長方池,走下長方池的集體------幾張照片好在都保存下來。如今這個公園,面目全非,濃蔭蔽日,淒清冷落。舊貌蕩然無存,新顏不堪入目。
當年的Sado,消失了,摩托必如蜂擁奔馳,入夜依然轟鳴擾人。
當年的直達棉蘭的虎標車、友誼車,沒了。當年的仙棉火車,沒有了,火車站落幕敗壞。
Pantuan當然成為歷史,那裏已不是先達郊區,熱鬧超過原來的市區。
早年的先達榴槤街上,經常見到龐然大物的“軋路機車”和周家的米較車。
記得早年,觀音廟的“廟會”,空前且有後。熱鬧,許多小吃擺攤,遊人如潮湧。當年的觀音廟廟小沒現在宏濶巍峨。步行謁廟,當年要走好一段路。廟會有潮州班演戲。有位印尼觀眾對台上女角“安人”戲曰:“為何叫anjing?”。
先達有不少忠義愛國人家。王定一是著名愛國僑領,王家一門忠義愛國,王謙宇是王家“尾叔”,也是著名的愛國青年領袖之一。此外,有李潔霜李家一門,黃文泉、黃文和黃家一門,應當還有陳錚海陳家一門,張務成張家一門,陳德華陳家一門。還有伍渙沾一家,陳斯剛一家,饒鐵生一家,曾加廉一家,陳友蘭一家……等。
    

印度尼西亞歸僑聯誼會,要出印尼歸僑紀念特刊,先達校友會張會長來電約稿,匆忙之中又寫一篇紀念父親的文章。


家裏有一瓶紅豆,是父親從印尼帶回來的紅豆,那是生長在印尼蘇北先達的紅豆。這瓶紅豆在家裏存放,算算也有半個多世紀了,觀其色澤與新采下來的紅豆一樣,還是那麽鮮紅透亮。這粒粒紅豆寄託着一種相思,那是對生育養育自己故土的思念,是對自己第二故鄉的一種相思。這粒粒紅豆的色澤,紅的如同是一種信仰的追求,一種信念,一種畢生所為之獻身的事業。
父親一生沒有為我們留下任何物質財富,但是卻為我們留下了無形的精神遺產。每次我回到印尼蘇北,遇到老一輩的棉蘭、先達前輩,他們總會對我講:你的父親陳麗水先生,是我們蘇北的兒子,是我們蘇北華人的驕傲。
“再會吧,南洋,你海波綠,海雲長,你是我們第二的故鄉,我們民族的血汗灑遍了這幾百個荒涼的島上。再會吧,南洋,你椰子肥,豆蔻香,你受着自然的豐富的供養……”記得父親彌留之際,輕聲地哼唱着這首聶耳的“告別南洋”,我知道此時父親的思緒飛過天空,飛過河流,飛向大洋彼岸。仿若回到那崢嶸歲月:“回顧往昔,六十多年已經過去,恍見南島海波綠,南天海雲長,當年翹首北望,曾寄託着我早年對未來的希望。
早年,我追求進步,向往光明,抱着朦朧的希望,渴望着一個自由、幸福的新社會,那是一個少年羅曼蒂克的幻想。
年輕時曾以通信方式參加英國Victor Gollancz“left book club”其間閱讀了不少僅收2.5先令的初版進步“紅皮”書籍,如《西行漫記》《日本在南京的大屠殺》以及許多介紹當時蘇聯的書籍,同時受到三十年代中國進步思潮的影響和當年千百萬青年的心一樣熱切的希望飛到向往的地方——陝北。堪恨當年半途受阻,未能如願見到革命聖地,茫然回歸東南,真如小魚茫遊在激流的邊沿,沒有能直接在祖國的土地上走向民族自救的戰場。但反法西斯的巨浪席捲全球也衝擊着腐朽的舊制度;抗日的烽火燃遍了整個東亞、照亮了太平洋,一九四二年在巴人、周斌等人的領導下加人蘇島反法西斯同盟,為團結華僑和印尼人民的抗日反法西斯奉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協助巴人、鄭楚雲等同志研究關於印尼社會,荷屬東印度殖民地鬥爭與華僑前途問題,為在印尼開展華僑愛國民主運動打下了基礎。”。 
在1943年抗日時期,印尼蘇北發生了著名的“九•二O”事件,上千名蘇北的抗日志士,被日本侵略者投入監獄。當年父親上了日本人的黑名單,雖然接的了巴人馬上隱蔽的緊急通知,但為時已晚,父親被抓到棉蘭的日本特高科監獄,在監獄裏父親遭到兩天一審、三天一刑的逼供,父親只字未露,保護了自己的戰友以及巴人等同志,更未提及蘇北進步
刊物“前進報”是在自己先達家裏印刷並發行先達。在棉蘭日本特高科監獄,父親被關押了近一年之久,由於日本鬼子找不到也審不出任何東西,加上蘇北華商的營救,父親離開了日本特高科的監獄。
在1945年8月,巴人再次緊急通知父親,日本鬼子已經發現父親是反法西斯同盟成員,準備逮捕父親。這時,反法西斯戰爭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父親躲過了這一劫,但是我們近代的知名作家郁達夫卻在勝利之時,慘遭日本人的毒手。在1945年8月22日,日本鬼子在印尼蘇北宣佈投降,在此勝利消息的鼓舞下,24日父親就與先達的反盟戰友,在先達知名鄉紳陳影鶴的倉庫裏集會商討勝利後的工作。26日父親隨巴人同反盟成員熊辛克一起赴棉蘭。在棉蘭,父親見到了胡愈之、沈茲九、劉岩、邵宗漢、鄭楚雲、葉貽東、趙洪品等同志,他們一起研究討論戰後開展華僑民主愛國運動等問題,籌辦“民盟”以及籌建“民主日報”等事宜。
在1945年後,父親一直在蘇島華僑民主同盟工作,開展華僑民主愛國運動,支援印尼民族獨立鬥爭。同時,在邵宗漢任總編的“民主日報”主持“民主日報”印尼文版的編輯工作並兼任首席記者。在1945年10月父親參與了郁達夫事件調查事件,敦促荷蘭同盟軍將殺害郁達夫先生的兇手繩之以法。
在戰後,由於印尼由荷蘭軍政當局統治,父親被荷蘭軍政當局逮捕過三次,其中一次差點被驅逐出境,父親都以中國僑民的身份,據理力爭,駁斥他們的謊言,加上“華總”的救援,最終以勝利者的名義出獄。在1948年,巴人多次去電印尼,邀我父親北上參加祖國的解放事業,由於父親一直被荷蘭當局關押,加上當時“華總”的工作無法脫身,直到1950年中印建交,父親才被調到中國駐印尼使館工作。
在中國駐印尼使館,父親在這條外交戰線上工作了十幾年。冷戰時期,印尼是東西方兩大陣營暗中爭奪的戰場,在這裏父親一直工作到1965年9月29日,在印尼政變前夕,一紙密電,父親迅速奉調回國,從此離開自己的第二故鄉,再也沒有見到那裏的“南島海波綠,南天海雲長”,再也沒有聽到那裏的“蕉風椰雨”……。
父親在1965年以前,曾經為我們的老一輩領導人多次當過印尼文翻譯,細數起來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董必武、宋慶齡、陳毅、賀龍……,還有許多知名的文化名人。父親生前從不喜歡提及過去的事,更不會向我們談起那些冷戰時期的故事,以及關於印尼共的經歷。我知道父親恪守的是自己的信仰,是組織的原則。父親最後所進行的有關印尼文的工作,就是文革時期的“毛選”印尼文翻譯,父親是終審的編譯,從那以後,關於印尼的一切,好像都與父親無關了。多少年後,在印尼的親戚來北京探親時,父親才重新發揮自己的印尼文優勢,那怕他們的中文與我一樣,我知道那是父親那一顆與紅豆一樣的思念第二故鄉之心。
我的父親只是一個默默耕耘的勞動者,他為了信仰犧牲了本屬於他在南洋應有的優裕生活,拋棄了本該赴歐留學的機會,就這樣為了自己向往的事業,為了世界大同,為了理想,走過了自己的一生。我的父親只是不入流的小小的基石,但他為了祖國的繁榮、祖國的昌盛,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自己所追求的事業、理想,這就是我心中崇敬的父親。
(本文转载自苏门答腊的博客,以向陈丽水老前辈表示缅怀和敬意!同时向作者表示感谢!)
 

光陰如梭,從1955年3月我離開印尼回到祖國已經59年了。回國、上高中、讀大學、工作、退休……59年多姿多彩的人生,採擷記憶二、三事,以饗同胞。
一、回 國
1955年3月,我離開了素有“紅色延安”之稱的美麗山城——先達。我和一批抱有同樣理想的同學在棉蘭勿拉灣碼頭告別了親人,在海上顛簸了一個多星期,終於跨過羅湖橋回到祖國懷抱。暫住廣州華僑補校半個月。國家把我們分配到廈門集美華僑補校,補習文化課,準備參加中考。當時處於國防前線的集美僑校,與大金門小金門隔海相望。有時上着課,聽到警報響起,我們就立即放下課本進入學校的防空洞。一開始,我們感覺很恐怖,心裏暗暗咒駡:“該死的蔣光頭,還在垂死掙扎,絕沒有好下場!”後來,對頻繁的警報適應了,而且學校領導也告訴我們說:“解放軍在炮擊金門,嚴懲他們呢。你們的安全有保證。”我們逐步對大炮的轟鳴習以為常了。
剛來僑校上課時也很有趣。有一次我進教室時,有一個男子在擦黑板,他平頭、光着雙腳,穿着舊衣服。我問同學:“學校還雇校工擦黑板呀?”同學瞪了我一眼說:“別亂說話,他是物理老師,課講得可好了。”果然,老師講課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使我對他肅然起敬。此後,每逢下雨天,我也和大家一樣,光着腳去上課。
在僑校所在地集美鎮,我遇見了備受海內外僑胞和國人敬重的陳嘉庚老先生,他漫步在夕陽下,這裏有他白色的故居和他為自己修建的陵墓,陵園四壁雕龍刻鳳,他下南洋艱苦創業史,以及中國四大名着均以石匠高超的雕刻手藝呈現之,美哉!壯哉!給人高尚的藝術享受,更體現了陳老先生傳奇的人生,愛國情懷!
1955年中考結束後,我以第一志願被天津女一中錄取。我乘坐汽車、輪船、輪渡、火車等交通工具,輾轉多少日夜來到天津女一中上高中。當時的天津寧靜、整潔、美麗、我的學校坐落在小白樓地段。
二、求 學
我在天津的高中和大學生活,伴隨着各項重大的政治運動。
我高中時的母校在海河邊小白樓地段,在這裏我從剛回國的純真青年人步入當時以“階級鬥爭為綱”和“以糧為綱”的特殊年代,經歷多項政治運動:
—— 1956年懷着巨大的熱情參加“慶祝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大遊行,從此我國步入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年代,這是我有生以來參加的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社會變革活動。
—— 參加了“除四害”戰役。清早,我們按照規定拿着臉盆、飯盒、鐵罐等“響器”,一聲令下,震耳欲聾的敲打聲、吶喊聲、整個天津城像開了鍋似的,驚恐的麻雀,無處躲藏,紛紛落地而死。
—— 穿着五彩斑斕的服裝,參加每年慶祝國慶大遊行。我們學校不僅歸僑學生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把自己所有的漂亮衣服借給其他同學穿,一起參加遊行。當年,最鮮豔奪目的方隊,就是我們學校。歸僑學生從五湖四海回來的“奇裝異服”,頗引人矚目。
1958年9月踏入河北工學院機械系,時逢高舉三面紅旗的大躍進年代,開始經受革命的洗禮,經歷三年自然災害的考驗。
—— 入學初時參加半個月的塘沽海河建閘工程勞動。我們睡帳篷、鋪稻草、吃窩頭就鹹菜。生活艱苦但幹勁十足,因為為祖國社會主義壯麗事業貢獻青春是我們的理想。
勞動現場是個大熔爐,把我們來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識的男女同學擰到一起互相幫助互相關懷。勞動場上生龍活虎、你追我趕、熱火朝天。每當廣播裏送出表揚我們班級,表揚我的時候,心裏感覺很自豪!
—— 我們還和全國人民一起共度三年饑荒。那個年代,物質極度匱乏,食品日用品憑票供應。當時學校組織我們到郊外采野菜,交給食堂,為我們改善伙食包素包子。有的同學浮腫了,學校不僅批給黃豆,而且把所有的歸僑學生都轉移到教職員工小食堂,使我們的伙食得到改善。我們很感謝黨和國家及學校領導,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們全體歸僑學生安全度過饑荒年代。
三、事 業
1962年我大學畢業,國家分配我到天津自行車廠從事機械製造工藝專業。巧的是,和我從小一起長大的江炳松也先我分配在這個單位。我們很快成了夫妻。
1984年4月10日天津日報在專欄中刊登了題為“兩顆赤子心”的報道。為了提高生產力,我們在“四人幫”大批“唯生產力論”“只低頭拉車,不擡頭看路”“只專不紅”的風口浪尖上,悄悄地進行技術革新、技術改造,我們和同事密切配合,先後革新成功23個專案,大多數達到部級、行業先進水平。我們設計的曲柄金屬切削加工自動線獲得輕工業部1980年科技二等獎;還有江炳松和同事設計出了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多線搓絲板磨床”,提高生產效率五倍多。1989年江炳松榮獲國務院僑辦和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授予的“全國優秀歸僑、僑眷知識份子”獎。我倆一個從事機械設備設計、一個搞機械製造工藝,工作相輔相成。撥亂反正迎來了科技的春天,黨和國家對我們的努力給予了充分肯定:多次獲得中國輕工業部、天津市一輕局、飛鴿自行車集團授予的各種榮譽和獎項。
伴隨着改革開放,也迎來了科技進步的春天。鄧小平說:“海外關係是好東西”促進了國內外經濟交流,招商引資的進展,迎來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我們有海外關係的人,不但獲得政治上的新生,在業務技術層面上也能充分發揮,得到黨和企業的信任和重用。
我愛人江炳松是全廠首批五人晉級高級工程師之列,並曾任設備科副科長,全廠技改專案設計總審。
我在廠32年間,擔任技術員、工程師,1988年12月晉級高級工程師。行政職務曾任技術科副科長、檔案科科長、中外合資異型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八五規劃”期間,為落實一輕部規劃要求,廠長方針目標,經過三年努力,於1992年實現飛鴿廠全廠科技檔、文檔、財檔集中統一管理,達到檔案資訊化、現代化、科學化管理。
在此期間,我發表兩篇有關檔案工作的論文,一篇論文在華北五省區輕工檔案工作會議進行交流;第二篇論文在全國輕工業部檔案工作會議上交流。與此同時,天津自行車廠檔案工作多次被評為華北五省區和天津市一輕局檔案工作先進單位。我本人於1992年被全國輕工業部評為“全國輕工業系統檔案先進工作者”。
從63年大學畢業進廠到96年退休,我始終兢兢業業,克服各種困難,為自行車行業的發展做出微薄貢獻,深得領導和群眾的信任和支援,收穫各種榮譽,積澱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從80年代起任第2、3、4次全國僑代會委員。
——80年開始任天津市河東區第6、7、8、9屆政協委員。
——87年開始當選天津市第9、10、11屆人大代表。同時任河東區海外聯誼會委員。
——85年至94年擔任河東區僑聯副主席——96年退休後任河東區大直沽街僑聯秘書長、主席、副主席至今。2013年榮獲河東區歸國華僑聯合會發給的“河東區歸僑僑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在今後的有生之年我仍然會為歸僑僑眷兢兢業業的奉獻微薄之力,繼續行走在為僑胞服務的康莊大道上。
時光流逝,回憶過往的歲月,我感到很欣慰,我沒有虛度青春年華,我很自豪自己能夠為祖國社會主義壯麗事業增磚添瓦。                                                      (載自北京《先達通訊》146期)

12下一页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