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先 达 通 讯(第93期)

2010-6-1 10: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62| 评论: 0|原作者: 北京先达校友会

摘要: 先 达 通 讯(第93期) 北京先达校友会 2009年1月25日

1943年初王桐杰和那安汶人第二次来到峇姑弄。当时王还带来一把手枪和30多发子弹,并藏在李统坤家中。李和雷阿光、陈志英曾在深夜到偏僻的中华义山去练习射击。在他们互相串联和议论后,由以上人员加上梁朝兴、陈志忠、李统昌、张木轩等共拾几人,在王桐杰、安汶人参与下,推选雷阿光、李统坤负责联络工作。这就算是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华抗小组(棉兰“华抗”外围组织)。并与附近的印尼进步青年建立联系。小组首要任务就是在成员中传阅小报,后来扩大范围并进行爱国抗日及不与日寇合作的宣传活动。

19438月初,王桐杰来索取手枪和子弹就匆匆地离去。不久,西里勿拉湾警察来抓捕陈志英和一位印尼人(汽车司机),家里被搜查,并被关押在西里勿拉湾警察局。后来了解,他们是被作为偷汽车轮胎的嫌疑犯而遭逮捕的。但因陈志英是华抗小组成员,也让大家有所警惕。半个月后,他俩被释放回来,大家虚惊了一场。8月底由拉叻广安商店的人员传来王桐杰在拉叻家中被日军逮捕的消息。华抗成员便纷纷四处避难。开始有部分人白天隐蔽在附近的农村或橡胶林中,深夜才潜回家中。

王桐杰被捕后叛变投敌,出卖苏北各地的抗日组织,于“九·二○”带领日军四处抓捕抗日志士,就连他亲自发动成立的峇姑弄华抗小组的同学、同乡、朋友都不放过,还到处跟踪追捕。

“九·二O”之后,一天深夜王桐杰带领日军抓捕了雷阿光、吴阿英和印尼人Amin(他曾是荷殖民军的少尉副排长),据说这三人被关押在汶都橡胶圈(距峇姑弄以东7公里)的日军军营中。

李统坤、林益盛隐蔽在牙冷菜园的亲友家中,帮忙做豆腐、养猪、种菜。但李送豆腐到镇上时,却从远处看见叛徒王桐杰身穿日军军服配带手枪,带着几个人来回游动,料定他们是在寻找抓捕对象。李赶紧回菜园把情况告诉林益盛,并要他多加小心,不要到镇上露面。李便在夜里骑自行车离开牙冷,经过一番周折才到哥打峇鲁姑丈家后面的农村避难。

由于西里勿拉湾的警察经常驾着三轮摩托来巡查,加上叛徒王桐杰配带手枪到镇上东家走西家串,使小镇环境变得非常恐怖,大家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日本投降后,避难的华抗成员及青年人陆续回来,峇姑弄小镇才逐渐热闹起来。他们筹备学校复课,组织成立峇姑弄青年会,晚上教唱进步歌曲,开办义务夜校,宣传爱国民主思想,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等活动。华抗成员在战后峇姑弄华侨爱国主运动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目睹日寇杀害抗日志士

1944年的元旦和春节期间,没有警察和叛徒王桐杰来骚扰,小镇显得平静了一些,人们才稍稍松了口气。

谁知突然在3月底的某天上午,从汶都方向开来一队日军,紧急跑步分布在峇姑弄几条街上,持枪上刺刀警戒,不准人们随便走动。这种恐怖场面的出现,不知哪家又要遭殃了。人们只有沉默对待,可心里却忐忑不安。

日军在街上布岗以后,有两部军车开来,停在大街西头,从车上押下双手用绳索捆绑着的两个人,被架到丁字口马路中间。他们站也站不稳,跌倒在地上,两人便互相搀扶着勉强站住。人们都站在门前张望,有人认出他们是雷阿光和Amin

过后,一个日军军官走到马路当中,嘴里哇哩哇啦地说了一通。接着站出四个持枪日军,举枪瞄准他俩,军官一声令下,砰!砰!两位抗日志士就在这里被残杀倒在血泊里。日军验完尸体,午后才离去。

待天黑以后,雷的老父亲和妹妹在几位华侨的帮助下才去收尸,Amin也被几个印尼人抬走了。

他们被捕后,经受敌人的酷刑,全身伤痕累累,但没有屈服,在刑场上仍顽强地站立起来,面对凶残的敌人,从容就义。他们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了抗日志士的崇高品质。

日本投降后,才听说吴阿英被捕后,屡受严刑拷打,残酷折磨,但英勇不屈,是个好汉。由于肺病加重,在狱中病逝。

 

三、见到王桐杰

20025月我回棉兰探亲,和李统坤到我童年生活的峇姑弄去探望。从西里勿拉湾到峇姑弄一路的剑麻园已改种棕榈树。峇哈巴医院、拉叻工厂及周边的许多Pondok(种植工人村落)已不见踪影。峇姑弄小镇变化很大,房屋增加、印尼人增多、华人大量减少,店铺所剩无几。当时的同学、朋友、熟人故去的故去,迁走的迁走,只见到两位已古稀的童友和张木轩的侄子。

在和张家人交谈时,得知叛徒王桐杰还活着。为了看看他如今是怎样生活?张家人便带我们到小巴杀去看。王桐杰住在巴杀边上一间3平方米简易矮木棚里,小棚只有一扇半截门,门上挂块破布帘,地上铺几块板当床,棚内一无所有。大热天他还穿着很厚的衣服,上身穿一件褪色厚衣,脖子上披两块布。从衣服褪色和斑点来看,似乎没换洗过。

李统坤问他:“你还认识我吗?我就是你追到牙冷想要抓捕的人,记得吗?”他只是东张西望,有时看着我们,没有说话。李又问:“你出卖华侨抗日组织,抓捕了多少抗日志士?”他便瞪着双眼,还是不答话。李便对他说了句:“你这个叛徒早就该死了。”

后来张家人说:“他已很久说话不清,有时嘴里咕噜咕噜地也听不清在说什么。”又说:“他从拉叻来到这里已有30多年,他姐在世时给他吃穿。现在只有陈家的儿子给点吃的。”

这个自称在国内曾参加抗日义勇军的王桐杰,被日军抓捕后叛变投敌,出卖华侨抗日组织。那时他带领日军到处抓捕抗日志士,还抢劫金银财宝,干尽了坏事,多少华侨家庭深受其害,如今被人唾弃。

日本投降后,王被联军逮捕,由于联军的不公,他又装疯卖傻才逃脱审判。叛徒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判决,在华侨心中留下一桩很大的憾事。

 

谜样的小镇

香港 林叔明

(一)古代的模样

Bangun Purba,查《印尼汉语辞典》,意为“古代的模样”或“古代的觉醒”,不可思议,因为模样毫不古代,“觉醒”查无实据,地名成谜。(是否可意译为“古韵”,求教于叔明。书海注)

但是,被译为“万温浮罗巴”的小镇,来头不小。上世纪五十年代偶然得到一幅马来亚半岛地图,其左下角是苏岛的东北片一隅,寥寥几个地名,有棉兰,有勿拉湾,不足为奇,却有“巴坤普峇”,也就是万温普罗巴,可见这小镇并不简单。

小镇只有半边街的板屋区和半边二层楼房半边平房的商业区,是苏岛典型小镇之一。

但是,竟有绿树掩映中的“二王府邸”及其园地,曾经有福建人称为“二王”的荷兰高官常驻,有规模不小,自成一区的邮政局大厦,局的后边有大厅堂,有局长府。厅堂甚至在印尼独立后仍是高级人士在小提琴等乐器伴奏下跳交际舞的场所。

(二)城市设施

小镇有全套的城市设施,只是没有电。

一、有路灯,每天傍晚有人专门骑自行车沿路点灯。印尼独立后方才荒废。

二、有自来水供应全镇。有一个拥有顶盖的巴刹,附有公共水龙头。

三、有窄轨火车,起点于巴敢,最后一班车于黄昏时抵达。后来被日本人拆轨。火车只到缎卜干。

四、有警察署,常驻十二名,定期轮换,警长是安汶人。印尼独立后撤销,改派印尼宪兵若干人而已。

五、有一座神圣的伊斯兰教堂,教堂前一条路属教堂专用,反映荷兰殖民者的统治政策。

六、有邮政局,有市政局。印尼独立前驻有苏丹王族的检查官和本地马达人的助理检查官。

七、早年还有日本人住在板店,有女孩叫Yu mi ko(由美子?)但已了无痕迹。

 

(三)橡胶密林深处

整个小镇被无边橡胶密林包围。密林是猴群天下,携犬入林,狗儿们最乐于与树上猴群“对骂”。

棵棵橡胶树都有胶汁流沟和已是树皮的旧沟痕。一盏胶汁小碗,天天有爪哇契约工前来收集胶汁。有两座大仓库在火车站对面,是胶片集中待运处。

橡胶子有硬外壳,其一端是尖锐的硬突。保护契约工的赤脚,地面爬满厚厚的豆科植物,天天有花开,摘炒是美味的“花菜”。橡胶子Buah para有很多品种,“斗硬”时最耐斗的是个头不大花纹好看的“小西瓜”,较深色的就较软,大而扁的最不堪一击。自己收集一大堆自己斗时,满地残破的壳、肉碎片。

林中有小草,其根有微香。有旱蛭,常常吸你一脚血。林内的排水设备周全,不怕涝。这一片树林,在日治时全部砍伐精光,枯树长出耳垂状的菇,摘来炒辣椒,有特殊的菇味。

在林中树下解手,要说一声“Datuk numpang kencing。”

 

(四)商业区有对称楼

车到警察署前,九十度拐弯,跨过铁路窄轨,经过左边的巴刹,就进入商业区,俗称“砖店”:路左是两座二层楼砖房子,路右是砖平房。

两座砖房子布局相当“出奇”。其顺序是:前一座东华羔丕店、双美杂货店、刘姓打金店、福泰昌羔丕店(与东华是亲兄弟),后一座顺序是福集轩羔丕店、刘姓打金店、“大肥潘”的杂货店,刘姓之弟的咖啡店。

两座平房,各有一间兄弟各自经营的陈姓风车店,其一是“新顺兴”,是一个分布很广的兴化人商号。还有一家福建人杂货店,其老板对书法颇有讲究。

 

(五)民族杂居的板屋

警署前不拐弯,经过一座印尼人高级园丘经理的独立平房后,就是三座俗称“板店”的板屋区,为民族杂居区。尊贵的有苏丹王族派驻的Jaksa,有Mantri pajak,此外是当时被称为印度人其实是“Benggali”的孟加拉人,有朝过麦加圣地的Haji;华侨则有大富豪张亚常Kapala,其子女多达十一人,有其妻为满口广东话的广东Tukang Dobi;有其妻纯正泉州话但已经成为疯婆的烧炭阿生叔(靠屋后橡树枝干烧成炭谋生,破日人砍净后失去谋生材料),有卖豆腐谋生的周家和卖猪肉的某家,有曾经富豪一时但已是寡妇与孤儿女的蓝家,这一家拥有成堆的《良友画报》、《儿童画报》和《红攻瑰》(杂志),还有留声机和一大堆汉剧胶唱盘,国语歌只有一张,是绝版的《四季歌》,完全不同于周璇唱的任何一支《四季歌》,还有一座闹钟,用《茉莉花》曲子报时。有已经失业,其妻后来与收留的义弟出走的明献叔,有两位客家人Tukang Jahit,有摆小摊零售杂货的一位文化人客家阿伯,其家拥有宣纸印的中国古代名人墨迹,其中有林则徐手书,有《曾文正公全集》,有《孟子》、《论语》,有《新疆游记》,有Bekasan,爪哇富婆,丈夫是给亚常当打铁师父的阿九叔。

板屋后来被印尼人烧光,珍贵的书籍全化为灰烬。张家兄弟流落巴敢,蓝家不知去向。

1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