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先达人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简讯(第92期)

2015-5-18 12: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427| 评论: 0|来自: 香港先達聯誼會

摘要: 简讯(第92期)香港先達聯誼會 2015年5月
第三页

年輕的先達人很可能不知道有一支歌讚美先達。老一輩的人,知道的可能也很少。

用一支歌讚美先達的,並不是特意為讚美先達而作曲填詞的。可惜不知是哪兩位譜的曲作的詞?

這是一支校歌,是先達先華學校的校歌。相信詞曲作者均是先華學校人。

這支校歌全曲全詞,在記憶中只殘留開頭的詞曲:“巍巍山間,浩浩湖邊,山環水繞,秀氣鐘靈……”。

可以說,這是絕無僅有的讚美先達的歌。四句十六字,描繪出先達山城的獨特,出類拔萃,多峇湖畔,西馬隆坤高原上的Gunung Barisan環抱的先達,氣候凉爽宜人,英豪輩出,巾幗不輸須眉,人傑地靈。這支校歌,突出了山城的“秀氣”,鐘靈的秀氣,培育了先達人的智慧勇氣才幹。

先達有過“蘇島的延安”這一光榮稱號,也同時有堅持信仰立場的國民黨人。“一笑泯恩仇”,民族大團結,往日的閻墻已消失,來日的中國夢共創。先達人以先達情義涵容一切先達人和衷共濟。

 “假情人,丟手成路人;遇着新路人,又成意中人。假官吏,嘴上有主義;吃的老百姓的飯,剝的老百姓的皮。我是新武松,上了景陽崗,遇着人面虎,打去沒商量。”

這支歌,痛斥當年國民黨“國民政府”官員是“人面虎”。這歌聲早在先達中華學校大禮堂響徹校園。還能聽到中國歌、印尼國歌和《聯合國歌》。

歌聲中,“風在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黄水謠》)。不少的抗日英雄在青紗帳裏呈英豪,在山高林密的太行山上,兵強馬壯。

歌聲在痛斥奸商是“壞東西”,他們在“日常用品日日少”時“一大批一大批囤積在家裏”,“別人的痛苦”全不理。

歌聲還有“我願化作朝霞”的心願和心上人“朝朝相見”。

歌聲呼吁“好人”“聯成一條心,壞人就被打敗”,真痛快!“打敗了壞人真痛快呀!”。

歌聲還傳送蘇聯老歌《我們都是鎔鐵匠》和雄心壯志的《我要登上喜馬拉雅山的高峰》。還有由鄭子經校長作詞的中華學校校歌,是誰編曲作曲?校友們,記得教我們這些歌的老師是誰嗎?

先達是我出生的地方,西馬龍温(Simalungun)是哺育我成長的土壤,周邊有茶園、橡膠園、棕櫚樹園、咖啡園等。

我是喝先達水-Babies長大的,水是清甜、温馨水,沒有污染。

我是呼吸先達清新的空氣大的,這是從馬達高原東坡、多峇湖畔吹來的氣流。

我們講的是先達國語,這是一種非常特殊、帶有強烈地方色彩,又跟國語密切相聯的方言,只要你一講起先達國語,不論是在天涯海角、不論在世界各國、各地,都會立刻相認是先達鄉親、先達故友。先達國語把遍佈全世界的先達鄉親、先達故友聯成「先達一家親」。

我在先達長大,經歷荷蘭殖民統治、日本軍國主義侵佔、印尼民族獨立運動三大時期。

我們的父輩,像郭懋欽、陳於勝、鄭子經、張谷和、周清木、鄧衡山、陳洪、陳文博、王定一、洪吾情(甲必丹)、王振漢等都是滿清末期出洋到印尼謀生發展的福建、廣東鄉親、鄉里。

我算是第二代虛渡年華八十五載的土生先達人。和我同輩、同學現仍健在的有:吳國勝(K.O.K,印尼馬達民歌《寶貝》Butet的收集、編纂者)、陳瑞良(在法國巴黎)、吳健如(厦門大學)、饒鐵生、楊國堅(北京)、張桂昭(天津)、張愛群(福州)、張松聲(椰城)、黃文和、張育文、林淑明(皆在香港)等。

我們的老師輩、兄弟姊妹輩健在者有:王謙宇(在深圳)、林克勝(北京)、蕭邦傑(廣州暨大)、鄭廷琛(印尼多峇湖)、曾加廉(巴厘)、陳少英(香港)、葉木英(北京)等。已故的有黃文泉、張谷和、陳麗水、張瓊郁、李國海、伍煥沾、陳斯剛、陳瑞蘭、黃妙賢、陳友蘭、周泗來等。

荷蘭殖民統治時期(1907~1942年),我只是十幾歲的小童,印象不深。

日本統治時期(1942~1945年),蘇北華僑展開了抗日愛國民主運動,1943年9月20日,日本進行了震驚全蘇島的對華僑的大檢舉、大逮捕的「九、二O」事件,英勇犧牲烈士的英名永垂青史。

日本的統治把印尼前宗主國荷蘭勢力驅逐出去,並推動了印尼争取民族獨立運動。

中華學校(現稱蘇丹阿貢學校)在日本統治時恢復了華文教育,我報讀初中二年級。

中國解放戰争時期(1945 ~ 1949年),由於國共的內戰和紛争造成了先達華僑、華人社會也分裂為兩派:親國民黨的「藍屁股」和親共產黨的「紅屁股」。先達華僑總會是華僑各界聯合組織。兩派争奪中華學校的管理權造就了印尼官僚的貪污、受賄,大把大把的錢白白送上門去。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據說,無謂的撒銀子,足足可以再建幾所中華學校。後來,先達華僑總會先輩們學精了,籌款集資蓋起了先達華僑中學。

我從棉蘭華僑中學最高班高中第3組畢業後,回到先達華僑中學任教,直到1956年離開先達,追求憧憬、奔向理想,回國升學了。

祖國解放戰争的節節勝利給海外(包括印尼)華僑、華人極大的鼓舞和激勵,先達山城,一方面是敬慕祖國解放戰争勝利所造就的福祉和成就,另一方面是得力於巴人(王任叔)等人帶來的「民主革命」新思潮,使這個蘇北第二大城市成為聞名遐邇的「小延安」。

當年,日本侵略了大半個中國,國內許多愛國進步文化界人士像胡愈之(流亡新加坡)、郁達夫(流亡印尼巴爺公務)、王任叔等,陸續流亡到海外,特別是新加坡、馬來亞、印尼等是他們安全的避難所,巴人輾轉到了先達,住在STO一間房室,室內擺滿圖書,我也曾經造訪過。

巴人在先達,指導和推動蘇北華僑商人、青年、婦女開展反法西斯斗争,進行愛國進步活動,他曾在先達舉辦青年學習班,宣傳革命理論,我沒有參加,內容不詳。

1952年12月在先達召開第三屆蘇北青總代表大會,這是先達人的光榮。

在這種「紅色」革命理念的渲染下,先達青年掀起了回國熱潮,被看成青年所追求的最富有理想的前途。回國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我也在這種急流下,於1956年3目22日毅然離開先達回國升學。

我查閱2010年版的《先達鄉友通訊錄》,登記在冊留在香港的先達鄉友人數近四百人,不包括沒有登記,也不包括繼續留在國內或遠赴世界各地的鄉親。據估計,當年回國的先達人,特別是年輕一代,人數在五百以上,一千以下,佔據先達年輕人階層的很大比例了。

後來,我們許許多多人又出國了,有的相聚香江,有的遠奔世界各地。

目前,我們先輩,一代又一代,鑄造的「先達情」,把我們從印尼、國內、香港,直到世界各地的先達鄉親凝結成為「一家親」。3月22日將在雅京舉行的「2015年世界先達人相聚雅加達」,又一次充分洋溢着熱烈的、温馨的「先達情」!

雅蓉回國後,《王三打鳥》中之女主角由陳國蓮替代。國蓮是在校學生。她和雅蓉一樣聰明、伶俐、悟性高,一點就通,甚至未點先通,記性又好,是演戲的好苗子。我很喜歡和她倆合作,特別是演喜劇,如《王三打鳥》、《求婚》、《雙喜臨門》等等。因為演繹的過程就是享受的過程。

1958年間,棉蘭幾個劇團邀約我們赴棉蘭觀摩演出,交流經驗,我們興奮地應邀赴會。

棉蘭是印尼大城市之一,是蘇島省會,經濟繁榮,是蘇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那裡的劇團人才濟濟,演繹技巧達到職業水平,特別是「新中藝」,是資歷最深的老大哥,他們曾演出批判性大型話劇《五祖廟》,該劇描述了荷蘭時代橡膠工人困苦的非人生活,狠狠地批判揭露了荷蘭殖民主義者殘酷壓迫合同工的罪行。當時震撼了政界、文化界,影響深遠,卻激怒了荷蘭殖民主義者。面對如此強勢的同行友軍,我們不敢怠慢,抱着不求有功,只求無過,以戰戰兢兢的心態赴約。此去與其說觀摩演出、交流經驗,不如說是虛心向老大哥學習技藝為實。

我們選了較有把握的喜劇《王三打鳥》應戰。為此,我們加強訓練、精益求精,在和雅蓉演繹時所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以提煉、優化,加強步調之整齊性、趣味性及情節的曲折性。演到精彩處,觀眾報以熱烈掌聲,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半年功。老天不負有心人,最後獲得老大哥肯定和讚賞。

翌日,第五組老同學,「新中藝」老社員孫美英及其夫婿代表該社到我處探訪、慰問。他們對我們的演出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讚賞,認為演出的情節緊凑,做到了一環緊扣一環,有創意,有趣味。對此我們感到十分興奮,此行不單沒丟先達人的臉,反而不辱使命,載譽而歸,夫復何求啊!


彎月如鉤,夜色朦朧,花開花落幾春秋,何處養花人?

老母親目光呆滯,舉步維艱上一級級的樓梯。她點燃手中不知是哪個年代遺留下來的一盞老油燈,心愁就在油燈點亮時穿透了老母親那苦不堪言,落漠的心。它伴着老母親度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夜,成了八十多歲老母親心靈的枷鎖,將老母親禁錮在孤獨與寂寞中,而兩個男兒勞碌了一天,此刻已進入夢鄉。

一次又一次喪子喪孫之痛,凝聚成臉上一顆顆的淚珠。生活中的溫馨與希望已漸漸耗盡,揮發掉甘露的日子太痛苦,太乏味,太絕望了。老母親啊!烏雲再黑再厚,別忘了它背後的太陽永遠存在。

老母親嫁出去的小女兒是個裁縫,一年四季裁剪剩下的布碎積了好幾大袋。夜深了,老母親打了個寒噤,她看看自大女兒去世後己擱置了好長時間的老縫紉機,命運逼得老人家不得不亢奮起來去面對人生。她毅然拿起了剪刀剪起布碎,把那些多餘的邊邊角角剪掉,就像清除心中沉積着的煩惱一樣。一小塊一小塊的三角形布塊剪出來了,再擇色縫接起來,縫上墊底的布便成了被子。

鄰居有個七十多歲的空巢老人,老母親與大女兒常在生活中照顧他,每個端午節都留着幾個肉粽給他。這回,老母親把接好的第一床被子送給他,他感動極了,“謝謝,謝謝!新被可以代替破被了,以後不必受凍了。”老油燈點亮了老母親的心燭,她的臉上綻放出許久不曾有過的笑容。坦白說,經濟稍好的人不一定要用這七接八接的“丐幫被”。但是,被子上一塊塊小小的布,都是老母親艱苦樸素的寫照,是老母親用心血在傳遞溫暖與愛心。

大女兒在世時承擔家中一切家務和雜務,可是,癌症奪走了剛六十歲的生命。老母親痛不欲生,耄耋之年,她承擔起女兒放下的工作。然而,厄運卻如影隨身,將老人家逼入死胡同,她跌倒了,大腿骨折了,腳上掛着十五公斤重的沙包,直直的躺在床上,她還有任何期待嗎?她認為自己是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老母親失去了原本屬於自己的生活。她翻開老皇曆,思念追隨思路,走得很遠……很遠……

出生在菜園的老母親,十八歲便嫁人,家娘用封建的枷鎖套住她這沒有進過校,讀過書的媳婦,每天起早摸黑的幹活。十九歲生下第一個男兒,家娘更變本加厲,除了家務,還得幫農活種蕃薯,煮豬食餵豬,沖洗豬檻,餵雞鴨。累得給孩子餵奶時睡着了,家娘發現即刻把她拽下床。稍有一點小錯誤還得奉茶下跪賠不是。幾年後,家娘家翁都去世了,為了讓孩子能受教育,一家九口搬到城市的茅草屋,做起小買賣,供孩子讀書。勤勞樸素,和和睦睦,平安寧靜的日子也過得甘甜幸福。可是,幸福的日子並不長久,該來的終究躲不過。老母親三十八歲時丈夫得癌症,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最終還是人財兩空,一家人陷入困境。

老大放棄了僅剩一年高中畢業的機會,入校當教師,兼顧家中的小買賣。老二身體虛弱多病,繼續唸書。老三到橡膠廠剪橡膠,老四去汽車修理工場工作,十歲的老么上一天課,無時間打工,八歲的小妹到家庭製作糖果處包糖果。母親與大女兒到賣成衣的巴殺攤接工。白天黑夜輪流縫衣趕交貨,一家人忙忙碌碌,掙到的錢勉強夠還六兄弟姐妹的學費。歷史的風雲,將兄弟姐妹們由校園捲入商場,從商後,勤儉為本的一家人日子越過越好,樹大分枝,老大老二老四都買了房子,娶妻生子,小妹也出嫁了。

藍天白雲,陽光照着老母親矯健的身影,忙碌的扛着十公斤左右的貨物出入於較寬的新板屋。顧客上門,不分貧富老幼,和和氣氣,以誠立身。小孩來買東西,她總是給糖果或餅干,下貨的工人也不例外。工人們常說,想吃糖果找阿婆。有的顧客自己頂着江湖老大之名,驕橫跋扈,蠻不講理,自以為有優先權,佔盡便宜。雖是鄰居,是同胞,但他的作為,投射到人們心裡的是人性的醜惡。雖然也讀過書,卻沒有傳統美德。老母親沒讀過書,卻具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她不因善小而不為,不因惡小而為之,寧肯虧錢也不虧心。

人的生命或多或少有缺失,老母親缺失的是一塊一塊剜心的肉,相繼失去了兩個孫子,患癌症的老二夫婦,還有老母親最為依靠的大女兒。百孔千瘡,血跡血斑斑的心再也承載不了任何刺激了。最致命的是老母親前後跌了三次。

二零一一年九月五日,老母親覺得心力衰竭,叫孩子將老油燈點燃,房間特別亮堂堂,身上很暖和。第二天,八十七歲的老母親放開了孩子孫子的手,安祥的,永遠閉上了雙眼。

永垂不朽的老母親心胸博大,心地善良,是華人的風範。衷心祝福老人家在老油燈的指引下,擺脫一切苦難,走向一個屬於她的極樂世界。一路走好!老母親!

先達中華學校,我們的搖籃,我們的童年在這裏度過。

我們在這裏讀書識字,接受中華文化的哺育,即使在日治時期也沒有中斷。

日治時期,許多失學兒童在街頭游蕩,但先中在日本軍政部管制下還開辦幾班,收容一部份學生。記得那時的校長是李蔭峰,教師有古繼錚、高泉峰、范淑貞等。老師一味要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李蔭峰校長還一個個把學生叫到校長室(也是他的寢室)背誦課文,然後在學生的課本上打分數。

日治時期的奴化教育不可能學到甚麽東西,但背誦課文使我們牢牢銘記着祖國的語言文字,也因此掌握一點基本的閱讀能力,有可能尋求課本以外的知識。雖然那時所能看到的書只是一些連環圖畫、偵探小說、言情小說、神怪小說等,但偶然也會看到適合兒童看的健康書籍。那時我唯一看到一本好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著,夏丏尊譯的《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從蒙味中第一次領悟到人類最美好的感情、體會到甚麽叫做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至今還有一點印象。

先中,我們的熔爐,我們的青少年在這裏度過。

戰後,華僑總會接辦了先中。這時,我們已經是初中學生,教導我們的除了老一輩的老師鄭子經、陳瓊瑤、徐劍冬、陳洪、陳三友、張尚志等老師以外,還有幾位年青教師:宋凉贊老師教我們語文,採用課外教材,讓我們睜開眼晴看看校園外的世界,認清時代的潮流;王謙宇老師教我們唱歌,寓音樂於教育,激發我們愛國熱情;鄭欽美老師教我們美術,介紹中外藝術家的作品,引導我們走進瑰麗的藝術殿堂。我們就在這些老師春風化雨的滋潤下成長,堅定的信念在這時凝成,對美麗理想的追求從這裏起步,但是正當我們充滿青春活力,充滿對未來的憧憬時,1947年荷蘭發動警衛行動,荷軍佔領了先達,先中也隨之變了天。新的董事會辭退十多位教師,新來的校長黃劍峰,教務主任嚴雪,訓育主任李秀白掌管學校行政權,學生自治會為了抗議校方排除異已,反對校方實施黨化教育,出版兩大壁報,號召同學罷課起來抗争,這就是先中有史以來第一次學潮。當然,同學們這一行動為校方所不容,於是報警取走壁報,並逮捕壁報負責人,記得那時我和黃文和、黃文欽等同學到李秀白家交涉,要求取回壁報時,被警方用吉普車把我們押送到政治部錄取口供,接着學治會全體執委被開除學籍。我們班在那學期正好是初中畢業班,離畢業只差一兩個月,我和同班同學文和、文欽、靜海、泗來、務成、英香等只好提早對先中說“拜拜”了。我一直保存着那份由校長黃劍峰簽署的開除通知書,把它視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可惜在後來幾次搬家時遺失了。

1951年林伯叢任先中校長時,雖然一部份教師重返了先中,奪回這塊教育陣地,但為時短暫,在當時政府的壓力下只好退出先中,一些教師還為此吃上官司,被判處三年預約徒刑。

從1948年算起,離開先中至今已61年,在時光的河流中回首看看,先中已經離開我們很遠很遠了。

2007年3月,先達鄉親在先中禮堂舉行世界先達同鄉聯誼懇親大會,舞台上的對聯寫着:“人隔萬里仍念情,樹高千尺不忘根”,道出了先達游子的心聲。為了響應先達鄉親的召喚,我和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老先中踏進了日夜思念的先中。

尋尋覓覓,走遍每個角落,再也找不回昔日先中美麗清純的影子,唯一能喚醒記憶的是那塊見證、記錄先中歷史嵌在禮堂墻壁的大理石碑文,那碑文記載着先達先賢創建先中的經過,告訴後代子孫先中是先達華族前輩用他們的心血凝成的文化遺產,即使在多次改朝換代的動蕩局勢中受到衝擊、折騰,她仍然屹立在先達市中心。雖然,她的外貌已經改變,學校性質也已變成印尼學校,但她在受過先中母親哺育的先中游子心中是永遠斬不斷的懸念,每當回憶起先達的陳年舊事時,一定離不開先中。

先中,你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先中。

跌倒是長者常見的意外,後果可大可小,輕則扭傷關節或擦損皮膚,重則骨折,損害身體機能,影響自我照顧能力,嚴重者甚至引發併發症以致死亡。

要預防跌倒,可平日做10分鐘簡單運動訓練下肢肌力與平衡感,以維持良好身體狀況。

運動訓練方法:

* 坐著抬腿:坐在椅上,抬起左腿,伸直左腳10秒,放下左腿,抬起右腿,伸直右腳10秒,放下右腿。左右腳調轉反復連續做15次,共5分鐘。

* 單腳站:雙手輕按著椅背,左腳抬高,只用右腳站立,右腳腳跟用力趷高10秒,放下右腳腳跟,放下左腳,回復雙腳平排位置,抬高右腳,只用左腳站立,左腳腳跟用力趷高10秒,放下左腳腳跟,放下右腳,回復雙腳平排位置。左右腳調轉反復連續做15次,共5分鐘。

每日持之以恆,從此平衡力強,步履更輕鬆。                 

(載自《香港老年學會特約專輯》)


123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手机版|Sponsered by Sunmotion & KML|联系我们|先达人网站  

.

点达软件 提供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